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的原因——(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山东,外国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的庇护,其活动远远超出正常宗教活动的范围,他们实际上成为深入中国民间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代表。
教会势力与地方封建势力往往相互勾结,相互包庇,欺压人民,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2)德国占领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
(3)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实质上是自发的反侵略斗争。
山东反洋教斗争汹涌澎湃,并最终由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2、序幕:1898年秋,赵三多领导山东冠县义和拳攻打教堂。
(特点――没统一组织领导。
)3、“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但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灭洋能够动员群众,但是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二、义务团运动的发展:袁世凯镇压义和团(1899年底)——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1900年春)——慈禧太后改行“招抚”政策(企图控制、利用)——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慈禧太后先是“默许”,既而承认义和团,并命载勋和刚毅统率义和团,对外宣战。
这是义和团运动能够发展壮大,达到高峰的客观原因)——义和团进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暴行(1900年6月初。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1、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联军首领:先是英国人西摩尔,后是德国人瓦德西。
目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列强为实现它们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联合发动的一场空前野蛮、残酷的暴行。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廊坊、杨村阻击战;天津保卫战、聂士成阵亡,侵略军成立都统衙门;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侵略军成立联军司令部,实行分区占领。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和亲信大臣逃跑途中,命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扶清灭洋”口号;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政策;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意义。
[能力目标](1)分析“扶清灭洋”口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正确评价,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分析《辛丑条约》,认识该条约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培养归纳、比较史实的能力。
二、知识点拨[知识引导]1.义和团运动最早兴起于山东的原因(1)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山东,激发了民族矛盾。
如甲午中日战争中,山东作为战场,日占威海卫长达3年。
1898年英强租威海卫,1898年德出兵胶州湾。
(2)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加深,教会活动猖狂,与地方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欺压人民,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特别是教民矛盾。
(3)山东农民有一定的组织基础,如义和拳流行。
2.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结局兴起:1898年,冠县赵三多竖起“扶清灭洋”大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进入京津:①由于袁世凯在山东疯狂镇压义和团。
1900年春,义和团转移到直隶,与当地义和团联合斗争;②清政府改用“招抚”方法,默许义和团为合法民团,企图控制和利用。
义和团涌入京津;③义和团战士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
此后,清廷对外宣战,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
抗击八国联军:廊坊狙击战、天津保卫战。
失败: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颁布“剿匪”上谕,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八国联军侵华时间:1900年夏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暴行:分区占领,公开抢劫,屠杀无辜,奸淫妇女,无恶不作。
特点:这次战争是以直接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为主要目标,显示了帝国主义的贪婪、侵略和掠夺的本性。
4.《辛丑条约》主要影响《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及义和团运动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史 实及义和团抗击侵略的斗争事迹。 实及义和团抗击侵略的斗争事迹。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 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辛丑条约》及 其影响
义和团运动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结局 三、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及评价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 经过 1.时间:1900年6月 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时间: 时间 年 月 八国:
2.抵抗侵略的主要战斗:落垡、廊坊狙击战; 抵抗侵略的主要战斗:落垡、廊坊狙击战; 抵抗侵略的主要战斗 包围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的战役
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1901年9月 年 月 国签定( 与11国签定(另加比利时、西班牙、荷兰) 国签定 另加比利时、西班牙、荷兰)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结局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结局
清政府态度 在山东,清政府命袁世凯血腥 山东, 镇压义和团 (镇压) 镇压) 八国联军进站京津后,清政府改 义和团纷纷涌进北京、天津, 八国联军进站京津后, 义和团纷纷涌进北京 天津, 纷纷涌进北京、 用招抚办法, 用招抚办法,企图控制利用 包围教堂和使馆区。 包围教堂和使馆区。清廷对外 招抚) (招抚) 宣战后,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宣战后,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慈禧出逃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 绞杀 途中下令铲除义和团, 途中下令铲除义和团,以讨好外 失败 镇压) 国侵略者 (镇压) 山东——京津 义和团势力 :山东 京津 清政府态度:镇压 招抚——镇压 清政府态度:镇压——招抚 招抚 镇压 义和团情况 义和团转移到直隶、势力发展 义和团转移到直隶、势力发展 转移到直隶 到京津地区 到京津地区
初中二年级历史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 下,从大沽登陆,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侵略者所到之 处,烧杀劫掠,中国人民牛遭牛文浓厚的神秘色彩、盲目排外,不能明确认识清 政府及其专制制度。
(3)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当时中国的主要、发展方向:
山东
直隶
京津
2“义、义和和清团团政虽起府然山提的东出态,“度不扶到:清三灭月洋遍”地,红但”在过程
一、开始形成 (1840年-1860年)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进一步加深 (1860年-1895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三、大大加深 (1895年-1901年)《马关条约》签订后至八国联侵华
四、完碎瓜分计划; 打击反动势力;加速清廷灭亡。
五、《辛丑条约》的签订
1、内容
三、高潮——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赔款、毁炮驻兵、 使馆划界、
义下恐,慌英。勇列反强 抗要,求没清有政受府“迅扶速清扑”灭的义束和缚团。。山清东政、府直任隶
命和的了团义镇袁运和压世动团凯。攻为 这 克山是许东山多招巡东城抚抚义池。和,袁团势世被力凯迫席剿上转卷灭任移京后到津,直。血隶腥的镇原压因义。料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义和 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慌。列强要清 政府迅速扑灭义和团。清政府于1899年任命袁世凯为 山东巡抚。袁接原因:山东反洋教斗争的高涨 根本原因: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牛牛文档分享3、“扶清灭洋”口号
扶清
灭洋
1.朴素的爱国意识 2.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1.广泛的团结群众参加反 帝斗争u
(1)进步性
反映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具有爱国性质。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改变策略的原因还有: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与帝国主义有矛盾,而在“盲目排外”这一点上与义和团有一致性,这是他们暂时联合的基础,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存在根本利害冲突,所以这种联合必不久。
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冠县起义和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慈禧太后的安抚政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八国联军的侵略暴行。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2.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使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伟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通过评价义和团运动,使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权的灭亡,促进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震撼了全世界;同时,也说明旧式的农民战争抵挡不住帝国主义的侵略,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境况中沉沦下去;通过学习《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3.通过学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19世纪末,由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农民阶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它挫败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重点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本课重点。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的危急形势下,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抉择。
义和团这时提出来“扶清灭洋”口号,这是当时中国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的集中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勇猛的冲击。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1、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C 甲午战争后外国教会势力猖獗 D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2、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序幕的是 A 义和拳改名为义和团 B 山东冠县赵三多起义 C 朱红灯取得平原大捷 D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3、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原因是 A 清政府安抚政策 B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 袁世凯疯狂镇压 D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的腐朽统治
(B ) 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C、贫苦农民具有斗争精神
D、洋教的传入
2、义和团运动的旗帜是
A、反清复明 B、无处不均匀
(D )
C、以人为本 D、扶清灭洋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是 (D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总理衙门的设立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4、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A、 《辛丑条约》 (A ) B、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辛丑条约》(1901年) 11国列强 清政府——————————
内
容
影
响
1 赔款白银4.5亿两,39年还清, 本息共计9.8亿两; 2 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3 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 派兵驻守京山线沿线要地; 4 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 远禁止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
C、 《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直接原因:教会势力猖獗,导致人民起来反抗。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也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歌谣
不下雨,地发干,都因教堂遮住天。 --义和团揭贴
1、兴起的背景: 1898 山东冠县 2、兴起:
28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法导引学习本节内容时,首先,应该清楚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农民阶级领导了这场反帝爱国的运动——义和团运动。
其次,通过引导学生评价“扶清灭洋”口号的成就与不足,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史实,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义和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意识。
第三,通过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内容与影响,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概念含义。
重难点拨【讲清重点】1.对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扶清灭洋”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灭洋”触及了时代救亡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虽然同样具有爱国和保国的含义,却又将“中国”、“朝廷”、“大清”等观念混同,表明义和团在主观上不反对清政府,也没有表示反对封建制度。
该口号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展队伍和壮大声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但是这个口号也使义和团在斗争中放松了对清朝统治阶级的警觉,不能识破清政府的阴谋诡计,以至后来上当受骗,成为义和团运动一个惨痛的教训。
2.《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从签订的背景来看,该条约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后签订的。
这就充分说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从签订条约的国家来看,11个国家共同宰割中国,其中还有欧洲弱小国家。
由此可见,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低下,主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从条约的内容看,赔款数额巨大,加强了政治奴役和军事控制,使清政府完全控制在帝国主义国家手中;从条约签订后中国政权核心的组成来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新的统治集团,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从条约签订后列强侵华来看,从此侵略者通过“以华治华”来统治中国。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反洋教斗争与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总汇合(或者说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案)。
义和团运动是甲午战败后中华民族面临被瓜分危机的背景下以农民为主体的各阶层群众自发组织的以反洋教、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为主要内容的爱国自卫救国运动。
这次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继续和深化,是近代反洋教斗争的总汇合和最高潮。
反洋教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侵略的重要斗争形式,鸦片战争以后,即有零星教案发生,1861年以后,教案开始普遍地兴起。
据有人统计,近代中国(1844—1911),共发生教案1639起,波及25个行省。
并次第出现了1861、1862、1870、1884、1855年五次反洋教斗争的高峰。
反洋教斗争的兴起,说明近代时期的农民斗争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就是以反抗外国侵略为主的阶段,这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虽然在后期也进行了局部地区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但一则,太平天国起义本身并没有包含明确的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目标;二则从太平天国总体来看,它还是一次以反封建为主的革命运动。
所以,以反洋教斗争为重要内容的近代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在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有了更大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在近代促使反教会斗争爆发的导火线虽然各不相同,但其爆发原因则都是一样的。
因为近代基督教进入中国,是西方列强侵华政策的产物。
教会具有侵略性,目的是要“中华归主”,“打破(中国)原有的宗教信仰,并随之打破中国的道德、社会和政治行为规定的统治力量”;使中国失去民族“本色”,唯此,基督教会的信条是“只有战争能开放中国给基督”。
所以教会和传教士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感和抗拒。
首先,是由于外国教会侵犯中国主权,欺压中国人民。
他们强占民间房产土地,包揽词讼。
搜集各种情报,干涉中国内政。
例如耶酥会在江南肥腴之地竞霸占有二百万亩土地。
北京城内从西单到宣武门内外有一百三十余家店铺成为天主教堂的房产。
农民称天主堂为地主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马关条约》
影响
完全形成 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进一步加深
小结:
清政府
半
招
殖 半
抚
义
。
封
辛
建
和 团
兴起
发展侵
约
完
全
形
成
军华
帝国主义
拓展提升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点
●相同点
1.性质: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运动 2.斗争方式:都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 3.组织形式:都是利用宗教发动,都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4.结果: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5.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了中国 半殖民地 的进程
5.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表现出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 义和团运动则是盲目排外
创新运用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 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阶级为挽救民 族危亡,分别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 团运动。据此回答:
1.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机?这种危机出现的 原因是什么?
危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 力 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原因:①甲午中日战争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 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其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3.这两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何异同点。
失败原因: ⑴相同点:反动势力比较强大;将救亡的希望寄托在 封建统治阶级身上;在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或参与镇 压下失败。 ⑵不同点: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的勇气,采取了改良 的办法,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无 实权的皇帝身上。 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的领导,对清朝统治者缺乏警觉, 斗争中存在严重的盲目性、自发性、涣散性。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99-1900
一、兴起 二、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1900年/英、俄、日、法、德、美、意、奥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3、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义和团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辛丑条约》 签订 5、《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三、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变化:
内容:
赔款4.5亿两白银,(39年)本息合计9.8亿两; 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 允许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 ⑥修订商约。
影响:
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性质:
课
堂
练
习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严重 B、清政府腐朽,黄河泛滥 C、帝国主义宗教侵略加剧 D、清政府实行“袒教抑民”政策 3、最能说明义和团运动性质的是 A、反封运动 C、反殖运动 B、反资运动 D、反帝运动
4、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是 A、《辛丑条约》签订 B、《马关条约》签订 C、《天津条约》签订 D、《南京条约》签订
义 和 拳
1900 1898 招抚 冠县 义 起义 直 1899 隶 和 团 山东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北京 山 直 隶 运 西 廊坊 天津 大沽
朱红灯 起义地区
渤
海
1896-1899年秋 义和拳主要 活动地区
1899.10 河 平原 黄
东 胶州湾
海
东
河 南
河
济南 山 江 苏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变化:
5、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 治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赔 2100万银
款
元
赔偿英法 巨额白银
增加大量赔款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
土 地
割香港岛
英割九龙司地方
划北京东郊民
一区,俄国抢占 割台、澎、辽 巷为使馆区
大面积领土
增开十口通商, 增开天津为商
严禁反帝活动;
其 五口通商 它
外国军舰和商船 埠,承认《天 可在长江各口岸 津条约》有效
自由航行,外国 公使可以进驻北
至天津海口的各个炮台; ④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 线的重要地区允许外国军 队驻守;
以上两项条款,使清朝腹地京 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 武装控制之下。
⑤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
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 行为。
这一条款的签订意味着清政府完全 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签订后的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内容
影响
①②允中③清划许国拆慈政定各人毁禧立结府东国居大太即与赔 交 派 住 沽后批国偿民兵;炮对准之白巷保台列了欢银为护以强这心使,及4没个”.5馆不北有亿条。区准京把两约,列负她;,强担作使列并勒,为馆强保索使“区策证到中祸实划今巨国首际侵后额税”上略要赔收惩是中“款受办“国量,到感国的中加列到中大华重强喜之本之了控出国营物中制望”。力国。外,,人,成民为的
1900年6月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高潮:抗击八国地红联军不到
山 东
义 和
◇失败: 1900年8。月三月,,在中团,外势力的联
合镇压下,遍义和团起运动失败了。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
镇压
招抚
铲除
为什么会有如此 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呢?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民族矛 盾激化
民怨 沸腾
(二)过程 “扶清灭洋” “灭洋”说明义和团运动未能 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
(三)结果和影响
1、结果: 2、失败原因:
主观——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3、影响: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背景 根本原因:瓜分中国,将中国变为列 强的殖民地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和 扩大其在华侵略权益。
(2007上海历史)慈禧曾说:“我本来 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 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 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 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 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 所称的“他们”是指 A.顽固派 B.洋务派 C.太平军 D.义和团
(2007全国文综一)在近代中国,民众 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 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 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 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 军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的反抗 义 (一)背景 和 团 (二)经过 运 (三)结果和影响 动 列强的镇压 八(一)原因 国 (二)经过 联 军(三)结果及影 响
一、义和团运动 性质:一场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反 帝爱国运动。 (一)背景 帝国主义 根本原因: 侵略势力 进入山东 官府 直接原因: “袒教 斗争指 向帝国 主义 反洋教 斗争
(二)过程
(三)结果和影响
1、结果:《辛丑条约》
2、影响:半殖半封形成
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的过程: 1、《南京条约》,开始沦为 2、《北京条约》,加深 3、《马关条约》,大大加深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思考导学】.导致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哪些?其兴起的标志是什么?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答案:原因:甲午战后,随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空前尖锐,这是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19世纪末,教会和中国特别是山东人民之间矛盾的尖锐是其兴起的直接原因。
标志:1898年,鲁西北义和拳首领赵三多率众攻打当地教堂。
性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答案: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自身的局限性,即思想愚昧、斗争手段和武器装备的落后、缺乏统一的领导、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
客观原因:时代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共同镇压,敌人力量过于强大。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战争既无法摧毁封建制度,也不能阻止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
.简述《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
答案: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
巨额赔款,更加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使馆界”成为实际上的“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的大本营。
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
这使清朝官吏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这更加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
【自学导引】一、义和团运动.兴起在山东首先兴起的原因①19世纪末,洋教遍布山东。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山东,教会活动更加猖狂。
山东人民与教会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PT课件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 ?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 ;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 ;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 ;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 ;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 ;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1、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3、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6、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7、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要玩就玩好人生这场大游戏。 9、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10、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11、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空虚;没有压力的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的生命就会黯淡。 12、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邹韬奋 13、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14、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6、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 1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 鲁迅 19、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 20、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21、不要因为自己还年轻,用健康去换去金钱,等到老了,才明白金钱却换不来健康。 2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都是自己内心制造的。 23、命运负责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2、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3、你今天必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好让你明天可以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 4、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的得心应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的腐朽统治
(B ) 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C、贫苦农民具有斗争精神
D、洋教的传入
2、义和团运动的旗帜是
A、反清复明 B、无处不均匀
(D )
C、以人为本 D、扶清灭洋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是 (D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总理衙门的设立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4、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A、 《辛丑条约》 (A ) B、 《马关条约》
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北京 山 直 隶 运 西 廊坊 天津 大沽
朱红灯 起义地区
渤
海
1896-1899年秋 义和拳主要 活动地区
1899.10 河 平原
黄
东 胶州湾
海
东
河 南
河
济南 山 江 苏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发展: 1900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
《辛丑条约》
时间: 1901年9月 双方: 中国(李鸿章)与俄日英.5亿两 划定使馆界, 不准中国人居住 严禁人民反帝活动
影响
经济受制 内政外交 被控制
清政府成为洋 人统治的工具
经济 外交
政治 军事
拆毁炮台,不得设 防,允许各国驻兵
军事失去 自主权
中 国 完 全 沦 为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国 家
1. 动员和吸收广大群众参加 反帝斗争
2.具有盲目排斥一切西方文 明的局限性
总之,这个口号的提出,突出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与帝国 主义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具有爱国性 和进步意义;但同时又表明义和团当时认识的局限性。 (p64精讲精练)
八年级历史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灭洋
1.广泛的团结群众参加反 帝斗争
2.具有笼统的排外性
(1)进步性
反映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具有爱国性质。
(2)落后性 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盲目排外,不能明确认识清 政府及其专制制度。
(3)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
是中外民族矛盾。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1、发展方向:
1 使中国人民更加贫困。
2 成为列强的大本营 。 便于外国控制清政府 3 和镇压人民反帝斗争。 4 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 国主义的帮凶。
4 禁止中国人民一切形式的反帝 斗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形成的过程
一、开始形成
(1840年-1860年)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进一步加深 (1860年-1895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三、大大加深 (1895年-1901年)《马关条约》签订后至八国联侵华 四、完全形成
A、建立总理衙门 B、任命赫德管理海关
课堂小结
在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帝国主义与中 华民族的矛盾空前尖锐。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 东、“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八国联军发动 侵华战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等,都 是这一主要矛盾的反映。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 联合绞杀,也由于本身的历史局限性,义和团 运动最后失败了,但是它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2)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势力侵入山 东,教会活动更加猖狂。教会势力与地封 建势力相互勾结,欺压人民,进一步激化 了社会矛盾。 (3)反洋教斗争风起云涌。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议一议
有人说:八国联军侵华是义和 团运动造成的?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谈谈你的理由。
八国联军侵华体现了帝国主义分割世界和瓜分中国的 本质要求,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清政府镇压不力只不过 提供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借口而已。 观点的错误在于混淆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3、历史意义相同: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和清王朝,有 积极意义
异:
1、背景不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 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义和团运动发 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 2、性质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 农民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的农民运 动。 3、指导原则和组织方式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有 统一的组织、领导核心、斗争纲领,并建立了农 民政权,义和团运动则没有。 4、与西方的关系不同:太平天国把西方基督教 教义和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 创立拜上帝教,后期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 义;义和团运动笼统排外。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完 全 形 成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第一次鸦 片战争 《南京条 约》 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 建社会 第二次鸦 片战争 《天津条 约》《北 京条约》 半殖民地 化程度进 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 战争 《马关条 约》
半殖民地化 程度大大加 深
八国联军 侵华 《辛丑条 约》 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 会
1、义和团的性质是 A 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革命
B 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运动 C 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D 自上而下的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
2、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工 具,最主要的表现是 A、承诺巨额赔款 B、拆除北京至大沽之间的炮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不许中国人居住 D、接受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 争的条件
【高中历史】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PT课件4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不同点:
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 鸦片战争后国内阶 级矛盾激化 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民族 危机严重
斗争矛头
组织形式
清政府
帝国主义
没有 1年,3省,未 建立政权 盲目排外
有统一组织、领导 和革命纲领 规模 14年,18省,建立 政权 对西方态度 向西方学习
课堂小结
在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帝国主义与中 华民族的矛盾空前尖锐。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 东、“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八国联军发动 侵华战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等,都 是这一主要矛盾的反映。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 联合绞杀,也由于本身的历史局限性,义和团 运动最后失败了,但是它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形势图
义和团和清军围攻 使馆和教堂
北京
廊坊 1900.6
山
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 直 顽强阻击八国联军
天津 大沽
张德成、曹福田和聂士成 在天津抵抗八国联军
渤
隶 运
1900年6月罗荣光 海 在大沽炮台为国捐驱
西 河 黄
平原 济南 山
河
东 胶州湾
海
黄
河 南
江 苏
被 联 军 轰 毁 的 北 京 民 房 和 正 阳 门
3、口号:“扶清灭洋”
资料:
一、最恨和约,误国误民。上行下效,民 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 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路,把线砍,旋在毁坏大轮船。大法国, 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二、义和团揭贴所说:“先拆电线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目的(一)基础知识目标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冠县起义和“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慈禧太后的安抚政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八国联军的侵略暴行;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二)思想教育目标⒈义和团运动是在帝国主义列强疯狂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伟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⒉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权的灭亡,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震撼了全世界⒊义和团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表明:旧式的农民战争抵挡不住帝国主义的侵略,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境况中沉沦下去⒋《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三)能力培养目标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析“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⒉教师指导学生对《辛丑条约》进行具体分析,并与其他不平等条约比较,认识该条约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运用具体史实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及归纳、比较史实的能力●教材分析(一)本节重点:“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二)本节难点: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教法教具(一)教学方法:三环讲练法、启发式教学方法、讨论法(二)教学设备:影视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片断、签订《辛丑条约》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通过从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与影响,使学生认识随着帝国主义对华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不断加深,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义和团运动就是这一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此导入新课。
●知识体系构建(一)义和团运动⒈义和团运动的兴起⑴兴起的背景:①大背景:②兴起于山东的原因:⑵兴起的标志:⑶“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⑷义和团运动的性质⒉义和团运动的发展⑴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山东直隶京津地区⑵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政策的变化:“剿灭”—“招抚”—“铲除”⒊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下失败(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⒈历史背景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⑴战争的爆发⑵侵略军占领天津及对天津的殖民统治:成立都统衙门⑶侵略军占领北京和对北京的殖民统治:成立联军司令部⑷八国联军的侵略暴行(三)《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⒈条约的签订:⒉条约的内容:⒊条约的严重危害:⒋条约的影响:●重点难点分析⒈关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⒉关于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安抚(口号提出后,允许公开活动企图控制)——镇压(帝国主义的压力)——招安(义和团控制津京,八国联军侵华,利用它抵制侵略)——剿灭(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出逃)。
⒊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⒋关于《辛丑条约》的内容、危害和影响(述评《辛丑条约》)巨额赔款使中国和中国人民更加贫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拆------、划定使馆界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为“洋人的朝廷”永远禁止------束缚了中国人民的手脚,便于列强任意宰割;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便于清政府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旨意推行卖国政策。
有利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以后,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从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了。
⒌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扶清灭洋”口号、失败的原因及其作用的评价●基本观点认知观点一:义和团运动是在帝国主义列强疯狂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伟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观点二: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权的灭亡,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震撼了全世界观点三:义和团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表明:旧式的农民战争抵挡不住帝国主义的侵略,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境况中沉沦下去观点四:《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基础知识训练⒈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这主要指义和团A.没有正确区别外来侵略的目的和结果B.没有区别外来侵略和外来的近代文明C.没有认清清政府的腐败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D.具有反帝斗争的彻底性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确立的标志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总理衙门的设立C.美国门户政策的提出D.《辛丑条约》的签订⒊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中,没有进行过的重要战役有A.廊坊、杨村战役B.东交民巷战役C.西什库教堂战役D.马尾战役⒋下面关于义和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兴起于山东B.1900年6月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C.义和团由赵三多、朱红灯统一指挥D.义和团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⒌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有:①直接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②客观上促进了清政府的变化和改革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势力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④⒍“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对以上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斗争锋芒直指帝国主义B.运动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C.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D.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⒎义和团是下列哪一矛盾的必然产物?A.阶级矛盾B.宗教矛盾C.民族矛盾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⒏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具有爱国性质②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③有笼统的排外性④广泛吸引群众参加反帝斗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⒐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对义和团)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这说明当时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基本态度是A.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B.支持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C.镇压、剿灭义和团D.暂时控制和利用义和团⒑《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侵华的总特点是A.军事与外资并用B.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互辅C.扶植割据势力D.以华制华⒒下列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中国内地全部开放通商C.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D.设立总理衙门⒓瓦西德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这表明列强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A.①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深化拓展训练⒈试分析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并归纳义和团运动的特点。
⑴分析: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具有爱国的性质;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势力,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潮流,有利于激发反帝斗志,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能够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曾起了发展队伍和壮大同势的作用,并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局限性:“扶清”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具有盲目排性,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⑵其特点:自发性和分散性—从1898年至1900年没有具体的纲领,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宗教色彩浓、反帝爱国运动、被联合绞杀。
⒉关于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⑴积极性是主要的:它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客观上阻止和延缓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扶清有利于联合官员作战,灭洋激发了人民的反帝斗争,同时帝国主义的血醒镇压,清政府的背信弃义教育了中国人民从而丢掉了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幻想,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也促进了清末的政治改革即新政。
⑵但带有宗教色彩,表明不彻底性,同时排斥西方文明,具有封闭落后的农民意识。
⒊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⑴从原因来看太平天国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义和团是帝国主义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的产物;⑵从组织方式来看太平天国有统一的领导组织和纲领,义和团处于分散状态,规模小;⑶与宗教的关系太平天国对基督教改造利用,义和团利用本土各种宗教;⑷对外关系太平天国主张平等交往学习外国,义和团盲目排外;⑸结局和影响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都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推动了历史进步。
●研究创新训练对义和团运动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它是中国近代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了巨大的作用,另一种则认为它不值得过多赞扬,它并不能代表近代中国的发展方向。
你同意哪种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分析。
⑴同意第一观点。
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义和团奋起反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
义和团上承太平天国的革命精神又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⑵同意第二种意见。
由于落后生产方式限制义和团运动不代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既体现了它对封建统治者抱有幻想,同时具有盲目的排外性质。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要为中国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和政治制度,而义和团运动则希望维护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义和团具有反帝性质但并没有起到挽救民族危亡的作用。
义和团运动以后帝国主义陆续推行对中国分而治之的政策,扶植反动军阀,变相瓜分中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甚至企图吞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