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教士的活动看鸦片战争及其危害
鸦片战争教案二: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与结果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这场战争的发生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它不仅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整个世界来说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对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进行分析,希望读者能够对这个事件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鸦片战争的原因1.贸易不平衡在19世纪初期,中国的出口多过进口,这就导致了贸易不平衡。
然而,英国的原料供应链却被打破了,由此导致了银价的上涨,这使得英国需要寻找到新的物品进行进口,以此来平衡贸易,而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就成了英国的目标。
因此,英国希望能够改变这种不平衡的贸易状态,从而向中国输出其制造和工业产品。
2.鸦片贸易19世纪初期,英国在印度殖民地种植了大量的鸦片。
英国商人通过非法贸易在中国卖鸦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鸦片贸易”。
这导致了中国内部的鸦片成瘾问题,同时也削弱了中国政府的财政能力。
中国政府试图制止这一贸易,但却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3.争夺香港19世纪初期,英国海军开始对广东海岸强行进行贸易,这导致了当时中国政府对英国采取了严厉的措施。
1821年,英国海军出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英国商人打算进入一个中国港口,并拒绝接受当地官员的检查。
这场事件导致了英国和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亚当斯.爱德华的电报迫使英国与中国达成协议,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4.对中国的态度英国人在那个时候非常自大,认为自己是全球卫冕者。
因为中国不想被他们征服,所以英国人对中国的态度变得越来越傲慢。
这导致了许多复杂的问题,如贸易和政治问题等。
5.对东方的无知当时的英国文化独特并且鲜明,这导致了英国人很难理解中国的文化和政治体系。
就中国而言,他们的文化和信仰是非常固定的,因此对于来自外国的侵略和改变他们的文化非常敏感。
英国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的行动和侵略行为等就导致了更大的误解和危险。
二、鸦片战争的结果1.削弱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鸦片战争之前,清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就已经非常复杂。
初三历史鸦片战争影响及教训
初三历史鸦片战争影响及教训初三历史鸦片战争的影响及教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极为惨痛的战争,其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这种影响以及从中所获得的教训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 社会动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社会出现大规模的动荡,许多地方遭受到战争的蹂躏,百姓生活艰难,社会秩序崩溃。
2. 国家尊严受损:鸦片战争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失去了尊严,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国人民遭受了严重的欺压和剥削。
3. 传统文化受冲击:西方列强的侵略催生了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二、对中国政治的影响1. 启蒙思想的兴起:鸦片战争使得很多中国人开始反思中华传统文化的不足之处,引发了一系列启蒙思潮,推动了政治改革的浪潮。
2. 各种新思潮的冲击: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政府的内外失策使得一些思想家开始提出各种新的政治主张,如洋务运动、提高军事实力等,试图挽回中国政治的危机。
3. 维新运动的兴起:鸦片战争间接导致了晚清政府的开明派改革,政府尝试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维新运动也因此兴起,试图改变政治局势。
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 经济崩溃: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经济几乎崩溃,大量财富流失,许多产业被洋人夺走,使得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危机之中。
2.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削弱了中国的经济主权,导致了更多的经济损失。
3. 对外开放的推动:鸦片战争后,由于诸多原因,中国政府开始倡导对外开放,积极引进西方的科技与文化,试图恢复中国的经济实力。
四、从中所获得的教训1.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鸦片战争告诉我们,如果国家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抵御外来侵略,就会遭受欺凌和剥削。
因此,我们应该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
2. 加强教育与科技发展:鸦片战争揭示了中国在科技和教育方面的落后。
为了防止类似的侵略再次发生,我们应该加强教育和科技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危害是什么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危害是什么
鸦片战争既刺激和促进了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又压迫和抑制了中国现代化的顺利进行,不得不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形道路。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其主要表现在: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扩展资料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从社会性质上看。
中国丧失了主权,大量的财富被帝国主义攫取,中国的社会地位下降,清政府为偿还债务不得不大肆剥夺人民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
但同时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加速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人文知识,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经济和思想基础。
2、从经济上来看。
由于各大通商港口的重新开放,各大列强纷纷开始朝中国倾销他们自己的产品,而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件在外国也成为了抢手货。
就这样中国也进入了世界市场之中,中国日益也成为了世界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事件从客观上大大促进了中国商品市场的崛起,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十分有利。
3、从思想观念上来看。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众多读书人意识到了中国此时制度的腐朽无能,他们开始摒弃陈旧的封建观念,转而学习世界先进文化,一大批先进分子寻求实业救国”、强军救国”等先进道路,萌发了一股对于西方先进思想学习的高潮,也为后来民国文化百花齐放”埋下了伏笔。
从传教士的传教事业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然中的上帝的力量去为他们的同胞谋福利的路”,进而影
响他们去修建铁路、开掘矿藏,避免饥荒再度发生,把 民众从“赤贫之境”解救出来。于是,李提摩太开始将传 教的重点转向结交权贵,联络士绅。他和李鸿章、张之 洞、左宗棠、曾纪泽、庆亲王奕劻、恭亲王奕忻等几乎 所有的朝廷大员都保持着接触,李提摩太还曾做过曾纪 泽家的英语家庭教师。
大,包括书籍、小册子、单张、杂志。同时广学会也有一点宣
《万国公报》 教的工作,不过基本上是一个出版社与文学机构,是在中国历 史影响最大的出版社。出版过两千种书籍和小册子。他主持翻 译了一些著名书籍,这些著作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都很大。主要
译著有:《在华四十五年》、《七国新学备要》、《天下五大
洲各大国》、《百年一觉》、《欧洲八大帝王传》、《泰西新 史揽要》、《新政策》等20多种
传教士来实施的。
沙勿略、罗明坚、龙华民、罗如望、庞 迪我、熊三拔、艾儒略、邓玉函、汤若望、罗雅各等
30
来华传教士对近代社会与后世的影响
31
一
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
对后世的影响
32
一 .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01
教育
02
传媒
33
1.教育
(1)
(2)
创办教会学校
推动中国学生
留学海外
主张把英国的殖民 统治放到中国
即初级、中级、高级三
等,使学生各得其所, 循序渐进;在教学内容 上他十分强调“中西并
招收上海上流社会
女子,作为扩大基 督教影响的另一途 径。
22
重”
03
利玛窦
23
利玛窦
利玛窦: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意大利的天主教耶 稣会传教士、学者。
24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它对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分析,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封闭的海洋贸易体系,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
首先,中国由于战败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赔偿巨额赎款给英国,并且开放了多个沿海城市作为通商口岸。
这导致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对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和农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其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失去了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过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生产和出口国,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绸出口大幅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进口商品。
由此,中国的贸易逆差日益扩大,经济相对落后。
鸦片战争后还出现了大规模的倭寇活动,这些日本海盗经常袭击中国的沿海地区,严重扰乱了中国的经济秩序。
为了防止倭寇的侵扰,中国不得不在沿海建立大量的防御工事,这些开支进一步加重了中国政府的财政负担,削弱了国家的财力。
二、政治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政府彻底认识到自身的薄弱和不足,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深刻的震动。
在战争初期,中国仍沉浸在封建主义的体制之中,对外事务的处理效率低下。
而战争的败局迫使中国开始反思并进行政治改革。
第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洋务运动的兴起。
中国开始效仿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推动中国的工业发展。
这一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后来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政权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清朝政府在战后的条约压力下,逐渐失去了对中央政权的控制。
各地的地方势力得以崛起,一些以武力为手段的运动和起义爆发,标志着中国开始探索新的政治秩序和治理方式。
三、社会影响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鸦片战争后,华南沿海地区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许多传统的土地所有制和社会关系被打破,土地兼并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农民的疾苦进一步加深。
论鸦片战争影响及深思
论鸦片战争影响及深思风将远处浓浓的烟吹过来,味道虽然呛人,然而屹然而立的人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大海在远处翻腾,似乎在为此庆贺,也似在预示未来的艰险。
这一刻,被永久的定格在画中,柱子上以及人们的心内。
“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人们永远铭记的历史。
然而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
留住的历史,让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
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是问号。
一百多年沉重而暗淡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
中国人不应该、也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个镜头,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无法抹去的沉痛的一笔。
1840年4月,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定。
同年6月,英国侵华舰队封锁了珠江海口和广东海面。
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而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使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随后又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本阶级民主革命。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在短短的20年间,中国两度陷入了鸦片战争的泥沼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历史的背后留下的并不是空白,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原因。
“以史为鉴”,不再因为相同原因犯相似的错误,这就是历史这门科学存在的意义。
一、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虽然封建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新的社会因素不断地冒了出来,在一度程度上呈现一种新旧交互渗透的过渡性状况。
但是总的看来,社会的旧格局、旧面貌依然没变。
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经济的统治地位从而抵制了舶来品的倾销。
英国的工业品在中国市场完全找不到销路,而英国对中国茶叶的大量需求导致其一直处于贸易入超的地位。
从传教士的活动看鸦片战争及其危害
从传教士的活动看鸦片战争及其危害由于康乾年间的中西礼仪之争,清政府实行了禁教政策。
鸦片战争爆发前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不敢公开传教,第一个来华的英国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只好以东印度公司职员的身份在中国活动。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欧美传教士积极参与了鸦片战争,并协助英国侵略者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德国传教士郭士立(Karl Friedrich August Gutzlaff)就充当了这样的急先锋。
郭士立,又译为郭实腊,1803年出生于普鲁士的波美拉尼亚省。
由于家庭贫穷,他早年辍学当了一名马具学徒工。
当普鲁士国王前来视察时,他借机向国王献上了一首拙劣的诗,表达自己想成为海外传教士的强烈愿望。
国王遂传旨命他学习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准备将来派其去君士坦丁堡,参加普鲁士使馆的工作。
但郭士立并未遵从国王的旨意,而是选择了献身宗教事业的道路,前往荷兰进入鹿特丹神学院学习。
1826年,郭士立从神学院毕业后被派到东方荷属东印度群岛传教。
郭士立来到东印度群岛后,通过对东方世界的了解,对深入中国内地传教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除了努力学习中国语言文字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士立”,并归宗于来自福建同安的郭姓家族,还经常去码头寻访来自中国的商船水手,恳请带他到中国东南沿海去。
1831年6月3日,有一位来曼谷做生意的福建商人答应带他去天津。
郭士立搭乘的这艘中国商船从暹罗出发,沿中国海岸线北上,于9月底到达天津港口。
他沿途散发宗教传单,运用有限的医学知识和药品为下层群众免费看病、送药,了解中国沿海的政治经济,并借机向中国人传教。
他在船上经常自言自语道:“我心中长久以来就怀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即在当今的日子里,上帝的荣光一定要在中国显现,龙要被废止,在这个辽阔的帝国里,基督将成为唯一的王和崇拜的对象。
”[1]同年12月13日,郭士立折返广东,在澳门上岸后受到了马礼逊等基督教传教士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案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案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案例1: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康熙年间,大量的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通过寄送传教报告、书信、回忆录等,向欧洲介绍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产丰富、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中国形象,并进而形成长达百年的欧洲“中国热”。
但是,在18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并更加闭关锁国。
而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则以英国产业革命为标志开始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
工业上的空前发展,使英国有了更多的对外扩张要求。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政府决定以给乾隆皇帝贺寿为名派遣使节访问中国,讨论两国的贸易和建交问题,并希望缔结一项伦敦与北京之间的商业联盟条约,从而得到贸易上的最优惠待遇。
英国在出使人选问题上颇费了一番脑筋,他们考虑到中国历来轻商,且官吏傲慢、精明,所以使者必须是与商业无关、地位崇高且办事能力强的人。
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出身贵族,获有神学硕士学位,做过驻俄公使、爱尔兰事务大臣和印度马德拉斯总督,被英国政府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
副使斯当东(George L. Staunton)是法学博士,代表团其他成员也都是各种专家,有哲学家、医生、机械专家、画家、制图家、植物学家、航海专家及一些有经验的军官。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在给乾隆皇帝的信中写道,他们派人出使中国的目的,绝非谋求扩充本国领土,亦非谋求获取外国财富,而只是为了“研究世界各地的出产,向落后地方交流技术及生活福利的知识”,“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
[1]但信中还是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珠山(即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在北京设立洋行;得到珠山附近一个岛屿,以便储存货物;在广州附近拨出一小块土地供英商居住;英商货物由广东至澳门在内河行走时,不上税或少上税等。
1792年9月26日,马戛尔尼使团从朴次茅斯起航。
为了向中国显示英国势力的强盛,抑制中国人的傲慢,英国政府让特使和56名使团成员乘坐装有64门炮位的“狮子”号军舰,并选了一支50人的精悍卫队。
关于鸦片战争利弊的分析
关于鸦片战争利弊的分析鸦片战争是发生在19世纪中叶(1840-1842年和1856-1860年)的一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这场战争的出发点是由于中国大量进口鸦片造成的国内流行鸦片成瘾问题,以及对中英贸易不平等条约的不满情绪。
下面将从利弊两个方面对鸦片战争进行分析。
利益:1.促进中国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战争中,中国被迫接触到外国的先进文化、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制度,为中国日后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3.引入现代教育:鸦片战争后,中国先后引进了西方的现代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奠定了现代基础。
从而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
4.推动政治:鸦片战争促使中国开始进行政治。
清朝后来实施了一系列的变革政策,如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力图落后的政治制度,提高中央政府的权威。
5.强调国家独立意识:鸦片战争使中国人民意识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对于抵抗外来侵略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开始对国家现状和未来进行反思,这为后来的近代民族主义运动奠定了基础。
弊端:1.贸易不平等:鸦片战争导致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这些不平等条约限制了中国政府对贸易的掌控,并削弱了中国的经济主权。
2.损失国家主权: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不得不割让香港给英国,丧失了对该地区的控制权。
这被看作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次严重的领土丧失事件,削弱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3.人道灾难:鸦片战争导致了大量的战争伤亡和人道灾难。
战争中,许多中国人受到外国侵略者的虐待和屠杀。
此外,战争还引发了大规模的饥荒和社会动荡,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4.经济剽窃:在鸦片战争后,中国不得不接受西方列强的商品和技术,这导致了中国本土产业的衰退和外国商品的泛滥,使中国成为了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
5.文化侵蚀: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文化和价值观开始进入中国。
这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和西方文化的渗透,给中国的文化传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引领学生深入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人教版八年级鸦片战争教案范文大全
近日,人教版八年级鸦片战争教案的优秀范文在教育界和历史爱好者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和关注。
这份教案不仅让学生通过对鸦片战争的深入了解,更能够认识到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并对其作出评价。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场战争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受了严重的侵犯。
英国在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强行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使中国的国际贸易陷入了不利地位。
此外,还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首次遭遇到了来自外部的威胁和挑战。
这些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影响,需要认真对待和反思。
在考虑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时,我们还需关注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历了长达数百年的封建专制社会和儒家文化的影响。
而随着战争的爆发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和颠覆。
中国社会和文化开始面临着西方的挑战,这也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此外,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冲击还表现在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方面。
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接触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体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这使得中国的政治和社会逐步趋于现代化。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意识形态的变化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迅速接触到西方的理念和思想,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和冲突,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虽然鸦片战争对中国带来了深刻的负面影响,但它同时也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催化剂。
而对于历史爱好者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更需要深入挖掘鸦片战争的历史价值,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评价它,并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大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之一。
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对鸦片战争进行反思,以更好地传达其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鸦片战争发生在19世纪中叶,当时中国正处于封闭的封建社会,而西方列强则崛起为工业化国家。
由于贸易不平衡和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社会陷入困境。
同时,鸦片的输入和滥用也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强调这些因素,以便学生能够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其次,我们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鸦片战争始于1839年,由中国禁止鸦片进口和英国的反应引发。
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和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导致中国领土割让、关税开放、赔款等严重损失。
这些结果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详细的史实和数据,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实际影响。
第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意义。
鸦片战争不仅仅是一场军事战争,更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它揭示了中国社会的脆弱性和封建制度的弊端,引发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变革的需求。
此外,鸦片战争也是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开始,激发了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的抵抗意识。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和民族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其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
最后,我们需要提供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反思鸦片战争。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展开辩论。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以加深他们对鸦片战争的理解。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和视频,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实际场景和影响。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对中国社会和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详细的史实和数据,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鸦片战争带来的灾难与反思
鸦片战争带来的灾难与反思谈到鸦片战争,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一定是记忆犹新,不得不说这是我们永远的痛。
但这更是我们中国年轻一代需要铭记和反思的。
作为一个一直站在世界科技与经济前列的文明大国,在封建末期因为“闭关锁国”政策,国人强烈的自满的情况下,国家的科技,思想已经严重落后于西方,而19世纪的欧美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但此时的清王朝毫无危机感,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清王朝统治集团虚骄自大,闭目塞听,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
清政府仍旧推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中国依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当时的英国政府已感到在中国这个封闭了几千年的古老大国,单靠贸易手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这时只是暗地里走私,由于鸦片严重危害到清政府的统治,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禁烟,并有“虎门销烟”的事件,但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却成为了英国政府使用“炮舰政策”的借口。
为打开中国的大门,1840年英国毅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毫无疑问,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民不聊生。
它主要表现为两点(1)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一八四三年七月与十月,耆英和璞鼎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对《南京条约》进行了补充和具体化,对关税税率、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又达成了协议。
一八四四年七月三日,耆英与美国全权代表顾盛在澳门望厦村签订了《中美五口贸易章程》即《望厦条约》,一八四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耆英与拉萼尼在停泊在广州黄埔的法国兵舰上签订了《中法五口通商章程》(《黄埔条约》)美国和法国与中国达成同英国相同的权利。
从西方传教士在鸦片战争前后进行的活动说明鸦片战争的兴致
从西方传教士在鸦片战争前后进行的活动说明鸦片战
争的兴致
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也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鸦片战争强行打开了中国腐败、落后和封闭的大门。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与专制,广大民众都局限在有限的土地之中,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
尤其在满清后期,这种封闭性和落后性及腐败性更是突出。
尽管西方列强用鸦片和大炮这类不文明的手段打开了中国封闭
的大门,但是中国封闭的大门毕竟是打开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鸦片战争后,由于签订了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先后开放了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为商埠。
中国也随之出现了一大批商人,虽然这些商人还是依附于外国人,但毕竟是中国较早拥有商业意识的商人了,促进了中国商业的发展。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带来了一些外国的文明和技术,特别是外国的一些进步和开放的民主思想和自由主张,中国民众也开始逐步认识到西方世界。
传教士与鸦片
传教士与鸦片——以马礼逊对鸦片的态度为例一、鸦片的流入及对中国的危害早在1807年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来华之前,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人和美国商人就已经参加鸦片走私多年。
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了《天津条约》。
同年,《天津条约》中的通商章程第五条保障鸦片在完税后,可以进口中国,1使不合法的走私活动得到条约的保护而成为公开的贸易。
“向来洋药(鸦片)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洋药准其进口议定每百斤纳税银三十两。
”1这一个条约就通过对鸦片抽税的方式把鸦片贸易问题合法化了。
鸦片贸易的合法化使得鸦片进口数量急剧上升,就在1860年鸦片达到了85000箱。
鸦片作为一种毒品, 给吸食者带来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双重毁灭,不仅直接损害了中国人的体质和精神,也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鸦片的泛滥和吸食严重地危害了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和家庭生活,很多人染上烟瘾后,由于长期吸食,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原本完美的家庭也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鸦片的盛行造成了一个个家庭悲剧。
实际上, 近代中国关于鸦片对国人所造成家庭悲剧的描述屡见不鲜, 许多人“不问儿啼饥,不顾妇无袄”, “淫朋聚二三,对卧若翁媪”,“本富者荡尽家资,本贫者流为匪类”。
清政府早在1799年就将其确定为害人的毒品加以禁止,中国民间也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这种毒品的抗议与憎恨,这都是人们熟知的事实。
在英国, 将鸦片作为毒品看待, 也是一种普遍的认识。
汉口的伦敦会传教士杨格非( John Grif fith) 曾经对鸦片和鸦片贸易作了这样的评论: “鸦片在中国, 无形中破坏了宪法, 摧毁了健康, 缩短了吸食者的寿命, 瓦解了每一个家庭的和睦与兴盛,并且正逐步地促使整个民族身心以及道德的堕落。
”2二、马礼逊在中国2.1 传教士与鸦片《中英天津条约》中第八条、《中美天津条约》第二十九条、《中法天津条约》第十三条以及《中俄天津条约》第八条,都规定了耶稣基督圣教、天主教在华传教“当一体矜恤保护”,“中国官毫不得刻待禁阻”,这些“传教士宽容条款”,1Treaties,Conventions,etc,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States,Vol.I(Shanghai:Inspector General of Customs,1917;reprinted in 1973),P424. 转引自黄智奇《亦有仁义基督教传教士与鸦片贸易的斗争》,2007年,页42 B. Broomhall, T he T ruth about Opium Smoking, London, 1882, P62.转引自《辩护与谴责: 试析近代来华传教士的中外冲突观---以鸦片战争和鸦片贸易为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实际上赋予了传教士在中国内地自由传教的权利,这样,在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就可以合法地在中国传教了,也因此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纲要之鸦片战争论文2000字
中国近代史纲要之鸦片战争论文2000字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西方列强以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落后的大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运动方向。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纲要之鸦片战争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近代史纲要之鸦片战争2000字论文篇一:《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摘要]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以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落后的大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运动方向,它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同时,它既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促进作用,也对中国近代化起到抑制作用。
[关键词] 鸦片战争;近代化;关系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近代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发展,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无数仁人志士寻求着强国之梦。
中国的近代化,也随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中诞生了。
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了,清朝统治阶级中的某些有识之士,试图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以奕诉、曾国藩等人为代表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他们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了适应近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社会结构的转变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封建等级结构,鸦片战争以后,封建等级结构发生了动摇。
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在名义上权力如前,实际上大不如前。
政令难以完全贯彻,八国联军侵华,皇太后和皇帝逃难。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让武官失去了社会地位,文官在洋人面前也唯唯诺诺,使广大民众对官员失去了信任。
这时下层受到不平等待遇的百姓开始追求平等、自由和人道。
如浙江的“堕民”、“丐户”在雍正年间被允许开豁除籍,但多数人没有能够实现,光绪末年他们再兴抗争,得到平民的支持。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是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战争,那么你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希望能帮到你。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性战争,给中国带来了重大的危害。
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危害具体有哪些呢?第二次鸦片战争危害是非常大,首先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之前,中国是一个主权完整的封建主义国家,经济等方面虽然落后于西方各国,但是百姓生活的非常安逸。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夏不断地发动侵略,使得华夏不在拥有独立的主权,开始一步步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国内的经济、政治等方面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第二次鸦片战争危害还体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将大量的港口地区被迫成为通商口岸,其关税的设立都需经过列强的同意,这是对华夏关税独立的危害;其次将大量的土地割让给了侵略者等,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来的第二个危害,即领土的完整性;还有赔款给西方侵略者,这是对华夏经济发展的危害;允许传教等则属于文化侵略,其最终德吉结果是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在解决太平天国运动时不惜向侵略者求援,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深了国家的内部矛盾,也从侧面说明清政府已经彻底的沦为了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在北京沦陷后,侵略者将圆明园化为了灰烬,从而对华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工艺等造成了重大危害,许多工匠被活活杀死,从而导致了传统工艺的失传。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给当时的清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是什么呢?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不得不说的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先后开始发动了多中国的侵略。
他们看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作为战败的一方,割地赔款给英国,使得英国获得了更多的利益。
这些利益同时也让他们心动,所以都想在中国插一脚,于是就开始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到底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主流史书已经早有定论,很难再有新意,我主要想概括性对此进行分析。
一、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破坏与促进的双重性1.1战前中国的经济状况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基础是以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基本特征的。
在这样的社会中,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地主剥削来的地租,也主要是自己享用,而不是用来交换。
1.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破坏”是多方面的。
鸦片战后,在条约的特权保护下,外国资本主义立即掀起一个向中国倾销商品的狂潮。
但是《南京条约》签订后,通商口岸是增加了,但并未引起市场的相应扩大。
出现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结构对外来商品的抵抗。
正常的贸易没能获取他们想要得到的高额利润,他们便对中国采取直接的经济原料的掠夺和罪恶的鸦片贸易手段。
从事小生产的中国农民就被卷入了他们完全不理解的市场——国际市场。
他们不得不忍受当地小商贩,中国大商人和外国商人的重重盘剥,这是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一个重要标志。
1.3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商品大量输出后,中国手工业日趋破产,中国牢固的经济体系—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产品日趋商品化,这就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使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资本主义列强虽然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他不能让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资本主义,不能使中国变成独立富强的国家。
他们只是把中国当作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基地,输出剩余资本,办厂、开矿,利用廉价劳动力,获取高额利润。
简述对鸦片战争的认识
简述对鸦片战争的认识第一篇:简述对鸦片战争的认识简述对鸦片战争的认识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至十九世纪初期,英国为了抵消中英贸易差额,大力发展鸦片贸易,借以打开中国的市场。
随着鸦片销量的剧增,中国大量白银外流,国民深受鸦片毒害,于是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严禁鸦片贸易。
1840年,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历时两年的中英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重大,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过程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从1840年到1842年,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1战争爆发之初,英军在广东、江浙一带遭到林则徐和邓廷桢的顽强抵抗之后,转战天津大沽口,直逼京师。
道光帝迎战信心动摇,将林则徐和邓廷桢等革职,并派琦善南下与英国谈判。
2琦善擅自签订《穿鼻草约》使得道光帝大为不满,道光帝把琦善抄家革职,同时派奕山等人前赴广东指挥作战。
然而,四天之内,广州附近要地全部失守,奕山竖起白旗求和。
3政府为获取更大利益,开始扩大侵略,挥师北上,先后攻陷定海、镇海、镇江等地,直逼南京,清政府处于不利地位。
此后,清政府被迫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宣告鸦片战争结束。
原因纵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之所以失败,既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军事、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为因果的。
归根结底是由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落后导致的1政治方面,满清政府政治腐败。
封建社会制度历经两千年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尽头,整个统治集团弥漫着享乐苟安,贪污腐化的现象。
自鸦片输入之后,满清官员大多接受内外烟贩的收买,收取丰厚的贿赂,使得禁烟活动举步维艰。
2 经济方面,当时社会经济是自足自给的自然经济,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再加上鸦片的输入,使得国内白银大量外流,导致国库空虚,政府财政枯竭。
政府加大税负,百姓生活更加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传教士的活动看鸦片战争及其危害
由于康乾年间的中西礼仪之争,清政府实行了禁教政策。
鸦片战争爆发前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不敢公开传教,第一个来华的英国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只好以东印度公司职员的身份在中国活动。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欧美传教士积极参与了鸦片战争,并协助英国侵略者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德国传教士郭士立(Karl Friedrich August Gutzlaff)就充当了这样的急先锋。
郭士立,又译为郭实腊,1803年出生于普鲁士的波美拉尼亚省。
由于家庭贫穷,他早年辍学当了一名马具学徒工。
当普鲁士国王前来视察时,他借机向国王献上了一首拙劣的诗,表达自己想成为海外传教士的强烈愿望。
国王遂传旨命他学习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准备将来派其去君士坦丁堡,参加普鲁士使馆的工作。
但郭士立并未遵从国王的旨意,而是选择了献身宗教事业的道路,前往荷兰进入鹿特丹神学院学习。
1826年,郭士立从神学院毕业后被派到东方荷属东印度群岛传教。
郭士立来到东印度群岛后,通过对东方世界的了解,对深入中国内地传教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除了努力学习中国语言文字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士立”,并归宗于来自福建同安的郭姓家族,还经常去码头寻访来自中国的商船水手,恳请带他到中国东南沿海去。
1831年6月3日,有一位来曼谷做生意的福建商人答应带他去天津。
郭士立搭乘的这艘中国商船从暹罗出发,沿中国海岸线北上,于9月底到达天津港口。
他沿途散发宗教传单,运用有限的医学知识和药品为下层群众免费看病、送药,了解中国沿海的政治经济,并借机向中国人传教。
他在船上经常自言自语道:“我心中长久以来就怀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即在当今的日子里,上帝的荣光一定要在中国显现,龙要被废止,在这个辽阔的帝国里,基督将成为唯一的王和崇拜的对象。
”[1]同年12月13日,郭士立折返广东,在澳门上岸后受到了马礼逊等基督教传教士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
郭士立的首次中国沿海航行引起了西方人士的普遍关注,在澳门的英、美等国商人纷纷向他咨询中国沿海各口岸的情况和航路。
东印度公司的大班马治平请他再次出发作详细的侦察,并指派该公司的高级职员林德赛(化名胡夏米)与他一道进行“一次试验性的商业航行”,要求他“查明这个帝国北方能逐步地最适应于向英国商品开放的口岸,究竟可以到达多远,中国人和地方政府的意见,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英国。
”[2]1832年2月7日,郭士立一行乘坐“阿美士德号”商船从澳门出发,一路上探测航道、测绘海域图,并对各个港口的防务、商业等进行刺探。
6月20日,他们到达上海。
随后,他们不顾清政府的禁令,用19天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军事、经济情报。
郭士立发现,苏、淞、浙是中国的商业要地,上海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广州,这使他感到必须想方设法渗入这一地区,才符合西方人的利益。
这次侦察,他们用了7个月,到同年9月5日才回到澳门。
不久,林德赛就向英国政府建议对中国发动战争,而且提出了具体的作战方案和所需的兵力及时间、路线等。
郭士立回到澳门后,许多鸦片贩子都争着请他带路到中国沿海去推销鸦片。
大鸦片贩
子查顿以最优厚的待遇聘佣郭士立,并答应为他的传教活动提供长期捐款。
1832年10月12日,郭士立第三次出发到中国沿海进行罪恶活动。
其航行的主要目的是侦察如何在中国沿海扩大鸦片走私。
这次航行,他一直窜到东北奉天地区沿海一带,直到次年4月29日才折返澳门。
1834年,郭士立又受雇于查顿,乘坐查顿的船只在中国沿海活动。
1835年11月,郭士立被任命为英国驻华商务监督的中文秘书兼翻译,其主要职责是帮助英国进行鸦片走私,扩大殖民侵略范围。
郭士立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又多次在中国沿海进行间谍活动,仅他协助一个英国鸦片贩子到福建泉州走私鸦片,一次就使该贩净赚5.3万英镑,并在泉州建立了走私鸦片的秘密据点。
1836年,义律担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时,曾多次与郭士立商议,如何在清廷内部销售鸦片。
郭士立献计道:“要路显官,尽为私人奸佞之徒,惟苞苴是尚。
朝廷命官都嗜好鸦片,故倘以贿赂扩张贩路,必能达到目的。
”[3]
1839年9月1日,林则徐下令将英国人驱逐出澳门,郭士立声称自己是德国人,不在驱逐之列。
但清朝官员知道他是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忠实而杰出”的中文秘书和翻译,还是把他与英国人一起驱逐出境。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郭士立马上做了英国侵略军陆军总司令卧乌古的翻译、参谋兼向导,随军北上。
英军在定海建立殖民政府时,郭士立则以民政部门负责人的身份住在定海县衙内,不久升为“民政官”,中方史料称其为“伪县令”。
期间,他还威胁当地地痞讹诈勒索定海县城内的当铺、商行,充分显示了他是一个伪善的传教士。
1841年10月,英军占领宁波后,他又因在定海任期的“政绩”被指定为宁波的“行政官”(伪县令)。
当英军在舟山附近扫荡时,曾遭到当地人民的坚决抵抗,郭士立亲赴该地,企图安抚百姓,劝说人民停止反抗,遭拒绝后立即指挥英国侵略者对百姓肆意屠杀。
1842年5月,郭士立随军北上进犯长江,7月占领镇江后,被指定为镇江的“民政长官”。
英国侵略军进犯南京时,郭士立作为英方的三大翻译之一,参与了《南京条约》的谈判,《南京条约》的中文草稿就出自他的手笔。
《南京条约》在扬子江上英军旗舰“康沃利斯”号上签署。
一位英国军官在其回忆录的结尾处用大写字母写下:CHINA HAS BEEN CONQUERED BY A WOMAN(中国被一女子征服了,这里的女子指英国女王)。
条约内容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元、协定关税,等等。
鸦片战争期间,传教士不止郭士立一人撕下了伪善的面纱,还有很多传教士狂热地煽动侵华,随着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的失利,这些传教士们已经完全以征服者的姿态“闯进城门”,甚至直接参与战争了。
1842年2月14日,有一个在澳门活动的传教士在给另一个传教士的信中写道:“大炮在天朝呼啸,……城市在征服者面前一座接一座地陷落。
……这是政治提出的要求,是大炮迫令其实现的”;“一次我信步走到一个城门口,城墙上似乎永恒地写着‘洋人莫入’。
……我是一个洋人,又是一个传教士,我看到了墙上写的那句话,可是我不顾一
群中国人的惊诧,闯进了城门”;“时候已经到来,我们已沉默到今天,现在是可以到中国城市的大街上,提高我们的嗓门大喊大叫的日子了。
”[4]
《南京条约》签字后,郭士立被任命为舟山的英国商务监督而返回宁波。
此后,他还伙同美国传教士伯驾积极参与了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的签订,曾任美国使团团长顾盛的秘书和翻译,也是这一不平等条约的起草人之一。
1843年8月,郭士立回到香港,任英国殖民地首任香港总督、英国驻华商务监督璞鼎查的中文秘书和翻译。
1851年8月9日,郭士立在香港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