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试卷【含答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数字是偶数?A. 3B. 4C. 5D. 62. 1千米等于多少米?A. 100B. 1000C. 10000D. 1000003. 下列哪个图形是正方形?A. 三角形B. 长方形C. 圆形D. 正方形4. 下列哪个数字是质数?A. 12B. 13C. 15D. 185. 下列哪个数字是10的倍数?A. 9B. 10C. 11D. 12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2 + 2 = 5 ()2. 1小时等于60分钟。
()3.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4. 1千米等于1000米。
()5. 9是10的倍数。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1 + 1 = __2. 2 x 2 = __3. 1小时有多少分钟? __4.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__5. 1千米等于多少米? __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偶数和奇数的区别。
2. 请简述质数和合数的区别。
3. 请简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
4. 请简述加法和减法的区别。
5. 请简述乘法和除法的区别。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请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请问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 15除以3等于多少?5. 12乘以4等于多少?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一下,为什么1 + 1 = 2?2. 请分析一下,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用纸和剪刀剪出一个正方形,边长为5厘米,并计算其面积。
2. 请用纸和剪刀剪出一个长方形,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并计算其面积。
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简单的加法游戏,要求玩家输入两个数字,程序输出它们的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使用希沃白板3拉幕功能,增加猜谜的隐秘性趣味性。
同学们,我们今天起学习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板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举手回答:仔细观察这些物体,说一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说一说:这些都是对称现象,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什么是对称吗?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对称图形,它们的中间都有什么?
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板书)
√
√
做一做: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用希沃白板上的书写工具或优教通工具条上的画笔工具打√
更多互动练习见优教通PPT课件“习题七”1.2.3(在优教系统展开的工具栏点击授课包打开自己的个性资源“习题七”1.2.3.)
交通标志
车标设计
脸谱艺术
剪纸艺术
校园里的轴对称图形
校园里的对称现象
学校大门
校园里的对称现象
综合楼
校园里的对称现象
篮球架
乒乓球台
校园里的对称现象
教室窗户
垃圾箱
电动二轮车
汽车
我的代步工具
古建筑中的对称现象
家乡古建筑中的对称现象
美丽的家乡:许昌市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张公祠,位于包公寨小学所在地许昌市建安区张潘镇门道张村西头。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图形吗?
打开优教通工具条,趣味选人或随机选人: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
1、对折
2、画一画 剪一剪
3、展开
试一试:你还能剪出其他的图形吗?
小组合作:打开希沃白板计时器计时,每人试着剪出以上任一个图形。比一比看谁先完成。黑板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对表现突出学生用优教通工具条上的表扬工具进行有针对性的表扬。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练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1、读数。
564读作()1006读作()3420读作()9040读作()2597读作()10057读作()4000读作()26000读作()2、写数。
八千八百四十四写作();一千四百写作()二千零七十六写作();四百零九写作()一万零三写作();五千零二十写作()九百七十写作();六千四百五十一写作()三万零七百写作();九千写作()3、找规律。
三百三十、三百二十、三百一十、()、()。
九千六百、九千七百、九千八百、()、()。
680、675、670、()、()、()()。
9887、9888、9889、()、()、()。
5402、5502、5602、()、()、()。
1010、1000,990、()、()、()。
500、550、600、()、()、()。
4、完成“数位顺序表”。
5、填空。
(1)一个数从右边数第二位是()位,万位是第()位。
(2)4594里面有()个千、()百、()十和()个一。
(3)6951的“6”表示6个(),“5”表示()个()。
(4)4040这个数从右边数的第一个4表示4个();从左边数的第一个4表示4个()。
(5)20020这个数从左边数的第一个2表示2个();从右边数的第一个2表示2个()。
6、填一填、算一算。
57=50+()127=100+()+()7834=()+()+()+()4052=()+()+()16209=()+()+()+()7、画一画,用计数器表示下面的数。
8209 6007 20640请你比一比上面三个数的大小:()<()<()第一单元练习姓名:学号:1、列竖式计算52÷7=15÷4=49÷6=36÷9=2、填空。
(1)÷8=5......4(2)÷9=6 (7)(3)20÷6=()......(),可以用减法表示为:(4)÷9=6......,被除数最大可以是(),最小可以是()。
第三单元_第01课时_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0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情境导入【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认识到有些图形是对称的,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一、利用图片,初步感知1. 请你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是这样?2.师:观察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生:左、右两部分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二、观看视频,加深印象1. 师:这种现象我们叫“对称”。
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 播放视频。
学习任务一:认识对称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分类,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表象特点:两边大小形状相同,为后续进一步判断方法做好铺垫。
】一、找一找哪些是“对称”1. 师: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①②③④生:②④是对称的。
2.师:我们通过观察认为图形②④是对称的。
那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它们是对称的吗?生:对折。
二、折一折验证“对称”1.师:这些图形在课件上,你们没办法对折,那就请课件帮我们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吧。
2.课件演示对折。
①②③④3.对折后,我们发现,图形②④左右两边是完成一样的,图形①③左右两边不是一样的。
学习任务二:认识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折一折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形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过程,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介绍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把折痕与对称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建立联系,规范数学用语。
】一、猜一猜1. 根据给出的图形,猜一猜下面图形是什么动物?2. 说说你是如何判断的?二、剪一剪1. 按下面这样,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画一画、剪一剪。
2. 除了这个图形,你还能按这样的方法剪出其它图形来吗?3.师: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呢?生1:对折后两边形状、大小相同。
生2: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师:是的,我们把对折后两边形状、大小相同,恰好都能重叠在一起,叫做“完全重合”。
4.师:仔细观察这四个对称图形,对折后每个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只有沿着这条折痕对折,两边才能完全重合。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计划)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概述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主要围绕图形与几何的主题展开,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特征,提高空间想象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如边、角、对称等。
3. 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几何语言描述图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利用简单的几何工具(如直尺、圆规)进行基本的图形绘制和测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在解决图形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 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图形的对称- 图形的变换2. 教学要点- 认识并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
- 理解图形的对称性质,并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 学习简单的图形变换,如旋转和平移,并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
3. 教学难点- 对称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 图形变换背后的数学原理。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教学策略- 直观教学: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图形表象。
- 操作活动: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纸、拼图等活动深化对图形的认识。
- 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如“这个图形是怎样变换的?”-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图形案例,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五、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分类:4课时- 图形的对称:3课时- 图形的变换:3课时2. 具体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概念,如观察教室里的对称装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认识三位数字的大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认识三位数字的大小认识三位数字的大小一、教学目标1.认识三位数字及其大小。
2.学习三位数字的组成和读法。
3.掌握比较三位数字大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认识三位数字。
2.学习三位数字的组成和读法。
3.掌握比较三位数字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三位数字大小的方法。
2.学习三位数字的组成和读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数字卡片、黑板、彩笔等。
2.学生准备学习工具:课本、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数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数字之间大小的关系,进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讲授环节(30分钟)(1)认识三位数字及其大小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卡片展示三位数字,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感受数字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2)学习三位数字的组成和读法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卡片上标注的三个数字元素,引导学生学习数字的组成和读法。
比如:333可以分解为3个百位数、3个十位数和3个个位数,读作“三百三十三”。
(3)掌握比较三位数字大小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大小的图示,引导学生掌握比较三位数字大小的方法。
比如:三位数字比较大小的时候,先比较百位数的大小,若相同,则再比较十位数的大小,若还相同,则比较个位数的大小。
3.练习环节(20分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环节(10分钟)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所学知识点,检查自己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反思本堂课以数字卡片为媒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来感知数字之间的差别,不仅使学生对数字大小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学生通过学习认识数字的组成和读法,掌握比较三位数字大小的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地进行数学运算和理解数字之间的含义,这也是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所在。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活动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做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所学知识点的熟悉和应用。
2.学生能够掌握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的方法,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3.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增强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整理和复习方法的教导。
2.针对难点和易错点讲解和巩固。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 教师引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出学过的重点知识和易错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全课分组训练
以小组形式进行针对性练习,让学生总结和复习所学知识点,互相交流归纳出容易出错的题目。
3. 小组展示
让每个小组展示复习成果,让学生互相学习,增强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学习的能力。
4. 活动结束
教师做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总结自己的复习方法和反思自己的问题点,加强对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调整和提高。
四、教材与板书设计
教材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方法
1. 课堂归纳
2. 互相交流
3. 小组展示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这次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学实验,学生通过活动的方式,使自己的数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拓展。
在下一次教学中,应当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有针对性。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坚持和优化学习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包括米、厘米、毫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能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长度单位的具体含义和应用场景有所不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包括米、厘米、毫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关系。
2.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进行长度测量和换算,增强实践能力。
3.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长度单位的使用和换算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和图示,如尺子、绳子、物体等,用于直观演示和操作实践。
2.准备长度单位的卡片或贴纸,用于学生练习和巩固。
3.准备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用于学生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和图示,如尺子和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长度是怎么样的吗?你们会用什么工具来测量长度呢?”2.呈现(10分钟)介绍长度单位,包括米、厘米、毫米,并通过实物和图示进行展示。
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和换算的实践活动。
每组分配尺子和物体,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并进行换算。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概念
1.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2.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把它叫作轴对称图形。
3.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4.对折时,折痕所在的直直的线是它的对称轴。
5.平移——沿直线运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
6.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推拉抽屉、推拉窗户、直梯上下移动、传送带上物品的移动。
7.物体绕着一个点或轴作圆周运动,这样的现象叫作旋转。
旋转物体的位置、方向在变,形状、大小不变。
8.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钟表上指针的转动、电风扇扇叶的转动、司机开车时方向盘的转动。
9.距离中心越远,转出的圆越大;距离中心越近,转出的圆越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与复习》课堂教案
介绍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三个单元是《整理与复习》。
在这节课中,老师将会向学生们介绍如何整理数学笔记和复习数学知识。
这对于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科目的成绩非常重要,也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这个单元课程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整理笔记的正确方法;2.掌握数学各个知识点;3.学会进行系统性的复习。
二、教学重难点1.整理笔记的正确方法;2.复习知识点的系统性。
三、教学计划1、整理笔记的方法老师将会向学生们介绍如何批注笔记,例如简单的画图、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区分不同的部分等等。
让学生实践整理笔记,来提高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老师会用一些实例来教授学生们如何在笔记中添加一些思考过程,例如这个数学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答案是这个等等。
2、复习数学知识老师将会介绍如何进行系统化的数学复习。
老师将会向学生们展示最好使用复习卡片来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
老师会教授学生们如何制作复习卡片,例如将卡片分为两部分,一边是概要,一边是细节。
老师会鼓励学生们使用有用的复习技巧,例如老师会让学生们在复习时口诀念叨等等。
四、教学方法1、导入教学老师将会使用直观的方式展示数学问题,并与学生们互动。
例如:如何快速计算2、3、4、5的乘积?推出公式然后大家试着推广到6、7、8、9上。
2、启发性教学老师将会让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并给予引导。
例如:学生自己复习一下今天的数学问题,学生会发现自己理解欠缺的地方,并尝试去解决它。
3、互动教学老师会鼓励学生们彼此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以团队为中心进行小组合作。
五、教学反馈1、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针对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
第二个是针对教学过程、教师的表现等进行评估。
2、教学总结教师将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课件
5102 < 5184
巩固练习
2.分一分,圈一圈,排一排。 优翼
708 87 2017 526 1998 698
(1)分一分
87
708 526 698
2017 1998
两位数
三位数
四位数
(2)把最接近2000的数圈起来。
巩固练习
2.分一分,圈一圈,排一排。 优翼
708 87 2017 526 1998 698
写数: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 位上写0。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开始。
探究新知
优翼 认一认,拨一拨。 优翼
算盘是中国人民发明的计 算工具,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 历史。用算盘计数,要先确定 个位。个位上,1颗下珠表示一, 一颗上珠表示五。
个位上满十,就往左面 的一位(十位)进1。
对应练习
用计数器拨出四百九十八,一个一个地数, 数到五百零二,并把它写出来。
一条一条地数, 数 10 条是一 片 。 一片有100个。
探究新知
优翼 有多少个 ?借助附页2数一数。 优翼
优 翼 文优 化翼
一片一片地数,数10片是1个大的 立方体,一个大的立方体有一千个。
探究新知
优翼 你能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吗? 优翼
我八八八…百百…百一八八八个十十十一七 九八个, , ,地数,我 地 十 一
三个都是四 位数,先看 最高位。
探究新知
优翼 黄山和泰 山谁高? 谁矮?
优翼
万千百十个 1 8 6 5 黄山
1 5 3 3 泰山
最黄高山位比相泰同, 再山看高次。高位。
探究新知
优翼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一填。 优翼 ( 575 )<( 1533 )<( 1865 )<( 2155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理解数轴的概念
第三单元教案:理解数轴的概念数轴作为数学中的基础概念,是我们后面学习更高深的数学知识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数轴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掌握数轴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2、能够正确地使用数轴进行数学计算。
3、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数轴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们了解数轴是一种可以展示数值大小和位置关系的工具。
如图1,将数轴分割成相等的部分(这里以线条中的三个数值点表示),并规定一个参照点(我们这里取0)作为数轴的起始点,就可以通过数值点的位置距离参照点,展示出一个数的大小。
![image.png](attachment:image.png)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数轴的使用,老师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验数轴的实用性。
比如:在运动比赛中,计算赛程长度在超市购物中,计算优惠价格等。
学生们可以选出自己喜欢的数轴上的例子,进行一些练习和计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不仅是要学生掌握数轴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认真思考问题,通过分析和推理,总结出规律和特征。
并且,在练习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思考能力,多思、多问、多练,这种习惯将会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为轻松和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轴的概念。
例如,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掌握知识;问题解决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主动提问、互相合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和策略,让学生通过积极学习,掌握数轴的概念和使用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探索规律(1)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探索规律(1)教学目标
1.掌握在数字序列中寻找规律的方法。
2.学习通过观察规律预测下一项数字的能力。
3.培养发现规律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
1.抓住数字序列中的规律。
2.学会通过规律预测下一项数字。
3.掌握简单的数字序列的求和方法。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更复杂数字序列的规律。
2.在多个规律中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序列,如自然数序列、偶数序列、奇数序列等,引出数字序列的概念。
2.让学生自己构造数字序列,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启发式指导,引导学生寻找每个序列的规律,预测下一个数字。
2. 规律的寻找和预测
1.让学生对给出的数字序列进行分析、寻找规律、并预测下一个数字。
2.引导学生尝试在数字序列中找到不止一种规律,让学生使用不同的规律预测下一个数字。
3. 数字序列求和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规律,简化数字序列的求和,掌握简单的数字序列求和方法。
2.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数字序列并求和,比较不同组之间的数字序列及其求和方法,以及答案是否正确。
4. 常见问题解答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数字序列的规律寻找及预测,引导学生培养发现规律的能力,同时在数字序列的求和上,也引导学生通过规律,简化求和方法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本节课主要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为核心,但也需要注意学生愉悦情感的培养,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数学思维的快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2.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4. 教学准备•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科书•教具:小学生学习用具、白板、彩色粉笔等5. 教学内容第一课:加法运算1.讲解加法运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练习加法算术题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二课:减法运算1.讲解减法运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练习减法算术题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课:综合运算练习1.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算术练习2.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6. 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通过示范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加法和减法运算。
•练习巩固法:通过大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合作解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7. 活动安排•第一课:加法运算(30分钟)•第二课:减法运算(30分钟)•第三课:综合运算练习(40分钟)8. 巩固练习•布置加法、减法综合练习题,鼓励学生课后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9.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要知识点,鼓励学生勤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0. 作业布置•布置加减法练习题作业,加深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1教学目标利用轴对称知识剪小人,体会对折次数与得到小人的个数间的关系,解决手拉手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利用轴对称知识剪小人,体会对折次数与得到小人的个数间的关系,解决手拉手的问题不仅要求会动手,而且要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关键点。
思维过程从形象到抽象,学生容易出错。
难点分析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限,剪的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抽象思维较弱,理解困难。
教学方法1、通过辨析错例,理解剪失败的原因。
2、直观演示对折和画的过程。
3、通过讨论、探究得出对折次数和得到小人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一、谈话交流,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学过哪些知识?(轴对称,平移,旋转)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让我们动手来剪一剪。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出示例4:你能剪出像这样手拉手的四个小人吗?先剪两个手拉手的小人试试(出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一)、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1、独立操作:?你知道一个小人怎样剪吗?(课前布置过剪一个小人的实践活动,课件展示操作方法)请同学们试试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怎么做。
2、交流正例?(成功的作品)说一说你的方法。
一张纸对折一次可以剪出一个小人,对折两次后再剪就能得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
3、交流错例1(两个分开的小人)?你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了吗?要保证小人是手拉手的必须要把手画到边(师用笔画),剪的时候也要一直剪到边。
4、交流错例2(有两个半个小人)(展示两个半个人小人)同学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引导学生总结:小人的身体必须画在纸的连接处,也就是靠近折痕的一侧。
5、总结关键?:要成功得到两个手拉手的小人,我们先连续对折了2次,然后把半个小人的身体画在纸的连接处(靠近折痕的一侧),还要注意手画到边,剪的时候也要剪到边。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能比第一次剪得更好吗?(二)、剪4个手拉手的小人?我们能剪两个了手拉手的小人了,你还可以剪几个?剪四个行不行?讨论、探究:首先需要对折几次?(师生对话交流:对折1次,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2份,每份有半个小人,就得到1个小人;对折2次,2层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几份,就得到几个小人;对折3次,纸就变成几层?想不出来,那就拿出一张纸对折3次,再打开看看,纸被分成了几份?)看来,要得到4个小人,对折3次就可以了;至于对折4次能得到几个小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折折看。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这个单元呀,可能是图形的乐园哦。
比如说三角形、四边形这些图形小伙伴们都在这个单元里欢快地玩耍呢。
三角形可有意思啦,它有三条边,就像三个小士兵手拉手围成一个小城堡。
三角形的稳定性可强啦,你看那些高高的铁塔,很多都是三角形结构的,不管风吹雨打,它都稳稳当当的,就像一个坚强的小战士,站得笔直笔直的。
再说说四边形吧。
四边形有四条边,就像一个小操场有四条边一样。
四边形里有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个特别的家伙。
长方形呢,它的对边一样长,就像两个好朋友长得一样高,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方方正正的。
正方形就更厉害了,它不仅四条边都一样长,四个角也都是直角,就像一个规规矩矩的小盒子。
在这个单元里呀,我们还要学会区分这些图形呢。
有时候图形们会调皮地混在一起,我们可不能被它们骗了。
比如说,给你一堆图形,你要能一眼就看出哪个是三角形,哪个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这就需要我们好好观察它们的边和角啦。
还有哦,我们可能会做一些关于图形拼组的游戏。
把几个三角形拼在一起,说不定能变成一个四边形呢。
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地拼起来,就能创造出不同的形状,是不是很有趣呀?
这个单元就是让我们和这些图形交好朋友,了解它们的特点,这样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类似的形状就能一下子认出来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哦。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面这幅图中A到B是()的结果。
A. 旋转B. 平移C. 对称A解析: A【解析】【解答】下面这幅图中A到B是旋转的结果。
故答案为:A。
【分析】旋转变换: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围绕一个固定的点按同一个方向,旋转同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旋转变换,简称旋转,据此解答。
2.由平移得到的图形是()A. B. C. C解析: C【解析】【解答】由平移得到的图形是。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按照某一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叫平移。
3.是从下列()剪下来的。
A. B. C. A解析: A【解析】【解答】是从剪下来的。
故答案为:A。
【分析】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经过两对对称点连线段的中点画直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据此将图案左右对折即可。
4.下面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A. 六边形B. 平行四边形C. 长方形D. 三角形C 解析: C【解析】【解答】长方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C。
【分析】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5.下面第()个图形是“小房子”在“小河”水中的倒影。
A. B. C. D. 以上都不是A解析: A【解析】【解答】小房子在水中的倒影是第一个图形。
故答案为:A。
【分析】小房子在水中的倒影可以理解为小房子垂直旋转了180度后的图形。
6.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A. B. C. D. D 解析: D【解析】【解答】解:这个图形是从D项中的纸剪下来的。
故答案为:D。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图形对折后有两个半圆,D项中的图有2个半圆空下的位置,所以这个图形是从D项中的纸剪下来的。
7.如下书写的三个汉字,其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B解析: B【解析】【解答】解:B项中的“善”是轴对称图形。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解读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指出: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
《图形的运动(一)》属于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学生经历对现实生活中图形运动的抽象过程,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特征,体会运动前后图形的变与不变,感受数学美,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二、单元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2.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辨认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3.通过折纸和剪纸,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数学思想和方法:感知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思考方法,培养空间观念。
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培养独立自主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数学素养:通过对平移和旋转的初步认识,能用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情感态度:通过感知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三、内容分析图形的运动主要指的是轴对称、平移、旋转,纵观人教版12册教材,图形的运动主要分布在二下、四下、五上,分别以《图形的运动(一)》、《图形的运动(二)》、《图形的运动(三)》出现。
本单元是起始单元,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定位在直观认识上,具体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旋转;解决问题。
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运动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抽象的图形的运动积累感性体验,发展几何直觉;为今后从图形运动的角度认识图形(如圆柱体、圆锥体)、理解度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推导等)作好铺垫;通过依据描述想象出图形的运动,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 1.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识别简单图案或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
2.正确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一、课型:新授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并熟练进行估算。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六、板书设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三队、四队大约有多少只?286+103≈400(只)286≈300 103≈100 ∶300+100=400 286+103≈400 约等号读作:286加103约等于400。
七、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卡片出示)200+300= 800-200= 600+400= 1000-700=286≈()103≈()805≈()493≈()(二)解决问题1.出示问题:三队、四队大约有多少只?师:“大约有”是什么意思?生交流,理解估算意义。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
板书课题。
师:你能找到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吗?怎样列算式?生答师板书:286+103师:估算的结果是个大约数,不是精确的,所以不能用“=”,要用“≈”,叫“约等号”。
(引导学生认识“≈”,学会书写)师:该怎样进行估算呢?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学生交流本小组的估算方法。
师小结并板书:286≈300 103≈100286+103≈400∶约等号读作:286加103约等于400。
同位互相读读算式,说说估算过程。
2.估算273+302 ≈709-604≈698-503≈392+213≈247+401≈653-421≈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估算过程,并向学生说明:有些数是接近整百的数,有些数接近几百几十的数,如247接近250,653接近650,因此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是取整百还是取几百几十,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3.小结:师引导学生归纳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加数看作与他们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再口算出他们的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年__月__日第__周星期__总学时:一年级节
教学反思:
__年__月__日第__周星期__总学时:一年级节
教学反思::
__年__月__日第__周星期__总学时:一年级节
《分类》练习题(一)1.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2.圈一圈,把下面的饼干分成三类。
3.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4.把不同类的涂上红色。
教学反思:
__年__月__日第__周星期__总学时:一年级节
《分类》练习题(二)
一、1、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2、天上飞的画△,地上跑的画○.
3、给会飞的动物涂上红色,给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涂上绿色。
二、把同类圈起来。
三、把每行中不同的用○画一画。
四、分一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