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改革漫谈
《教学工作漫谈》读书笔记
《教学工作漫谈》读书笔记之一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法很多……作为第一线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学方法区否定那种教学方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一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
而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密。
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己的素质、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
—— P2《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正所谓教无定法,学情不同、知识内容不同、教师不同,所采取的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同,没有一种一劳永逸、一方万能的教学方法。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吸收好的方法。
这需要我们有开阔的视野和心胸,不能固步自封。
但同时我们又必须保持着谨慎和清醒,不能生搬硬套,邯郸学步。
就像蜜蜂,采集百花,而最终酿成自己独特的密。
之二老师课堂上不要讲得太多“讲得少,教师才能更珍惜讲课的时间,仔细考虑哪些是必讲的内容,哪些是讲了以后学生能记住,能理解的内容。
讲得少,学生才能有可能记得住。
”“人们正常的讲话速度是每分钟200字,讲10分钟就是两千字,一节课如果有一半的时间讲,那就有4500字。
即使其中有1/4的是必要的信息量,学生接手之后储存的可能性也不大。
即使当堂接收存储了1100多字的信息量,但其在大脑中全部长期保持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
即使大部分长期保持了,又有多少有再现的价值和可能呢?”—— P6《讲读课要少讲多读》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来说,经常头疼的一大问题就是,怎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把众多的知识点、习题讲完,怎么兼顾到学生的提问、讨论、思考、答题,怎么让课堂有效、高效。
魏书生老师从一名语文老师的角度做出了回答,那就是老师不要讲得太多,能放给学生自己去读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读。
因为只有老师讲得少了,老师讲的内容才更精当,学生才更能理解、能吸收。
讲得太多,学生不能吸收,是徒劳的'。
虽然学科不同,但道理是相通的。
小学语文教学漫谈
小学语文教学漫谈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
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
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
语文活动课可以在个人、小组、班级、学校四个层次上开展。
个人活动如图书阅览、三分钟演讲、小日记;小组活动如兴趣小组、小报编辑部、语文游艺宫、小小文学社等,还有班、队、校的集体活动,更是增加了学生交空间。
根据具体情况,语文活动课可以灵活机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如竞赛式:辩论赛;文艺式:将童话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将约定俗成的成语让学生演绎成生动的故事等。
还可以采用语文游戏式。
语文情境式等。
语文活动课不仅仅是依靠课本,而是以整个社会为背景的。
所以开展活动的渠道是很多的。
在“五一”劳动节,笔者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参观农民种田,还亲手实践,又到附近企业访问2人,然后围绕“幸福是什么”这一主题,开展“讨论会”。
又如结合学校组织的“春游”,设计了“找春天、赞春天”的活动。
多系列。
例如,设计“学雷锋”活动,让学生人人收集有关雷锋的事迹、日记,进行讲雷锋的故事——学雷锋、见行动——唱赞雷锋的歌,明雷锋精神系列活动。
又如,在高年级设计“互赠格言”活动,课前,让学生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读书立志的格言,上课时,讲格言,课后进行格言展览等活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充分体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大量的背诵、积累,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
另外在背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学生档案,将学生每天背诵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
对那些记忆能力较差,背诵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抽空单独进行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诗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诗文表演、古诗接力赛、给诗配画、办古诗专刊手抄报、配乐诗朗诵等。
魏书生书籍
魏书生书籍1 年轻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辽宁教育》编辑部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2 魏书生教育方法100例李兆德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85年3 魏书生语文教育改革探索王林溪等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4 魏书生教育文选魏东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5 当代中学生用功术魏书生王学奇等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6 智力引发与训练魏书生张一村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7 语文教学探索魏书生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8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肖琪坤著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年9 思维能力测验与引发魏书生主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1年10 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朱新平赵立东编漓江出版社1992年11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风采录马鹏举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12 魏书生教学改革经验研究赵伟士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2年13 魏书生育人艺术王玉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4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1993年15 初中生科学学习方法魏书生编著辽沈书社1993年16 魏书生教育经验研究曹恩迪主编沈阳出版社1994年17 语文自学导引(共6册)魏书生主编沈阳出版社1994年18 魏书生学生命题日记选宋玉珍汤永军选评漓江出版社1995年19 魏书生文选(一、二卷)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1995年20 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王玉琛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21 中国特级教师教案精选魏书生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22 家教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1996年23 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张彬福等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24 魏书生教育改革思想研究论集张峻岭等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25 素质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魏书生刘继才。
漫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漫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中的基础,无疑应成为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
就语文学科的本质和地位看,其内涵是创新的。
语文作为母语,有两个特点: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二是人类文化的载体。
语文担负着人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及传递各种信息的任务。
不只创作文学作品、表达崭新观念是一种创造,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沟通也都富有个性,多姿多彩。
诚如有人所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
它是一门活的学科,其本质是创新的。
这里借朱光潜先生《悲剧心理学》中设举的一个例子来谈谈语文的任务。
假如一位商人、一位植物学家和一位诗人同时看到一朵樱花,如果他们都遵从各自的思考习惯,那么就会产生三种不同态度:商人会想到谋利,他会计算这朵花在市场上能卖出的价钱,并且会和园丁谈这笔生意;植物学家则会去数花瓣和花柱,把开花的原因归结为土质肥沃,给花分类,并给它起一个拉丁文的学名;在诗人面前,把花变成一个有生命的活物,或微笑或哭泣,诗人自己似乎也变成一朵花,分享着花的生命和感情。
我们的学生当然并不是商人、植物学家,也不是诗人,那也许是他们的未来。
作为中学语文教育,学生却要学商人如何连贯、得体地谈生意,学习植物学家如何简明准确地说明这朵樱花,学习体会诗人多情善感的诗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知否,知否,应是绿肥柳瘦”、“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事实上,学生还会有更多的想象、更多的思想、情感,那么就必须学习更多的表达交流。
另一方面,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学习时也离不开创新。
正如皮尔森所说:“文化作为一种学习过程,是与作为认识、行动、体验和自我表现的存在物的完整的人联系在一起的。
”对文化没有创造的传承,便失去了学习的价值。
悠久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在创造性的学习中才能不断丰富、发展。
人正是通过听、说、读、写,不断地丰富发展自己的内在生活、心灵世界,开拓精神的自由空间,开发自我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与历史、文化发生联系;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精选21篇)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篇1魏书生是一个真正在实践教育理论的教育实践家。
语文教学漫谈
语文教学漫谈作者:高敏康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09年第01期曾经有人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他说:“你从事语文教学已经有十几年了,那就请你谈谈对这门学科的认识或看法。
”乍听之下我竟然有些语塞,随即又哑然失笑。
是啊,想来自从走出师范大门,我便一直从事着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面对这一门和我朝夕相处的学科,我突然间感觉好陌生。
或许,我们这些现实世界的人太习惯于用“应然律”来解释周围存在的一切了,“习以为常”让我们忘却了好多貌似简单的却又是本体论的命题,如今再一次静静地面对,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一、一门不堪之重的学科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其实无庸赘述。
古今中外,每一个国家都将其本国的母语教学放在首要的位置,其显赫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让其他的学科只能望其项背、自叹弗如。
然细想之,这份重要性里面更多却是掺和了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甚至是人为的很多东西,语文学科已承载了许多超越了其作为一门学科应有的功能。
于是乎,国人对其厚爱有加、期待有加,当然期待多了,指责、批评也会随之而来。
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摇摆不定,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一股“文道之争”让语文教学无所适从:倡导“工具论”者认为我们的语文应着重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语文课应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于是,课堂上咬文嚼字、条分缕析成了主流,我们的学生早早地就已接受了本应在大学时代才完成的修辞学、语法学、逻辑学等系统的知识;主张“人文论”者强调语文就是语言文学,应着重体现本学科的审美价值、道德取向,于是,我们的语文课又一次成了文学欣赏课,成了思想品德课。
呜呼!这些看似体现主流意识的课程论者的无谓争论,让我们这些语文老师一头雾水,左右为难。
再看看我们所教的这些学生吧,经历了从小学乃至大学近十五六年的语文学习,书无有章,读不成篇,写不成文者比比皆是,何也?有人作过这样一个大胆的假设,让一名学生自认识汉字开始就进入图书馆,任由其自主学习,待小学毕业时,我们能否断言其语文能力(阅读、写作)一定不如其他经过一系列专门训练的学生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们的语文老师这六年来,给予学生的到底是什么呢?古代私塾里那些”囫囵吞枣“式的学习为何能造就像鲁迅、老舍、巴金这样的文学巨匠,而如今我们这些看似科学的、规范的语文学习却成就不了世界级的大师。
漫谈语文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漫谈语文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语文的实践中掌握学习的方法。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内化为自己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学习能力呢?一、转变观念,重塑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诱导者和辅导者。
教师角色的改变,首先要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地对待课程改革;其次要更新观念,要准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再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还要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习。
从讲台走向学生,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
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只有当教学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学生才会表现出兴趣。
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一)精心设计导语“导语”是一堂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好的导语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精心设置的导语能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二)创设情境。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应艺术地展现作品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
中学课文都充满了生活情趣,要让学生体验这种情趣,教师就得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漫谈论文
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漫谈【摘要】语文是一项基础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同时又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以及情感发展教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提到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上足可看出语文教学的任务之重。
在长期的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也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惰性”以及审美疲劳,这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语文进步较慢的一个主要原因。
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从语文知识的课内学习、课外学习以及语文知识的运用等几个角度谈一下我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内课外运用教学策略一、语文教学要“以本为本”,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一直以来,课本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基础,同时也是语文知识的一个基本载体,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分析、讲解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
现行课本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有古有今,有中有外,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鱼虫鸟兽,从人类的发展到宇宙的未来,从小说散文到古文诗歌……这一切无不展示着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也彰显了教材编著们的良苦用心。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从课本内容出发,为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选择一个良好的基点。
首先,我们要重视教材基本知识的教学:语文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到读书认字,甚至到生老病死,语文知识都是学不完的。
而我们教学的任务就是不断的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积累基础知识,以便为他们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课本中的每篇文章中都会含有一定的新知识,所以我们就要在做好学生的教学之余,引导学生不断的探索新知识,实现学生的不断进步。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漫谈
此 , 出 自己的实践真知及 宝贵经验 。 并提 新一轮语文课 程改革为我们提供 了更加广 阔的空间 , 新的语 文教 学方式的出现 为我们
指 明 了课 堂 改革 的道 路 。
关键 词: 文课 堂; 教学结构 语
中 图分 类 号 : 2 .6 G6 35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 0 — 3 (0 3 0 2 0 3 1 6 3 1 2 1 -3 — 0 0 5 0)
P p l c ne o ua S i c r e
科 学 大 众 ・ 学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漫谈
刘 晓芳
( 江都 市张纲 中学, 江苏省 2 5 1 ) 22 2 摘 要: 中学语 文课 堂教学结构 , 长期 以来一直是 中学语文教 师共 同关注并研 究的问题。 多年来, 有不少的语文界前辈致力于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的有 目的有组织 证统一起来 呢? 钱老师认为必须把学生组织到一个“ 以训练为主 的复 杂的双边 活动 , 所谓课 堂教学结构 , 的是教师 、 指 学生 、 教 线” 的教学结构 中。 这里需要指 出的是 : 钱老师所说 的“ 训练” 不 , 材、 教学 目标 、 教学步骤 、 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等诸多要 素 , 在课 单是指学生完成一定书面或口头 的练习 ,而是指在教学过程 中 堂教学特定的时间和空 间里相对稳定的组合方式及活动序列。 学生主动猎取知识 、 应用知识 、 培养能力 、 发展智力 的各项学 习 上世纪 2 O年代起 , 我国语文教 育界的前辈已对语文课 堂教 活 动 , 基 本 形 式 是 以 思 维训 练 和 语 文 训 练 为 核 心 的 听 、 、 、 其 说 读 学作了诸多有益 的探讨和总结 , 先后出版了许 多专 著 , 论及语文 写训 练 。 所 以说 它 是 “ 之 主线 ”是 因为 这 种 训练 贯 穿 于 整 个教 学 , 课堂教学结构 。 2 如 O年代初 , 语言学家 、 语文教育家黎锦熙编著 过 程的始 终 , 是为了统一“ 主体地 位” 主导作用” 和“ 的辩证关 系 的《 国文教学法》 提 出了“ , 三段六步” 的语 文课堂教学结构主张 , 的一种组织教学过程的必然形式 , 也是语文教学取得 “ 既落实知 即理解——练 习—— 发展。2 0年代 中期 , 作家 、 语文教 育家朱 识 , 又发展智能” 的实效的必要条件。 上海市育才 中学的“ 八字 四 自清设计 了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 四步 ” : 第一步 , 式 由学生报 步教法” 读读 、 即: 议议 、 讲讲 、 练练 , 分四步进行 。四步 中“ 读读 ” 告预习结果 ; 第二步 , 让学生详 细复述各段及全篇大意 ; 第三步 , 是基础 , 学生通过“ ” 了解教材 , 读 , 发现问题 。“ 议议 ” 是关键 , 学 师生共 同讨论课文 的情思 与文笔 ; 四步 , 第 口问与笔试。4 O年 生通过 “ , 议” 进一步理解 、 掌握教 材 ,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 代, 语文教育家蒋伯潜编著的 《 中学 国文教学法》 也提 出了语 的能 力 。“ 练 ” 应 用 , 生 通 过 “ ”达 到运 用 、 固新 知 识 , , 练 是 学 练 , 巩 文“ 四步 ” 式 , 教 把语 文课堂教 学结构分 为 四个 步骤 : 预备 与检 培养能力 , 发展智力的 目的。“ 讲讲” 虽然排在第三 步, 际上是 实 查——试讲与范讲—— 试读 与范读——讨论 。从 5 年代开始 , 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的始终 。 0 教师要向学生提 出有关读的要求 , 提 前 苏联 教育家凯洛夫 的《 教育学 》 在我国广泛传播 , 五个环节” 示读 的方法 , “ 随时发 问, 了解读的思维状态 、 问题 , 疑难 引导学生 的课堂教学结构几乎主宰了我 国中小学 的各科教学 ,也成 了语 展 开议论 , 在学 生议 论过程 中 , 进行点 拨 、 要 解惑 、 总结 , 在议 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结构模式 。 论之后 , 还要指导学生练 习, 讲评练习的情况。——这些都需要 总体看来 ,对课 堂教学这一复杂 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 教师精要地“ ” 讲 。育才 中学为了达到培养学生 自 读能力又减轻 动,传统的做法更多的只是从时间延续和活动 内容连接方面去 学生负担的 目的,八字 四步” “ 均安排在课堂 内完成 , 不许布置课 考虑 , 没能从课堂教学结构 的整个系统着眼 , 妥善地处理教师与 外作业 ,同时在课堂上形成了较固定的四步程式 ,即:学生 自 学生、 目标 与手段 、 手段与效 果等各种复杂交织 的矛盾 , 使之相 读——学生互议——师生互讲——学生练 习。 黎世法老师 的“ 六 辅相成 、 谐发展。 和 课 型 单 元 教 法 ”对 中学 生 的 学 习方 法 作 了广 泛 的调 查 、 选 , , 筛 从 近 1 多 年在 对传统语文教学进行 深刻反思和不 断进 行新 最优学习方法 的八个环节 ( : O 即 制订计划 、 课前 自学 、 专心上课 、 的探索的过程中 ,一些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正在逐渐形成并不断 及时复习 、 独立作业 、 决疑难 、 解 系统小结 、 课外 学习 ) 中选取六 完善 , 其中影响较 大的主要有上海钱梦龙老师的“ 三主 四式 ’ 个主体环节 , ‘ 将之改为相应的六种基本课型 : 自学——启发—— 语 文导读 法” 上海市育才 中学 的“ 、 八字 四步教法 ”武 汉黎世法 复习— —作业——改错——小结 。 、 这六种课型前后关联 , 目的是 老师的“ 六课 型单 元 教 法 ” 以及 辽 宁 魏 书 生 老 师 的 “ 堂 教 学 六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 , 课 更主动更有效地 自学 , 自学 中培养能 在 步 法 ” 。 力 。 老 师认 为 , 仅 每 篇 新 课文 的教 学 可 以运 用 上述 六 种 课 型 黎 不 钱梦龙老师 以“ 三主” 作为组织语 文教学过程 的指导思想 , 来组织,而且每个单元的教材内容也可 以依次通过六种课型进 即“ 以学生为 主体 , 以教师为主导 , 以训练为主线” 并根据这 一 行教学 。 , 学生通过“ 自学” 初步了解教材的 内容 ; “ , 通过 启发” 进 , 指导思想设计 了四种基本课式 : 自读、 教读 、 作业 、 复读 。钱 老师 步搞清在 自学过程 中存 在的疑难点 ; 再通过 “ 复习” 知识系 使 认为 :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 在于教 师的讲深讲 统化 ,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最基本 的事实和知识 ;然后通过 不 透, 也不在 于教师对学生的练习作 过细的指导 。 组织教学必 须以 “ 作业 ” 改错” 检验前几步所掌握的知识正确程度 ; 和“ , 最后通过 学生为 主体 ,确认学生在教学这一复杂 的双边 活动 中是认识 的 “ 小结” 将知识进一步概括化 , , 技能进一步综合化 , 而获得较 从 主体 。 而在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后 , 还得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 为完全 的知识和技能。 魏书生老师的“ 课堂教学六步法” 认为 : 作用。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 , 导”要精心研究“ 的内容 、 导” 方法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 ,形成能力 ,进而智力获得开发的重要阵 和时机 , 才能导得有效 , 学生求知的主动性才能得 到充分调动 。 地 。 正如物理学中说的运 动是 由方向和方式决定 的一样 , 课堂教 “ 主体 ” 主导” 和“ 相辅相成, 是教学得 以成功 的保证 。那么 , 要在 学要大面积提高质量 , 也必须科学地解决定向和方式问题。 他还 怎样 的教学结构中 , 学生 的主体地位和教师 的主导作用才能辩 认为 , 所谓 自学能力 , 实际上就是 对信 息的建立 、 处理 和反馈的
漫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
手材料 , 出了脍 炙人 口的《 写 包身工》 又 如刘 白羽 的《 。 长江
三峡》 朱 自清 的《 、 荷塘 月色》 叶圣 陶的《 、 景泰蓝 的制作 》 等都
是观察 生活后写 出的名篇 。
又 被视 为语 文课 中 的“ 超生 ” 内容 。结 果 , 语文 教学 中就 在 往 往被遗 弃或另 眼相看 , 以导致 很多 学生写 作知识 贫 乏 , 所 学 生写 作 能力低 下 。笔者 在 多年 的语 文教 学 生涯 中 , 年 每 至少 批 改数 百 篇 学生 作 文 。 拜 读 过许 多 中考 、 也 高考 满 分
是 我 国语 文 教 学 的 薄 弱 环 节 _ 写 ” 2 _ 。“ 的需 要 顺 其 自然 就 进 行
节 与 自我激 励 机制 , 具 有 十分 重要 的作 用 。现 在 的很 多 都
学 生 . 看 到 语 文上 的作 文 . 头 晕 目眩 , 要 求 最 低80 一 就 只 0
字 的作 文 , 全不 知 道 该 怎 么下 笔 , 完 写什 么 东 西 。不 少 学
形 成 个 体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内 在 驱 动 力 和 维 持 发 展 的 自 我 调
小组 合作 学 习法 的教 学重 点放 在 学生 的写 作 过程 上 ,
强调在 学生写作 过程 中帮助 他们发现 、 分析 和解 决问题 。教 师通 过多样 化 的教 学活 动 , 重在语 篇水 平上 指导写作 , 侧 包 括 构思 、 写提 纲 、 写初 稿 和修改 等各个 写作环 节 。教 师 的指 导 贯穿于 整个写作 过程 直至最 后成文 。过程 教学 法把反 馈 概 念 引人 写作 教学 , 助建 立反 馈 、 互 机制 , 帮 交 以创 造轻 松 自然的语言环境 , 激发 自然的语言学 习 , 构建 反馈改错机制 , 帮助写作 者高 效率地发 现并 纠正写 作 中的错误 。写作 一直
漫谈语文网络课趣味
漫谈语文网络课的趣味摘要:运用网络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热点之一。
在课题研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网络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而是以语文教学为出发点,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在实践中我们又发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语文课的教学更多指向的是教学的艺术性,而网络教学则更多指向的是教学的技术性。
那么该如何实现语文与网络的优势互补呢?以国标本第九册《黄果树瀑布》为例,我们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做到了以下几点,以实现语文与网络的优势互补。
一、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品味语文。
朗朗的读书声是衡量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之一。
朗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语感,提高理解、欣赏能力的重要方式。
网络语文课同样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予以指导,使学生明确读的目的,读的要求。
此外,读的形式要多,读的面要大,读的时间要保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受到思想的启迪。
在网络课上,老师应让学生文网间穿梭往返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感悟美,并激发学生将这种对美的感悟用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我们在设计《黄果树瀑布》这课时,同样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
如在教学2至4自然段时,请学生在网页中默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交流这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时,让学生从网页上的课文中找出重点句子反复诵读,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比比谁读得美,最后聆听瀑布声音,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想象画面,此时的学生已完全投入到了虚拟的情境中,他们的情感节奏都很到位,。
因为有网络图像、色彩、音乐等的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领悟得透,才能读得深,读出情。
同时,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又加深了对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认识,对文章品得更有味了。
当然,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还可以对朗读情况进行互动评价,通过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这样突破了传统课堂只有几个学生进行起来朗读的局限,使课堂上既有清脆的鼠标点击声,更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
漫谈高中语文教学心得
漫谈高中语文教学心得古语有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学会总结以往的得失、借鉴过去的经验,才可以在将来的教学中事半功倍地找到正确的路径。
这不仅是中华民族教师的传统智慧,也是经过大多数教师经过实践检验出的真理。
我就是在坚持积累、总结和剖析教学心得的好习惯之后,逐渐找到了正确的教学路径,取得明显的进步和跨越。
本篇文章尝试分享我在气氛营造以及师生互动两个方面的教学心得,以期帮助更多的高中语文教师找到轻松、高效教学的好路径、好方法。
(一)气氛的营造要有始有终注意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在这里,我们之所以将其作为第一位的主题进行阐述,是为了强调有始有终这样一个基本原则。
做事要有始有终,气氛的营造也是如此。
刚开始的时候,教师非常注意气氛营造的问题,总是花很多的心血和精力在上面,因此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然后这种好的课堂氛围也持续了一段时间,随后,教师就转移注意力在其他的教学问题上了,并没有将这一习惯坚持下去。
这是很多教师都存在的问题,也算是一个具体共性的问题。
解决共性的问题,就需要大家的智慧。
我认为,气氛的营造要有始有终,否则,学生会明显感觉到课堂氛围的变化,不禁会发问:“怎么现在的语文课跟以前感觉不一样了,是教师出问题了,还是我的感觉出问题了。
”学生如果能够向教师发问或者沟通还是最好的,如果学生只是在心里想一想并不说出来,那么学生不仅会对语文学习失去安全感,还会对自己的学习丧失掉一部分的信心。
所以,有始有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教师在营造气氛的时候必须重视且坚持这一原则。
(二)在气氛营造的过程中,“借力”很重要做到有始有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的教师不禁要讲,我将很多精力都投放在气氛营造上了,即使说营造了不错的气氛,也花费了很多的时间跟精力,最终算起来也并不是一件“性价比”很高的事情。
解决这一问题其实并不难。
一方面,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困难重重的,但是教师只要坚持下去,在以后营造课堂气氛的时候,就会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有技巧,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就减少了。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漫谈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漫谈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如何突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这是大多数语文老师所困惑的问题。
下面我们结合新课程理念,就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对策。
一、转变教师角色,体现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转变教师角色,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重引导,重教法研究,重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读书。
教师应由以往的“主讲”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参与者。
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要从原来的“霸主”、“权威”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变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教学。
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语文教学要淡化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项或双向交流的教学方式,鼓励、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项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只有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语文学习才能有实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才能变为现实。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应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教学方式下进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大多数学生所适应,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1.开展自主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查阅工具书及资料、提前预习课文、精典诗文的朗读与背诵等,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摄取知识,掌握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语文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使学习中的每个成员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完成同一任务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
合作学习是积个人智慧为集体成果的过程。
(1)在说话训练中开展合作学习。
如学生以“我爱我家”为题,开展说话和习作训练。
《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
Life is to break free from the confusion, and new confusion will usher in, requiring us to continue to break free.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1这个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顾紧张而有序的日子,不仅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还特意的抽出了点时间来看书,补充自己,使自己更加完善。
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读完以后,思虑良多,禁不住想写点东西。
把心灵的`摄像机对准真善美,教会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教育孩子孝敬父母,使孩子得到心灵的洗礼,崇高而无私的爱心,是魏书生身上熠熠闪光的灯塔。
照亮了学生内心深处颓废、阴暗的角落。
他有着海洋般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和理解学生所有的错误。
因而,他从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偏私。
对待学生的错误,从不体罚,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来改正错误。
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他在学生心目中伟大的地位。
学生怎能不受到感动,不受到爱的熏陶呢?学生从内心深处信服、崇敬和爱戴他,所以,能够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魏老师伟大人格魅力熏陶下,学生才能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才会敢于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这足以说明,老师的典范作用及伟大人格的写照。
魏书生成功的要决,首先靠他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靠他正确的教育思想的引导,靠他对教育改革的执着追求,对教育理论孜孜不倦的学习以及对教育理论的实践。
因此,他在班级管理中、教学过程中更能得心应手。
爱的教育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魏书生外出期间,他的学生轮流管理班级,语文课全凭学生自学,但学生的学习效果仍然是那么的显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魏书生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不管学生多气人,多淘气,当他站在你面前时,你都要坚信,他是最棒的,他能帮助你。
语文课堂创新教育漫谈
语文课堂创新教育漫谈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它既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体现为一种教育过程,又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
近年来,创新教育如何巧妙融入到教育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教学方式。
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一些形式化的语文教学也日益显现出不足。
在新课程理念的熏染下,新颖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学手段让课堂五彩缤纷,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再沉闷与乏味,但是在异彩纷呈的背后,我们却看到可语文教学的浮躁与迷失——课堂变得热闹了,欣赏于皆大欢喜的评价艺术。
人文性有了,工具性却缺失了;综合的东西多了,学科性却丢失了。
学生们在这样看似热闹的课堂里,学到的又是什么?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对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与语文这门学科不和谐的现象,使我们的语文课有点“不像语文”了。
其实,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顿悟,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的火花,而不是把预先设计的教案表演得如何淋漓尽致。
一、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而读与写的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
语文课改应该有利于加强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重视了“全面”,而对“核心”问题却有所忽视。
再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的性质,在把人文精神的熏陶与语文工具的掌握有机地统一起来时,是否厚此薄彼有失偏颇了呢?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感悟体验的生成性言说上,消耗在人文熏陶上,语言文字的训练淡化了,语文工具的掌握有所忽视了。
防止语文课的缺失,我认为有必要强调“加强语文意识,重视基础训练”的话题,对语文教学的重心作一些必要的调整。
二、要把阅读教学课,上成阅读理解课大家知道,阅读理解与阅读教学有不同的目的任务。
阅读理解是“通过书面言语的感知获得意义的思维过程”(《教育大辞典》),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
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漫谈
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漫谈不知不觉间,我们实施新程改革已经有很多年了。
虽然我现在只是一个普通基层教育工作者,但是,通过几番不停地学习、实践、研讨、观摩……窃以为:虽然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变了、虽然学生的学习地位变了、虽然教育教学方法变了、虽然评价方式和模式也变了……但是,我也慢慢发现,有的教师(当然也一度包括曾经的我)在课改过程中只是学到了新课改的表面“动作”,而对新课改的内在精髓很少揣摩,并且在认识上往往时有偏颇,致使课堂教学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美丽”的误区。
现在,请允许我对这些误区说——“不”!误区一:只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轻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理论而言,新的课程标准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倡导师生在教学中的平等对话,鼓励学生在走进文本的过程中尝试个性化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发表独到见解。
这种认识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少数尖子生“垄断”课堂,没有以全班学生是否都参与作为标尺;发言踊跃,但质疑、创新的成分少;讨论热烈而得出的正确结论少;分组“合作学习”多,学生独立思考少。
课堂上看起来“动”得热闹,似主体性的表现,其实是课堂的无效教学,无法实现课堂学习目标。
许多教师误把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看成专业上的平等,从而使“一言堂”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敢过多讲解,不敢过多分析,不敢定性评判,不敢频繁纠错……课堂上只有学生的活动,教师成了看客、成了旁观者,没有起到“引导者”的主导作用,丧失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由此看来,课堂教学中,该讲的地方教师还应该精讲,该“细嚼”的地方还应该“细嚼”。
要从教学规律和学情出发,精心选择和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使教师的讲解更好地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更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误区二:只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而轻视基本目标的达成我相信每一位参加过新课改培训的教师都能随口说出目前我们所流行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语文教学漫谈(二)
态 度拆 解文 本 的结 构 ,求 索 文 本 的意义 ,认 为 作 品 的意
讨“ 对话” 在教学 中的意义 。基于课 程 改革 ,专 家和研究者认 为对话具有 多
重性质 ,有研 究者在 总结 教学对话历
史的基础上,认为教学中的对话具有
方法 和原 则双 重性质 或 三重性 质 : 一
mm m  ̄ w
语 文 教 师 应该 引 导 学 生 树 立 两 种 观 念 :一 是 — — 阅 读 是 我 们 生 活 中最 重要 的 事 情 之 一 ,它可
改变 ,但非 人格化 的知识专 制现 象却少有人 留意。 知 , 须 非人格化 的知识专 制和教师 的个人专 制一
能是 你爱 做的事 ,也可能是你不
和 品格 。
■■冶 自己与■冶嗣人
老师 , 当然要 陶冶学 生 , 但是 时刻想着 陶冶 别人而不想着 陶冶
自己 的老 师 肯 定 不 是 好 老 师 。尼
■长l名着和大■专I 也墨 1 l
敏材 ’
教 材 不 等 于 教 科 书 ,除 了教
采认 为弱 者才想 着 陶冶 自己 , 而
窦桂梅:
教学 ,是 充分发挥对话 在教学 中的积 极作用 。把对话作为 了解 学生学 习状 况, 活跃 课堂 气氛 , 进 学生 学习 , 促 提 高教 学效 率 和质量 的一 种有 效手段 , 也即通过 对话进行教学 。 以对话为 原 则 的教学 ,则将对话看作 是师生课 堂 生活 的基本方式 ,是课 堂教学 的固有
从 另一 种 陌 生 角度 观 察 我 们 自
己 ,才 能 看 到 许 多 从 内 部 无 法 看
东北 师 大附 中语 文教 师
从“文史不分家”漫谈语文的整合教学
从“文史不分家”漫谈语文的整合教学作者:潘敏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7年第12期作为母语学科和一门基础性学科,汉语言文学必须应用到任何课程的学习活动之中。
常言道“华夏五千年、文史不分家”,就是对这一“普遍联系现象”的最典型佐证。
语言是记载并传承历史文明(科学文化是文明现象之一)的主要承载工具,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几乎与汉语言文学的成长过程同步运行。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面的广深度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
笔者立足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把语文教学与历史知识整合凡是编入基础教材中的语篇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问题,或者存在相应的创作背景,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把它们联系起来。
与之相对应的是,善于把语文教学与历史(背景)知识积极地渗透并融入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丰富课程内涵、拓展学生视野、增加教学厚度,而且有利于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开创一条无限发展的活水源头通道。
比如,《藤野先生》讲述了鲁迅当年在日本留学与藤野先生的一段交往及其弃医从文的过程。
筆者向学生讲述了他“弃医从文”这一历史缘由。
原来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看到清朝留学生在饱受中国人耻辱的上野公园里游玩,听到他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后来在仙台还看了相关纪实片,由此认定了一个事实和道理——学医只能医治国人身体,却无法唤醒思想上的良知,要想唤醒并治好他们的思想,必须以笔为战斗武器,高举民族觉醒大旗,并在黑暗道路上向着光明奔去。
这不仅增进了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让学生找到了对鲁迅文章学习的切入点。
再如,《最后一课》讲述的是在普法战争历史背景下,以法国阿尔萨斯地区沦陷后一所小学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这些都是文史结合的现象。
二、把语文教学与信息知识整合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无可比拟的良好环境,集中地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其音像和谐、直观形象、动静自如的优势功能极大地激发了教与学的活跃状态;二是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盛宴”,有利于触摸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三是它的储备海量特点,非常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四是强大的“人机互动”功能,非常有利于解放教与学的实际问题。
教学工作漫谈心得体会
教学工作漫谈心得体会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接下来就跟着店铺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教学工作漫谈心得体会吧。
教学工作漫谈心得体会篇1读书,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因此我们要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进而丰富自己的课堂。
今年我有幸拜读了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从中真切地感受到魏老师那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气魄。
尤其是他那出神入化的教书育人艺术,民主科学的管理经验。
下面是我读后的点滴感触。
带来和大家一块分享和共勉:一.做一个“科学”的教师,学会“教”好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求知的学生,因此我们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丰富的知识教育技巧,要有驾驭,灵活运用教育规律的能力。
读了魏老师的教育理论之后,我觉得魏老师的许多做法就值得我们仔细得揣摩体会和运用,从他的“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十法”中我进一步肯定有智慧的教育,确实我们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也能体会得到,比如课前一句富有哲理或饱含激情的导语,能很快的把学生带入课堂,引入教学,有时可能还能带动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兴趣。
记得在讲《老王》一课时,我在上课之前给同学们播放了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然后让学生畅谈生活中你所看到或感受到的爱的事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时间学生融入了一种爱的氛围之中,课中对文章主题理解也就在不知觉中加深了。
在讲《说“屏”》一课时,因为对于“屏”有的同学可能比较陌生,于是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古今屏的图片让学生去欣赏,古典精美的屏画学生很感兴趣,对“屏”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陌生的《说“屏” 》一文学生学习也就不再感到那么枯燥了。
又如课堂中我们一个夸张的动作,姿态或表情,也能使学生在愉悦欢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同样一句真诚的鼓励,可能会使一个滑入深渊的学生能够回心转意跟上集体的步伐。
其实这些都是教师智慧的体现,只要我们细细的揣摩运用,一定会受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