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与第一章
序-前言-目录-引言-后记

生态课堂“五步四学”实验与研究湖北省黄州中学教研处生态课堂“五步四学”实验与研究邹功平审定曾跃进编著湖北省黄州中学教研处序前言生态课堂是在充分吸收高效课堂建设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能学不教、以学促教等课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审视其打造过程中功利化弊端和主观臆造嫌疑而提出来的。
其“五步四学”教学模式,以期为读者提供一种建设思路和行为路径,并非格式化的东西。
因此,生态课堂不是简单地将课堂前的修饰词“高效”换成“生态”,而是教学理念的再一次更新和升华,课堂建设行为的再一次变革和创新,是素质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改革实践的校本化产物。
本书分四章。
第一章,从生态课堂提出的时代背景,详细阐述生态课堂及其“五步四学”教学模式的内涵、理论依据和任务措施;第二章,从课堂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堂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具体说明“五步四学”教学模式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操作规范,为实验教师提供实验步骤、方法和行动指南;第三章,对“五步四学”教学模式进行解读,并从课堂研究和校本教研两个角度与读者诸君分享实践的心得和体会;第四章,通过教案和导学案示例,指导实验教师如何按照生态课堂“五步四学”教学模式的精神和要求,编写教案和导学案。
本书力图贴近学校师生实际和课堂教学实际。
在理论建构上,力求理念先进,观点正确,通俗易懂;在实验操作说明上,力求突出重点,简洁明了,简便易学;在分享心得体会上,力求实事求是,针对性强,可读性强。
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是“生态系统,互动激发,智慧生成,愉悦共享”。
其本质是生态化,优质常态课堂。
传递的是健康的、美的、和谐的课堂理念。
如果对我们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在实践中能催化出更多更好的模式和经验,在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促进老师们教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专业化发展,则编者幸甚!课堂理念尊重主体,发展个性,主导动态,追求理想。
课堂特征生态系统,互动激发,智慧生成,愉悦共享。
课堂追求施教有序,师生有情,学习有法,课堂有趣,教学有效。
巫师加强版攻略序言第一章

巫师: (狩魔猎人) 图文攻略(序章)序章为教学章。
谨记:在序章里,如果精神不集中,也会是死翘翘的。
第一步,选择难度——一旦开始游戏,难度不可更改。
等你玩到一半发现怪怪太厉害,不要后悔自己的选择哦。
难度的区别就在于对手的强壮和生命力水平,相应地杀怪得到的经验值也有高低之分。
难度越高,杀怪得到的经验值越少。
游戏中,战斗是家常便饭,所以,难度越高,意味着游戏的时间越长。
战斗时间更长,重新读档的可能性也增加了(死又复生?鬼啊~~~)建议从中等难度开始。
提示2:最高难度中,鼠标的信息显示不明显,徽章不会变化,要依靠手中的利剑发现敌情。
选择什么控制方法并不重要。
游戏中可以任意转换,按F1,F2,F3就好了。
我们认为F3(肩抗摄像视角)是最酷的,也是战斗中最有效的视角。
提示3:我们提供的地图均标有数字。
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地点,以蓝色标记表示(图x.y),x对应地图编号,y表示相应地图上的数字地点图1当强盗们攻破大门进入据点时(图 1.1),玩家即接管杰洛特。
不要怕,即使你在旁边站着看热闹,你的朋友们也一定会胜利的。
提示4: 使用左Alt键来查看物品和人物名字。
不想错过任何东西的话,在游戏选项中选择Always show item names(总是显示物品名称)从附近的靶子上拿到生锈的剑,走进混战的人群。
提示5:游戏中按下空格键,游戏即暂停,可以使用命令如更换武器、改变状态或攻击目标再次激活游戏——按下空格键变更命令即可生效。
鼠标指向敌人时,形状变为剑形,敌人脚下出现红色的圆圈(敌人的健康状态显示),单击(一次)鼠标攻击,鼠标指针再次变为剑形(或带火焰的剑)后,再单击鼠标攻击。
提示7:只有把鼠标在敌人上方盘旋的时候,才能挥剑攻击。
提示8:注意,这可是非常关键的:忘记你以往玩游戏的时候,对着敌人狂按鼠标攻击的经历吧!如果鼠标按的过快,你攻击的频率就会被打断。
随着游戏时间,你会习惯这种战斗系统的-虽然开始感觉怪怪的。
《《随遇而安》(序言和第1-4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范文

《《随遇而安》(序言和第1-4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篇一《随遇而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一、序言在现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翻译作为沟通的桥梁,愈发显现其重要性。
本文旨在探讨一部名为《随遇而安》的中文小说英汉翻译实践过程及其相关策略。
这部小说以丰富的情感色彩和独特的人物描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与广度。
此报告通过对该小说的英汉翻译实践进行分析,希望对提升跨文化交流与文学翻译水平有所贡献。
二、第一章:项目概述《随遇而安》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中文小说,以生活琐事和人物成长为线索,讲述了中国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翻译该小说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地保留原作的文化特色和情感色彩,同时确保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并感受到原作的魅力。
三、第二章:翻译过程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原文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把握了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接着,我们采用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力求在保留原作文化特色的同时,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此外,我们还对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了适当的解释和转化,以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
四、第三章:翻译策略与方法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策略和方法:1.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对于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我们采用了直译的方法,以保留原作的文化特色。
同时,对于一些难以直译的词汇和句子,我们采用了意译的方法,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2. 解释性翻译:对于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概念,我们采用了解释性翻译的方法,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补充,以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
3. 保持语境一致性: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力求保持原文的语境一致性,使译文在表达上更加流畅自然。
五、第四章:总结与展望通过对《随遇而安》的英汉翻译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成功的文学翻译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和对文化的深刻理解。
此外,还需要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文既保留原作的文化特色,又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序言 第一章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中国现代文学讲义序言:中国现代文学讲义这门课程,对于中文汉语言文学专业,它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对于大家的对外汉语专业,我觉得它是一门拓展课。
培养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的教师,增强你们的文学素养,并加深对中国文学和国情的了解。
提高文学鉴赏和分析的能力,这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和出发点。
(一)什么叫中国现当代文学?有时间概念。
新文学概念时间概念:中国现代文学从时间概念上讲是指1917一1949年间的中国文学。
从1949以后到现在的文学叫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是一门课。
30年前言:现在有“20世纪中国文学的提法”,但一般说来,还不被整个学术界所认可。
新文学概念: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文学发展到五四时期,开始有了一个新的变化。
五四以后的中国文学和过去的文学不一样。
主要有两点:1、从内容上描写现实。
或书写个人的情怀,而且特别关注社会、民生。
2、从语言上看白话文。
这是新文学的性质。
这就叫新文学。
由此也开启了一个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过去讲它的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特点(与时代革命紧密结合)。
左倾陈旧,现在的教材多数不这么提了。
(二)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它不是一个晚上就从天上掉下来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两点:1、近代文学改良和思想启蒙运动逐渐推进的结果(包括外国影响)。
2、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产物。
我们下面就讲这个问题。
这里先停停。
(三)分期分三期。
即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1917-1927)过去叫:第一个十年(1927-1937)过去叫:第一个十年(1937-1949)过去叫:这里,政治和社会的状况,决定了文学的分期。
因为政治和社会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文学。
政治和社会的状况不同,文学的状况也不同。
这也是我们讲课的分段顺序,多数的文学史都是分三期讲述。
先讲文学史,包括,文艺运动、文艺思潮、文艺思想的论争,文艺理论的建设等等。
后份文体、按流派讲作家作品。
(四)教学1、先说说教材和教材的使用。
文学不是1+2=3。
一本书一个说法。
有研究型、有教学型。
宪法宣讲提纲

宪法宣讲提纲一、宪法历史背景及修改情况二、宪法的基本框架修改后宪法共143条,分为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中国宪法内容主要包括:(一)序言的内容:制定宪法的宗旨、目的和依据,制定宪法的经过,宪法的构成,宪法的演变,宪法的修改,宪法的本质,宪法的原则,宪法的地位等。
同时还阐述了本国和本民族长期奋斗的历史和取得的胜利成果,指出今后国家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
(二)总纲(32条)1、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宪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和国家的标志与象征制度。
例如,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的基本经济文化制度包括经济制度及教育、科学和其他文化制度等。
如:社会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生产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经济基础,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4条)基本权利: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参与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的权利,包括:选举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人身不受非法拘禁、逮捕、搜查及侵害,人格尊严、住宅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
4、宗教信仰自由。
5、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6、社会经济权,包括劳动权、休息权和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7、文化教育权。
8、妇女平等权利及婚姻、家庭、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
9、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基本义务:1、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序言及第一章知识总结

初三化学绪言及第一章知识点一、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二、物理变化:变化过程中不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三态转换、破碎、挥发”。
化学变化:变化中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燃烧、腐败、生锈、酿造、生米做熟、与某某反应”。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传热性、传磁性”。
化学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毒性”。
(兰州)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可燃性 B.酸碱性 C.氧化性 D.挥发性(广州)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夜幕降临,珠江两岸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B.“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纯碱和化肥C.青铜受热融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肇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木柴燃烧B.湿衣服晾干C.铁器生锈D.高粱酿酒三、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四、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一)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二)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三)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四)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五、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六、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发现问题→查找资料→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兰州)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七、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机械制造序言第一章

课程简介
学习方式
课堂讲授——讲授重点、 课堂讲授——讲授重点、难点 自学——课程0%自学,通过作业、答疑保证效果 实践环节——作业、 实践环节——作业、练习
考核方法
期末考试——70% 期末考试——70% 期中考试——10% 作业——10% 出勤——10% 期中考试——10%,作业——10%,出勤——10%
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综合性——注意联系和综合应用以往所学知识 综合性——注意联系和综合应用以往所学知识 实践性——注意理论联系生产实际, 实践性——注意理论联系生产实际,重视实践性环节 灵活性——掌握基本原理, 灵活性——掌握基本原理,活学活用
教材
张世昌 李旦 高航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第2版
主要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概论( 学时) 机械制造技术概论(6学时) 机械制造过程基础知识(12学时) 机械制造过程基础知识(12学时) 切削与磨削原理(10学时) 切削与磨削原理(10学时)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10学时)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10学时)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14学时)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14学时) 机械装配( 学时) 机械装配(4学时) 机械制造技术发展( 学时) 机械制造技术发展(4学时)
课程导航
机械制造技术概论 机械制造过程基础知识 切削与磨削原理 机械加工质量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机器的装配工艺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主干课程
机械制造基础
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课程简介
课程宗旨
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通过课程学习及作业等实践环节训练, 通过课程学习及作业等实践环节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 机械制造工程问题基本能力。 机械制造工程问题基本能力。 了解机械制造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 了解机械制造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
杰克韦尔奇自传

杰克·韦尔奇自传 前言 序言 第一部分 早年岁月 第一章:建立自信 第二章:脱颖而出 第三章:掀掉屋顶 第四章:在雷达下飞行 第五章:逼近大联盟 第六章:海阔凭鱼跃 第二部分 建立哲学观 第七章:面对现实与阳奉阴违 第八章:远见 第九章:“中子弹”岁月 第十章:RCA交易 第十一章:人的企业 第十二章:再造克罗顿维尔,再造GE 第十三章:无边界--将理念进行到底 第十四章:深潜 第三部分 商海沉浮 第十五章:惟我独尊 第十六章:GE金融服务集团--增长机器 第十七章:NBC与电灯泡的结合 第十八章:能屈能伸 第四部分 改变游戏规则 第十九章:全球化 第二十章:持续增长的服务业 第二十一章:六西格玛的里里外外 第二十二章:电子商务 第五部分 回顾与展望 第二十三章:“回家吧,韦尔奇先生” 第二十四章:CEO到底是干什么的 第二十五章:来自高尔夫的启迪 第二十六章:“新人” 前言 美国通用电气(GE)的杰克·韦尔奇是全世界薪水最高的首席执行官,被誉为全球第一CEO。本书是韦尔奇退休前的最 后一个大动作。他在书中回顾了长达20年的CEO历程,推心置腹、侃侃而谈,将自己的成长岁月、成功经历以及经营理念和 盘托出。本书为全世界渴望成功的商业人士树立了一个经典范例,堪称一部“CEO的圣经”。 序言 我用了2000年感恩节后那个星期六早晨的大部分时间来等待“新人”。这是个暗语,指代我的继任者,也就是通用电 气(GE)未来的董事Jeff Immelt)成为我的继任者。于是我给他打了个电话。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和你的家人明天可以到佛罗里达来度周末吗?” 显然,他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我们没有继续谈论,而是立即着手安排所有相关事宜,以便他能够马上到佛 罗里达来。 星期六早上,我急切地等候着他。耗时的CEO交接过程已经结束,我正准备开车离开,这时杰夫的车开到了我所在的汽 车道。他看上去非常高兴。我于是立即走上前,还没等他完全从车里出来,就一把抱住他,对他说了句雷吉·琼斯(Reg Jones)20年前跟我说过的话: “祝贺你,董事长先生!” 我们热烈地拥抱在一起,那情形就仿佛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交接的工作。 此时此刻,我的思绪一下子将我带回了20年前的那一天:雷吉走进我在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Fairfield)的办公室, 像熊一样热烈地拥抱我,同现在如出一辙。 雷吉其实很少做出那种激烈的动作。然而当时他的臂膊那样有力地拥抱着我,脸上浮现出微笑。1980年12月的那一 天,我是美利坚合众国最快乐的人,当然也是最幸运的人。如果可以让我任意选择理想的工作,我想就应该是这份工作 了。因为它给了我宽广得不可思议的业务经营范围:从飞机引擎和发电机到塑料、药品以及信贷服务等等。GE所做的和即 将要做的一切,事实上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份75%与人相关、25%与其他因素相关的工作。它使我可以和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最具创造力、最 有竞争力的一些人在一起工作—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比我要聪慧得多。 我于1960年加入GE时,视野还不够开阔。作为一名刚获得博士学位的24岁的初级工程师,我的年薪是10,500美元,当 时的我希望自己在到30岁的时候年薪可以达到30,000美元。这就是我当时的目标,当然,如果说我有目标的话。当时,我 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接踵而来的就是步步高升,而且似乎每一次的提升都足以开阔我的视 野,以至于在1970年代中期的时候,我开始想,也许某一天自己可以担任CEO的职位。 然而这种可能性似乎与我背道而驰。我的很多同年人认为我是方枘圆凿,对于GE来说是完全不合适的。确实,我这人 性格比较急躁,对于某些人来说,还可能属于那种出言不逊的人。在他们眼中,我的行为举止总是显得与众不同,特别是 在为商业成功而经常在附近酒吧举行的大大小小的欢庆酒会上。 不过幸运的是,GE的很多同事都还有勇气喜欢我,雷吉·琼斯就是其中一位。 从表面上看雷吉和我的区别之大,无论怎么说都不过分。雷吉出生于英国,拥有政治家的风度,外表整洁高贵。而我 呢,一名爱尔兰裔美国列车员的独生子,是在波士顿以北16英里的马萨诸塞州的塞勒姆(Salem)长大的。雷吉非常沉稳,彬 彬有礼。而我呢,粗俗,大嗓门,容易激动,带着浓重的波士顿口音而且说话口吃。那个时候,雷吉是全美国最令人钦佩 的企业家,一个在华盛顿有着绝对影响力的人物。而我呢,一个在政策方面没有任何经验的职员,出了GE公司,恐怕就再 没有人认识我了。 不过,我总是觉得自己可以和雷吉产生共鸣。他很少流露自己的情感,甚至从来没有露出任何蛛丝马迹。然而,我有 一种感觉,觉得他非常理解我。从某种角度来说,他和我是志趣相投的人。我们尊重彼此的不同之处,共享着某些重要的 东西。我们都喜欢分析、数字和自己做准备工作。我们都热爱GE。他知道GE需要有所改变,而且认为我正好有这份激情和
整本书阅读之《乡土中国》序言及第一部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整本书阅读之《乡土中国》序言及第一部分一、重刊序言和后记导读自主阅读《乡土中国》重刊序言和后记,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乡土中国》共________篇论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所整理出来的一部分,暂时撇开________问题,专从____________本身来发挥,来追究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它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具有__________,尝试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问题。
[示例]14 “乡村社会学”的课程经济社会结构中国乡村社会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排他性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乡土中国》整体框架图二、第一部分导读【第一到第三章】内容是全书论证的起点和基础。
《乡土本色》阐述了“乡土性”,乡土性是乡土社会最重要的基本特征,是全书所有话题的基础。
《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阐述了“文字难下乡”的原因。
因为乡土性,才有了乡土社会不流动性和文字相对不重要性的特点,从而产生了乡土社会一系列的特性,包括社会格局、道德教化、家族构成、礼俗秩序、理讼方式、权力结构等等。
【第一章】是全书的总论。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费先生一个“土”字就把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揭示了出来,即乡土性。
第一章主旨:中国传统社会从基层上看是乡土性的,即乡土本色。
人与人在空间上的关系:不流动、聚村而居,造成孤立和隔膜的地方性。
人与人在时间上的关系:熟悉社会、有独特的习俗和生活方式。
【第二、三章】共同说明一个问题:乡土社会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
1序言+第一章

(二)单元设计
(1)进一步熟悉本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要求和 重点; (2)根据单元的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的详略及教 学活动序列; (3)处理好本单元教材的课时安排、活动步骤及作 业练习等; (4)比较具体的考虑本单元的教学方法。
(三)课时设计
(1)确定课型并由数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具体的 教学方法; (2)设计导言,研究新课的引入; (3)具体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与组织; (4)结尾的设计; (5)课外练习题的选择。
第三节 课堂教学技能的研究现状
一、课堂教学技能研究现状 •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 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 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 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 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微格教学实际 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 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 • 微格教学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在这几分 钟内要求教师或者师范生将平时40分钟课堂内容 能够在这几分钟内完整呈现并且使得学生听懂, 理解! • 微格教学设施包括主控室和微格教室两部分。
本课程的技能体系
导入技能、结束技能、语言技能、讲解 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多媒体设计 与使用技能、课堂观察技能、倾听技能、 启发引导技能、指导数学合作学习技能、 提问技能、反应技能、数学说课技能等14 项技能。
讨论
说说自己最擅长的技能,谈谈通过这门 课的学习自己最想获得哪些能力和哪方面 的收获。
(一) 课堂教学行为的界定
• 教学行为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所有表现, 由教学语言、各种表情、形体动作组合而 成,通常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传递某种 信息而做出的有意识的表现。
(二)课堂教学行为的选择
现代汉语第一章序言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信息、信息载体和语言一、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古至今无时无处不存在着信息。
因为有了信息,物质和能量才有其千差万别的性质和状态;因为有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换,物质才有运动,能量才有转换,客观世界才有了时空的延展和组织的秩序。
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一直贯穿着信息的传递和交换。
自然界的和谐与秩序、生物链的相关与制约,无不表现出信息传递与交换的巨大作用。
2、人类社会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和交换。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
人的一切行为和社会活动,都要依靠信息的传递和交换。
如果没有信息传递与信息交换的功能,无论是作为一个个体,还是一个组织或整个社会,都会陷于瘫痪甚至崩溃。
3、大脑是人类的重要信息处理器官。
大脑思维承担生命体与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信息处理功能。
这些功能包括:组织协调,情感、知觉、反应、态度、支配行为等。
4、信息处理、传递与交换,需要载体。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光合作用的载体是叶绿素;同素异构体的信息载体是结构方式;血液中氧的载体是血红蛋白中的铁;人类高级神经活动,大脑思维的信息载体就是语言。
二、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信息载体1、大脑思维活动是极其复杂的高级神经活动。
它所处理的信息来源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信息接受器官”。
因此,人与人互相传递的信息就具有“多样综合性”的特点。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信息通道,可以单一或互相配合传递信息。
2、信息的传递需要载体。
实物、手势、表情、姿势、动作行为等,都具有信息载体功能。
3、在所有的载体中,“声音”是最方便、最灵活、成本最低的载体。
手势、姿势、动作等,都会影响到正常的活动;表情必须在一定的距离内否则看不清;实物载体太笨重,使用不便,而且有时间限制,例如鲜花、水果等。
声音就没有这些限制,可以边走边说,边干边说,即使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也可以说。
更重要的是,其他各种载体所能传递的信息量很有限,语音却可以组合成无穷无尽的话语来载负所要表达的一切信息。
会计基础-序言+第一章

1)会计核算方法(最基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2)会计分析方法 3)会计检查方法
第一节 会计概述
第一节 会计概述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会计核算和监督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也是会计管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2.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会计在其核算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所实施的审查。
第一节 会计概述
具体如何监督?
(1)合法性审查,即经济业务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合计概述
第一节 会计概述
【答案】A
二.会计的职能
(一)会计职能的概念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即人们在经济管理中用会计干什么。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指会计本身所具有的最基本的功能和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确定的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第一节 会计概述
1.会计核算职能
第一节 会计概述
③记录(怎么记)
【例】上面的业务,经确认后确定原料要以100000元记录,根据借贷记账法,应该在会计凭证和账簿中都记录原材料增加100000元。
④报告(通过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信息)
第一节 会计概述
特点: (1)会计主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以劳动量度和实物量度,从数量上核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 (2)会计主要核算正在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即主要体现在事中核算和事后核算,但并不局限于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经济活动,它还要面向未来,为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 (3)会计核算是一个连续、系统和完整的过程。
《德意志意识形态》篇章结构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章节结构第一卷(序言、1—3章)第一章: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
马克思和恩格斯正面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并根据自己新的世界观对共产主义作了科学的论证。
第二章:圣布鲁诺第三章:圣麦克斯第二卷(序言、1—5章)第一章:“莱茵年鉴”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哲学。
第四章:卡尔·格律恩。
“法兰西和比利时的社会运动”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历史编纂学;第五章:“霍尔施坦的格奥尔格·库尔曼博士”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预言。
附有恩格斯的著作《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二)第一章段落大意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序言(第1-3段)写作本书的目的是揭露青年黑格尔派的错误思想以及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I]该部分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把思想、观念当作社会历史变革的前提的错误观点,阐明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从事物质生产和交往活动的现实的人才是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出发点。
(共29自然段)(一)(第1-4自然段)揭示了黑格尔哲学体系解体后,德国思想界的混乱和纷争,马克思和恩格斯要用新的立场和观点来评析这一现象。
(二)(第5-9自然段)一费尔巴哈A.一般意识形态,特别是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从思想观念出发,把宗教观念当成束缚人的前提,鼓吹要通过从思想上、观念上对宗教的批判寻求人类解放之路。
(三)(第10-14自然段)[1.一般意识形态,特别是德国哲学A.]指出人类历史的前提应是现实的人,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从事物质生产和交往活动的人。
这是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
(四)(第15-24自然段)说明人的社会生产和交往形式等物质条件是不断发展演化的,由此经历了部落所有制、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
(五)(第25-29自然段)总之,思想、观念、意识是人们物质生产和交往的产物,人的解放只有通过对旧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才能实现。
[Ⅱ]该部分批判费尔巴哈离开生产和交往发展的历史,孤立地、静止地、抽象地看问题的错误观点。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王本陆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序言1.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现象、问题、规律。
(二)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
(三)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2、教学论学科的形成: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之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
.3. 教学论研究具有一些基本特征:第一,强调教学论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
第二,强调提高学科的独立性和科学性。
第三,形成了教学论的基本范畴。
第四,形成一些最基本的教学思想。
第五,注意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出现了专门的教学实验。
第六,出现了一大批专门研究教学论的教育家。
4.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课程》,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美国教育家泰勒,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该书在现代课程论学科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5.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1. 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
2. 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A. 不能把学过和真正掌握画等号。
B. 掌握课程与教学论有多种途径。
C. 系统学习是全面掌握的基本方式。
D. 真正全面掌握是个长期的过程。
6.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A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B联系实际,学思结合。
C注意扩展学习。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1. 课程:就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安排。
2. 我国课程论专家施良方把课程定义归纳为六大类型:课程:即1教学科目;2有计划的教学活动;3预期的学习结果;4学习经验;5社会文化的再生产;6社会改造。
3. 学科课程:主要是指从各门学科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由于它是分门别类的设置,所以又被称作“分科课程”。
4. 课程的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
A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计划,它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实践的整体规划等。
序言和目录

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国蒙台梭利幼儿感官教育中国蒙台梭利研究课题成果教育部“科学教育”子课题——中国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子课题——蒙台梭利教育融入幼儿园教育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子课题——蒙台梭利教育与幼儿素质教育研究十年蒙台绝对梭利教育实践总结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国编委会丛书主编:梁志燊丛书编委:梁志燊李道佳钱继芳刘文韩惠茹本书作者:刘文李毅胡艳红玛丽亚·蒙台梭利(1870-1952),意大利人,世界著名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改革工作。
1907年开始创建“儿童之家”,1919年发表了代表她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的第一部著作《Montesson Method》,在许多国家引起关注。
经过几度兴衰,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蒙台梭利教育又爆发出新的活力,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她的观点也得到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肯定。
蒙台梭利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儿童。
她曾说:“不要尊我为教育家,我所做的工作只是研究儿童”,“儿童是人生的第一部分,又是人类的未来,成年人的得失成败和他自己的童年生活密切相关”。
蒙台梭利主张用科学的方法深入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秘密”,然后用科学的教育帮助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她发现儿童有很大的潜在能力,只有通过儿童自身的实际活动(工作)才能使他们的精神力量得以释放,并表现出更好、更和谐(即“正常化”的)的个性。
为此,教育者必须与儿童建立民主平等的合作关系,尊重、爱护他们,承认儿童的个别差异,并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
按每个儿童发展的进度和步调,用积极鼓励的方法,帮助他们发挥自主性,使他们有信心、有能力、独立、自由、自愿地去探索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屈服于教育者的要求。
儿童在实际活动中不仅获得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个性、品德等全面素质的提高,在这种教育下的儿童将成为健康、快乐、明智、自律、有责任感和创造才能的社会成员。
蒙台梭利说:“假如儿童的发展‘正常化’,将来人们的物质生活不但可以得到改进,目前社会中的罪恶(如仇恨、不平、破坏、战争……)也将可以避免,理想的社会,和平的世界将会实现。
《可复制的领导力》序言及第一章心得

心得体会
当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我就不由自主的被“裹挟着”打开了它,首先是因为樊登老师的管理类视频课我以前学习过,再加之有一系列的疑问要去解答,比如:“领导力”那不是领导的事情吗,跟我有什么关系?领导和管理那不是管理学的范畴吗,莫非学习阅读了它你就能成为领导了嘛?再者一千个人有一千个领导管理的思想,这个“可复制”的东西有什么固定模式吗等等。
当然本书的序言和第一章内容,也不可能给我所有的解疑答惑,但深入浅显的表达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觉得就好像在跟作者面对面聊天,他告诉我什么叫领导力,说白了就是这个东西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一系列可训练、可模仿、可践行的能力,尤其是讲到“领导力”和“执行力”时举例,日本人给员工部署工作的“五遍”原则确实很深刻,再拿过来跟我们身边的惯例式管理模式一对比,着实让人感触颇深。
一句“不要让我再说第二遍”的中国式管理,通俗而又深刻的道出了领导的诟病,让我忍不住沉思: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给领导者的绝对领导,彰显其权威明显脱节,这难道不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吗?。
序言和第一章教案

昭仁中学八年级物理学科教案(课时)昭仁中学八年级物理学科教案(课时)二次备课第一章声现象本章概况本章介绍有关声现象的知识。
声现象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在学之前,学生们已积累了大量与声音相关的认识。
但关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人耳又是如何听见声音的”等问题很多学生并不清楚,对声学在生产和技术领域的应用就更陌生。
经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对声现象的基本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对自然与生活中有关声现象的观察,使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
本章还让学生了解声音在技术﹑生产﹑科技和国防等方面的应用。
充分意识“噪声”的危害,有意识的去思考控制噪声的方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本章教学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的产生方法及其传播条件。
2﹑了解声音的特征。
3﹑知道噪声的危害及防治途径。
4﹑了解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相关应用。
本章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的控制以及声音的相关应用。
本章难点声音的传播﹑响度﹑音调﹑音色的区别及其科学探究别的意义。
本章的课时分配一﹑声音是什么 1课时二﹑声音的特征 1课时三﹑令人厌烦的噪声 1课时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课时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1课时本章总结升华 1课时昭仁中学八年级物理学科教案(课时)实验3 用瓶子、小球做实验吹瓶子口,听声音。
问题1: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猜想可能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问题2:假如空气在振动,你能看见吗?怎么办?学生实验分工,一人吹,一人观察小球,然后交换进行。
问题3: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归纳:气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实验4 利用水产生声音,并注意观察水面的振动情况。
学生进行实验并归纳总结。
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问:去年,我国航天员_______驾驶的“_______”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在宇宙中航行5天的时间,并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进行了交谈。
数学史序言第1章

第 1 章
早期数学知识的积累
• 1.1.4古印度的数学
– 古印度的文化概述
• 印度河、恒河的两河流域的南亚次大陆及其邻近的
岛屿。其文明是在农业发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按种姓划分的社会阶层的制度,随着种姓制度发展 起来的教派 • 《绳法经》中记载的数学知识
第 1 章
• 传说中的数字
早期数学知识的积累
展 示 数 学 世 界 的 风 土 人 情
打 开 数 学 科 学 的 历 史 画 卷
矩尺之间 慨叹人生几何 以自己的心灵为圆心 一圈一圈 描摹出桃李芬芳满天下 我知道自己是一条射线 无论走到哪里 您是我的起点
展 示 数 学 世 界 的 风 土 人 情
打 开 数 学 科 学 的 历 史 画 卷
愿您烦恼高阶无穷小, 好运连续且可导, 理想一定洛必达, 每天都有拉格朗日, 生活不单调,道路不凹凸, 金钱导函数大于零, 快乐极限无穷大。 "吃好"发生摩擦起电吸引"穿好"="衣食无忧" "平安"+"快乐"化合反应="一生幸福" "衣食无忧"+"一生幸福"(数学加法)=新年快乐!!!
展 示 数 学 世 界 的 风 土 人 情
打 开 数 学 科 学 的 历 史 画 卷
数学史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王振平
展 示 数 学 世 界 的 风 土 人 情
打 开 数 学 科 学 的 历 史 画 卷
培根在《随笔录· 论读书》中 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 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 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 学使人善辩。”
• 数学成果是零散的,人们还未能对这些知识概括出精确
高中生物第一章 序言

与施一公院士一席谈施一公:河南郑州人,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研究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阿尔茨海默症发病机理以及包括RNA剪接体在内的细胞内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在其研究领域引领世界前沿。
因细胞凋亡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爰明诺夫奖施一公院士非常关心基础教育。
他在紧张繁忙的工作间隙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1.目前,生物学已经能在分子水平上,利用定量的物理、化学等手段来研究基本的生命过程和重大疾病的分子基础,从根本上理解生命、促进健康。
这在一百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这是人类理性和智慧的荣耀。
当然,像所有基础学科一样,生物学也有大量激动人心的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破解。
在未来需要更多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一起努力,揭开生命的奥秘。
2.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在微观世界都有其分子基础,DNA所承载的信息被传递到RNA和蛋白质,从而执行细胞丰富多彩的功能。
结构生物学利用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和电子显微镜等手段,通过揭示生物大分子和超大分子复合物(分子机器)的高分辨率空间三维结构来解释其功能,不仅诠释生命过程的机理,也可以揭示药物靶点。
目前,许多创新药物的研发都依赖于对其靶标蛋白结构的解析。
其实,结构决定功能,这是所有物质科学的基本共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物质科学研究的目标都是理解结构,从而诠释功能和机理、找寻规律。
结构生物学的研究因为与生命直接相关,它不仅能满足人类的好奇心,而且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可以说,结构生物学的研究对理解生命和促进人类健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在真核生物中,基因表达包括第步—转录、第二步——前体信使RNA的加工(剪接)、第三步——翻译。
目前,执行第一步的RNA聚合酶和第三步的核糖体的原子分辨率空间三维结构都已经获得解析,为我们理解遗传信息传递的这两个基本步骤奠定了基础。
这两项结构生物学的工作已分别于2006年和2009年被授子诺贝尔化学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途径:着重于开发新型焊材、焊接方法、改善保护条件。
2、热焊接性(HAZ)
焊接热输入对邻近焊缝的金属形成热冷的热处理过程,
使金属发生因固态整相变引起的焊接性问题。
(1)性能变化(σ、AK、耐蚀性等) (2)由于脆化及应力而造成裂纹等缺陷 (3)组织发生变化 (过热区晶粒粗大而脆化,熔合区淬硬脆化,回火区软化)
例如:D6AC超高强钢的焊接性——裂纹敏感性分析: A.热裂纹倾向 根据Ocmpo公式(用于中碳钢条件): CE=C+2.5S+P/2.5+(Si-0.4)/5+(Mn-0.8)/6+Ni/6+Cu/8+(Cr-0.8)/8≤0.35 将母材成分代入公式(1),可以得出:CE=0.437>0.35
焊材 焊接 方 法 工艺 规范
工艺
措施
二)能力培养过程 优化 工艺 及方 法
工程 应用
技术性
能参数
材料 选择
六、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理解的记忆各类典型材料的焊接性分析,抓住规律性 的东西; 2.一定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学会使用各类参考书,制定焊接工艺规范; 4.学会写实验报告。
3、焊接接头金属抗脆性转变能力(低温使用影响更大)
4、接头的使用性能(机械性能,特殊要求) 5、专门焊接性试验(如厚板层状撕裂试验、应力腐蚀实 验、再热裂纹实验等)
二、方法分类
1、直接模拟类方法 仿照实际焊接条件,直接观察金属在焊接时可能发生的 变化和问题,直观评价焊接性的优劣,为实焊提供依据。 省材、省时,突出接头某区域,但与实焊有差别 常用有插销试验、斜y坡口对接裂纹试验、应力腐蚀裂纹 等。 2、使用性能实验类 (1)生产条件下进行焊接,检查接头是否发生缺陷,性能 等试验。 (2)按标准进行试样焊接,再进行各种检查。 焊接接头(WZ、HAZ)的力学性能、断裂韧性,耐腐蚀 与耐磨实验、疲劳实验、低温脆性实验等。
车辆:
焊接产品应用相当广泛,使用材料的种类多(碳钢、 不锈钢、耐热钢、铝合金、铸铁、钛合金、铜合金等等), 我们这门课程主要是学习相关材料怎样进行焊接,从而保 证焊接质量,保证焊接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可靠性。 二、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金属焊接性》课程是热加工成型工艺(焊接技术类) 的三大主干课程之一。
(一)、影响工艺焊接性的因素
1、材料因素(内因)
要求母材与焊接材料匹配得当:(等强匹配、硬加软与 软加硬), 母材与焊材直接参与熔池或熔合区的物化反应, 母材对HAZ的性能起决定性作用,
对焊缝金属的成分和性能是关键因素(考虑稀释率影
响), 对焊缝金属的成分匹配不当, 会引起各种焊接缺陷,脆化、软化、低耐蚀性等。
绪 论
一、概述
焊接技术在现代的工业生产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金属 加工工艺。已经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2003年钢材用量2.6亿吨,焊材耗量200万吨。 桥梁钢结构(什么材料):
舰船与海洋工程结构:
航天(空) (什么材料) :
电力系统:
建筑钢结构:
微电子技术(例如集成电路板)以及石油化工工业;
第七章 金属焊接性及其试验方法
前面大家已经学过《焊接冶金》,知道了焊接过程 的复杂性与不平衡性,都知道在焊接时间内,每道焊缝、 热影响区金属都要经受快速的加热、冷却、熔化、结晶、 物化反应、相变,以及应力、应变等一系列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温度分布和化学成分的 不平衡,引起两方面后果: 1、焊接区各类缺陷
按照GB/T4675.5-1984焊接热影响区最高硬度试验方法,在200×75×20板上 用ф4AWS E8015焊条,以I=170A,U=23~24V,V=150mm/min的焊接参数堆焊 长125mm焊道,12h以后截取横截面,沿焊缝底部切线每隔0.5mm一点,测其硬度。
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新材料、新工艺与新设备需求较大。
对不同种类的新材料焊接性的研究进行了大量人力与 物力的投入,从而推动许多重大的钢结构工程(桥梁、航 天与石化)的应用。
五、两条线的应用
一)学习过程母材θ源自焊缝 金属 与母 材焊 接 热 循 环
接头 组织
接头 性 能
工程 应用
3、结构因素(宏观结构综合考虑)
焊接接头的结构设计影响受力状态,材料厚度等。
该处的刚度、应力集中,多轴应力等因素。 应避免大拘束度,高应力集中等降低承载能力。
4、使用条件:(影响工艺焊接性)
载荷的性质、工作温度的高低,工作介质有无腐蚀性等。 高温承载:元素扩散,结构蠕变(高温耐热钢)
低温承载:脆性断裂的可能性(或冲击下),低温钢等Ak低温。
解决途径:正确选择母材,焊接方法、El等规范参数,
工艺措施等。
§2-2 焊接性的试验
针对特定的角度来考虑焊接性的某一方面,因而评定
焊接性实验较多。这些实验有助于确定焊接方法。焊材,工 艺规范等。
一、焊接性试验内容
1、焊缝金属抵抗热裂纹的能力(热裂纹试验)
2、焊缝及热影响区金属抵抗产生冷裂纹的能力(冷裂纹 试验)
3、理论计算类方法(间接推算)
是在大量生产和科学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理 论算法,主要是根据母材或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加上限制 条件(拘束度等),通过一定的经验公式计算,估计冷裂、热裂, 再热裂的倾向大少。 应用受限,间接、粗略地估计焊接性问题。 热——应力模拟试验(Glable-1500 试验机), CCT图、焊接HAZ区最高硬度法、焊接区断口金相分析等。 碳当量法Ceq, Ceq=Mn/6+(Cr+Mo+V)/5+(Ni+Cu)/15 (%) IIW推荐) 冷裂纹敏感系数Pcm Pcm=C+Mn/20+Si/30+Ni/60+Mo/15+V/10+Cu/20+5B 注意公式的应用范围!
1.学习的主要任务是:
分析金属材料在熔化焊条件下,各种常用金属材料的 焊接性,并选择与制订合理的焊接工艺。
2.主要内容:
由于学生学时数有限,对原来的授课体系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突 出重点,内容如下:
1)金属焊接性分析的内容及其实验方法;
2)合金结构钢的焊接; 3)不锈钢的焊接;
4)铸铁焊接;
5)铝及铝合金的焊接; 6)堆焊。
应力腐蚀(不锈钢等) 交变载荷存在疲劳破坏问题(例如桥梁) 使用条件越苛刻,接头质量更高,工艺焊接性难度大。
总结:1、2、3、4点不能单独用来评价焊接性,结合因素。
(二)冶金焊接性与热焊接性
均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
1.冶金焊接性:(焊缝区化学治金) 气孔、氧化、蒸发等, 熔池中金属与渣、气发生物化反应,成分偏析以及凝 固结晶的固态相变等过程中的焊接性的变化引起的焊接问 题。 (1)合金的氧化,还原蒸发等易造成焊缝化学成分、组 织、性能变化。 (2)O2、N2、H2等气体溶入析出造成气孔或影响性能。 (3)成分偏析,结晶方向可能导致热裂纹
1、针对性
试验条件尽可能接近实际焊接时的条件,准确说明焊接 性问题。 2、可靠性 试验结果的再现性,数据不可过于分散,才能保证。
(1)严格试验条件
(2)尽可能用机械化、自动化取代手工操作 3、经济性
省材、省时、省成本。
§1-3 常用焊接性试验方法
1、斜y坡口对接裂纹试验(GB4675.1-84) (1)广泛用于评价焊接热影响区冷裂倾向。 (2)测临界预定温度 (3)t3/8评定冷裂倾向 直y坡口,考核焊缝冷裂纹敏感性
3.学习目的:
培养学生分析金属焊接性的基本能力;学会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 为金属结构的焊接正确选择焊接材料、工艺方法和制订合理的焊接工
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焊接过程的物理本质
在《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基础》课程中,大家已经对焊 接过程的物理本质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概念。
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质(同种或异种),通过 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来达到原子之间的结合,从而形 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过程。 四、研究发展
如何分析金属的焊接性?
内因(同、异种母材(不好焊接)) :可以从金属的特性进行分 析(碳当量、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易氧化就保护或则真空焊接)、合 金相图、CCT或SHCCT图) 外因(工艺条件等)
二、工艺焊接性(解决好焊的问题)
金属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形成具有一定使用性能的 焊接接头的能力。 工艺焊接性好坏的评定标准: 获得良好接头的工艺条件的复杂程度。(简单即焊接 性良好;复杂即焊接性较差)。 焊接方法、电流(压)、T预、T后、VH选择等措施。
2、必要性能的降低
(将影响焊接结构的使用要求) 因而必须从焊接的角度来分析研究金属的某些特殊性能, 即Weldability问题。(为什么要研究金属的焊接性?)
§2-1 焊接性概念是相对的概念
一、金属的焊接性(解决能焊的问题)
金属是否能适应焊接加工而形成完整的,具备一定使用性能的焊 接接头的特性。 表现为: 1、焊接时对缺陷的敏感性 2、焊接接头的可靠性能
T0=1440*Pc-392
C.冷裂敏感指数Pcm: Pcm= C+Si/30+Mn/20+ Cu/20+Ni/60+Cr/20+Mo/15+V/10+5B≤0.36 将母材成分代入公式,可以得出:Pcm=0.699>0.36 可以看出D6AC超高强钢具有相当高的冷裂纹倾向。
三、选定试验方法的原则
2、工艺因素(工艺焊接性方面)——外因
(1)焊接方法:
应针对不同的焊材选择适当的方式,简介各种方法。 a. 热源特点
对焊接方法的适应性(焊接热循环各项参数,El,t高温,V相变 冷却、T高等,影响组织与性能)
影响焊接冶金过程,应考虑母材与材料厚度等因素。 b.保护方式 影响焊接冶金过程,富Ar,飞溅少,可以决定接头质量、性能。 (2)工艺措施 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σ残、V冷、避免热、冷裂纹, 严格烘干焊条(剂),清理焊材及坡口, 焊接顺序、保证装配工作精度与加工精度,减少应力,减少缺陷。 (3)工艺参数的应用,T8/5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