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质耕地只占两成用生物方式让土地“重生”?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4320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4320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7.10•【文号】农办议〔2024〕164号•【施行日期】2024.07.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4320号建议的答复农办议〔2024〕164号于东霞代表:您提出的关于优化东北地区分散畜禽粪污处理模式促进黑土地保护效能提升的建议收悉。
经商生态环境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统筹部门合力,提升治理效能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涉及种植、养殖、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统筹形成工作合力,打通种养循环链条,对于提高畜禽粪污治理效能非常重要。
2020年6月,农业农村部联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要求强化养殖污染监管的通知》(农办牧〔2020〕23号),鼓励畜禽粪污还田利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2021年10月,配合生态环境部印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环办土壤函〔2021〕465号),指导全国611个畜牧大县依法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以土地承载力为基础,引导优化畜禽养殖布局,促进种养循环。
2021年11月,联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和台账管理的通知》(农办牧〔2021〕46号),进一步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下一步,我部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政策引导和部门协同监管,规范和促进畜禽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
二、关于政策引导扶持分散畜禽粪污处理,促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十三五”以来,农业农村部联合有关部门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启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兼顾分散养殖,支持建设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设备,整县域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
2022年6月,联合生态环境部印发《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技术指南》,细化设施建设要求和7大类设施建设内容,实现养殖主体全覆盖。
《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
《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1今天,我们老师带着我们一起上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
我被文章中的内容给吸引住了。
文章的开头先介绍了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样子。
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还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地球就像一叶扁舟而已。
地球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我们人类的陆地大约就占其中的1/5。
这样,我们人类活动的范围就很小很小了。
而且,地球上的资源也是有限的。
矿产资源就是经过几百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如果不加节制的开采的话,必将加速地球上的矿产资源用尽。
人类所需的自然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但是由于人类随意的破坏,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所以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如果有人问,宇宙间大的很,我们不能等地球枯竭的时候在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么?那是不可能的!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内,没有别的星球适合人类居住。
当然,科学家也想过在火星和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可是就算这个设想能实现,又会有多少人能够去住呢?所以,我要替地球向人类呼吁:请保护环境吧!不然地球就要枯竭了;请不要在战争了,不然地球就要毁灭了!《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2今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读了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
这篇文章讲叙了人们破坏绿化,排放有毒气体导致地球即将“衰老”,快不行了,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养育人们的“妈妈”读完这篇文章,我非常气愤,人们怎么可以这样,地球可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妈妈”呀!我们怎么可以这样对它呢?如果人人都不乱扔垃圾,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去破坏环境,那么,妈妈难道会变成现在这样子吗?衣衫破烂,满脸皱纹,整日在咳嗽,宇宙医生也不知为地球妈妈诊治过多少回了。
一次,我放学回家,买了根冰棍打开时,正要把包装皮扔掉,想起了《只有一个地球》于是我就找一个垃圾桶把他们扔掉,如果人人都像我一样,当你想破坏环境时,你应该想想地球,应想想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个地球!如果一个人一天少破坏一次环境,那全中国13亿人,那一天就少破坏了13多亿次的环境,这样“地球妈妈”的病很快就会好了。
热点01 提高粮食产量(解析版)-【初中生物】2024中考会考时政热点
热点01提高粮食产量2023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954.6万亩,增长0.5%。
全国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9公斤,增长0.8%。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表示,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热点命题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共生、合作、寄生等。
3.生态因素4.生物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热点命题2: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
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3.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它们与形成果实繁殖后代有关系。
4.绿色开花植物从开花到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
5.种子中最重要部分是胚,因为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胚不包括胚乳)。
6.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不在休眠期。
7.种子萌发时,首先是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接着是胚轴伸长,最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热点命题3:植物的生理活动1.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构建“田长制”新格局,筑牢耕地“保护墙”——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
构建“田长制”新格局,筑牢耕地“保护墙”——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发布时间:2022-04-26T02:35:23.922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5卷第1期作者:孙和颜1,曹景山2,田原3,王成奇4 [导读] 耕地是自然资源,数量有限且珍贵。
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保护耕地孙和颜1,曹景山2,田原3,王成奇4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济南市,250013耕地是自然资源,数量有限且珍贵。
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保护耕地,特别是耕地产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会议上强调,耕地就是动物中的大熊猫、人类的眼睛一样珍贵,要加强保护,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于粮食消耗也大,粮食安全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要确保中国的碗装中国的粮,关键在耕地。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和载体,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是碰不得的底线,更是政治任务。
2021年4月,自然资源部出台了完善耕地保护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采取多种保障措施和有效手段,推动建立“田长制”。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施耕地保护“田长制”,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
聊城市结合本地实际,聚焦耕地保护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全面推进“智慧田长”为抓手,建立健全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由村“两委”班子成员为田长的耕地保护新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建立上下贯通“保护网”。
聊城市组织建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市、县、乡、村四级明确分工、上下协同,各司其职。
县级人民政府总负责本行政辖区范围内耕地保护责任目标,乡镇级人民政府对落实督促村级田长履职尽责、落实考核奖惩以及处置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情况具体负责;农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的基层组织单位和团体,普遍建立由村“两委”班子成员为主要负责人的基层田长,重点负责组织开展国家有关耕地保护政策法规宣传、监督预防改变耕地用途的行为和情形、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改变耕地用途的行为及时制止和上报等多项任务,将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具体地块。
守耕地红线 保粮食安全
科学时报:守耕地红线保粮食安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赵其国提出十字战略“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用了三个“最严格”来强调中国的土地管理。
他是8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制度问题研究进行集体学习时讲这番话的。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土地有着极端重要的地位。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耕地红线”如何保护,“粮食安全”如何保障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如何有效缓解“耕地红线”、“粮食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长期从事我国及世界土壤地理与土壤资源研究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赵其国提出,应实行“扩量、提质、增效、持续增产”十字战略方针。
近日赵其国与《科学时报》对话,阐述了他的主张。
《科学时报》:目前全国耕地保护面临形势如何,您提出的十字战略方针具体内容是什么?赵其国:当前全国耕地资源保护面临形势可总结为“四难”:即耕地资源的扩量难、提质难、增效难以及耕地资源的持续增产难。
因此,要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以及粮食安全的土壤(耕地),应采取“扩量、提质、增效、持续增产”的十字战略方针。
《科学时报》:耕地资源“扩量”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有具体措施吗?如果施行的话会增加多少耕地?赵其国:我国农业开发历史悠久,绝大部分优质土壤早已垦种,建国后又历经数次大规模开垦,宜农后备土壤资源所剩无几,耕地资源扩量难度大。
要破解“扩量”难题,应该从土壤资源的“替代”和“改性”扩量两个方面入手。
土壤资源的“替代”扩量,包括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等三大举措。
当前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为1.13亿亩,大部分位于北方和西部干旱地区。
其中,新疆及甘肃河西的耕地后备资源最为丰富;东部耕地后备资源主要为分布于江苏和山东的滨海滩涂湿地;此外,西部和西南地区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撂荒、弃耕地占有一定比例,也是重要后备耕地资源。
新教材(学习指导)第2章第1节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含解析
第一节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图表,解释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1.了解耕地资源的价值;运用图表,分析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
(区域认知),说明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综合思维),分析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地理实践力),分析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人地协调观)一、中国耕地资源1.什么是耕地资源耕地是由自然土壤发育形成的、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并具备可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环境。
2.耕地数量与空间分布(1)数量:截至2017年末,我国耕地面积约为1.35亿公顷(20.23亿亩)。
(2)分布特点: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3.耕地质量(1)划分:我国耕地质量主要依据地貌、土壤、水文、气候、农田基本建设、作物产量等因素划分为优、高、中、低四个等级。
(2)耕地质量特点:我国耕地总体质量稳定,总体偏低。
从全国分布来看,东部、中部地区耕地质量总体较高,西部地区耕地质量总体较低。
从目前的开发利用情况来看,我国耕地具有以下特点:1.人均耕地少我国耕地总量多,人均少。
2.分布不均衡我国土地面积辽阔的西部地区耕地资源相对匮乏,质量也较低;其他几个地区则相反。
3.耕地后备资源有限。
4.耕地质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耕地的利用方式不当,土壤大面积退化;二是部分地区由于种粮收入少、耕作条件差等原因造成弃耕;三是生态环境恶劣地区对耕地的破坏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等问题。
1.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1)保障粮食安全,必须保护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自然基础,是粮食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2)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耕地的数量、质量及农业科技等。
(3)粮食安全①重要性: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
②概念: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人们随时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
③粮食安全不仅包括数量供求平衡,还包括空间结构平衡、品种结构平衡以及数量和质量的统一。
耕地恢复有关举措
耕地恢复有关举措
一、重点保护耕地资源
中国政府将“重点保护耕地资源”列为政府工作报告的一项重点任务。
为此,政府加大了对耕地的保护力度,规定了耕地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非耕地占用。
二、改善耕地环境
为了改善耕地环境,中国政府加强对农业环保的监管力度,鼓励农民采用生态、自然的耕作方式,推广农作物轮作、休耕等多种生态农业模式来减轻土地污染。
三、加强耕地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和土地品质,政府加强了耕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扩大农田水利、深化耕地改良、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等。
四、扶持生态农业
中国政府在生态农业方面加大了投入,通过引导农民采用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等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五、发展现代种业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现代化种业的发展,倡导农民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改善病虫害的防治方式,提高耕地的种植效益和生产力。
以上就是中国政府推出的几项耕地恢复有关的举措。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保护好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保障人民的生存和
发展。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150号(农业水利类006号)提案答复的摘要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150号(农业水利类006号)提案答复的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8.12•【文号】农办案〔2024〕79号•【施行日期】2024.08.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150号(农业水利类006号)提案答复摘要农办案〔2024〕79号唐冬生等6名委员:你们提出的《关于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破解耕地“碎片化”的提案》收悉。
经商自然资源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创新综合种养模式,构建绿色种植制度2022年10月,我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耕地粮食生产功能,保持水稻生产主体地位,科学利用稻田水土资源,提高水稻和水产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引导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合理确定发展规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采取系列政策措施防止耕地“非粮化”。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新增了关于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的罚则。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强调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决策部署,2021年我部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建立耕地进出平衡制度。
2023年建立耕地和生态保护“长牙齿”硬措施工作机制,严肃查处耕地“非粮化”等重大问题。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指导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稳步推进稻渔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配合自然资源部继续抓好防止耕地“非粮化”各项政策规定落实,强化监测监管,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耕地与基本农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研究
We have a priority to put some considerations on the issue of Anhui’s arable land and basic farmland with "non-food" and "non-agricultural"
免耕作业种养循环……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助力粮食增收
免耕作业种养循环……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助力粮食增收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有“一两土二两油”的说法。
吉林省黑土地位于东北黑土地核心区域,为了保护黑土地的肥力和潜力,春耕时节,当地大范围推广以秸秆覆盖还田、免耕作业的保护性耕作模式。
良机助力春耕免耕耕作广泛推广吉林省梨树县地处著名的黄金玉米带,这里大片的黑土地上覆盖着层层秸秆。
泰丰农场负责人张五星正在用新型的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有秸秆覆盖的情况下,一次进地就能完成侧深施肥、单粒播种、镇压覆土等作业。
为了减少反复进地作业对黑土地造成影响,当地还对免耕机进行改进,通过光电传感器实时监测落籽状态,提高落籽监测精度,同时实现精准施肥。
长春理工大学教师、智能免耕播种机技术负责人杨宏伟:上面有一个示数器,根据拖拉机速度的快慢,在单位时间内它就是多或者少来施肥。
保护性耕作,作为既能实现粮食稳产增产又能保护黑土地的一项重要技术,近年来在吉林省广泛推广。
今年,当地春耕使用的免耕播种机已经达到了5万台,目前,当地仍在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农机具,构建结构更优、水平更高的全环节、全领域农机化。
“种养循环”模式推动绿色农业提质增效为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切实保护好黑土地,在吉林梨树,当地还开展了堆沤肥还田工作,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推动绿色农业提质增效。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一处农田里,抛洒机将堆沤肥均匀抛洒在田地里。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科科长高坤:有机质含量提高3%以上,土壤pH降低0.3个单位。
提升了耕地肥力又减少了化肥使用量。
目前梨树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
张帅在当地经营着一家合作社,去年,他投资60万元购买了大型机械,为当地提供有机肥还田服务。
当地还田的有机肥来自县内的721个村屯粪污收集点,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处理后的有机肥基本都能及时还田。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科科长高坤:我们做过统计,使用堆沤还田的土地每公顷节本增效450元以上。
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李钰
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李钰发布时间:2021-04-06T10:52:00.390Z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1月上作者:李钰[导读] 耕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极其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尽快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同时加大制度执行力度,为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广西贵港市自然资源局李钰 537100摘要:耕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极其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尽快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同时加大制度执行力度,为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耕地保护;生态治理;内涵;路径引言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当前耕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系统梳理,从创新耕地保护与治理协同政策体系、建立国家耕地后备资源储备制度、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及协调耕地保护主体利益几个方面探讨了改进对策。
1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1.1耕地后备资源稀缺,省内和区域间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难度大一是区域内部补充耕地难度大。
北京、天津、浙江等发达地区区位条件较好且集中连片的耕地后备资源基本都已开发,而以往被认为耕地资源丰富的区域,如东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西北的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其耕地后备资源也已接近枯竭,且待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大部分处于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区。
二是跨区占补平衡也受到后备资源不足的严重制约。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以来,一些省份通过国家交易平台,向其他省份出售了一些补充耕地指标。
但是,由于后备资源紧缺,部分出售耕地指标省份的负责人表示,考虑到地区未来发展的用地需求、耕地后备资源的紧缺性,以及补充耕地监管和审查的严格性,未来不会再进行这种“放血式”的跨区域指标交易。
农业耕地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农业耕地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支柱之一,而耕地则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然而,在人口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农业耕地资源的有限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为了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农业耕地,以满足粮食需求并维护生态平衡。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科技进步来实现农业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耗费大量土地资源,而现代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提高产量。
通过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无人机、传感器等技术,我们可以实现精准农业,减少浪费。
并且,科技的不断发展也给予我们更多的机会尝试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例如城市农业、垂直农业等,这些方式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高产出,减少对土地的压力。
其次,改善土地质量也是实现农业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面。
随着长期不合理的耕作和过度开垦,很多农业耕地面临着土地质量下降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土壤,提高农田的肥沃度。
例如,在耕地轮作和间作的基础上,可以引入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补充土壤中所缺乏的营养元素,并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
此外,通过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免受侵蚀。
另外,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也是农业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式。
农业废弃物包括农作物残渣、动物粪便和农药残留等。
这些废弃物如果不加利用,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再利用于农业生产。
此外,废弃物还可以用于发电或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最后,农业耕地的可持续利用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科技生产方式,提供补贴和奖励,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监管,严禁非法占用和破坏农业耕地。
此外,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倡导环保生态的生活方式,减少对农业耕地的压力。
总之,农业耕地的土地资源是宝贵的,我们应该意识到其有限性,并采取措施实现可持续利用。
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
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作者:李中伟张艳琳郭峰伟来源:《资源导刊》2023年第10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节约与开发并重,补充与改造并举,规范与监管并行,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但河南省人均耕地少、耕地利用效率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河南省必须从实际出发,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完善制度,着力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
确保耕地数量基本稳定。
加强耕地源头保护。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成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开展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对突破耕地保护红线等重大问题实行“一票否决”,严肃问责、终身追责。
严格落实“占补平衡”。
改革占补平衡管理方式,将非农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各类占用耕地行为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坚持“以补定占”,制定完善“占补平衡”管理配套政策,以恢复优质耕地为主、新开垦耕地为辅,多渠道落实补充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有序开展耕地恢复。
按照“坚决遏制新增,有序退出存量”要求,对过去不合理流失的部分优质耕地,坚持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原则,精准施策,分类推进,有序整改。
在整改复耕过程中,必须尊重农业生产规律,严禁不顾果树处于盛果期、林木处于成林期、鱼塘处于收获季,强行拔苗砍树、填坑平塘;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实事求是设置过渡期,做好政策解释和合理补偿,有计划、有目标、有节奏地将耕地找补回来,避免“一刀切”和“简单化”。
加强动态监测监管。
优化提升“天眼”系统功能,充分发挥“一网两长”制作用,加快构建“人防+技防”立体化防护网络,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早查处”。
再生农业的概念 -回复
再生农业的概念-回复什么是再生农业?再生农业,也被称为再生农业系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目的是通过恢复土壤健康和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农业生产力,同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再生农业强调生态多样性、土壤保护、循环农业以及社区参与等原则,以实现永续农业的目标。
再生农业主要关注的方面:1. 土壤保护和修复:再生农业重视土壤健康和生态系统服务,通过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采用肥料旋转和覆盖作物等措施,保护和修复土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
2. 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再生农业通过复制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协助恢复和增加农田生态功能。
例如,在土地中添加水源、建立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的湿地,以及种植经济作物和植物多样性。
3. 循环农业:再生农业鼓励农民采用循环经济原则,将废弃物和副产品转化为资源。
例如,将动物粪便作为有机肥料,农作物秸秆用于饲料,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4. 社区参与:再生农业着重加强农民和社区的参与,重视当地文化、知识和实践。
通过农场教育项目、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市场等方式,增加农民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再生农业的重要性和益处:1. 提高土壤质量:通过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再生农业可恢复土壤的生产力和结构,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和营养素储存能力。
同时,促进土壤微生物和多样性的恢复,增加土壤的抵抗力。
2. 保护生物多样性:再生农业通过提高生态系统功能,增加农田和周边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这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害和减少对农药的需求。
3. 环境保护:再生农业通过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农业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
此外,再生农业鼓励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 提高农业生产力:再生农业通过改善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农作物和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农民可以通过合理管理土地和资源,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
再生农业的实践案例:1. 再生农业综合示范项目:美国加州马立波斯塔市的“リージェネラティブ栽培综合示范项目”是一家采用再生农业原则的农场。
再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再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直以来都面临着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等诸多挑战。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有限性,传统农业模式的可持续性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再生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应用。
本文将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两个方面,探讨再生农业的潜力和意义。
一、再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再生农业通过引入现代科技和创新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首先是利用科学种植技术,提高了土壤肥力。
传统农业模式中,土壤的肥力长期受到农药和化肥的破坏,难以维持。
而再生农业中,通过自然循环和有机肥料的使用,可以使土壤恢复原本的肥力,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是再生农业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精准农业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随着传感器、无人机等技术的发展,农民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到田地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信息,并据此制定更为科学的种植和管理策略。
这样一来,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可以被有效缩短,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最后是再生农业通过生物技术创新,提高了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
传统农业中,作物常常受到各种病害和虫害的侵害,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而再生农业通过遗传改良和基因编辑等手段,使作物具有更强的抗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从而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再生农业提升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再生农业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再生农业采用可再生能源,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传统农业常常依赖化石能源,而再生农业则更多地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其次是再生农业通过生态系统的构建,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再生农业中,常常利用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和精确灌溉等手段,降低了耕地面积的损失,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再生农业还通过生物多样化的种植和绿化等方式,建立了良好的生态系统,提升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农作物的抗逆能力。
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之一。
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也是每个农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要加强对耕地的管理,严格实施土地管理制度。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耕地尤其宝贵,必须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制度,严禁非法减少耕地面积、非法转让耕地和非法占用耕地。
要建立健全耕地利用政策,促进耕地的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耕地,确保耕地质量始终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要加强对耕地的保护,落实好耕地保护政策。
对于已经开垦的耕地,要制定相关政策,保护好这些耕地,避免因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而导致的耕地质量下降。
还要积极开展耕地保护工程,修复退化耕地,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从而有效提高耕地的质量。
要加大对耕地的提升力度,实施好耕地提质工程。
通过加强农业投入,使用优质农业生产资料和高效农业技术,持续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的产出能力。
还要大力加强对耕地的水土保持治理,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土地退化,保持土地的肥沃和水分适度,助力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不仅关系到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还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耕地的保护和提升,不仅可以增加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还能够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和循环化发展。
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中,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对耕地的管理和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耕地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耕地问题。
农民要增强对土地的保护意识,正确使用肥料和农药,科学施肥,科学耕作,遵守农田水利规程,做到科学种田,努力提高耕地的产出,同时保护好土地资源,共同维护好农田和社会稳定。
全国优质耕地只占两成用生物方式让土地“重生”?
全国优质耕地只占两成用生物方式让土地“重生”?
宋雪莲
【期刊名称】《中国经济周刊》
【年(卷),期】2015(0)9
【摘要】"为什么我们吃到嘴里的东西再也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不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是纯自然的东西更少了。
"善耕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善耕原")董事长宋彦耕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2月14日,一场关于"粮食安全发展战略暨土壤改良"的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总页数】2页(P74-75)
【作者】宋雪莲
【作者单位】中国经济周刊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北京目前地价只占房价成本两成 [J],
2.全国耕地流转面积占总承包耕地比重超三成 [J], 本版编辑
3.全国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35% [J],
4.二胶PS版产品出口量占全国两成以上 [J], 赵国庆
5.浙江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占全国两成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措施提升耕地地力
生物措施提升耕地地力引言耕地地力是指耕地土壤的肥力和生产潜力。
保持和提升耕地地力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生物措施是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的方式,可以显著提升耕地地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措施,以帮助农民和农业专家们更好地管理耕地,提升其地力。
1. 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指将农作物的秸秆留在田地上,作为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
通过还田,秸秆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此外,秸秆还田还有助于微生物活动的增加,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提高土壤肥力。
通过合理的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升耕地地力。
2. 绿肥种植绿肥是指特定的植物作物,可以在冬季或不耕种季节种植,用于土壤改良和养分补充。
绿肥植物具有快速生长、高产量和耐病虫害的特点。
一些常见的绿肥植物包括紫云英、大豆和苜蓿等。
通过种植绿肥,可以增加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
此外,绿肥植物还可以提供庇护作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耕地。
3.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微生物肥料是一种以微生物为活性成分的肥料,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
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提高肥料利用率。
此外,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还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土壤环境。
通过适当的使用微生物肥料,可以显著提升耕地的地力。
4. 种植多年生作物多年生作物是指种植周期较长的农作物,如果树、葡萄和观赏花草等。
与一年生作物相比,多年生作物能够更好地保持土壤的养分,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改善土壤质量。
通过合理地种植多年生作物,可以增加农田的种植结构,提高耕地的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耕地的地力。
结论生物措施是提升耕地地力的重要手段,能够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和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通过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和种植多年生作物等措施,可以显著提升耕地地力。
因此,农民和农业专家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生物措施,合理管理耕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创新做法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创新做法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目的是为了保障我国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实现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需要采取一些创新做法。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做法:1. 引入市场机制: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中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可以建立土地指标交易市场,允许指标的买卖和转让,从而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土地复垦和耕地保护。
2. 实施差异化管理: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实施差异化的土地管理政策。
例如,在城市发展区域,可以通过提高土地出让金等手段来增加土地使用的成本,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建设用地占用。
在农业区域,可以采取补贴等手段来鼓励农民进行土地复垦和保护。
3. 推广生态农业:将生态理念融入农业发展中,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来提高耕地的质量和效益。
例如,可以推广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强化科技支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效率。
例如,可以利用遥感技术、GIS系统等工具来进行土地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问题。
同时,也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来提高土地复垦和保护的效率和质量。
5.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为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同时,也要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和惩罚力度,保障土地资源的合法使用和保护。
创新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做法需要多方面的考虑和尝试,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提升耕地价值的措施
提升耕地价值的措施提升耕地价值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有助于保护农村环境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下面是几种提升耕地价值的措施:一、改善土地肥力优质的土地肥力是耕地价值提升的前提条件之一,要想确保土地的肥力,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施肥。
根据土地的不同特性,施用不同种类、适量的肥料,以提高土地肥力。
2.轮作。
采用不同的农作物进行轮作,可以避免单种植物对土地的很大侵蚀,从而保护土地的肥力。
3.微生物治理。
善生产土壤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处理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微量元素和污染物等,可使土壤肥力快速提高。
二、加强土地管理土地的管理是确保耕地价值提升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土地管理,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加强土壤监测。
定期对耕地进行土层观测、土质监测和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问题,提高耕地价值。
2.科学规划土地利用。
根据国家的农业政策,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3.加强耕作技术培训。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提高耕地的管理水平,从而有效提高耕地价值。
三、加强生态环保生态环保是提高耕地价值的重要保护措施之一。
要加强生态环保,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植树造林。
通过植树造林,改善土地的环境质量,减少土地侵蚀,提高耕地的价值和生产力。
2.保护水源。
注重保护水源和水土保持,在土地上适当布置蓄水塘、排水沟等设施,使自然环境更加完善,保障耕地、农作物的水资源供应。
3.禁止野外施肥。
在轮作时应避免在野外直接施肥,防止污染耕地。
综上所述,提高耕地价值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强土地管理、改善土地肥力和加强生态环保,对于提高耕地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优质耕地只占两成用生物方式让土地“重生”?
作者:宋雪莲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5年第09期
“为什么我们吃到嘴里的东西再也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不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是纯自然的东西更少了。
”善耕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善耕原”)董事长宋彦耕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2月14日,一场关于“粮食安全发展战略暨土壤改良”的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高铁生在会上表示,中国适合耕种的土地正不断被各种各样的工业项目、开发项目所蚕食,处于不断减少的局面。
面对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和消费者日益增强的健康饮食理念,我们能用生物方式安全有效地让土地“重生”吗?
优质耕地只有两成
高铁生说,粮食生产和其他产业不同,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
目前,中国的水资源相当于国际上平均水平的1/2都不到,土地资源更是和平均水平相差甚远。
据悉,从中国耕地面积看,我国只有1/8的土地可以用作耕地,耕地面积比印度少7亿多亩,比美国少10亿多亩。
“我们的土地因为国家粮食安全压力的原因,不能像欧美那样搞休耕,使得土壤结构恶化,同时,这些土地使用了全世界1/3左右的化肥,亩均使用量几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0倍,由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造成耕地退化,保水保肥的能力下降。
” 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巡视员胡恒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如果按照产量划分,目前,我国的高产田不超过30%,70%以上是中低产田。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如今,全国优质耕地只占21%,土壤有机质低于0.5%的耕地约占10%。
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
东北黑土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刚开垦时的8%~10%已降为目前的1%~5%;中国缺钾耕地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56%,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70%~80%的耕地养分不足,20%~30%的耕地氮养分过量。
2000年,西北、华北地区大面积频繁出现沙尘暴与耕地的理化性状恶化、团粒结构破坏有很大关系。
“同时,全国还有3.5亿亩土地不同程度地被污染,重污染有5000万亩,有一部分土地不能再耕种了。
” 胡恒洋说。
化肥农药零增长方案实施
胡恒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土地安全有两个方面,除了要保证18亿余亩的耕地不管将来城市化、工业化怎么发展都不能被破坏以外,提高耕地等级和土地产出率也尤为重要。
此前,国家发改委已经组织有关部门制定了《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就是到2020年,整合现在财政、国土、农业、水利等等的资金,建设8亿亩高标准的农田。
以期达到土地平整,土壤肥沃,设施完善。
”胡恒洋说,“我们已经制定了一个农业生态环境治理试点办法,一部分土地退出耕区。
对建设8亿亩高标准农田我们也进行了规划,大概在八个方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其中包括土壤改良,通过使用农家肥种植绿肥,推广保护性耕种,治理盐碱土地和重金属污染土地,使土壤pH值保持在5.5~7.5左右。
国家目前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助标准是每亩1500元,建设8亿亩所需要的资金就是1.2万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微生物资源与利用研究所副主任孙建光坦言,化肥不是说不能用,农业部的绿色生产标准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将化肥的常规用量减掉一半,“这是一个使用原则,其他的靠有机的、生物的肥料来供应,这样的话才能使我们的土壤得到逐渐净化,生产出来真正又好吃又健康的东西。
”
“习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也是质量问题。
耕地数量不仅不能减少,耕地的质量也一定要提高上去。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何才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要通过土壤改良的办法来实现这个目标。
目前,农业部正在制定提升耕地质量行动的实施方案。
“提升耕地质量,我们要做到‘改、培、保、控’。
”何才文说,“所谓的改就是改良土壤,重点就是针对耕地土壤的障碍因素,治理水土的侵蚀,改良它的酸化和盐质化,改变它的耕种方式,达到我们改良土壤的目的。
”
据悉,为使化肥和农药减量,农业部还制定了化肥农药零增长实施方案。
“我们国家的化肥利用率只有33%,和发达国家50%相比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所以我们现在要力争到2020年实现化肥的零增长目标,我们有一些措施,包括改变使用方式,使用高效的有机肥等等。
”何才文说。
土壤修复的企业机会
“农业环境污染很重要的两个来源,一是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一个是每年8亿多吨的秸秆。
” 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司长邱启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真正解决它们关键的出路就是综合利用,为秸秆和畜禽粪便找到一个很好的出路,使它变成资源。
”
据邱启文介绍,环境保护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全国人大也正在抓紧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而去年出台的《畜禽污染防治条例》已经明确规定,今后有机肥的补贴不能低于化肥的补贴要求。
“国家鼓励使用有机肥,但是在市场中,最主要的是企业的运作模式、成本、经济效益、使用的成果、农户的接受程度等等,这些都是检验产品和技术最关键的因素。
”邱启文说。
据宋彦耕介绍,善耕原从2005年开始对黑龙江省宁安县有机优质水稻种植区域进行土壤改良实验,当时产出我国著名响水大米的陈旧性火焰岩土质层已经变薄,因过度使用化肥致使水稻产量大幅下降。
从2005年到现在,善耕原应用自己的技术进行改良,在这块土地生产出来的水稻连续7年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有机鉴定,当地村民种植有机水稻的收入超过其他种植区域普通水稻收入3倍以上。
他们2012年起应用多菌系生物工程技术与黑龙江农垦查哈阳农场合作改造万亩盐碱地,当年增产15%,土壤的结构明显改善。
“到2014年,我们处理的盐碱地亩产水稻已经达到1000斤。
”
“施用微生物肥料对于减少化肥用量、培肥地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主任沈德龙告诉记者,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效果不仅表现为产量增加还表现在改善产品品质、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效果已被农民等使用者认可,应用面积正在逐年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