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教材(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六版课件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六版课件

行列式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行列式是矩阵的一个重要数值指标, 表示由矩阵构成的平行多面体的体积 ,具有独特的性质和计算规则。
详细描述
行列式是由矩阵的元素按照一定规则计算 得出的一个数值,用符号D表示。行列式 D与矩阵A的行和列具有相同的秩,即D的 行和列向量构成的子空间与A的行和列向 量构成的子空间是相同的。
空间具有平移不变性、旋转不变性和对称性 等性质。
向量空间的概念与性质
向量空间定义
向量空间是指由向量构成的集合,其中向量 之间可以进行加法、减法和数乘等运算,且 满足一定的封闭性和结合律。
向量空间的性质
向量空间具有向量的加法、数乘和标量乘积 等运算性质,同时也有零向量、负向量的概
念。
向量空间的基与维数
详细描述
线性规划问题通常可以表示为在一组线性约束条件下 ,最大化或最小化一个线性目标函数。通过使用线性 代数的方法,可以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并得到最优解 。
应用案例二:投入产出分析
总结词
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分析经济活动中各部门之间相互 关系的方法。
详细描述
投入产出分析通常通过构建一个投入产出表来描述各部 门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个表是一个方阵,其中的元素表 示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 ,可以得出各个部门的总投入和总产出。
线性代数具有抽象性和严谨性,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到的线性问题具 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线性代数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物理学、经济学、计算 机科学等。
线性代数的应用领域
01
在物理学中,线性代数被广泛应用于量子力学、线 性动力学等领域的计算和解析。
02
在经济学中,线性代数可以用于统计分析、计量经 济学、投入产出分析等方面的计算和建模。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一章同济第五版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一章同济第五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例4
解线性方程组 x1 2x2 x3 2, 2x1 x2 3x3 1, x x x 0. 1 2 3
由于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 1 2 1 2 3 1 1 1 1 D 2 1 3 1 1 1
b1 D1 b2 b3
b1 b2 b 1
若记
a12 a13 a22 a23 , a32 a33
a11
a12
a13

D a21 a22 a23 a31 a32 a33
x x x a 11 1 a 12 2 a 13 3 b 1, a x x x 21 1 a 22 2 a 23 3 b 2, a x x x 31 1 a 32 2 a 33 3 b 3;
a11
a12
a13
D a21 a22 a23 a31 a32 a33
x x x a 11 1 a 12 2 a 13 3 b 1, a x x x 21 1 a 22 2 a 23 3 b 2, a x x x 31 1 a 32 2 a 33 3 b 3;
注意 红线上三元素的乘积冠以正号,蓝线上三 元素的乘积冠以负号.
说明1 对角线法则只适用于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2. 三阶行列式包括3!项,每一项都是位于不同行, 不同列的三个元素的乘积,其中三项为正,三项为 负. 利用三阶行列式求解三元线性方程组 x x x a 11 1 a 12 2 a 13 3 b 1, 如果三元线性方程组 a x x x 21 1 a 22 2 a 23 3 b 2, a x x x 31 1 a 32 2 a 33 3 b 3;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教材目录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教材目录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教材目录第一章行列式1.1 行列式的引入1.2 二阶和三阶行列式的计算1.3 行列式的性质和性质的应用1.4 行列式的性质证明第二章矩阵和向量2.1 矩阵的概念和基本运算2.2 矩阵的转置和逆2.3 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和线性无关性2.4 向量组的秩和极大线性无关组第三章矩阵的运算3.1 矩阵的加法和减法3.2 矩阵的数乘3.3 矩阵的乘法3.4 矩阵的特殊类型第四章线性方程组4.1 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和解的分类4.2 齐次线性方程组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 4.3 线性方程组的向量表示第五章向量空间5.1 向量空间的定义和例子5.2 向量子空间和子空间的概念5.3 向量空间的线性组合和生成子空间5.4 基和维数第六章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6.1 特征值和对角化6.2 特征多项式和特征方程6.3 相似矩阵和相似对角矩阵6.4 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第七章线性变换7.1 线性变换的概念和性质7.2 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7.3 线性变换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7.4 线性变换的相似、迹和行列式第八章内积空间8.1 内积的定义和性质8.2 欧几里得空间和具有内积的实向量空间8.3 向量的正交性和正交子空间8.4 施密特正交化方法第九章广义特征值问题9.1 广义特征值问题的引入9.2 广义特征值的计算9.3 广义特征值与相似变换9.4 对称矩阵的广义特征值问题与对角化第十章特殊矩阵的标准形式10.1 对称矩阵的对角化10.2 正定矩阵和正定二次型10.3 实对称矩阵的正交对角化10.4 复数矩阵的标准型这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教材的目录, 包含了十个章节,每个章节中有相应的小节来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这本教材综合了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知识,旨在帮助读者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读者通过学习这本教材,能够系统地理解和应用线性代数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程数学 线性代数 第一章

工程数学 线性代数 第一章

阶矩阵或 阶方阵, 当m=n 时,称A 为n 阶矩阵或n 阶方阵,即
a11 a12 L a1 n a 21 a22 L a2 n A= M M M an1 an 2 L ann 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对角线称为主对角线 为主对角线; 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对角线称为主对角线
Company Logo
上三角矩阵 (2) 特殊矩阵 下三角矩阵 对角矩阵 数量矩阵 单位矩阵
零矩阵 所有元素全为零的矩阵 各个元素取相反数得到的矩阵 负矩阵
a11 a12 L a1n L a11 a 0 L a 0 0 a a1122 0 L 2n0 0 L a22 M M 21 M 0a1 22 0 L 0 0 M Ma 0 L L 0 M 0 L ann 0 M M a an10 n2 aLL 0 0 1 annM 0 0 0 LL ann
3阶零 方阵
0 0 0 0 0 0 0 0 0 0 ≠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 4阶
零矩阵
Company Logo
2. 单位矩阵
主对角线的元素都是1 而其他元素全为零的 主对角线的元素都是1,而其他元素全为零的n 阶方阵称为n阶单位矩阵 记为E或 , 阶单位矩阵, 阶方阵称为 阶单位矩阵,记为 或I,有时为了 明确其阶数,也把它记为E 明确其阶数,也把它记为 n或In .
M M 0 0
M M M M 0 L a 0 L 1
Company Logo
第二节 消元法与矩阵的初等变换
一、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二、消元法与矩阵的初等行变换 三、矩阵的初等变换 四、小结 思考题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

× + .. k ×
ci k j kc
a n1 a ni a a nj a nn nj
a11 (a1i ka1 j ) a1 j a1n a 21 (a 2 i ka2 j ) a 2 j a 2 n a n1 (a ni kanj ) a nj a nn
无解
超定方程
x1 3 x2 2 (3) x1 3 x2 2
无穷多解 欠定方程
x1 x 2 1 x x 3 ( 4) 1 2 x1 2 x 2 3
超定方程
分析与结论:一般的n元线性方程组的解可 以分成三种情况
1) 唯一解,适定方程组 2) 无解,超定方程组 3) 无穷多解,欠定方程组
a11
a12 a1i a1n
a11
a 21 a 22 a 2 i a 2 n a 21 = + a n1 a n 2 a ni a nn a n1 a n 2 a a nn ni
a y x b x y x b y a b a x b y a b y c w z d z w z dw c d cz d w c dw
A11
第j 余子式 a11 a1, j 列 a1, j 1 a1n 1 a i 1 ,1 a i 1 , j 1 a i 1 , j 1 a i 1 , n M ij a i 1 ,1 a i 1 , j 1 a i 1 , j 1 a i 1 , n a n1 a n, j 1 a n, j 1 a nn
递推法
a a a a a a a a a
11 12 21 22 31 32 13 23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

参考书:线性代数(第二版) 居余马 清华大学出版社概要&总结 一、线性代数的基础内容:1、行列式——行列式的定义及计算性质(7条),克莱姆法则;2、矩阵——运算(包括相等、加法、数乘;转置,乘法,逆);矩阵的行列式、伴随矩阵;初等变换(包括行、列变换及与矩阵乘法的关系,求逆等);行等价标准形(行阶梯形、行简化阶梯形)及标准形;矩阵的秩;分块矩阵例1:设A 是m n ⨯矩阵,设B 是n m ⨯矩阵,且AB E =,其中E 是m 阶单位矩阵,则: ()()(); ()(),(); ()(),(); ()(A r A r B m B r A m r B n C r A n r B m D r A r B n======== 3、向量——线性组合、表示、相关性;秩及极大无关组例2:设123(1,2,1,0),(1,0,2),(2,1)TTTa ααα=-==,若123,,ααα形成的向量组为2,则___a = 特别的,除理解概念外,尽可能深刻的理解初等变换在解决矩阵相关问题中的作用;初等变换与矩阵乘积运算的关系;矩阵的秩与向量组的秩之间的关系;如何借助矩阵的初等行变换去求向量组的秩及其极大无关组二、线性代数的应用性内容1、线性方程组求解:i)齐次的0Ax =,讨论有不全为零解的条件,解的性质和基础解系(不唯一)—格式化的求基础解系的步骤;ii)非齐次的Ax b =,讨论有解的条件(唯一解、无穷多解),解的性质和结构—格式化的解题步骤例3:设11010,1111a A b λλλ⎛⎫⎛⎫ ⎪ ⎪=-= ⎪ ⎪ ⎪ ⎪⎝⎭⎝⎭,已知线性方程组AX b =存在两个不同的解。

(I)求,a λ;(II)求AX b =的通解2、向量空间:基、坐标、过渡矩阵、坐标变换公式;特殊的基,自然基和标准正交基及施密特正交化方法;正交矩阵3、特征值特征向量:i)特征值、特征向量——格式化的求解步骤,关键是在理解这组概念及其性质;ii)矩阵对角化: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特征向量的性质;相似矩阵iii)实对称矩阵正交对角化:实对称矩阵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性质(特征值都为实数,属于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正交)——格式化的对角化步骤例4:设A 是四阶实对称矩阵,且20A A +=,若()3r A =则A 相似于:11111111();();();()11110000A B C D -⎛⎫⎛⎫⎛⎫⎛⎫⎪ ⎪ ⎪ ⎪-- ⎪ ⎪ ⎪ ⎪ ⎪ ⎪ ⎪ ⎪--- ⎪ ⎪ ⎪ ⎪⎝⎭⎝⎭⎝⎭⎝⎭4、二次型:i)二次型与对称矩阵的关系ii) 利用正交变换的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型相当于实对称矩阵的正交对角化;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合同矩阵(与等价、相似的关系)iii)二次型的规范形与惯性定理:正惯性指数与负惯性指数唯一确定iv)正定二次型与正定矩阵:如何判别?——四个等价的条件(正定;正惯性指数为n ;存在P 使T P P A =;所有特征值大于零)例5:设二次型123(,,)T f x x x x Ax =在正交变换x Qy =下的标准形为2212y y +,且Q的第三列为)22T 。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五版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五版

行列式的性质
总结词
行列式具有交换律、结合律、代数余子式等性质。
详细描述
行列式具有一系列重要的性质,这些性质使得行列式在数学和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交 换律、结合律和代数余子式等性质是行列式的基本属性,它们在计算行列式值和简化计算中起着关键 作用。
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总结词
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包括展开法、递推法、化简法等。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方法
计算特征值的方法
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特征多项式, 然后解特征多项式得到特征值。
计算特征向量的方法
将特征值代入线性方程组中求解,得 到对应的特征向量。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应用
在振动分析中的应用
通过求解系统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可以分析 系统的振动行为。
在控制理论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系统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可以判断 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响应特性。
解的稳定性
在数值计算中,解的稳定性是 一个重要的问题,不稳定的解 可能导致计算误差的累积,影 响计算结果的精度。
解的敏感性
解对系数矩阵中元素变化的敏 感程度,也称为条件数,用于 衡量解的稳定性。
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
迭代法的收敛性
迭代法是否收敛以及收敛速度的快慢是数值解法中需要考虑的问 题,需要选择合适的迭代方法和参数。
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
矩阵表示的定义
对于一个线性变换,如果存在一个矩阵,使 得该线性变换可以用这个矩阵乘以向量来表 示,那么这个矩阵就称为该线性变换的矩阵 表示。
矩阵表示的性质
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 如矩阵的加法性质、数乘性质、乘法性质等。 这些性质使得线性变换可以用矩阵来进行计 算和表示。
向量空间的基和维数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六版第一章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六版第一章

法3: (i1 , i2 ,, in )
数 i 前面比 i 大的数的个数
n
n
数 in1 前面比 in1 大的数的个数
数 i 前面比 i 大的数的个数
2
2
例1: 求排列 3,2,5,1,4 的逆序数。
解:(法1) m1 3, m2 1, m3 0, m4 1, m5 0
(32514) 3 1 1 5
(法2) 前 后
(32514) 2 1 2 0 0 5
(法3) 后 前
(32514) 1 3 0 1 0 5
例2: 求排列 4,5,3,1,6,2 的逆序数。 9
考虑,在 1,2,3 的全排列中
有 3 个偶排列: 有 3 个奇排列:
123,231,312 132,213,321
“代数”这一个词在我国出现较晚,在清代时才传入中国, 当时被人们译成“阿尔热巴拉”,直到1859年,清代著名的数 学家、翻译家李善兰才将它翻译成为“代数学”,一直沿用至 今。
线性代数是讨论矩阵理论、与矩阵结合的有限维向量空间及其线性变换理论的 一门学科。
主要理论成熟于十九世纪,而第一块基石(二、三元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则早在两千年前出现(见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
一般说来,在n个数码的全排列中,奇偶排列各占一半
定义3: 把一个排列中的任意两个数交换位置,其余数码 不动,叫做对该排列作一次对换,简称对换。
将相邻的两个数对换,称为相邻对换。
定理1: 对换改变排列的奇偶性。 证明思路: 先证相邻变换,再证一般对换。
定理2: n 2 时,n个数的所有排列中,奇偶排列各占 一半,各为 n! 个。 2
a a a 其任一项可写成: 1 j1 2 j2 3 j3

高等数学二线性代数教材

高等数学二线性代数教材

高等数学二线性代数教材一、矩阵与向量1.1 矩阵的定义1.2 向量的定义1.3 矩阵与向量的加法和数乘运算1.4 矩阵的乘法1.5 矩阵的转置和逆二、线性方程组2.1 线性方程组的定义2.2 齐次线性方程组与非齐次线性方程组2.3 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存在唯一性问题2.4 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三、向量空间3.1 向量空间的定义3.2 向量空间的子空间3.3 线性相关性与线性无关性3.4 向量空间的基与维数3.5 向量空间的直和与直积四、线性变换4.1 线性变换的定义4.2 线性变换的表示矩阵4.3 线性变换的性质4.4 线性变换与矩阵的关系五、特征值与特征向量5.1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定义5.2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5.3 对角线化与相似矩阵5.4 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六、内积空间6.1 内积空间的定义6.2 内积的性质6.3 正交和正交补6.4 标准正交基与正交投影七、二次型与正定性7.1 二次型的定义7.2 二次型的矩阵表示7.3 二次型的规范形7.4 正定二次型及其判定八、广义逆与最小二乘8.1 广义逆的定义8.2 最小二乘问题的最优解与广义逆的关系8.3 广义逆的计算方法九、特征值问题与奇异值分解9.1 特征值问题的定义9.2 特征值问题与特征向量的计算9.3 奇异值分解的定义9.4 奇异值分解的应用十、附录10.1 结论与证明10.2 习题及解答以上是《高等数学二线性代数教材》的主要内容概要。

该教材以系统全面的方式介绍了矩阵与向量、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线性变换、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等相关知识点。

通过该教材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线性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目录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目录

逆矩阵的性质
定理1 如果矩阵 A可逆,那么 A的逆矩阵是唯
一的.
伴随矩阵 设有 n 阶矩阵 A, 是 A 中元素 aij 的代
数余子式,
A11 A 21
A12 A 22
A1n A 2n
An1 An2
Ann
即用 A 的行列式中每个元素的代数余子式构成
的矩阵,称为矩阵 A 的伴随矩阵,简称为伴随阵,
(3)分块矩阵的乘法运算. 设 A [aij ]mn,B [bij ]n p,如果矩阵 A 与矩阵 B 的 分块方法是“恰当”的,亦即的A 列的分法与的B 行的 分法完全相同
A11
A
A 21
A12
A 22
A1s A2s
Ar1 Ar2 Ars
B11
B
B 21
B12
B 22
逆矩阵的定义
设 A 是 n 阶矩阵,若存在 n 阶矩阵B ,使
AB BA E
则称 A 为可逆矩阵,矩阵 B称为矩阵 A 的逆矩
阵,简称逆阵.

注 (1)由矩阵定义可知,可逆矩阵及其逆 矩阵是同阶的方阵.矩阵若不是方阵则没有逆 矩阵.
(2)A与 B 的地位是平等的,故也可
以称 A是 B的逆矩
阵.
2,
3)
2
- 12-4+15=-1

A (PQ) 5PQPQPQ
100
100
PQ
P[QP] Q (1) PQ PQ
99
99
3
12 6 9

,得
PQ
2
4
2
3
8
4
6
5
20 10 15
12 6 9

大学数学 工程数学 线性代数教材

大学数学 工程数学 线性代数教材

大学数学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教材大学数学、工程数学和线性代数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科领域,而教材作为知识传递的重要载体,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深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大学数学教材。

大学数学通常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课程,涵盖了微积分、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多个分支。

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本好的大学数学教材应该具备清晰的逻辑架构。

它要能够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

比如在讲解微积分时,应该先介绍极限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性和意义,然后再引入导数和积分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也至关重要。

例题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充分展示知识点的应用和解题思路;习题则要有层次,既有基础的巩固练习,也有具有挑战性的拓展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工程数学教材则有着与大学数学不同的特点。

工程数学更加注重与实际工程问题的结合。

它涵盖了复变函数、积分变换、矢量分析等内容。

由于工程领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工程数学教材需要通过丰富的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在讲解复变函数时,可以引入电路分析中的应用,让学生看到数学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强大作用。

同时,工程数学教材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让他们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求解。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线性代数教材。

线性代数在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计算机图形学、机器学习、控制系统等。

线性代数教材的核心内容包括矩阵、向量空间、线性变换等。

在编写教材时,应该注重概念的直观解释。

矩阵和向量这些抽象的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教材可以通过几何图形、实际例子等方式,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而且,线性代数教材中的定理和证明应该简洁明了。

定理的证明过程既要严谨,又要避免过于复杂的推导,让学生能够跟上思路,理解证明的关键步骤。

在选择大学数学、工程数学和线性代数教材时,我们还需要考虑教材的编排方式。

工程数学教材pdf

工程数学教材pdf

工程数学教材一、线性代数线性代数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矩阵等数学对象。

在工程领域,线性代数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等。

二、微积分微积分是高等数学的基础,主要研究函数的微分和积分以及微分方程。

在工程领域,微积分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等领域。

三、微分方程微分方程是描述物理现象的一种数学工具,可以用来描述各种实际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

在工程领域,微分方程被广泛应用于控制工程、航空航天、机械工程和电子工程等领域。

四、复变函数复变函数是实变函数的扩展,主要研究复数域上的可微函数。

在工程领域,复变函数被广泛应用于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控制工程和量子力学等领域。

五、积分变换积分变换是函数的一种变换方法,通过将函数从一个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以便更好地分析函数的性质和解决问题。

在工程领域,积分变换被广泛应用于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电磁学和量子力学等领域。

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学分支,主要研究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在工程领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被广泛应用于可靠性工程、质量控制和风险评估等领域。

七、数学物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是描述物理现象的一种数学工具,可以用来描述各种实际问题的物理过程。

在工程领域,数学物理方程被广泛应用于流体力学、热力学和电磁学等领域。

八、数值分析数值分析是研究数值计算方法的数学分支,主要研究各种数学问题的数值解法。

在工程领域,数值分析被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计算机图形学和数据挖掘等领域。

九、线性规划与优化方法线性规划与优化方法是研究最优化问题的数学分支,主要研究各种优化算法和线性规划方法。

在工程领域,线性规划与优化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调度、物流规划和金融投资等领域。

工程数学第1章行列式与矩阵

工程数学第1章行列式与矩阵

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代数方程等,形成了初等数学的主要分支:算术、几
何、代数、三角 。 2、变量数学:是指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20年代,主要内容是数量的变 化及几何变换。这一时期的主要成果是解析几何、微积分、高等代数等学科,
它们构成了现代大学数学课程(非数学专业)的主要内容 。
3、近代数学:是指19世纪的数学。19世纪是数学的全面发展与成熟阶段, 形成了抽象代数、拓扑学和泛函分析这新三高,整个数学呈现出全面繁荣的景 象。 4、现代数学:是指20世纪的数学。1900年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D. Hilbert)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发表了一个著名演讲,提出了23个预测今后数学 发展的问题,拉开了20世纪现代数学的序幕。
j1 j2 jn
a1 j1 a2 j2 anjn
上式称为n阶行列式,等于所有取自不同行不同 列的n个元素乘积 a1 j1 a2 j2 anjn 的代数和。
说明 1、 n阶行列式是二、三阶行列式的推广; 2、 n 阶行列式是 n!项的代数和,所以本质上是 “数”; 3、一阶行列式 a a, 不要与绝对值记号相混淆; 4、定义给出了计算n阶行列式的方法:1)作出所 有可能的位于不同行不同列元素构成的乘积;2)
两式相减消去 x2,得
(a11a22 a12a21)x1 b1a22 a12b2 ;
类似地,消去 x1,得 (a11a22 a12a21)x2 a11b2 b1a21 ,
当 a11a22 a12a21 0 时, 方程组的解为
b1a22 a12b2 a11b2 b1a21 x1 , x2 . a11a22 a12a21 a11a22 a12a21
例4 用行列式的性质证明:
a1 kb1 a2 kb2 a3 kb3

(完整版)大学数学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教材

(完整版)大学数学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教材

第一章n阶行列式在初等数学中讨论过二阶、三阶行列式,并且利用它们来解二元、三元线性方程组. 为了研究n元线性方程组,需要把行列式推广到n 阶,即讨论n阶行列式的问题. 为此,下面先介绍全排列等知识,然后引出n阶行列式的概念.§1 全排列及其逆序数先看一个例子.引例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解这个问题相当于说,把三个数字分别放在百位、十位与个位上,有几种不同的放法?显然,百位上可以从1、2、3三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所以有3种放法;十位上只能从剩下的两个数字中选一个,所以有两种放法;个位上只能放最后剩下的一个数字,所以只有1种放法. 因此,共有⨯⨯种放法.3=162这六个不同的三位数是:123,132,213,231,312,321.在数学中,把考察的对象,如上例中的数字1、2、3叫做元素. 上述问题就是:把3个不同的元素排成一列,共有几种不同的排法?对于n个不同的元素,也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把n个不同的元素排成一列,共有几种不同的排法?把n个不同的元素排成一列,叫做这n个元素的全排列,简称排列.n个不同元素的所有排列的种数,通常用P n表示. 有引例的结果可知P3 = 3 . 2 . 1 = 6 .12为了得出计算P n 的公式,可以仿照引例进行讨论:从n 个元素中任取一个放在第一个位置上,有n 种取法;又从剩下的n -1个元素中任取一个放在第二个位置上,有n -1种取法;这样继续下去,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元素放在第n 个位置上,只有1种取法. 于是P n =n .(n -1). … . 3 . 2 . 1 = n ! .对于n 个不同的元素,我们规定各元素之间有一个标准次序(例如n 个不同的自然数,可规定由小到大为标准次序),于是在这n 个元素的任一排列中,当某两个元素的先后次序与标准次序不同时,就说有1个逆序. 一个排列中所有逆序的总数叫做这个排列的逆序数.逆序数为奇数的排列叫做奇排列,逆序数为偶数的排列叫做偶排列.下面我们来讨论计算排列的逆序数的方法.不失一般性,不妨设n 个元素为1至n 这n 个自然数,并规定由小到大为标准次序. 设n p p p 21为这n 个自然数的一个排列,考虑元素 ),,2,1(n i p i =,如果比i p 大的且排在i p 前面的元素有i t 个,就说i p 这个元素的逆序数是i t . 全体元素的逆序数之总和∑==+++=ni i n t t t t t 121 ,即是这个排列的逆序数.例1 求排列32514的逆序数. 解 在排列32514中,33排在首位逆序数为0;2的前面比2大的数只有一个“3”,故逆序数为1; 5是最大数,逆序数为0;1的前面比1大的数有三个“3、2、5”,故逆序数为3; 4的前面比4大的数只有一个“5”,故逆序数为1; 于是排列的逆序数为513010=++++=t .§2 n 阶行列式的定义为了给出n 阶行列式的定义,我们先研究三阶行列式的结构. 三阶行列式定义为:)1(.3122133321123223113221133123123322113332312322211312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容易看出:①(1)式右边的每一项都恰是三个元素的乘积,这三个元素位于不同的行、不同的列. 因此,(1)式右端的任意项除正负号外可以写成321321p p p a a a . 这里第一下标(称行标)排成标准排列123,而第二个下标(称列标)排成321p p p ,它是1、2、3三个数的某个排列. 这样的排列共有6种,对应(1)式右端共含6项。

《工程数学》教学课件01线性代数

《工程数学》教学课件01线性代数
32
13
23 称为三阶行列式,它表示一
33
13
23 = 11 22 33 + 12 23 31 +
33
13 21 32 − 13 22 31 − 11 23 32 − 12 21 33
展开式有6项,每一项均为不同行不同列的三个元素之积再冠以正负号,
其运算规律性可用1 + 2 2 + ⋯ + = 0
在D≠0时,仅有一组零解;当有非零解时,系数行列式D=0.
= 2,3 =
= 1.



1.1.1 二阶、三阶行列式
1.n阶行列式的定义
定义3
由2 个元素排成的n行n列的记号
11 12 ⋯ 1
21 22 ⋯ 2



1 2 ⋯
称 为 n 阶 行 列 式 , 这 里 (i,j=1,2,…,n) 称 为 行 的 元
素.n≥4的行列式称为高阶行列式.
应地换成常数项1 , 2 , ⋯ , 而其余各列保持不变所得到的
行列式(证明略).
1.1.2 n阶行列式
1 − 2 + 3 + 24 = 1
+ 2 − 23 + 4 = 1
例7 解线性方程组 1 +
2 + 4 = 2
1
1 + 3 − 4 = 1
例题
1.1.2 n阶行列式
定理1
1.n阶行列式的定义
行列式等于它的任意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
数余子式乘积之和,即
= 1 1 + 2 2 + ⋯ + = 1,2, ⋯ ,

= 1 1 + 2 2 + ⋯ + = 1,2, ⋯ ,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
§1 向量的内积、长度及正交性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3 相似矩阵
§4 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5 二次型及其标准形
§6 用配方法化二次型成标准形
§7 正定二次型
习题五
第六章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
§1 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
§2 维数、基与坐标
§3 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4 线性变换
线性代数(工程数学) 同济 5 高等教育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 行列式
§1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2 全排列及其逆序数
§3 n阶行列式的定义
§4 对换
§5 行列式的性质
§6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
§7 克拉默法则
习题一
第二章 矩阵及其运算
§1 矩阵
§2 矩阵的运算
§3 逆矩阵
§5阵分块法
习题二
第三章 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
§1 矩阵的初等变换
§2 矩阵的秩
§3 线性方程组的解
习题三
第四章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1 向量组及其线性组合
§2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3 向量组的秩
§4 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5 向量空间
习题四
第五章 相似矩阵及二次型

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程数学系列之《线性代数》

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程数学系列之《线性代数》

特征值2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为 T k2 2 k2 1,1,1 , ( k2 0)
三、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 推论1 n阶方阵A可逆A的n个特征值全不为零. 若数λ为可逆阵的A的特征值, 0 对应λ的特征向量,则
推论2 则 1 为 A1的特征值, 0 对应λ-1的特征向量
1 1 1 0 1 1 B 0 0 2 解:(1) I A
1
0
1
1 1 1 2 0
2
1
0 0 2 0 1 0 1,2 1(二重根 ) 3 2 1, 1代入 E A x 0 , 求 0 0 1 x 0 将 2 0 0 1 T 的非零解,即为 i 对应的特征向量. 1 1,0,0 特征值1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为 k11 , ( k1 0)
若数λi为可逆阵的A的特征值,0 , 1均为对应λ的特征向量 则任意非零组合 k0 0 k11 均为对应于λi的特征向量. 推广: 的m个特征向量的非零组合也是其特征向量
定理:设 1 , 2 ,L , m 是矩阵A的不同特征值所对应的 特征向量,则 1 , 2 ,L , m 线性无关 提示:利用数学归纳法。

证明① 当 1 , 2 , , n 是A的特征值时,A的特征多项 式可分解为 f E A 1 2 n
Hale Waihona Puke 1 2 n
n
n 1
1 12 n
a11 a22 ann
是其中的一项,由行列式的定义,展开式中的其它项至 多含n-2个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因此,特征多项式中 含 n 与 n1的项只能在主对角线上元素的乘积项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一章 n 阶行列式在初等数学中讨论过二阶、三阶行列式,并且利用它们来解二元、三元线性方程组. 为了研究元线性方程组,需要把行列式推广到n n 阶,即讨论n 阶行列式的问题. 为此,下面先介绍全排列等知识,然后引出n 阶行列式的概念.§1 全排列及其逆序数先看一个例子.引例 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解 这个问题相当于说,把三个数字分别放在百位、十位与个位上,有几种不同的放法?显然,百位上可以从1、2、3三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所以有3种放法;十位上只能从剩下的两个数字中选一个,所以有两种放法; 个位上只能放最后剩下的一个数字,所以只有1种放法. 因此,共有种放法.6123=⨯⨯这六个不同的三位数是:123,132,213,231,312,321.在数学中,把考察的对象,如上例中的数字1、2、3叫做元素. 上述问题就是:把3个不同的元素排成一列,共有几种不同的排法?对于n 个不同的元素,也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把n 个不同的元素排成一列,共有几种不同的排法?把n 个不同的元素排成一列,叫做这n 个元素的全排列,简称排列.n 个不同元素的所有排列的种数,通常用P n 表示. 有引例的结果可知 P 3 = 3 . 2 . 1 = 6 .2为了得出计算P n 的公式,可以仿照引例进行讨论:从n 个元素中任取一个放在第一个位置上,有n 种取法;又从剩下的n -1个元素中任取一个放在第二个位置上,有n -1种取法;这样继续下去,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元素放在第n 个位置上,只有1种取法. 于是P n =n .(n -1). … . 3 . 2 . 1 = n ! .对于n 个不同的元素,我们规定各元素之间有一个标准次序(例如n 个不同的自然数,可规定由小到大为标准次序),于是在这n 个元素的任一排列中,当某两个元素的先后次序与标准次序不同时,就说有1个逆序. 一个排列中所有逆序的总数叫做这个排列的逆序数.逆序数为奇数的排列叫做奇排列,逆序数为偶数的排列叫做偶排列.下面我们来讨论计算排列的逆序数的方法.不失一般性,不妨设n 个元素为1至n 这n 个自然数,并规定由小到大为标准次序. 设np p p 21为这n 个自然数的一个排列,考虑元素 ,如果比),,2,1(n i p i =i p 大的且排在前面的元素有个,就说这个元素的逆序数是. i p i t i p i t 全体元素的逆序数之总和,∑==+++=ni i n t t t t t 121 即是这个排列的逆序数.例1 求排列32514的逆序数. 解 在排列32514中,33排在首位逆序数为0;2的前面比2大的数只有一个“3”,故逆序数为1;5是最大数,逆序数为0;1的前面比1大的数有三个“3、2、5”,故逆序数为3;4的前面比4大的数只有一个“5”,故逆序数为1;于是排列的逆序数为 .513010=++++=t §2 阶行列式的定义n 为了给出阶行列式的定义,我们先研究三阶行列式的结构. n 三阶行列式定义为:)1(.3122133321123223113221133123123322113332312322211312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容易看出:①(1)式右边的每一项都恰是三个元素的乘积,这三个元素位于不同的行、不同的列. 因此,(1)式右端的任意项除正负号外可以写成. 这里第一下标(称行标)排成标准排列,而第321321p p p a a a 123二个下标(称列标)排成,它是1、2、3三个数的某个排列. 321p p p 这样的排列共有6种,对应(1)式右端共含6项。

② 各项的正负号与列标的排列对照:带正号的三项列标排列是:123,231,312;带负号的三项列标排列是:132,213,321.经计算可知前三个排列都是偶排列,而后三个排列都是奇排列.4因此各项所带的正负号可以表示为,其中为列标排列的逆序t)1(-t 数.总之,三阶行列式可以写成,∑-=321321333231232221131211)1(p p p t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其中为排列的逆序数,表示对1、2、3三个数的所有t 321p p p ∑排列取和.321p p p 仿此,我们可以把行列式推广到一般情形. 定义 设有个数,排成行列的表2n n n ,212222111211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作出表中位于不同行不同列的个数的乘积,并冠以符号;得n t)1(-到形如)2()1(2121nnp p p t a a a -的项,其中为自然数的一个排列,为这个排列n p p p 21n ,,2,1 t 的逆序数. 由于这样的排列共有个,因而形如(2)式的项共有项.!n !n5所有这项的代数和!n∑-nnp p p t a a a 2121)1(称为阶行列式,记作n,nnn n n na a a a a a a a a D 212222111211=简记作. 数称为行列式的元素.)det(ij a ij a 按此定义的二阶、三阶行列式,与对角线法则定义的二阶、三阶行列式,显然是一致的. 当时,,注意这里不是的绝1=n a a =||||a a 对值.例2 证明对角线行列式(其中对角线上的元素都是,未写出i λ的元素都是0);n nλλλλλλ2121=.n n n nλλλλλλ212)1(21)1(--=6证 第一式是显然的,下面证第二式. 若记则依行列式定义,1,+-=i n i i a λ,)1()1(2111,2111,2121n t n n n t n n nna a a a a a λλλλλλ-=-==--其中t 为排列 的逆序数,故21)1( -n n2)1()1(210-=-++++=n n n t . 证毕对角线以下(上)的元素都为0的行列式叫做上(下)三角行列式,它的值与对角行列式一样.例3 证明下三角行列式.nn nnn n a a a a a a a a a D 221121222111==证 由于当时,,故中可能不为0的元素,i j >0=ij a D i ip a 其下标应有,即i p i ≤.,,2,121n p p p n ≤≤≤ 在所有排列中,能满足上述关系的排列只有一个自然n p p p 217排列,所以中可能不为0的项只有一项,n 12D nn ta a a 2211)1(-此项的符号,所以1)1()1(0=-=-t.nn a a a D 2211=例4 设nnn nk n n k kkk k b b c c b b c c a a a a D1111111111110=kkk kij a a a a a D11111)det(==nnn nij b b b b b D11112)det(==证明 .21D D D =证 记 ,其中)det(ij d D =,ij ij a d =),,1;,,1(k j k i ==8,.ij j k i k b d =++,),,1;,,1(n j n i ==考察的一般项D,n r n k r k kr r t k k k d d d d ++++-,1,111)1( 由于当时,,因此只有在中k j k i >≤,0=j i d k r r ,,1 k ,,1 选取时,该项才可能不为零. 而当在中选取时,k r r ,,1 k ,,1 只能在中选取. 于是中可能不为零的n k k r r ++,,1 n k k ++,,1 D 项可以记作.n k nq q kp p t b b a a 1111)1(-这里,,而为排列k r q r p k i i i -==+1,l )()(11n k q k q k p p ++ 的逆序数. 以、分别表示排列及的逆序数,应有t s k p p 1n q q 1. 于是s t l +=⎥⎦⎤⎢⎣⎡--=-=∑∑∑∑+n n k k nnk k q q nq q sp p kp p t q q nq q kp p st p p b b a a b b a a D 111111111111)1()1()1(9.)1()1(2121211111D D D a a D a ak k kk p p kp p tp p kp p t=⎥⎦⎤⎢⎣⎡-=-=∑∑ §3 对 换为了研究阶行列式的性质,我们先来讨论对换以及它与排列的n 奇偶性的关系.在排列中,将任意两个元素对调,其余的元素不动,这种作出新排列的手续叫做对换. 将相邻两个元素对换,叫做相邻对换.定理1 一个排列中的任意两个元素对换,排列改变奇偶性. 证 先证相邻对换的情形.设排列为,对换与,变为m l b abb a a 11a b . 显然,;这些元素的逆序数经过对m l b bab a a 11l a a 1m b b 1换并不改变,而、两元素的逆序数改变为:当时,经对换后a b b a <的逆序数增加1而的逆序数不变;当时,经对换后的逆a b b a >a 序数不变而的逆序数减少1. 所以排列与排列b m l b abb a a 11的奇偶性不同.m l b bab a a 11再证一般对换的情形.设排列为,把它作次相邻对换,调成n m l c bc b ab a a 111m10,再作次相邻对换,调成n m l c c b abb a a 1111+m . 总之,经过次相邻对换,排列n m l c ac b bb a a 11112+m 调成排列,所以这两n m l c bc b ab a a 111n m l c ac b bb a a 111个排列的奇偶性相反.推论 奇排列调成标准排列的对换次数为奇数,偶排列调成标准排列的对换次数为偶数.证 由定理1知对换的次数就是排列奇偶性变化的次数,而标准排列是偶排列(逆序数是0),因此得知推论成立. 证毕利用定理1,我们来讨论行列式定义的另一种表示法. 对于行列式的任一项,n j i np jp ip p t a a a a 11)1(-其中为自然排列,为排列的逆序n j i 1t n j i p p p p 1数,对换元素与成i ip a j jp a,n i j np ip jp p t a a a a 11)1(-这时,这一项的值不变,而行标排列与列标排列同时作了一次相应的对换. 设新的行标排列的逆序数为,则n i j 11t . 故,于是t t )1()1(1--=-1)1()1(t r t +-=-.n i j n j i np ip jp p t r np jp ip p t a a a a a a a a 11111)1()1(+-=-这就表明,对换乘积中两元素的次序,从而行标排列与列标排列11同时作出了相应的对换,则行标排列与列标排列的逆序数之和并不改变奇偶性. 经过一次对换如此,经过多次对换还是如此. 于是,经过若干次对换,使:列标排列(逆序数为)变为自然排列(逆序数为0);n p p p 21t 行标排列则相应地从自然排列变为某个新的排列,设此新排列为,其逆序数为,则有n q q q 21s.n q q q s np p p t n n a a a a a a 21212121)1()1(-=-又,若,则(即). 可见排列j p i =i q j =j q j i ip j i a a a ==由排列所唯一确定.n q q q 21n p p p 21由此可得定理2 阶行列式也可定义为n,∑-=n p p p t n a a a D 2121)1(其中为行标排列的逆序数.t n p p p 21证 按行列式定义有 ,∑-=n np p p p t a a a a D 321321)1(记.n p p p p t n a a a a D ∑-=3211321)1(按上面讨论知:对于中任一项,总有D n np p p p ta a a a 321321)1(-且仅有中的某一项与之对应并相等;反1D n q q q q sn a a a a 321321)1(-12之,对于中的任一项,也总有且仅有1D n p p p p tn a a a a 321321)1(-D 中的某一项与之对应并相等,于是与中n nq q q q sa a a a 321321)1(-D 1D 的项可以一一对应并相等,从而.1D D =§4 行列式的性质记,,nnn n n na a a a a a a a a D212222111211=nn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D 212221212111='行列式称为行列式的转置行列式.D 'D 性质1 行列式与它的转置行列式相等.证 记的转置行列式)det(ij a D =,nnn n n nb b b b b b b b b D 212222111211='即,按定义),,2,1,(,n j i a b ji ij ==.∑∑-=-='n p p p t np p p t n n a a a b b b D 21212121)1()1(而由定理2,有13,∑-=n p p p t n a a a D 2121)1(故 .证毕D D ='由此性质可知,行列式中的行与列具有同等的地位,行列式的性质凡是对行成立的对列也同样成立,反之亦然.性质2 互换行列式的两行(列),行列式的值改变符号. 证 设行列式nnn n n nb b b b b b b b b D 2122221112111=是由行列式交换两行得到的,即当时,)det(ij a D =j i ,j i k ,≠;当时,,. 于是kp kp a b =j i k ,=jp ip a b =ip jp a b =,)1()1()1(1111111∑∑∑-=-=-=n i j n j i nj i np jp ip p t np ip jp p t np jp ip p t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D 其中为自然排列,为排列的逆序n j i 1t n j i p p p p 1数.设排列的逆序数为,则,故n i j p p p p 11t 1)1()1(tt--=-.证毕∑-=--=D a a a a D n i j np jp ip p t 1111)1(14以表示行列式的第行,以表示行列式的第列. 交换两i r i i c i j i ,行记作,交换两列记作.j i r r ↔j i ,j i c c ↔推论 如果行列式有两行(列)完全相同,则此行列式为零. 证 把完全相同的两行(列)互换,有,故. D D -=0=D 性质3 行列式的某一行(列)中所有的元素都乘以同一数,k 等于用数乘此行列式.k 第行(或列)乘以,记作(或).i k k r i ⨯k c i ⨯性质4 行列式中如果有两行(列)元素成比例,则此行列式的值等于零.性质5 若行列式的某一列(行)的元素都是两数之和,例如,nnni ni n n ni i ni i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D)()()('212'2222211'111211+++=则等于下列两个行列式之和:D .nnni n n ni ni nnni n n n i ni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D'212'222211'1121121222221111211+=性质6 把行列式的某一列(行)的各元素乘以同一数然后加到另一列(行)上去,行列式的值不变. 例如以数乘第列加到第k j i 列上去(记作),有j i kc c +15).(,)()()(122222111111112222111111j i a a ka a a a a ka a a a a k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nnnj nj ni n nj j i n j j i kc c nnnj ni n n j i n j i ji ≠++++ (以数乘第行加到第行上,记作)k j i j i kr r +性质3至性质6的证明,请读者自行完成. 这些性质可用于简化行列式的计算.例5 计算.3351110243152113------=D 解16例6 计算.3111131111311113D 解 这个行列式的特点是各列4个数之和都是6. 今把第2、3、4行同时加到第1行,提出公因子6,然后各行减去第1行:17例7 计算dc b a c b a b a ad c b a c b a b a a d c b a c b a b a ad c b a D ++++++++++++++++++=3610363234232解 从第4行开始,后行减前行:§5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一般说来,低价行列式的计算比高价行列式的计算要简便,于是,我们自然地考虑到用低价行列式来表示高价行列式的问题. 为此,先引进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的概念.18在阶行列式中,把元素所在的第行和第列划去后,留下n j i a i j 来的阶行列式叫做元素的余子式,记作;记1-n j i a j i M,ij j i j i M A +-=)1(叫做元素的代数余子式.j i A j i a 例如四阶行列式444342413433323124232221141312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D =中元素的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分别为32a ,444341242321141311a a a a a a a a a M =.32322332)1(M M A -=-=+引理 一个阶行列式,如果其中第行所有元素除外都为n i j i a 零,那么这个行列式等于与它的余子式的乘积,即j i a .ij j i A a D =19证 先证位于第1行第1列的情形,此时j i a .nnn n n a a a a a a a D 21222211100=这是例4中当时的特殊情形,按例4的结论,即有1=k .1111M a D =又 ,11111111)1(M M A =-=+从而.1111A a D =再证一般情形,此时.nnnj n ij nj a a a a a a a D 1111100=为了利用前面的结果,把的行列作如下调换:把的第行D D i 依次与第行、第行、…、第1行对调,这样就调到原来1-i 2-i ij a j a 1的位置上,调换的次数为. 再把第列依次与第列、第1-i j 1-j 列、…、第1列对调,这样就调到左上角,调换的次数为.2-j ij a 1-j20总之,经过次对调,把调到左上角,所得的行列式2-+j i ij a ,而元素在中的余子式仍然是D D D j i j i +-+-=-=)1()1(21ij a 1D ija 在中的余子式.D ij M 由于位于的左上角,利用前面的结果,有ij a 1D ,ij ij M a D =1于是.ij ij ij ij j i j i A a M a D D =-=-=++)1()1(1定理3 行列式等于它的任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即,),,2,1(2211n i A a A a A a D inin i i i i =+++=或 .),,2,1(2211n j A a A a A a D njnj j j j j =+++=证nnn n ini i n a a a a a a a a a D212111211000000++++++++=21nnn n i nnnn n i n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21211211211112110000+=,nnn n in na a a a a a a211121100++根据引理可知),,2,1(2211n i A a A a A a D inin i i i i =+++=类似地,若按列证明,可得证毕),,2,1(2211n i A a A a A a D njnj j j j j =+++=这个定理叫做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法则. 利用这一法则并结合行列式的性质,可以简化行列式的计算.下面,我们用此法来计算例5的行列式. 3351110243152113------=D 我们保留,把第3行其余元素变为0,然后按第3行展开:33a22例8 计算.nn d c dcd c baba baD 220解 按第1行展开,有23,)1(2)1(2112)1(2)()1(--+---=--=n n n n D bc ad D bc adD 以此作递推公式,即可得=-=-=--)2(22)1(22)()(n n n D bc ad D bc ad D.n n n bc ad dc ba bc ad D bc ad )()()(121-=-=-=--24例9证明范德蒙行列式)3().(1111112112222121j i j i n n nn n n nn x x x x x x x x x x x D -∏==≥>≥---其中记号“”表示全体同类因子的乘积.∏证 用数学归纳法. 因为,∏≥>≥-=-==1212212)(11j i j i x x x x x x D 所以当时(3)式成立. 现在假设(3)式对于阶范德蒙行2=n 1-n 列式成立,要证(3)式对阶范德蒙行列式也成立.n为此,设法把降阶:从第行开始,后行减去前行的倍,有n D n 1x,)()()(0)()()(001111121323122211331221131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D n n n n n n n n n ---------=---按第1列展开,并把每列的公因子()提出,就有1x x i -25.2222223211312111)())((------=n n n nn 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D上式右端的行列式是阶范德蒙行列式,按归纳法假设,它等于1-n 所有()因子的乘积,其中. 故j i x x -2≥>≥j i n .证毕∏∏≥>≥≥>≥-=----=2211312)()()())((j i n jij i n jin n x x x x x x x x x x D 由定理3,还可得下述重要推论:推论 行列式任一行(列)的元素与另一行(列)的对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零. 即,j i A a A a A a n j n i j i j i ≠=+++,02211 或.j i A a A a A a nj ni j i j i ≠=+++,02211 证 把行列式按第行展开,有)det(ij a D =j26,nnn jnj ini n n j jn j j j j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1111112211=+++在上式中把换成,可得jk a ),,1(n k a ik =行第行第j i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nnn in i in i nn j in j i j i ←←=+++1111112211当时,上式右端行列式中有两行对应元素相同,故行列式为零,j i ≠即得)(,02211j i A a A a A a n j n i j i j i ≠=+++ 上述证法如按列进行,可得证毕)(,02211j i A a A a A a nj ni j i j i ≠=+++27§6 克莱姆法则含有个未知数的个线性方程的方程组n n x x x ,,,21 n )4(,,,22112222212*********⎪⎪⎩⎪⎪⎨⎧=+++=+++=+++n n nn n n n n n n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与二、三元线性方程组相类似,它的解可以用阶行列式表示,即有n 克莱姆法则 如果线性方程组(4)的系数行列式不等于零,即,01111≠=nnn na a a a D 那么,方程组(4)有唯一解,,,,2211DD x D Dx D D x n n ===(5)其中是把系数行列式中第列的元素用方程组),,2,1(n j D j =D j 右端的自由项代替后所得到的阶行列式,即n .nnj n n j n n nj j j a a b a a a a b a a D 1,1,111,111,111+-+-=28证 用中第列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依次乘方D j j n j j A A A ,,21程组(4)的个方程,再把它们相加,得n ,111111∑∑∑∑=====⎪⎭⎫ ⎝⎛++⎪⎭⎫ ⎝⎛++⎪⎭⎫ ⎝⎛nk j k k n n k j k n k j n k j k j k n k j k k A b x A a x A a x A a 根据代数余子式的重要性质可知,上式中的系数等于,而其余j x D 的系数均为;又,等式右端即是. 于是)(j i x i ≠0j D.),,2,1(,n j D Dx j j ==(6)当时,方程组(6)有唯一的一个解(5).0≠D 由于方程组(6)是由方程组(4)经乘数与相加两种运算而得,故(4)的解一定是(6)的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