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总复习(第1轮)同步练习必修1第13讲祖国统一大业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祖国统一大业同步测试题(有答案)

高一历史祖国统一大业同步测试题(有答案)

一、选择题“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解决问题的基本方针。

据此回答第1-----3题。

1、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这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这观点表明A、“一国两制”只适合台湾B、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C、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D、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2、“一国两制”政策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A、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B、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C、坚持独立自主原则D、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3、(2004.全国)“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4、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因为A、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主体B、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C、“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D、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长期并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祖国统一大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此回答第5-8题。

5、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这段话主要说明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不妥协B、中国有着较高的国际地位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就越大D、英国霸权地位丧失6、实现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根本条件是A、“一国两制”构想深入人心B、改革开放政策的吸引C、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7、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搞中央与地方谈判。

”这段话的精神实质是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谈判B、实现统一大业,共创中华未来C、准备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D、统一后,国共要继续合作8、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进程的主要原因①台湾大陆“三通”不能实现②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的发展③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④台湾大陆社会制度不同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②④9.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本质不同在于A.属于历史遗留问题B.属于政党政治问题C.属于外交问题D.属于中国内政问题二、材料题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42年8月9日《中英南京条约》:“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害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需物料,今大皇帝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既嗣后世袭王位者,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历史6.22祖国统一大业提升训练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历史6.22祖国统一大业提升训练及答案

高中历史 622祖国统一大业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1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解放台湾一直是中国政府的基本政策(如图)。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

从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转变的有利条件是( )①20世纪70年代,各国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②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力空前强大③中美建交,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④台湾国民党当局要求缓和同大陆的关系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③D②④解析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综合国力还不是十分强大;国民党当局也没有提出缓和同大陆的关系。

因此,②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2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指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

‛统一后的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权利不包括( )A享有高度的自治权B可保留军队现行社会制度不变D同外国的政治关系不变解析外交关系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由中央政府同外国建立外交关系。

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32015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6周年。

它的发表曾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主要是因为它(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倡议国共两党进行谈判解析《告台湾同胞书》首次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为两岸关系的缓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答案A41979年1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参议院代表团时说‚中国不排除使用武力收复台湾,否则就等于捆住自己的手脚,使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变得不可能。

‛中国政府不排除武力收复台湾主要是基于( )A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需要B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的需要反对西方国家干涉内政的需要D迅速完成国家政治统一的需要解析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在必要的条件下,中国政府可以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答案A5为了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邓小平提出了‚港人治港‛的界限和标准问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一、选择题1.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邓小平这一提法是对下列哪一文件的阐述和发展()A. 《中美联合公报》B. 《告台湾同胞书》C.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D.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2.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A. 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B. 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C. 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D.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3.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A.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 海峡两岸实现“三通”D. 海峡两岸经济互利互补4.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

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

”对这段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谈判是国共两党平等会谈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身份会谈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5.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

”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A. “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B. “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C. “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D. “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6.我国政府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A.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 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的取得C. 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削弱D.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7.“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我现在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

”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B.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C. 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D. 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8.香港人有一种说法,回归后的香港“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同步训练(附答案)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同步训练(附答案)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知识点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A.武力统一B.“一国两制”C.一边一国D.一中一台2.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这一规定说明A.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自行决定实行何种制度B.使“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宪法保证C.特别行政区不必遵循国家宪法,可以单独制定法律D.特别行政区能够行使独立主权3.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适合于解决中国的①少数民族问题②台湾问题③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④香港、澳门问题A.①②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知识点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4.下图是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情景,他们之间进行的谈判是激烈而艰难的。

他们会谈的内容最有可能是关于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中英贸易问题5.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的实践,充分显示了香港回归①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施②促进了香港和内地的共同发展③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④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知识点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6.“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巅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于右任的《哀歌》反映了台湾同胞希望A.回到大陆B.安葬在大陆C.祖国统一D.台湾独立7.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2008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来临。

这说明A.两岸和平与合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B.“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性C.台湾当局鼓励台湾人民到大陆投资D.台湾当局实行改革势在必行8.“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C.始终奉行和平共处原则D.贯彻了民族平等的原则9.“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12讲 祖国统一大业(人教版必修一)( 2013高考)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12讲 祖国统一大业(人教版必修一)( 2013高考)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12讲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备考指要】1.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这既是涉及中国内政的历史问题,又是涉及中国外交的现实问题。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践:“一国两制”的涵义及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台湾问题解决中的运用。

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挫败分裂祖国的阴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的重大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考点1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1)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________状态。

(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用________统一祖国的方针。

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________提出。

3.含义:(1)“一国”是指________。

(2)“两制”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________制度。

4.意义:“________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考点2 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1)条件: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

(2)过程①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双方同意以________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②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________,规定了香港回归的日期。

③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________。

(2)意义: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2.澳门回归:________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考点3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海峡两岸政策的调整(1)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________,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

(2)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________、通航、通商。

(3)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采取一些开放措施,允许________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选修一)[人民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选修一)[人民版]

南康二中 上学期高三历史训练(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古籍中有些人名,如刘敬先,殷孝祖(《宋书》),杨延宗(《新唐书》),汤显祖(《明史》)等。

你推测材料中这一现象主要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A.程朱理学B.宗法制度C.王位世袭制D.礼乐制度2、马克思说:“封建国家可以指挥千千万万人的手臂去为集权国家修建与集权政治关系相匹配的社会物质实体。

”能证明马克恩此话正确的是: ( )①焚书坑儒 ②秦兵马俑 ③隋大运河 ④清文字狱A.①②B.②③ C .③④ D.②③④3、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度B.中外朝制度C.刺史制度D.郡县制4、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即位之初,丞相田蚡骄横,汉武帝责问他:“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这里“除吏”的含义是( )A.拜官授职,任用官吏B.罢免官吏,精简机构C.整顿吏治,打击贪官 D .改革政治,调整署衙5、甘肃舟曲泥石流洪灾牵动了了全国人民的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调动一切力量抗震救灾。

若回到唐朝,为搞好灾后重建,唐朝政府从工程决策到实施的过程应该是( )A.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户部C.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6、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 .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7、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B .汉、宋、明C .秦、元、清D .秦、唐、明8、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课后训练1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课后训练1

课后训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一、选择题1.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解放台湾一直是中国政府的基本政策(如图)。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

从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转变的有利条件是()。

①20世纪70年代,各国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②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力空前强大③中美建交,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④台湾国民党当局要求缓和同大陆的关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2.某班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对“一国两制”提出了以下几种解释,其中带有明显错误的是()。

A.“一国两制”构想是在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发生转变的基础上产生的B.“一国两制”构想体现出“和平统一”是实现统一的唯一方式C.“一国两制”构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D.港澳回归以来的实践表明“一国两制”构想具有广泛的适用性3.1982年2月,邓小平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这个观点表明()。

A.统一的前提是社会主义B.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D.中国政府一定要解放台湾4.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

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

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深受国内经济危机困扰B.中国高超的外交技巧和不妥协的态度C.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D.英国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5.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A.社会制度不同B.实施群体不同C.主要作用不同D.享有的权利不同6.关于下图中的和谈叙述不正确的是()1993年“汪辜会谈”A.“九二共识”是会谈的基础B.会谈由民间团体组织C.会谈有力地推动了香港的回归D.会谈实现了两岸关系的一次历史性突破7.“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和避干戈。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版必修1)【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版必修1)【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答案)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2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一、选择题1.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

“时间开始了”是指(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D.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周恩来在《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中阐述道:“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便是同中央人民政府协议事情的机构。

一切大政方针,都先要经过全国委员会协议,然后建议政府施行。

”这表明( ) A.中央政府是全国政协下属机构B.政协是国家权力机构C.全国政协与中央政府分权制衡D.全国政协代行人大职能3.“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

”这旨在说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A.符合传统文化内涵B.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C.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D.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

”这里的“改变”不包括( )①“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②“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空前统一,成为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的大家庭”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A.①③ B.①②④C.③④ D.②④5.下表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民主联合政府C.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D.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中不居于领导地位6.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使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愿,由此可见(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人民当家做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执行者7.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课后训练2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课后训练2

课后训练一、选择题1.美国《时代》周刊每年年初评选一位他们认为“对世界事务发挥最大影响的个人”作为上年度风云人物。

1986年1月6日,邓小平继1978年后再次被评为美国《时代》周刊1985年的“年度风云人物”,主要是因为他()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领导中国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C.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D.明确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2.《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香港具有高度自治权B.香港回归后,我国变成了联邦制国家C.《基本法》体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D.香港的高度自治授权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2011年4月13日,国台办发言人杨毅强调“两岸从来不是国与国的关系”。

对此认识错误的是()A.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B.两岸关系属于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C.在国际上,台湾不是一个国家D.两岸关系不是平等的关系4.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国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派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

台湾地区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

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

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希望与中国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利益一致5.“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

”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A.50年代末60年代初B.60年代末70年代初C.70年代末80年代初D.80年代末90年代初6.“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D.中国国力的强大7.台湾乡土文学作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诗:“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

高中历史《祖国统一大业》同步练习5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祖国统一大业》同步练习5 新人教版必修1

《祖国统一大业》【基础练习】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告某某同胞书》中说:“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某某的现状和某某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政府不干涉某某外交事务B.宣布了和平解决某某问题的方针C.某某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D.欢迎某某各界为统一献计献策。

2.某某问题与某某、澳门问题的本质不同在于A.属于历史遗留问题B.属于政党政治问题C.属于外交问题D.属于中国内政问题3.“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制”指的是A.两种管理制度B.两种社会制度C.两种经济制度D.两种法律制度4.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某某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和对手打交道。

”这段话主要说明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立场B.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就越大D.英国的霸权地位丧失5.某某、澳门与某某等特区的的最大区别在于A.经济政策不同B.社会制度不同C.外交政策不同D.主权归属不同6.中国政府解决某某问题的方针①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末②包括实行一国两制和放弃使用武力方式两项主要内容③是改革开放④有利于缓和两岸紧X关系⑤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原则的需要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7.正式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方针的文件是A.《告某某同胞书》B.《关于某某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C.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D.中英关于某某问题的联合声明8.(2004全国)中国政府于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A.解决某某问题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C.用和平方式解决某某问题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9.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练习(含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练习(含答案)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一、选择题1.这一制度不是“飞来峰”,而是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做出的制度安排,体现了多元一体的历史传统,是历史传统与现实条件的有机结合。

这一制度是A.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做出的制度安排”,说明该项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结合所学,相关的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B符合题意;A是处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制度,故A 不符合题意;基层民主制度是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它是基层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故C不符合题意;D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周恩来指出:“中国如果釆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名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A.民族团结国家统一B.区域经济均衡发展C.民族文化双向交流D.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所述,中国不能采用美国的联邦制度,这样会在各民族间增加民族纠纷,同时汉族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是在强调中国之所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需要,A项正确;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材料未反映,B项排除;C项材料信息未反映,排除;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材料信息未反映,排除。

故选A。

3.毛泽东认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

他强调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为了A.更好地落实民族区域自治B.消除各个民族之间的区别C.推行相同的地方管理体制D.让汉族退出少数民族地区【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故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民族区域自治,A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各个民族之间的区别,B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地方管理体制,C选项排除;我国民族地区分布是大杂居,小聚居状态,汉族是多数民族,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D选项排除。

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每课一练6.22《祖国统一大业》(人教版必修1)

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每课一练6.22《祖国统一大业》(人教版必修1)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一、选择题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从下面两图的转变,说明()①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②中美苏三方实力地位发生变化③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④中国政府放弃了使用武力的承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2.有的学者认为:“一国两制”构想突破了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建立了以社会主义为主体的允许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新的国家机构。

下列各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B.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C.统一后允许台湾保留军队D.统一后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9年8月11日在中南海会见了新当选并获任命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崔世安,并代表国务院向崔世安颁发了任命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的国务院令。

这体现了()①“一国两制”的原则②澳人治澳③高度自治原则④民族区域自治原则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4.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A.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C.“一国两制”的构想被有关各方接受D.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增强5.“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港、澳、台的基本方针,但是,在驻军问题上,国家在对台方针中指出台湾可以有别于港、澳的原因是()A.为尽快实现两岸统一,中国可以不在台湾驻军B.因为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台湾军队也是中国的军队C.因为美国实力远远超越英、葡D.台湾军队有能力保护台湾安全6.陈水扁曾假借民意,在“公投立法”过程中,企图制定有利于进行“台独”分裂活动的条文。

陈水扁“公投立法”的实质是()A.在台独问题上尊重台湾民众的意志B.威胁台海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C.公然挑衅一个中国原则D.欺骗台湾同胞和国际舆论7.2010年8月,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认为:“(解决两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

2014届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014届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四单元第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一封电报中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

下列对“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B.“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讨论了国名、国旗、国徽等问题D.“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2.下面是l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权的特点不包括()A.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B.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C.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3.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C.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4.《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

”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5.我国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C.人民当家做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D.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6.作为教育的载体,教科书不但承载了知识,也透视了国家的兴衰与变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 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 同步练习

祖国统一大业同步练习本节课内容包括“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某某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

提高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维度A 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A、首先提出了中英关于某某问题的谈判B、最先发表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告某某同胞书》C、最先发表于中英关于某某问题的《联合声明》D、最初是为早日和平解决某某问题而提出的2、“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指的是()A、两种管理制度B、两种军事制度C、两种法律制度D、两种社会制度3、通过“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会议是()A、六届人大二次会议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二大D、党的十三大4、1982年2月指出“统一后,某某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这个观点表明()A、统一的前提是社会主义B、某某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某某D、中国政府一定要解放某某5、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某某同胞书》②、颁布施行《中华人民某某国民族区域自治法》③、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④、中共确立与某某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A、①④②③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④②①③6、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后,中国与英国为解决某某问题进行多次磋商,中国方面坚持的基本立场是()A、收回对某某的管理权B、收回对某某的主权C、保持某某的现有制度D、实行港人治港7、下列关于中国政府对某某问题的政策和立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缓和两岸的政策B、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外国势力干涉某某问题C、中国政府解决某某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国两制”D、中国政府永远不会用武力解决某某问题8、、撒切尔夫人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祖国统一大业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祖国统一大业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祖国统一大业一、〝一国两制〞的外延1.一个国度。

世界上只要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联系的一局部,这是战争处置台湾效果的重要前提。

2.两种制度。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临时共存、共同开展。

两岸完成一致后,台湾的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本国的经济文明关系不变。

3.高度自治。

一致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其不同于中国其他普通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拥有在台湾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但没有外交权。

4.战争谈判。

战争处置,协商处置。

但对本国干预权利和〝台独〞分子不坚持运用武力。

二.〝一国两制〞的伟大设想1.基本特点2.①〝一国两制〞设想,是依据我国国情、实事求是、迷信地以战争方式处置一个国度一致效果的成功尝试。

②在维护国度的主权、一致和领土完整的原那么方面毫不模糊,同时在详细政策和措施上又充沛照顾实践状况和各方面的利益,完全契合台湾、香港、澳门地域和全中国人民的基本利益,是具有中国特征社会主义实际的重要组成局部。

③这一设想也提供了处置国际争端的新思绪,对人类历史和世界战争作出了庞大贡献。

三、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异同比拟项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不同点处置效果我国的民族效果港、澳、台效果,完成祖国一致效果权限民族自治权高度自治权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实行地域少数民族聚居区港、澳、台地域历史作用增强了民族勾搭,有利于各民族共同兴盛有利于完成祖国战争一致自治水平无高度自治权高度自治相反点①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详细实践相结合的产物②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中央行政区域,受中央人民政府的管辖,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1)港澳效果得以处置①处置前提:革新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位置提高。

②处置关键: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设想,并被各界所认同。

③群众基础:港澳同胞心向祖国,盼望回归。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3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即时训练 必修1-人教版高三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3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即时训练 必修1-人教版高三

专题3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即时训练必修1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B.规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C.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D.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取代了它的全部职能D[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取代了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能,但政协还有参政议政等职能,故D项说法过于绝对,符合题意。

]2.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某某的宋庆龄:某某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

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某某自治区成立大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A[依据材料中的信息“新中国成立前夕”可排除C、D两项。

依据“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可知,此次会议是关于筹备建立新中国的,故A项正确、B项错误。

] 3.中国现代有一制度被誉为“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该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某某专政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

依据材料“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可判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4.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某某和法制建设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题目关键信息“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只有A 项符合题意。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祖国的统一与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集训 必修1-人教版高三必修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祖国的统一与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集训 必修1-人教版高三必修

第五单元祖国的统一与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集训(二十) 祖国统一大业一、选择题1.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某某事实上的独立是不可能被承认的,尤其在国民党为挽回面子宣称要反攻大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可以说某某的自治直到今天仍使中国内战处于一个相持局面。

”对“相持局面”的理解是A.海峡两岸渴望祖国的统一B.某某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C.中共热切盼望某某回归祖国D.美国不再干涉某某问题2.2009年全国人大为纪念《告某某同胞书》发表30周年发文:“30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后提出一系列重要政策……两岸政党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

”其中,“良好势头”主要包括①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②“九二共识”的达成③两地“三通”的实现④与连战的会面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1979年1月29日,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某某’这个提法了,只要某某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一主XA.是对《告某某同胞书》的发展B.放弃以武力解决某某问题的政策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4.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某某“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X,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

……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某某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

据此,某某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A.国家统一样本B.经济发展标本C.社会制度示XD.文明交流枢纽5.2014年8月,某某部分居民和学生发起了一个“占中”的运动,对2017年后特首的产生提出了“公民提名”“公民推荐”和“政党提名”等方案,均被特区政府拒绝。

这些方案被拒绝的最主要原因是A.不符合广大某某公民的利益B.不符合“一国两制”的原则C.违背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意愿D.不符合《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定6.2014年12月20日,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4高考历史新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第13讲 祖国统一大业汇总

2014高考历史新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第13讲 祖国统一大业汇总

第13讲祖国统一大业一、选择题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说:“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

”对以上材料的正确理解是()①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②中国政府表示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③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务④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3.下面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两大行使自治权力的区域,它们最大的不同是()A.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B.前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的自治权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的繁荣,后者有利于祖国的统一4.“一国两制”构想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在一致性体现在()A.都是伟人提出B.都是解决当时面临的重大问题C.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D.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5.2005年5月5日,以宋楚瑜为首的台湾亲民党大陆访问团在抵达西安咸阳机场后,宋楚瑜发表讲话称:“海峡两岸虽然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距离,但是要花五十多年才跨过台湾海峡这样很窄的鸿沟……”这种状况是由下列哪些因素造成的()①1949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败退台湾,敌视大陆人民政权②“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得不到台湾人民的响应③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④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兴风作浪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6.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后,中国与英国为解决香港问题进行多次磋商,中国方面坚持的基本立场是()A.收回对香港的管理权B.收回对香港的主权C.保持香港的现有制度D.实行港人治港7.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最根本的不同是()A.台湾问题是现实问题,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B.台湾问题是不同政党间的问题,香港问题是两国间的问题C.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香港问题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问题D.台湾问题是中美间的问题,香港问题是中英间的问题8.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讲祖国统一大业一、选择题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说:“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

”对以上材料的正确理解是()①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②中国政府表示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③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务④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3.下面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两大行使自治权力的区域,它们最大的不同是()A.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B.前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的自治权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的繁荣,后者有利于祖国的统一4.“一国两制”构想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在一致性体现在()A.都是伟人提出B.都是解决当时面临的重大问题C.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D.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5.2005年5月5日,以宋楚瑜为首的台湾亲民党大陆访问团在抵达西安咸阳机场后,宋楚瑜发表讲话称:“海峡两岸虽然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距离,但是要花五十多年才跨过台湾海峡这样很窄的鸿沟……”这种状况是由下列哪些因素造成的()①1949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败退台湾,敌视大陆人民政权②“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得不到台湾人民的响应③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④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兴风作浪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6.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后,中国与英国为解决香港问题进行多次磋商,中国方面坚持的基本立场是()A.收回对香港的管理权B.收回对香港的主权C.保持香港的现有制度D.实行港人治港7.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最根本的不同是()A.台湾问题是现实问题,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B.台湾问题是不同政党间的问题,香港问题是两国间的问题C.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香港问题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问题D.台湾问题是中美间的问题,香港问题是中英间的问题8.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

”材料表明蒋经国()①希望共同维护民族利益②希望实现国家统一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④倾向于接受“一国两制”方针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9.200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

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一国两制”的提出C.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D.“九二共识”的达成10.在香港回归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某报发表了一篇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给该评论加一个适合的副标题()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B.“一国两制”——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1.2011年是“九二共识”达成31周年。

它的达成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这主要是因为它表明()A.大陆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台湾方面已接受了“一国两制”构想D.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实现12.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里唱道:“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继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后,1999年澳门也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港澳回归最主要的国际意义是()A.“一国两制”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基本原则B.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C.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D.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政治能力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

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规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

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

如果收不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久,当时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即于1972年3月8日致函到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主席,明确宣布:“香港、澳门是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结果。

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强占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殖民地’范畴。

”当年11月的联合国大会以99票对5票通过决议,把香港和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中除去。

材料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在我国发生的一次通过革命而产生的政府变动。

根据国际法上的政府继承理论,因革命而发生的政府变动,新政府没有义务完全继承旧政府同外国政府签订的国际条约。

——引自《中国香港1997》材料四1982年9月27日,撒切尔夫人在取道香港回国途中反复强调“这三个条约”(指19世纪英国同中国签订的涉及香港及香港地区的三个条约)是有效的,不应单方推翻,而只能由双方加以修改。

这番讲话激起香港爱国同胞的强烈抗议,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立即发表声明予以驳斥。

——引自《中国香港1997》材料五“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国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就要统一。

……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请回答:(1)材料一中,邓小平指出香港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他对香港问题的基本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收回香港的法律依据。

对此,英方立场如何?说明了什么?(3)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香港问题为什么能解决?这有何国际意义?第13讲祖国统一大业1.C从“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可证实①正确。

从“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尊重台湾的现状”可证实②正确,④同材料中文字,正确。

但③须结合教材中有关内容辨析,中央政府不干涉的是台湾的地方事务而非外交事务,故③错误,正确答案为C。

2.D“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但现在已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行,说明是为了实现祖国统一,而不是只为了解决某个问题。

3.C左图是民族自治区、右图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最大的区别在于实行的社会制度;A、B项不正确,D项不是最大的不同。

4.C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能力。

“一国两制”构想和“工农武装割据”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5.C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历史结论推理历史原因的能力。

据材料可知要求回答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分离的原因。

②说法错误,①是分离的历史原因,③是阻碍统一的外来原因,④是阻碍统一的台湾岛内势力。

6.B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在处理两国关系时,维护主权是第一位的。

7.C从形成的原因方面思考。

A、B、D项表述有错。

8.C根据备选项的构成用排除法。

1980年还没有提出“一国两制”方针,④不能选。

9.D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本题考查的是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应该是1992年两岸就一个中国原则给予肯定的“九二共识”,所以此题正确选项应该是D。

10.B从评论的内容看,香港回归的十年,真正实现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促进了香港的稳定和繁荣。

11.B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根据所学,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台湾并没有接受“一国两制”构想,还存在台独等分裂势力。

两岸之间三通是在2008年实现的。

12.B香港、澳门的回归,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注意本题考查的是“最主要的国际意义”。

13.(1)实质:主权问题。

说明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和坚定性,具有崇高的历史责任感。

(2)依据:联合国大会决议,香港问题不是殖民地问题;根据国际法,中国对过去的不平等条约没有义务继承。

立场:英方坚持过去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说明英国不愿放弃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3)原因:中国提出了符合国情和香港历史现实的正确方针;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共同愿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国际地位的提高。

意义:为世界上一些国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范例;有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