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史读书笔记
澎湃的信息洪流——读詹姆斯·格雷克的《信息简史》
892018年7月下总第320期阅读观察·全民阅读VIEW ON PUBLISHING澎湃的信息洪流——读詹姆斯·格雷克的《信息简史》文/李孟秋何为信息?有人从技术的角度,认为信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有人从资源的角度,将信息理解为通过开发能够带来产出的珍贵资源。
《信息简史》的作者詹姆斯·格雷克则将信息理解为一种世界观,即信息是构成世界的基础。
与其说《信息简史》是一部科技史书,不如说其总结了一种世界观,即信息是宇宙固有的组成部分。
作者从人类处理信息的历史中选择了几个重要节点,将人类处理信息的历史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历史阶段和超历史阶段——历史阶段就是前信息时代,超历史阶段就是信息时代。
历史阶段经历的时间很长,大约有数千年,而超历史阶段则刚刚开始。
在历史阶段,人们虽拥有信息与计算技术,但还是利用传统的生产资料生存;而在超历史阶段,信息则成为第一位的资源,其地位远远超过传统生产资料。
一、前信息时代在这一阶段,人们对信息的概念是懵懂的。
早在几千年前,人类便已学会利用信息传递消息,但对信息如何定义、有何意义,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在历史进程中,人们不断深化自己的实践,渐渐加深对信息这一名词的理解,直至信息在人类的生产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
从《信息简史》一书可以看出,人类与信息的渊源由来已久,作者出人意料地从非洲的鼓语开始讲起。
非洲土著部落曾用只有高低音的鼓声来传递复杂的信息,这实际上可以看作早期的信息传递。
打鼓的人通过改变鼓声的旋律来减少信息的谬误,这可视为一种独特的编码技术。
语言(声音)是人类最初用来传播信息的工具,它非常简便易懂且足够直观,然而传播效率并不高。
而信息是一种记忆,要保留人类的记忆仅仅依靠语言是无法完成的,于是文字产生了。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传播过程中的巨大进步,人类得以通过一定载体传播自己的思想。
文字不仅是一种工具,帮助人类以更丰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还对人类的思维产生了巨大影响,传递特定背景下的信息。
《信息简史》三,四章读后感
《信息简史》三,四章读后感英文回答:In chapters 3 and 4 of Yuval Noah Harari's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Harari delves into the cognitive and social revolutions that shaped the evolution of our species. He argues that these revolutions enabled humans to develop language, cooperate in large groups, and ultimately become the dominant force on Earth.Chapter 3: The Cognitive Revolution.Harari begins by examining the emergence of language around 70,000 years ago. He argues that language allowed humans to share complex ideas, coordinate their actions, and accumulate knowledge over time. This evolutionary leap enabled them to adapt to a wide range of environments and outcompete other hominin species.Moreover, Harari suggests that language also played a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bstract thought. Humans were able to create fictional stories and imagine alternative realities, which in turn allowed them to develop religion, art, and science.Chapter 4: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The second revolution discussed by Harari is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which occurred around 10,000 years ago. He contends that this transition from hunting and gathering to farming had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human society.Initially, agriculture allowed humans to produce more food with less effort, leading to a population explosion. However, this increased population density also led to new challenges, such as disease, warfare, and inequality.Harari argues that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ultimately led to the rise of c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writing, and the emergence of complex social structures. However, he also acknowledges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this transition,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the exploitation of labor.中文回答:第三章,认知革命。
信息简史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信息简史》是美国著名作家詹姆斯·格莱克所著的一部关于信息历史的书籍。
作者通过对信息历史的研究,揭示了信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重要人物以及信息对社会的影响。
以下是我在阅读此书时的摘抄和笔记。
二、信息历史的起源1. 信息历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曙光。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象形文字记录信息。
2.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发展出各种信息记录方式,如纸张、印刷术、电报、电话等。
三、信息时代的到来1. 20世纪中叶,计算机的发明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处理速度,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2. 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传播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四、信息社会的发展1. 信息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进步。
从计算机、互联网到移动通信,信息技术不断推动着信息社会的发展。
2. 信息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信息过载、隐私泄露、网络安全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并解决。
五、信息与人类生活1. 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购物、教育到医疗,信息无处不在。
2. 信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在信息时代,人们更加注重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六、信息与国家发展1. 信息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
一个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实力。
2. 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
保护信息安全,确保国家信息产业链安全至关重要。
七、信息与未来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将继续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
未来,信息将更加普及、便捷。
2.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将推动信息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八、总结《信息简史》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信息发展的历史画卷。
从古至今,信息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
在信息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信息带来的问题,努力实现信息社会的和谐发展。
信息简史读后感
信息简史读后感《信息简史》是一本关于信息科学史的著作,作者是詹姆斯·格雷克。
这本书深刻地揭示了信息科学的发展历程,让我对信息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信息科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这本书让我对信息科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书中详细介绍了信息科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文字、信件传递到现代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作者将信息科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信息科学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
从最初的文字记录到如今的数字化时代,信息科学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其次,这本书让我对信息科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现代社会,信息已经成为了一种宝贵的资源,信息科学的发展也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信息科学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通过信息科学,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加快了社会的发展速度,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信息科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最后,这本书让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信息科学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信息科学,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加快了社会的发展速度,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信息科学的发展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因此,信息科学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信息简史》这本书让我对信息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信息科学的发展历程的梳理和总结,我对信息科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信息科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我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了解到信息科学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信息简史读后感
信息简史读后感《信息简史》是由美国著名科学作家詹姆斯·格利克所著,是一本以信息为主线,讲述人类信息史的著作。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深刻地揭示了信息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作者通过对信息的定义和演变过程的探讨,使我对信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书中,作者指出信息并非仅仅是数据的传输和存储,而是一种能够改变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力量。
从最初的口头传播到书写文字,再到印刷术、电报、电话、电脑、互联网等,信息的传递方式不断地演变和更新,而这些变革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信息的本质和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作者对信息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和分析,使我对信息史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书中涵盖了从古代的文字书写、印刷术的发明到现代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通过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讲述,我不仅了解了信息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和里程碑事件,也对那些为信息史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这些人物和事件的描述,使我对信息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信息史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最后,通过对信息史的深入探讨,作者还对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信息时代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作者通过对信息时代的展望,让我对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信息时代的到来充满了期待。
通过阅读《信息简史》,我对信息的本质和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信息史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信息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对信息时代的到来充满了期待。
我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信息的深入研究,信息将会继续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会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希望我们能够更加重视信息的力量,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简史读后感
信息简史读后感信息简史是一部介绍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的著作,讲述了人类文明进程中信息传播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技术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阐述了信息科技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影响和作用。
下面是我对信息简史的读后感:在阅读信息简史的过程中,我被书中展示的信息传播工具的发展历程深深吸引。
书中细致地介绍了人类从史前时代开始,通过口头传播、文字书写、印刷术、电报、电话、互联网等各种传播工具,不断改善和创新信息传播方式。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信息传播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书中还着重探讨了信息技术对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深远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和便捷化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高效。
而在社会变革和政治发展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例如信息自由、网络安全、数据隐私等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演进和普及,书中还探讨了信息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面影响。
信息革命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更加迅速和便捷,加速了全球化进程、推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交流。
同时,信息技术的普及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网络不平等、虚假信息、信息泛滥等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阅读过程中,我还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产生了深远影响。
信息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模式,促进了知识传播和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信息获取和分享变得更加便捷、快速,有助于拓展个人视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发展。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信息简史,我对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传播技术正在不断演进和革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信息简史读书笔记5000字
信息简史读书笔记5000字作者:詹姆斯·格雷克艺术史人类与信息遭遇的历史由来已久。
詹姆斯·格雷普笔下的这段历史出人意料地哈特从非洲的鼓语讲起。
非洲土著部落在尚未直接跨越到移动电话之前,曾用鼓声来传递讯息,但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后续章节进而讲述了这段历史上几个影响的关键事件,包括文字的发明、罗伯特·考德里的第一本术语表、查尔斯·巴贝奇的差分机与爱达·拜伦的程序、沙普兄弟的信号塔与摩尔斯电码。
但人类开始自觉地理解和利用信息始于克劳德·香农在1948年创立的信息论。
香农的信息论不仅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科专业也引发了许多学科的重要信息转向,改变了人们对于甚至于诸如麦克斯韦夜叉、生命的编码、模因、随机性、量子信息论等的理解。
部分科学家甚至认为,构成世界舞台的基础不是物质,不是能量,而是信息。
正如物理学家詹姆斯·惠勒所说,“万物源自比特”。
现如今,信息如洪流般淹没了我们,使我们深陷信息焦虑、信息过载、信息疲劳的困扰。
但回顾历史,这并不是件新鲜事,人们手段也总是能想出有应对手段。
维基百科、Google便是我们的应对之一。
无论对于信息的重要信息接下去持何态度,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即我们人类是内部信息的造物。
用数据去诠释世界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用内部信息去演绎每一个细胞,去诠释每一粒砂砾,甚至去描述整个宇宙。
信息论看似是只是一门新的新的近代学科,即使很多学过的人也这会认为是个工程学科或者技术理论,但鼎鼎大名的香农定理,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甚至对我们如何看待世界的观点都是颠覆的。
《信息简史》与其说是科技史,不如说是一个总结了一种世界观,即信息是宇宙的固有组成部分,正如力、运动、重量一样。
香农之所以伟大,是制出他提炼出了重要信息的基本单元,将比特跻身于米、分钟、千克之列,成为量纲的一员,成为可测量的基本单位。
世界上几乎任何事物都可以用信息的方式量化,即“万物皆比特”。
万物与信息(信息简史读后感)18373468张昊
万物与信息--《信息简史》读后感在范昌波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导读小组开展了对《信息简史》的阅读和探讨,前后大约历时三个月,我们圆满的完成了本次活动。
语言文笔这本书的文笔可谓十分有趣并且充满诗意,其中也有非常多的专业性术语。
但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并没有使文章显得生硬刻板,反而在生动的语言中使读者领会到作者惊人的知识面和良苦的用心。
在通读本书的过程中不会感到像一般科普类专业类书籍的呆板无聊,晦涩难懂,反而会被书中恰如其分的引用,生动地解释,还有美妙的文笔所吸引。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书中有一种魔力,他能令我被书中的所吸引,其着迷程度竟然不亚于一本小说。
其中散文一般的语言,小说一样的事例,甚至那晦涩的专业词汇,在作者的笔下都那么有生机。
书后的涉及560种著作的参考文献便可以令读者认识到作者在这本书中所花费的心血。
译者在后序中也写道“译到第二三章时,才发现里面有大量考古学和语言学的专业翻译要求。
但彼时已经深深被援助博大精深的编排和风趣生动的文字吸引,欲罢而不能”可见本书在语言方面确实十分不俗。
另外也多亏译者在翻译时良苦用心,并且经过几次润色,最终还请人通读提议修改,才最终完成本书。
经过如此努力,不得不说,本书最终的成果是十分伟大而又令人叹服的。
拜读这本书,并不会体会到科普书籍的呆板无聊,反而会引人入胜,渐入佳境一般的被这本书所深深吸引。
内容摘录1.现在很难还原在香农之前的人们所面对的世界图景。
尽管我们可以阅读他们留下的著作,但我们很难重拾那种无邪、无知而蒙昧不察的状态。
2.It is bit.3.理论允许意识“跳出自身的影子”,超越经验而把握超验,但这只能借助抽象符号实现。
4.文字,作为一种技术,使用时需要提前考虑清楚并掌握特殊技能。
而语言则不是一种技术,无论多么成熟、多么发达的语言,都不能被视作心外之物,因为语言是心智本身的功能。
5.罗素提到的另一个悖论是理发师悖论:(假定)理发师是给所有不自己刮脸的人刮脸的人。
信息简史读书笔记
信息简史读书笔记【篇一:《信息简史》读后感】看山不是山——《信息简史》读后感《信息简史》由詹姆斯?格雷克七年磨一剑的著作,讲述了信息具象的存在,以及我们对信息的认知与研究。
从非洲土著部落只有高低两个音的鼓声开始,一步步深入,解释信息不无悖论的本质。
在阅读的过程中,作者应用到了许多的专业术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力求对信息的解释近乎准确,这是本书的严谨之处,其中詹姆斯对信息代表的选取也有所考究,以传统的鼓声开始,衔接密码学、麦克斯韦妖、信息论、模因和量子学等书展一部巨著,让一步“简”史厚了起来。
在悠久的以前,我们就与信息遭遇着波澜壮阔的碰撞,如今,更是在爆炸般的信息时代中生存,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复杂、庞大的信息。
虽然我们和信息紧密接触,但是最为世界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我们对它的解读可能并不那么完美,而香农的信息论,或许才是我们仔细了解、研究信息的开始,尽管它只有短短的几段。
如果说科学革命让“物质”和“能量”占据了我们的世界观,那么自香农创建信息论之后的时代,“信息”已然成为我们世界的核心。
经过大量的科学的转变,信息论的发展已经不再只是当初的含义,它在各个领域都有所贡献,但同样作为信息的一种,不能很好得分析,仅仅随着洪流前行,不免会碰到死胡同。
这些发生过的事件都作为了一种信息,供后来人解读,但“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种《哈姆雷特》”,同样的信息,接受者的思想水平决定了信息的价值。
村上春树说:“我的反应是以深刻内省和实证精神为坚实基础的,是作为暗喻的回声,是作为信息的游戏——同小孩子单纯的鹦鹉学舌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就是那不一样的信息理解之一。
大家常说,我们身处一个“信息时代”,现在又有所谓的“大数据时代”。
但转念想想,我们对信息的了解有多么深刻,对大数据的含义有懂得多少。
“信息”的概念很宏大,也很模糊,更是“碎片化”的存在,究竟以什么样的定义才能解释信息呢?而有这样的一本读物,从中可以学会作者如何找到一根金线,把一盘珍珠串联成精美的项链,同时我们获得了一次机会,一次提升,可以尝试深入浅出地把人类沟通的立体路线图清晰的构建出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事物,准确的说应该是信息。
信息简史读书报告
万物皆比特——《信息简史》读书报告信息是什么?信息来自哪里?信息对我们产生了什么影响?未来的信息发展又将如何?我们常说我们处在信息时代,可是我们真的了解信息吗?《信息简史》这本书与其说是信息的发展历史,不如说是一本借着信息发展史上的趣事,名家介绍,回答了我们对于信息种种疑问的解惑之书。
在阅读此书时有幸有几位书友一同阅读交流,互作展示。
我负责的是三到五章,这几章与一,二章可以算是本书的第一部分。
主要讲述了信息论诞生前,人们仍无序的处理传递信息,种种信息传递载体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诸如声音,文字,词典,无线电。
而伴随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改变,人类活动产生的信息量也随其暴增,人们也开始尝试去控制信息的传递与利用。
诸如第三章中词典的产生,第四章中贝尔奇尝试制造计算机器,第五章中人们对于远距离传递信息的尝试,但在此时人们对于信息的认识仍是不系统的,不明晰的,没有系统的,但已经是难得的尝试了。
相较于后面的章节,这几章没有太多学术上的理解要求,可以说更具趣味性,承接第一章语言来传递信息,第二章文字诞生并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三章以词典为象征物,介绍了人们在规范文字也就是信息传递载体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有趣的是不论人们怎样去编撰词典,总会有新的语句用法产生。
也可看成人们被信息的力量打败。
第四章可以说是全书极其有趣味性的一章,本章以巴贝奇尝试发明思考机器为主线,在其中我们又可以看到一位极具挑战精神的伟大女性——爱达夫人与巴贝奇间的轶事,虽然最后两人以失败告终,但这样的尝试却是伟大的,可以说当代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都是这次尝试的余韵。
比之第四章,第五章中人们对于信息传递方面做出的努力则是获得了回报,无线电的产生,电报等传递方式屡屡创新。
引人深思的是这些传递方式本来仅仅是为了处理现有信息而创造出来,但在出现后反而导致密码等产生,最终信息的总量大幅增加,不禁让人感叹信息力量之伟大。
第一部分所列举的这些在处理传递信息反面的尝试奠定了我们现有的文明,但是坦白的将,人们在进行这些尝试时是没有科学性的,也就是无序的。
信息简史读后感1000字5篇大全2022
信息简史读后感1000字5篇大全2022信息简史的作者运用十分诙谐的语言,通过各种所见所闻的故事,将每个时代的发展历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或工具或技术或理论——向我们娓娓道来,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信息简史读后感,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信息简史读后感1不可否认,“世界本质是物质”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模型。
正是基于这个模型的适用性,我们才能创造出许许多多以前想象都想不到的创造发明。
然而,这个模型虽然有用,但无法被彻底证明的。
不过正如笛卡尔那句著名的句子:“我思故我存”,我们不能确定存在什么,我们能确定的是我们能思考这件事。
思考这件事,不仅包括思考的逻辑运转,还有外在信息的接受过程——我虽然不能确定眼前的事物是否是真实的,但我唯一能确定的就是“眼前事物”这一信息。
世界本质若是物质,由于物质的存在无法被直接证明,但世界本质若是信息,信息的存在是能被我们直接证明的。
不过这里的论证还并没有触及到“本质”问题的核心,本质的地位并不需要被直接论证才能确立;另外这里还有一个循环论证,正是因为信息被定义成“消除不确定”的存在,因此能消除了不确定的信息当然能被直接证明。
因此,1948年《通信中的数学原理》“比特”的提出并没有给出一个真正的答案,因为它徒有答案之名,没有答案之实;真正给出解释的是系统科学蕴含的哲学思维。
系统科学对于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提出了“涌现”这一概念,之所以用这个表示突如其来意思的词,是因为我们无法解释低层次到高层次过程中意义出现的过程。
打一个比方,我们了解了砖的各种成分、性质,但我们无法用其解释由砖构成的建筑的迥异的功能与差异,比如给人的视觉感受上的差异,砖到建筑就是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变化。
传统科学思维认为既然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我们追根溯源的了解构成事物最底层的构造,再一步步推算上来便可了解世界整体的构成,这是一种朴素的“构成论”的思维,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也是这个思维范畴中的产物;但系统科学指出,我们无法做到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跳跃(之所以不能,是因为简单事物能通过混沌现象变得不可演算),就好像我们了解了吉他上每根弦对应声音,也无法因此进一步思考出“和弦”会给我们带来的全新意义。
读书随笔:信息简史(上)
读书随笔:信息简史(上)詹姆斯·格雷克关于信息的理论和技术发展史。
格雷克再次展现了什么叫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格局——与其说是信息的专业史,不如说是一种哲学观念、价值观的演化史,一种从信息视角看待世界的方式。
一个理论的历史,是人类通过特定方式分析事物或世界的演化过程,也是对特定概念精细化和可度量化的过程。
比如,牛顿的力学体系,实际上就是对人类语言中有关“力”、“能量”、“质量”等概念的精确化,他把这些曾经模糊和宽泛的概念量化了,系统化了。
托克维尔的社会学就是对“民主”、“体制”、“法治”等模糊概念的精确化和系统化。
所以,在维特根斯坦看来,理论史和思想史,就是概念发展的历史。
熊彼特干脆把他关于经济学理论史的论述定义为——经济分析史,也就是一大堆经济学概念的演化历史。
这是分析的理路。
与此相对应的,还有立足于特定概念,统摄把握万物的综合理路。
如佛教理论中的“空”、“因果”,世界万物没有坚实的本质——本质为虚无,只有联系和勾稽关系。
再就是克劳德·香农的“信息”,information,万事万物的本质可以归结为信息——具体到每天的消息、网络、银行卡、瞬息万变的价格等等,一直到生物基因,承载的是生命编码——信息,再到遥远宇宙的深处——熵,再到最细微的世界,基本粒子的位置与速率。
还有爱因斯坦的“能量”,冷热是能量,黑白是能量,一切事物最终都可以还原为震动——能量,即便香农的“信息”,也不过是能量的另一种形式。
我想起当年麦克斯韦的著名思想试验——何以打破能量守恒。
他设想了这么一种情况,可以凭空产生能量——一个密封的箱子,中间隔断为两个密封空间,隔断上有一个小门,小门由一个精灵守着,这个精灵的任务是去发现某一边空间中运动速度较快的分子,一旦发现,就打开小门让运动速度快的分子通过,到另一边封闭空间里去。
这样久而久之,一边空间里就都剩下了运动速度慢的分子,另一边空间就都是运动速度较快的分子,因此,凭空造就了一边空间热,一边空间冷。
信息简史读后感
信息简史读后感《信息简史》是一本关于信息科学发展历史的书籍,作者詹姆斯·格雷克(James Gleick)通过对信息科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分析,向读者展示了信息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信息科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信息科学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首先介绍了信息的起源,从古代的信使传递消息,到现代的互联网和数字通信,信息的传递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还介绍了信息科学的一些重要理论,如香农的信息论、图灵的计算理论等,这些理论对信息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发展方向。
除了介绍信息科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外,作者还对信息科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例如,在生物学领域,信息科学的方法被用于解析基因组序列;在经济学领域,信息科学的理论被用于分析市场行为。
这些应用展示了信息科学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也为读者展示了信息科学的广阔前景。
通过阅读《信息简史》,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科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信息科学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信息时代,信息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资源,掌握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重要技能。
因此,了解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通过阅读《信息简史》,我也认识到信息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从古代的信使传递消息,到现代的互联网和数字通信,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信息科学的发展将会迎来新的突破。
因此,作为一个学习者,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信息科学不断发展的趋势。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信息简史》,我对信息科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信息科学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理论,也让我认识到信息科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读书随笔:信息简史(下)
读书随笔:信息简史(下)熵来源于1865年鲁道夫·克劳修斯在研究热力学时的发明,他用熵这个概念(熵在希腊语中的原意是转换)来形容一种状态——能量无法转换,停止做功。
在那个年代,人们普遍认为热量是一种物质,从一个物体流向另一个物体,热量多的就能做功。
克劳修斯天才般的认识到,热量的总量其实没有变化,只不过是从热的物体流向冷的物体,是热量的流动,做了功,而不是热量本身。
后来法国的工程师卡诺说得更形象——这就像水,水的总量没有变化,只不过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就推动了水车做功。
因此,热量也一样,只要有温差,热量就可以做功。
不过,最终,一个系统内温差会消失,热量保持不变,从而失去做功的能力。
这个状态,就是熵。
所以说,熵并非能量,也不是对能量的度量,而是指能量的不可用或者说无用的程度。
后来人们进一步推广,能量守恒,能量并不会消失,只不过是耗散,耗散之后的能量不再能做功。
物理学看来,宇宙总是保持熵增方向——也就是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本质,一切总是从有序向无序演化,最终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将归于寂灭。
那么为什么是熵增而不是熵减呢?敝号在《大图景》、《时间的秩序》、《无言的宇宙》中都做过详细探讨——概率问题。
之所以打破的鸡蛋无法复原,融化在水里的糖无法复原,倒到海里的一杯水无法复原,原因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微观粒子运动要回溯到初始状态的概率很小。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把鸡蛋、糖、水的所有粒子在一瞬间反转其运动的速率和位置,则可以实现复原——时间倒流。
从微观粒子角度来看,单个粒子的运动在这一秒的前与后并没有区别,对于粒子而言,并没有时间的流逝。
麦克斯韦基于此提出了著名的“Maxwell Demon”,就是在本文开篇提到的那个小妖——在一个密闭空间中的小妖,密闭空间中间隔开两个小室,隔断上有一个小门,小妖就守着这个门,它的任务是,看到运动快的分子来到门前时,就迅速把门打开让它到另一边去。
如此久而久之,没有任何外力做功,这个密闭空间一边的小室就都是运动快的分子,另一边则是运动慢的分子,就实现了一边热,一边冷。
【精编范文】《信息简史》读后感范文-范文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信息简史》读后感范文现在的时代进入的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我就是一个服务与移动互联网的一个渺小的程序工程师,我不愿意称自己为程序员,可能是网上对程序员黑的太厉害,不喜欢。
最近在读《信息简史》,一点点感触而已。
时代在变化,现在的信息可谓是多不胜数,千奇百怪,什么都算得上是信息,从人类的文明发展到现在,信息充斥在各个层面,只不过现在人们更加的重视信息。
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互联网时代,现在处于信息时代的初期。
装逼的话说:万物皆比特(谁理解那?我还没完全理解)。
在远古时代,人类是通过各种声音手势来比划沟通的,类似于现在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一样,人类也是从这一步发展进化而来,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所有的沟通都是当下的,传达完了就消失了。
这种古老的传统还在非洲的某些部落里面还保留着,比如:书中所说的鼓声,非洲部落的人们用鼓声来传达信息,通过鼓声的音调高低,声音的长短等来标识各种不同的语意。
他们的这种语言没有太多的规范,只是简单的规则。
更严重的是,他们的语言是无法被记录的,因为没有文字。
很多意思的差别只能靠音调的高低起伏来传达,所以,你不要奇怪,非洲这些部落的土著们,耳朵的敏锐程度远远超过我们。
鼓声传递信息的原理和“abcdefg”是一样一样的。
看了前几章之后,我才明白历史上最早的文章为什么都是诗歌了(比如《诗经》《荷马史诗》),因为诗歌朗朗上口,容易被记住和反复吟唱,在没有文字的世界里面,押韵的诗歌能比较准确地代代相传。
至于那些难唱颂的,早就消失了。
后来,文字出现了,这样,就能让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人们得以交流。
这是一个飞越,使得信息得以独立地保留和发展下去,而不会立即烟消云散。
有了文字,人们可以记录所有的历史活动,人的想法,这才有了思考,思想的传递、传承。
呵呵,想起来了上学时期的作文,三段式,有了文字之后才有了这种很规则的文章。
《信息简史》:宇宙就是一台巨大的计算机,而万物皆源自比特
《信息简史》:宇宙就是一台巨大的计算机,而万物皆源自比特展开全文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无数的信息,它们如同洪流一般将我们淹没,很多时候让我们不知所措。
那么信息究竟是什么?该如何来度量?它的过去和未来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可以从格雷克(James Gleick)的这本《信息简史》中略窥一二。
从非洲的鼓声到计算机中的电路,信息的载体经历了诸多的变化,但信息的本质却直到近一百年才被清晰地定义。
从古到今,语言一直是人们交流的首要工具,它足够直观,但传播效率却并不高。
从口语到文字的转变是第一次进步,从此,思想有了载体,得以在岁月中沉淀下来,代代相传,而文字的结构对于人类的思维也有着重要影响。
从中世纪到近代,随着数学的发展,人类企图用更为抽象简洁的形式来记录传递信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的差分机便是一种尝试,他试图用机械来模拟人脑中的计算。
而和他一起共事的拜伦之女爱达(Ada Lovelace)则被誉为第一个程序员,那还是19世纪,爱达的脑海中已经有了算法的雏形。
摩斯电码也是这一时期的里程碑,借助电的力量,人类第一次即时收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消息。
巴贝奇的差分机20世纪,人类从工业时代跨入了信息时代,这一切的基础是电子计算机。
但在计算机出现之前,已经有人凭借着数学与逻辑在脑中构想出了这样的机器,这便是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和他的图灵机,这种想象中的机器用高度形式化的指令来处理同样形式化的信息(二进制)。
而创立了信息论的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则更进一步,第一次将信息这个模糊的概念进行了度量,这就是信息熵。
信息熵来源于热力学中的熵,它们都和无序,随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热力学中的熵是粒子无序程度的度量,而信息熵描述的是事件的概率分布,每一种可能结果发生的概率越接近,人们就越难预测,这种情况下一条消息中所含的信息量就越多,信息熵越大。
这正如书中所表述的:「信息是不确定性,是出人意料,是困难程度,是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简史读书笔记【篇一:《信息简史》读后感】看山不是山——《信息简史》读后感《信息简史》由詹姆斯?格雷克七年磨一剑的著作,讲述了信息具象的存在,以及我们对信息的认知与研究。
从非洲土著部落只有高低两个音的鼓声开始,一步步深入,解释信息不无悖论的本质。
在阅读的过程中,作者应用到了许多的专业术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力求对信息的解释近乎准确,这是本书的严谨之处,其中詹姆斯对信息代表的选取也有所考究,以传统的鼓声开始,衔接密码学、麦克斯韦妖、信息论、模因和量子学等书展一部巨著,让一步“简”史厚了起来。
在悠久的以前,我们就与信息遭遇着波澜壮阔的碰撞,如今,更是在爆炸般的信息时代中生存,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复杂、庞大的信息。
虽然我们和信息紧密接触,但是最为世界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我们对它的解读可能并不那么完美,而香农的信息论,或许才是我们仔细了解、研究信息的开始,尽管它只有短短的几段。
如果说科学革命让“物质”和“能量”占据了我们的世界观,那么自香农创建信息论之后的时代,“信息”已然成为我们世界的核心。
经过大量的科学的转变,信息论的发展已经不再只是当初的含义,它在各个领域都有所贡献,但同样作为信息的一种,不能很好得分析,仅仅随着洪流前行,不免会碰到死胡同。
这些发生过的事件都作为了一种信息,供后来人解读,但“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种《哈姆雷特》”,同样的信息,接受者的思想水平决定了信息的价值。
村上春树说:“我的反应是以深刻内省和实证精神为坚实基础的,是作为暗喻的回声,是作为信息的游戏——同小孩子单纯的鹦鹉学舌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就是那不一样的信息理解之一。
大家常说,我们身处一个“信息时代”,现在又有所谓的“大数据时代”。
但转念想想,我们对信息的了解有多么深刻,对大数据的含义有懂得多少。
“信息”的概念很宏大,也很模糊,更是“碎片化”的存在,究竟以什么样的定义才能解释信息呢?而有这样的一本读物,从中可以学会作者如何找到一根金线,把一盘珍珠串联成精美的项链,同时我们获得了一次机会,一次提升,可以尝试深入浅出地把人类沟通的立体路线图清晰的构建出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事物,准确的说应该是信息。
作为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学生,在许多人的想法中我是更与“信息”靠近的人,但我对信息的理解也是小学生的水平而已,因为它实在是抽象、混乱的,从格雷克的书中(第一次阅读),我也只是觉得:信息贯穿了人类的发展史,今天的成果是过去一点点积累而来的;我们正走向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会有更多的事物与信息的发展密不可分。
书的后记这样概括信息: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去向何方。
而现在,写过的文字也成为了一种信息,存在于纸面上,对它的解读又会有怎样的不同?【篇二:《人类简史》读书笔记】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农业革命(agricultural revolution)——12000年前scientific revolution)——500年前反人类中心主义的态度进化论的基本前提预设以历史为视角的宏大叙事part 1 认知革命(cognitive revolution)(一)人、智人智人(现代人)作为“人科”的一种有着许多亲属:250万年前作为人类祖先的东非“南方古猿”开始演化,迁徙到世界各个角落,人类发展出几个不同的物种——代表:欧洲和西亚:尼安德特人东方的亚洲:直立人存在了200多万年人类脑容量较其他物种要大——庞大的大脑也是一个庞大的负担:需要更多的能量消耗,身体相比于黑猩猩等近亲显得更虚弱;人可以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制作、使用复杂的工具。
但是直立行走使得百万年演进出的适合四肢行走、头部相对较小的骨架不得不是挑战,背痛,颈椎疾病都是代价;对于妇女而言,直立行走使得臀部变窄,产道受限,因而“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使得生产提前(与其他动物比较人类显然是早产儿,马一生下来就能够奔跑,而人类需要长达几年的时间才能独立生存),这进一步决定了人类需要社交活动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所谓“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基本观点还是源于传统人类进化理论)智人在全球蔓延,和其他人种如何相处?1、混种繁衍说2、替代理论(此种理论是一种共识,不仅是考古有支持,更是政治正确——替代说说明现代人都是同一个祖先,混种繁衍也就意味着不同地区的人有基因差异,这就相当于打开了种族主义的潘多拉魔盒)——然而,从结果出发去寻求原因,得到的结论是事实吗?现代古人类化石dna研究结果不同地域dna有很大不同为此理论提出挑战。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事实出发:不管期间发生了什么,智人最终战胜其他人种,占领了全世界。
why?——认知革命:智人拥有独特的语言。
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人类的语言更加复杂独特。
人类语言的“八卦理论”——简言之,智人发展出新的语言技能,让他们在一起八卦数小时,由此能够明确自己部落里谁比较可信可靠,于是部落联系更加紧密,规模扩大,发展出更紧密,更复杂的合作形式。
八卦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即使到今天绝大多数的人际沟通讲到都是八卦,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通过说坏话使人对人的了解更加全面,就像是记者爆料从而保护大众免遭欺骗和占便宜。
人们社交活动中的八卦,其部分属于事实,而人类语言的独特能力不在于揭示这部分事实,而在于传达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和信息——“讨论虚构的事物”正是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
“虚构”这件事的重点不只在于让人类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能够“一起”想象,共同编织故事——这是人类的社会组织方式,包括国家形式,政策法律,商业贸易等的前提。
研究表明,借由八卦加以维持的最大自然团体大约是150人(八卦所直接巩固的是人际关系),一旦突破150人的门槛就需要通过新的组织方式,而智人能够形成达到万人的庞大的城市,仅仅是八卦本身是不够的,很大程度在于虚构的故事——集体想象中的虚构故事。
eg、宗教故事(天主教会传颂的基督降生及死亡,面包和葡萄酒成为了神的身体和血);国家主体,主权;公平正义【“除了存在于人类共同的想象之外,这个宇宙中根本没有神、没有国家、没有钱、没有人权、没有法律,也没有正义”】eg、标致汽车标致公司确实存在吗?它是一个集体想象,法律上称为“法律拟制”的方式殊无二致。
——根据法律文书,签署名字,新公司注册诞生!(法律实体)、法人人类编织出一个极其复杂的故事网络:“想象的现实”认知革命到农业革命之间:超越“基因演进”开启“文化演进”之路——建立在人类的自我想象所建构起来的认知标准,行为模式基础之上,即“文化”。
认知革命是历史从生物学中脱离而独立存在的起点,从生物学改为历史叙事。
围,所有的历史活动都是在这个范围之内发生。
(人类理性是有限的)2、这个范围非常大,智人有足够的能力创造出足够复杂的游戏。
要历史的考察智人发展史。
演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各种社会和心理特征从农业时代就开始塑造——即使到现代我们的大脑和心灵还是以狩猎和采集的思维方式在思维(“行走在柏油马路的原始人”)“正是因为我们还保留着狩猎采集者的头脑,但所处的却是工业化之后的环境,我们比前人享有更多的物质资源,拥有更长的寿命,但又觉得沮丧而压力重重”——需要深入研究狩猎采集者的世界,因为那个世界其实还牢牢记在我们的潜意识里。
eg、我们明知道高热量对我们身体不好,但是还是难以抵抗甜食薯条的诱惑?肥胖已经蔓延到全球而势头依旧迅猛?——我们在远古时期食物短缺高热量的甜食十分难得,所以一旦遇到水果就会大吃特吃,这就被dna深深牢记——“贪吃基因”。
演化心理学还认为现代婚姻常有不孕困扰,离婚危机,根源在于一夫一妻制违背人类的本性——古代采集部落群居生活,原始的“共产共妻”,如此,几百万年的生活方式深深根源于人的深层意识,核心家庭违背人性。
采集者对于他们周遭的环境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就整体而言,现今人类所知远超远古人类,但在个人层面上,远古的采集者则是有史以来最具备多样知识和技能的人类”(轴心时代的思想家,例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就认为真正高尚的生活不是掌握某项单独的技能——这是奴隶做的低等的事,而是关涉人生重大问题的哲学“沉思”;孔夫子也提出“君子不器”,崇尚以德统摄的全才)远古采集者在精神层面推崇“泛神论”——任何一种自然存在都具有灵魂,都可以与人沟通。
由于年代的久远,考古资料的匮乏,对远古的采集生活我们连最起码的宏观景象都难以重建,更别说是塑造细节。
这幅沉默的帷幕罩住了人类历史几万年,在这几万年中发生过什么我们只能依靠猜测,于我们当代人而言,无分对错,优劣。
(这又让我想到了列维斯特劳斯对现代思维和远古思维的创造性考察)【篇三:时间简史读书笔记】《时间简史》(插图版)简介、目录及读书笔记简介:尽管霍金教授的著述极为清晰而机智,有些读者仍然觉得难以掌握复杂的概念。
为了使读者加深理解,《时间简史》插图版增加了240多幅彩色插图,包括卫星图像和照片。
作为一本飨以读者宇宙学的最新理解的经典著作,《时间简史》插图本是探索时间和空间核心秘密的引人入胜的故事。
目录:前言第一章我们的宇宙图像第二章空间和时间第三章膨胀的宇宙第四章不确定性原理第五章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第六章黑洞第七章黑洞不是这么黑的第八章宇宙的起源和命运第九章时间箭头第十章虫洞和时间旅行第十一章物理学的统一第十二章结论小辞典感谢读书笔记1我们的宇宙从荒谬的无限乌龟塔理论到1929年哈勃里程碑式的观测揭示出的红移定律。
霍老在这一部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宇宙演化的已知规律:宇宙从何而来,又将向何而去,宇宙的开端是什么。
宇宙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物理实验场,对它的观测是我们了解未知世界的一个巨大的窗口。
它的起源、命运、运动、大小都是我们最常见的问题。
哈勃的观测暗示我们,宇宙正处于不断的膨胀运动中,所以宇宙起源应是一点,在大约一两百亿年之间宇宙开始膨胀,这个时刻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爆炸时刻,由于大爆炸是过去发生的,我们是不可能回到过去,去直接或间接观测来断定我们现有的理论对宇宙的起点是否正确,只能通过现在的一些空间、时间残留的信息和现有的物理理论去推导宇宙的起点应该具有的形态。
在这一部分有几段有趣的描述:“在只是一个假设的意义上来讲,任何物理理论总是临时性的;你永远不可能证明它。
不管多少回实验的结果和某个理论相一致,你永远不可能断定下一次结果不和它矛盾。
一蹴而就地设计一种能描述整个宇宙的理论,看来是非常困难的。
相反,我们将整个问题分成许多小块,并发明许多部分理论,每一部分理论描述和预言一定有限范围内的观测。
用隔离法研究问题也许不可能逼近其完全的答案,但不失为一种取得进展的好方法。
”仔细品味,滋味无穷。
从古代百科全书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科学巨人牛顿再到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无论前者的理论在当时多么受到认可与追捧,但在新的问题和科学探索道路上都不可避免的被后者的新理论所取代,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们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和范围下运用前者的理论以及对他们个人成就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