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合集下载

粤教版(2017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粤教版(2017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粤教版(2017课标)科学五下主要内容第一单元身边的桥梁1.为了方便人和车辆的通行,人们在江河湖海上修建了(桥梁)。

2.(桥梁)必须具备一定的(承重)能力,才能让(行人、车辆)安全通过。

3.(增加厚度或改变形状)都可以增强纸桥的(承重能力)。

但桥梁除了要有一定的承重能力外,还要(方便通行)。

4.(梁桥)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类型。

梁桥是由(梁)和(桥面)组成的。

5.梁桥的桥面(平直),大多具有(梁)的结构。

6.在(山谷、丘陵平原和水网密布)的地区,人们建造了各式各样的(拱桥)。

7.拱桥的跨度一般比梁桥要(大)。

拱桥的承重能力要比梁桥(大)。

8.生活中的拱桥都具有(拱形)结构。

9.拱桥的底部两端是(拱脚),由(拱座)支撑。

10.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建造的(拱桥)有(木拱桥)、(石拱桥)、混凝土拱桥和(钢拱桥)等。

石拱桥受材料限制,往往使用小块构件(拼接)桥面下的拱圈。

11.通常我们可以使用(梯形)和(方形)的小块拼接拱圈。

12.在制定实验方案时,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13.按照计划,将泡沫塑料、萝卜或其他材料切成小块构件,拼接成(拱桥)。

在拼接完拱圈后,我们要做(承重能力)测试。

14.我们可以根据实验结果,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探究的结论。

15.我国许多跨度大的桥梁,有一类是用缆索把桥面吊起来的(悬索桥)。

16.长长的(悬索)可以将桥面吊起来。

还有悬索桥还有(高高的桥塔)。

17.悬索桥的跨度比较(大),一般建在(山谷中)或(海面上)。

18.悬索桥由(悬索)、(桥塔)和(桥面)等几部分组成。

19.在古代,人们利用(藤)、(竹)等材料将桥面吊起来。

20.(斜拉桥)也是靠钢索吊起桥面的大跨度桥梁。

(昂船洲大桥)全长1596米,共有224条斜拉索,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斜拉桥之一。

21.(钱塘江大桥)是由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的钢铁框架桥。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是(钱塘江大桥)。

最新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精)

最新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精)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1课地球1.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 3 )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 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40000 )千米。

地球的直径约为( 12800 )千米。

半径约为( 6400 )千米。

3.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1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29 )%。

4.根据地震波的数据,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由( 地壳)、( 地幔)和( 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5.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8844.43 )米。

6.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7.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40000 )千米,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两)天的时间。

第2课太阳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 光)和( 热)。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 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

2.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 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第3课月球1.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月球围绕地球在公转)。

2.( 1969 )年( 7 )月( 20 )日,美国( “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经过4天多的飞行,终于降落月球,宇航员( 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出的一小步成为人类历史的一大步。

3.月球体积不足太阳体积的六千万分之一。

(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约( 30 )天绕地球公转一周。

也就是我们平时我们说的一天。

4.在茫茫宇宙中,(月球)是地球最近的“邻居”,也是人类探测与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外星球。

第4课白天与黑夜1.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 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约( 24 )小时,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天。

2.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 地球在自转)。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身边的桥梁单元知识整合1.桥梁必须具备一定的承重能力,才能让行人车辆安全通过。

2.增加厚度或改变形状都可以增强纸桥的承重能力。

3.在山谷、丘陵平原和水网密布的地区,人们建造了各式各样的拱桥。

4.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用各种材料建造的拱桥,例如木拱桥石拱桥、混泥土拱桥等。

5.按照计划,将泡沫塑料、萝卜或其他材料切成小块构件,拼接成拱桥。

6.我们可以根据实验结果,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探究的结论。

7.我国许多跨度大的桥梁,有一类是用缆索把桥面吊起来的悬索桥8. 斜拉桥也是靠钢索吊起桥面的大跨度桥梁。

9.钱塘江大桥是由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的钢铁框架桥。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是(钱塘江大桥)10.2018年10月正式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11.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建筑师智慧和心血的中国桥梁,浓缩了我国建筑的精髓,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在世界桥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2、为了方便人和车辆的通行,人们在江河湖海上修建了(桥梁)。

13、梁桥是由(梁)和(桥面)组成的。

14、(梁桥)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类型。

15、梁桥的桥面(平直),大多具有(梁)的结构。

16、拱桥的跨度一般比梁桥要(大)。

17、生活中的拱桥都具有(拱形)结构。

18、拱桥的承重能力要比梁桥(大)。

19.拱桥的底部两端是(拱脚),由(拱座)支撑。

20.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建造的拱桥有(木拱桥)、(石拱桥)、混凝土拱桥和(钢拱桥)等。

21、石拱桥受材料限制,往往使用小块构件(拼接)桥面下的拱圈。

22、通常我们可以使用(梯形)和(方形)的小块拼接拱圈。

23、在制定实验方案时,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24.在拼接完拱圈后,我们要做(承重能力)测试。

25.用缆索把桥面吊起来的桥是(悬索桥)。

26、悬索桥的跨度比较(大),一般建在(山谷中)或(海面上)。

1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1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1、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半径约为6400千米。

3、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29%。

⒋根据地震波的数据,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5、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确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

6、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7、月相变化的原因是月球围绕地球在公转。

8、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经过4天多的飞行,终于降落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出的一小步成为人类历史的一大步。

9、月球体积不足太阳体积的六千万分之一。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约30天绕地球公转一周。

10、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天。

11、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地球在自转。

12、公元15世纪前后,人们逐渐开始怀疑“地心说”。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理论,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昼夜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13、中国北京正午12:00德国柏林凌晨6:00美国纽约半夜11:0014、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睡莲一般在清晨开放,昙花总是在夜晚开放;猫头鹰白天睡觉,夜晚出来捕食,鸡白天活动,夜晚休息。

15、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

人们冬天喜欢阳光,夏天尽可能躲在阴凉处。

太阳本身发光的强弱是不变的。

16、太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在早晨和中午有明显的不同。

同样是正午,一年中不同的季节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地方甚至会出现阳光直射的情况。

17、地球以一年为周期围绕太阳公转。

由于地球始终是倾斜着身子在公转,所以对某一地区来说,每年夏季和冬季太阳光照射地表的角度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第1课地球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就是圆的(或球体的)?答:(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2)进港的船只先瞧到桅杆,后瞧到船身;(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就是圆弧的;(4)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如在南半球瞧不到北极星;(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可以瞧到更远的地方;2、最早证明地球就是圆的人,就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就是个球体。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就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就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就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6、地球的直径约12800千米,半径约6400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表面积约就是5、1亿平方千米。

(注意计量单位!)7、世界第一高峰 --- 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 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71%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要就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12、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 千米)与地核三部分组成。

13、地球的内部就是不就是都就是岩浆?答:不就是14、人类有哪些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答:(1)通过地下岩层钻探标本来推测;(2)通过观察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测;(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测。

第2课太阳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与热。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 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有没有生物不依赖太阳而生存?答:有,深海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依靠阳光,其中的微生物就是依赖地热活动生存的。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教学文稿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教学文稿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一部分日地月昼夜四季地日月1、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半径约为6400千米。

3、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29%。

地球表面既有坚硬的岩石,也有松软的泥土,更有浩瀚的大海。

⒋根据地震波的数据,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5、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给万物提供了能量。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确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6、太阳是一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它通过核聚变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热源。

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据估计,太阳的寿命可达100亿年,目前它正处在稳定而旺盛的中年时期。

7、天空中的月亮常常改变模样,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这就是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的原因是月球围绕地球在公转。

月相在右,是上半个月(初一到十五),月相越小,时间越早,月相越大,时间越晚;月相在左,是下半个月(十六到二十九)月相越小,时间越晚,月相越大,时间越早。

8、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经过4天多的飞行,终于降落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出的一小步成为人类历史的一大步。

9、月球体积不足太阳体积的六千万分之一。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约30天绕地球公转一周。

昼夜10、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天。

11、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地球在自转。

古代中国人用“浑天说”解释昼夜变化,古代欧洲人用“地心说”解释昼夜变化。

12、公元15世纪前后,人们逐渐开始怀疑“地心说”。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第1课地球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圆的(或球体的)?答:(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2)进港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的;(4)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如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2.最早证明地球是圆的人.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 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6.地球的直径约12800千米.半径约6400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表面积约是5.1亿平方千米。

(注意计量单位!)7.世界第一高峰 --- 珠穆朗玛峰高 8844.43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 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71 %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要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12.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 千米)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13.地球的内部是不是都是岩浆?答:不是14.人类有哪些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答:(1)通过地下岩层钻探标本来推测;(2)通过观察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测;(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测。

第2课太阳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有没有生物不依赖太阳而生存?答:有.深海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依靠阳光.其中的微生物是依赖地热活动生存的。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2.docx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2.docx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1课地球1.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 )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o2.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0000 )T米。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 )千米。

半径约为(6400 )千米。

3•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

4.根据地震波的数据,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5.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8844.43 )米。

6.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7•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0000 )千米,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两)犬的时间。

第2课太阳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

太阳毎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丁燃烧(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

2.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第3课月球1.刀相变化的原因是(刀球围绕地球在公转)。

2.( 1969 )年(7 )月(20 )日,美国(“阿波罗11号”序宙飞船经过4天多的飞行,终于降落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出的一小步成为人类历史的一大步。

3.月球体积不足太阳体积的六千万分之一。

(月球)是地球的一卫星,约(30 )天绕地球公转一周。

也就是我们平时我们说的一天。

4.在茫茫宇宙中,(刀球)是地球最近的“邻居”,也是人类探测与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外星球。

第4课口犬与黑夜1.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约(24 )小吋,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天。

2.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地球在口转)。

3.公元15世纪前后,人们逐渐开始怀疑“地心说”。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捉出(“日心说”)的理论,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昼夜变化是由(地球□转)引起的。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第1 课地球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圆的 ( 或球体的 )答:(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逝在海平面,而后桅杆才消逝;(2)进港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的;(4)卫星摄影的地球照片;(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一样,如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能够看到更远的地方;2、最早证明地球是圆的人,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 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用3 年的时间达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进而直接证了然地球是个球体。

4、 17 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断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6、地球的直径约 12800 千米,半径约 6400 千米,赤道周长约 40000 千米,表面积约是亿平方千米。

(注意计量单位!)7、世界第一顶峰---珠穆朗玛峰高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 71%,陆地面积占 29%。

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大海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 71 %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若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12、科学家推断地球由地壳(6---40 千米)、地幔(约 2900千米)和地核三部分构成。

13、地球的内部是否是都是岩浆答:不是14、人类有哪些方法认识地球内部的状况答:(1)经过地下岩层钻探标原来推断;(2)经过察看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断;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3)依据地震波的流传速度来推断。

第 2 课太阳1.太阳照射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焚烧4 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这样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有没有生物不依靠太阳而生计答:有,深海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依靠阳光,此中的微生物是依靠地热活动生计的。

最新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含答案)

最新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含答案)

最新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2、(放大镜)能放大图像。

3、用放大镜组合观察身边的物体,能把图像放得(更大),看清更多(更细)。

4、人类很早就开始对(动物)与(植物)进行科学的观察和研究。

5、直到400多年前,科学家利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为人类展观了一个全新的(微观世界)。

6、常用的(显微镜)是一种由多块透镜组合而成的(光学仪器)。

7、显微镜主要包括:(目镜)、(物镜)、(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载物台和反光镜等部件。

8、在使用显微镜时,应按照:(取镜)、(安放)、(对光)、(固定装片)、(调整)、(观察)、(收镜)等次序,规范使用。

9、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0、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11、我们的身体也是由(数以亿计)的细胞构成的。

12、池塘水中生活着众多微小的(生物),它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13、在这个微小的生命世界中,既有由(单个细胞)组成的植物和动物,也有一些微小的(多个细胞)生物。

14、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15、在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糖类(分解)。

16、酵母菌是一种由单个细胞组成的真菌,它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17、霉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

18、常见的发酵食品主要有(谷物)发酵制品、(豆类)发酵制品、(乳类)发酵制品、(蔬菜)发酵制品等。

19、实验题: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请按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给下列步骤排序:(3)转动粗准焦螺旋,通过目镜观察,调节反光镜。

(2)镜筒在前、镜臂在后、安放显微镜。

(8)从载物台上取下装片,将显微镜收回镜箱中。

(1)一只手握住镜臂,一只手托住镜座,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

(5)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物像大致清晰。

(4)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

(7)稍稍向左右或前后移动装片,观察装片。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1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第1课地球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圆的(或球体的)答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2进港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的4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如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2、最早证明地球是圆的人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 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6、地球的直径约12800千米半径约6400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表面积约是5.1亿平方千米。

注意计量单位7、世界第一高峰 --- 珠穆朗玛峰高 8844.43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 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71 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要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12、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 千米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13、地球的内部是不是都是岩浆答:不是2 14、人类有哪些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答1通过地下岩层钻探标本来推测2通过观察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测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测。

第2课太阳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 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有没有生物不依赖太阳而生存答有深海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依靠阳光其中的微生物是依赖地热活动生存的。

3、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 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2019粤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必背

2019粤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必背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粤教版)1、那些例子证明地球是圆的?答: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

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圆的,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都能证明地球是圆的。

2、最早证明地球是圆的是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时间第一次完成环绕地球一周航行。

3、地球的赤道长40000千米,地球的直径12800千米。

4、因为地球表面71%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5、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只占2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1/3左右。

6、地球的内部主要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7、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千米)和地核三部分组成,地球的半径约6400千米。

8、太阳给地球带来光和热,太阳每分钟给地球输送的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煤。

9、太阳给地球带来什么?(也就是太阳对地球万物的作用)答:如果没有太阳给地球提供的能量,地球就没有白天,地球的温度会变得非常低,植物和农作物就不能生长,动物就不能存活,总之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10、随着月亮在星空中自西向东地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也是月相变化的原因)11、月相变化规律。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上弦月过后,在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便是“凸月”。

我们能看到月球的大半部分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新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第一单元身边的桥梁1、增加厚度或改变形状都可以增强纸桥的承重能力。

2、梁桥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类型,它们平直,大多具有梁结构。

3、在山谷、丘陵、平原和水网密布的地区。

人们建造各式各样的拱桥。

4、拱桥:拱圈底部两端的拱脚由拱座支撑。

5、悬索桥:桥塔、桥面、缆索、悬索6、斜拉桥也是靠钢索吊起桥面的大跨度桥梁。

香港昂船洲大桥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斜拉桥之一。

7、三角形形状最稳定。

第二单元微观生命世界1、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能提高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构成:3、显微镜的使用顺序:取镜: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

安放:保持镜体直立,将其平稳放在实验台距边缘约7厘米处。

对光: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通过目镜观察,同时调节反光镜,直到出现明亮的圆形视野。

调整: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靠近装片。

左眼朝目镜内注视,缓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图像大致清晰;再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更清晰。

观察:稍稍向左右或前后移动装片,观察装片。

收镜:实验后,从载物台上取下装片,将显微镜收回镜箱中。

4、在观察生物材料前,要将其处理得薄而透明,并制成玻璃标本。

5、镜头上“10X”即放大倍数为10倍,若物镜发大倍数是10倍,目镜放大倍数是10倍,即放大镜放大倍数是100倍。

6、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第三单元火山和地震1、地壳不断运动着,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地壳的运动非常缓慢。

2、岩浆岩: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3、沉积岩: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各种沉积物,经过水流等外力的搬运作用,再经过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沉积岩。

4、变质岩: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岩浆岩、沉积岩等各类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5、当地壳不能阻止岩浆向上运动时,岩浆就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向地表上升,然后突破地表急剧地喷发出来,形成火山喷发。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1.为了方便行人和车辆通行,人们在江河湖海上修建了桥梁。

桥梁必须具备一定的承重能力,才能让行人、车辆安全通行。

2.桥梁除了要有一定的承重能力外,还要方便通行。

3.梁桥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类型,它们桥面平直,大多具有梁结构。

4.如果桥面下有梁结构,桥的承重能力更强。

5.在山谷、丘陵、平原和水网密布的地区,人们建造了各式各样的拱桥。

6.拱桥的拱圈底部两端的拱脚由拱座支撑。

7.拱桥的承重能力要比梁桥大。

8.拱桥都有拱形结构,拱桥由拱圈,拱脚和拱座构成,外形美观。

9.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用各种材料建造的拱桥,如木拱桥、石拱桥、混凝土拱桥和钢拱桥等。

10.石拱桥受材料的限制,往往使用小块构件拼接出桥面下的拱圈。

把组成拱圈的石块做成梯形好。

(也可用方块、三角形拼接成拱圈)11.我国建造了许多大跨度的桥梁。

其中有一类是用缆索把桥面吊起来的悬索桥。

12.悬索桥都有高高的桥塔和长长的悬索。

13.在古代,人们利用藤、竹等材料吊起桥面。

如今,人们多采用受拉性能更好的钢索作为悬索。

14.斜拉桥也是靠钢索吊起桥面的大跨度桥梁。

但与悬索桥不同,斜拉桥的桥面是靠桥塔两侧像琴弦一样斜拉的钢索吊起的。

15.列车通过铁路桥梁时,不仅要求桥梁具有很强的承重能力,还要求桥面上的铁轨不能变形,因此铁路桥梁一般设计为框架结构,三角形框架最稳定。

16.钱塘江大桥是由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的钢铁框架桥。

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

17.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赵州桥,是一座横跨为37米河面的石拱桥。

18.2018年10月正式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海底隧道长5.6千米。

19.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能帮助我们看清楚微小的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20.将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能提高放大倍数。

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进行组合,效果不一样。

21.准备两个放大镜,上下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直至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像。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第1课地球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就是圆的(或球体的)?答:(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⑵ 进港的船只先瞧到桅杆,后瞧到船身;(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就是圆弧的;(4)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如在南半球瞧不到北极星;(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可以瞧到更远的地方;2、最早证明地球就是圆的人,就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_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就是个球体。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就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就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就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地球的直径约12800千米,半径约6400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表面积约就是5、1亿平方千米。

(注意计量单位!)7、世界第一高峰--- 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71 %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要就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12、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千米)与地核三部分组成。

13、地球的内部就是不就是都就是岩浆?答:不就是14、人类有哪些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答:(1)通过地下岩层钻探标本来推测;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2)通过观察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测;(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测。

第2课太阳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与热。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第1课地球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圆的(或球体的)答:(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2)进港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的;(4)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如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2、最早证明地球是圆的人,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6、地球的直径约12800千米,半径约6400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表面积约是亿平方千米。

(注意计量单位!)7、世界第一高峰 --- 珠穆朗玛峰高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 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71%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要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12、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 千米)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13、地球的内部是不是都是岩浆答:不是14、人类有哪些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答:(1)通过地下岩层钻探标本来推测;(2)通过观察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测;(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测。

第2课太阳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 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有没有生物不依赖太阳而生存答:有,深海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依靠阳光,其中的微生物是依赖地热活动生存的。

3、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4、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热源。

5、太阳能依靠什么发光发热产生能量答:核聚变反应6、太阳的寿命是100亿年,年龄是50亿年,正处于中年期。

7、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8、太阳给地球带来什么(或问:太阳对地球万物的作用)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会是什么样子答:太阳给地球带来了:(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2)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成为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太阳能还可以通过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直接利用。

如果没有太阳给地球提供的能量,地球就没有白天,地球的温度会变得非常低,植物和农作物就不能生长,动物就不能存活,总之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第3课月球1、月相,天文学术语,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2、月相变化的原因:答:(1)月球不发光,不透明;(2)与月、地、日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

3、月相变化过程(图要记住,文字要看但不需要识记)。

(1)新月(朔日)。

农历每月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相当于“黑月亮”),称为新月或朔,(2)娥眉月。

农历初二到初七,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

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娥眉月,(3)上弦月。

约在农历初八左右,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度。

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呈半圆形,叫上弦月。

(4)凸月。

农历每月初九到十四,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即为凸月。

(5)满月(望)。

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称为满月或望。

(6)残月。

农历每月十七到二十二,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7)下弦月。

农历每月二十三左右,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度。

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

(8)下娥眉月。

农历每月二十四到月末,月相又变成娥眉月,亮面朝东。

(9)晦日。

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不见月亮。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

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天。

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4、月相变化的规律。

(1)月相的变化顺序依次是:新月(农历初一)→上娥眉月(初二到初七)→上弦月(初八)→凸月(初九到十四)→满月(十五,十六)→残月(十七到二十二)→下弦月(二十三)→下娥眉月(二十四到二十九)→晦日(三十)。

(2)月相变化是从缺到圆,再从圆到缺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上半月(初一到十五、十六),月亮从缺到圆(新月→满月),从右月牙开始亮,亮的部分越来越大,阴影部分越来越小,月逐渐变圆为满月;下半月(十五、十六到三十、三十一),月亮从圆到缺(满月→新月),从右边开始缺,阴影部分越来越大,亮的部分越来越小,月逐渐变得看不见为晦日或者朔月。

(3)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月。

5、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6、判断月相与按时间顺序排列月相图的方法。

第一步,判断月相名称。

新月(晦日)和满月的判断很简单,新月(晦日)全部是阴影,满月全部是亮的。

对其他的月相图,判断步骤是:①判断是上半月还是下半月的月相:右边亮左边暗是上半月,左边亮右边暗是下半月。

②根据月相亮的部分和暗的部分的大小判断具体是什么月相:上半月的月相,如果亮的部分小于暗的部分,就是上娥眉月;如果亮的部分等于暗的部分,就是上弦月;如果亮的部分大于暗的部分,就是凸(读tu)月。

下半月的月相,如果亮的部分大于暗的部分,就是残月;如果亮的部分等于暗的部分,就是下弦月;如果亮的部分小于暗的部分,就是下娥眉月。

(口诀:右亮左暗上半月,左亮右暗下半月;亮小暗大娥眉月,亮暗相等上下弦,亮大暗小凸残月。

)第二步,按时间顺序排列月相图。

顺序是:新月→上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下娥眉月→晦日。

(参看前图)7、1969年7月20日22时56分20秒,美国“阿波罗11 号”宇宙飞船经过 4天多的飞行,终于降落月球。

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出的一小步成为人类历史的一大步。

8、月球的体积不足太阳的六千万分之一。

9、月球上物体的重量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10、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约 30 天绕地球公转一周。

也就是我们平时我们说的一月。

11、在茫茫宇宙中,月球是地球最近的“邻居”,也是人类探测与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外星球。

12、月球表面物质和引力等特点。

(1)月球基本上没有水,也就没有地球上的风化、氧化和水的腐蚀过程。

(2)月球本身不发光,天空永远是一片漆黑,太阳和星星可以同时出现。

(3)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因而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很大。

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夜晚温度可低到℃。

由于没有大气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强度比地球上约强1/3左右;紫外线强度也比地球表面强得多。

由于没有大气,也没有声音的传播,到处是一片寂静的世界。

由于月球大气少,因此在月面上会见到许多奇特的现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阳光照射是笔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

因此才会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

由于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在月球上星星看起来也不再闪烁了。

(4)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说,地球上6公斤重的东西到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

人在月面上走,身体显得很轻松,稍稍一使劲就可以跳起来,宇航员认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

第4课白天与黑夜1、地球是绕太阳运行的一颗行星,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也就是一天。

2.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3、说说地球上的昼夜是怎样产生的答:昼夜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当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朝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背对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昼夜交替产生。

4、公元15世纪前后,人们逐渐开始怀疑“地心说”。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理论,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昼夜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5、昼夜的变化对动植物有哪些影响答:昼夜的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很大,如向日葵的花盘白天总是向着太阳,牵牛花清晨开放夜间闭合,昙花总是在夜间开放,蝴蝶通常在白天活动,猫头鹰白天睡觉,夜晚出来捕食,鸡在白天活动夜晚休息等。

第5课春夏与秋冬1、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

太阳本身发光的强弱是不变的。

2、直射与斜射有什么差异答:太阳直射时,光热集中,地表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斜射时,光热分散,地表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少,气温低。

3、为什么早晨和中午温度不同答:太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在早晨和中午有明显的不同,早晨斜射的角度很大,所以温度低;中午直射或近似于直射,所以温度高。

4、说说四季的成因。

答:地球以一年为周期围绕太阳公转。

由于地球始终是倾斜着身子在公转,所以地球上的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季节太阳光照射地表的角度不同,从太阳获得的热量也就不同,这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直射或近于直射时温度就高,也就是夏季;斜射的角度较大,温度就越低,也就是冬季。

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时,北半球就是夏季;同时太阳光斜射在南半球,南半球就是冬季。

反之,北半球就是冬季,而南半球是夏季。

5、四季的主要成因是地球始终倾斜着身子公转。

地球始终是倾斜着身子在公转→太阳光照射地表的角度不同→地面在不同的时间从太阳获得的热量不同→四季变化6、四季各有什么特点答:春天气候比较温暖,万物复苏;夏天气候普遍炎热,到处葱茏苍翠;秋天天气逐渐变凉,树木开始落叶;冬天气候寒冷,大地银装素裹。

7、说说四季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答:四季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很大,首先随着四季的变化我们所穿的衣服不同,吃的食品也会有所变化,四季的景观也会随着改变,农民要根据四季的变化安排农业生产。

8、动植物是怎样抵御严寒酷暑的答:植物:大部分树木利用落叶来减少水分的散失,树木的体内产生抗冻物质;松树、樟树由于自身独特的结构,外形基本上不变,但体内也有抗冻物质产生;草本植物利用根、种子来过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