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栽培
马铃薯的详细种植步骤及注意事
马铃薯的详细种植步骤及注意事【适宜生长环境】1、温度:最适温度16-25℃(温度稍高些或低些也可种,但品质或生长速度会受影响);2、光照:喜光,朝向阳台、露台、楼顶均可种(东西朝向阳台勉强也可以种);3、湿度:不耐干,也不耐湿,保持土壤不干旱即可。
4、土壤:土质疏松土壤最好,比如沙质土壤。
5、病虫害防治:可能会出现晚疫病、青枯病、块茎蛾、地老虎和瓢虫等等病虫害(一般出现几率小)想在家种土豆时,只需考虑下当下种植地方的温度、光照是否适合即可,湿度、土壤等种植过程中留意下即可。
【准备工具】微信编辑器构思编辑器1、用来种的土豆;2、种植容器(深约30厘米为宜);3、疏松透水性好的土壤(比如沙质土壤);4、铲子、喷壶、小刀等。
备注:种植容器:容器深一点没事(底部最好有排水孔);培养土:可以网购适合种土豆的营养土,也可以自己配;播种前培养土要进行消毒,可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种植方式】微信编辑器构思编辑器土培(也可基质培)。
土培、水培、基培的区别及优缺点查看该文:《还在迷恋无土栽培?看完这个再做决定……》【具体种植步骤】▼01选择土豆▲马铃薯一般用块茎来繁殖,所以要提前买好用来种的土豆(家里有剩下土豆发芽的可以直接用)。
选购用来种植的土豆也有讲究,最好满足这2点:1、表皮没有破损的;2、土豆上眼多的(就是土豆表面坑坑洼洼的地方)。
备注:如果发现有芽的就更好了。
02微信编辑器构思编辑器将土豆切成块微信编辑器构思编辑器▲微信编辑器构思编辑器最好不要把买回来的土豆直接塞到土里,需要把切成几个小块来播种。
切块也有讲究,如上图,仔细的看一下马铃薯,会发现马铃薯的表面有一些“小眼”,这些“小眼”其实就是马铃薯的芽眼,将来马铃薯发芽生根就靠它了。
所以切块时每块都要含有芽眼才行。
备注:1、切好后不要着急种下,先晾晒1天左右再种,这样土豆的伤口就会自然愈合,不会在土里腐烂(也可以放在阴凉处让表面干燥,不过时间更长些)如下图:微信编辑器构思编辑器2、晾晒过程中能出小芽更好,没出的话到土里再出芽也可以。
土豆栽培的种植管理方法有哪些
土豆栽培的种植管理方法有哪些土豆的种植方法简单,比较容易掌握。
那么土豆如何种植与管理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土豆的种植与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点击此处小编精心为您推荐“土豆高产种植管理方法”土豆的种植与管理方法一,土壤要求;微酸性沙性土,土壤肥沃、疏松。
二,培栽;开沟筑垄,垄高25厘米,行距60-70厘米,株距20-25厘米,芽眼向上。
三,管理;小水勤浇,保持湿润培土中耕,第一次在苗高10-15厘米时,第二次在苗高25厘米时,第三次开花时。
每中耕一次培垄一次,保持垄沟。
四,见苗;每窝只保留一株壮苗,其余及早清除。
五,追肥;注意适量氮肥,增加钾肥。
第一次出齐幼苗后每亩实用10公斤,第二次苗高20厘米时每亩实用15公斤,第三次开花时每亩使用25公斤。
六,防治;开花时喷使多效唑,五月上旬喷施吡虫啉,连阴雨天喷施甲霜灵,徒苗喷施硫酸镁溶液,苗发黄时喷施尿素溶液叶面肥。
马铃薯种植要点地块选择:选择耕作层深厚,土壤疏松,光照好,排灌方便、中等或中上等肥力的地块。
每个村地块要尽量成片集中。
精细整地:种植马铃薯的土地要进行深耕细耙,精细培土,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
选种、切种、种薯处理:种薯要无病、无伤、无裂,尤其以6钱—1两左右的小薯块整薯做种最好。
大块薯做种,要处理好切块,切薯一般都在室内。
所用刀板等用具应严格消毒,切刀要快、薄,绝对干净,一般准备两把刀,一把泡在75%的酒精液、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里,当用做切薯的刀切到病薯时要马上换刀并及时淘汰病薯。
切薯时要竖切,要保证每个薯块有2个以上芽眼。
合理密植,提高种植质量和规格播种时间在1月中下旬至2月初为宜,采用双垄高埂方法播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一般采用3尺播幅,即大行距1.8尺,小行距1.2尺。
窝距6寸,亩播种6600窝;或2.8尺播幅,大行距1.8尺,小行距1尺,亩播种7100窝。
播种要求深、直、匀。
即深犁、深种,深盖土,播种深度在7.5寸左右。
马龄薯栽培技术
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马铃薯栽培技术:
1. 选择品种: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和土壤条件的马铃薯品种。
不同品种有不同的耐寒性、抗病性和产量等特点。
2. 土壤要求:马铃薯喜欢中性至稍酸性的土壤,pH值在5.0 - 6.5之间。
土壤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适度的肥力。
3. 土壤处理: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松土和耕作,去除杂草和残留的植物残渣。
添加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壤肥力。
4. 播种:选择健康的种薯,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种子,每个块上应有一到两个芽眼。
将种薯块插入土壤中,保持块与块之间的间距,通常间距为25-30厘米。
5. 灌溉:马铃薯对水分需求较高,建议使用滴灌或喷灌系统进行灌溉。
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浸泡。
6. 施肥:在种植过程中适时施加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肥料,可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马铃薯生长阶段的需求进行施肥。
7. 病虫害防控: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如喷洒杀虫剂、用病害抗性品种等,以保持马铃薯的健康生长。
8. 收获:马铃薯生长期大约为80-120天,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判断马铃薯是否成熟。
收获时,轻轻挖起土壤,将马铃薯整株取出。
露天储存时,注意防止日晒和雨水浸泡。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马铃薯栽培技术,具体的栽培方法和要求可能因地区和品种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马铃薯种植前,建议咨询当地的农业专家或相关机构,以获取更准确和针对性的栽培指南。
土豆的种植方法
土豆的种植方法土豆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等特点,是蔬菜、粮食、饲料的兼用作物。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土豆的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
土豆的种植方法一、种子处理:将切好的薯块在自然环境下平铺2—3天,待伤口失水后。
将薯块集中堆放,用塑料布盖好保温,待芽长出2毫米左右,即可播种。
将薯块集中堆放,底层用稻草或茅草垫好,再用塑料布盖好保温,待芽长出2毫米左右即可播种。
二、土壤选择:选择海拔1600米交通便利,中等以上肥力的疏松沙壤土,前作非烤烟、茄科作物的地块,便于确保种薯的纯度。
三、种植密度:采用双行单株种植方法,大行距1米,小行距0.4米,株距0.2—0.3米,每亩确保5000—5500株。
四、切种薯方法:采用无油腻、无盐的刀,以种薯顶部纵切,打破顶芽,然后根据芽眼分布情况每块保1—2芽,薯重25—30克,伤口晾干后即可播种。
五、底肥: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公斤,普钙50公斤,尿素20公斤,硫酸钾15公斤。
六、田间管理:30天后基本全苗,可进行第一次除草,结合小培土进行,10天后进行第二次培土、除草,保障排水畅通。
根据薯苗生长情况可适当追施一定量的尿素或根外追肥。
土豆的种植技巧种薯处理。
1.精选种薯:在选用良种的基础上,选择薯形规整,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泽鲜明,重量为1-2两、大小适中的健康种薯作种。
选择种薯时,要严格去除表皮龟裂、畸形、尖头、芽眼坏死、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块茎。
2.切块与小整薯作种:种薯切块种植,能促进块茎内外氧气交换,破除休眠,提早发芽和出苗。
但切块时,易通过切刀传病,引起烂种、缺苗或增加田间发病率,加快品种退化。
切块过大,用种量大,一般以切成20-30克为宜。
切块时要纵切,使每一个切块都带有顶端优势的芽眼。
切块时要剔除病薯,切块的用具要严格消毒,以防传病。
小整薯作种,可避免切刀传病,而且小整薯的生活力和抗旱力强,播后出苗早而整齐,每穴芽数、主茎数及块茎数增多。
因而采用25克左右健壮小薯作种,有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
马铃薯栽培技术(蔬菜种子类)
马铃薯栽培技术(蔬菜种子类)一、播种前准备1、品种与种薯。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当地栽培条件、商品性好的各类专用品种。
2、种薯催芽。
播种前15~30天将冷藏或经物理、化学方法人工解除休眠的种薯置于15~20℃、黑暗处平铺2~3层。
当芽长至0.5~1厘米时,将种薯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壮芽,每隔5天翻动一次。
在催芽过程中淘汰病、烂薯和纤细芽薯。
催芽时要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
3、切块。
提倡小整薯播种。
播种时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雨水较多的地区,不宜切块。
必要时,在播前4~7天,选择健康的、生理年龄适当的较大种薯切块。
切块大小以30~50克为宜。
每个切块带1~2个芽眼。
切刀每使用10分钟后或在切到病、烂薯时,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浸泡1~2分钟或擦洗消毒。
切块后立即用含有多菌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3%)或甲霜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1%)的不含盐碱的植物草木灰或石膏粉拌种,并进行摊晾,使伤口愈合,勿堆积过厚,以防烂种。
4、整地。
深耕20~30厘米。
整地使土壤颗粒大小合适。
并根据当地的栽培条件、生态环境和气候情况进行作畦、作垄或平整土地。
5、施基肥。
氮肥总用量的70%以上和大部分磷、钾肥料可基施。
农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提倡多施农家肥。
农家肥结合耕翻整地施用,与耕层充分混匀,化肥做种肥,播种时开沟施。
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
每生产1000公斤薯块的马铃薯需肥量:氮肥(N)5~6公斤,磷肥(P205)1~3公斤,钾肥(K20)12~13公斤。
二、播种1、时间。
根据气象条件、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播期。
一般10厘米地温7以上时适宜播种。
2、深度。
,地温低而含水量高的土壤宜浅播,播种深度约5厘米;地温高而干燥的土壤宜深播,播种深度约10厘米。
3、密度。
一般早熟品种每亩种植4000~4700株,中晚熟品种每亩种植3300~4000株。
4、方法。
人工或机械播种。
降雨量少的干旱地区宜平作,降雨量较多或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宜垄作。
马铃薯栽培技术措施有哪些内容和要求
1. 马铃薯的种植历史和分布情况2. 马铃薯的生长习性和适宜环境二、马铃薯栽培前的准备工作1. 土壤准备2. 种子处理三、马铃薯的播种和管理1. 播种时间和方式2. 良好的管理措施四、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治1.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2.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和药剂选择五、马铃薯的田间管理1. 施肥和灌溉2. 土壤墒情及保持方法六、马铃薯的收获和储藏1. 合适的收获时间和方式2. 马铃薯的储藏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上是马铃薯栽培技术的一些内容和要求。
马铃薯是世界上四大主食作物之一,其栽培技术的措施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就马铃薯栽培技术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讲解:1. 马铃薯的种植历史和分布情况马铃薯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植物,已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马铃薯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蔬菜类作物之一,被广泛栽培在世界各地。
在我国,马铃薯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北和东北等地。
2. 马铃薯的生长习性和适宜环境马铃薯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强,适合生长的土壤种类较多。
在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年降水量在400-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在7-14摄氏度的区域生长最佳。
二、马铃薯栽培前的准备工作1. 土壤准备马铃薯生长期需要大量养分,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需要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种植。
在土壤准备阶段,要进行深翻和施加有机肥,让土壤养分充分释放出来,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2.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保证马铃薯生长的重要环节。
在选择种薯的时候,要选择外形完整,无病虫害的种薯。
为了防止病毒病害的传播,需要对种薯进行消毒处理,可以采用浸泡、烟熏等方法进行处理。
三、马铃薯的播种和管理1. 播种时间和方式马铃薯的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土壤状况合理确定。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4月中旬至5月初,南方地区3月下旬至4月初是比较适宜的播种时间。
播种的方式有直播和块茎播种两种方式,根据当地土壤和水分情况来确定。
马铃薯种植栽培管理技术
马铃薯种植栽培管理技术马铃薯(Potato)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之一,也是全世界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之一。
马铃薯的种植栽培管理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非常关键。
以下是一些关于马铃薯种植栽培管理技术的介绍。
一、选地1. 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
马铃薯对土壤要求较高,喜欢温暖而潮湿的环境。
2. 避免连作。
马铃薯易感染病虫害,连作容易导致病害累积。
二、翻耕和施肥1. 在种植前进行深翻耕,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排水条件。
2. 根据土壤检测和马铃薯的养分需要,科学施肥。
通常每亩施用有机肥1000~1500公斤,化肥氮、磷、钾比例为1:1.3:1.5。
三、品种选择1.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马铃薯品种。
常见的马铃薯品种有早熟型、中早熟型和晚熟型等。
2. 选择优良的种薯,防止病虫害传播。
种薯应具有完整的外观,没有裂口和病斑。
四、种植方法1. 环境温度达到10℃以上时,可开始播种。
一般采用条播或穴播的方法,每穴或每条留有两个种薯。
2. 行距一般为60~70厘米,株距为30~40厘米,种植密度视品种和土壤状况而定。
3. 播种后及时覆土,厚度约为5~7厘米。
覆土后可进行轻压,有利于种薯的生长。
五、灌溉和管理1. 灌溉要适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特别是在早期生长阶段,要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
2. 马铃薯生长初期可以进行中耕除草,防止杂草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3.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施肥。
通常在生长初期追施一次氮肥和磷酸二铵肥,生长中后期分别追施一次磷氧化钾肥和钾肥。
六、病虫害防治1. 定期检查马铃薯的生长情况,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
2. 合理使用农药,并注意药剂浓度和喷洒方法。
农药使用时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护生态环境。
马铃薯的种植栽培管理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
通过科学合理的选地、翻耕施肥、品种选择、种植方法、灌溉和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的需求。
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马铃薯是我国主要薯类作物之一,栽培技术直接关系到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1. 土壤选择马铃薯喜欢肥沃、疏松、保水、透气的土壤,土质以中等或偏重性质为宜。
要选择土地平坦且有一定的排水能力。
2. 施肥马铃薯生长期需吸收大量的养分,因此要进行适当的施肥。
在土地整地前要施入基肥,常用的有底肥、中肥和追肥等。
底肥可用稻壳堆肥、畜禽粪肥等有机肥料;中肥可用磷肥和钾肥,追肥以氮肥为主。
3. 茬口处理茬口处理是为了改善土质和除去作物残渣,以利于下一季种植。
马铃薯一般采用冬茬种植,所以要在秋季进行茬口处理。
处理方法有翻耕、深松和耙平等,具体方法根据当地土地情况而定。
4. 质量种薯的选用种薯的选用对于马铃薯的生长和成熟有着直接的影响。
要选择外观完整、没有病虫害的种薯,在植物生长期间还要对种薯进行监测,如发现变异、萎缩等问题及时处理。
5. 植株管理马铃薯要留足够的空间生长,植株间距应在30-40厘米左右。
在植株密度过大时,要及时进行修剪,去掉枯叶和老枝,以保持植株健康生长。
6. 病虫害的防治马铃薯的病虫害主要有黑腐病、晚疫病、马铃薯瘟病、小蜗壳等。
要采用合理的防治方法,包括病虫害的防止、早期预警、病虫害的防治等多种方式。
7. 收获马铃薯的收获要注意及时性,收获前要先进行冬化处理,即在地下储藏的根茎和茎枝削减干物质的作用下进一步成熟。
收获时要采用合适的设备,对马铃薯进行摘掉细根和削去表皮的处理。
总之,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是综合的,要注意土壤、施肥、茬口处理、种薯的选用、植株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等多方面的问题。
只有做到科学、系统的管理才能获得高产高质的马铃薯。
马铃薯种植栽培管理技术
马铃薯种植栽培管理技术马铃薯是一种经济作物,其主要部分是地下的块茎,块茎含有淀粉和营养物质,适合加工成食品。
马铃薯种植的栽培管理技术很关键,下面介绍一些马铃薯种植栽培管理技术。
1. 土壤要求:马铃薯喜好土壤 pH 值在5.5~6.5之间,土壤要保持疏松而有机质含量丰富。
在选择土地时,应该避免在有高度的盐分含量、石灰岩或臭气的土壤上种植。
2. 种植方式:有两种种植方式,一种是种子繁殖,一种是种薯繁殖。
在种植时应注意选购高质量的种薯或种子,这些种薯或种子应保证没有病虫害且不过期。
3. 植株距离和深度:在种植时,应该保持植株之间的距离在30~35cm之间,行距可以在75~90cm之间。
深度应根据土壤情况调整,一般在10~15cm之间。
4. 施肥:在马铃薯生长阶段,需要适时补充营养,包括有机肥、化学肥和微量元素。
土地要充分施肥,不过在主根生长时注意不要影响其生长。
5. 灌溉:灌溉是种植马铃薯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应通过建立排水渠、利用雨水及喷灌等方式给植株逐渐增加湿度。
在生长初期,每周应至少灌溉两次,而在表层土壤的干燥期间应注意避免过量灌溉。
6. 病虫害防治:在种植期间,马铃薯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块茎腐烂病、晚疫病、菌核病、蚜虫等等。
应采用有效的化学农药或生物防治手段进行防治。
7. 采收:马铃薯一般在植株缯黄之后,块茎开始成熟时进行采收,一个好的采收时间可以避免亏损,块茎应在采收后彻底晒干。
马铃薯种植栽培管理技术的成功与否,除了与经验知识无关之外,也和植株的健康成长有关。
要丰富的果实收成,时时保持知识上的更新,做好种植前熟谋的准备。
马铃薯种植栽培管理技术
马铃薯种植栽培管理技术马铃薯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和主食作物,其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耐贫瘠和耐寒性强。
在进行马铃薯种植时,栽培管理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下面介绍一些马铃薯的种植栽培技术。
一、地块选择马铃薯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湿润而透气性好的土壤中,适宜的土层深度为15~20cm,阳光充足,无积水和化学污染。
所以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选择优质土地,避免在空气湿润、土壤湿度高过于潮湿的地方种植,以免造成土壤的疏松和淤积,发生根瘤病和腐烂病。
二、育苗管理种植马铃薯时,需要预先选择良种,优质的种薯,进行充足的保苗工作,以免耕种时出现大量的虚弱、生长缓慢的情况。
育苗期间,需要控制温度,留心防治病虫害,保持适宜的湿度,充分给予肥料和水分,让马铃薯种子的芽生长健壮,加强作物的光照,通过这些育苗管理工作,可以增强马铃薯的光合作用,提高品质和产量。
三、种植方式在马铃薯种植中,通常采用穴播和沟播两种方式进行。
穴播适合于小规模种植,需要先在适合的深度放置种薯,距离约为30厘米左右,然后将土壤覆盖种薯。
而沟播通常适合于大规模种植,是将种薯放在预先挖好的深度为20~30厘米的沟中,然后将土壤掩埋、压实。
四、施肥管理马铃薯需要充分的营养和肥料,以促进其茁壮生长和高产。
在种植马铃薯时,施肥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土壤质量较差,则需要适当增加有机肥,并在育苗期间进行2~3次追肥,以增加养分,并增强马铃薯的光合作用和根系发展。
五、防治病虫害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如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马铃薯块根蠕孢病、蚜虫、螟虫等。
在这些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可以采用药剂搭配、控制栽培时间和环境温湿度等方法进行,防范病虫害对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造成的严重损失。
六、收获管理马铃薯生长期为3~5个月左右,当马铃薯的叶片转黄并萎缩时,即可以进行收获。
收获时,可以将马铃薯的叶片摘除,并通过机械或者手摘的方式,将马铃薯取出,并将土块清除干净。
在收获后,在室温下进行晾晒或者传统的千里香穴储藏,以便使马铃薯干燥加工,便于长时间储存和消费。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一、引言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营养价值高,可供人们食用和加工。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需要掌握一定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从土壤选择、种植方式、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二、土壤选择1. 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马铃薯。
2. 马铃薯不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应选择PH值在5.5-7之间的土地。
3. 土地深厚度应达到30厘米以上。
三、种植方式1. 种植时间:在北方地区,适宜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行春季种植;在南方地区,适宜在10月底至11月初进行秋季种植。
2. 种植方式:可以采用整地机或手工开沟进行播种。
播种深度约为8-10厘米,行距约为60-70厘米。
3. 灌溉:马铃薯对水分需求较大,应及时进行灌溉。
在干旱地区,应采用滴灌或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四、肥料施用1. 施肥时间:在春季种植的马铃薯中,应在播种前进行底肥施用;在秋季种植的马铃薯中,应在播种后进行追肥施用。
2. 施肥量:一般情况下,每亩土地需要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200-300公斤。
3. 施肥方法:可以采用沟施、穴施或撒施等方法进行。
五、病虫害防治1. 马铃薯晚疫病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之一。
可以采用药剂防治或生物防治。
2. 马铃薯象甲是常见的害虫之一。
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或物理防治措施。
3. 注意排水和通风,避免土壤过湿和温度过高引起的病虫害。
六、其他注意事项1. 及时除草,保持土壤湿润。
2. 注意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避免病虫害大面积发生。
3. 及时采收,避免马铃薯过度老化或发芽。
七、结语以上是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的详细介绍。
在实际种植中,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希望本文能够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马铃薯栽培技术
马铃薯栽培技术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是一种重要的全球性作物,也是世界上消费最广泛的食物之一。
马铃薯含有丰富的淀粉和各种维生素,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想要获得高产、高质量的马铃薯收成,农民们需掌握一定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介绍马铃薯的栽培技术,从育苗、地域选择、土壤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育苗1. 种子选择:选择无病虫害、健壮、大小均匀的种薯作为种子。
切忌使用带有疫病的种薯。
2. 种植时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区的特点,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
通常,在春季返青期结束后的土壤温度达到10摄氏度左右时,可进行马铃薯的种植。
3. 土壤处理: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整地、翻耕、覆盖保湿等处理,以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二、地域选择1. 马铃薯适应性较强,适合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种植。
一般而言,马铃薯适宜生长的气温范围为15-25摄氏度。
2. 马铃薯对光照的需求较高,充足的日照有助于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和地下块茎的形成。
3.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土壤pH值在5.5-7之间的地方进行栽培。
马铃薯对土壤的要求较高,砂质壤土和壤土为其较适宜的栽培土壤类型。
三、土壤管理1. 土壤改良:在栽培前,如果土壤贫瘠,可以进行有机肥的施用以及矿质肥料的追加。
有机肥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并改善土壤的保水性和通透性。
2. 土壤松软:马铃薯的块茎主要生长在土壤松软的上层,因此在土壤管理中应保持土壤的松软状态,有利于块茎的生长。
3. 适量浇水:马铃薯在生长期需适量的水分供应,避免干旱和过湿。
应注意避免浸涝,同时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四、施肥1. 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氮肥有助于植株的营养和叶片的绿色;磷肥则有利于块茎的形成和发育;钾肥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促进作用。
合理配置施肥方案,提供适量的氮、磷、钾肥料。
2. 在马铃薯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进行相应的追肥措施,以满足植株的生长需求。
马铃薯如何种植 马铃薯种植技术要点
马铃薯如何种植马铃薯种植技术要点种植马铃薯最好选择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地块,土壤以微酸性的沙壤土为宜,要求无2年以上重茬。
下面我们谈谈马铃薯如何种植,即马铃薯种植技术要点。
一、马铃薯播前准备选用优质、抗病、耐热、早熟、芽眼浅和休眠期短的品种,宜选用脱毒品种,如早大白、费乌瑞它等,种薯应无病虫、无腐烂、无破损。
切块播种时,要求薯块25克左右。
切块应尽量带有顶部芽眼,使出苗整齐,每个切块至少有1个芽眼。
切块刀口晾干愈合后,置于黑暗、潮湿条件下催芽;或在阴凉潮湿处做催芽床催芽,床内先铺5厘米厚的沙,保持床土潮湿;床温16-20℃。
待芽长0.5~1厘米时,摊开晾芽;春播时,播前应炼苗2-3天。
二、马铃薯播种方法播种密度一般春播种植密度为每亩4500株左右,秋播密度为每亩5000株左有。
马铃薯应实行垄作,垄高30厘米左右,并进行地膜覆盖栽培。
春播时,先起垄,后开沟,沟深3-4厘米,播后覆土平垄,然后覆盖地膜;秋播时,先平地开深3~4厘米的沟,播种时将种芽顺垄沟方向,与垄沟底平行摆放,然后覆土。
覆土厚度应根据土壤类型而定,砂质土壤覆土厚度为8-10厘米,粘质土壤6~8厘米,出苗后及时培土,整平垄面覆盖地膜。
三、马铃薯如何施肥马铃薯为喜钾作物,每生产1000千克块茎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5千克、磷2千克、钾11千克。
施肥量应根据土壤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蔬菜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而定,实行测土平衡施肥。
一般每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硫酸钾25千克。
撒施后将地耙翻整平。
四、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治马铃薯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环腐病、软腐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马铃薯瓢虫。
螨虫和蚜虫等。
应采用农业防治、生态防治。
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病虫害,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
马铃薯种植技术与管理
马铃薯种植技术与管理
马铃薯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蔬菜作物,其品种繁多,适应性强,生
长期短,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因此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
下面是
一些关于马铃薯种植技术与管理的内容:
一、土壤选择:马铃薯偏爱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应选
择PH值在5.5到7.5之间的酸性或中性土壤,同时要求土壤富含有机质,以便提供充足的营养供应。
二、育苗:马铃薯育苗要选用规格整齐、无病虫害的种薯。
育苗
时应注意保证温度适宜,通风良好,湿度适中,以利根系生长发育。
三、播种:马铃薯的种植要选择适宜的时期。
在北方地区一般是
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行。
首先要在适当的深度将种薯埋入土壤中,之后要注意适当施用化肥。
四、田间管理:在马铃薯生长的过程中,要定期地进行病虫害防治、除草、松土等工作。
同时要合理地调节土壤湿度和温度,适量施
用肥料,以保证马铃薯的营养供应和生长发育。
五、收获:马铃薯的收获要在地上部枯死10天后进行,避免早
期收获导致产量低下。
同时要做好收获后的储存和处理工作,以确保
马铃薯的品质。
马铃薯栽培技术
马铃薯栽培技术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被广泛种植并被人们视为主食之一。
有效的栽培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农民获得出色的果实收获。
一、土壤选择与准备1.土壤选择:马铃薯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肥沃且富有机质的土壤中。
优质土壤应当有良好的空气渗透性和水分保持能力。
2.土壤酸碱度:马铃薯适宜在酸性到次酸性的土壤中生长。
如果土壤偏碱性,可通过施加适量的硫酸铵或硫酸来调节pH值。
3.土壤肥力:在播种前,应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或化学肥料,例如磷、钾和氮。
二、品种选择1.耐病品种:选择对常见病虫害抗性较强的品种,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常见的马铃薯病害包括晚疫病、早疫病等。
2.可储藏品种:选择具有良好储藏性的品种,有助于延长马铃薯的保鲜期,并减少损失。
三、种子处理与预处理1.种薯选择:选择外观完整、无病虫害的种薯。
避免使用过小或过大的种薯,以确保良好的生长。
2.种薯储存:将种薯储存在适宜的环境中,避免高温和高湿度。
定期检查种薯的质量,删除腐烂或受损的块茎。
3.种薯处理:在播种前将种薯进行化学处理,如浸泡入草酸溶液中,可有效减少病害的传播。
四、播种技术1.适时播种:马铃薯的播种时间因地区而异,但通常在气温适宜和土壤湿度适中的情况下进行。
较高的土壤温度和湿度有助于种子的发芽和生根。
2.行距与株距: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确定行距和株距。
行距一般为70-80厘米,株距为25-35厘米。
五、灌溉与施肥1.合理灌溉: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对于马铃薯的生长至关重要。
当土壤表面出现干裂或土壤湿度低于20%时,应及时进行灌溉。
2.施肥技巧:遵循马铃薯的生长阶段进行施肥。
在播种前施入基肥,并在生长期间分几次追肥。
注意不要过量使用化肥,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六、田间管理1.除草与松土:及时除去杂草,以减少对马铃薯的竞争并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定期进行松土,保持土壤通气性。
2.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田地,及早发现和处理病虫害。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营养价值高,可以供人类食用,同时,马铃薯还可以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
为了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需要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下面给大家介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一、土壤和环境要求1.1土壤条件:马铃薯适宜在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土壤层深应达到30厘米以上。
土壤PH值在5.5~7.5之间,最好在6.0以下。
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水分,避免过度干旱或水浸。
1.2气候条件:马铃薯对气温、光照和湿度的要求较高。
种植地海拔高度不宜过高,建议在海拔1500米以下种植。
生长季节平均温度在16~22℃之间,最好的温度是18~20℃。
在日照充足、气温适宜和雨量适中的条件下,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二、施肥和管理2.1肥料施用:马铃薯在生长期需要大量的养分,根据土壤情况可在播种前或播种后进行一次基肥,一般建议使用深翻肥料,肥料应选择含有足够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中性或近中性肥料。
种植过程中,应根据生长情况及时补充营养,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2.2田间管理: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可以选择覆盖保湿膜来维持土壤水分。
同时,要密切注意土壤湿度情况,在保证土壤湿度的同时,也要避免过湿田。
及时进行除草和松土工作,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水肥利用率。
2.3病虫害防治: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应密切观察生长情况,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虫害包括早疫病、晚疫病、马铃薯蚜、马铃薯甲等。
可以采用农药喷洒、生物防治、预防性处理等手段进行防治。
三、及时采收和储藏3.1采收时间:马铃薯一般在成熟期采收,采收时间视地域和气候条件而定。
在成熟期前,可以进行小规模采收和合理利用。
一般情况下,成熟指标主要是马铃薯的叶子和茎变黄、干枯,薯皮变硬,薯肉变柔软等现象。
此时,逐渐减少地面浇水,以达到适宜的含水率,方便采收和储藏。
3.2采后处理:采收后,应将马铃薯陆续放入凉爽的通风处进行通风、晒干。
马铃薯的栽培方法
马铃薯的栽培方法1. 选地与整地马铃薯对土壤要求较高,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因此,在选择种植地时,应选择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沙壤土或壤土。
避免在低洼、渍水、重茬的地块种植。
整地时,应进行深翻,以利于根系扩展。
翻土深度一般为20-25厘米。
翻地后,进行施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5000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
2. 播种马铃薯采用块茎繁殖,播种前应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块茎作为种薯。
种薯应切成小块,每个小块应包含2-3个芽眼。
切块后,可用百菌清或多菌灵溶液浸泡10-15分钟,进行消毒处理。
播种时间一般为春季,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
播种深度以5-10厘米为宜。
种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而定,一般每亩种植3000-4000株。
3. 田间管理(1)浇水:马铃薯生长期间需水量较大,特别是在块茎迅速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湿润。
但也要避免积水,以免造成根系缺氧。
(2)施肥:在块茎迅速膨大期,应追施一次肥料,一般每亩施硫酸钾15-20公斤,或尿素10-15公斤。
(3)除草:生长期间应及时进行除草,以免影响马铃薯生长。
(4)防治病虫害: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地老虎等。
可用代森锰锌、多菌灵、乐果等农药进行防治。
4. 收获与储藏马铃薯成熟后,地上部叶片枯萎,块茎表皮变硬,即可收获。
收获时,应将块茎挖出,避免损伤。
收获后的块茎应尽快出售或储藏。
储藏时,应选择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温度以1-4℃为宜。
储藏期间应注意检查,防止霉烂、发芽。
以上就是马铃薯的栽培方法。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疑问,欢迎随时提问。
马铃薯栽培增产技术措施
马铃薯栽培增产技术措施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对于农业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并保证质量,农业技术专家们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增产技术措施。
以下是有关马铃薯栽培增产技术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选址选址是栽培马铃薯的第一步,选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一般来讲,平缓、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土壤深厚、肥力较高的土地是马铃薯的适宜区域。
二、肥料施用肥料施用是马铃薯高产的关键。
在土地质量和准备水平较好的地区,可以提前用有机肥和化肥施诸土壤中。
例如,可在栽培前3-5天,在田间施用40-100公斤/亩的磷肥,然后铺上2-3厘米厚的有机肥,并覆盖有粘土1-2厘米的灰尘来促进马铃薯的生长。
三、预防病虫害马铃薯是易感染病虫害的作物之一,所以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控制。
首先,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农药防治,并注意及时清除病虫害。
其次,要加强地面管理措施,及时修剪、松土、防止荒草生长,为马铃薯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四、适量浇水适量的浇水也是马铃薯高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马铃薯生长和发育的不同阶段,浇水的方式有所不同。
在整个生育期,应保持土壤地下水位在25-30厘米以内,并及时清除积水,并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浇水。
五、追肥追肥是增产的重要手段。
一般在马铃薯枝梢显现至花鸟期间,可以加入适量的碳、氮、钾等营养元素,促进马铃薯根系增长,改善土壤的结构和保护环境。
六、推广新品种农作物品种的选择也直接影响到其产量和质量。
近年来,我国研制出了多种高产、抗病性强的新品种,农民可以参考本地的实际情况选种适合自己种植的新品种,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七、科学管理科学管理也是马铃薯产量提高的必要手段。
如及时除草、清理残茬、病虫害生物多样化、科学管理农民的技术水平和育种方法,都可以达到增加产量和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以上是有关马铃薯栽培增产技术措施的详细介绍。
农业生产实践表明,合理使用上述技术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提升农业发展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栽培第一节植物学特性一、根要栽培好马铃薯,就要知道它与栽培有关的形态特征,以及形态建成过程中生长发育的规律。
马铃薯根茎叶花等的形态特征是鉴定品种、判断植株生长好坏和采取合理技术措施的重要标志。
马铃薯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时,根的形态不相同。
用块茎种植,块茎萌芽后当芽长了3--4厘米时,从芽的基部发生出根来,构成主要吸收根系,称初生根。
以后随着芽的伸长,围绕着匍匐茎发生了3—5条根,长20厘米左右,称匍匐根。
初生根先水平生长,约到30厘米,然后垂直向下生长。
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40厘米,一般不超过70厘米,在砂质土壤中根深可达1米以上。
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长。
早熟品种的根系一般不如晚熟品种发达,而且早熟品种根系分布较浅,晚熟品种根系分布广而较深。
所以种植时要根据马铃薯不同品种的熟性和根系的分布情况来确定株、行距,才能获得高产。
用种子种植时植株有主根和侧根,根的分枝随植株的生长而增多。
主根为圆锥形伸入土中,若生长条件好,用种子种植的植株(实生苗)的根系也很发达)。
根起源于茎内,由靠近维管系统外围的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的分裂活动发生,若芽组织老化则更深入到较内部的维管形成层附近才发生。
由于马铃薯根的这种内生性,所以它的发芽期占时很长,春播一般在播后30天左右出土;秋播即使用3—4厘米长的大芽播种,也要10天左右。
发芽期对土壤的温、湿、气要求也较严格。
播种后若遇雨或浇水造成土壤板结、憋气,则根系发生和生长缓慢,常成为影响栽培成败的首要关键。
二、茎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
地上茎绿色或附有紫色素,主茎以花芽封顶而结束,代之而起的为花下两个侧枝,形成双叉式分枝。
茎上有棱3—4条,棱角突出呈翼状。
茎上节部膨大,节间分明。
节处着生复叶,复叶基部有小型托叶。
多数品种节处坚实,节间中空。
马铃薯每个叶腋中都能发生侧芽,形成枝条。
早熟品种分枝力弱,一般从主茎中部发生1—4枝;晚熟品种分枝多而长,一般从主茎基部发生。
株势的强弱反映种薯质量、栽培条件、技术合理程度等。
马铃薯的再生能力很强,在适宜的条件下,每个茎节都可发生不定根,每节的腋芽都可形成新的枝条。
在生产中,利用这一特点,采用剪秧扒豆、育苗掰芽、剪枝扦插、压蔓等方式增加繁殖倍数。
地下茎包括主茎的地下部分、匍匐茎和块茎。
主茎地下部分可明显见到8个节,少数品种具6个节,节上着生退化鳞片叶,叶腋生出匍匐茎,顶端有12或16个节间短缩膨大形成块茎。
与匍匐茎相连的一端叫薯尾或脐部,另一端叫薯顶。
块茎是变态的茎,具有茎的各种特性,表面分布很多芽眼,每个芽眼有一个主芽和两个副芽。
副芽一般处于休眠状态,只有主芽受伤害后才萌发。
薯顶着生的芽眼多而密,发芽势强,这种现象叫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的形成是因为块茎顶部含有丰富的水分、转化淀粉和蛋白质。
薯内的皮层与髓之间的维管束环是块茎的输导系统,它与匍匐茎的维管束环相连,通向各个芽眼。
茎叶制造的有机物质和根系吸收的水分、养分由维管束环运到块茎各个部位。
皮层和髓部薄壁细胞中贮藏的养分也通过维管束环向芽眼输送。
维管束多集中在块茎顶部,并与髓直接相通,所以养分首先向顶芽和主芽输送。
因此,顶芽和主芽具有萌芽早、发芽势壮的优势。
生产上利用整薯播种,以及切块时采用从薯顶到薯尾的纵切法,就是充分发挥顶芽优势的作用。
三、叶马铃薯的叶子在幼苗期基本上都是单叶,心脏形或倒心脏形,全缘,叫初生叶,到后期均为奇数羽状复叶。
顶端叶片单生,顶生小叶之下有4—5对侧生小叶。
小叶柄上和小叶之间肋上着生裂片叶。
复叶的大小,侧小叶的形状,色泽、毛茸的多少,以及小叶的排列疏密,二次小叶的多少等因品种而异。
绝大部分品种的主茎由16个复叶组成,加上顶部两个侧枝的复叶,构成马铃薯的主要同化系统。
复叶叶柄基部与主茎相连处着生的裂片叶叫托叶,具小叶形或镰刀形或中间形,可作为识别品种的特征。
四、花马铃薯的花由5瓣连结,形成轮状花冠。
花内有5个雄蕊,1个雌蕊。
每个小花有花柄着生在花序上。
花序着生枝顶,伞形、聚伞形花序。
花色有白、粉红、紫、蓝紫等颜色。
早熟品种第一花序开放,与地下块茎开始强盛膨大相吻合,是结薯期的重要形态指标。
五、果实和种子马铃薯的果实为浆果,呈球形或椭圆形。
种子细小肾形。
马铃薯属自花授粉植物,在没有昆虫传粉情况下,天然杂交率低于0.5%。
在我国西南山区或高纬度地区,马铃薯生长期在150天以上的地方,可以利用种子繁殖种薯或直接用于生产。
种子不带病毒,但后代遗传性不稳,性状分离大,特别是结薯性。
所以,一般只有科研单位为选育新品种才利用实生种子种植进行后代选择。
第二节马铃薯生长特性一、休眠期马铃薯从种薯播种、土壤耕作、施肥灌溉、中耕培土直到一系列的生理活动。
栽培马铃薯的目的是要获得块茎的优质高产。
这就需要按照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活动的特性联系外界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农艺措施,才能对产量形成过程进行合理调控。
马铃薯生长过程一般分为五个时期、三段生长的规律性变化。
马铃薯块茎收获后,放到适于发芽的条件里,也长时间不发芽。
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的自然休眠,是植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
休眠期的长短关系到块茎的贮藏性、播后能否及时发芽。
这个问题在二季作区尤为重要。
二季作区夏收秋种,应选择休眠期短的品种。
块茎的休眠期长短受贮藏温度影响比较大,温度0—4℃块茎休眠期大大延长,而在25℃左右的温度下,因品种不同休眠期从1个月到3个月不等。
马铃薯块茎芽休眠的原因,据研究认为,由于块茎内部产生一些抑制生长锥的细胞进行分裂和生长的多元酚类抑制物质,如脱落酸,抑制β~淀粉酶蛋白酶和核糖核酸酶的活性。
这个抑制作用与赤霉素的作用正好相反。
又如很早发现的叶绿原酸存在于块茎皮内,由鸡钠酸和咖啡酸脱水合并而成。
在块茎成熟过程中咖啡酸不断积累,从而抑制生长过程。
在发芽时,咖啡酸完全消失,叶绿原酸增加,从而刺激生长过程。
马铃薯块茎的休眠受酶的活动方向所决定,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二、发芽期(第一段生长)马铃薯的生长从块茎上的芽萌发开始,从芽萌生至出苗是发芽期,此期进行主茎第一段的生长。
随着休眠解除,芽的生长锥细胞分裂和相继地增大随之加强起来。
于是,发生芽的伸长生长和叶原基的增多,生长锥变成半圆球状,最后形成一个明显的幼芽出土时,主茎上的叶原基已分化完成。
这一期进行主轴第一段生长。
第一段基部贴近芽眼的几个茎节,发生主要吸收根系。
位于地下的这一段主茎,一般有8个茎节,每节发生或分化匍匐茎,是结薯部位。
匍匐茎侧下方发生3—5条匍匐根,为块茎提供养分和水分,特别对磷的吸收能力强。
同时此期还进行着主茎轴第二、第三段的茎轴与叶片的分化生长,以及主茎轴顶端花芽及下方两侧枝的分化。
这一阶段是马铃薯建立根系、发苗、结薯和第二段和第三段进一步生长的基础。
此段生长的中心是芽的伸长、发根和形成匍匐茎,营养和水分主要靠种薯,按茎叶和根的顺序供给。
生长速度和好坏,受制于种薯和发芽需要的环境条件是否具备。
解决好第一段的生长是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基础。
三、幼苗期(第二段生长)从出苗到第六叶(早熟品种)或第八叶(中晚熟品种)展平,即完成了第一个叶序的生长,叫团棵,是主茎的第二段生长。
是马铃薯的幼苗期。
此期的生长中心仍为茎叶和根,但生长量不大。
叶片展开的速度很快,约二天发生一片叶。
此期间,第三段的茎叶已分化完成,顶端孕育着花蕾,侧生枝叶开始发生。
出苗7—10天发生匍匐茎,团棵前匍匐茎顶端开始膨大。
幼苗期15—18天,但此期对最终产量影响较大,开始进入“块茎”过程,因此,栽培上应以促根、壮棵为中心,保证根系、茎叶和块茎的协调分化与生长。
四、发棵期(第三段生长)从团棵(第6—8叶展平)到第12或第16叶展平,早熟品种以第一花序开花,晚熟品种第二花序开花为第三段生长结束的标志,为期30天左右,称为马铃薯的发棵期。
此期间,马铃薯的主茎开始急剧拔高,主茎叶已全部建成,并有分枝及分枝叶的扩展。
根系继续扩大,块茎膨大到鸽蛋大小,块茎的干物重已超过此期植株总干物重的50%以上,说明生长中心已由同化系统的建立转向块茎生长,所以,第三段生长是以发棵为中心,建立强大同化系统(茎叶)的重要阶段五、结薯期(块茎的形成)第三段生长完成便进入以块茎生长为主的结薯期。
此期茎叶发展日益减少,基部叶片开始转黄枯落,地上部分的养分向块茎输送,块茎迅速膨大,尤其开花期的十多天膨大最快,50%左右的产量在这段形成。
结薯期的长短受气候条件、病害和品种的熟期性影响,一般30—50天。
此期重点为保秧攻蛋延长结薯期。
第三节环境条件的要求一、温度马铃薯生长发育需要较冷凉的气候条件,这是由于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山区,平均气温5—10℃地区。
块茎播种后,地下10厘米土层的温度达7—8℃时幼芽即可生长,10—12℃时幼芽可茁壮成长并很快出土,播种早的马铃薯出苗后常遇晚霜,气温降至-0.8℃时,幼苗受冷害,降至-2℃时幼苗受冻害,部分茎叶枯死。
但气温回升后,从节部仍能发出新的茎叶。
植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0—22℃,温度达到32—34℃时,茎叶生长缓慢。
超过40℃完全停止生长。
气温-1.5℃时,茎部受冻害,-3℃时,茎叶全部冻死。
开花的最适宜的温度为15—17℃,低于5℃或高于38℃则不开花。
块茎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17—19℃,温度低于2℃或高于29℃时停止生长。
二、光照第一阶段生长(即发芽期)要求黑暗,光线抑制芽伸长,促进加粗、组织硬化和产生色素。
幼苗期和发棵期长日照有利于茎叶生长和匍匐茎发生。
结薯期宜于短光照,成薯速度快。
在12小时日照长度下,养分向块茎输送的速度比19小时日照长度下快5倍。
叶的光合强度在12小时日长下比19小时日长提高50%。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其生长发育对光照强度和每天日照时数有很明显的反应。
强光不仅影响马铃薯植株的生长量,而且影响同化产物的分配和植株的发育。
茎秆在弱光下伸长强烈,表现细弱;强光下茎秆矮壮。
强光下叶面积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植株和块茎的干物重明显增加。
短日照有利于结薯不利于长秧。
此外,短日照可以抵消高温的不利影响。
高温一般促进茎伸长而不利于叶和块茎的发育。
但在短日照下,可使茎矮壮、叶肥大、块茎形成较早。
因此,高温短日下块茎产量往往比高温长日照要高;光对马铃薯产量形成的最有利情况是,幼苗期短日照、强光和适当高温,有利于促根;壮苗和提早结薯;发棵期,长日照、强光和较大的昼夜温差,适当高温有利于建立强大的同化系统;结薯期短日照、强光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同化产物向块茎运转,促使块茎高产。
三、水分马铃薯生长过程中要供给充足水分才能获高产。
马铃薯植株每制造1公斤干物质约消耗708公斤水。
在壤土上种植马铃薯,生产1公斤于物质最低需水666公斤,最高1068公斤。
沙质土壤种马铃薯的需水量为1046—1228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