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可违最终版上课

合集下载

5.1法不可违(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教案+作业(部编版)

5.1法不可违(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教案+作业(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教案备课序号:第10 节4.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的责任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教学故事三】——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近日,陕西吴起县公安局长城派出所依法查处一起谎报案情案件,谎报案情男子被拘留。

2021年7月20日23时许,杨某酒后拨打110报警称其10岁的儿子走失。

接警后长城派出所民警迅速出警赶往杨某家中,到达现场后,杨某并不在家中,民警向其家人了解情况后得知,孩子在走失前曾与杨某通过几次电话,在最后一次通话时孩子已独自一人外出了,之后孩子就一直没有回家,并且手机已经关机。

次日凌晨2时许,杨某回到家中,民警向其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发现其丝毫没有因儿子走失而紧张的表情,并且说话相互矛盾,最终杨某承认孩子被自己带到出租屋了,报警称儿子失踪的目的就是通过此事能迫使离家出走的妻子回家。

经调查,杨某夫妻关系不合,妻子外出两个月一直不与杨某联系,杨某便自编自演儿子失踪以吓唬其妻子回家。

【小组合作】——互帮又互学,小组力量大思考:公安机关为什么会处罚杨某?你还知道哪些同类型的违法行为?预设:杨某谎报警情故意扰乱公共秩序,他的行为触犯了法律。

破坏铁路封③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的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要尊重他人的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知识梳理】——学会思维法,知识全概括【课堂训练】——掌握怎么样,我来试一试1.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就是( A )A.不违法B.不违纪C.不说谎D.不犯罪2.池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罚款;瞿某因醉驾被处拘役,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C )全,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若不稽查归案,会对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更大的伤害。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如果人人遵章守法,国家依法办事,国家和社会的规范和秩序就会得到良好遵守,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能得到保证,人人都可以安居乐业,社会将和谐稳定。

法不可违教案最终版

法不可违教案最终版

偿”,情景三强调“有期徒刑”)
总结:行政违法行为对轻微的违犯治安、
交通法等进行处罚;民事违法行为一般
涉及到财、物等;刑事违法行为等一般比
较严重。
通过案例, 明确什么是 违法行为。
先明确违法 行为的分类
通过对情景 的分析,区 分违法行为
法不可违教案最终版
教学环节 3
师:我们在上面的情景 2 看到,见到他人 对案例进行 的东西不还或者弄丢,也是违法行为,那怎 分析 么定义这些行为呢,这类行为一定是民事 违法行为吗? 案例 1:拾到东西之后,失主报警,及时归 还,不违法。应当把握两个标准:一,数额是 否较大;二,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拒不 返还。特别强调一下,侵占罪属于自诉案 件,即属于法律规定的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实践中,当事人自愿 起诉追究是一个界限。 案例 2:根据我国刑法:将他人遗忘物非法 据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可处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 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 2 年以上 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与此同时,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拾得人应该拾金不 昧,把遗失物归还失主,但相应的费用,比 如找寻失主的费用、保管修理的费用等, 应该由失主来承担。《物权法》也明确规定: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 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 关部门。此外还规定,在送交或归还前, 拾得人对遗失物有妥善保管的义务。如果 保管不慎导致该物毁损灭失的,拾得人应 当赔偿。为了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同时 还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 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 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 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案例 3:将他人的遗失物或者埋藏物非法 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处两年 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 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 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拾到东西之后, 失主报警,及时归还,不违法。应当把握两 个标准:一,数额是否较大;二,是否以非法 占有为目的并拒不返还。关于侵占罪的数 额,目前我国法律没有作出明确统一的规 定,司法实践一般参照最高人民法院颁布 的关于职务犯罪数额认定的司法解释规 定,在数额较大上一般以“5000-20000 元”为选择幅度;在数额巨大上,把 10 万 元作为数额巨大的起点,而且各地区根据 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具体的数额巨大的认 定还会有差异。总之,在认定罪与非罪上,

部编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法不可违》说课课件

部编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法不可违》说课课件

环节一:违法行为是什么
中学生小A的两件“小事”
事件一:校服厂家来卖校服,小A忘记带钱,遂借了同学80元钱。事 后,小A想,反正这位同学家是出了名的有钱,不还也罢。所以,每 次同学提及,小A都说“就这点钱,对你还不是小事一桩?大方点, 就别让我还了吧。”
事件二:放学后,小A和同学处于好玩的心理,用剪刀剪断了附近小 区的电缆,并剪掉一段卖给了废品收购站。小A想,也没卖多少钱, 小事一桩。
守 法
加强自我防范, 预防犯罪
巩固练习:阅读教材47页“探究与分享”,完成下列表格。
镜头 所属违法行为 类别
违反的法律
对社会的危 承担的法律
害程度
责任
一 二 三
巩固练习:案例分析
中学生小A的两件“小事”——拓展思考
事件一:校服厂家来卖校服,小A忘记带钱,遂借了同学80元钱。事 后,小A想,反正这位同学家是出了名的有钱,不还也罢。所以,每 次同学提及,小A都说“就这点钱,对你还不是小事一桩?”
四、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第一环节: 两件“小事”走近法律:
违法行为是什么
第二环节: 两件“大事”探析违法:
违法行为的分类
第三环节: 认清后果自觉守法: 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通过对中学生小A“两件小事”是否违法的“明辨 是非”,引发对法律的思考;通过对法律条文的 解读,明确法律的作用和违法行为的含义。
小事一: 欠债不还
小事二: 盗窃损毁 公共财物
环节二:违法行为的分类
四、教学设计过程
第一环节: 两件“小事”走近法律:
违法行为是什么
通过对中学生小A“两件小事”是否违法的“明辨 是非”,引发对法律的思考;通过对法律条文的 解读,明确法律的作用和违法行为的含义。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课件(共23张PPT)

我国的民法通则第 七十九条规定,拾 得遗失物,应当归 还失主。
情景二: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 进口名牌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 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苏某向人民 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 表,否则赔偿苏某损失350元。
其行为违反了
民法通则的有 关规定,是违 法行为。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 不可违 》课件(共23张 PPT)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 不可违 》课件(共23张 PPT)
判一判
以下三种行为属于种违法行为吗?
电影院喧哗
拾到东西私留
抢劫
违反行政法律法规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 不可违 》课件(共23张 PPT)
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民事法律法规 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刑法 刑事违法行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宋代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体会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文化的繁荣;通过了解宋朝传统节庆习俗,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培养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以及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代市民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 不可违 》课件(共23张 PPT)
我国刑法规定了对 抢劫等四百多种罪 的处罚。
情景三: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 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 得赃款4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 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 刑。
其行为违反了
刑法的有关规 定,是违法犯 罪行为。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 不可违 》课件(共23张 PPT)

【可编辑全文】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参考教案2

【可编辑全文】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参考教案2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5.1法不可违
环节二
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物权法,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判决限期归还苏某的手表;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分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分;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课中作业
1.观察与思考: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又可以分为哪几种?
2.从“承当的法律责任〞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环节三
以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情景一、李某等3人在电影院起哄、打闹、吹口哨。

影院工作人员屡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

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

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分。

情景二、朱某在工厂于是拾到苏某的进口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

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说表否那么赔偿苏某损失350元。

情景三、17岁的中学生赵某,屡次手持三菱挂到,抢夺9名小学生的财务,的赃款400多元。

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一句刑罚判处其有期徒刑。

课后作业设计:
完本钱课对应的根底训练
〔修改人:〕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课件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课件
制定应对策略
针对不同法律风险,提供具体可行的应对策略和建议,降低法律 风险带来的损失。
提升法律素养
强调提升个人法律素养的重要性,包括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 意识和培养法律思维等。
07 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重点回顾
法律体系概述
介绍了国家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组成部分,包括宪法、刑法、民 法等。
法不可违原则
建议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包括听讲、记笔记、参与课堂讨论、观看 相关视频等,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建议
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同时,要时刻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自觉 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02 法律基础知识
阐述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应 尽的义务。
违法行为及后果
详细讲解了各种违法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如罚款、 拘留、刑事责任等。
学习成果与收获
掌握法律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们对法律体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掌握了基本的法律知识。
增强法律意识
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增强了自觉遵 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意识。
法律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上位 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
法,新法优于旧法等。
03 违法行为及其后果
违法行为的定义和分类
违法行为定义
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危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违法行为分类
根据违法性质,违法行为可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等 ;根据危害程度,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
课程内容和结构
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体系、法律责任等基础 知识,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违法行为的危 害性和法律后果。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课件公开课 (13)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课件公开课 (13)
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处分 或行政处罚
民事责任
犯罪行为 刑罚处罚
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阅读书本P47、P49、P50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九个镜头中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分别属于哪 一类违法行为?
新知设问
1、生活中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生活中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知识拓展
1、什么是民事权利? 2、什么是合同义务?
新知设问
为保证社会和谐,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 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既要维护自己的 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知法
守法、用法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 Nhomakorabea框 法不可违
广州市育才中学 张俊
社会规则 对社会秩序 所起的作用
温故知新
社会规则 有哪些
法律 如何起作用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的法律 行政法
民法
刑法
不同点 相同点
对社会的危 害程度
较轻
较轻
严重
根据对社会 危害程度划
分 承担的法律

法不可违(上课说课用讲稿)

法不可违(上课说课用讲稿)

法不可违(说课稿)一、教学理念当代德育的重点逐渐由“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即由“培养论”转向“学习论”。

为此,教师作为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伙伴,与学生共同使用教材文本,实现: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相互对话,教师与学生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诚如课程标准所说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道德学习愿望”。

因此,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要帮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活化教材中所蕴含的德性精神,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焕发学生道德生命活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地位及作用本框题由“谁都不能违法”、“犯罪必受惩罚”两目组成,分别介绍什么是违法、犯罪、刑罚等内容。

是对上一框题“走进法律”更进一步的解释,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

2、学生分析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

他们既可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走向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以在不良的环境影响下走向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的道路。

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了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缺乏法律知识的现象非常严重。

因此让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使他们懂得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懂得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三种违法的含义及区别,以及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刑事处罚的含义及种类。

(2)能力目标:针对初一年级学生思想不成熟,法制意识不健全的现状,对学生以创设情境导入,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课件《法不可违》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课件《法不可违》

3.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 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 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 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 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 和谐发展。
刑事违法行为
定义: 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
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4.三种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 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因为在工地捡固定脚状元手成才路 架用的铁卡子是属于 违法行为,小勤不状元成才懂路 法,做了法律禁止的事情, 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了解 法律,树立法律意识,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 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违法无小事
1.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 不违法
材料二:台海网2017年4月10日讯:日前,湖里派出所接 到举报,有人破坏ofo共享单车。警方在ofo共享单车公司 配合下将破坏并私占共享单车的嫌疑男子毛某抓获。经查, 1月至2月间,毛某(男,52岁,厦门人)先后两次将停放 在路边的两辆共享单车推回自己住处,用油漆、车篮、儿 童座椅等进行改装后,锁在住处楼道里,供其私人使用。 毛某称,其原本想占点“小便宜”,不想却换来牢狱之灾。 目前,毛某因涉嫌盗窃已被湖里派出所行政拘留。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探究与分享
➢ 结合图片,想一想:你 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 这些事吗?

《法不可违》PPT优秀教学课件

《法不可违》PPT优秀教学课件

思考: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怎么避免?
提示:①小了法律,其行为已经构成了违法,因此被送到了派出所。 ②能避免。我们应该学习法律知识,提高遵守法律的意识。
3 探究一 为什么法不可违
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思考法律有什么作用?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1 法不可违
-.
目录
01 违法无小事 0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03 课堂小结 04 课堂练习
1 新课导入
材料解读:近日,在天津市部分区域组织的全域核酸检测中,有123人因逃避核酸检
测被训诫,有8人拘留或警告。
在核酸结果查验及相关排查工作中发现,极少 数人谎称“不在津”故意逃避核酸检测,对全 区疫情防控工作和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 影响。
行政违法行 为
社会
刑事违法行 为
不分对象
后果严重 吗?
较轻
较轻
严重
谁来处罚?
向对方负责 行政机关 国家机关
举个例子
欠钱不还 阻拦高铁
贩毒
3 探究二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讨论一下:违法就是犯罪,这种说法对吗?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 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 我们常说的犯罪。 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5 练一练
1、下列四种情形的违法性质和维权方式正确的是( ) A.冷某高空抛物,将王先生砸成重伤,拒不赔偿。--属于行政违法, 打“110”报警
C B.刘女士与白大爷发生纠纷,在火车站大吵大闹。--属民事违法,
向检察院控告 C.张某将手机落在出租车上,司机拾到后不归还。--属民事违法, 向法院提起诉讼 D.明明因与亮亮有矛盾,到处造谣亮亮考试作弊。--属刑事违法, 向法院提起诉讼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法不可违)教学课件教学课件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法不可违)教学课件教学课件


性”赢得满堂喝彩。“不可任性”成为2015年开春以来最热

门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很多人评论表示“有钱不可任性”“有

青春不可任性”“有命不可任性”“游景区不可任性”“吃美
食不可任性”……
思考: (1)“不可任性”,哪些社会行为规范可以限制人们的“任性”?
(2)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
由此可知: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1、5是行政违法行为;2、4刑事违法行为;3、6民事违法行为
新知探究
我们要如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呢?
遵章守法是和谐社会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既要维护自己的利 益,又要维护他人的利益。
典例讲解
图片“欠钱不还”属于何种违法行为(A)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二、如何做到遵章守法?P51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 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 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 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
关键点拨 什么是民事主体
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 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 能够 充当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作为民
学习目标
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 2、刑法的含义。 3、犯罪的基本特征。 4、我国刑法的种类。 5、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 么是犯罪行为,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P46-P51页课本,并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违法行为? 2、根据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哪几类? 3、什么是刑法? 4、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 5、什么是刑罚? 6、刑罚的种类有哪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优秀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优秀课件
④要理性利用传播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驾考新规正式实施
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内容和方法》10月1日 起施行。新版考核规章突出考核安全文明意识,主 要变化有:提高理论考试中交通安全法律考题比例, 科目二场地驾驶考试要求倒车入库在210秒内完成, 科目三路考多个项目增加考核“回头观察”。
运用你的经验
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
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
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
经营创业、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 民法来规范的。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 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 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 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 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违反的违反的法律法律法律后果法律后果实例实例民事违民事违法行为法行为行政违行政违法行为法行为刑事违刑事违法行为法行为一一般般民法民法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欠债不还欠债不还行政法行政法受行政制受行政制裁行政行政处分或行处分或行政政处罚处罚扰乱社会扰乱社会治安治安刑法刑法刑事处罚刑事处罚故意杀人故意杀人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期徒刑55年
违反的 法律
民事违 法行为 行政违 法行为 民法
法律后果 民事责任
实例 欠债不还 一 般 违 法 行 为 犯 罪
行政法
受行政制 裁(行政 处分或行 政处罚)
刑事处罚
扰乱社会 治安
刑事违 法行为
刑法
故意杀人

法不可违+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法不可违+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 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 3 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遵守
法律
本课小结
法不 可违
法律的指引作用和评价作用
违法无小事
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的分类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活动——最普遍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的典型表现
1
违法无小事
1.法律的指引作用和评价作用?
(1)指引(规范)作用: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
或方向。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 不
应当做什么
(2)评价作用: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
的。
p47 探究与分享
请在47页三个情境中分别划出以下内容: (1)具体行为 (2)该行为违反的法律 (3)承担的法律责任(处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法不可违!
下堂课见
谢谢
总队依法对该公司做出警告、罚款10万元,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 员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
思考:该企业为什么会受到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七十四条 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 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 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 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第七十五条 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 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1.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 的行为。

法不可违课件3

法不可违课件3

行政 违法行为
社会 不良社会影响, 危害 扰乱公共秩序。
违反 违反行政 法律 法律规范
法律 行政处罚: 责任 行政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 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 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 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 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 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 秩序的。”
小李的上述行为违法吗?
闯红灯妨碍 交通安全, 违反道路交 通安全法。
行政违法行为
启示: 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探究活动:小李的一天
小李是一家照相店的店主。 早上7点钟,小李开车回店。因昨晚失眠, 恍惚的他在十字路口处闯红灯飞驰驶过。 回到店后,小李擦拭了门口的广告牌。广 告牌上的照片是之前一位顾客的艺术照,小李 瞒着顾客将其照片展出。 中午,小李收到了房东第三次催交当月房 租的信息,小李转帐一半租金给房东,并回复 “我每天都早出晚归,有一大半时间不在租房 里,所以我只交一半租金!”后拒接房东电话。 下午,房东来到店里追讨房租,两人争执 起来,双方很快从言语冲突发展到肢体接触, 就在两人厮打时,小李拿起手中的水果刀失手 捅死了房东.但要管 理好。小王养的狗经常在夜里狂 吠,扰乱了邻居的正常生活秩序。 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五条规 定,对小王予以警告处罚。
秩序/规则
手铐
天平
法官锤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 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 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 违法 刑事违 严重 法行为 行为
都有其 行政违法 社会危 害性, 都违反 民事违法 了法律, 都要承 担相应 的法律最常见的陋习之一, 行人闯红灯属于( C )违法行为。 A、刑事违法行为 B 、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 、严重违法行为
2.初中学生丁某沉迷于网络游戏,为 了筹措上网费用,偷盗了别人的财物, 结果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丁某 的行为( D ) A、属于犯罪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触犯了刑法
良性违宪
1.立法机关。如1978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只 能“解释宪法和法律,制定法令”(第25条第3项), 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但由于改革开放要求制定大 量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未经修宪,未作宪法解 释,自行行使立法权,1979年至1982年间共制定了11 个法律,这都是违背当时宪法规定的。 2.行政机关。如1988年以前,深圳等经济特区突破 1982年宪法关于土地不得买卖、出租的规定,决定 将土地使用权出租。 3.国家领导人。1982年宪法第15条规定我国“实行 计划经济”,然自1992年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提出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显然这是违背当时宪法规定的。这种新提法 直到1993年3月29日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通过了宪 法修正案才有了宪法根据。
案例2:捡到银行卡和密码纸条 男子取款6万元
2013年2月26日,在兰州市西固区山丹街热 电二区小区外转悠的托某,无意中发现一个装有 银行卡和一张写有6个数字的纸条等物的塑料袋。 之后,托某拿着银行卡到附近一自动取款机前, 试着将6位数输入到密码框,密码居然是对的。 之后,托某分8次从ATM机中取走2万元,又在银 行柜台提取现金4万元。之后,托某将这6万元挥 霍。而年近8旬的老人韩某某直到案发后的第二 日报案。之后,托某被警方抓获。 最终因犯信用卡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 年并处罚金5万元。
思考: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违反了什 么法律?他们自己落得什么结果?
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 情景一: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 属于行政法,它规定对扰乱影 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 行政违法行为 剧院等公共场所秩序的 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罚。 行为予以处罚。
一步之差
殴打他人, 治安管 一般 行政
未对他人造
成重伤 殴打他人而 导致他人重 伤甚至死亡
违反 理处罚

属于 违法
行为 民事
触犯了 刑法
属于 犯罪
行为
违宪行为是违反宪法的行为。从理论上 来说,违反宪法应该是严重的行为。但我国 宪法上却对违宪行为的处罚没有具体规定, 而对于其中一部分在民法、刑法等予以规定。 如宪法上有一规定“公民的人身和尊严不可 侵犯”,如果实施非法拘留或辱骂他人,一 般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被侵犯人可以提起民 事诉讼。而如果情节恶劣,构成非法拘禁罪 或侮辱罪,追究刑事责任。
D、是一般违法行为
3.欠债不还,拾到他人遗失的钱物占 为己有,损害别人的名誉属于( B ) ①刑事违法行为 ②民事违法行为 ③行政违法行为 ④严重违法行为 ⑤ 一般违法行为 A、 ① ④ B、 ② ⑤ C、③⑤ D、①⑤
4.2008年12月31日,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 华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石家庄市中 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原三鹿高管王玉良、 杭志奇、吴聚生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8年和5年。这说明( D ) ①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否则要受到法 律制裁②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每 个人都要少享受权利,多履行义务④犯罪行 为要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案例3.小伙儿捡到宠物狗主动送还 说好的“重金酬谢”失主没兑现
市民袁先生捡到一只宠物狗, 按寻狗启事里提供的线索,找到宠 物狗的主人并将狗归还,但对方并 没有按照寻狗启事里所说的那样 “重金酬谢”,这让袁先生有些郁 闷。
袁先生将自己的遭遇发到网上,有网友认为, 还狗之前,袁先生就应该问问酬谢的事。也有网 友称:“你是做了一件好事,就应该开心一点, 有报酬更好,如果没有就算了。” 通过袁先生提供的电话号码,记者联系到小 狗的主人张女士。“那小伙儿真是太热心了,乐 乐是我的宝贝,走丢了之后,我一天没怎么吃 饭。”张女士说,接到袁先生的电话时,她特别 激动,那天她带了钱,就是为了酬谢对方。不过 一见到乐乐,光顾着激动忘记酬谢这回事儿了, 等想起来的时候,袁先生已经离开了。 “当时他也没开口,我还以为他是学雷锋做 好事呢!”张女士说,她会和袁先生联系,如果 袁先生同意,就请他吃一顿饭作为酬谢。
事件二:张某在马路边丢失了580元钱,后得知是李某拾得,便 去找李某,但李某说拾钱归自己,拒不归还。请你帮张某出 个主意,如何处理此事。
答:(1)用法律知识劝告李某,告知拾得他人钱物不还属违法 行为。如果李某不听,可请居民委员会或派出所帮忙。(2)直 接上法院,依据《民法通则》告李某。
让我们牢记“法不可 违”,学法、守法、用 法,使青春年华绽放光 彩!
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处罚
(严重违法行为,也称犯罪,违犯宪 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属于一般违法 行为)
违宪行为
情景
对社会的 危害程度
一 般 违 法 行 为
承担的 违反的 所属违 法律 法律责任 法类别 行政法 行政 制裁
共同点
行政违 法行为 较轻 民事违 法行为 较轻
《民法通 民事 责任 则》 刑事 《刑法》 处罚
我国民法通则 情景二: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进口品牌手表,先说第二 第七十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 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 民事违法行为 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否则赔偿苏某损失 350元。 应当归还失主。
情景三: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 我国刑法规定了 学生的财务,得赃款 4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 刑事违法行为 对抢劫等四百多种罪的处罚。 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第14课 远离违法犯罪 法不可违
判断下列行为的性质
(1)欠债不还 (2)行人在十字路口闯红灯 (3)考试作弊 (4)旷课 (5)吸食毒品
什么是违法行为?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 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 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分类
违犯宪法的行为 违犯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违犯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违犯刑法的行为 违宪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 定:将他人的遗失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 已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处两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 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 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断一断
某日下班时间,甲骑车经过某路口时与逆
向骑车的乙相撞,乙新买的手表也被撞坏。甲
乙发生争吵,正巧甲的儿子丙下班经过,不问
拾金而昧违法吗?
案例1:60部iPhone6手机遗失 警方通过定位追踪找回
今年10月22日下午,兰州市小张驾驶微货车, 途经大砂坪北龙口板材市场附近时,由于路面颠簸 使车厢后门松动,致使装有总价值近40万元的60部 iPhone6手机的箱子遗失。寻找几日无果,小张报警。 皋(gāo)兰警方根据货主提供的iPhone6手机的先 进定位功能,对手机进行了跟踪。发现遗失的一部 iPhone6手机被人使用,信号出现在陇南市武都区, 警方很快找到了使用者李某。李某说,手机是居住 在兰州市城关区的姐姐赠送的。11月14日下午,民 警联系到李某的姐姐。李某的姐姐称,其在返回兰 州途中,捡到了装手机的箱子,并将其存放在家中。 当日下午,所有手机被移交给警方,警方又将遗失 的60部苹果手机发还给失主。
2007年实施的《物权法》(基于民法 所产生的,叫做私法)中明确规定, 拾到东西应当通知失主或交公,承诺 悬赏寻找遗失物的必须兑现奖金。权 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领取遗失物时 应当按承诺支付报酬,承诺多少就得 无条件兑现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 第二款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 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
青红皂白上前重重地打了乙几拳,当场把乙打
倒在地,经鉴定,乙多处受伤,脾脏破裂,右 致使该路口交通堵塞,一片混乱。
眼视网膜脱落。三人的争斗引来不少路人围观,
断一断
1.乙、丙两人被公安机关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各处 以200元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
2.乙因逆向骑车被交警罚款50元。
行政违法行为
3.经保修部门检查,乙的手表受损,价值100元。
民事违法行为
4.经鉴定,乙多处受伤,脾脏破裂,右眼视网膜 脱落。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处罚或 行政处分 承担民事责任
(违犯治安管理处罚法、违犯交通管 理法、违犯城市管理法等) (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 财产,危害他人人身安全,拾获他人 一时的钱物不还、损害别人名誉等)
类别
你会怎么办
事件一:有人说:“我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气死公安,法 院没法办。”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只是在危害程度和处罚方法上有所不同。 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 罪,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用这种观点指导自己的 行为是极其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