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村居》表格式教学设计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说课稿第【1】篇〗《清平乐.村居》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清平乐.村居》,现在,我将从说设计理念,说编排意图,说学习过程,说作业设计,说板书设计这五大方面来实行我的说课。
一、设计理念:《古诗词三首》之一《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
目的是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诗词大意,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进一不激发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二、编排意图: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优美的诗词中受到感情的熏陶和感染,体会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协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词人的表达方法。
1、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体会诗词句意境。
2、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三、学习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节我们学习了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牧童》、《舟过安仁》,这两首诗都讲童年生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词。
板书题目《清平乐.村居》,这也是将童年生活的,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作者、生平简历词相关知识)[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主要利用已学知识与本课所学知识的联系,自然导入新课。
明白这首词也是将童年生活。
古人说:“学贵有疑。
”通过学生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清平乐.村居》,初步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并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2、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3、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改写成一篇短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初读诗词,整体感知诗词。
1、学生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媚、翁、媪等字。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设计意图:熟读诗词,使学生对诗词有个整体印象,初步了解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村居》表格式教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洛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村居
咼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里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给学生一次写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
巩固提升
1•我会写词语
锄(锄草)莲(莲蓬)翁(老翁)
在教学中,通过抓住诗词中的重点词句的品读,让学生理解整首诗词的意境。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引导学生想象此句的画面,感受田园的风光。
同时,借助课本中的插图,注释,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用自己语言概括诗词的大意,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意境,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清平乐》不是题目,而是词牌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46个字,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有3个韵脚字。"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人豕"。
3•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诗人(图片、文字欣赏)
欣赏视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学生的课外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同学们,幸福、和谐的乡村生活一直是诗人喜欢的题材,流淌在文人墨客笔卜。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词《清平乐•村居》(播放视频)
2•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
“词”兴起于唐,兴盛于宋,“词”又称长短句,一般分上阕和下阙,“词”有固定的名称,叫“词牌”,“渔歌子”“浣溪沙”“清平乐”等都是词牌。
《清平乐
课题
清平乐•村居单兀学科语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3《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3《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辛弃疾。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农村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全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小学阶段接触较多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体味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诗歌的节奏、韵律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悟诗文情感,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感受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向往田园生活,体会诗人的赞美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农村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诗歌的意境。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诗人的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农村景象的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农村景象的图片、播放音乐等,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节课是一首古诗词。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诗人辛弃疾所作,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乡村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农村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知识,具备一定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但在理解古代农村生活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了解诗人辛弃疾及其作品特点,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朗读、鉴赏和理解古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生活、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领悟诗文意境,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朗读、鉴赏和理解古诗词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作者简介、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朗读设备等。
3.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诗文,了解诗人辛弃疾及其作品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农村景象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农村生活的印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文《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整首词画面感极强,词中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通过对农村朴素恬静、清新秀丽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的生动描摹,抒发了词人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教学中,笔者采用“读一首词”“赏一幅画”“悟一份情”的教学法使词中优美的画面“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充分感悟农村生活的意境美,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教学要求,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借助课文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理解“翁媪、卧剥、相媚好、无赖”等关键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3、了解词的一般特征。
通过多层次的诵读,想象词中田园生活的场景,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品悟词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2、难点:多层次诵读,品悟词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环节一:诗词对比,了解词的特点《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第一首词。
在这之前,学生只学过诗,从未接触过词。
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诗和词的不同之处。
笔者在黑板上板书“村居”两个字,问学生:“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有学生回答想到了农村生活,有的回答想到了农村人居住的房子。
笔者接着出示高鼎的诗《村居》让学生读一读,并用一句话进行过渡:“在清代诗人高鼎的笔下,《村居》是一首诗,而在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笔下,《村居》却是一首词。
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诗与词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呢?”【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和教师对诗词异同的梳理,学生较容易发现词的三大特点:每行词的字数都不相等;词除了有题目,还有一个词牌名;词一般分为上下两段,称为上阕(上片)和下阕(下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读题。
2、解题:“清平乐”是词牌名,“乐”要读成“yuè”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46个字,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有3个韵脚字。
3、“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人家”。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⑴生字正音。
茅檐醉相媚好翁媪锄豆卧剥⑵理解上述词语。
⑶指名试读课文。
三、练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听清节奏。
2、学生试读。
3、学生分组齐读。
4、全班齐读。
四、学写生字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齐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1、学习上片四行:⑴学生读。
⑵指名解说,教师补充:茅檐低小:茅屋又低又小。
溪上青青草:河边上长着青青的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带着酒意操着吴语两人谈得很亲热。
吴音指吴地的方言。
白发谁家翁媪:是哪一家的白发夫妻二老。
⑶小结。
⑷齐读上片四行。
2、学习下片四行:⑴指名读。
⑵指名解说,教师补充:大儿锄豆溪东: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里锄草。
中儿正织鸡笼: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鸡笼是圈养鸡鸭的半球形罩子,平底,用竹篾编织,顶上有孔。
看图理解。
最喜小儿无赖: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
“无赖”本意是指游手好闲、品德不好的人,这时作“顽皮”来解释。
溪头卧剥莲蓬: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吃。
⑶小结。
⑷齐读下片。
3、连起来讲说:⑴各人自练。
⑵同座位互讲。
⑶指名讲说。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第【1】篇〗教材简析:《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
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
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准字音,了解词意;抓关键词,发挥想象,感受词中意境。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结合材料,知人论世,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体悟他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之感;了解辛弃疾在词坛上的成就与地位,激起对辛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想象感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
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段绵长不绝的情,一曲委婉动听的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词,并通过他的词去探寻这位伟大词人的内心世界。
(出示:走近辛弃疾)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们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
(补充课题,生读题。
)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到底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要求四个字:读通读顺。
二、学习新词,感悟意境。
1、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预设:(1)翁媪(“翁”上面是个公字,猜猜是什么意思?媪呢?翁媪就是指年老的夫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材内容分析《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
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
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上阙第一句,作者只用了淡淡一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
第二句形象地再现了一对白发翁媪和谐温暖的幸福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具有一家的典型意义。
下阙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闲居江西上饶农村时写的。
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更会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
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
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
《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篇古诗词。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景物和农村生活的诗歌,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通过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农村的宁静和美丽,理解农村生活的简单和快乐。
同时,这首诗也蕴含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古诗词,并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朗读和背诵。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意境和诗人情感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
2.能够理解诗的基本意思,感受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能够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
2.难点: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写作法:通过写作,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诗的朗读录音,以便在课堂上播放。
2.准备相关的人物、景色插图,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诗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的人物、景色插图,让学生初步理解诗的内容。
3.朗读与讨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诗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4.操练与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巩固学生对诗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6.小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朗读和背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妙,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清平乐·村居》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清平乐·村居》。
2.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清平乐·村居》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清平乐·村居》。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学习词《清平乐·村居》1.看插图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让你给这幅图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名字(2)介绍作者:这幅图是根据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
晚年他隐居在江西信州,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表现恬静、温馨的田园生活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他在那期间写的。
“清平乐”是词牌名,注意“乐”读作yuè,“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
通过刚才看图,你知道“村居”描绘的是什么吗(描绘的是乡村人们的生活。
)2.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1)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词。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2)学生练读。
(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提醒:“媪”字读作ǎo,不要读成wēn。
“亡赖”中的“亡”字读作wú,不要读成wánɡ。
“剥莲蓬”中的“剥”字读作bāo,不要读成bō。
3.细读,理解词意。
过渡: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
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提示: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3《清平乐村居》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3《清平乐村居》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农村景象。
通过对诗句的品读,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教材要求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背诵这首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农村生活的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和对诗句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讨论法。
通过图片、音频等素材,为学生创造一个农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朗读和讨论中感受诗人的情感,提高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诗句、图片、音频等素材。
2.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
3.字典:用于查找生僻字词的意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频,为学生创造一个农村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对农村生活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句,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然后解释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句中的美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诗句,巩固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如果你生活在农村,你会向往怎样的生活?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汲取营养,培养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3《清平乐村居》优秀教案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3《清平乐村居》优秀教案1一. 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所作,这首词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农村的宁静和谐,以及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全词如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对学生理解宋代农村生活具有一定的帮助。
同时,这首词也具有一定的韵律美,有利于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三年级的相关诗词之后,对于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这首词中的一些词语,如“翁媪”、“锄豆”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这些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理解词中的词语,把握词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生活,珍惜和谐家庭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理解词中的词语,把握词的意境。
2.教学难点:对于词中的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以及对于词意的深入感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诗词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词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意。
2.图片:准备一些与词意相关的图片,如农村景象、翁媪、锄豆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意。
3.音频:准备一些与词相关的音频资料,如朗读、古筝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词的意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农村景象,引导学生感受农村的宁静和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清平乐·村居》全文,引导学生朗读,注意读音和停顿,帮助学生理解词意。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2023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2023教学内容:《清平乐·村居》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重要课文,属于古诗词单元。
本课主要教学的内容是三首古诗词,分别是《清平乐·村居》、《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感受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意思,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化的认知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1. 古诗词的意境和意象的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想象力。
2. 古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的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古诗词的图片和音频资料。
2. 古诗词教材和注释,用于辅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3.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用于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朗读:让学生朗读三首古诗词,感受其中的韵律和节奏,初步理解其意思。
3. 解读:逐句解读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4. 背景介绍:介绍古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5.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 艺术欣赏: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的插图和音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和美感。
7.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2. 课文内容:分别列出三首古诗词的标题和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首古诗词的基本意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理解词的内容,借助朗读、想象,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二、重点难点:1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一教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
说到田园,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这样一些词:“阡陌交错”、“竹木扶疏”、“田舍掩映”、“鸡犬相闻”。
田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许多文人吟诗作画,心驰神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爱国将领、著名词人辛弃疾(其词可分为:抒写爱国情怀的英雄词,描绘田园风光的农村词,体物言情的咏春词和艳情词。
)描绘的乡村图景,领略乡村特有的清丽宁静,走进田园,共同领略田园所特有的美。
谁来读读课题?《清平乐村居》。
(师指名读。
)(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宋词是一种可以配曲子唱的词,前面的那个“清平乐”(“乐”要读“yue”,不读“le”)是词牌,每首46个字,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有3个韵脚字。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词牌)词牌还有很多呢:“念奴娇”、“浣溪纱”、“虞美人”,“沁园春”也是的,对了,还有苏轼“明月几时有”的那个叫“水调歌头”!后面的“村居”才是词的题目,村居是什么?(乡村人家)。
★关于题目“村居”———激发学生的想象:村居有什么景致呢?学生接触到的首先是题目。
一个“村居”会令孩子们浮想联翩。
会想到小桥、流水、人家;还会想到青山、绿水、树林,会闻到花香,会听到鸟语、泉声……有了这个情感体验,对于走进辛弃疾所要描绘的世界是大有帮助的,在农村生活的孩子读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比较,一个良好的情感铺垫便形成了。
(二)、恬淡走近诗词、“走向村居”,走进辛弃疾所描绘的乡村图景1. 学生试读,检查自学效果。
(读对读通)2.听录音朗读,听清节奏,老师对照正音。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的《清平乐·村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场景,通过对乡村景色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清平乐·村居》的内容,掌握诗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清平乐·村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由于古诗的语言和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可能对诗中的某些词汇和句子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2. 诗歌情感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和点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学生自读《清平乐·村居》,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
3. 翻译:教师逐句讲解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赏析: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对诗歌进行赏析,体会诗人的情感。
5. 背诵:学生齐读或个别读,熟读成诵。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与《清平乐·村居》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课题:《清平乐·村居》2. 作者:辛弃疾3. 诗歌内容:描绘乡村生活场景4. 诗歌情感:向往美好生活,热爱自然作业设计1. 抄写《清平乐·村居》,注意字迹清楚、工整。
2. 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清平乐·村居》中的乡村生活场景。
3. 想象自己是诗人,给《清平乐·村居》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乡村生活中的所见所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准备]1、投影;2、范读磁带;3、配乐磁带;4、收集辛弃疾和有关“词”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
1、出示插图、筝曲。
2、图中描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3、这幅图就是根据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而创作的。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板书题目:清平乐·村居引入诗,范读。
二、读准课文,理解词义。
1、听课文录音,注意几个字音。
2、布置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板书:读准4、检查:指名读,准音。
“乐”“媚”、“翁媪”、“笼”、“剥”、“莲蓬”5、简介:词是诗的一种。
6、继续读,想想能够明白什么意思。
7、相机交流、理解:(1)“锄豆”、“卧”、“茅檐”、“无赖”、“吴音”、“相媚好”等词的意思。
(2)词牌名与题目的文体知识,“村居”的意思。
8、质疑。
9、几杯酒下肚,老爷爷、老奶奶微微有点醉,心理高兴,他俩就闲聊起来。
想想,他们在聊些什么呢?10、过渡:通过朗读和自学就能把意思读懂(相继板书)。
当然,不但要读懂,还要把这首词读好。
(相机板书)三、体悟意境,内化表达。
1、把这首词读好,你觉得怎么好就怎么读。
布置自渎。
2、创设朗读情境,自由朗读。
3、激情:老爷爷、老奶奶在茅檐下看看景色,聊聊天。
感觉怎么样?4、齐读课文。
5、展示画面。
理清顺序。
练习背诵。
6、指名试背。
7、读得这么好,大家是不是可以写写什么。
人物,环境,感受皆可,有感而发就行。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教学内容《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教学三首古诗词,即《清平乐·村居》、《江上渔者》和《夏日绝句》。
本教案着重于《清平乐·村居》的教学,通过对诗词的阅读、理解、分析和鉴赏,使学生能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诗词的意境理解和表达。
2. 诗词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清平乐·村居》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情境。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词,指导正确的朗读节奏和语气。
3. 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4. 分析:对诗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层含义。
5. 背诵:鼓励学生背诵诗词,巩固所学知识。
6. 鉴赏:通过对比其他古诗词,引导学生欣赏《清平乐·村居》的独特魅力。
板书设计1. 诗词的标题和作者。
2. 诗词的基本内容。
3. 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4. 诗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作业设计1. 背诵《清平乐·村居》。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的意境。
3. 收集其他相关的古诗词,进行对比鉴赏。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清平乐·村居》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 村居》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词。
2.借助注释,理解词所描绘的乡村生活。
3.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
【教学重难点】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
【教学过程】一、旧词新唱,对比诗词1.欣赏乐曲: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段乐曲,比比谁的耳朵灵?播放《清平乐·村居》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生1:我听到了公鸡叫和蝉叫。
师:耳朵真灵。
生2:我听到了哗啦啦的溪水声。
师:真会倾听。
师:此时此刻,你仿佛来到了哪里?板书:乡村听歌还要用心感受,待会儿请你说说自己的感觉?播放歌曲《清平乐》刚才的乐曲给你带来什么感觉?(欢快、美好、舒适、快乐……)真好,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拥有阅读音乐的耳朵也是一种了不起的本领。
其实,这首乐曲就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提前板书:清平乐·村居)词是诗的另一种形式,在古代合乐而歌,都是可以吟唱的。
2.了解词:出示:整首词。
瞧,这是我们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的《村居》,再看看今天学的《清平乐·村居》,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长短句、词牌名和题目,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曲调、节奏、句数和字数等)(张老师有话说:这里能够联系到二年级上学期学的《村居》,和古诗做比较,发现不同之处。
设计巧妙)3.“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在读的时候,词牌名和题目之间要注意停顿。
谁来试试?词还分上下阕,这里有一个显著的标志,你发现了吗?上面的叫上阙,那下面的叫?(PPT 上显示上下阕)4.在我们语文园地《日积月累》里也有一首词呢?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同样分上下阕。
出示《卜算子·咏梅》师:看来都是学习高手,一学就会。
(张老师有话说:此处因为是孩子们第一次学习词的上下阕。
徐老师能立刻出示语文园地里的词,让孩子们现场演练,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们理解巩固新学的知识点,赞 )二、借助注释,初赏乡村生活之美好同学们,最近我们一直徜徉在乡村美景中,其实乡村生活同样让人憧憬,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辛弃疾的词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吧!1.自主读词拿出课文纸,认认真真地将词读一遍。
《清平乐 村居》教案 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村生活”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由词的上片和下片两部分组成。
上片采用白描手法,以朴素、清新的笔调,描绘出农家的日常生活。
下片以写人为主,描绘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首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语言清新,词意隽永,富有生活气息。
二、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
发挥想象,感悟古诗意境,表达情感。
3. 观察体验生活,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课文的理解结合起来写一篇相关的日记。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发挥想象,感悟古诗意境。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感悟古诗意境,表达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清平乐·村居》课件、《汉乐府·江南》2. 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诗人的有关情况;通过各种途径(例如:电视、广播、报纸等)了解诗中涉及的三种花卉:荷花、茉莉花、栀子花。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同学们,你们喜欢农村生活吗?谈谈你的体会。
2. 老师这里有一首写农村生活的词,想听老师读一遍吗?3. 看着同学们刚才陶醉的神情,大家一定知道这首词一定很美,你们一定也很想读吧!来!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这首词。
(二)作者简介(课件出示)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与苏轼并称“苏辛”。
他创造的名句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
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辛弃疾晚年遭受排斥,归隐江西上饶地区时所作。
(三)初读课文1. 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 指名读,教师注意正音。
3. 看着同学们刚才陶醉的神情,大家一定知道这首词一定很美,你们一定也很想读吧!来!再读读这首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3)说一说“吴音、相媚好、翁媪”的含义?吴音: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
翁媪:指老年的夫妻。
(4)“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带着醉意的吴地口音听来十分温柔美好,那满头白发的公公婆婆不知是谁家的双亲父老。
说明这对老年人生活温馨、精神愉快,让人感到无限温情充溢胸中。
(5)这对“白发翁媪”会谈论什么呢?
女:“如今生活多美好,三个儿子懂事、孝敬我们,咱们这一生,过得也充实了啊。
”
男:“是啊,这三个孩子也争气,让我省心啊。
”(6)诗人在农村还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喜”不仅仅是喜欢,还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
小儿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
“卧”字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翁,指年老的男
子。
媪,指年老的
妇女。
调皮,是爱称,并
无贬义。
理解重点词语,
有助于学生对诗
句的理解
让学生发挥想
象,理解对老年
人生活的安逸。
理解词中下片的
内容。
通过对“喜”“卧”
的理解,感悟小
儿子的顽皮。
招
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