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坦铜矿矿床地质特征解析

合集下载

新疆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分析

新疆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分析

33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新疆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分析秦守武,李 昌(新疆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摘 要:新疆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发育众多铜矿床(点),均属于西天山石炭纪晚期—二叠纪早期陆内裂谷环境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该区的主要成矿作用和各种控矿构造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特别是二叠纪(次)火山构造岩浆与其演化过程当中产生的(次)火山热液对区内成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区内的诸多矿床点形成环境非常类似,但局部略有差异性,均属于(次)火山热液作用形成的热液型矿床。

构造对矿化体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透镜状、脉状在火成岩中赋存。

为了更好的探讨和研究新疆阿吾拉勒成矿带铜矿成矿作用,结合典型矿床对其成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铜矿;成矿特征;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6-0033-2收稿日期:2020-08作者简介:秦守武,男,生于1985年,汉族,山东人,本科,副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察。

新疆阿武拉勒成矿带西段是我国西天山地区重要的铜矿矿集区(图1),主要分布在西天山伊犁盆地北缘区域上,喀什河断裂、巩乃斯河断裂是该成矿带的南北两界,西侧为墩麻扎,东部和木斯乡相连。

近年来,随着地质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在该成矿带开展了大量的地质研究工作,探明诸多铜矿床(点) 与矿化点,获得了大量的研究资料。

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该成矿带铜矿地质特征,结合区内代表性的铜矿床予以分析研究,并提出今后找矿方向,对该成矿带今后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 成矿地质背景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其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晚古生代伊犁阿吾拉勒石炭—二叠纪裂谷带,俯冲碰撞造山(泥盆纪-石炭纪)与陆内裂谷演化(石炭纪末-二叠纪)前提下通过继承改造作用因素影响形成的建造特征是该区当前主要的构造建造格局。

阿拉斯坦铜矿矿床特征及分布规律

阿拉斯坦铜矿矿床特征及分布规律

61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阿拉斯坦铜矿矿床特征及分布规律袁国华,廖栋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十一地质大队,新疆 昌吉 831100)摘 要:为了增加对阿拉斯坦铜矿的了解程度,降低阿拉斯坦铜矿开采难度,提出阿拉斯坦铜矿矿床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阿拉斯坦铜矿矿区共存在6条矿体与4条矿化体,均呈现为条带状产出,倾角约为75°,倾向为北东向。

阿拉斯坦铜矿矿床特征包含:岩性特征、磁性特征、电性特征与矿体特征。

阿拉斯坦铜矿分布规律表现为时间分布规律,不同时期形成的矿物种类具有明显的不同,通过上述过程实现了阿拉斯坦铜矿矿床特征及分布规律的分析,为阿拉斯坦铜矿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撑。

关键词:阿拉斯坦铜矿;矿床特征;分布规律;岩性中图分类号:TN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2-0061-2收稿日期:2020-06作者简介:袁国华,男,生于1985年,江西赣州人,本科,地质矿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

矿产资源是经过地质成矿作用形成的,天然存储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呈现为气态、固态或者液态的,并具备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的有用元素集合体。

矿产资源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是有限的。

据统计研究发现,现今世界已知矿产种类约为160种,依据矿产用途与特点,可以将现有矿产划分为四大类,分别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与水气矿产。

而随着我国工业行业的不断发展,金属需求量不断增加,金属矿产资源也逐渐的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

铜矿是金属矿产资源的关键组成部分,依据世界矿产资源评估结果来看,2019年底世界铜消费量达到了2051.7万吨,主要应用领域为建筑业、电子也、机械制造业等。

新疆是一个铜矿资源丰富的地区,由地矿局第十一地质大队勘查可知,在尼勒克县管辖范围内,距尼勒克县城约160km 的新源县城,存在一个资源丰富的铜矿——阿拉斯坦铜矿[1]。

阿拉斯坦铜矿位于西天山中段,海波范围为米,地形较为复杂。

新疆阿舍勒铜矿英安-玄武-安山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背景

新疆阿舍勒铜矿英安-玄武-安山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背景

新疆阿舍勒铜矿英安-玄武-安山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背景阿舍勒铜矿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的交界处。

该地区岩石类型丰富,显示出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特征。

其中,英安-玄武-安山质火山岩是研究该地区的重要对象。

地球化学特征方面,该类岩石富含硅、钠、钾、铝等元素,同时富集了一些高场强元素如铕、铽、钼、铬等。

如该地区某些玄武岩的SiO2含量高达50%以上,而Na2O、K2O总量约为8%~9%,表明属于高钠、高钾富铝岩石。

同时,这些火山岩的La/Yb比值普遍较低,LREE相对富集,HREE偏低,呈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

构造背景方面,该地区形成于晚古生代晚期至中新世之间,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喜马拉雅式造山运动和印支式造山运动两个阶段。

而英安-玄武-安山质火山岩的形成则与喜马拉雅式造山运动有关。

据推测,该区域的地壳经历了一系列的伸展薄化过程,形成了受伸展作用影响下的洋岛火山岩带。

同时,在喜马拉雅式造山运动的挤压作用下,该地区的岛弧火山岩经历了隆升变形,岩浆活动也随之休止。

自新生代中新世以来,该地区地壳稳定,火山活动停止,形成了现今的岩石构造背景。

综上所述,英安-玄武-安山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背景,揭示了该地区晚古生代至中新世的地质演化和火山岩形成的过程。

研究该类火山岩对于研究该地区的构造演化、资源勘查和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数据分析对于阿舍勒铜矿英安-玄武-安山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背景,我们需要仔细分析相关数据来得出结论。

首先,通过地球化学分析,该类岩石富含硅、钠、钾、铝等元素,同时富集了一些高场强元素如铕、铽、钼、铬等。

其中玄武岩的SiO2含量高达50%以上,而Na2O、K2O总量约为8%~9%。

这说明英安-玄武-安山质火山岩属于高钠、高钾富铝岩石,能够很好地反映区域的地球化学变化。

同时,玄武岩的总碱度显著高于斜长岩,表明其来源具有强烈的地幔来源。

新疆尼勒克县阿拉斯坦铜矿床成矿条件分析

新疆尼勒克县阿拉斯坦铜矿床成矿条件分析

《 地 质学报 》修 改)
1 . 硅质岩 火山岩建造 ; 2 . 北天山洋洋壳 ;3 . 碳酸岩盐建造;4 . 准噶尔古陆;5 伊 犁 古陆
表 1 矿 区地层相关 元素 特征值 表( 引 自新疆第十一地质大队)
\ \
特 征 \ A s
— —
\ 元素
S b
1 . 0 7 0. 5 4 5 0 . 5 7 2 . 1 4 1 . 41 3 . 2 8
根据矿 区地层 中的相应元素的特征值 表, 地 层 化学 异常 就是 成矿 区域 的表 现 。 ( 表
1 )
与地壳丰度相 比,9种元素除 A u 外均 属高背景区, 与西天山地区相比, 属西天山 地区的高背景区或异常区。 矿区元素具有局 部富集成矿 的可能 , C u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平均含量为地球克拉克值 的 1 . 4 4倍 ,为区 域背景值的 2 . 8 4 倍 , 这样就可以找到铜的 异常 ,从而找到矿体或矿化体。
B j
0 . 5 0 . 4 9 9 7 . 2 2 2 . 9 4 1 - 3 9 4. 9 3
C u
6 7 . 6 7 7 1 . 8 2 l 0 6 . 1 4 1 . 4 4 2 . 8 4 5 41
P b
4 - 4 . 6 o 4 8 . 7 4 1 o 9 . 2 8 2 . 7 7 2 . 1 2 5 2 5 . 8
\\样 品
编 \

S i O 2
5 5 . 7 2 5 6 . O 6 6 0 . 6 0 6 2 . 1 0
T i O 2
O . 8 0 O . 8 4 0 . 6 4 O . 5 3
A I 2 0 3

阿舍勒铜矿简介

阿舍勒铜矿简介

阿舍勒铜矿简介
阿舍勒铜矿简介
阿舍勒铜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县红山子地区,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

阿舍勒铜矿主要储量为晶状至细粒度的铜矿石,据估算,矿石有效成分含量为0.9~2.0%,总储量约为5.3亿吨,其中可经济开采的储量约为3.5亿吨。

阿舍勒铜矿的采矿方式主要采用地下采矿。

采区地质特征复杂,地下结构复杂,土工结构差,构造活动性强,岩性复杂,有许多回采空间及流向不明显的岩层,深层汞含量高,地下空间利用率低,采掘综合难度大。

阿舍勒铜矿始于1979年开采,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已拥有较完备的技术设施及设备,矿区环境保护措施也有所加强,市政设施得到很好的保护,矿区环境质量稳定。

目前,阿舍勒铜矿正在大力开拓,向着大型综合开采矿山的目标努力前行,已经成为新疆重要的金属矿山之一。

阿舍勒矿区及外围铜(金)矿化的成矿时代研究

阿舍勒矿区及外围铜(金)矿化的成矿时代研究

纹层状铜矿石
6
10
细脉状黄铁矿石
英安斑岩
11
绢英片岩、绢云母
13
黑云母花岗岩
12
黑云母花岗岩
ZK1603 164-171
Sm-Nd
ZK907 906
ZK1605 148-197
ZK1301 275-369
ZK903 81-83
哈巴河岩体
As8-1
据陈毓川等人,1996
的复合热液的改造,同时在哈巴河岩体的西缘外接
勒铜矿化点。这些矿点的产出受哈巴河岩体西缘接
触带的控制。该接触带被喀英德断裂等数条断裂切
过,
是一个有利的成矿构造位置。
2 铜(金)矿化类型与有关地质体之间的时间
关系分析
根据野外工作结果,接触带上出现大面积的矽
卡岩化和岩浆热液成因的矿化,根据矿化形成于岩
体接触带、明显受哈巴河岩体限制的特征初步推断
这些矿(化)点的成矿时代要稍晚于哈巴河岩体的侵
为 393- 405Ma,为 喷 气 沉 积 期 的 年 龄 ;第 三 组 为
296Ma时线年龄与矿石的铅同位素模式年龄是相近的,
D2as1-D2as2a 沉积期间形成面状的稀疏浸染状的以黄
4 结语
都处于这个火山岩沉积层位;在 D2as 沉积时形成致
82
新 疆 有 色 金 属
2021 年第 1 期
DOI:10.16206/ki.65-1136/tg.2021.01.031
阿舍勒矿区及外围铜(金)矿化的成矿时代研究
安诚瑞
(新疆哈巴河阿舍勒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哈巴河 836700)


阿舍勒铜锌矿是我国典型的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VMS)型矿床,赋存于阿舍勒盆地早—中泥盆世阿舍勒组海相火山-沉积

新疆尼勒克县阿拉斯坦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成因探讨

新疆尼勒克县阿拉斯坦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成因探讨

45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新疆尼勒克县阿拉斯坦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成因探讨周 腾,余 玲,潘昌云(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五队,江西 九江 332000)摘 要:新疆尼勒克县阿拉斯坦铜矿。

经过近三年的勘探,完成钻探工作量1998.36m、坑探3012.8m、槽探1155m3、各类样品707件。

详细查明了铜矿体赋存在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三段安山岩与凝灰质砂岩接触带附近的凝灰质砂岩中,矿体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产出,矿体走向北西280°~310°,倾向北东10°~35°,倾角40°~55°,控制矿体长度135m,延深145m ~250m,矿体沿走向延伸较稳定。

本文从岩石学、矿物学、构造等角度对该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地表孔雀石化为直接找矿标志和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三段安山质凝灰角砾岩与凝灰质砂岩是寻找铜矿的直接地层标志,有助于在西天山火山-热液型铜矿的找寻工作。

关健词:西天山;铜矿;火山-热液型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阿拉期坦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20-0045-2 收稿日期:2020-10作者简介:周腾,男,生于1987年,汉族,湖北利川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

阿拉斯铜矿位于阿吾拉勒铜金铅锌银成矿带内,位于新疆尼勒克县东部的西天山区。

该成矿带为新疆中小型铜矿密集分布区,已发现的金属矿产有铜矿床2处、铜矿点5处、铁铜矿点3处、铁矿点2处,小型煤矿1处,稀有元素(镓、锗)矿点1处。

因此,对该矿床的研究,有助于在西天山火山岩的铜矿找寻工作。

1 成矿地质背景矿区位于天山—兴蒙造山系、天山造山带伊犁微板块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系东部,属阿吾拉勒铜、金、铅、锌、银成矿带。

阿拉斯坦铜矿床区域上位于中天山褶皱带的博罗霍洛复背斜和哈雷克套复背斜晚加里东褶皱带之间的巩乃斯复向斜华力中期(裂谷带)中。

新疆阿舍勒铜矿区地质特征及三维成矿预测

新疆阿舍勒铜矿区地质特征及三维成矿预测

新疆阿舍勒铜矿区地质特征及三维成矿预测白旭晖【摘要】为明确新疆阿舍勒铜矿区的找矿前景,详细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基于三维地质建模成矿预测理论,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利用Surpac软件构建了三维矿化域数字模型.根据块体模型Cu品位平面(XY)、纵剖面(XZ)、横剖面(YZ)投影等值线图,对铜矿化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铜矿化呈SSE—NNW走向,高品位矿化的连续性相对于低品位矿化差,高品位矿化呈不规则状、透镜状分布;铜矿化主要分布于760~840 m标高,高品位铜矿化具有缓倾性分布特征;矿区铜矿化由北向南具有向深部延伸的特点.根据上述分析,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通过对矿区进行1:2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发现了一条走向118°、长3.15 km、宽300~400 m的铜异常带,该异常带伴有锑、砷、金、银异常,多个异常区域呈串珠状分布,与所圈定的找矿靶区吻合性较高.【期刊名称】《金属矿山》【年(卷),期】2018(000)010【总页数】5页(P146-150)【关键词】铜矿;三维地质建模;三维成矿预测;找矿靶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作者】白旭晖【作者单位】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内蒙古赤峰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新疆阿舍勒铜矿于1984年被发现,20世纪90年代初经详查探明该矿床为大型有色金属矿床,其中铜金属量 91.524 万 t,Cu 平均品位 2.39%[1-2]。

近年来,随着勘探工作及地质研究的不断深入,沿着矿区外围相继发现了新的铜矿床[3-4],并且矿区深部找矿前景较好[5]。

为进一步扩大矿区资源储量,本研究在详细分析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三维地质成矿预测理论,进行成矿预测,圈定找矿靶区,为矿区后续找矿勘查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阿舍勒铜矿位于哈萨克斯坦大断裂带南侧、青藏高原褶皱带北侧、西邻玛尔卡库里深大断裂、东侧为阿尔泰造山带。

厄立特里亚阿斯马拉铜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类型探讨

厄立特里亚阿斯马拉铜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类型探讨

厄立特里亚阿斯马拉铜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类型探讨
张静;刘宇;石楠
【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
【年(卷),期】2022(42)3
【摘要】通过对前期系统的地质工作调查发现,厄立特里亚阿斯马拉铜矿床为阿拉伯-努比亚地盾典型的与海相火山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俗称:VMS矿床),其矿床特征表现为地表出露铁帽,下部矿带具明显的分带性,自上而下分别为:氧化带、富铜表生带、黄铁矿块状硫化物原生带、富锌原生块状硫化物带、富铜原生块状硫化物带,该特征与日本的黑矿型VMS矿床特征较为一致,故可以判断矿床类型为黑矿型VMS矿床,因此,矿区今后的外围探矿及深部找矿可借鉴此矿床类型开展相关工作。

【总页数】4页(P397-400)
【作者】张静;刘宇;石楠
【作者单位】四川路桥矿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1
【相关文献】
1.黑牛洞铜锌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勘查类型讨论
2.四川省九龙县黑牛洞富铜锌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勘查类型的确定
3.芬兰北部克维特斯塔镍-铜-铂族元素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4.VAMSD矿床系列最基性端员——青海省德尔尼大型铜钴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类型
5.坦桑尼亚马拉省尼亚斯罗利金矿地质特征、矿床类型及找矿方法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菲律宾阿特拉斯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菲律宾阿特拉斯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菲律宾共和国宿务 地区 阿特拉斯 铜矿 外围普查 项 目( 编号 :
002 。 5 6 )
第 三纪 渐 新 世 的 纳 加一 高 群包 括 早 渐 新 世 的 艾 马录伯 格组 ( l o omao ) 晚 渐新 世 的宿 务 Ma bgFr tn 和 u i 组 ( euFr ai ) 马 录伯 格 组 主 要 岩 性 为 泥 岩 C b o tn 。 m o
菲律 宾位 于环 太 平 洋 成矿 带 西 带 ( 日本 列 岛 从 经 台湾 、 菲律 宾 、 里曼 丹 岛至 巴布 亚新 几 内亚所 罗 加 门群 岛 的铜 矿 带 ) 的外 带 上 , 着 菲 律 宾 大 断 裂 两 沿 侧分 布有 众 多 的斑 岩 型 铜 矿 床 。 随着 近 年 来 研 究 和勘查 程度 的不 断深 入 , 一批 新 的斑 岩 型 铜 矿 床
变 宽 , 菲 律 宾 主 要 金 属 成 矿 带 , 布 大 量 的 铜 为 分
被发现和开采 。由于地质工作程度低 、 研究程度不 足, 菲律 宾 国 内仍 存 在 很 大 一批 斑 岩铜 矿 点 及 成 矿
远景 区亟 待 发现 。
1 区域 地 质 背 景
菲律 宾 群 岛东 西 各有 一条 海沟 。东 部菲 律宾 海 沟 长 达 130 k 0 m,深 9 k 西 部 马 尼 拉 海 沟 长 m, 50k 0 m,深 1k 中 间挟 持着 菲 律宾 板 块 J m, 。菲 律 宾群 岛 的 中央部 分 为贯 穿 全 岛 的 菲律 宾 大 断裂 ( 菲 律宾 断层 ) 自北 向南 走 向变 化 为 近 南 北一 北 西 一 , 近南 北 向 , 也代 表 了 区域 的 主 干 构造 线 方 向和 地 这
矿 区的外 围分 布有 多个铜 矿点 。

新疆察布查尔县阿克塔斯铜矿矿床特征1

新疆察布查尔县阿克塔斯铜矿矿床特征1

新疆察布查尔县阿克塔斯铜矿区地质及矿床特征摘要:该矿床所在区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塔里木板块伊犁微板块与巩乃斯晚古生代裂谷之间,此区域中存在早期近东西向的板块缝合线、裂谷深大断裂、板块府冲带深大断裂,这些深大断裂成为幔源岩浆喷溢的通道,形成特殊的地质建造、岩性岩相组合乃至赋矿层或矿源层。

矿区处于北天山地槽褶皱带巩乃斯复向斜恰普恰勒复背斜中段北部边缘,此一带褶皱、断裂构造发育,总体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为该区内的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矿区内出现的地层主要有石炭纪地层、二叠纪地层和少量的第四系地层。

在普查区内初步圈定出了1个铜矿体和三条铜矿化体,矿化体呈近南北向展布,赋存在C1d地层中的紫色蚀变英安岩、凝灰岩中。

根据区内的铜矿化的产出特征,可划分为微细粒浸染状、裂隙浸染状铜矿化等类型。

关键字:阿克塔斯铜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特征一、矿区地质第一节地质特征《一》、地层矿区内出现的地层主要有石炭纪地层、二叠纪地层和少量的第四系地层。

(一)石炭纪地层石炭纪地层在区域上广泛出露,由下而上共出露有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C1d)、阿克沙克组(C1a)两组岩石地层。

1.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C1d)该组地层作为区分布最老的地层,仅在区域上的背斜核部有零星出露,未见底,与上覆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呈不整合接触(局部为平行不整合)。

地层产状总体向北西倾,局部向南东倾而形成斜歪背斜,倾角较缓,在30°~45°之间。

该组地层厚度变化大,在区域上的出露厚度在388.66m~2477.88m之间,在矿区内该地层的厚度为696.78m。

为一套浅海相火山碎屑岩、中—酸性熔岩夹正常碎屑岩、碳酸盐岩。

其岩性主要以紫红、紫灰色安山岩、安山角砾岩、浅黄绿色英安岩、浅肉红色流纹岩为主,局部有凝灰岩、集块岩出现。

本地层由下往上共包括5个喷发韵律层,其下部由含角砾凝灰岩、晶屑凝灰岩→英安岩→流纹岩组成1个喷发韵律,可见厚度271.04m,显示火山活动由强烈爆发开始转入弱的喷溢;中下部由晶屑凝灰岩→流纹岩→英安岩组成1个喷发韵律,厚207.57m,显示火山活动重新经历强烈的喷发,然后转入较弱的喷溢环境;中部由火山角砾岩、集块岩→晶屑凝灰岩组成1个喷发-堆积韵律,厚188.25m,显示以火山以强烈的喷发开始后逐渐减弱。

新疆尼勒克县阿拉斯坦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新疆尼勒克县阿拉斯坦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Ab s t r a c t : A l a s i t a n c o p p e r mi n e i s l o c a t e d i n A w u l a l e — Yi s h i j i l i k e Ne o p a l e o z o i c r i f t z o n e o f Y i l i mi c r o p l a t e , T a r i mp l a t e , t h i s d e p o s i t l i e s t o t h e e a s t o f r i f s . T h e ma i n e x p o s u r e s t r a i n d i g g i n g s i s Da h a l a j u n s h a n f o r ma t i o n , L
B a d a o wa n f o r ma t i o n ,L o we r J u r a s s i c , a n d e s i t e , t U f, i t n fa c e o u s s a n d s t o n e , t u f a c e o u s c o n g l o me r a t e , b l a c k s h a l e , c a r b o n a c e o u s
6p

新疆尼勒克县阿拉斯坦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谢登 科
(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 新疆 哈密 8 3 9 0 0 0)
摘 要 : 阿拉 斯 坦铜 矿 位 于塔 里 木 板块 伊 犁微 板 块 的 阿 吾拉 勒一 伊 什 基 里 克 晚 古 生代 裂 谷 带 , 矿 床 位 于 裂谷 带 东端 矿 区 内主要 出露 的 地 层 下 石 炭统 大哈拉 军 山 组 第 三亚 组 及 下侏 罗 统八 道 湾 组 , 岩 性 主要 为安 山岩 , 凝灰岩 , 凝灰 质 砂 岩. 凝灰质砾岩 , 黑 色 页岩 , 碳质页岩等。 岩 浆 岩 主要 为 华 力 西 中期 的 闪长玢 岩 岩 脉 , 无 大范 围侵 入 岩 出露 。区域 内断 裂发育, 以 北 西 向 断裂 最 为发 育 , 为成 矿提 供 了较 好 的 导矿 容 矿 构造 。 本 文通 过 介 绍 区域 地 质 背景 , 矿 区地 质特 征 , 初 步 分析 了阿拉 斯 坦铜 矿 的 成 因 , 认 为该 矿床 属 于 中一 低 温 火山喷 发 热 液碎 裂 岩型 、 关 键词 : 阿拉 斯 坦铜 矿 ; 地 质特 征 ; 新 疆 中图 分 类号 : P 6 1 8 . 4 1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2 — 5 0 6 5 ( 2 0 1 7) 0 3 - 0 0 7 4 — 3

探讨阿奇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探讨阿奇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be l t d i s c ov e r e d e pi t he r ma l r e l a t e d b a s i c vo l c a no r oc ks— f il l i ng me t a s om a t i c de po s i t Th e ge ol og i c a l s t r uc t ur e i n t h e a r e a i s
v e r y c om p l e x,a nd ma gma t i c r oc k s de v e l op Th e f a u l t s t r uc t ur e i s we l l c o nt r ol l e d,a nd t h e or e bo d y ma i nl y O C C L I r s i n t he ol d me t a mor p hi c r o c k s o f t he Gr e a t W a l 1 Thi s pa p e r i s b a s e d 01 1 a n a l y s i s o f t he 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r c h i e c o pp e r a nd i t s
主 要 由区 内的 辉 长 岩 脉 所 引起 。
1 矿 区地 质 特 征
阿 奇 克库 都 克 一沙 泉 子深 断 裂 的南 部 区域 二 百 至 五百 米 的


F 一
三 一 …
一 二 二
t固
范 围内则是该矿 的分布所 在, 该区具有非常复杂的地质构造 ,
广泛发育岩浆岩 , 主要为酸 眭一中l I 生侵入岩 。 二叠系与石炭系 以及长城系 一青 白口系和第四系是该区的主出露地层 。 旷 区出露地层有长城系星星 峡群 老变质岩及二 叠系阿奇

阿合塔拉铜矿床石榴石特征的研究

阿合塔拉铜矿床石榴石特征的研究

第37卷第4期2018年8月电子显微学报Journal of Chinese Electron Microscopy SocietyVol. 37,No.42018-08文章编号= 1000-6281(2018)04-0339-09阿合塔拉铜矿床石榴石特征的研究徐旸\尹京武〃,安博博\李烁隐\赵超、徐海明2,方景玲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 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摘要阿合塔拉铜矿位于新疆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塔里木板块北缘。

本文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室内显微镜观察及电子探针分析,对阿合塔拉铜矿中矽卡岩矿物石榴石进行了较为详细、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矿床中产出的石榴石分为早晚两期。

早期石榴石为钙铝榴石,与透辉石、硅灰石等无水矿物共生,端元组分为钙铝榴石(58.24% ~74. 61%)—钙铁榴石(22.60% ~38. 50%)。

晚期的石榴石为钙铁榴石,均有明显的生长环带,环带中常包裹磁铁矿,端元组分为钙铁榴石(52.90% ~98. 79%)—钙铝榴石(0.23%~44. 66%)。

石榴石边部TFeO含量比核部更高,表明在石榴石形成的过程中,铁质逐渐增加。

石榴石颗粒之间被铁铜硫化物充 填,表明石榴石的形成先于铜铁矿物的形成,并为铁铜硫化物的产出提供了成矿空间。

关键词阿合塔拉铜矿;石榴石;电子探针中图分类号:P5;P578. 94 + 7;P575. 1 文献标识码:A doi:10. 3969/j. issn. 1000-6281. 2018. 04. 007阿合塔拉铜矿床位于新疆柯尔克孜族自治州 阿合奇县境内,距县城西北约30公里,矿区中心点 坐标为东经78。

10,24";北纬40。

58,47"。

矿床地处 塔里木板块和伊利-中天山板块之间的南天山造山带(如图1)。

古南天山洋在经历多次的海陆转化 过程后,最终碰撞形成南天山造山带。

松树沟铜矿地质特征及远景评价

松树沟铜矿地质特征及远景评价

松树沟铜矿地质特征及远景评价搞要:松树沟铜矿位于伊犁地块东缘,阿吾拉勒铜多金属成矿带内。

初步的研究资料表明,铜矿体完全受斑岩岩体(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控制。

矿化蚀变分带性明显,并与斑岩型铜矿基本相似,岩体内见有硅化、黄铁矿化和绢云母化,接触带附近发育强烈的硅化、青盘岩化。

含矿斑岩的地球化学表明其与裂谷系有关。

在该铜矿外围还有许多与其十分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及矿点,显示该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基于此,文中笔者对松树沟铜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找矿远景进行评价,指导该区找矿工作。

标签:松树沟铜矿;地质特征;远景评价1.构造背景研究区位于伊犁一伊赛克湖微板块的东缘,横跨博罗科努古生代复合岛弧带及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系,是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系向东尖灭的部位,研究区内断裂及褶皱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火山岩、侵入岩发育,是西天山地区有利的成矿区段。

所以研究区内矿产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

2.研究区地质特征2.1地层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

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部,大哈拉军山组为一套海相喷发的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

根据岩石组合及喷发旋回,可划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

下段包括两个由爆发一喷溢一沉积的完整的喷发旋回。

主要岩性为灰红一灰绿色含角砾安山质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少量安山岩、英安岩、熔结凝灰岩,顶部见灰岩薄层或透镜体。

该段常见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及绿帘石化现象(区域上的查岗诺尔铁矿即分布于该层位)。

松树沟金铜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下段中。

上段由一个不完整的爆发一喷溢一沉积的喷发旋回组成。

主要岩性为灰红色含角砾安山质凝灰岩、晶屑岩屑凝灰岩,少量硅质岩、集块岩、集块熔岩、安山岩、英安岩等。

该段广泛发育黄铁矿、孔雀石化。

第四系残坡积物分布于较平缓的斜坡及陡崖下,由棱角状碎石、碎石土和腐质土层组成。

2.2构造构造以断裂为主。

主要有北北东向、北东向、北西向及近东西向四组断裂构造。

其中北北东向断裂是矿区主要控矿构造,该断裂和二叠纪花岗斑岩共同控制了松树沟铜矿的产出。

阿吾拉勒山琼布拉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碳氧同位素研究

阿吾拉勒山琼布拉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碳氧同位素研究

阿吾拉勒山琼布拉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碳氧同位素研究阿吾拉勒山琼布拉克铜矿床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成矿带之一。

该矿床的成矿物质为铜矿物和黄铁矿,且其地质构造独特,因此对其流体包裹体和碳氧同位素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该矿床成因及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研究表明该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矿石中心部位,形成了层状和块状的排列。

这些流体包裹体呈了明显的多相态,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

其中,液态包裹体占优势,体积分数高达80%以上。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液态包裹体的显微嵌入孔隙度为4%~12%,表明矿床形成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破裂和空隙扩张作用。

利用氦计,对包裹体的气相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其中赋存有CO2、CH4、N2等成分,其中CO2的体积分数最高,达到96%以上。

这表明在矿床成矿过程中,CO2起到了重要的物理、化学作用。

其次,该矿床碳氧同位素组成也得到了研究。

通过对矿石和脉石的碳氧同位素分析,发现该矿床的δ13C值从-5‰到-1‰不等,而δ18O值从9‰到12‰不等。

尤其是在矿床中心处,部分矿石δ13C值高达-1‰,δ18O值高达12‰。

这表明在该矿床成矿过程中,碳氧同位素发生了明显的分馏作用。

进一步对流体包裹体中的碳氧同位素进行分析,其δ13C值为-3.78‰至-1.15‰,而δ18O值为9.22‰至12.11‰之间。

这说明矿床成矿过程中,流体来源于地幔部分溶融的物质,并受到了大气影响。

综上所述,琼布拉克铜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和碳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该矿床成因复杂、多元,并在成矿过程中受到了多方面的干扰和控制。

这种研究方法有助于为深化我们对该矿床的认识提供科学数据和方法。

阿吾拉勒山琼布拉克铜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和碳氧同位素研究提供了许多有关该矿床成因和形成过程的数据。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数据及其分析:1. 流体包裹体主要包括液态、气态和固态,其中液态包裹体占优势,体积分数高达80%以上。

液态包裹体的显微嵌入孔隙度为4%~12%。

新疆木斯自然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新疆木斯自然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新疆木斯自然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摘要:木斯自然铜矿受喷发—喷溢旋回控制,矿体产出形态及空间分布受层位控制。

矿体产于二叠系下统塔尔得套组第五岩性段中。

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倾角35°~45°。

矿石矿物为自然铜矿、赤铜矿、镜铁矿,矿床成因类型为陆相火山—热液型。

关键词:木斯自然铜矿喷发—喷溢旋回地质特征成因1区域地质背景木斯自然铜矿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哈萨克斯坦板块伊犁微地块,阿吾拉勒—伊什基里克晚古生代裂谷之中,成矿区属阿吾拉勒成矿带,该成矿带是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重要的成矿远景区。

区域地层为晨旦亚界巩乃斯群,为一套变质的陆源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

上古生界是本区的主要地层,包括石炭系、二叠系,其中二叠系是区内的主要地层,属陆相火山岩—碎屑岩建造。

中新生界包括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

侏罗系由厚层状砂砾岩、粗砂岩组成,斜层理发育。

第三系由厚层状砾岩、砂质泥岩组成,第四系分布广泛,由风成黄土、冲积、洪积、崩积倒石堆积组成。

区域内褶皱构造主要为吾吐萨依向斜,轴向北西。

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断裂构造为东西向,控制着本区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北西向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北东向断裂是晚期的断裂构造。

区域上岩浆活动十分强烈,以喷发相为主,其次为浅成—超浅成相小侵入体和岩脉,具有多期次多旋回特点,主要发生在华力西晚期,岩性从基性—酸性岩类均有分布,喷出岩为一套陆相中基性和酸性火山岩,以下二叠统最发育,主要岩石类型有安山玄武岩、玄武岩和流纹岩。

2 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及火山旋回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二叠系。

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在木斯自然铜矿的南部和沟谷、低洼处。

由现代冲积、坡积、残积和第四系风积黄土组成。

二叠系地层占全区的90%,矿点出露的二叠系地层可分为上二叠统、下二叠统。

上二叠统晓山萨依组(P2X),为一套类磨拉石建造,岩性为凝灰质砂岩、砾岩、粉砂岩。

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下二叠统塔尔得套组(P1t),由基性火山岩组成,属陆上火山岩建造。

新疆尼勒克县群吉萨依铜矿地质特征浅析

新疆尼勒克县群吉萨依铜矿地质特征浅析

新疆尼勒克县群吉萨依铜矿地质特征浅析摘要:群吉萨依铜矿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之伊犁亚板块之中,其三级构造单元为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属西天山阿吾拉勒铁铜多金属成矿亚带。

群吉萨依铜矿体主要受闪长岩—隐爆角砾岩控制,目前在闪长岩脉中已发现全岩矿化的铜矿体,即Ⅰ-2号矿体,可见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孔雀石、碳酸盐、绿泥石等矿化蚀变。

向深部追索,矿体延深较稳定,应属于玢岩型铜矿床。

关键词:群吉萨依铜矿;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闪长玢岩;隐爆角砾岩;玢岩型铜矿床1、区域地质背景群吉萨依铜矿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之伊犁亚板块之中,其三级构造单元为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

区域出露的地层有中上元古界的黑云母斜长变粒岩、透辉石变粒岩夹镁橄榄石大理岩、中上石炭统的火山岩夹粉砂岩、二叠系下二叠统乌郎组的火山岩夹砂岩和塔尔得套组的砂岩、砂砾岩夹火山岩、上二叠统的晓山萨依组、克孜勒巴斯陶组、塔姆其萨依组和巴斯尔干组。

区内发育有华力西期侵入岩。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属西天山成矿带阿吾拉勒多金属成矿亚带。

该成矿亚带为早古生代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石炭—二叠纪火山沉积盆地。

2、矿区地质特征2.1 地层区内地层主要出露有下二叠统乌郎组、塔尔得套组。

下二叠统乌郎组:该组地层以安山玄武玢岩、杏仁状安山岩为主,夹凝灰质砂岩,尤其是安山玄武玢岩,杏仁状安山岩常构成矿体上下盘,有时也有部分地段赋存小的铜矿体。

下二叠统塔尔得套组:主要分布于矿区西部和北部,呈不规则分布,以杏仁状安山玄武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为主,与紫红色砂岩呈互层产出,每一互层产出代表一个喷发间断。

2.2 构造2.2.1 褶皱构造区内褶皱构造仅有托斯巴背斜,是群吉复向斜之中次级背斜,该背斜位于勘查区中央,东端在克孜库拉附近被F1号断裂破坏。

西端于群吉萨依河附近倾没,长约4.5km,宽1.5 km。

背斜轴近东西向,略呈反“S”形,轴面倾向北。

轴部地层为下二叠统乌朗组第四岩性段的粉砂岩、深灰色安山岩等,并有次安山-玄武玢岩和辉长闪长玢岩浅成侵入体。

新疆阿合塔拉铜矿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新疆阿合塔拉铜矿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新疆阿合塔拉铜矿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徐旸;尹京武;肖克炎;徐海明;方景玲;樊铭静【期刊名称】《岩矿测试》【年(卷),期】2022(41)4【摘要】阿合塔拉铜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合奇县境内,地处中国塔里木板块北缘的南天山造山带,是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

为了查明该矿床矽卡岩矿物的类型以及成矿过程与成矿环境,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室内显微镜观察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矿床中主要矽卡岩矿物石榴石、辉石、硅灰石、绿泥石、绿帘石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分析。

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中的石榴石为钙铝榴石、钙铁榴石,辉石为透辉石(Di_(77.74~95.46)),帘石为绿帘石,绿泥石为铁绿泥石,属于典型交代矽卡岩大类中的钙矽卡岩类型。

透辉石的Mn/Fe值介于0.00~0.12之间,指示了矿床的铜矿化。

推断出矿床的成矿阶段主要经历了早期矽卡岩、晚期矽卡岩(退化蚀变)、氧化物和早期硫化物阶段。

成矿环境总体上经历了由矽卡岩期高温、高氧逸度、中-酸性的弱氧化-还原环境,向石英-硫化物期相对低温、高硫逸度、碱性的还原环境的转变过程。

【总页数】11页(P575-585)【作者】徐旸;尹京武;肖克炎;徐海明;方景玲;樊铭静【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75.1【相关文献】1.新疆雅满苏铁矿床矽卡岩和磁铁矿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2.青海省兴海县赛什塘铜矿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3.西藏尼雄矿田日阿铜矿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4.安徽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中石榴石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5.哈萨克斯坦萨亚克大型铜矿田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尼勒克县阿拉斯坦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作者 XXXXXX单位XXXXX摘要:阿拉斯坦铜矿位于塔里木板块伊犁微板块的阿吾拉勒—伊什基里克晚古生代裂谷带,矿床位于裂谷带东端。

矿区内主要出露的地层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三亚组及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砾岩,黑色页岩,碳质页岩等。

岩浆岩主要为华力西中期的闪长玢岩岩脉,无大范围侵入岩出露。

区域内断裂发育,以北西向断裂最为发育,为成矿提供了较好的导矿容矿构造。

本文通过介绍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初步分析了阿拉斯坦铜矿的成因,认为该矿床属于中—低温火山喷发热液碎裂岩型。

阿拉斯坦铜矿详查区位于新源县城85°方向,直距约100千米处,距尼勒克县城约160千米,行政区划属尼勒克县管辖。

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4°31′15″,北纬43°30′7.5″,所属1∶5万图幅为 K45E003003。

矿区面积4.67平方千米。

1 区域地质背景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地构造分区略图,阿拉斯坦铜矿位于塔里木板块伊犁微板块之阿吾拉勒—伊什基里克晚古生代裂谷带,其北部以伊克夏格孜郭勒—古仍郭勒断裂为界与博罗科努早古生代岛弧—弧后带相接,南部以敦德郭勒达坂南缘断裂为界与哈尔力克—巴仑台早古生代沟弧带相接。

裂谷带呈西宽东窄的楔形带状产出,走向东西,矿区位于裂谷带东端()。

1.1 区域地层该区位于中天山褶皱带的博罗霍洛复背斜和哈雷克套复背斜晚加里东褶皱带之间的巩乃斯复向斜华力中期(裂谷带)中。

出露地层主要有: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及各种成因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一)博罗霍洛小区出露地层仅有分布于喀什河南岸,阿拉斯坦至喀拉果拉一带的下—中志留统(S1-2)碳酸盐建造及主要分布于喀什河北岸高山区,少部分分布于喀什河南岸山区的上志留统博罗霍洛山组(S3b)碳酸盐—碎屑岩建造。

分布地层具明显韵律构造,它们构成博罗霍洛复背斜。

(二)巩乃斯小区出露地层有中泥盆统阿克塔斯组(D2a)、中—上泥盆组坎苏组(D2-3k)、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C1d)、中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C2y)、下二叠统铁木克组(P1tm)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三工河组(J1s)及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其中泥盆—石炭系地层为海相火山喷发岩建造、下二叠统为磨拉石建造,构成巩乃斯复向斜。

阿拉斯坦铜矿点位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C1d)地层内,是本次研究的对象。

1.2 区域岩浆岩区内岩浆岩较发育,岩性复杂,岩性从酸性至中性到碱性岩石均有出露,但以酸性岩分布最广,岩体呈岩基、岩墙、岩株、岩枝等形态产出。

岩石空间展布受断裂控制,有明显的分带现象,以阿拉斯坦断裂为界,其北以华力西中期花岗岩为主,呈岩基侵入于博罗霍洛复背斜轴部,伴生有W、Pb、Zn、As矿产及放射性矿物;其南以华力西晚期中酸性中深成侵入岩为主,出露少量浅成相碱性岩,岩体侵入于巩乃斯复向斜北翼。

两带在察汗乌苏萨拉一带复合,形成大量铜矿化点,为其成矿最有利地段。

研究区就位于南北两侵入岩复合部位。

1.3 区域火山岩区域火山岩属天山火山岛弧区的一部分,该区自石炭世以来,由于北部准噶尔—北天山洋块的俯冲,引起巩乃斯一带地壳拉张形成巩乃斯裂谷,发生了强烈的火山活动,堆积了厚度巨大的火山岩系。

火山岩主要分布于巩乃斯地层小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地层中,火山岩从基性到酸性均有出露,其岩性主要为火山碎屑岩及中—酸性熔岩,在大哈拉军山组与伊什基里克组接触带,石炭纪潜火山岩发育。

除此之外,中泥盆统阿克塔什中部也有较多的中酸性火山岩分布。

根据火山活动特征,及其与构造运动的关系,本区火山岩系可划分为两个旋回,即华力西早期旋回和华力西中期旋回。

华力西早期旋回对应的地层单位为中泥盆统阿克塔什组和中—晚泥盆统坎苏组,华力西中期旋回对应的地层单位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中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

1.4 区内构造1.4.1 断裂构造区域内断裂发育,分为三组,一组为北西向压扭性断裂,多为区域性压扭性大断裂,控制了区内主要构造方向,走向310~320°,断裂带岩石破碎,发育角砾岩及糜棱岩,石英脉及闪长岩脉贯充于其中,控制了区内中温热液型铜矿及铁矿的分布,为导矿构造及容矿构造,研究区内铜矿体的分布就与该组断裂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组近东西向,与北西向断裂斜接,在北西向与近东西向断裂应力场内形成一组“X”形扭断裂,走向340°和30°,近于直立,形成棋盘状构造。

另一组为北东向平推断层,走向20~40°,对前两组断裂进行破坏。

1.4.2 褶皱构造以喀什河断裂及阿拉斯坦—乌代肯达板断裂为界,形成两个区域性大褶皱,博罗霍洛复背斜,其南为巩乃斯复向斜,研究区位于两背向斜褶皱构造复合部位,褶皱发育,由成对背斜与向斜及紧闭线状挠曲组合而成。

2.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区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天山—兴蒙造山系天山造山带伊犁微板块南侧那拉提隆起,成矿区划属阿吾拉勒铜、金、铅、锌、银成矿带。

出露地层主要有石炭系、侏罗系及第四系。

侵入岩零星分布,规模小。

测区石炭系呈单斜产出,与侏罗系呈不整合接触关系。

测区断裂构造不发育。

已发现铜矿化多处,圈定矿体3条。

2.1 地层矿区内西部第四系覆盖面积大,基岩仅在冲沟内及高山山脊处出露,东部基岩出露较好,除中部第四系冲洪积及冰积砾石覆盖外,露头较好。

详查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三亚组,该层主要岩性为灰绿色蚀变安山岩、凝灰岩、灰褐—紫红色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南中部见少量凝灰质砾岩。

该段地层为测区内主要含矿地层,还可见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

2.2岩浆岩研究区无较大规模的侵入岩出露,仅有几条规模较小的岩脉零星出露,为华力西中期第三侵入次岩脉,其岩性为闪长玢岩脉,脉长度仅数米,宽数十厘米,未见明显矿化且距矿体较远,对矿床无影响。

2.3 构造矿区褶皱不发育,矿区内地层呈单斜产出,下石炭统地层倾向北东(30~50°),倾角45~70°,侏罗系地层倾向南西(165°),倾角30~45°,二者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区域断裂构造较发育且多为压性断层。

由于地表覆盖广泛,矿区内未见明显断裂构造,前人施工的采矿平硐中在矿体顶底板附近见数条规模很小的压扭性断裂及小规模层间滑动。

矿区地层较完整,产状无明显不同,在大的第四系覆盖物两侧地层未见明显错动痕迹,因此推测矿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

矿体顶底板明显为小规模断层,矿体产于断层破碎带中,断层面不平直,呈波状起伏,断层面上见较多断层擦痕、断层泥等断层特征。

矿区节理较发育,大致可分为三组,产状分别为:357°∠57°,201°∠45°,233°∠15°。

2.4围岩蚀变围岩蚀变较弱,主要为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少量青盘岩化。

2.5 赋矿岩石该矿区的矿体及矿化体均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三亚组第一段中,该段岩性主要为凝灰岩、安山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粉砂岩。

2.6 矿体特征2.6.1 几何特征阿拉斯坦铜矿,根据边界品味,共圈定三条矿体,矿体编号为L1,L2,L3,其中L1及L2矿体均有一条探槽和钻孔控制。

矿体均呈脉状产出,地表长度在30米至60米之间,厚度在3~4米之间,地表矿化均不连续。

L1矿体规模在三个中最大,地表出露长约36米,地表矿化不连续,矿化范围宽2~5米。

矿体呈弧形,西部走向北西向,东部走向北东东,矿体总体向北倾,倾角18~31°,近地表较陡,向深部变缓。

该矿体控制底板斜深55m,地表矿体厚度3.41m,向深部厚度变化不大,ZK001中厚度为3.52m,两工程中矿体平均厚度为3.47m。

2.6.2 矿石特征1.矿石类型矿石类型主要有:含铜碎裂安山熔结凝灰角砾岩型、含铜碎裂蚀变安山岩型、含铜安山质凝灰岩型、含铜凝灰质粉砂岩型,以含铜安山质凝灰岩型为主。

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铜矿、斑铜矿、孔雀石,少量黄铜矿等。

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斜长石、绿泥石,少量黑云母、绿帘石、绢云母等。

2.矿石化学成分根据矿石化学全分析结果(表1)统计:矿石中SiO2平均含量为58.62%,属正常水平;TiO2含量平均为0.7%,K2O平均为2.27%,Na2O平均含量2.54%,MnO平均含量0.42%,CaO为1.48%,MgO为3.7%,A12O3平均为12.55%,含量均属正常水平。

表1 阿拉斯坦铜矿化学全分析结果表3. 矿床类型讨论3.1 矿床成因阿拉斯坦铜矿床位于天山—兴蒙造山系天山造山带伊犁微板块南侧那拉提隆起,成矿区划属阿吾拉勒铜、金、铅、锌、银成矿带,含矿地层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三亚组),该层为一套复杂的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岩建造。

正常沉积碎屑岩、灰岩、火山喷发碎屑岩及火山喷发熔岩互层产出,以下向上火山活动增强,反映了沉积—喷发—沉积的火山旋回特征。

矿区中未见大型断裂,但矿体顶底板明显为小规模断层,矿体产于断层破碎带中,矿体顶底板处较破碎,局部可以见到小断层,故判断矿体受到断层控制,矿体均呈脉状产出,同时主要富矿岩石为凝灰岩、安山岩。

围岩蚀变主要为弱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及青磐岩化。

矿区中可见岩浆岩,但矿床与岩浆岩无明显的时空和成因联系。

故认为阿拉斯坦铜矿是产于凝灰岩及安山岩中并且受到断裂控制的中低温火山热液型铜矿床。

本矿床成矿作用比较复杂,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点。

矿物的成矿期及成矿阶段见表2。

四. 结论阿拉斯坦铜矿,就其成因而言,根据控矿容矿构造,矿物组合(凝灰岩—辉铜矿)及围岩蚀变类型(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青磐岩化等),矿石形态均为脉状,矿区内无较大规模的侵入岩出露,仅有几条规模较小的岩脉零星出露,为华力西中期第三侵入次岩脉,其岩性为闪长玢岩脉,脉长度仅数米,宽数十厘米,未见明显矿化且距矿体较远,对矿床无影响,矿体主要产于断裂以及热流值异常地区等特征,可以得出阿拉斯坦铜矿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铜矿床。

针对矿床矿石工业价值,进行了8组样品分析(表3),可看出该矿主要伴生有益元素为Ag、Pb。

四个样品中Ag含量均超过最低伴生要求1 ug/g,ZH-2、ZH-3中Pb含量达到最低要求品位0.2%的要求,其它元素含量均很低。

表3 阿拉斯坦铜矿组合分析结果表四个样品Ag含量分别为15.6、27.0、41.8、56.9 ug/g,其中ZH-1为钻孔中采集,其值最低,ZH-2为探槽中采集,ZH-3、4均为前人采矿平硐中采集,根据Ag品位分布位置和Cu品位相比,二者具有正相关系,即地表较低、次生富集带高,深部最低。

伴生Ag的平均含量为35.33 ug/g。

Pb仅在地表探槽及平硐中赋存,探槽中品位为0.36%,平硐中为0.28%,深部品位<0.1%,达不到工业利用要求,随深度增加品位呈降低趋势,探槽和平硐两工程垂直深度仅有4m左右,品位降低较快,根据钻孔中判断,伴生Pb含量在浅部-中部即迅速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