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 》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教案.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思路。
(3)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情感。
三、教学难点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四、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2、提问法3、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刚刚送走骄阳似火的夏,又迎来落叶纷飞的秋。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组照片,看看照片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致?(学生发言)这就是我国北方夏季麦收的繁忙景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梁衡的美文《夏感》,去欣赏北方夏天的美景,去感受北方夏季里的激情。
板书课题:夏感梁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1)读准加点字字音芊芊..(páng bó)..(q iān qiān)细草黛.(dài)色磅礴贮.(zhù)满匍匐..(dàn dàn)..(pú fú) 秋波澹澹(2)说出下列词语词义芊芊:草木茂盛。
黛色:青黑色。
磅礴:气势盛大。
澹澹:荡漾的样子。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2、学生听读课文,思考问题:(1)文章采取了怎样的结构方式?各层分别写了什么?(2)夏天的特点是什么?(3)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描绘夏天的?各是怎样的?(4)文章抒发了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情感?三、再读课文,探究欣赏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后完成:1、文章首段和末段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2、作者是如何描写夏天的景致的?3、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紧张、急促的夏天呢?4、品味语言根据示例,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示例1:我喜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个句子,它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
人教版七语《夏感》教学案例及反思.doc
人教版七语《夏感》教学案例及反思【教材分析】《夏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的课文,本文描写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表现了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全文五段各有写作的重点,像一组画,从不同方面描绘了夏的景象,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此文被编排在七年级上册,除了阅读的难度和深度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外,应该更适合刚从小学毕业,而又将面对中考,乃至命运转折时期的学生。
文章的中心着眼于“承前启后、生命交替” 和“黄金的”两处,因此把教学主题定位为“生命之夏”一初中的学生正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时期,他们身上既有童年的天真,又有走向成年的辉煌,这不正是一个生命的“夏季”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教学方法】感情朗读法比较法质疑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夏天提问: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夏天,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梁衡先生,走进他的散文《夏感》,体会夏天带给作者独特感受。
板书课题,解题。
二、检查预习走近夏天1、检查订正导读单;2、收集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研读文本体会夏天1、学生思考,分小组讨论:%1、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受是什么?%1、哪些段落具体描绘了夏天的景象?抓住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作者笔下夏天的景象是怎样的?%1、第三自然段写色彩,这里的色彩有什么象征意义?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学生在小组交流展示;班级交流。
3、教师点拨:草r林蝉太阳L 蓬勃的生命力(视觉听觉嗅觉)麦浪热风麦香4、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四、体会情感感悟夏天1、最后一段能否去掉?为什么?(赞美对比欲扬先抑)2、理解“苦涩” 一词,分析“苦涩” 一词的作用。
《夏感》教案(优秀4篇)
《夏感》教案(优秀4篇)初中七年级语文《夏感》教材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解、积累黛色磅礴主宰匍匐芊芊澹澹春华秋实闲情逸致等词语;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进入作者为我们营造的紧张、热烈、急促的夏天世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夏的钟爱以及流露出的对夏、对劳动者、对活力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品味,感受字里行间对夏、对劳动者的赞美,并能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从对夏的赞美,延伸到对活力、*和生命的赞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生命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开放地吸纳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体验,鼓励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达成共识,在教学生成中共同发展。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并促使教学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
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学习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只有获得师生双方情感认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也只有师生双方都在情境中获得了情感体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三、教材分析《夏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的课文,本文描写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中间三段从夏季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三个方面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全文五段各有写作的重点,像一组画,从不同方面描绘了夏的景象,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此文被编排在七年级上册,除了阅读的难度和深度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外,应该更适合刚从小学毕业,而又将面对中考,乃至命运转折时期的学生。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三篇-最新范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三篇-最新范文【导语】《夏感》是当代散文家梁衡的散文名篇,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是描写夏天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解、积累“黛色磅礴主宰匍匐芊芊澹澹春华秋实闲情逸致”等词语;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进入作者为我们营造的紧张、热烈、急促的夏天世界.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夏的钟爱以及流露出的对夏、对劳动者、对活力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品味,感受字里行间对夏、对劳动者的赞美,并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学难点:从对夏的赞美,延伸到对活力、*和生命的赞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生命的热爱之情.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开放地吸纳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体验,鼓励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达成共识,在教学生成中共同发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并促使教学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学习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只有获得师生双方情感认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也只有师生双方都在情境中获得了情感体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三、教材分析《夏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的课文,本文描写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中间三段从夏季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三个方面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全文五段各有写作的重点,像一组画,从不同方面描绘了夏的景象,层次井然,思路清晰.此文被编排在七年级上册,除了阅读的难度和深度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外,应该更适合刚从小学毕业,而又将面对中考,乃至命运转折时期的学生.文章的中心着眼于“承前启后、生命交替”和“黄金的”两处,因此把教学主题定位为“生命之夏”--初中的学生正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时期,他们身上既有童年的天真,又有走向成年的辉煌,这不正是一个生命的“夏季”吗?与前面两个以“人生”为主题的单元不同,文章所在的第三单元是一个以季节题材串联起来的主题单元.前者侧重于人生的信条、志趣、哲理,而本单元的课文则侧重于从景与物中感悟生活和生命的真谛.如果说前者是直接感悟的话,那么这个单元的文章则是间接感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单元教学最终还应该落实到怡情悦性上.四、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时,刚接触初中的文章,阅读的兴趣较高,课堂上的表现比较积极,思维也很活跃.这也有利于课堂中形成互动参与的气氛.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是有待于引导和指点的.对于文本的感悟,仅停留在直接感受上,对于文化、生命的意识和认识正在逐渐形成中.学生的认知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然而随着年级段的升高,供学生阅读训练的文章的信息量在逐渐增加,难度值也相应提高,因此应该继续培养他们感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阅读、思考、感悟的能力.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火热的夏天已与我们挥手告别,但我们对她的感受一定还记忆犹新吧.我很想知道你们喜不喜欢夏天,对夏天有着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那么,当代作家梁衡对于夏天抱有怎样的情感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先生的文章--《夏感》,让我们一起来体味作者的情感.(大屏幕显示课题及作者)(二)、走近作者梁衡,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扫清文字障碍给加点字注音,解释词语黛色(dài):青黑色.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主宰(zǎi):统治.匍匐(púfú):爬行.芊芊(qiān):草木茂盛.澹澹(dàn):荡漾的样子.春华(huá)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四)、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2、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大屏幕显示如下,要求学生大声的朗读三遍,一次比一次的声音大)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3、老师提问:历来文人不喜欢赞美的夏季,作者为什么说是“黄金”的季节?是不是在印刷的时候印错了?应该是“金黄”而不是“黄金”?(预设:学生可能认为是印错了,也可能有学生说没有印错,到底是不是印错了,或者作者为什么认为是黄金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一同感受作者笔下的夏季吧)4、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自读课文,根据以下问题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1)、文中哪些地方表明夏天已经来临了?(2)、夏天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怎样的?5、组织学生课堂交流,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大屏幕显示如下)(1)、表明夏天来临的景象:蝉儿、麦浪、热风………(2)、夏天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①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②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五)、主旨探究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大屏幕显示如下)齐读:“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2、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别就两个问题展开交流讨论,每组选一名同学作记录,整理归纳本组的讨论结果.(大屏幕显示如下)思考:(1)、为什么说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代表着“紧张的旋律”?(提示:结合其他段落进行分析)(2)、我为什么要赞美这样“苦涩”而又“紧张”的夏天呢?(3)、以“因为这是一个____的夏”的句式,说说作者赞美夏季的原因.3、交流各自的讨论结果,教师归纳各组讨论结果并作必要的引导.(大屏幕显示如下)(1)、因为夏天意味着农民要在田野里进行辛勤紧张的劳作,没有休闲的时间.(2)、作者赞美夏天其实表现了对劳动的歌颂,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3)、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夏天,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夏天,这是一个色彩金黄的夏天,这是一个气势磅礴的夏天,这是一个紧张劳作的夏天.……教师追问:文中那些语句体现了农民劳作的辛勤与紧张?明确:辛勤:弯着腰、流着汗、早起晚睡、半夜醒来紧张:绷紧、快割、快打、又得、赶快去(4)、学生齐读第四小节,再次感受农民的辛苦和忙碌提问:①通过学习你们现在还认为是把“金黄”印成“黄金”了吗?②作者为什么把夏天看得和黄金一样的珍贵呢?(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引导让学生从旺盛的生命力、承前启后、生命交替和勤劳的品质这几个方面思考.)(大屏显示如下)(黄金般)旺盛的生命力黄金之夏(黄金般)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生命之夏(黄金般)勤劳的品质(六)、语句赏析学生在明确作者赞美夏天的意图后,顺势引导他们通过赏析和朗读语句,体味作者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夏天的赞美之情.(大屏幕显示如下)源于对劳动的热爱,对农民的赞美,作者对夏天景色的描写也就充满了*.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它好在哪里.示例好句: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品析:句中“泛泡、冒气、沸腾、密密的厚发、淡淡绿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暮春到初夏、盛夏的过程,新奇形象又朴素自然.(说明:1、对于一些特别精彩的或有鲜明语言特色的句子或句群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味道,读出感情.例如:“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这一句朗读的时候要通过先改动句式再对前后两句的表达效果加以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该句蕴涵了农民的急切的心情,读出急切的感觉来,在个别朗读之后可再进行集体朗读.这样可以加深印象,加深体会.2、要鼓励学生多找出一些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来,可不必严格按照示例作品析,怎么想就怎么说.对于学生的发言以鼓励为主,明显的错误加以纠正,但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敢于发言且言之有理的给以肯定和鼓励;对于发言精彩的学生,则要加以表扬并带动学生鼓掌,这既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对课堂气氛的激活.)(七)、课外延伸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夏季的鉴赏和思考延伸至课外.(大屏幕显示如下)作者说:“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那么依你之见,夏之色又意味着什么呢?请你仿照例句谈谈自己的看法.夏之色为,如,如,.冬之色为,如,如,.提示:1、冷和热分别是绿和赤带给人的感觉,而绿和赤又分别是春和秋的颜色;2、碧波和夕阳体现了绿和赤的颜色,但两者四季都有;3、嫩竹与红叶同样分别体现绿和赤的颜色,但两者又分别是和秋天所特有的;4、两句话的最后部分都体现的是季节颜色带给人的感悟.示例: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八)、课堂总小结人生之秋的收获来源于夏的不断耕耘,人生之秋的丰硕源于夏的不断积累、耕耘.愿你经过夏的积淀能够获得一个沉甸甸的秋.(九)、布置作业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拿出纸和笔写下自己对本堂课所学内容的感受.(大屏幕显示如下)在领略了夏天的风采,倾听了作者的赞美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谈一谈.我的感言:(十)欣赏课文朗读和画面播放老师的配乐朗读并配有相应的画面,让学生再次体会文章的美.板书设计紧张夏之景喜爱夏天夏热烈夏之色赞美夏天感急促夏之律更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六、本课的亮点与教师个人的教学专长亮点:本文描写了夏季的景象,表现出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开放地吸纳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体验,鼓励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达成共识,在教学生成中共同发展.教学专长:在从教二十多年里,我总是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过失,及时和学生沟通,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爱心、耐心是我走向成功的秘诀. 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教具准备:三用机、小黑板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2、了解作者: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他是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3、检查字词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贮满(zhù):储存、积存澹澹(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芊芊(qiānqiān):草木茂盛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黛色(dài):青黑色匍匐(pú)(fú):爬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指导2、感知课文(1)文章第一段强调出夏天怎样的特点?从结构上看有何作用?{紧张、热烈、急促总括全文对下文有提领作用}(2)文章第二、三、四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的?(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3)最后一段紧承上文的写景来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结构上看有何作用?(热爱、情有独钟收束全文、点明中心)三、研读课文,探究学习:1、探究写法: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体三段展示了夏天怎样的特点?(1)第二段描写夏季自然景象,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既诉诸视觉又诉诸听觉和嗅觉,运用比喻和拟人细腻描写,展示出夏天蓬勃的生命力.(2)第三段先以春天和秋天作对比,衬出夏的金*,并指出象征:“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这段描写显出夏天旺盛的生命力.(3)第四段写夏天紧张的旋律,主要通过农民劳作的景象来展示:一写劳作辛苦,二写紧张忙碌,烘托出夏天紧张的旋律.课文末段的抒情有何特点?用春秋和夏对比,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2、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2)“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3)“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4)“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5)“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6)“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四、课堂练习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或许仿句难了点,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五、课堂小结本文围绕三个方面来写夏天,突出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六、作业:收集描写夏季的诗词板书设计:夏感梁衡总括紧张、热烈、急促(提领)夏之景蓬勃的生命力(修辞、感官)写景夏之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对比)夏之旋律劳作辛苦、紧张忙碌(烘托)抒情大声赞美(对比、欲扬先抑)七、教学反思: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夏天的特点.②赏析稳重精彩的词句,体会作者融入在字里行间的情感.③学习对比的写作技巧和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2、过程与方法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②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品味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美.③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美,感受作者对夏天独特的情感.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技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时光恰如流水,偷偷地从我们的指缝间溜走.此刻,放眼窗外,已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深秋.回想起那些夏日情景:火热的骄阳、裹着热气的风、令人烦躁的蝉声……都已渐行渐远,成为一段段逝去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梁衡的《夏感》,去重温那夏日的记忆与诗情.二、课前预习1.字词正音释义芊芊qiānqiān草木茂盛的样子黛色dài青黑色主宰zǎi主管,统治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澹澹dàndàn水波等荡漾状迸发bèng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匍匐púfú爬行的样子苦涩sè2.课外搜集描写夏天的古诗词和成语展示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集体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节奏和情感.2.本文的标题是“夏感”,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标题的含义.明确:夏,夏天.感,就是感觉、感情、感想、感悟、感动、感染等.夏感就是对夏天的感觉或感想,或者是夏天的某些特点感动感染了我们的某种情怀.3.无论我们如何地感怀夏日,都离不了对夏日风情的描绘,从体裁上,本文当时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请大家集体朗读一下文章正文前方框里的一段话,试着从文字中搜集有用信息.明确:①语言特点:热情洋溢.(情感浓郁丰沛)②描绘景象:大自然的景象;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③内心感受与体验.4.作为一篇写景散文,必定要抒发作者的对景物的情感,请你快速浏览文章,找出本文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或是段落.明确:课文第五自然段.“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色彩、珍贵)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我们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要“大声赞美”夏季,并称夏季是“黄金的季节”.在这种情感下,请大家集体朗读文章第2-4自然段,归纳这里面所描绘的夏日图景,用最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明确:①自然图画(2):万物生长图(植物、动物);太阳烘烤图;麦浪翻滚图;热风浮动图.→滚动、升腾、磅礴的夏景.②作物活力图(3):色彩金黄、蓬蓬勃发.③农人抢收图(4):紧张的旋律.(辛勤:弯着腰、流着汗、早起晚睡、半夜醒来紧张:绷紧、快割、快打、又得、赶快去)§黄金之夏:(黄金般)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生命之夏(黄金般)勤劳的品质6.在这些图画中,你觉得可以用哪些词语来简洁概括夏季的特点(调动自己的思维)?在作者的感觉中,夏天又是怎样的呢?明确:问题一主要启发学生的思考.问题二:作者对夏天的感觉即是:紧张、热烈、急促.7.集体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由此,你认为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本文第一段骑着统领全文的作用,是文章的纲,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夏天的三个特点展开的.这是开门见山式开头,简短有力,直入主题,易于让读者把握本文内容.从全文看,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先总说作者的感觉,然后以具体的图景描绘展开,最后直接抒发情感结束全篇.8.作为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本文可以作为我们模仿的范本,一起思考下本文的写作特点:明确:①从结构上看,本文是总分总结构,层次分明,脉络有条不紊.②从景物描写上看,本文所选景物具有代表性和表现力.即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绘.③从表现技法上看,本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和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方法.④从炼字炼句上看,本文用词准确生动,语言优美,富于表现力.(动词、形容词等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9.写景作文技巧顺口溜写景作文须仔细,搜集景色字词句.结构采用总分总,形状色彩描精细.动静感官相结合,想象联想要得体.多用比喻和拟人,遣词造句更美丽.各类情景写一段,情景交融文称奇.四、作业布置1.课外搜集描写四季风物的相关诗词句,增加文学积淀.2.把下面的宋词改成一则写夏景的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五、板书设计①总写夏感:紧张、热烈、急促②分写夏景:自然图画(2):万物生长图(植物、动物);太阳烘烤图;麦浪翻滚图;热风浮动图.→滚动、升腾、磅礴的夏景.作物活力图(3):色彩金黄、蓬蓬勃发.农人抢收图(4):紧张的旋律.③总结夏情.大声赞美.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三篇.doc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9475字]编辑推荐:下载Word文档。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学案 新人教版 .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学案新人教版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品味文章充满活力的语言。
难点:
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山西霍州人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芊芊
:
(对学、群学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
句读读。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碧波和夕阳体现了绿和赤的颜色,但两者四季都有;
、嫩竹与红叶同样分别体现绿和赤的颜色,但两者又分别是和秋天所特有的;、两句话的最后部分都
<反思与评价>。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夏感》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夏感》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夏感》教案新人教版《第13课夏感》教案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3.通过对优美词句的赏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强化诵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情感。
三、教学难点: 抓住优美词句赏析课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课件有关夏的图片。
师:夏天悄悄地走了,大家还记得它么,请你说说对它的感受?……夏日太阳当空,我们都躲避阳光的时候,谁是最辛苦的人呢?……对,是我们的父母——农民。
展示农民伯伯烈日下锄禾的图片,看到这幅图片,我们能想到谁的什么诗?(生齐答《锄禾》),出示诗歌,学生齐背《锄禾》。
师:大诗人李绅面对炎热的夏季满眼都是农民劳作的艰辛,那么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篇与这首诗有同感的当代散文中的精品——梁衡的《夏感》。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
1、作者简介出示ppt2、同学们自读,解决生字词。
出示ppt3、看不懂的句子小组交流。
(读后出示课件检查学习情况)二、再读课文,把握全局。
1、解题(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说出“感”的意思,如:感受、感动、感激、感染、感觉、感想、感知、感情、感触等等)“感”可以怎么理解?”2、展示课件:边读边思考:a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梁衡对夏天的感受b.说说作者通过哪几个方面来写自己对夏的感受?夏之景、夏之色、夏之人、三、再读课文,赏析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展示课件:找出本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用笔画起来。
(学生读画,然后说说天气的特点:炎热或者火热)2、请用你的语气读出天气的变化。
(指名读,教师提示:可按天气的变化过程把握语气,先可慢读,天气热起来后就要读出热的气势)3、在炎热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调动了哪些感官在写?有“视觉”(细草、林带),有“听觉”(蝉儿长鸣),有“触觉”(热风浮动),有“嗅觉”(麦子的香味)4、过渡:作者捕捉了夏天里有特色的景物,突出了夏天热烈的气势,还以显微镜的效果观察了夏天的颜色。
《夏感》简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夏感》简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夏感》简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篇一」《夏感》简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夏感》简案一.导入:我们刚刚送走骄阳似火的夏,又迎来落叶纷飞的秋,如果让你形容夏和秋,你会想到什么(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说秋,一组说夏,竞赛的形式)夏天是(热情奔放的,大雨倾盆,火热的,汗流浃背的,狂风骤雨------,)(秋是凉爽的,秋高气爽,稻谷飘香,硕果累累,满载收获的------。
)同学们说的很好,秋是诗意的浪漫的,那么夏天呢会是火热的,紧张的今天让我跟随作者一起回顾昨日之夏。
二. 1.正音正字2.齐读课文3.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夏天,你会怎样形容学生:绿色的,绿树成荫;红色的,激情似火;秋是金黄的;冬是银白的,春是嫩绿的,万物萌发4.文中是用什么颜色来形容夏的(金黄),为什么不是绿或红的,请大家思考(当地是夏季收割,所以是金黄的)5.在文中找出夏的特点(紧张,热烈,急促的)6.找出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简要说明理由。
7.结尾作者仅仅是在赞美夏天嘛,为什么?赞美农民的勤劳,赞美一种力量,一种什么力量(奋斗,拼搏,努力,进取之力,向上之力)如果没有蓬勃旺盛的夏,就不会有秋的丰硕。
如果春天是播种,那么夏天则是耕作,秋是收获,冬是贮藏孕育。
如果用一生比喻四季,那么春是少年,夏是中年,秋是老年,冬是晚年。
三.先找学生总结然后教师总结:人生之秋的收获来源于夏的不断耕耘,人生之秋的丰硕源于夏的不断积累,耕耘。
愿你经过夏的积淀能够获得一个沉甸甸的秋。
李晶《夏感》简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篇二」夏(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兴化市城区学校初一年级校际联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课题夏课型新授课时 1 整合时间 10.21主备人胡佳佳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 《夏感》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夏感》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主备人复备人教学目标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1、品味文章充满活力的语言。
2、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同学们猜猜它们跟哪个季节关系最密切。
(生欣赏几幅图片,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衡的《夏感》。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配乐朗读课文:1. 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并在脑海里想象画面,以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判标准(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点评朗读。
2. 感悟:请以“这是一个____的夏”,说说自己听后的感悟。
并说明理由。
师小结:这是一个具有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夏,这是一个生机蓬勃的夏,这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夏,这是一个属于劳动人民的夏。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析作者是如何写的。
三.研读课文,品析文句请你找出课文中你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说出理由。
(一)品味句子老师先给我们同学做个示范:范例:(一)(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示范:“沸腾”二字让人体会到夏天的热烈,此句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并且虚实结合,形象地写出从春到夏的过程。
范例(二)(2)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示范:烘烤:太阳温度高。
扑打: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势。
涌:描写了麦浪翻滚的动态美。
此句抓住了夏天典型的景物来描写范例(三)(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示范:从色、味几方面描写麦浪、表现了夏天的热情。
同学们,从这些俊美的文辞中,你读出了作者蕴涵其中的一份怎样的情感?(二)体味情感请完成下面的句式:这是一份____的感情。
师小结:这是一份热爱自然,热爱夏季的感情,是对旺盛生命力的讴歌。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解、积累“黛色灵秀贮满终极匍匐芊芊细草轻飞曼舞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致春日融融,秋波澹澹”等词语;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美。
2.过程和方法:联想想象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进入作者为我们营造的热烈、紧张、急促的夏天世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夏的钟爱及对劳动的歌颂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
全文犹如一支激情奔涌的进行曲,赋予了夏日以灵魂,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支进行曲的旋律是紧张、热烈、急促的。
从大自然到与自然共存亡的人类都浸泡在这样的律动中。
在作者笔下,所有的一切,都如同即将沸腾的水,冒出嘟嘟的水泡。
一、导入新课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无穷。
有人钟爱春日之明媚,有人独喜秋日之丰硕,有人醉心冬日之沉默……但是夏天,好象总是寂寞的时候多。
请同学们在记忆中搜索有关夏的诗文。
(学生交流)的确,历代文人墨客书写春、秋、冬的诗文比比皆是,但是写夏的却很少。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梁衡的《夏感》,去领略夏的独特魅力。
(板书夏梁衡)二、感悟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易读错的字词。
(黛色贮满匍匐芊芊细草闲情逸致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读一读,说一说。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并且圈点勾画:(1)作者笔下的夏有何特点?(2)作者描绘了夏天的哪些情景?明确:(1)热烈、紧张、急促(2)景:细草、林带、蝉儿、麦浪、太阳、热风、棉苗、高粱、瓜秧(万物勃发)人:割麦打麦、追肥浇水(农民辛劳)3.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 夏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夏感学案人教新课标版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一、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学会感受自然、生活之美。
预读(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比比谁知道的多。
梁衡: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贮满():澹澹():芊芊():磅礴():黛色(): 匍匐():思悟(相信自己,我能行!)一、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致的?二、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三至五个个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课外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一、品味下面的语句,仿照这个句式,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二、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那么据你所知,有关夏天的古诗句有哪些?检测题(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一、最后一段写到“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作用是:二、最后一段写到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尾处又“想大声赞美……黄金的夏季”1、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
2、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季?三、通观全文,选出不属于作者所体会到的“夏感”的两项:()A.“充满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B.“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C.“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D.“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天地间升腾。
”E、“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课外阅读(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遍地黄金①人蜷缩在湿漉漉的雨季,整个儿像一颗受潮的糖,沮丧而又无奈。
②前日忽然放晴,心,也就跟着晴了。
从南窗望去,那边楼缝的坡地上一如往年,绽出一抹黄色。
还刚刚惊蛰呢,油菜花这么快就开了?中午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说,路边的菜花约好了似的,一夜工夫全黄了!下午乘车去市郊,果见满畈满坡一片片明艳的黄,一种生命的喜悦油然灌注全身。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夏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夏感》学案人教新课标版【学习目标】1、感受夏天的特点。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学习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
【学习难点】感受作品的理趣与情趣。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澹.澹()芊.芊()磅礴..()()黛.色()贮.满()2、解释下列词语。
(1)芊芊:(2)主宰:(3)春华秋实(4)闲情逸致: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的旋律。
A.急切 B.激烈 C.急促 D.急忙(2)火红的太阳()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B.晒C.沐浴D.烘烤(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B.滚动C.劳动D.飘动4、细读这样的优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两句吗?5、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叙述和议论,但本文有点特别,以描写居多。
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
请问:“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这是第二段末尾的句子,应该怎样朗读?“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合作探究】6、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7、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抓住夏天景物特征来描写夏天的?8、文章如何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夏天的特点的?9、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精读精练】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教案-新人教版
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麻林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教案新人教版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2、教学难点:1)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特点。
20)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课时安排: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过了秋天、冬天和春天,我们该来经历火热的夏季了。
大家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呢,谁能说说呢?(学生七嘴八舌)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
他们笔下的夏是“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像快干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作品)——一种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或者是“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夏感。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
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夏》确实能够得上是当代散文中一篇难得的精品。
(板书夏梁衡)二、本课时内容:研读课文1、作者介绍:1)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上发表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学》、《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
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这》(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2)写作背景:梁衡先生笔端的《夏》是他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多年驻节在黄河流域所亲密接触的夏。
这凝重厚实的黄土地,哺育了我们的民族,润泽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明,所以,他把黄土地之夏,作为自己纵情礼赞的典型观照物,就不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在,而且也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形而上的寓义在。
《夏感》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夏感》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诵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2、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尤其是比喻和拟人句),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夏炽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强化诵读,感知内容,理清结构,把握情感。
三、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善于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五、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导入1.听一段有关夏天的音乐。
然后请同学们看四季图,说说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师提示: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内涵,春有春的风情,夏有夏的韵律,秋有秋的色彩,冬有冬的个性。
每个人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认知能力和审美情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悟。
在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眼中,“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梁衡先生的散文《夏》,看看梁衡先生对夏有着怎样一种情感。
(设计意图:利用课前放一段音乐可以使学生有进入夏天的感觉。
调动他们对四季尤其是夏天的兴趣。
)(二)落实基础1.配音乐读: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音、语速、语调、节奏、重音与情感)。
在朗读过程中老师播放一些课文中描绘的图画。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一边听课文一边对课文内容有具体直观的了解。
这样可以尽快熟悉课文。
)2 、检测字词并齐读两遍:芊芊(qiānqiān)黛色(dài) 磅礴(pángbó)匍匐(púfú) 迸发(bèng) 澹澹(dàndàn)(设计意图:生字词是基础,训练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老师及时检测。
)(三)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作者眼中夏天的的特点是什么?(紧张、热烈、急促)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3.作者对夏天怀有怎样的情感?(作者对夏天、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 夏感教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夏感教案语文版
教学过程:
一、教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字词、朗读课文。
二、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畅谈四季中最喜欢的季节。
三、听读课文:
学生谈听后的印象。
四、诵读课文:
学生初步概括夏天的特点及作者的情感。
五、解读课文:
找出夏天的特点在文章中的具体体现。
六、品读课文:
品读文章中描写优美的语句。
七、延伸课文:
古诗词有关夏天诗句的积累
八、课外作业:1、必做:写写自己心中的夏。
(也可写某个特定环境中的“夏”,如赤日下、雷雨中、乘凉时等等)300字左右。
2、选做:你能搜集到更多的关于夏季的资料吗?
例如:你知道夏天是怎么形成的吗?
你能找到以“夏”为主题的文章吗?
你能说出多少关于“夏”的成语或谚语。
你能找到以“夏”为主题的照片、图片或音乐吗?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导入(1):多媒体展示一组“荷塘风光”图片。
师:欣赏完这一组如诗如画的荷花图片,老师的脑海里浮现出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宋代的大诗人杨万里,同学们一定也知道,告诉老师,是哪首诗?(生齐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示诗歌视频,学生随录音齐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那么那位同学告诉我,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西湖,夏天)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这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板书课题)导入(2):一年四季,周而复始。
对于季节,我们有着太多各自的感触,现在大家仿照小黑板的句式进行表述。
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句式:仿句:我爱春天,爱她的万物复苏,爱她的草长莺飞。
我爱,爱她的,爱她的。
(要求: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季进行表述。
)(生思并且作答同时统计爱这季节的人数)好,大家对季节的喜爱各有缘由。
然而爱夏的却寥寥无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梁衡他爱的夏天,看看他到底爱她的什么,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夏感》,去领略夏天的独特之美。
(板书课题)导入(3):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极少有夏的影子。
而当代作家梁衡却要大声赞美夏天,那么夏天又有什么特别的魅力可言呢?那就让我们走进梁衡先生的文章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大屏幕显示课题及作者)导入(4):夏季是热情奔放、激情飞扬的季节,火辣辣的太阳赋予了它火一般的激情,蓬勃生长的万物赋予了它生命的活力。
如果说夏是一条小溪,它流淌的是收获的喜悦,它流淌的是播种的希望;如果说夏是一首歌谣,它吟唱的是童年游戏的欢乐,它吟唱的是青春搏击的精彩。
夏天到处是诱人的风景,到处是蓬勃的生命,到处是忙碌的人们。
让我们踏着夏的紧张、热情、急促的旋律,与作者梁衡一起来一次夏天的旅行吧!2、了解作者:梁衡: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创作方面,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
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等.学术论文集:《为文之道》、《继承与超越》、《走近政治》。
《梁衡文集》九卷;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有《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选中等学校课本。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
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近年《海思》也被选入鄂教版语文中学教材。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请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两件事:1.认真听读,以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判标准,点评朗读;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贮满(zhù):储存、积存澹澹(dàn ):水波荡漾的样子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磅礴(páng )(bó):气势盛大黛色(dài ):青黑色匍匐(pú)(fú):爬行2.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②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紧张、热烈、急促)③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赞美)3.概括每段段意。
本文描写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作者对夏季独有的钟情。
全文共五段。
第一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中间三段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中间三段是文章的主体。
第二段写夏季的自然景象,有实写景象——山坡上密密的草,长墙般的黛色林带,蜂蝶、蝉、火红的太阳、麦浪、热风、麦子的香味等,有虚写景象——炉子上的一锅水,海湾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实写景象选取的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既诉诸视觉,又诉诸听觉(蝉儿长鸣)和诉诸嗅觉(麦子的香味);虚写景象写的是幻觉,属于文学想像。
这些描写都显出蓬勃的生命力。
第三段写夏天的色彩。
先以春天和秋天作比,衬出夏天的金黄色。
作者给这里的金黄色下了个独特的定义——象征着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承前启后,生命交替,这显然是作者的个人感悟。
这样的描写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第四段写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
一写农民劳作辛苦,二写农民精神紧张。
用农民劳作来显出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第五段表达作者对夏天的情感态度。
作者又以春秋天来作比,并且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说春秋之好,夏季则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历代文人都赞美春花秋月;然后笔锋一转,别出心裁,作者要大声赞美这个黄金的夏季。
总之,全文五段各有写作的重点,像一组画,从不同方面进行描绘,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乡野的景物;农民的劳动生活;夏天的旋律;夏天的色彩;古人对季节的描写。
三.研读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概括北方夏天的特点的?1.齐读第一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第一自然段中哪几个词写出了夏天的特点?紧张,热烈,急促(板书)•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总领全文。
由此,分析文章结构是总——分——总。
2.指明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特征性季节性的自然景观?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
实写:山坡上密密的草,长墙般的黛色林带,蜂蝶、蝉、火红的太阳、麦浪、热风、麦子的香味等—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虚写:炉子上的一锅水,海湾涌着一艘艘的舰船等—幻觉,属于文学想像。
视觉:密密的草,黛色林带等听觉:蝉儿长鸣嗅觉:麦子的香味;实写选的是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既诉诸视觉,又诉诸听觉(蝉儿长鸣)和嗅觉(麦香);虚写景象是文学想象.这些都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师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 朗读第三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先以春天和秋天作比,衬出夏天的金黄色。
作者给这里的金黄色下了个独特的定义——象征着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承前启后,生命交替,这显然是作者的个人感悟。
这样的描写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了夏天缓缓而来的过程,那么第三自然段又是如何描绘夏天的色彩呢?演示一组农作物图片:高粱——赤红,玉米——金黄。
让学生对夏天的色彩有直观的感觉。
•师引导学生仿照第二段的方法,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三至五个个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地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及其生长的繁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再看拟人句:“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4.朗读第四自然段(要求读出“紧张急促”的感觉)多媒体显示问题:•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夏天还应该有人的活动,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农忙景象。
想一想,他们是怎么忙的?忙到什么程度?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收割麦子,为秋苗浇水,追肥。
一写农民劳作辛苦;二写农民精神紧张。
全段用农民劳作来显出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师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短句的使用,偶句,反复等修辞手法)*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从色香味几方面描写麦浪,形象具体地表现了夏天的热情。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挑”“举”“匍匐”三个描写人的动作,形象生动地让读者感受到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瓜秧的腰肢抖动,把它们旺盛的生命力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5.在作者笔下,夏天是如此的热烈、紧张、急促,那么作者对夏天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请看第五段。
试分析写法。
热爱,赞美对比,欲扬先抑手法师:赞美夏天,其实是在赞美夏天里辛苦劳作的人们。
记得小时候学过一首古诗,描绘的是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地劳作……同学们,告诉老师,是哪一首诗(李绅《悯农》),学生齐背,感受农民的辛劳,对农民的尊重。
他描绘了哪几幅画面?万物生长图太阳烘烤图热风浮动图麦浪翻滚图嫩绿棉苗图瓜秧匍匐图6、问题探究(1)为什么说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代表着“紧张的旋律”?(提示:结合其他段落进行分析)因为夏天意味着要在田野里进行辛勤紧张的劳作,没有休闲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