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8
《发展经济学》重点作业参考答案
《发展经济学》 三、辨析题
错误。经挤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首要的物质条件,没有增长,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反之,投有发展,长期的持续增长也是不可能的。区别:经济增长侧重反映和体现财富与产出量的增加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有关经济方面关系的发展问题。而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特别关心社会一般关系的发展变化问题,涉及到非经济发展的诸多问
错误。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是指经济社会结构性的转变,不仅包括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变和分散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还包括产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的转变。
错误。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资本的推动作用
要大于技术的推动作用。
错误。资本来自于储蓄。
错误。发展经济学中所说的物质资本(简称资本),其涵义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资本”并不相同。
错误。人力资本主要指凝集在劳动者本身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
正确。生育的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生养孩子的数量取决于生养孩子的成本——收益分析。教育妇女会导向较低的生育率,因为随着她们的教育带来更高的工资,把时间花费在生养孩子上面的机会成本在上升。
错误。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模式宜采取资本节约型。
正确。伪装失业,指劳动者所做的工作实际上只需花费其工作时间的一部分就能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小于其工资率。这是发展中国家非公开失业中最重要的失业形式。
正确。资源是由人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自然状态的或
未加工过的资源可被输人生产过程,变成有价值的物质,或者也可以直接进入消费过程给人们以舒适而产生价值。“资源”是一个动态概念,信息、技术和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把以前投有价值的物质变成正确。农业在逐渐发展过程中,向工业部门提供了储蓄资金。资本主义展初期往往通过“原始积累”的方式将农业资金转移到工业部门中,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早期也通过工农业剪刀差来积累工业资金,所以说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相当数量的资本积累来自于农业。
发展经济学8:贫困与营养ppt课件
2.2.1贫困人口数
Head
count, HC 收入yi低于贫困线p的人口数 HC: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i such that yi < p
(where y is income or expenditure) 优点:最简单最直观的指标。 缺陷:不能反应程度,使扶贫政策更加侧重于接近贫困 线的贫困人口
评价政府扶贫部门和国际机构的反贫困成效也需要可靠的贫 困信息。
关于贫困的衡量方法
贫困线(基本的) 衡量贫困的指标(具体的) 贫困的多样性及对贫困衡量的改进(综合的)
2.1 贫困线
2.1.1 什么是贫困线
贫困的讨论必须以贫困线为中心 贫困线是
关于收入、消费,或产品、服务可得性的门槛 在特定的社会、特定时间下,最低的、“可接受”
2.2 贫困指标
count (HC)贫困人口数 Head-count ratio (HCR)贫困人口比率 Poverty gap ratio (PGR)贫困差距比率 Income gap ratio (IGR)收入差距比率 FGT (Foster, Greer, and Thorbecke,1984) Sen Index & SST Index
2.2.2贫困人口比率
贫困人口比率也被称为贫困发生率(P0):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第二章 发展的概念与度量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及其基本经济特征 • 第二节 当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 • 第三节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演变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77个
34个
56个
47个
低收入经济体 中低收入经济体 中高收入经济体 高收入经济体
西半球
红色:高收入 黄色:中高收入 浅蓝:中低收入 深蓝:低收入
红色:高收入 黄色:中高收入 浅蓝:中低收入 深蓝:低收入
东半球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及其基本经济特征
二、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
(一)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增长速度较慢
二战后不久成立的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组织收集和编纂了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 国家的统计资料,为开展研究提供了资料和数据
第三节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演变
二、发展经济学的演变过程
发展经济学经历了70 年的演变过程,大致 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 阶段
形成与繁荣时 期 ——从20世纪 40年代末到60年 代中期
(六)城乡二元结构显著
作为后发者,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呈现出鲜明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经济发展 过程就是把这种二元经济变为一元经济过程。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的本质特 征,是区分发达与不发达的根本标志。
发展经济学每章习题
发展经济学每章习题
一章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本章重点把握发展中国家的概念及特征,理解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识发展的含义和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单
项选择题
1、二战后,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铁蹄下解救出来的亚、非、拉国家被称为
( )。 A.现代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北方国家 D.发达国家 2、发展经济
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B.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C.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D.以上都不对
3、通过计算一个国家的居民申报的国内和国外的增值总额得到的经济指标是(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世界77%的人口维持生存所占用的世界收入比重是( )。A.53% B.40% C.17% D.20%
5、―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劳动
力投人得越多,其产出的边际产品会()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不一定
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平均人口年增长率分别为( )。
A.3%和0.9% B.2.3%和1% C.4%和1.3% D.2%和0.5%
7、在发展中国家中,每一个劳动人口抚养儿童的负担比发达国家劳动人口几乎
( )。 A.高一倍 B.高二倍 C.高三倍 D.高一倍半
8、发展中国家的失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主要是( )。 A.发
展中国家的失业率很高 B.发展中国家的失业是一种长期的普遍的现象 C.发展中国
考研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考研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发展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如何推动社会经
济的发展和如何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考研中涉及的发展经济学知识
点众多,本文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发展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有
两个主流的观点,即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凯恩斯增长理论。新古典增
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而新凯恩斯增长理论则更
加注重对需求方面因素的分析。
二、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方式和路径。常见
的经济发展模式包括工业化模式、农业经济转移模式、外向型模式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所差异,但都要追求经济的高速增
长和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是指通过调整各产业间的比重来优化经济结构,以实
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任务是推动产
业升级和转型。常见的经济结构调整方式包括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城乡发展格局、推动农业现代化等。
四、贸易与全球化
贸易和全球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贸易可以促进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全球化则进一步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推动了全球经济
的发展。
五、区域发展与城市化
区域发展是指一个地理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格局和差异。区域发展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并制定相应
的发展战略。城市化是指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不仅是
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发展经济学》马工程课件0绪论ppt
失业与人口压力
高失业率
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高失业率的 问题,大量劳动力无法找到稳定 的工作,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
加。
人口快速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往往较 快,导致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进 一步加剧了失业问题。
教育水平低下
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和教育水平低下, 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往往缺乏必要 的技能和知识,难以满足现代经济 的需求。
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
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 的重要性
制度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 动力之一,通过改革和完善经济 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等, 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 的互动关系
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相互依存。制度创新为经济发展 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降低了 交易成本,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而经济发展又为制度创新提供了 物质基础和实践经验。
不平衡增长战略
主张发展中国家应有选择地在某些部门进行投资,通过其外部经济使其 他部门逐步得到发展的经济学说。
03
可持续发展战略
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
展,最终目的是达到共同、协调、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
04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 践
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01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 济的比较
计划经济强调政府主导和资源配 置,市场经济则注重市场机制和 价格信号。
发展经济学理论
发展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作为一门关注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扮演着推动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角色。而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发展经济学理论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本文将探讨发展经济学理论的重要性、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以及该理论的应用。
一、发展经济学理论的重要性
发展经济学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减贫和社会进步等问题,其研究成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国家,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差。因此,通过发展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为改善其经济社会状况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此外,发展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不仅关注经济增长和减贫,还探索了社会公平、教育发展、医疗卫生等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积极影响,可以为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推动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的全面提升。
二、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发展经济学理论关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大过程,而经济发展则包括经济
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经济学理论通过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
机制研究,探索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其次,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贫困和减贫问题。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和
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对贫困问题的研究,发展
经济学理论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扶贫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
《发展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发展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概念辨析(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古典主义:
2.发展经济学:
3.隐蔽失业:
4.“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处于南半球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又叫南方国家()
2.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在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发达国家处于中心支配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被支配的边缘地位,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通过市场进行平等的交换。()
3.资金短缺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障碍,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关键取决于资本的数量。()
4.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既知识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5.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降低利率就能达到降低利率和刺激本国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 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2. 中国为什么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四、论述题(30分):
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中国怎样才能实现从二元经济到一元现代经济的转变?
发展经济学参考答案:
一、概念辨析
1.新古典主义: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
2.发展经济学: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兴起,在经济学的体系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3.隐蔽失业:许多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不发达国家失业的特点之一就是“隐蔽性失业”。因为在这些国家里,人口压力问题是发生在货币工资经济发展之前的自给经济环境里的。由于大家庭制度的存在,许多家庭成员依靠有限的土地产品在低于自给的水平下也可以生存下去,许多在工资体系下本来要挨饿的人受亲属的维持而处于隐蔽性失业状态。
发展经济学探究论文.pdf
一、发展经济学兴起的背景和动机
经济发展问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因为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被马克思称作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的亚当·斯密在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就讨论了经济(国民财富)增长的源泉问题,生活在18世纪的斯密把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快慢的原因归结为分工的发展程度和资本积累的多寡。古典经济学家都力图寻找经济增长的根源,分析经济变革的长期过程。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兴趣一直持续到约翰·穆勒。此后,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把边际分析引入了经济学,经济学家们的兴趣转向了资源配置问题和交换理论,静态经济学支配着西方主流经济思想。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长期慢性萧条和30年代世界性经济大萧条,引发了凯恩斯对资本主义经济短期波动和长期停滞可能性的分析。从1848年约翰·穆勒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经济发展问题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差不多被冷落了100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才重新成为西方经济学讨论的主题。
当然,古典经济学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的对象、动机和目的的关注是不同的。古典经济学家关注的是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问题。因为18世纪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年轻的正在成长的经济,是一种“发展中的”经济,古典经济学家力图找到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和一条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通过加快经济增长来确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上彻底战胜封建主义。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经济学家关注的是摆脱了殖民统治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简单地说,古典经济学家当时关注的是其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经济学家关注的是他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
发展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经济世界:经济世界是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的一个部分的经济。
2、静态的插曲:1870年开始,经济学界出现了“边际革命”,资源配置成为经济研究的主
题。从这时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时间被称为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静态的插曲”。
3、知识外溢:知识外溢是指每个企业的知识都是公共品,任何企业都能无成本获得。知识
一经发现就会立刻外溢到整个经济范围内。
4、智力外流:指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完成学业后的高级专门人才从母国迁移到其他国家定居
或工作的一种国际移民活动。
5、劳动力无限供给:如果资本家欲以现行工资招收更多的劳动力,征求职业者会大大超出
需求,也就是说,劳动力供给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有无限弹性。
6、回波效应:指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收益差异的吸引下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
流动的现象。
7、外国直接投资:指外国资本以获得长期利润为目的,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对
另一国家的生产部门所进行的投资。
发展经济学教案
发展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简介
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发展原理、经济发展过程以及经济发展政策的学科。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和发展策略,以及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和发展策略;
3. 分析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
4.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发展经济学概述
1. 发展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
3. 经济发展指标和衡量标准。
第二章:经济发展理论
1.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
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3.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4. 结构主义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章:经济发展战略
1. 进口替代战略;
2. 出口导向战略;
3. 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
4.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第四章:农业与农村发展
1.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政策;
3. 农村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4. 农村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第五章:工业化与产业结构调整
1. 工业化的定义和阶段;
2. 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和路径;
3. 产业政策的作用和制定;
4.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第六章: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影响;
2. 外贸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 外资的引进与利用;
4. 开放型经济的构建与管理。
第七章:财政政策与金融发展1. 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原理
发展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家一直以来都在探索如何实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经济
学旨在理解经济活动的原理和规律,并为实现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
活水平提供指导。本文将介绍一些发展经济学的原理,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理解和推动经济的发展。
一、资本积累和投资
在经济发展中,资本积累和投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本积累指
的是通过投资购买生产资料和设备来增加生产力。投资是指将资金投
入到生产和创新活动中,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资本积累和投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提供
优惠政策和税收激励来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同时,个人和家庭也可以
通过储蓄和投资来积累资本。资本的积累和投资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力,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和推动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人力资本与教育
人力资本是指人们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人力
资本的积累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技能水
平和专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力,推动经济的增长。此外,良好的教
育体系还可以培养创新和创业精神,促进经济的创新和竞争力。
为了发展人力资本,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供良好
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同时,个人和家庭也应该重视自身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三、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
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在全球化和数字化
的时代,技术创新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改变传统行业的规则,还能
够创建新的产业和商业模式。
为了促进技术创新,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科研和开发的投入,优化
发展经济学第八章 技术创新知识经济与经济发展
生产过程,并不断进行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的新 组合和新创造的人。 驱动企业家去从事创新活动除了追逐超额利润外,还 有三种力量: – 发现一个私人商业王国的愿望; – 征服困难的意志; – 创造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带来的快乐。
18
发展经济学
第三节 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
(四)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企业 创新
高额 利润
16
发展经济学
第三节 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
(二)创新活动类型
(1)引进新产品或生产出新质量的产品 。 (2)使用新的生产方法 。 (3)开辟新的商品市场 。 (4)获得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 。 (5)实行新的组织形式
17
发展经济学
第三节 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
(三)企业家的作用
熊彼特强调创新的力量来自企业家的创新活动。 企业家是把新技术、新产品、新原料和新工艺引入到
5
发展经济学
第一节 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三、新增长理论的理论意义:
发展经济学与国际贸易
发展经济学与国际贸易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开放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日益成为经济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就发展经济学与国际贸易这两个主题展开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一、发展经济学简介
发展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经济发展如何实现,以及如何实现良好的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它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增长、贫困减少、社会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等问题。
发展经济学的起点可以追溯到南北问题的提出。60年代,北方国家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南方国家则遭受经济和政治的困扰,使这两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差距不断扩大。因此,南方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发展经济学就应运而生。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经济学也得以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二、国际贸易简介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生产,交易和消费由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完成。国际贸易的流动性以及全球市场的扩张,对于全球经济的增长和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贸易的研究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今天,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国际贸易成为各国政府所重视的一个重要领域。
三、发展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的互动关系
在全球化和开放经济体制下,发展经济学和国际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密切。
首先,国际贸易促进了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
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和不平等交易应用的不同关税和其他限制,成为许多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原因。通过国际贸易的研究,发展经济学可以更好地研究经济发展的不同机制和途径。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为发展经济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数据来源。通过对于国际贸易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发展经济学可以更加精确地对于经济发展和贸易的机制进行研究。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一、发展中国家的六个共同特征:P2
1.低下的生活水平
2.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DependencyBurden)
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
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第二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P2
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财富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发展(economicdevelopment):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当然包括经济增长,但是,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P2
第一,投入结构的变化。第二,产出结构的变化。
第三,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变化。第四,卫生健康状况变化。
第五,文化教育状况变化。第六,自然环境与生态变化。
二、区别与联系:
区别:
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通用尺度是GNP或GDP;
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可以用实际生活质量指数PQLI、社会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等综合评价表示。
联系: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就有经济发展。在个别情况下,有时会出现无增长而有发展的情况。
发展经济学整理(完整版)
发展经济学整理(完整版)
第⼀章和第⼆章:
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
1、低下的⽣活⽔平。(低下的⼈均收⼊⽔平、悬殊的收⼊差距、⼤范围贫困、恶劣的卫⽣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平)
2、低下的⽣产率⽔平。
3、⼈⼝的⾼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4、⾼失业低就业
5、对农业⽣产的严重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两者的联系
经济增长,是指在⼀定时期内⼀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经济发展,则是指⼀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产总值或国民收⼊的⼀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的提⾼。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产⽣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发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类⽣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两者的区别
第⼀,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样。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与⾃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显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润 雇佣劳动、支付工资 机器生产,效率高 国家、私人 制造业、种植业、工矿业
落后的传统农业部门 土地、劳动力 自给自足 自雇、不支付工资 传统方式,效率低 家庭 农业
剩余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边际生产率接近或等于零的那部分劳动力
传统农业的投入要素是土地和劳动,没有资本投入。 土地十分有限,随着人口增长,边际报酬递减,农业劳动生产率极 低,甚至为零。
劳动力 农业产出
A
B
C
D
L1
L2
பைடு நூலகம்L3
简化的费拉模型
3、农业劳动力转移第三阶段
农业劳动力减少到L1,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开始大于不变制度工资;
劳动力 农业产出
农业部门的收入不再取决于 不变制度工资,而是由农业劳 动的边际产出决定,意味着农 业的商业化。
A
B
C
农业商业化点:L1。
过了L1,二元结构消失,进
3、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
第一,依靠工业扩张不能解 资本积累增加必然伴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因此,
决当今发展中国家城市严重 劳动需求增长必然低于工业产出增长
失业问题。
随着工业扩张,劳动就业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
就业概率与现代部门的就业创造率成正比关系。
创造的就业机会越多,就业概率越大引诱越多农 第二,即使城市工业部门与 村人口流入城市。 劳动需求同步扩张,通过扩 张城市现代部门来解决城市 托达罗估计每个新创造的工作,将会有2至3个农 失业问题也是不可能的。 民迁入城市。
OS代表农业部门的收入,OW代表城市工业部门的工资。
工资差异使传统农业过 剩劳动力向现代部门流 动,形成完全弹性的劳 动供给。
WN1Q1代表最初的剩 余,用于再生产。
边际产出线由N1Q1右 移至N2Q2,劳动雇佣由 L1增加到L2。
只要农业部门有剩余劳 动,这个过程就能会继 续下去。
边际产出 N4 N3 N2
3 发展中国家城市失业问题也很严重。
把城市工业不变工资作为分析基础。实际上,城市存在大量失业,工
4 资没有下降反而一直在上升。
5
假定从农村流入城市的迁移者会永久居住在城市,职业和身份转换一 致。其实在发展中国家,至少在中国,这种转换是分离的。
6
最大的缺点是暗含假定农村劳动者在素质、年龄和性别等方面是同质 的,无差别的。其实,转移的劳动力大都是年轻和素质较高的人。
4、托达罗模型的理论特点及其局限性
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型,关注如何尽快地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托达罗模型更加关注人口流动与城市失业并存现象。
第一,假定发展中国家农 这与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型的假定刚好相反。
村部门不存在剩余劳动,
而城市部门却有大量的失 托达罗模型着重研究如何放慢人口流动速度,缓和
L2L3劳动力外流,剩余产
品形成其粮食供给。
O
A
B
C
D
L1
L2
L3
简化的费拉模型
2、农业劳动力转移第二阶段
劳动力L2L1转移,农业总产出变化。
农业剩余产品不可能与工业 劳动力的增加同步,农产品无 法满足需要。
农产品价格上涨,促使工业 提高工资,工业的无限劳动供 给结束。
粮食短缺点: L2 。
O
超过L2点,粮食供给短缺
二元结构:经济社会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部门: 农村——农业——传统部门 城市——工业——现代部门
传统部门:规模小,技术落后, 生产是为满足自己消费,很少在市 场销售。
现代部门:规模大、技术先进,生产 是为了谋利,产品在市场销售。
两个部门的对比
发达的现代工业部门
资源的使用 再生资本
追求目的 组织方式 生产效率 所有形式 代表产业
8.2 费-拉模型(费景汉-拉尼斯)
1960年代初期,美国拉尼斯(G. Ranis)和费景汉(John C. H. Fei)合作,建立比刘易斯模型更为复杂的模型,即拉尼斯-费景 汉模型。
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部门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剩余劳动力
在他们全部转移到工业部门以前,农业劳动力的收入水平被假定不变, 并且始终等于平均产品 把不变的平均收入水平叫做不变制度工资(constant institutional wage),因为在有农业剩余劳动存在时,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是由制度决定 的,而不是由市场决定的。
和农业发展的重
要性。
托达罗模型中,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具
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不是依靠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而是提高 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使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 不断缩小,最终使二元性消失。
托达罗模型局限性和缺陷
业。
城市失业状况。
导致城乡实际收入差异拉大,引起人口流动速度快 于城市创造就业速度,造成城市失业率上升。
第二,假定城市工业部门
工资由政治因素决定,是 刘-拉-费模型假定城市工业工资由农业收入决定,
上升的。
被固定在维持生存水平上,不存在城乡实际收入差异
扩大问题,因而不存在城市失业问题,农村人口流入
城市的速度与城市工业部门就业创造率是一致的。
1 实际情况是,倾向于资本密集型技术,资本增加创造的就业机会越来
越少。图形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曲线变得越来越陡。 过分强调现代工业部门扩张,而忽视农业发展。农业对工业扩张所作
2 的唯一贡献就是输送无限丰富劳动力。
如果农业处于停滞状态,工业扩张是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的。
暗含假定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而城市中不存在失业。
2 门也就是城市部门,把劳动力职业转换与人口空间迁移看作是同步进行
的同一个过程。 把工业化、资本积累与人口流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了第一个阶
3 段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特点。早期发展经济学文献无一不把刘易斯模型作
为发展经济学的中心理论之一。
2、刘易斯模型的缺陷与评议
暗含假定,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不变。这不符合实际。
第三,把城市失业作为 分析前提,就业概率被 假定是人口流动的一个 重要因素。
就业概率一般小于1,城乡预期收入差异总是小 于城乡实际收入差异。
在刘-拉-费模型中,假定城市是充分就业,就 业概率总是等于1。
刘易斯模型只强调工业扩张,忽视农业发展。
拉尼斯-费模型虽然没有忽视农业发展,但把工业扩张作
第四,强调农村 为目的,把农业发展作为工业扩张的一个工具。
OCAB为农业总产出
不变制度工资: 生产率低下的传统农 业部门,其最低生存费 用。
OB的斜率为不变制度 工资
O
劳动力 农业产出
A
B
C
D
L1
L2
L3
简化的费拉模型
1、农业劳动力转移第一阶段
零值劳动力: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劳动力。
劳动力 农业产出
首先转移的是零值劳动力 L2L3。
尽管农业劳动力由L3减为 L2,但农业总产出不变。
刘易斯模 型中
农业对工业的贡献是提供廉价劳动力。
农业不仅提供劳动力,而且也提供农业剩余。 拉尼斯- 费模型中 如果农业剩余不能满足工业扩张需求,劳动力转移就会受阻,工
业扩张就会放慢,甚至停滞。
刘易斯模 技术进步是中性的 型中 拉尼斯- 要素比例是可变的 费模型中 防止偏重于资本密集型的倾向
拉尼斯-费模型几乎保留了刘易斯模型所有的假定,刘易斯模型的缺 点同时也就是拉尼斯—费模型的缺点。
城市生活费用比农村高 弥补心理成本 引诱刺激收入 城市工业部门工会的力量使工资水平上升
刘易斯模型
假设: ——劳动力的无限供给 ——资本主义部门(城市)与非资本主义部门(农村)的工资存在
差距(高达30%),且这个差距长期存在 ——劳动力等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资本主义部门充分就业 ——技术进步是中性的,生产的扩大与劳动力需求规模同步增长
关键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保证工业部门扩张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 要条件。在一个停滞的农业中,工业不可能实现持续扩张。
要使农业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农业劳动生产率还必须与工业劳动生 产率保持平衡增长,使工业与农业的贸易条件保持不变。
4、拉尼斯-费模型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性
拉尼斯-费模型是对刘易斯模型的重大发展。
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 就业 分享物质设施 促进传统部门观念和制度的现代化 两部门之间的贸易
社会总产品分配
NPR为边际产 出线
社会总产出为 ONR
NPW为资本 家的利润或 剩余
OWPM是工 人的工资
边际产出
N
资本家的剩余
W
P
工资
O
M R 劳动力
社会总产品的分配
刘易斯的劳动力转移过程
N1
W
Q1 Q2 Q3
Q4
S
O
L1 L2 L3 L4
刘易斯模型
劳动供给
第一个阶段为无限的劳动供给阶段,即非资本主义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资本是稀缺的,劳动是丰富的,资本积累所产生的 刘易斯 剩余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把发展 中国家 第二个发展阶段为上升的劳动供给曲线所示,即资本主义阶段。
的经济
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稀缺的,即是说,
吸引农民进城的是城乡预期的收入差距:两个因素 城乡实际工资差异 在城市找到工作机会的可能性
一个新的城市工作岗位会吸引2-3个农民流入城市。 城市创造的新工作岗位愈多,失业问题反而愈趋严重。
只要收入存在差距就会流动:预期收入水平是流动的真正动力 就业与流动公式的提出:d = wπ - r
d:预期城乡收入差别 w:现行城市工资率 π:就业概率 r:现有农村平均收入水平
1、刘易斯模型的理论意义
刘易斯模型是发展经济学中第一个二元经济和人口流动模型,已成为 发展经济学的经典
强调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结构差异,把经济增长过程与工业化过程
1 以及人口流动过程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分析,比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更切合发展中国家实际,开辟了结构主义思路。 把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联系起来。农业部门也就是农村部门,工业部
1
拉尼斯-费模型只假定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而工业部门不存在失业, 这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不一致。
拉尼斯-费模型假定农业收入不会因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加,这也是一
2 个不合理的假定。在发展中国家,在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农业生产增长
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将肯定相应增加。
3
拉尼斯—费模型假定转移的劳动力与留守劳动力是同质的,这一点是特 别不真实的。
O
入稳定增长的发达经济。
D
L1
L2
L3
简化的费拉模型
在第一阶段,劳动力转移不会受到阻碍,因为农业总产出没有减少, 粮食短缺不会发生
问题 在第二阶段,劳动力转移将受到影响。为农业总产出减少,粮食短缺
引起粮价和工资上涨,工业劳动供给曲线变陡。
结果,在农业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到工业之前,工业扩张会停止。
要使农业劳动力转移顺利进入第三阶段,农业劳动生产率必须提高, 使得在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出不减少。
发展分 为两个
古典经济学就不再适用了, 它们的供给是无弹性的。
阶段 我们就处在新古典经济学 当资本积累进行时,工资不再不变,
的世界里
技术变革的利益不会完全归于利润,利
润额不一定总是增加
刘易斯把资本积累看成是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的唯一动力。资本积累即包 含技术进步,两者密不可分,被看成是单一现象。
刘易斯模型的理论意义与缺陷
8.1 刘易斯模型 8.2 费-拉模型 8.3 托达罗模型
8 发展中国家的 二元经济结构
参考书目: 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
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
8.1 刘易斯模型
美国刘易斯(Arthur Lewis)在1950年代创立第一个人口流动 模型。 威廉·阿瑟·刘易斯 (1915-1991) W.Arthur Lewis。 生于美国,父母系安提瓜移民。1979年获诺贝尔奖。
劳动的无限供给是指现代工业部门在现行的一个固定工资 水平上能够得到它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即在现有 的既定工资水平上,工业部门的劳动供给具有完全弹性。
农业收入非常低,只能维持自身及家庭最低限度需要。 城市现代部门,劳动边际生产率远比传统农业高,工资水平也高于 农业。
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约高于农业生存收入的30%左 右。
这样:城市现代部门扩张越快,就业创造越多,
失业率越高。
第三,必须消除人为扩大城 乡实际收入差异的措施。
城市工资水平远不是由市场决定的,而是由政府 最低工资法和工会决定。远远高于农业平均收入, 无疑吸引更多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第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 应改变重工业轻农业的发展战略。把更多资金用 解决城市失业的根本出路。 于改善农业条件和农村生活。
8.3 托达罗模型 Todaro,M.P.
1. 托达罗模型的背景 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释放出来,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尽管城市中的失业不断加剧,仍有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2. 托达罗模型的内容
基本假设: 两部门,即整个经济分为乡村部门和城市部门,前者生产农产品, 后者则生产制成品。 不存在剩余农业劳动,即农业(乡村)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率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