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最新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地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地球”是“地球、太阳和月球”单元的第一课,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和逻辑推理的学习方式来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
本课从“远行的渔船为什么慢慢地只能看见桅杆了呢”这一古老问题引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观察小船的运动,认识地球的形状。
进而通过模型制作体会到地球究竟有多大,认识地球上海陆分布情况,并通过资料了解地球内部有什么。
本课从日常生活现象出发,使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对“地球是什么形状的”这一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这一组活动中,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形成。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地球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也知道了地球的形状,但对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却知道的很少。
另外,他们经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对科学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多数学生已经具有收集资料、分析整理概念的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地球的形状。
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
能力培养:1.分析实验现象,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
2.通过观察,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
3.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些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地球的大小有深刻的体会。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
教学重难点经历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的研究,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海陆分布、地球内部结构等知识。
评价任务1.举例子证明地球是球形。
2.网络搜集资料了解人类人是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
3.搜集资料认识地球的大小。
4.观察地球仪,估算海洋和陆地面积。
5.搜集资料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或相关幻灯片、图片、地球仪、小船模型、篮球、橡皮泥。
学生准备:尺、有关地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情景:播放视频:进港的轮船从远处驶来,出港的船只向远处驶去。
粤教版广东教育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粤教版广东教育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教案第 1 课地球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
2、基本了解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分层。
能力目标: 1、分析实验现象,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
2、通过观察,认识海陆分布的特点。
3、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些推测。
情感目标: 1、对地球的大小有深刻的体会; 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地球的概貌,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
难点: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些推测。
三、教学时间:分 3课时完成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 3课件或相关幻灯片、图片、地球仪、小船模型、篮球、橡皮泥。
学生准备:尺、有关地球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放驱动页幻灯片或图片:引导学生浏览任务驱动页,关注图中情景。
2、结合主题人物提出的疑问,进一步提出:船身为什么看不见了呢?,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内容的学习。
二、地球的形状:1、引导学生思考远航船船身先消失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针对学生提出的猜测,和学生一道分析。
在各种不同的猜测中(如认为可能是海浪、云雾等作用的猜测),注意点明远航船船身先消失、入港船船桅先出现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下面的实验。
2、模拟实验:介绍实验方法,分发实验器材,并提出要求:仔细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巡视。
实验后组织学生讨论:---------------------------------------------------------------最新资料推荐------------------------------------------------------ 出海船只的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的原因。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下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食物中包含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
(2)了解人体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
(3)能够正确选择健康的饮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更直观的了解。
(2)组织学生参与食物的调查、整理并分享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2)培养学生爱护食物、珍惜粮食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营养成分及其功能。
(2)食物的调查、整理与分享。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健康饮食。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情境导入(5分钟)(1)出示一张食物图片,让学生观察,猜测这些食物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2)让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知识讲解与巩固(15分钟)(1)通过PPT或黑板,给学生详细介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归纳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
(3)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梳理与展示。
3.实践探究与分享(3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食物的调查与整理活动。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常见的食物,进行调查与整理,包括其营养成分、功效、食用方法等。
(3)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并与其他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4.拓展延伸(15分钟)(1)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食物及其营养价值。
(2)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对比和讨论,得出结论。
5.归纳与概括(10分钟)(1)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2)回顾探究活动,强调正确选择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四、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实践探究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的特色食物及其营养价值;通过归纳与概括,巩固了学生的知识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地球》 (2)第2课《太阳》 (5)第3课《月球》 (9)第4课《白天与黑夜》 (13)第5课《春夏与秋冬》 (17)第7课《种子和幼苗》 (20)第8课《植物长大了》 (26)第9课《养蚕》 (29)第10课《我们在成长》 (33)第11课《植物生长靠什么》 (36)第12课《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 (39)第13课《植物繁殖的奥秘》 (44)第14课《卵生和胎生》 (48)第1课《地球》1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
2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知道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难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新设计一、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船只进港出港。
为什么从远处驶来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出港向远方驶去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线下?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与地球的形状有关吗?二、新课(一)地球的形状实验模拟实验:将小船模形贴着地球仪表面来回移动,从另一侧观察小船模型。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月食的时候地球的阴影是条曲线。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指导阅读p4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简介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二)地球有多大?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三)海洋和陆地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估算海洋和陆地的面积,使学生对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0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10拓展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多少?平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4教学活动3.2第二学时教学活动一、新授:地球内部有什么a)介绍地球内部概况b)指导阅读p8的“地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活动:1.查找、收集人类近代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和数据。
粤教版本小学五年级的科学下册的学习教学计划.docx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科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地球、太阳和月球,昼夜与四季,生物的生长,生物的需求,生命怎样延续等五大板块内容。
三、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共有两个班,大部分学生对科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
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认真听讲、严肃实验纪律及客观分析、认真讨论、充分理解的学习态度,对于学习科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科学的能力,其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理解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四、教学措施: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表扬先进,鼓励差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班平衡发展。
3、重视形象直观教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4、加强实验演示、实验操作、充分理解。
5、适当布置练习作业,认真批改及时订正。
6、分单元、分阶段验收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五、教学内容安排课周教学内容时次安排1第一/地球4单2元教学目标重难点科学知识 1. 基本了解地1.知道地球的形状。
球表面海陆分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布和面积的大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小。
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
2. 能分析资料,能力培养对地球内部组22 / 33 / 4太阳月亮第白天二与黑单夜元123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
2.通过观察,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
3.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些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地球的大小有深刻的体会。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1课教学设计7、完成实验记录结果。
8、分享与交流。
(如果把拱座移开,拱桥就不能再承重了,拱座起到支撑拱桥的作用。
)9、出示拱桥的结构。
分享交流观察拱桥的结构通过实验了解拱座的作用。
认识拱桥的结构课堂小结1、山谷、丘陵、平原和水网密布的地区适合建拱桥。
2、拱桥的承重能力要比梁桥大。
3、拱桥的拱座起到支撑作用。
板书弯弯的拱桥拱形结构增加承重能力。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3课时教学设计实验步骤:(1)、按照计划,将切好的小块拼接成拱圈。
(2)、将重物放在拼接好的拱圈上,直至拱圈下榻。
(3)、记录实验数据。
(出示两幅实验图片)2、展示拼接成果。
3、实验记录:根据实验数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五、得出结论。
1、分享交流:我发现梯形的构建更容易拼接出一个拱圈,而且承重能力更强。
动手实验展示成功分享交流通过实验、观察记录、交流分享,让学生梯形小块更容易拼接,而且承重能力更强。
课堂小结1、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建造的拱桥有木拱桥、石拱桥、混凝土拱桥和钢拱桥等。
2、梯形的构建更容易拼接出一个拱圈,而且承重能力更强。
板书专题探究:拼接拱桥梯形构件拼接的拱圈方形构件拼接的拱圈梯形的构建更容易拼接出一个拱圈,而且承重能力更强。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4课时教学设计2、实验记录:根据实验数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分享交流:A、我发现使用悬索的悬索桥承重能力要远远大于拆除悬索的悬索桥承重能力。
B、悬索的作用是增大悬索桥的承重能力。
4、得出结论:使用悬索时,能增大桥面的承重能力,且不易变形。
5、讨论:在悬索桥中,悬索和桥塔分别起了什么作用?(桥塔是支撑悬索的主要构件,若干悬索用于吊起桥面,增强桥面的承重能力。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与同学分享实验结构交流讨论通过观察记录、交流分享,让学生明白有悬索的悬索桥承重能力更强,悬索可以支起桥面。
知道悬索和桥塔的作用课堂小结1、悬索桥的跨度大,主要由悬索、桥塔和桥面组成。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四季与地球公转》教案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四季与地球公转》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第四单元第三节,主要介绍了地球公转与四季的关系。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地球公转的原理,明白地球公转是造成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明白地球公转是造成四季变化的原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地球公转的概念,四季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于季节变化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实例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可以播放一个关于四季变化的视频,展示不同季节的景象,引发学生对季节变化的思考。
例如,播放春天万物复苏、夏天阳光明媚、秋天果实累累、冬天白雪皑皑的场景。
2.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地球自转的概念。
可以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地球自转是什么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第二环节:呈现新知1. 通过图片或实物模型展示地球公转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模型,将一个小球代表地球,一个小灯代表太阳,放置在教室的一角。
2. 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公转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导致四季变化。
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如:“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就像我们围着一个旋转的圆圈走一样。
这个公转的运动导致了地球不同部分接收到的太阳光照不同,所以我们才会有四季的变化。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关系。
例如,可以使用一个大球作为地球模型,一个小球作为太阳模型,然后请几位学生分别站在地球的不同位置。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1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第2课时教学设计A、我发现拱桥的承重能力要比梁桥大很多。
B、拱桥拱形的结构是为了增加承重能力的。
5、思考:如果把纸拱两端的“拱座”移开,拱的承重能力会变化吗?6、我们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一下吧!对比实验:有拱座与无拱座的承重能力。
实验器材:纸若干、盒子、垫圈若干。
实验步骤:(1)、将盒子放在桌面上作拱座。
(2)、将纸拱起放在盒子中间,然后放垫圈,直至桥面下榻。
(3)、将拱座移开,然后放垫圈,直至桥面下榻。
(4)、做好实验记录。
(出示两幅实验图片)7、完成实验记录结果。
8、分享与交流。
(如果把拱座移开,拱桥就不能再承重了,拱座起到支撑拱桥的作用。
)9、出示拱桥的结构。
验结构动手实验分享交流观察拱桥的结构重能力更大,拱形结构的作用。
通过实验了解拱座的作用。
认识拱桥的结构课堂小结1、山谷、丘陵、平原和水网密布的地区适合建拱桥。
2、拱桥的承重能力要比梁桥大。
3、拱桥的拱座起到支撑作用。
板书弯弯的拱桥拱形结构增加承重能力。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3课时教学设计重物。
实验步骤:(1)、按照计划,将切好的小块拼接成拱圈。
(2)、将重物放在拼接好的拱圈上,直至拱圈下榻。
(3)、记录实验数据。
(出示两幅实验图片)2、展示拼接成果。
3、实验记录:根据实验数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五、得出结论。
1、分享交流:我发现梯形的构建更容易拼接出一个拱圈,而且承重能力更强。
动手实验展示成功分享交流通过实验、观察记录、交流分享,让学生梯形小块更容易拼接,而且承重能力更强。
课堂小结1、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建造的拱桥有木拱桥、石拱桥、混凝土拱桥和钢拱桥等。
2、梯形的构建更容易拼接出一个拱圈,而且承重能力更强。
板书专题探究:拼接拱桥梯形构件拼接的拱圈方形构件拼接的拱圈梯形的构建更容易拼接出一个拱圈,而且承重能力更强。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4课时教学设计(出示两幅实验图片)2、实验记录:根据实验数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分享交流:A、我发现使用悬索的悬索桥承重能力要远远大于拆除悬索的悬索桥承重能力。
粤教版科学五下教案 简案
粤教版科学五下教案简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粤教版科学五下册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科学五下册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生物与环境、物质的运动与变化、地球与宇宙、技术与生活、能量的转化与利用。
2.每个单元包含若干课时,共15课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每个单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物与环境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讲解: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基本概念,如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等。
3.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实践:分组进行观察、调查,了解学校附近的生态环境。
第二课时:物质的运动与变化1.导入:通过实验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运动与变化。
2.讲解:介绍物质的基本概念,如物质、运动、变化等。
3.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物质的运动与变化。
4.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与变化。
第三课时:地球与宇宙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与宇宙。
2.讲解:介绍地球与宇宙的基本概念,如地球、宇宙、天体等。
3.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地球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4.实践:分组进行观测,了解地球与宇宙的运动规律。
第四课时:技术与生活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技术产品,引导学生关注技术与生活。
2.讲解:介绍技术的基本概念,如技术、创新、应用等。
3.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技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4.实践:分组进行技术小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第五课时:能量的转化与利用1.导入:通过实验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能量的转化与利用。
2.讲解:介绍能量的基本概念,如能量、转化、利用等。
3.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能量的转化与利用。
4.实践:分组进行实验,了解能量的转化与利用规律。
五、课后作业1.每个单元结束后,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下册(一)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下册(一)粤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下册课时一:探究水的传导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传导性质;2.能够观察、实验和总结水的传导实验结果;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水的传导性质的认知与实践探究。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三个杯子、冷水、热水、温水,湿毛巾;–PPT或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如“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夏天杯子里的水会变暖?”。
2.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导热性质,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水的传导性质。
3.学习与讨论:•展示实验材料,提出实验问题:“不同温度的水是否会互相传导温度?”让学生组成小组,设计实验方法并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过程中老师进行引导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小组展示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水的传导性质。
4.归纳与概括: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完成知识点归纳。
5.实践应用: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日常生活中与水的传导性质相关的现象,如冷热水交换、炖菜等。
6.拓展延伸:给学生提供拓展阅读材料或其他实际应用例子,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与实践。
课时二:了解空气的物质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2.能够观察、实验和总结空气的实验结果;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空气是一种物质的认知与实践探究。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空气缸、纸片、吸管、水杯;–PPT或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气球为什么会膨胀?”。
2.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物质的性质,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空气的物质性质。
3.学习与讨论:•展示实验材料,提出实验问题:“空气是否会占有一定的体积?”让学生组成小组,设计实验方法并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过程中老师进行引导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小组展示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空气的物质性质。
4.归纳与概括: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完成知识点归纳。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学期的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生活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长与发育: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探索生物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
2.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深入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研究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和观察技巧。
3. 物质的变化:探究物质的变化过程和原因,理解化学反应和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
4. 力和运动:研究力、摩擦力、重力等力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探索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能量转化。
5. 地球与宇宙: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变化,探索宇宙中的星球和行星运动。
三、教学方法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示范和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研究积极性。
2. 讲解与互动:在讲解知识的同时,积极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索答案。
3. 实践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和小组合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考查方式: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实验报告等多个方面。
2. 评价标准:按照研究计划中设定的目标和内容,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反馈与指导:及时给予学生研究成绩反馈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
2. 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电子教具、多媒体课件等多样化教学资源。
以上是《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五下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五下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五下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学期的科学学习,使学生掌握与生活相关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生命尊重、保护的态度,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共分为6个单元,包括《动物世界》、《植物世界》、《天体世界》、《物质世界》、《人体世界》和《环境保护》。
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内容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并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单元一:动物世界1. 第一课:动物有各种各样的外形2. 第二课:动物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3. 第三课:动物的生存和保护4. 第四课:动物的繁殖和发育2. 单元二:植物世界1. 第一课:植物的结构和功能2. 第二课:植物的繁殖和传播3. 第三课:植物与环境的关系4. 第四课:植物对人类的作用3. 单元三:天体世界1. 第一课:地球是圆的2. 第二课:月亮是地球的伴星3. 第三课:太阳是星系中心4. 第四课:星座与季节变化4. 单元四:物质世界1. 第一课:固体、液体和气体2. 第二课:变化中的水3. 第三课:空气中有水蒸气4. 第四课:温度对物质的影响5. 单元五:人体世界1. 第一课:人体结构与功能2. 第二课:人体运动与坐姿保持正确关系3. 第三课:人体呼吸与空气质量4. 第四课:人体健康与营养6. 单元六:环境保护1. 第一课:保护水资源2. 第二课:保护大气环境3. 第三课:保护土壤资源4. 第四课:保护生物多样性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观察法:通过观察动植物、实验现象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探究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答案,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使用物体特殊的性质进行实验”。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特殊性质,理解实验操作。
2. 能在实验中正确使用物质的特殊性质,并绘出实验的结果。
三、教学准备
材料:物质的特殊性质(如金属,非金属,透明和半透明物质),实验设备,量具等。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说出物质的特殊性质;
2. 活动设计:介绍具体实验操作,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特殊性质,并将实验结果绘出;
3. 探讨:借助学生的实验数据,调动学生的思维,探讨物体的特殊性质对实验的作用和意义;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正确理解物质的特殊性质与实验的操作,回顾实验绘图技巧。
五、教学反思
本次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能够比较充分地了解物质的特殊性质,且在实验中能掌握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数据画图技巧。
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对实验操作细节和画图进一步细致讲解,精准判断学生答题情况,争取更高的教学效果。
粤教版科学五下教案教学思路
粤教版科学五下教案教学思路。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电流的方向,电流和者称,使用多个不同元器件组成电路时,应该成为什么形状。
2、技能目标:了解电路的正确连接方法。
3、过程与方法目标:使用观察、实验、系统归纳、抽象概括等多种方法来学习相关知识,增加知识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培养好奇心和探索能力。
4、情感目标: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和对科学的兴趣。
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二、教学内容电学中的电路和电器组成及调查研究。
三、教学重点掌握读图和拼图的方法,学习准确、规范、清晰的组合元器件。
四、教学安排1、整体设计教学环节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电口离不开的电子元件,让学生感受到电气的力量的来自哪里。
之后可以让学生就自己获取的材料设想一些组合成电路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线路图搭建,教师可根据学生组装线路的过程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最后设计当前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此阶段的高度活跃,从而达到锻炼其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效果。
2、知识串讲教学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解释电学相关的科学原理和相关规律使得学生掌握入门级的相关知识。
在讲解联通线路的同时,可以让学生看到并学习掌握电流的方向。
针对组装元器件的困难,提出读图和拼图的方法,并针对不容易跟上进度的孩子特别指导,以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得起来。
3、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实践,观察电流、灯泡等会因此而受到影响的模样,并逐步逐步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
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电路和电器的工作原理。
4、游戏练习教学环节在讲解阶段之后,可以通过游戏让学生巩固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且训练自己对于规律的发现和分析,让学生能够总结和提炼出规律,将自己对电学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增强。
五、教学评估通过老师的评价以及在学生自己组合元器件、系统归纳、抽象概括等多种方法中体现出来的上下文等方式进行评估。
通过反复的评估过程,使学生在不停地发现自己的错误、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和延续自己的优点,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科学的世界里迈向更高的台阶。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含学期、单元备课)
---------------------------------------------------------------最新资料推荐------------------------------------------------------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含学期、单元备课) 1 全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能知道与身边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主要教学策略 1、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
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紧扣《科学课程标准》,从发挥学生主体性角度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学生兴趣的、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内容,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让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养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并逐步培养作出明智决策的技能。
2.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
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坚持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3.以探究活动为科学学习的核心。
安排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自主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参与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收集整理、分析归纳、表达交流等过程,在亲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验、1 / 3感悟和内化,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获取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发展创新思维。
2 第一单元地球、太阳和月球地球、太阳和月球是学生最熟悉的星球,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天体。
本单元从远行的渔船为什么慢慢地只能看见桅杆了呢这一古老问题引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观察小船的运动,认识地球的形状。
进而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地球究竟有多大;地球内部有什么;如果太阳消失了,地球会怎样;月球上有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目录第一单元微观生命世界第三单元地球运动与宇宙1放大镜下的生物17昼夜现象2用显微镜观察18昼夜交替3植物的细胞19地球公转4细胞组成了生物体20探究技能:假设5微小的生命世界21四季成因6酸奶的秘密22四季星空7发酵与发霉23太阳家族8网络课堂:身边的发酵食品24灿烂银河第二单元桥梁25探索宇宙9各式各样的桥第四单元防灾减灾10平直的梁桥26台风11弯弯的拱桥27洪水12专题探究:冬瓜拱的力量28泥石流13长长的悬索桥29干旱14框架式的桁架桥30地震15设计与制作:我的小桥31火山喷发16桥梁改变生活32火灾第一单元微观生命世界1.放大镜下的生物教学目标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4.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5.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分析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前测放大镜知识1、师:(大屏幕展示“放大镜下的电视机屏幕的画面”)猜猜屏幕上的画面是什么?2、师:这是放大镜下的电视机屏幕。
今天我们要利用放大镜观察周围的世界。
(板书:放大镜)3、师:你知道放大镜有什么用?4、师:刚才有同学说,“能放大物体”,对吗?5、师:其实真能放大就好了,如能把米粒,把饼干,把肉放大哪多好啊!二、尝试使用,掌握放大镜操作1、师:看看放大,其实没放大。
你们会用放大镜吗?桌上有两个放大镜,你们玩一玩看,把你要看的物体的图像放大了,并想一想你是怎样放大图像的,花两分钟时间吧。
学生开始观察,教师巡视2、师:请个同学说,是怎样放大物体的。
3、师:(师边操作边演示)移动的是什么?不移动的是什么?你们发现了吗,再试一试。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4、师:请个同学来说,你怎样看清物体的?5、师:放大镜观察物体有几种做法。
生:我们认为是两种,一种是移动放大镜,一种是移动物体。
三、师生交流,探究放大镜特点1、师:放大镜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有谁了解过放大镜的结构?谁了解放大镜的特点?生:中间厚,边缘薄。
生:它是一种凸透镜。
2、师:凸透镜有什么特点?生:放大。
3、师:本来我不赞成用手去摸放大镜这类仪器的镜面,今天为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允许你去摸放大镜的镜面,但你得把手擦干净?4、师:发现了吗?谁能画一画它的特点。
5、师:用语言描述一下。
生:中间厚,边缘薄。
6、师:“凸”是一个特点,还有吗?师:透明,象玻璃一下。
师出示铁饼,能放大物体吗?为什么?(不能,不是透明的;放大镜透明,中间又是凸起的)四、再次使用,认识放大镜作用1、师:放大镜在什么地方用过?2、师:这样吧,我们用放大镜来看看报纸,除了放大外,还能看到啥,报纸在抽屉里。
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观察报纸记录表用肉眼看到的用放大镜看到的新发现3、学生观察,教师巡视4、师:利用放大镜,我们原来没有看到的,现在看到了,放大镜帮助我们发现细微的地方。
5、教师: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出示三种纸的纤维图片)根据三种纸的纤维特征,猜猜哪一张是书写纸、吸水纸、过滤纸。
图上看,三种纸的主要差异在哪里?学生:主要差异是毛的多少、颜色。
6、教师:这三种纸的纤维的主要差异在它们的长短,我认为第一张是过滤纸,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三种纸,可以把纸撕开,用放大镜观察。
7、学生观察三种纸的纤维特点。
8、讨论交流师:我们发现用眼睛看和放大镜看是很不一样的,如果你用放大镜去放大电视机屏幕上的图,能发现屏幕上的图像是由许多小点组成的。
五、反思特点,模拟放大镜功能1、师:放大镜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凸”,一个是“透”,满足了两个条件就可以做放大镜了,这个能放大吗?(举起装有水的集气瓶)2、师:每个小组上来领一个,比较用放大镜与集气瓶放大的字,哪个放的更大些。
3、师:能放大,这是肯定的。
放大镜放大的确有大有小,你们认为与什么有关?生:凸度有关。
生:越厚,越凸放大的倍率也越大。
4、师:给大家一个培训皿(举起),可以做成放大镜吗,有什么办法?生:磨。
5、师:磨这个办法,我们课堂上时间也不及,也把实验材料搞坏了,你看,我在这里滴一滴水,不要多滴,要小心,能发现它会放大吗?(举起滴管,又用吸管试)学生尝试。
6、师:我们可以用这个做一个凸度不一样的放大镜,大家可以试试看。
学生尝试六、课堂小结,梳理放大镜知识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用显微镜观察教学目标1.认识显微镜,初步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使用显微镜,知道显微镜比放大镜有更大的放大倍数,能看到更加微小的物体。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显微镜、放大镜;自备头发丝若干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使用放大镜导入教师:同学们,大家都玩过放大镜了,你们都用放大镜观察过什么呢?(引导学生联想使用放大镜的经验)教师:如果医生想要检查病人身体里的病菌,放大镜能帮上忙吗?需要用什么才合适呢?(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教师:那你们见过显微镜吗?在哪里见过呢?用显微镜能看到什么呢?教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使用显微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显微镜,看看显微镜有多么神奇吧!二、教学内容活动一:认识显微镜1.学生自由观察显微镜教师:现在老师就把显微镜发给大家,大家看一看显微镜什么样吧。
(教师分发显微镜,鼓励学生自由观察)教师:同学们都看过显微镜了吗?大家说一说,显微镜什么样呢?(鼓励学生自由描述自己看到的显微镜)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显微镜身上都有什么。
(教师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向学生简单介绍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活动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显微镜的取镜、安放、对光。
活动三:用显微镜观察头发丝1.用放大镜观察头发丝教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头发丝在显微镜下面,会是什么样子吗?(激发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头发丝的想法)教师:不要着急,我们先来看看,自己的头发丝在放大镜下面是什么样吧!(鼓励学生先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头发丝)教师:大家说一说,用放大镜看到的头发丝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发现用放大镜看头发丝依然很细,看不清楚)2.教师示范用显微镜观察头发丝教师:如果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头发丝,就会把头发丝放大几百倍!现在,老师要用显微镜观察头发丝了,大家仔细看看,老师是怎么使用显微镜的。
(教师使用显微镜观察头发丝,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哇,老师已经看到头发丝了,看起来很清楚,细细的头发丝变得很粗!(教师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学生,激发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头发丝的兴趣)3.学生轮流通过显微镜观察头发丝教师:现在,请第一组同学来看一看吧!老师现在把其他小组的显微镜调试好,大家先不要着急。
(教师引导第一组学生使用调试好的显微镜观察头发丝,然后给其余小组调试显微镜,引导学生有序观察)4.学生自由描述教师:你们都仔细看过了吗?谁来说一说,你们看到的头发丝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头发丝)5.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教师:看来,显微镜真的好神奇,它可以帮助我们把非常微小的东西放得很大,这样我们就能看的更清楚了。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植物的细胞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2.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2)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3)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
(师演示)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1、师: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2、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如果学生五年级时已使用过,也可叫学生介绍老师指导更正,具体内容见13页)3、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
每组的材料员监督大家进行规范的操作,对不规范操作且不改正的同学取消其使用资格。
同样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4、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阅读12页的资料,了解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
让学生谈谈对细胞的认识。
)四、课外作业:查找资料,细胞的作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细胞组成了生物体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2.过程与方法:1)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
2)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3)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的重要性。
2)发展观察研究生物细胞的兴趣。
3)懂得由于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教学难点: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几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
教师演示器材: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生物细胞的观察1、师: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洋葱表皮,发现洋葱的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
(在黑板上张贴洋葱表皮细胞的手绘图片,尽量细致,用于给学生做示范,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记录)今天我们要继续用显微镜来观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结构,看看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