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引言 第一章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绪论(终稿)

第一章  绪论(终稿)

模拟信号
Analog signal
模拟通信
Analog comm.
模拟通信系统
Analog communication system
离散信息源
Discrete (digital) information source
数字信号
Digital signal
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
数字通信系统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第一章
绪论
现代通信原理
课程要求:必修课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概率论、数字电 路、通信电子线路、信息论与编码 后续课程:程控交换、移动通信、卫星通 信、计算机通信网 该课程是一门承前启后的课程
第一章
绪论
现代通信原理
现代通信原理课程内容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语音 度 数字 量 图像 噪声 检 测 信道 码
绪论
现代通信原理
2.发送设备: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 3.信道:传输信息的通道,即发送设备与接 收设备之间的通道。
信道分类:有线信道、无线信道 有线信道:用导线作为传输媒质。导线:架空 明线、电缆、光纤 无线信道:利用无线电波在空间的传播来传递 信息
信道决定了通信系统的选择 (举例说明有哪些通信系统?)
第一章
绪论
现代通信原理
中国烽火台通信: 三千多年前,“千金买笑”---―烽火戏诸侯”(褒 姒) 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 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 这个历史故事不仅生动的描绘了当时利用烽火台通 信的情况,同时也告戒后人,通信的重要性,不论 在什么时候也不论是什么人,都不能拿通信当儿戏
第一章 绪论

第1章绪论

第1章绪论

机器人焊接
机器人去毛刺
工业机器人的定义: 其操作机是自动控制的,可重复编程、多用途,并可对三个和三个以上的轴 进行编程。它可以是固定式或移动式。在工业自动化中使用。 工业机器人包括操作机和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 所谓操作机是一种机器,其机构通常是由一系列相互铰接或相对滑动的构件 所组成。它通常有几个自由度,用以抓去或移动物体。
数控加工中的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示教板
用于输入控制命令 或控制程序
控制系统
用于控制操作机各关节 内伺服电机的运动
操作机
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实现 各种复杂运动。每个关节内 有电动机和减速器
电机底座 轴壳
减速器
滚子轴承
基座
本课程的几个特点
涉及面广 关系多─因与诸多先修课关系密切。 要求多─强度、刚度、寿命、工艺、重量、安全、经济性。 门类多─各类零件,各有特点,设计方法各异。 公式多─计算多,有解析、半解析式、经验、半经验的及定义式。 图表多─结构图、分析图、原理图、示意图、曲线图、标准、经 验数表。
模块化——标准化的高级形式.,也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大约是在20世纪 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形式。它产生的背景同产品和工程的复杂程度增高 有极密切的关系。高度现代化的舰船武器系统、大型装备、航天器和电子设备 等高度复杂的产品的快速设计和快速生产向传统的设计方式和生产模式提出了 挑战。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研制的舰船武器系统、指挥系统和火控系统,早在20 世纪70年代就已经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方法,而英国从60年代后期就应用模块 化概念开发武器系统。由于集成电路的发展。美国首先出现了标准电子模块, 美国海军从70年代开始大力推广这一技术。
重任。
大量地设计制造和广泛采用各种先进的机器,可大大加强促进国

论文正文模板

论文正文模板

论⽂正⽂模板第1章绪论1.1 引⾔1.1.1 宋体正⽂⽤⼩四号宋体。

(1)分项中的⼩项采⽤①、②、③…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2)内容⽤⼩四号宋体。

⽂字要准确、严密、简洁。

准确就是语⾔要确切、鲜明地表达观点。

严密就是推理争取、判断恰当。

简洁就是⾔简意赅,不过分修饰,⼒避冗长。

(3)书写要符合汉语语法规范,杜绝错字、别字。

标点符号要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法”使⽤,全⾓字符。

(4)标题层次及标题,章节编号⽅法应采⽤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法,即“1”、“2.1”、“3.2.1”等,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下⾓圆点隔开,每⼀级的末尾不加标点。

各层标题均单独占⾏书写。

第⼀级标题三号⿊体居中书写;第⼆级标题为四⿊体,序数顶格书写,后空⼀格接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第三级标题为⼩四⿊体,后空⼀格书写标题。

正⽂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⑴、⑵、⑶…单独序号,对分项中的⼩项采⽤①、②、③…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绪论:也称引⾔,主要说明毕业设计、研究的⽬的、意义,应达到的技术要求,选题的缘由,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也可以是国内外⽂献综述,本题在国内外的现状;也可包括研究的基本思路、要解决的问题和采取的⼿段⽅法等。

论⽂正⽂的⾏间距为1.5倍间距。

正⽂:是毕业设计(论⽂)的主体,的内容可因研究项⽬的性质不同⽽变化。

毕业设计⼀般包括设计⽅案、⼯作原理、计算过程、结构设计、样机或试件的试验和测试⽅法等。

毕业论⽂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段式结构撰写,⼀般包括理论分析、研究⽅法与⼿段(实验研究、理论推导、调查研究、⽐较分析)和结果与讨论等[序号]。

图、表中⽂字为五号宋体图1-1 标题表1-1 表名表格应当有“⾃明性”。

要有表号、表名及必要的说明。

表格取三线制,即上、下底⽤粗实线,中间为细实线。

表号、表名(⼩四宋体)居中置于表的上⽅,表中⽂字为五号宋体。

07工艺第一章

07工艺第一章

主要用于大批量生产中
2、直接找正装夹 由操作工人直接在 机床上利用百分表、 划线盘等工具进行工 件的定位,俗称找正, 然后夹紧工件,称为 直接找正装夹。 见图1-12 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 或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时。
划线找正装夹:
是事先在工件上划 出位置线,找正线 和加工线,装夹时 按找正线进行找正, 即定位,然后再进 行夹紧。 见图1-13 适用于单件小批量 生产中的复杂铸件 或铸件精度较低的 粗加工工序。
从工艺特点的角度划分: 单件小批生产 中批生产 大批大量生产
下表为按重型机械、中型机械和轻型机械的年生 产量列出的不同生产类型的规范。
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特点
工艺特征 加工对象 毛坯 机床 工装 装配方法 工艺文件 对操作工人的 技术水平要求 成本 发展趋势 单件小批量 经常变换 自由锻、木模手工造型; 精度低、余量大 通用机床,机群式布置 通用工装 修配 简单工艺过程卡 高 高 成组技术、数控技术、 加工中心 中批生产 周期性变换 模锻、金属模; 精度和余量中等 通用机床,部分专机, 按零件类别分工段排列 专用工装 不完全互换 详细工艺过程卡 一般 一般 柔性制造系统(FMS) 大批大量 固定不变 模锻、机器造型; 精度高,余量小 自动机床,专用机床 生产流水线排列 高效专用工装 完全互换 详细工艺过程卡 工序卡、调整卡 低 低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加工自动化
二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一)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概念: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 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பைடு நூலகம்质等,使其成 为成品和半成品的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机械产品生产过程的一部分, 是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切削、磨削、特种加工等) 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 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大学英语教材第一章是绪论

大学英语教材第一章是绪论

大学英语教材第一章是绪论大学英语教材的第一章通常是绪论部分,旨在为学生介绍英语学习的背景、目标和方法。

本文就大学英语教材第一章绪论进行讨论,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该章节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绪论的目的大学英语教材第一章绪论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英语学习的背景和概况,明确学习的目标并建立学习的动机。

绪论部分通常包含以下内容:引言、教材整体结构的介绍、教材的主题和内容概述以及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探讨等。

通过阅读绪论部分,学生能够了解整个教材的框架和课程的设置,从而更好地应对后续学习任务。

二、绪论的内容与结构大学英语教材第一章的绪论部分通常包含以下内容:1. 引言:简要介绍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教材整体结构的介绍:概述教材的组成部分和章节划分,帮助学生了解教材的脉络和学习方法。

3. 教材的主题和内容概述:列举主要学习内容,并简要介绍每个主题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4. 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探讨:介绍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和提高英语水平。

三、绪论的重要性和作用大学英语教材第一章的绪论部分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作用:1. 建立学习动机:通过介绍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2. 确定学习目标:通过绪论的导引和概述,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重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3. 掌握学习方法:绪论部分将介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 了解教材框架:绪论部分的教材整体结构介绍,使学生对教材的组成和章节划分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组织学习过程。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材第一章绪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英语的背景和概况,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方法,为后续的学习任务打下了基础。

学生应认真对待绪论部分,理解其内容与结构,并将其作为学习英语的指导和启发。

只有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努力,才能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刘丽虹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10
给心理学家画像⑤
一群鸭子游动的池塘边站着两个研究者,其中一 位每隔5秒钟往水里扔—些面包屑,另一位每隔10 秒往水里扔面包屑。几天后,每 5 秒钟扔一次面 包屑的那边,鸭子的数量多一倍。又过几天,做 出一些变更:每 10 秒钟喂 — 次的那位研究者扔的 面包屑大一倍。 发现:大部分鸭子往原来的地方跑,可5分种后, 它们重新选择了位置,两边的鸭子各占—半。结 论:鸭子具有天生的比较复杂的寻食策略,它不 仅考虑扔食物的频率,而注意平均的食物多寡。 这也表明了动物对次数和数量的认识。
普 通 心 理 学
第一章 绪论
本章概要: 什么是心理学? 什么不是心理学? 心理学家在研究什么? 心理学家如何研究? 心理学的前生今世
刘丽虹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1
引言:科学心理学和民俗心理学
民俗心理学:
算命? 相面?
占星术?
琢磨人? 分析梦?
刘丽虹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刘丽虹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5
引言:科学心理学和民俗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与民俗心理学的区别
科学心理学有学科继承性(哲学和生理学) 科学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范式 科学心理学讲究科学方法
刘丽虹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6
给心理学家画像①
一位妇女太阳穴上绑着电线坐在视屏前,一些男 人的名字一个接一个地在视屏上闪过。在附近的 地方,一位研究者观察并记录着她在另—个视屏 上出现的脑波。突然,她看到了一个妇女的名字。 目的:正在研究脑波外形和振幅与情绪认知的相 关关系,这是许多想理解大脑的思维及情绪电化 基础的步骤之一。如果妇女的名字闪过,引起脑 电波的激烈变化,则表明她对这个名字有一些惊 讶。

论文目录(初稿)

论文目录(初稿)

论文目录第一章绪论1.1引言1.2扩散的基本知识1.2.1扩散的本质1.2.2 扩散定律1.2.3 扩散的微观机理及理论1.2.4影响扩散的因素1.2.5 柯肯达尔效应1.3物质的磁性分类1.3.1抗磁性和抗磁性物质1.3.2顺磁性和顺磁性物质1.3.3铁磁性和铁磁性物质1.3.4反铁磁性1.3.5亚铁磁性1.4强磁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1.4.1强磁场在材料热处理中的应用1.4.2 强磁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前景1.5强磁场下材料扩散的研究现状1.5.1 强磁场下气固二元扩散的研究现状1.5.2 强磁场下液固二元扩散的研究现状1.5.3 强磁场下固固二元扩散的研究现状1.5.4 小结1.5.4.1 顺磁/顺磁扩散1.5.4.2 抗磁/顺磁扩散1.5.4.3 铁磁/铁磁扩散1.5.4.4 铁磁/抗磁扩散1.6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第二章实验方法2.1 实验设备2.2 样品制备2.2.1 Mg/Al固固二元扩散偶的制备2.2.2Cu/Co固固二元扩散偶的制备2.3 实验方法2.3.1 金相试样制备2.3.2 金相观察2.3.3 厚度测量2.3.4 电子探针分析2.3.5扫描分析第三章强磁场下Mg/Al扩散行为研究3.1 引言3.2 实验条件3.3 实验结果3.3.1 强磁场对Mg/Al扩散层相组成的影响3.3.2 强磁场对Mg/Al扩散层厚度的影响3.3.2.1 强磁场方向与扩散层夹角对厚度的影响3.3.2.2 梯度强磁场对扩散层厚度的影响3.3.3 强磁场对Mg/Al扩散层生长动力学行为的影响3.3.4 分析与讨论3.4 本章小结第四章强磁场下Cu/Co扩散行为研究4.1 引言4.2 实验条件4.3 实验结果4.3.1 强磁场对Mg/Al扩散固溶度层浓度的影响4.3.2 强磁场对Mg/Al扩散固溶度层宽度的影响4.3.2.1 强磁场方向与扩散层夹角对宽度的影响4.3.2.2 梯度强磁场对扩散层宽度的影响4.3.3 强磁场对Mg/Al扩散固溶度层动力学行为的影响4.3.4 分析与讨论4.4 本章小结第五章结论。

绪论第一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绪论第一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从初生到6岁前儿童的教育。(黄人颂)
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 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李生兰) (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幼儿)
二、什么是学前教育学
• 学前教育学是指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 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科学,它是人们 从教育学前儿童的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 来的教育理论。
返回
道德训练
(1)内容:尊敬长辈、讲究整洁和礼节,让儿童 说实话,不说谎话或言过其实,使孩子习惯于劳 动,厌恶懒惰。从幼年期养成约束自己愿望和习 惯(忍耐),要学会仁爱、乐于施舍、乐于助人、 谦恭的良好品质。 (2)方法: A、要给孩子提供各种行为永久的范例; B、要进行适时的聪慧的教导和锻炼; C、适当规定训练。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的主要学说
返回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的主要学说
• 论述了家庭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将新生一代分为四
个年龄阶段,每六年为一个阶段,认为幼年儿童要 求优良教育极为迫切,却它的话他们将迷失方向。 • • • 夸美纽斯关于幼儿体育的理论〈〈〈〈 智慧和知识的教育:主张〈〈〈〈 道德训练,摒弃其宗教内容。主张〈〈〈
期刊:《父母世界》(聪明宝宝)
期刊:《父母世界》(聪明宝宝)杂 志是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管,中国儿 童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普教 育类月刊。 本刊宗旨 以倡导儿童身心健康、全 面发展的科学理念为根本,以"聪明宝宝" 为主题,推行国际育儿新观念---"多元智 能"理论为主的育儿期刊。 读者对象 0-6岁儿童的家长及相关的 各界关心儿童成长的人士,同时也是当代 年轻母亲自我健康发展的资深顾问。
返回
他们对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树
1、提出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

恒压供水系统方案设计书69285

恒压供水系统方案设计书69285

目录1第一章绪论1.1引言11.2楼宇供水系统的控制要求11.3楼宇供水系统的工作原理21.4楼宇供水系统的工作原理31.5系统主要特点57第二章恒压供水控制硬件系统的设计2.1PLC的特点72.2PLC的硬件系统82.3恒压供水控制系统PLC的选择和功能82.4恒压供水控制系统设计要点92.5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的一般步骤92.6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功能说明122.7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电路图1319第三章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软件设计3.1PLC应用系统的软件设计内容19 3.2PLC应用系统的软件设计步骤193.3编程的基本原则193.4系统软件流程图203.5供水系统主程序设计213.6供水系统的子程序设计243.7供水系统的中断程序设计243.8储存器功能表与整体程序分析2526 结论与体会27 主要参考材料:28:系统的主程序指令1附录.30 :系统的子程序指令附录231:系统的中断程序指令附录3第一章绪论1.1引言由于生活用水过程中存在不同时间段用水量不均现象。

如果不对供水量进行调节,管网压力的波动也会很大,容易出现管网失压或爆管事故,同时也浪费了大量能源。

为了节约电能,又能保证正常用水,供水部门也采取了不少措施。

近几年最为常用的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能根据压力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电机转速,将供水压力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既满足了变化的用水需求,也起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恒压供水技术以其节能、安全、供水高品质等优点,在供水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恒压供水调速系统实现水泵电动机无级调速,依据用水量的变化自动调节系统的运行参数,恒压供水对水泵、电机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和有效地节约了电能的消耗。

结合使用可编程控制器,可实现循环变频,电机软启动,具有短路保护、过流保护功能,工作稳定可靠,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但是,变频恒压供水系统存在如下不足:(1)由于供水系统出口压力与实际用水需求存在较大的滞后性,供水系统存在较大的周期性压力波动。

关于不等式的证明及推广

关于不等式的证明及推广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I关于不等式的证明及推广摘要在初等代数和高等代数中,不等式的证明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初等代数中介绍了许多具体的但相当有灵活性和技巧性的证明方法,例如换元法、放缩法等研究方法;而高等数学中,可以利用的方法更加灵活技巧。

我们可以利用典型的柯西不等式的结论来证明类似的不等式;除此还可以利用导数,微分中值定理,泰勒公式,积分中值定理等有关的知识来证明不等式;结合凸函数的性质,凸函数法也可以证明一类不等式;在正定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判别式法;掌握了定积分化为重积分的内容之后,对于某类不等式,也可以将定积分化为重积分,再证明所求的不等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不等式的的求解证明方法并不唯一,但是初等数学里的不等式,都可以用高等数学的知识来解决,解答更为简洁。

所以,高等数学对初等数学的教学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归纳和总结了一些求解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与技巧,突出了不等式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便于更好地了解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从总体上把握不等式的思想方法;注重对一些著名不等式的论证、推广及应用的介绍。

本篇论文一共分为三章,其中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正文部分。

第三章分两小节,第一节介绍了23种初等代数中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而第二节则介绍了6种高等代数中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第四章介绍了一些著名不等式的证明、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不等式证明方法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IIAbstractIn elementary algebra and advanced algebra,The inequality proof all holds the pivotalposition. In the elementary algebra introduced many concrete but has quite had mystical powers activeness and skill the proof method,For example the structure proof method, the comparison test, puts item by item shrinks research technique and so on the law; But in higher mathematics,We may a use method more nimble skill. We may use the model west the tan oak the inequality conclusion to prove the similar inequality; Eliminates this also to be possible to use the derivative, Differential theorem of mean, Taylor formula; integra intermediate value theorem And so on the related knowledge proves the inequality;Union convex function nature,The convex function law also may prove a kind of inequality; In is deciding in situation,Also may use the discriminant law; After grasped the definite integral to change into the multiple integral the content, Regarding some kind of inequality,Also may change into the definite integral the multiple integral, Again proved asks inequality. May see from this us to, Inequality solution proof method not only, But in elementary mathematics inequality, All may use the higher mathematics the knowledge to solve, answer is ,The higher mathematics has the important guiding sense to the element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the study, Not only must grasp in the elementary mathematics each inequality proof method,Must grasp in the higher mathematics the inequality proof method, This article induced and summarized some solution proof inequalities methods and the skill,Has highlighted the inequality basic thought and the essential method, Is advantageous for understands each part of inner links well, Grasps the inequality from the overall the thinking method; Attention to some famous inequalities proofs.This paper altogether divides into three chapters, third chapter and fourth chapter is the main chapter minutes two sections, First section introduceds in 23 kind of elementary algebras the inequality proof method. But second then introduced in 6 kind of advanced algebras the inequality proof chapter introduced some famous inequalities proofs, the promotion and the application.Key word: Inequality proof method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III 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第一章引言(绪论) (1)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三章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初等代数中不等式的证明 ·····································································3.1.1比较法····················································································3.1.2分析法 ·······························································································3.1.3反证法·······························································································3.1.4数学归纳法 ························································································3.1.5换元法 ·······························································································3.1.6放缩法 ·······························································································3.1.7调整法 ·······························································································3.1.8构造法 ·······························································································3.1.9利用已知的不等式证明 ·······································································3.1.10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证明 ·······················································3.1.11用几何特性或区域讨论 ·····································································3.1.12利用坐标和解析性证明 ·····································································3.1.13利用复数证明 ···················································································3.1.14参数法 ·····························································································3.1.15利用概率证明 ···················································································3.1.16利用向量证明 ···················································································3.1.17面积法 ·····························································································3.1.18化整法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IV 3.1.19步差法 ·····························································································3.1.20通项公式法 ······················································································3.1.21转化成数列法 ···················································································3.1.22增量法 ·····························································································3.1.23裂项法 ·····························································································高等代数中不等式的证明 ·······································································3.2.1由函数的上、下限证明·····································································3.2.2由柯西不等式证明 ···········································································3.2.3由Taylor公式及余项证明·································································3.2.4由积分的性质证明 ···········································································3.2.5由中值定理证明···············································································3.2.6利用求函数的最值证明·····································································第四章几个著名不等式的证明、推广及其应用···································关于绝对值不等式 ·················································································4.1.1三角形不等式 ··················································································4.1.2三角形不等式的推广 ········································································4.1.3三角形不等式的应用 ········································································平均值不等式··························································································4.2.1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4.2.2几个平均数的关系 ···········································································4.2.3平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贝努利不等式··························································································排序不等式······························································································柯西不等式······························································································4.5.1柯西不等式的定理和初等证明 ··························································4.5.2柯西不等式的推广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V 闵可夫斯基不等式 ·················································································赫尔德不等式··························································································契比雪夫不等式 ·····················································································琴生不等式······························································································艾尔多斯—莫迪尔不等式 ·····································································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件··············································································································。

绪论模板范文

绪论模板范文

绪论模板范文绪论是论文的开篇,主要用于引入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并概述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下面是一个绪论的模板范文供参考:绪论绪论部分主要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研究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什么?以及研究方法是怎样的?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读者可以对研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为后续的研究内容做好准备。

第一段:引言和背景介绍引言部分主要是对研究课题进行一个引入和背景的介绍,可以用一个引人入胜的句子或者一个相关的故事来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阐述研究课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例如:“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要工具。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恶意程序也在不断增多,给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接着可以继续介绍相关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突出研究课题的重要性。

第二段:研究目的和意义在第二段中,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般来说,研究的目的有两个方面:理论上的意义和实践上的意义。

理论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填补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推动学科的进展;实践上的目的则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相关方案和指导。

例如:“本研究旨在分析互联网上的恶意程序传播模式,为互联网安全提供一种新的防御方法,为用户保障信息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接着可以进一步阐述研究的意义和预期的成果。

第三段:研究方法在第三段中,需要简要介绍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研究手段和工具,以及预计的数据分析方式。

例如:“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收集了大量的互联网恶意程序样本,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和分类。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观察和用户调查,以获取更详尽的信息。

”可以简要概述研究的步骤和预计的时间安排,让读者对研究过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最后,需要总结绪论部分的内容,并过渡到下一章节的内容。

可以简单重述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方法,并强调本研究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例如:“本章节对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了介绍,并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 绪论、引言、状态和状态函数

1.1 绪论、引言、状态和状态函数

1.2 系统的状态和状态函数
1.系统和环境 系统——所研究的对象(物质和空间) 环境——系统以外有关的物质和空间 分界面——系统与环境由实际或想象的界 面分开
(1)封闭系统——有能量得失,无物质进出
(2)敞开系统——有能量得失,有物质进出
(3)孤立系统——无能量得失,无物质进出
• 相:系统中具有完全国相同的物理性质和
2.决定物质聚集状态的因素
◆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 一方面分子处于永不休止的热运动之中 , 主要是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 ——无序 的起因;
◆ 另一方面,分子间存在着色散力、偶极 力和诱导力,有时还可能有氢键或电荷转移, 电子云之间还存在着斥力, ——使分子趋向于 有序排列。
3.两类最基本的宏观平衡性质 ◆ pVT 关系,即一定数量物质的压力、 体积和温度间的依赖关系。 ◆ 热性质,主要是热容、相变热、生成 热、燃烧热等;熵也是一个重要的热性质。 它们是在宏观层次应用热力学理论研究 平衡规律时,必须结合或输入的物质特性。
1 1mol [Al(NO [ Al(NO3 ) 3 ] 3 )3 ] = 3× 1m ol 3
1mol 硫酸铜
×
1mol 硝酸铝
×
4.强度性质和广延性质
◆强度性质——与系统物质的数量无关,表
现系统“质”的特征 ◆广延性质——与系统所含物质的数量成正 比,表现系统“量”的特征。 ◆摩尔性质——广延性质除以物质的量
化学组成的均匀部分。
• 单相系统 • 多相系统 使用相这一概念时,并不要求它在空间中 连续存在。
2.状态和状态函数
状态——系统一切性质的总和
平衡态——如不改变环境条件,系统各 部分在长时间内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状态

绪论

绪论

狭义:特指13种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和14种党务公文。
2、行政公文的含义
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格 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命令
决定
公告
通告
通知
通报
议案
报告
请示
批复
意见
函 会议纪要
行政公文包括: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 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13种
想一想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演讲
应用文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求职信! 这个月以来,我的心一直像小鹿一样跳个不停,外面汹涌来的招聘信息让我 心动。我爸爸是一名乡村教师,我舅舅是一名中学教师。长期的熏陶,幼小的我 便憧憬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站在讲台上激扬文字……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 向您毛遂自荐!我叫范如歌,是北京师范大学2002届英语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我酷爱读书,特别是文史类,大部分中外名著(中英文版)都看过。这些书 对我大有裨益:陶冶性情,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这对我的教学工作大有帮助。 通过四年的学习,我掌握了良好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理论基础,系统地学习了 各项知识技能和教学技能,具有准确、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大二上学期,我一次性通过英语六级;大二下学期,我一次性通过英语专业四级。 由于突出的能力,在校期间多次荣获专业奖学金、三好学生、原声模拟优秀奖等, 多门专业课成绩名列前茅!
1、应用文的主旨和材料与一般文章的中心 思想和材料有什么区别?
只是称谓不同
2、主旨的要求有哪些?
1、正确(基本要求) 2、鲜明 3、集中 4、新颖
3、材料的作用

常微分方程常用数值解法综述

常微分方程常用数值解法综述

第一章绪论1.1 引言常微分方程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人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微分方程的理论和方法从17世纪末开始发展起来,很快成了研究自然现象的强有力工具,在17到18世纪,在力学、天文、科学技术、物理中,就已借助微分方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864年Leverrer根据这个方程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并确定出海王星在天空中的位置。

现在,常微分方程在许多方面获得了日新月异的应用。

这些应用也为常微分方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对微分方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

研究常微分方程常用数值解是数学工作者的一项基本的且重要的工作。

在国内外众多数学家的不懈努力,使此学科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完美的体系。

微分方程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求一个给定方程的通解或特解。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对许多微分方程得出了求解的一般方法。

由于在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所遇到的微分方程问题比较复杂,使这些问题的解即使能求出解析表达式,也往往因计算量太大而难于求出,而对于一些典型的微分方程则可以运用基本方法求出其解析解,并可以根据初值问题的条件把其中的任意常数确定下来。

由于求通解存在许多困难,人们就开始研究带某种定解条件的特解。

首先是Cauchy对微分方程初始解的存在惟一性进行了研究。

目前解的存在惟一性、延拓性、大范围的存在性以及解对初始解和参数的延续性和可微性等理论问题都已发展成熟。

与此同时,人们开始采取各种近似方法来求微分方程的特解,例如求微分方程数值解的Euler折线法、Runge-Kutta法等,可以求得若干个点上微分方程的近似解。

最后,由于当代高科技的发展为数学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手段。

用计算机结合Matlab软件求方程的精确解、近似解,对解的性态进行图示和定性、稳定性研究都十分方便有效。

本章先介绍常微分的一般概念、导出微分方程的一些典型例子及求解微分方程的思路分析。

从而得到常微分方程的常用数值解法。

ISO∕IEC TS17021-7的理解及说明

ISO∕IEC TS17021-7的理解及说明

ISO∕IEC TS17021-7的理解及说明为了帮助你更好地撰写ISO/IEC TS 17021-7的理解及说明的论文,我们给出以下5个章节的提纲:第一章:绪论1.1 引言:介绍ISO/IEC TS 17021-7的背景和意义;1.2 研究目的: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1.3 论文结构:介绍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ISO/IEC TS 17021-7概述2.1 ISO/IEC TS 17021-7概述:概述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应用范围;2.2 标准的框架结构:介绍标准的结构和组成部分;2.3 标准的背景和历史:简述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历史沿革。

第三章:ISO/IEC TS 17021-7的具体内容解析3.1 术语和定义:解释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3.2 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介绍标准中的风险评估和处理要求;3.3 现场审核检查表:讲解标准中的现场审核检查表编制及使用要求。

第四章:ISO/IEC TS 17021-7的实践应用4.1 标准在ISO 9001认证中的应用实例:通过实例分析,说明标准在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的应用方法;4.2 标准在ISO 14001认证中的应用实例:通过实例分析,说明标准在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中的应用方法。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主要结论: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和主要结论;5.2 不足和改进: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和改进方向;5.3 展望未来:对ISO/IEC TS 17021-7标准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第一章:绪论1.1 引言ISO/IEC TS 17021-7是一份国际认可的标准,它旨在规范认证机构对组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FSMS)的审核和认证过程。

FSMS是指组织为确保食品安全而实施的管理体系,通过制定、实施和维护食品安全政策和目标,确保组织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取得可持续的经营管理。

ISO/IEC TS 17021-7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提高认证机构的审核质量和效率,增强认证结果的可信度和公正性,为组织提供更具有价值和可靠性的认证服务。

(2021年整理)年产800吨土霉素车间工艺设计

(2021年整理)年产800吨土霉素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800吨土霉素车间工艺设计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年产800吨土霉素车间工艺设计)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年产800吨土霉素车间工艺设计的全部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年产800吨土霉素工厂设计设计内容 30 页图纸 4 张指导老师:周延学生姓名:李周阳学号: 200882077所在班级:生实0801年产800吨土霉素车间工艺设计摘要:土霉素是一种四环类广谱抗生素,有一定副作用.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土霉素生产国,占70%。

目前我国畜用土霉素需求量很大。

本次设计为生产规模800吨/年的土霉素车间。

土霉素是微生物发酵产物,目前国内土霉素提取工艺为用草酸(或磷酸)做酸化剂调节pH值,利用黄血盐—硫酸锌作净化剂协同去除蛋白质等高分子杂质,然后用122#树脂脱色进一步净化土霉素滤液,最后调pH至4。

8左右结晶得到土霉素碱产品。

本次设计也按照这个工艺流程,分为三级发酵、酸化、过滤、脱色、结晶、干燥等。

设计中借鉴了实际发酵车间的布置,设计为3层车间,共安装5个发酵罐,1个酸化罐,2个二级种子罐,1个一级种子罐,1个通氨罐,2个补料罐,1个板框过滤器,1个结晶罐,脱色罐,喷雾式干燥器等等相关设备。

目录第1章绪论第1.1节引言第1.2节设计目标任务第1。

3节本次设计的基本内容第2章工艺流程设计第2。

1节土霉素生产工艺流程简介第2。

2节土霉素生产总工艺流程图第3章物料衡算第3.1节土霉素总物料衡算第3.2节土霉素发酵工序物料衡算第3。

3节土霉素酸化稀释过滤工序物料衡算第3.4节土霉素脱色结晶工序物料衡算第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力学
力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技术学科
理论力学是基础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论力学是学习一系列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
学习理论力学的过程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它
的研究方法可使你在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和科学研究中获益匪浅。

科学。

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
机械运动 —— 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
P q B A
FXA
P
B
例1-3 图示梁AB自重为P,B端上一重物重Q, CD杆自重不计,试分别画出杆 CD 和梁 AB FD 的受力图。
B A D D
P
Q FYA YA B A FXA XA
D
Q
C
P FD’
FC PQ D A
C
二力构件
只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构件,称为二
力构件,简称二力杆。 二力构件不论其形状如何,其所受的两 个力必定沿两力作用点的连线,且等值、 反向。 且看上例的CD杆是其它形状的情形。
FNB
FN FN
A FNA B
光滑接触面对物体的约束反力,作用在 接触点处,方向沿接触表面的公法线,并指 向受力物体。称为法向反力,用 FN 表示。
2. 柔性约束
F 绳索对物体的约束
A
A F’ P
反力,作用在接触 点,方向沿着绳索 背离物体。

P
T1 T1’
当链条或胶带绕在轮子 上,对轮子的约束反力 沿轮缘的切线方向背离 轮子。
实物简图
特点:它使构件的球心不能有任何位移,但
构件可绕球心任意转动 约束力:用三个正交分力表示.
(3)止推轴承
√ ×
实物简图 F z
Fy Fx
约束力
止推轴承与径向轴承不同,它除了能限 制轴的径向位移以外,还能限制轴沿轴向的 位移,约束反力有三个正交分量 。
§1-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力学模型和力学简图
力学建模时,需进行的抽象化处理:
假设材料均匀;
忽略变形,将物体看作是刚体;
将三维简化为二维;
简化几何形状;
简化受力为:集中力、分布力、
表达力学模型的简图,称为力学简图。
例1-7 不计,物块重P。按以下三种情况画受力 图。图示的各杆与轮自重
D K
θ
A
C
B

E

见后续
P
例1-6(1a) 分别画出各杆与各滑轮、销钉B的
C
A
B
铰链和固定铰支的构造
C C
销钉A
A A B
销钉C
B
销钉B
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架
铰链和固定铰支的力学模型
C
A
B
C
A
B
铰链处和固定铰支处的约束反力

通常分析铰链时把销钉固连在某一构件上,而 分析固定铰支时,把销钉固连在支座上。
C FYA FXA FYC FXC FXC’ FYB FXB C FYC’ FYB B FXB
分别取为研究对象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2.力学模型和力学简图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力学模型是进行力学计算
所必须的、重要的、关键的一环,这一环进 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将实际问题简化为力学模型的过程称为力学 建模。 力学建模时,要抓住关键、本质的方面,忽 略次要的方面。
公理一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 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也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 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 定。(合力矢等于这两个力矢的几何和)
F2
FR F1 F2
F1
FR F1 F2
F1
F2
改变。
本课程包含三部分:
静力学 —— 研究物体的平衡规律及力的
一般性合成法则。
运动学 —— 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性质,不
涉及引起物体运动的原因。 动力学 —— 研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
《理论力学》 是
敲门砖
第一部分
静力学
静力学主要内容





静力学基本概念 约束与约束反力 力系的简化 力系的平衡 摩擦与摩擦力
T2
T2’
3.

光滑铰链约束
(1)向心轴承
轴可以在孔内任意转动,也可以沿孔的轴线移 动;但轴承阻碍着轴沿径向向外移动。
约束反力的方向往往预 FY F F X
A
先不能确定,但是,无 论它朝向何方,其作用 线必垂直于轴线并通过 轴心。 方向不能确定的约束反 力通常用两个未知的正 交分力 Fx、Fy表示。
公理二 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 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F1 F2
F1
F2
公理三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 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推理1: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到刚 体内任意一点,并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注意:本公理与公理 2 (二 力平衡条件)的区别!
T’ P
T
P
T
公理五
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 衡,如将此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其 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而非
充分条件。
§1-2 约束和约束力
• 物体在空间的运动不受限制
• 物体在空间的运动受到某些限制
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自由体。 位移受到限制的物体——非自由体。 我们把那些对非自由物体的限制称为约束。
空间任意力系
空间平行力系
空间汇交力 系
静力学研究的三个问题
物体的受力分析 2 力系的等效替换(或简化) 3 建立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
1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 分析
本章任务:
阐述静力学公理; 常见约束和约束力的分析; 物体的受力图。
§1-1 静力学公理
公理:被确认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最普 遍、最一般的规律。
(2)画主动力; (3)画被动力。
• 受力图举例
例1-1
F
试画出图示重为P的石磙的受力图。
F
p
A B
FA
A
B
FB
P F B A
受均布风力 (单位长度上的力的载荷集 度为 q)的屋架的受力图。
q C
例1-2 试画出图示自重为 P,AC 边承
A
B
FYA FYA q YA C FNB FNB
A
1.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在求解之前,首先要确定构件受几个力,
及其位置和作用方向。此过程称为物体的 受力分析。 力可分为两类:主动力和被动力。 把受力体从施力体中分离出来,单独画简 图的过程叫取研究对象或取分离体。 把受力体所受的所有力(外力)全画出来 的图称为受力图。
画受力图的步骤
(1)取研究对象(取分离体);
静力学只研究刚体,因此,只讨论物 体在力的作用下整体的平衡问题。 力的单位,采用国际单位时为:
kg m / s
2

牛顿(N)
力的三要素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与 作用点。我们称之为力的三要素。
(2) 力系
物体受到若干力的作用,统称力系

平面力系:各力作用线均在同一平面内
根据各力作用线的关系,可分为平面任意力 系、平面平行力系和平面汇交力系 • 空间力系:力的作用线分布于三维空间
YB’
B

C E B
A
FB’
FK’ YB1 B XB1 FK’

P
SBD’ F1’ B
YB’ XB’

见后续
ⅠB’ F
F1’
画出 “ 杆 AB、Ⅰ、Ⅱ 滑轮钢绳 和重物一起 ” 的受力图。
例1-6(3)
FK’ FK’
FA A A
YC C XC
SBD’ BD
D
K θ A
B


C
E
B
Ⅱ Ⅱ
P P
K C A B
FA A
例1-6(1c)分别画出各杆与各滑轮、销 D
K
YC
C
XB XC
B
A YB
θ C B

E
SDB

P
FK’ YB1 B SBD’
D
XB1
YB’
B XB’ B SBD
Ⅰ 见后续
F1’
XB1’ YB1’
FB’
例1-6(2) 画出 “销钉B与滑轮Ⅰ一起” 的受力图

SBD’ XB1’ YB1’ D K θ XB’
见后续
A Q B C P
(2)销钉C与刚架CB一起作为研究对象
P FYC YC
Q
C
FXC XC
FXC’ FXC’ FXC’
C FYC’ FYC’ FYC’ B FXB FB’ FYB
A
FXA XA FYA YA 理论力学 常常要求精确 画出约束反力, 即 这样画
见后续
P C Q B A
(3)专门分析销C的受力
见后续
FD D D
FD
C FC C FC
例1-4 图示为不计自重的三铰刚架,试分别 画出刚架AC和刚架CB的受力图。
P
C FC
C
B P C A FA
A
P C A FXA FYA
B FC’
FB FC’
C A B
例1-5 图示为不计自重的三铰刚架,试分 别画出刚架AC、刚架CB及整体的受力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