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播》征稿

合集下载

科技传播杂志社

科技传播杂志社

《科技传播》栏目设置
• 杂志栏目设置
• 科技前沿、经济管理、教育与教学、 学术论坛、建筑科学、工业技术、农 业与环境、文化艺术、图书馆论坛等
《科技传播》征稿要求
• 投稿要求1,来稿应层次清楚,论点明确,叙述清晰、准 确,文字精炼,数据可靠。标题层次编排按序节、序码统 一用阿拉伯 数字表示。技术类稿件以4000字为宜,综述、 专论文章不超过6000字。属基金项目的请务必注明。来稿 请附100~200字的中、英文摘要及英文题 目;3~6个关键 词,摘要内容包括文章涉及内容、目的、方法、重要结果 和结论,文后请附作者简介及联系电话。 2,图表应尽量简洁,有图序、图名及表序、表名。采用SI (法定计量单位)制计量单位及符号。容易混淆的英文、 希文、俄文字母应注明文种,各种符号的上、 下标要清晰 标注,化学反应式、结构式、计算式要缮写清楚,标点、 符号均占一格。 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 年—月—日.
科技传播杂志社
《科技传播》杂志简介/征稿要求/ 投稿邮箱:cnqikantg@
《科技传播》杂志简介
• 《科技传播》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 新闻学会主办的一本面向科技界、学术界、传播界以及大 专院校师生等广大读者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跨学科 的科技类学术刊物。 《科技传播》以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服务于社会经济 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科技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科 技发展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原则。把科技传播与提高 国家竞 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使 科技传播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科技素质的提 高。 《科技传播》坚持研究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注 重文章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从科技传播政策、科技传播 实践、科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等多个层面关注科技转播 领域。

期刊之家《科技传播》

期刊之家《科技传播》

期刊之家《科技传播》期刊征稿:科技传播科技传播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科技传播期刊分类:期刊>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基础科学>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产品参数:科技传播B刊国家级期刊半月科技类稿件均可1~3天知网2500字符一个版面860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出版地方:北京快捷分类:科学国际刊号:1674-6708国内刊号:11-5820/N邮发代号:创刊时间:2009年发行周期:半月刊期刊开期刊之家《科技传播》杂志编辑扣扣1966715440本:A4下单时间:1个月内业务类型:杂志征订科技传播杂志简介《科技传播》(半月刊)创刊于2009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一本面向科技界、学术界、传播界以及大专院校师生等广大读者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跨学科的科技类学术刊物。

《科技传播》办刊宗旨: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坚持科技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科技发展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原则。

把科技传播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使科技传播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科技素质的提高。

从科技传播政策、科技传播实践、科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等多个层面关注科技转播领域。

《科技传播》是科学家、工程师、人文学者、社会科学家以及教育和管理工作者相互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从事科技史、传播科学、科学社会学和科技政策、科技传播理论与实践、科技传播教育等研究的专业人员的学术阵地。

科技传播栏目设置科技传播、信息科学、应用科学、自然科学、理论科学、教育科学科技传播杂志收录/荣誉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学术之家网站介绍学术之家网创办于2010年,注册资本金500万元,现有职工130余人,公司合法持有《企业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银行开户许可证》等相关牌照。

科学教育与科普传播演讲稿

科学教育与科普传播演讲稿

科学教育与科普传播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有关科学教育与科普传播的话题。

科学教育和科普传播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的议题,它们关乎着我们的未来和发展。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是培养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摇篮,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科学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是要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理解科学,爱上科学,将来成为科学的推动者和创新者。

其次,让我们来谈谈科普传播。

科普传播是将科学知识传播给大众,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关注科学、参与科学。

科普传播不仅仅是科学家和专家的责任,更是每个人的责任。

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科普传播中来,让科学知识不再成为高墙之外的禁地,而是成为人人都能够触及的智慧之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科学意识强烈、科学素养高的社会,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科学教育与科普传播的发展。

让我们在学校里,多开设一些科学实验课程,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科学;让我们在社会中,多举办一些科普讲座和活动,让大众更加了解科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科学教育与科普传播真正发挥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科学教育与科普传播在我们的国家蓬勃发展!。

科学传播对公众信任科学的消极影响研究——基于吉登斯现代性反身性思想

科学传播对公众信任科学的消极影响研究——基于吉登斯现代性反身性思想

2020·12(下)《科技传播》42作者简介:赵艺涵,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传播对公众信任科学的消极影响研究——基于吉登斯现代性反身性思想赵艺涵摘 要 吉登斯现代性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即反身性。

基于该思想,现代社会是一个依赖于科学的风险社会,强调科学社会权威地位对人们现代生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然而,科学的社会权威并不是无条件的,科学传播作为新型领域,致力于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以维护其社会权威性。

但与此同时,反身性也在科学传播的过程中作用着,科学传播反而加深了公众对科学的不信任。

要想避免这种消极影响,未来的科学传播可能会走向情境叙事。

关键词 现代性;反身性;风险社会;科学传播;公众信任;情境叙事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0)273-0042-03“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现代性本身的特征”[1]2,吉登斯(A. Giddens)认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高度现代性的社会之中,而不是所谓的后现代性社会。

吉登斯在其现代性思想的构想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反身性(reflexivity),并认为现代性社会的关键词就是反身性。

所谓反身性,可以简单理解为相互决定性。

本文基于现代性反身性概念,反思科学传播过程中科学与社会的互动,重新认识科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科学传播与公众信任的关系。

1 现代社会中的科学信任吉登斯现代性反身性思想指出,某种意义上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风险社会。

那么这种社会性质的转变是否也可能伴随着一种科学的社会角色的转变?基于该理论重新认识现代社会与科学的关系,科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

1.1 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如今,科学发展迅速,主导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反身性作用于现代社会,社会风险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前现代社会风险以自然风险为主,大多是地域性的,在时空上具体且可见,人们应对风险相对容易且有效。

随着人们进入技术主导社会,时空伸延、脱域与反身性等现代性动力机制作用下,现代性风险大多以人为、技术性为主。

全面提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促进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以《测绘通报》为例

全面提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促进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以《测绘通报》为例

2021·5(上)《科技传播》28作者简介:纪银晓,副编审,测绘出版社,研究方向为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

全面提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促进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以《测绘通报》为例纪银晓摘 要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历来是评价和考核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两个主要方面。

文章根据科技期刊实际发展现状,结合笔者所在《测绘通报》办刊经验,分别阐述了科技期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重发展的重要性,并给出了提升双效益的具体可行的实施策略。

提升社会效益包括做好主题出版、丰富栏目设置、规范选稿制度、提升影响因子等策略;提升经济效益包括发展学术支持单位、经营广告、主办学术会议等策略。

文章可为同类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 科技期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82-0028-03科技期刊承担着传播科技工作者创造性劳动成果、开拓人们科技视野、引领科技未来的社会责任,是推动科技进步不可缺少的媒体产业。

但如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出版业市场化、产业化、集团化进程的推进,将科技期刊推向学术水平与人际关系、知识传播与市场经营、影响因子与广告利润的交汇处。

如何既发挥科技期刊应有的社会责任,又能在此基础上产生经济效益,是科技期刊编辑部需要思考并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以笔者所在《测绘通报》编辑部为例,重点剖析在新时代国家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在把握期刊定位、遵循办刊原则的基础上,努力提升科技期刊学术水平,提高期刊影响因子,维护期刊品牌影响力,并同时做好市场经营,维护广告客户长久稳定,使期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1 贯彻中央精神,把社会效益放首位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确定了出版业走向和发展的重要方针,即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繁荣科技出版,助力科技强国——“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图书出版情况梳理

繁荣科技出版,助力科技强国——“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图书出版情况梳理

2021·5(上)《科技传播》58作者简介:刘秀芝,中级,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研究方向为科技教育图书及基础教育教材教辅开发、编辑、出版。

繁荣科技出版,助力科技强国——“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图书出版情况梳理刘秀芝摘 要 科学与文化,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轮,缺一不可。

我国正处于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的征途中,科技图书作为科技成果的重要传播载体,其作用不容小觑。

有鉴于此,文章拟对“十三五”期间科技图书出版的整体态势、图书质量的社会认可度、国家对科技图书出版的扶持和科普图书出版情况等进行梳理,以期为新时期科技图书出版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十三五”;科技图书;梳理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82-0058-03“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的良性稳步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进一步增长、全民阅读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等为出版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新闻传媒和出版业态产生了巨大改变,媒体融合发展进入实践阶段,并着力向纵深发展;出版业竞争依旧激烈,如何深化供给侧改革和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出版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科技图书出版呈现出以下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1 工业技术类为出版规模最大门类,医药、卫生类表现突出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16—2019年在使用中国标准书号的10大类科技图书中,工业技术类的总体规模一直居于首位,医药、卫生类和数理科学、化学类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

2020年的图书市场方面,除表现突出的主题读物以及传统热点出版物外,医疗、计算机方面的选题也是选题热点[1]。

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近百家科技出版单位在第一时间响应党中央号召,加班加点出版了防疫情类图书和新媒体、有声读物等宣传品,免费奉献给广大读者;北京科技社等出版单位出版了给孩子的防疫教育读物《妈妈去打怪兽》《打怪兽的10个方法》等优秀作品,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2];广东科技社的中医药板块图书在开卷监控排名中冲到了地方科技社的第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发行200多万册)等图书获得了“两个效益”的双丰收;等等。

欢迎关注《科技传播》杂志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科技传播》杂志微信公众号

2018•6(下)《科技传播》150科学普及实践的长远健康发展,也为通用飞机设计提供了专家级的解决方案,能够为其他企业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4 基于PLM 的通用飞机一体化工艺应用情况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西方著名飞机公司都重视飞机快速工艺准备技术的研究,并实现了基于2D 技术和2D-PLM 技术的集成应用,形成了电子工作指令,也实现了工艺数据的共享。

部分飞机公司还形成了3D-PLM 的工艺准备系统集成应用,形成了包括产品设计、工艺准备和产品生产在内的相对完整的集成应用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新型飞机的研制和型号的改造,提高了飞机制造工艺的设计效率和验证效率,也极大地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

例如,波音公司在原先B787飞机架构集成上,形成了整机3D 虚拟装配仿真和验证技术,将可能发生的设备变更尽可能减少,同时也进一步压缩工艺规划时间。

该技术的使用将缩短50%的装配周期,缩短30%以上的工艺设计周期。

随着现代集成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航空制造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3D 的PLM 技术也为企业产品设计创新和数字化设计制造提供了重要支持。

这也对工艺资源和制造数据的管理模式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国内部分研究院也高度重视3D 工艺准备技术研究工作,开展相应的研究,包括虚拟装配工艺规划系统、3D 定量化工艺建模与工艺设计、基于三维CAD 的集成化CAPP 系统研究等。

当前我国通用飞机制造企业的工艺设计和管理工作水平都大幅提高,2D-PLM 的CAPP 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制造企业工艺编制、信息共享和数据管理的问题,也提升了工艺系统的工作效率。

以3D 模型为基础的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推广,工艺设计和管理工作能够利用3D 进行设计,有效地继承和重用了丰富的3D 模型资源和设计结构,基本实现基于产品3D 模型的工艺准备过程与设计、生产的协同和集成,能够满足飞机产品的快速研制和生产需要。

对于提高我国飞机产品的快速研制和生产能力,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欢迎关注《科技传播》杂志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科技传播》杂志微信公众号

《科技传播》2020·11(上)87译的“度”。

如例6,译者在编译时只需以客观的态度陈述比赛获奖事实即可,否则会显得过分骄傲炫耀。

中文新闻的口吻往往过于正式,会给国外受众带来浓厚的宣传气息和居高临下之感[10]。

相比之下,英语国家的政府网站大多见非正式的口语化表达,不但能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也能使读者更加简便直观地理解文章内容。

由此可见,在编译过程中,译者不但需要始终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做出准确的表述;也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阅读习惯,采用灵活恰当的编译口吻,充分实现译文的价值。

5 结语在过去的两年半间,本团队通过在高校和政府机构新媒体平台上的实践活动,探索英语新闻编译的诸多环节。

针对“缺乏编译人员与团队”这一组织层面问题,本文提出了应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建设项目化管理编译团队的解决方案;针对受众需求这一传播层面问题,本文提出了应了解信息需求,转变思维模式的改进方案;针对语言处理方面的具体问题,本文重点提出标题翻译中的语序调整和巧用问句,对特色词汇翻译巧用增译,以及采用灵活恰当的编译口吻的解决方案。

本文为团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得出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够为英语网站建设及英语新闻编译的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注释①本文举例所引用的语料均为已在官方网站或公众号发布的真实语料。

参考文献[1]吉冰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新闻的跨文化传播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9(10):86-88.[2]孙毅,曾昕,郝学宏.项目管理模式理论视阈下外交新闻翻译实践述略[J].上海翻译,2016(6):75-82.[3]雷小洁.文化盛宴下的传播共舞——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东南传播,2018(10):7-8.[4]翟芳,胡伟华.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英国际新闻编译探析——以《中国日报》中的政治语篇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4):87-91.[5]徐林.网络新闻的汉英翻译与编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11(4):69-74.[6]马景秀.新闻编译:一个亟待澄清的领域[J].国际新闻界,2015(4):71-82.[7]任金妮.目的论视角下英语国际新闻编译中的跨文化传播[J].青年记者,2019(5):62-63.[8]王栋,卞亚玉.高校“新闻+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探析[J].英语教师,2018(13):22.[9]翟芳,胡伟华.以CGTN英语新闻频道为例看英语新闻的国际传播[J].出版广角,2020(10):71-73.[10]司显柱,赵艳明.论对外新闻话语创新——基于中外媒体“中国梦”英语话语对比视角[J].中国外语,2019(3):97-107.《科技传播》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708;国内统一刊号:CN11-5820/N)。

《科技传播》杂志征稿启事

《科技传播》杂志征稿启事

《科技传播》杂志征稿启事
尊敬的科技传播杂志编辑部:
我非常荣幸看到贵杂志发出的征稿启事,并非常感兴趣。

作为一名科技爱好者和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我一直关注着科技领域的最新进展和趋势,并认为科技的发展对于全球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在此向贵杂志投稿一篇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文章。

人工智能技术是当今科技领域的热点之一,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从日常生活中的智能语音助手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技术原理和相关安全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同时,也将探讨人工智能技术能否替代人类在某些方面的工作,以及如果进一步发展下去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本文旨在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贵杂志能够予以采纳,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一步推动科技在社会中的传播和应用。

谢谢您的时间和耐心阅读,期待贵杂志的回复。

敬礼!
此致
敬礼
xx。

网络时代的科技传播与科学传播

网络时代的科技传播与科学传播

网络时代的科技传播与科学传播在当今日益发展的社会中,科技和科学的传播已经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态势,通过广泛的网络渠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

然而,这种形式的传播是否真正有效,是否真正有益于推动科技和科学的发展,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网络时代的科技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科技成果更加快速地传递到全球各地,同时也更加便利地让人们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趋势。

但是,一些传播形式却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某些平台上的科技内容,夹杂着夸张宣传甚至是虚假信息,给读者们的筛选和判断带来了一定困难。

还有一些专业的科技领域,传统媒体对于这些领域报道的报道面较窄,而一些科技资讯门户网站的介绍显得比较简单和肤浅。

于是,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网络时代的科技传播形式,探讨如何让它更加有效地推动科技界的发展。

首先,我们要针对一些媒体和资讯平台上存在的问题,加大监督力度,维护科技资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同时,科技传播也需要更加注重深入和全面。

对于某些学科专业的深度报道,需有专业人员进行更为详尽的介绍。

而在科学传播方面,新媒体的不断发达,已经为科学知识的普及提供了较为有效的路径。

科学传播需要兼顾科学性、易懂性和趣味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受众对知识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创新的方式和形式也非常重要。

对于科学普及来说,不仅要注重科学理论本身,还要注意如何让受众理解和接受。

这一点,应该从教育上逐步改进。

教育机构应该逐步加强对学生的科普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同时,科学普及也可以尝试运用互动的方式来传播知识,提高受众的参与度,让科学知识迎合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更好地被人们接受。

最后,网络时代下科技和科学的传播已经呈现出一种迅猛的发展态势,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需要各界共同努力来加强监督和提高传播质量。

同时,也需要注重观念更新和策略创新,让科技和科学真正地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传播科学演讲稿范文

传播科学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传播科学。

传播科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科学信息的传播规律、传播方式以及传播效果的科学。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传播科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传播科学的重要性。

首先,传播科学有助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科学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传播科学则是让科学知识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

通过传播科学,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掌握科学,从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这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技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传播科学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传播科学则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通过传播科学,我们可以让科学家们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热情,从而推动科技创新。

同时,传播科学还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让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再次,传播科学有助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

传播科学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对彼此科学发展的了解,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这对于推动全球科技进步、实现人类共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那么,如何有效地传播科学呢?首先,我们要注重科学传播的针对性。

针对不同受众,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和语言,确保科学知识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其次,我们要加强科学传播的多样性。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传播科学知识,如电视、广播、网络、图书等,让科学知识触手可及。

再次,我们要提高科学传播的质量。

确保传播的科学知识准确、权威,避免误导受众。

最后,我们要注重科学传播的实效性。

关注传播效果,及时调整传播策略,确保科学知识得到有效传播。

总之,传播科学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让我们携手努力,为传播科学、普及科学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解码科学与推广科技文化

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解码科学与推广科技文化

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解码科学与推广科技文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科学传播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科学传播不仅仅是将科学知识传递给大众,更是推动科技文化的普及和推广。

在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为科学与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解码科学与推广科技文化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的重要性1.1 科学传播的意义科学传播是将科学知识传递给大众的过程,它不仅可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增强科学文化的影响力,还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科学传播的目标是让科学知识走出实验室,走进大众的生活,让科学变得更加贴近人们的需求和生活。

在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为新媒体具有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强大的互动性,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

1.2 科学传播的挑战然而,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科学知识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使得科学传播难以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其次,新媒体时代信息爆炸的特点使得科学传播的信息容易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难以引起公众的关注。

此外,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还面临着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问题,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给科学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二、科学传播的解码科学2.1 科学传播的解码过程科学传播的解码过程是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以便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解码科学需要科学传播者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传播技巧,能够将专业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

解码科学还需要科学传播者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将科学知识与公众的需求和兴趣相结合,提供有趣和有用的科学内容。

2.2 解码科学的方法解码科学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故事化科学传播。

故事化科学传播通过讲述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发现的故事或者科学实验的故事,将科学知识融入到故事情节中,使得科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易于被公众接受和理解。

欢迎关注《科技传播》杂志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科技传播》杂志微信公众号

2021·1(上)《科技传播》124创内容是增强用户黏性的的一个关键因素,能使用户对公众号保持新鲜感。

其次,优质的内容需要以适当的形式加以呈现,比如标题的策划,可以根据期刊的定位策略,设计创意性标题,选择适宜标题的句式,提升传播效果。

内容的编排也应做到精心设计,排版、文字风格等都需要进行一定的考量,让用户乐于阅读,避免良莠不齐,透支用户的注意力。

3.5 规律推送,增强与用户的互动性微信公众号有规律的推送内容,会加深用户的印象,形成受众期待,培养用户的依赖性[9]。

从实际运营经验来看,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推送频率以3天推送1次,每次推送3条为宜。

时间间隔过长,不利于粉丝对公众号的长期关注,时间间隔过短,则需要编辑部投入较大的人力资源,如果没有优质的内容做支撑,将会导致粉丝的关注度迅速下降甚至取关公众号。

同样,有规律的推送时间也很重要,由于订阅号推送信息不具有强制阅读的特点,因此,须根据用户的使用时机来推送消息,一般选取用户有时间翻阅手机的时间推送,如早晨7点。

规律推送的同时,还需注重与用户的互动,避免用户单方面被动的接受推送内容,提高用户的参与感。

可充分利用文章底部的留言功能,及时回复、精选、置顶用户评论,深入加强与用户间的讨论交流。

4 结束语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科技水平和国家政策的双重支持下,我国的科技期刊得到了快速发展。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武器工业类科技期刊必须加快与新媒体融合的脚步。

微信公众号作为新媒体的重要平台,对于促进科技期刊良性发展,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通过对武器工业类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调研与数据分析,发现武器工业类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针对这些不足,从五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包括重视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明确微信公众号建设的定位、建立专业的运营团队、精选传播内容,提高阅读率、规律推送,增强与用户的互动性,以期为武器工业类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提供参考。

欢迎关注《科技传播》杂志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科技传播》杂志微信公众号

2021·5(上)《科技传播》106理具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属性,其中经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便是风险把控。

管理制片的风险贯穿在影视作品的全过程时期,包括构思时期、筹备时期到拍摄时期和后期制作时期,影视制片管理的风险评估体系由财务、政策、制作、题材、市场五个方面组成,其中,每一项都很重要,以财务方面为例,在“资本为王”时代下,融资情况不乐观将直接影响作品的制片过程和影视制片管理发展应对的策略。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以供参考:1)构建良性的影视产业教育生态体系,优化影视人才培养模式。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出台,给传统影视院校和开设影视专业的综合类院校一些启发,促使他们加快革新影视人才的培养体系,或打造新学院派,或增强国际合作。

以2014年9月正式招生的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为例,学院致力于影视行业高端培训,是国内首家开展创新型教育改革实践的新兴影视专业院校。

2016年12月湖南大学张艺谋艺术学院开始招生,学院致力于培养编导、制作及管理方向专业人才。

构建良性循环的影视教育生态体系,优化影视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推动国内影视健康高效发展。

2)制定有效可行的风险规避措施来对制片项目进行风险管理。

前文提到过,财务、政策、制作、题材、市场是影视制作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五大主要风险,能否规避风险成为衡量一部影视作品能否成功面世的重要标准。

影视制片项目过程中的各时期投入较高,成本控制和管理成为制片方的一大难题。

所以做好目标成本的管理,及时收回已投入的资金,加强对成本的时时监控等成为控制财务风险的必要手段;影视制片人对于一部影视作品的价值观的定位,会有效的降低政策风险发生的概率。

制片人只有随时把握政策导向,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规避政策风险。

同样的,影视项目选材也涉及到政策问题,在资本市场的操纵下,影视项目题材跟风现象严重,即使跟风题材能规避一些风险,但也极大的限制了影视项目管理团队的创新性和创造力。

青年编辑写作如何精准定位目标期刊

青年编辑写作如何精准定位目标期刊

2021·4(上)《科技传播》42通讯作者:徐沁,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作者简介:高伟,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青年编辑写作如何精准定位目标期刊高 伟,徐 沁摘 要 撰写编辑学论文是编辑业务能力提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编辑的有效途径。

很多科技期刊的青年编辑在写作和投稿时会因经验不足而不知所措。

文章选取《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科技与出版》《编辑之友》《编辑学刊》《中国编辑》《出版广角》等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从栏目设置和刊文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期望从期刊的办刊思想、刊文定位、编辑策划理念等,寻找与不同类型的青年编辑研究领域相关的论文,以帮助其根据自身的工作分工及专业特点精准定位目标期刊。

关键词 青年编辑;目标期刊;栏目;写作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80-0042-03撰写编辑学论文,是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能力提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1],也是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编辑的有效途径。

然而,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多为理工科出身,自科论文的写作模式与社科截然不同,即使心里有汹涌的灵感或想法,就是无法付诸笔端,写出来的文字程式化浓重,缺乏语言的美感和流畅。

或者,查阅文献时认为编辑学论文通俗易懂,若要自己付诸笔端就踌躇不决,不知所云,写出来也不尽如人意,故而深受困扰和打击。

长此以往,将不利于编辑队伍的成长和心理建设。

针对编辑学论文的撰写,编辑同人们多从挖掘选题信息[2]、克服心理因素[3]、总结实践经验[4]等角度进行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心得体会。

但是编辑的个人特长、工作环境、所涉期刊领域各有不同[5],并非人人都能从中有所启发。

以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的栏目为关注点,或许可以帮助编辑了解期刊的办刊思想、刊文定位、编辑策划理念等,寻找与其研究领域相关的论文,从而精准投稿[6]。

目前的文献鲜有涉及这一方面,笔者将探讨不同类型的青年编辑在选题和写作时如何精确瞄准目标期刊和栏目,结合自身投稿经验,并参考同行的成功案例,总结写作和投稿方向,以供编辑同仁参考。

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征稿函•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国内统一刊号:CN11-5820/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7089•[科技新闻及理论研究]:科技政策分析、新闻事业管理、科技新闻研究、科技传播与当代社会、采访与写作、播音与主持、新闻评论研究、舆论监督、广播与电视编导、节目选题策划、后期编辑、报纸编辑与出版、图书出版、新闻摄影、新闻法规、新闻传播伦理、中外传媒企业研究等。

•[媒介管理与文化产业]:大众媒体研究、媒介经营管理、公共关系及其实务与案例、传媒项目管理、影视产业研究、广告学、广告策划与策略、广告设计、经典广告案例分析、中外传媒企业研究、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解读、收视率分析、视听语言、图书馆相关等。

•[新媒体信息技术]:新媒体研究、网络传播、媒体创意、多媒体应用技术、网络媒体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制作与经营、手机媒体、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数字电视、触摸媒体、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信号与线性系统、自动控制原理、数字信号及图像处理技术、信息安全、科技防卫等。

•[科学普及与传播]:科技馆、科普教育、科普实践活动、科普会展与企业科技产品推广、科普资源建设、科技成果研究及推广、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科学方法、思想、精神的传播等。

•知网收录•万方收录•龙源收录•维普收录1、电子稿件必须采用Word格式,题目下须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单位省市、邮政编码。

摘要、关键词。

2500字符内为宜。

文章最下面注明:刊物名称、作者姓名、联系电话、QQ、邮寄地址、收件人姓名。

•2、责编QQ:800072798【添加时注明:作者姓名、电话】•用电子邮件的“附件”投邮箱:ybj003@【邮件需注明刊物名+作者名+联系电话】•3、论文中如有计量单位,须一律用国际标准书写。

•4、文中如有参考文献,应依照引用】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以及出版日期。

科学传播

科学传播

科学传播: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田松(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1内容摘要:科学传播是从科学哲学和科学史领域之中新兴的一个学术领域,它与传统科普和传播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对科学传播的历史脉络、学术渊源和基本学术理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它与“科技传播”之间的异同,对这一领域的学术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科学传播、科技传播、科学史、科学哲学、传播学1,科学传播≠科学+传播科学传播或者科技传播是一个正在兴起的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学术领域,目前以“科技传播”名称出现的专著已有多部2,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已经开过五届3,并且已经出现了本科和研究生专业4。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或培训性质的机构5。

成立于1989年的一个国际组织国际公众科技传播网(International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twork,简称PCST Network)在2005年6月与中国科协联合组织了“2005北京公众科技传播国际研讨会”,21个国家160余位学者与会,中国的相关学者开始直接与国际同行对话。

以“科学传播”名称的出版物则有“北大科学传播丛书”,相关的学术工作不时出现在综合类、科技哲学、管理类等门类的学术刊物中。

2006年底,在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名下成立了“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如何理解科学传播和科技传播,不同的学者,不同的机构有很大的差异。

科学传播和科技传播这两个概念至今没有做特别的区分,但是在实际上应用中,可以看到不同的学者和机构表现出不同的用词偏好。

本文首先对这两个词语进行梳理。

顾名思义,科学传播就是科学的传播。

在我们这个科学时代,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因而,一般看来,科学传播的意义也是不言自明的。

科学应该得到传播,得到效率高范围广的传播。

然后,再讨论谁来传播,通过什么传播,传播什么,以及向谁传播。

这种顾名思义的理解常被称为广义的科学传播(或者说广义的科普),从受众对象上划分,它包括:1,科学共同体内部的科学传播;2,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

《科技传播》来稿要求

《科技传播》来稿要求

《科技传播》杂志约稿函【杂志简介】《科技传播》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是一本面向科技界、学术界、传播界以及大专院校师生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科技类学术刊物。

国内统一刊号:CN11-5820/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708《科技传播》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是值得信赖的优秀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文章在各单位均可用作调职、职称评定、升学、就业、以及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

本刊的发行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以及各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办刊宗旨】《科技传播》以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刊宗旨。

坚持科技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科技发展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原则。

把科技传播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使科技传播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科技素质的提高。

《科技传播》坚持研究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注重文章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

从科技传播政策、科技传播实践、科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等多个层面关注科技转播领域。

【栏目设置】作为一份综合性的科技类学术刊物,《科技传播》是关注科技传播与社会协调发展、关注科技传播与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广大知识群体的高级论坛,是科学家、工程师、人文学者、社会科学家以及教育和管理工作者相互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从事科技史、传播科学、科学社会学和科技政策、科技传播理论与实践、科技传播教育等研究的专业人员的学术阵地。

《科技传播》杂志的栏目主要分为:科技传播,理论研究,基础科学,应用技术,信息技术等。

理论研究:主要刊载从宏观角度探讨、争鸣,提出创新观点、科技政策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综合研究及理论探讨相关的论文;基础科学:主要刊载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性学科相关的论文;应用技术:主要刊载与工程管理、技术应用、建筑设计、生物医药、交通物流以及实际技术应用相关的论文;信息技术:主要刊载与网络技术、电子设备、现代通讯、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相关的论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传播》杂志约稿函
【杂志简介】
《科技传播》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是一本面向科技界、学术界、传播界以及大专院校师生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科技类学术刊物。

国内统一刊号:CN11-5820/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708
《科技传播》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是值得信赖的优秀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文章在各单位均可用作调职、职称评定、升学、就业、以及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

本刊的发行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以及各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办刊宗旨】
《科技传播》以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刊宗旨。

坚持科技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科技发展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原则。

把科技传播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使科技传播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科技素质的提高。

《科技传播》坚持研究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注重文章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

从科技传播政策、科技传播实践、科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等多个层面关注科技转播领域。

【栏目设置】
作为一份综合性的科技类学术刊物,《科技传播》是关注科技传播与社会协调发展、关注科技传播与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广大知识群体的高级论坛,是科学家、工程师、人文学者、社会科学家以及教育和管理工作者相互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从事科技史、传播科学、科学社会学和科技政策、科技传播理论与实践、科技传播教育等研究的专业人员的学术阵地。

《科技传播》杂志的栏目主要分为:科技传播,理论研究,基础科学,应用技术,信息技术等。

理论研究:主要刊载从宏观角度探讨、争鸣,提出创新观点、科技政策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综合研究及理论探讨相关的论文;
基础科学:主要刊载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性学科相关的论文;
应用技术:主要刊载与工程管理、技术应用、建筑设计、生物医药、交通物流以及实际技术应用相关的论文;
信息技术:主要刊载与网络技术、电子设备、现代通讯、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相关的论文。

【投稿要求】
1、正文以前部分:论文题目:三号宋体,居中排,文头顶空一行。

作者姓名:五号宋体,居中排。

多位作者之间逗号区分,多个单位用上角数字标注。

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按所在单位、省市名称、邮政编码顺序排列,五号宋体,居中排,全部内容置于作者姓名之下。

摘要:“摘要”二字加粗五号宋体;内容五号宋体,不少于200字,单倍行距;关键词:“关键词”三字加粗五号宋体,数量3-5个,分号间隔。

2、正文:五号宋体,单倍行距;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3、参考文献:文章必须有参考文献可(在文中以上角标的形式对应标注),“参考文献”四字作为标题,五号加粗宋体,居中,其他字体五号宋体。

文献著录格式如下:连续出版物:[序号]作者(多作者之间逗号分开).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专著:[序号]作者(多作者之间逗号分开).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4、可加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置于参考文献后。

格式如下:姓名,性别,****年**月出生,民族,学历,(毕业学校),职务,工作单位,(研究方向)。

5、字数要求:不少于2000字符,不低于1版起发。

◆联系人:赵编辑QQ:59865462
◆投稿邮箱:caibian7kan@
◆《科技传播》杂志知网链接:/
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