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历史《专题二复习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1-2导学案

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1-2导学案

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1-2导学案宝鸡石油中学高一历史学案班级:高一__班姓名:______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习目标★知道“始皇帝”的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生用版)★我自主,我收获★请努力做到:①认真预习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在本上划出关键词句;②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⒈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王”。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认为“王”的称号与其统一天下的功业不相称,已不足以显示其尊贵,于是下令议帝号,最终采用了____称号。

⒉下面这首《好了歌》,实质说的是皇帝的烦恼。

结合本内容,想一想:皇帝除了要烦恼家事之外,他要为哪些国事烦恼?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⒊汉相坐议事宋相站议事明相跪议事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但到了宋朝,宰相大臣就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

明代自朱元璋起,明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

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准备有特别的护膝。

请思考:⑴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⑵列举从汉至宋,相权不断被削弱的史实。

⑶明朝:明太祖废除____,____制度被永远废弃。

明成祖设置____,以备皇帝顾问。

______形成。

⑷清朝:雍正帝时设______,________达到顶峰。

⒋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2.1列

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2.1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节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影响,掌握列强侵华的危害。

2、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逐渐形成的。

运用比较和概括的方法深化条约的内容、性质和危害等,提高学生的比较和概括能力。

3、认识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和“门户开放”政策;概括出其危害。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将其置于世界史的宏观背景中,联系地看问题。

2、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及相关历史资料,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归纳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史料的能力。

3、引导学生宏观把握列强侵华史实以及危害对并进行纵向比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采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方法和形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1、明确西方列强在近代发动的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使中国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是形成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2、通过学习,深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3、通过学习,培养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方列强对中国主权的践踏和侵略。

培养学生宏观梳理列强侵华事实,并通过分析、综合和比较,概括出列强侵略使中国有独立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难点: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理解与把握。

引导学生总结出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这两个问题比较抽象,需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辨证地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演示法四、课型讲授新课五、课时40分钟六、教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两幅“清前期”与“清后期”的疆域图,引发学生思考“变化的原因”。

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 导学案-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 导学案-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二轮专题复习

选必一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发行、使用情况和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学习目标】1.以“货币与赋税制度”为主题,完善思维导图,理清内在的逻辑关系。

2.回归课本,扎实掌握中国历史上的货币、现代世界货币体系和赋税制度、关税、个人所得税等重点主干知识。

3.限时完成跟踪训练,交流分享疑惑,实现复习效率最大化。

【体系建构】【重点问题过关】动口动手动脑,在问题下面的空白处边写关键词边强化记忆。

过关的问题,标注√。

(一)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1.梳理出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见课本86-88页),并总结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规律。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规律:①由实物向一般等价物转变;②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商周为界③多元货币到统一币制:秦始皇统一货币(半两钱)④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汉武帝统一五铢钱⑤文书重量到通宝、元宝:唐高祖铸开元通宝⑥金属货币到纸币:北宋“交子”(四川)⑦手工铸造到机器制造:光绪帝(银元)2.秦朝为什么要统一货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原因: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②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2)影响:①统一货币,稳定了货币市场②有利于赋税征收、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③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④有利于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3.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的意义?①利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和交流;②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③五铢钱大量流通,使币制和币值保持长期相对稳定,对后世影响深远;④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重大转变。

4.北宋交子出现的原因?原因: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需要大量货币;②铜币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③铁钱等携带不便;④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⑤发达的金融信用(飞钱、柜坊)5.明清时期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的原因与影响?原因:①纸钞滥发,通货膨胀;②白银极具优势(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③明朝中期以来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长期保持巨额对外贸易顺差;④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大量白银涌入中国⑤政府赋税制度改革;⑥商品经济的发展。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导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导学案

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情景再现】:“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这首歌里的“我”是指哪个历史人物?他做了什么事情?【思考探究】:一.秦统一全国1.条件:(1)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不断,诸侯国越来越少,统一趋势日趋明显。

(2)长期战乱和分裂割据,人心渴望和平和天下统一。

(3)变法,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

(4)秦国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略。

(5)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2.过程:(1)实现统一:平定六国概况: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______年,秦国相继攻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2)扩大统一: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政治控制①北击匈奴:公元前215年,率军北击匈奴,收回地区。

②平定岭南:开凿,平定岭南。

此后秦在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这是_____________ 的开端。

③控制西南:在“”地区开辟“”,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这是西南地区进入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开始。

3、意义:(1)结束了以来的混乱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经济发展;(2)推动了中华民族格局的形成;(3)为制度的实行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地方的政治体制---全面推行郡县制1、出现时间: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

2、全面推行郡县制的原因: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巩固国家的统一。

3、主要内容:(1)郡是的地方行政区划。

“郡”设郡守(掌 _ )、郡尉(掌 _ )、监御史(掌 )。

(2)县隶属于。

由主持政务,负责军事治安,负责司法。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导学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导学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学习目标】1.以“中西政治制度”为主题,建构思维导图,说出各国在不同时期国家治理的制度表现。

2.回归课本,扎实掌握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及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等史实。

3.交流分享疑惑,解读不同时期中西方制度的内涵,能举例说明中西方国家制度的多样性。

【体系建构】【重点问题过关】动口动手动脑,在问题下面的空白处边写关键词边强化记忆。

过关的问题,标注√。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先秦政治制度有哪些?总结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早期国家的特征):①中央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②王权与神权相结合;③血缘关系和政治制度密切结合,实行贵族政治;④家国一体,家国同构;⑤有继承性、延续性。

★特别提醒:先秦时期政治一般不能用:君主专制、专制集权、皇权至上、高度集权、中央集权等词描述.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内容(课本P3-4)和影响。

影响:(1)积极:①政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初步奠定大一统国家疆域,开创国家治理和结构的基本模式;②经济:有利于集人、物、财大规模生产活动,创造物质精神文明;③民族文化:有利于文化和民族认同,推动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和历史延续。

(2)消极:①政治:人治传统,行政专断,派生官僚作风;特权阶层,暴政腐败;②经济:明清阻碍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③思想文化:思想专制,压抑人性、创造力;阻碍民主政治和科技发展。

3.两汉到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课本P4-6,要对每项制度的内涵、作用落实到位)、趋势或规律性认识。

(教材帮P6知识点5)(1)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作用?特点: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牵制作用:①相权三分: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人民版必修1高中历史《专题二第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1高中历史《专题二第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导学案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预习培训】1.用10分钟时间从头到尾认真仔细地阅读一遍教材内容;然后用10分钟时间依托导学案上的知识梳理部分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标明序号。

完成相关题目和知识体系归纳。

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写入我的疑问一栏,以备课上重点探究和讨论。

2.预习中重点: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瓜分中国狂潮。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

【学习目标】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结合《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2. 将中国近代史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宏观把握历史发展脉络。

通过不平等条约具体内容的分析,指导学生归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和阶段性特点。

3.激情投入,深刻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形成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

【自学引导】知识导学问题导引(一)国门洞开(军事手段)1、侵华背景:(1)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和。

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国成为其理想的目标。

(2)当时的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未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处在巨变的前夜。

2、侵华过程:(1)鸦片战争①1840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以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

②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有:割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五处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中国需与英国商定即。

③法、美等国在鸦片战争后趁火打劫,在中国取得了、、租地及居住、军舰“巡查贸易”等特权。

] ④影响:中国沦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①1856年,英、为扩大对华侵略,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趁火打劫,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专题第二课导学案OK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专题第二课导学案OK

【重点】:辛亥革命的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及其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历史地位。

【知识点整理】:1.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条件:(1)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王朝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基础:清政府打出了和的幌子,使20世纪初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如)和政党的广泛建立。

(5)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等一些列的武装起义。

(6)有利时机:1911年四川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2.武昌起义:(1)时间:年10月10日。

(2)过程:武昌起义→三镇光复→成立湖北→各省独立3.中华民国的建立(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间 ,国都 ,国旗;纪年:改用公历,以年为民国元年;性质:以为主体的政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内容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国民享有人身、言论、集会等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被选举等项权利。

约法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系。

参议院行使;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权;司法权由独立行使。

约法还特别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

②意义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宪法。

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灭亡和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4.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革命。

(2)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建立了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沉重地打击了和在中国的统治。

(3)经济: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4)思想:使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5)社会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6)总结: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5.辛亥革命的局限性1912年3月,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国社会性质并没有得到改变。

必修一专题二复习 学案

必修一专题二复习 学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习目标】2.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1) 主要内容:割给英国,破坏了中国主权;赔款2 100万,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五口通商,开放,打开了中国门户;协定,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国商定。

(2) 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国进入了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马关条约》:(割地、赔款、通商、设厂)(1) 主要内容:清政府割(后因三国干涉未果)、、澎湖列岛给;赔款2亿两;开放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反映帝国主义时代资本输出的侵略特点:侵略方式由为主转为为主)(2) 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由此掀起了。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的程度。

《辛丑条约》:(1)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赔款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设立“”;拆毁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改总理衙门为,位居六部之上。

(2)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了解黄海海战4.了解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1)义军(2)黑旗军5.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发动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

不到半年,沦陷。

标志日本侵华战争、中国抗战开始。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日军开始侵华、全国性的抗战由此开始。

6.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7.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初步建立:正式建立:作用:8.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史实(战争的时间、地区、指挥官、特点或影响)(1)国内战场①正面战场A防御阶段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B相持阶段枣宜会战②敌后战场洛川会议百团大战(2)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9.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真题演练】1.台湾义士丘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2.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教案(29份) 人民版(优秀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教案(29份) 人民版(优秀教案)

课题: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目标:.分封制基本内容.宗法制基本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重点:分封制教学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商周时期,一个是秦至清时期。

秦至清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商周时期则是跟西方中世纪时期的制度相似,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推翻了商朝,建立了一个疆域比商朝还要辽阔的周王朝。

在当时生产力还很低的情况下,如何管理这么辽阔的疆域呢?于是周王朝实行了分封制。

一、分封制(一)分封制的含义:封邦建国(二)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结合材料概括出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拱卫王室,巩固统治。

(三)分封制的对象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封诸侯,(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

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结合材料概括出分封制对象:王族宗室、功臣、先代贵族后代(四)分封制的特点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结合材料概括出分封制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国家政治结构(五)重要封国(通过地图识别)姬姓封国:鲁国、燕国、晋国异姓封国:齐国、秦国、楚国、宋国(殷商后裔)(六)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力和义务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15篇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15篇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15篇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落实贯彻。

本届高三历史复习以新课程标准与20XX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为依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狠抓基础知识,注意提高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现象、探究历史规律和正确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争取在__年高考当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二、复习目标1、依据新课程标准和2____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狠抓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复习效率,实实在在地推进素质教育。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三、学生情况分析本届共八个班376人选修历史,其中2班、4班中有陆建江、张杰、吴晓琴、陈红等几名学生基础好一点,其余基础都较差。

从整体看,由于生源的因素,历史分析问题能力整体较差,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只能分层教学,重点辅导。

力争完成学校和上级领导给我们分配的指标。

四、具体措施1、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__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积极关注广东、海南地的课改方案,积极探索实践新课程改革。

2、认真备课、上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努力提高45分钟效率,认真批改作业练习,做到“有做必批”。

3、备课组分工合作,进行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集思广益,以不断完善。

4、加强个别辅导与答题,针对性的辅导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一些有基础学习认真的学生,重点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差,但学习态度好的学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消化,多鼓励他们,使其保持学习的热情;对于基础差,而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同学,进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听好每节课,掌握基础知识。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7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7
——杨昌竣《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你知道道这首诗赞颂了 谁的什么事迹吗?
1 、时间?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2、阿侵占地点?
喀—吐—乌
3、军事方针?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4、交涉伊犁问题的代表?
曾纪泽
5、新疆设行省的时间?建议者?
1884年 ; 左宗棠
新疆的祠堂有一副楹联:
提挈自东西, ……十年戎马书生老; 指挥定中外, ……万里寒鸦相国寺。
鸦片战争
导入: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义和团抗击 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人民进行了维护 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标学习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 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 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 中国反抗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三元里前声若雷, 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 乡民合力强徒摧。
而而 让失
告 台台

台 湾
1895年5月—10月

抗击日军50000余



打死打伤32000余


日 本 侵 略
击毙北白川宫能久 亲王和山根信成少 将

反割 台斗 争的 意义1
在5个多月占领台湾全岛的过程中,日军每前 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共有包括近卫师团 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内的4800名日军官兵死亡、 2.7万人负伤。其伤亡人数比在甲午战争中日军的 伤亡人数还要多出近一倍。
——《夷氛闻记》,卷三,第四三页
一、三元里抗英
1.时间:鸦片战争期间(1841年)
2.地点:广州三元里
3.原因: 英国侵略,清政府抵抗不力
4.意义: ①近代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反侵略斗争; ②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二导学稿(教师版)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二导学稿(教师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班别学号姓名一、课题: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二、课型分析:复习课三、学习目标:资料P119四、复习策略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包含以下方面: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不同资本类型的机器工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以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我们要从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若干经济要素入手,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些要素包括:商品市场、劳动力、机器设备、资本投资等。

另外,还应该从社会因素方面来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包括西方的工业革命以及侵略扩张、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等。

3.简要勾勒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期民族工业兴起和初步发展的基本线索。

对于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可以通过曲线图、数据统计表等形式来感受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并且分阶段归纳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4.经济史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的历史,值得从人物的角度作适当的拓展。

如:张謇、荣氏兄弟等人物,从他们的创业历程中,认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感受他们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格。

五、课时安排:4课时(姊妹课)六、知识回顾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P102导课: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为话题引入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七、专题框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历程图八、知识梳理Ⅰ。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原因、表现、影响):资料P119【自主探究一】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图(A、B、C、D、E各表示什么经济形态及最终归宿如何?)资料P119A自然经济B洋务经济C外资经济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E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Ⅱ、洋务运动(背景、概况、活动、特点评价)资料P119-121【链接高考】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39题。

(导学搞体验高考那部分)Ⅲ、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背景、代表、历程、特点、地位与作用)资料P120-122 【自我检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何特点?材料一特点一、从地域看,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和通商口岸,广大西部和内陆地区极少(原因)(资料P122)材料二特点二、从部门看,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向,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表现出工业特点三、从实力看,资金少,规模小, 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

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一、课程概述本门课程是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1. 了解中国历史的主要时期和重要事件;2. 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和研究要点1. 中国历史的起源和初期发展;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家;3. 秦汉时期的统一与变革;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融合;5.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6.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国际影响;7. 中国历史的发展与展望。

四、教学方法和研究策略1.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 扩大学生的历史阅读量,提高历史素养;3. 开展小组活动和课堂展示,培养合作与表达能力;4. 利用多样化的资源,如影视资料、地图和文物等;5.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提问,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参与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3. 课堂小组展示和报告评估;4. 学期末综合评价。

六、教学辅助资源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2. 影视资料和在线资源;3. 图表、地图和文物;4. 历史博物馆和纪念馆。

七、研究建议1. 认真阅读教材,了解和理解历史事件;2.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3. 做好课后作业和复,巩固所学知识;4. 利用辅助资源,扩大历史视野;5. 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开展历史调查和研究。

八、其他注意事项1. 尊重历史事实,客观评价历史事件;2.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培养历史思维;3. 不推崇盲目崇拜和错误归纳。

以上为《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的内容安排,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加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和认知。

祝学习进步!。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2全套学案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2全套学案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2全套学案
本学案旨在为高中历史必修1-2课程的一轮复提供全套研究计划,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研究历史知识,提高复效率。

第一章:秦汉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 本章重点介绍秦国的崛起与秦始皇的建立,以及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本章提供了细致的思维导图和重点详解内容,并配有丰富的例证和练。

第二章: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 本章重点介绍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以及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 为了深入理解封建制度和时代背景,本章提供了大量的资料解析和历史事件分析,并配有例题和答案进行巩固练。

第三章: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 本章重点介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发展,以及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时代背景和重要事件,本章提供了详细的历史材料和英文翻译配套,同时配有题和答案进行复巩固。

第四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 本章重点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就。

- 为了更加全面地复历史知识,本章提供了大量的思维导图和重难点解析,以及历史图表和统计数据解读。

本学案分四个章节,涵盖了高中历史必修1-2课程的全套学习计划,旨在为广大学生提供复习指导和巩固练习。

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遵循科学的复习方法,扩大知识面,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高一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

高一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编写人:审核人:审批人:高一班第组姓名组评:师评:课型设置:【自研·互动·展示40分钟】一.【复习目标】1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2、识记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二.【复习重难点】:【重点】1、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2、罗马法的内容、形成过程和影响【难点】1、理解地理环境和民主制度之间的关系;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2、成文法的作用及罗马法人类生活社会中的价值【学法指导】1.通过复习教材、梳理知识、查阅资料自主完成“自主学习”部分;2.通过合作探究用蓝色笔写出展示内容,用红色笔写出修改部分。

【课前热身——自主学习】一、雅典民主政治1.形成条件:(1)地理条件:古希腊文明发展和兴盛以海洋为依托、山岭和河流分割,彼此相对孤立,造就了众多城邦国家。

(2)政治条件: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使公民更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3)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者比较发达。

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强烈。

商品经济发达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主要根源。

3.主要内容:(1)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

(2)五百人议事会(五百人会议):五百人议事会是古希腊城邦雅典的民主政治的核心,其职责是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召集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行政机关。

(3)陪审(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实行陶片放逐法监督官员。

(4)十将军委员会:雅典的最高军事机构,轮流执掌军事指挥权。

4.评价:(1)积极性:①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②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2)局限性:①雅典民主只是本帮“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高三二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复习教学案

高三二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复习教学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节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1、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①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鸦片走私贸易。

②经过:1840—1842。

广东广州——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再退回广东——扩大战争——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重点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后到南京。

③结果:战败。

签约——《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

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厦福宁上五处通商口岸(注意位置) 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

危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割地赔款,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加重了人民负担。

“五口通商”、“关税协定”则破坏了中国贸易权和关税自主权,利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④战争影响:1)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既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要反对本国封建统治。

4)中国革命性质变化: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①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完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列强需要更多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直接原因:“修约”遭拒。

②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③经过: 1856——1860。

1)开始: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建立广东巡抚衙门(以柏贵为首的中国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1858年夺大沽,进逼天津。

俄、美、英、法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

2)1859年英法再袭大沽——1860年占天津——入北京,焚毁圆明园——签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④结果:1)《天津条约》:1858年。

高中历史复习课导学案1

高中历史复习课导学案1

编写人:李晓明审核人:李晓明审批:岳明【使用说明】1.请同学们内完成导学案复习任务,全力投入,确保高效;2.依据复习指导快速背诵梳理基础知识并记忆。

将背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3.小组长职责:指导引领小组各层成员按时完成任务,人人达标。

【复习目标】.(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手工业的发展(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商业的发展(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基本观点】1.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经济结构,指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也就是生产关系的综合,即组成国民经济的各种产业、各个地区、各种经济成分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经济结构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等。

3.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有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在这三种经济成分中,农业是基础。

农业不仅是人们生活资料的最基本源泉,也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

手工业的原料、产品市场以及流通领域的商品,大都依赖于农业,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与规模。

应注意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相互联系。

4.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是古代中国发达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而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则为近代落后挨打埋下了祸根。

练习1.阅读下列材料:(11分)材料一: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二: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节导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节导学案

波峰中学高一历史课前双基预习学案A姓名:班级: 小组:编制:程志丽编号:日期:第二节走“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习目标】1、复习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3、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完成目标】目标一:六王毕,四海一:秦的统一1、秦灭六国的时间:__________;方式2、秦统一的措施:(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标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皇帝制度①、特点:、、。

②、表现:A、集行政、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B、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一人意志。

C、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

③、影响:A、君主的权力具有和,影响着政治决策、立法、行政和司法。

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B、在特定时期,皇帝制度在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反抗外来侵略等方面,都起过积极作用。

(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①、官职设置:最高官三个:(职能:)(职能:)御史大夫(职能:)。

丞相之下又设诸卿,如:宗正(管理皇族和外戚);廷尉(管理刑狱、司法)②、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大权最后集中在皇帝手中。

③、作用: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物,形成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

【拓展: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大臣议政,可以,可以减少决策失误。

但是秦始皇晚年,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1课 开辟新航路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1课 开辟新航路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广东省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第1课开辟新航路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和影响,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影响难点: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明确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同新航路开辟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以往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形成了真正意义上世界历史文化交融,一方面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另一方面造成了殖民地落后和贫困。

勾画书中重点语句,弄清知识结构。

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

(总预习时间25分钟)1.迪亚士在谈及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A.传播宗教,发展信徒B.推进近代的工业文明C.弘扬欧洲的科学精神D.普及西方的民主政治2.有学者认为:15、16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主要是因为()A.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 B.海外探险条件已经成熟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变化3.“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B. 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C.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 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4.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

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5.某学者写道:“拿意大利来说,……(16世纪后)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高中历史复习课导学案(优秀版)word资料

高中历史复习课导学案(优秀版)word资料

高中历史复习课导学案(优秀版)word资料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编写人:李晓明审核人:李晓明审批人:岳明【使用说明】1.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复习任务,全力投入,确保高效;2.分层完成,A层全部完成并梳理知识结构,B层全部完成,标“★”题目要求为C层选做;3.依据复习指导快速背诵梳理基础知识并记忆。

将背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4.小组长职责:指导引领小组各层成员按时完成任务,人人达标。

【复习目标】(1)新航路的开辟(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3)工业革命(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相关考点】1.近代中国:列强武装侵略、经济结构的变动、思想解放潮流、社会生活变迁2.近代世界: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历程、欧美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3.现代世界: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基本观点】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复习引导】知识导学1.新航路的开辟[复习要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航海家国籍支持国时间成就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1487 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大西洋入印度洋意大利西班牙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葡萄牙葡萄牙1497 到达印度麦哲伦葡萄牙西班牙1519-1522影响:[突破]阅读图片:(1)根据图片所示,概述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分析航海家们进行探险的动力。

(2)上图反映的是哪次著名的航海活动?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此次航海活动所展现的科技成果。

(3)分析上述两次航海活动的影响有何差异?有何启示?A.西方航海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课
把握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这两条核心线索,联系世界历史大背景分析列强侵华的必然性。

重点是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难点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追求独立的历程。

【答案】①甲午②三元里③反割台④义和团⑤义勇军⑥国民党
一、选择题
1.(2013·青海月考)“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

”“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虎门条约》
【解析】《南京条约》的签订,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答案】 A
2.(2013·湖南月考)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有两对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人民大众”包括( )。

①农民阶级②无产阶级③小商品生产者④资产阶级⑤地主阶级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⑤
【解析】人民大众指的是一切推动历史发展进程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发展,其内涵也会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后,封建主义已发展为一种反动势力,阻碍了绝大多数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进程,也就成了中国人民的敌人,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地主阶级就不能归为人民大众的行列。

【答案】 A
3.(2013·安徽期末)下图是19世纪末一次战争的真实记载,此次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拓展了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的途径
D.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解析】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末”和图片中的“北洋海军”,判断出是中日甲午战争,由此结合教材内容判断出C项是正确答案。

A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B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是抗日战争的影响,排除。

【答案】 C
4.(2013·浙江测评)《中国外交史》:“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来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义和团运动阻止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
B.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了统治中国的梦想
C.《马关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A项符合史实。

B项错在“彻底”,排除;C项错在《马关条约》,应该是《辛丑条约》,排除;D项错在“完全沦为”“殖民地”,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

【答案】 A
5.(2013·湖北测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向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根本利益
D.坚守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为了救中国,暂时向红军帽告别”可知,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6.(2013·陕西测试)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武汉、广州失守之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之前为战略防御阶段。

下列战役发生于战略防御阶段的是( )。

①太原会战②百团大战③徐州会战④枣宜会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太原会战发生于1937年,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徐州会战发生于1938年,枣宜会战发生于1940年;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之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7.(2013·江苏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泽民在《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

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


材料二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

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

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或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材料三据新华社20XX年7月12日报道: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将再次参拜供奉有二战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但是参拜的时间避开8月15日这一天,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纪念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参加和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

(2)根据材料二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年至 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种战争罪,并各举一例说明。

(3)材料三中提到的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是什么?对当今中日关系带来怎样的严重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中日两国持久和平友好关系的认识。

【解析】解答第(1)问时,注意按时间顺序,列举要全面。

第(2)问的关键是举例要恰当。

第(3)问,日本首相的行为表明日本政府不承认其侵华战争为侵略行为,由此即可得出实质和影响。

第(4)问是开放性的问题,应在前三问的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着眼于对当今中日关系发展的借鉴作用。

【答案】(1)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华战争。

(2)反和平罪:全面侵华战争。

常规战争罪:南京大屠杀。

反人道罪:细菌战、毒气战、用活人做实验。

(3)掩盖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罪行。

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4)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