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学设计8-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雪》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景的美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和想象力。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表达。

(3)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爱护之心。

(2)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雪带来的快乐和温暖,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雪》。

2.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雪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雪的印象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雪的特点和雪景的美丽。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跟读和记忆。

(2)学生通过组词和造句的方式,运用生词和短语。

4. 表达与创作:(1)学生口头表达自己对雪的感受和想象。

(2)学生书写小短文,描述雪景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词和短语。

2. 书写一篇关于雪景的小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2. 生词和短语掌握情况:通过口头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3. 表达与创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口头表达和书写短文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正确书写和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的解释与运用。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与运用。

3.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2. 采用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采用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

2.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的解释与运用。

5. 朗读、默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6.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8.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字词书写、句子默写和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写作能力。

《雪》的教学设计

《雪》的教学设计

1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雪》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3、课时:第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

(2)、回顾已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

二、教学课题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6、《雪》三、教材分析:鲁迅先生的文章内涵厚重,思想睿智,语言意蕴丰富,感情冷峻中透着炽热,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言为心声,先生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和形象表达,都是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满腔炽爱。

体现他全部生命哲学的散文诗集《野草》被称作“反抗绝望之歌”,因其幽深性、象征性与神秘性而被文学界公认为“世纪性的文学猜想”,《雪》虽然是其中色调相对明朗的一篇,但学生在解读上仍存在较大的难度。

我想,在教学程序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深文浅教,由浅入深,并靠老师深厚的人文内涵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自然入境,自然赏美,自然悟情。

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课堂情境,借助于对文字的朗读、品析去实现对学生情感的熏陶。

四、教学方法:以读为主线、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五、教学目标:2 (1)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2)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欣赏美景,品味语言,在比较中,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景中意蕴,雪中精神。

⑶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顽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诵读全文,在比较中体味情感。

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六、教学过程:(一)、知识迁移,自然导入。

在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

回忆自己学过的鲁迅先生的文章,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篇 ?并谈谈认识。

交流后,老师自然过渡: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欣赏鲁迅先生的另一篇佳作《雪》,在诗意的语言中去感受他博大的胸襟。

板书:雪(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指名朗读。

师生及时点评,明确前三段多用长句,读来温柔婉转;后三段多用短句,读来刚劲铿锵。

小学语文教案:初识《雪》

小学语文教案:初识《雪》

小学语文教案:初识《雪》》一年四季,自然界的变化都会令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轨迹。

而在仲冬,漫天飞舞的白雪,显然吸引了很多人们的注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关雪的诗歌《雪》。

一、教学目标1.了解《雪》这首诗歌的大体内容及描述方式。

2.培养学生用诗歌语言表达对雪的感受。

3.引导学生赏诗并体会詹天佑先生娓娓道来的画面之美。

二、教学准备1.《雪》的诗歌材料及录音设备。

2.幻灯片和屏幕等相关教具。

3.画板、五颜六色的彩笔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形成对雪的印象,教师可以抛出“雪”这个词语,并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他们对于雪的感觉。

借此,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眼中世界。

2.具体分析请学生仔细地听这首诗歌《雪》。

在听取一遍之后,请学生思考这首诗歌中描写的场面以及使用的描写方式,了解诗歌的大纲。

3.集中回答在学生完成思考之后,重新播放语音,听完后请选出几位做回答。

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还可以由学生们互相讨论,扩展自己的视野,多一点互动的环节。

4.帮助学生做句式表达在慢慢领略了《雪》中描绘的梦幻美景之后,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挑选合适的词汇表达自己对于雪的感受。

比如,“白茫茫一片”、“纤细的雪花从空中飘荡”,等等。

5.让学生绘画表现自己的理解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让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雪景用画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包括不同的颜色和形态等。

6.总结归纳在倾听清晰的声音之后,学生们可以再次思考这首诗歌《雪》的意思,并做出自己的唱诵。

四、教学小结通过对《雪》这首名诗的学习,学生们既懂得了如何欣赏诗歌中的美感,也懂得了如何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对于他们日后的语文学习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的是多声多色的授课方法,既讲授,又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来,由此渐渐感受到美。

我觉得在帮助学生养成激发文学情感和审美意识方面,这样的方式很有帮助。

学好语文,需要我们去寻找诗歌中的美感,通过学习建立对文学的感官感受和审美意识,这是我们今后应该一直坚持的追求。

《雪》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

雪一、课题名称: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二、设计思路: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以鲜明的形象,描绘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江南雪的优美是为了衬托朔方雪的壮美,从而表达作者所倡导的独立与张扬的个性和精神。

这是文本的灵魂之所在,这种个性和精神也是我们现代人所不可缺少的。

现代教育观念下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互动与对话,来体会文本精粹的文字所传达的独立、张扬的个性和精神。

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不断发展,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文章运用的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美与内蕴美。

(2)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对比、体味作者深远的思想情怀。

(3)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含蕴深刻的语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在对南北不同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学习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和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情感及思想感情。

五、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含蕴深刻的语句,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灵”,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六、教学准备:1.搜集鲁迅先生有关材料。

2.学生收集、整理描写雪景的诗文。

3.收集有关南北的雪景图,制成多媒体课件,配以音乐;七、学习过程:一、美文美导:提问学生收集的有关“雪”的古诗词名句。

然后通过课件展示雪的诗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苙翁,独钓寒江雪......”师生简评雪的特点:纯洁与刚毅。

(多媒体)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

(多媒体:简介作者)二、美文美读:1、提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借助画面,进入美境;借助音乐,进入情境。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雪》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雪》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雪》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比较难懂,对于背景的把握将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重点要通过反复朗读来加以体会。

【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识记、理解重点字词。

2、反复诵读,领会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注意文章的想象与联想,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领悟作品的情感,体悟作者博大胸襟和坚强斗志,培养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领会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注意文章的想象与联想,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二、预习导学1、由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导入:同学们,纷纷扬扬的飞雪不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更催生出一篇篇凝结情思的华彩美文。

1924年12月30日,严冬中的北京下了一场大雪,蓄着八字须、面容消瘦、嘴里叼着一支烟斗的鲁迅先生来到无边的旷野上,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神情凝重、目光炯炯地望着旋舞地飞雪,陷入沉思……18天后,散文诗《雪》诞生了。

今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2、作家作品:生自由发言。

3、出示背景。

《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

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

4、文体介绍:散文诗。

5、字词教学,要求学生将难写的字抄写到《学案》上。

三、个体展示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注意重点词语的读音,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把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勾画出来。

2、思考,作者写了那两个地方的雪景,从文中找一些词语概括两地雪的特点。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富于生机,绚丽有趣,但却易于消逝;北国的雪“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独立张扬,像一个斗士,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3、你认为作者更喜欢哪一种雪景,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明确。

初中语文雪的教案

初中语文雪的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雪》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能够分析和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的技巧。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分析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雪》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课文《雪》的作者鲁迅及其背景资料。

2. 展示一些与雪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雪》两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内容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教师进行指导。

四、语言欣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的技巧。

2. 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精彩表达,进行交流和分享。

五、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2. 学生现场完成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的读后感的撰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开展与雪相关的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课文《雪》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内容分析,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交流机会。

在写作练习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适时的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雪》教学设计教案

《雪》教学设计教案

《雪》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雪》这首诗。

理解《雪》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分析诗人对雪的描绘和表达,体会诗中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雪》的内容和意义。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雪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领悟诗中的哲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雪》的诗意和主题思想。

诗人对雪的描绘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诗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领悟诗中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雪》的诗意和背景。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2. 学生准备:预习《雪》这首诗,了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雪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对雪的兴趣。

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雪》这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解析诗意: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对雪的描绘和表达。

4. 欣赏艺术特色: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展示对诗中意境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5. 领悟哲理:学生思考诗中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学生背诵《雪》这首诗。

2. 写一篇关于《雪》的读后感,谈谈对诗中哲理的理解和感悟。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展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雪》和完成读后感的质量。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贡献。

七、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以“雪”为主题的绘画或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雪的感受。

《雪》的课文教案教学设计

《雪》的课文教案教学设计

《雪》的课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通过写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雪》,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生词短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实际运用。

3. 课文理解: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的景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写一段关于自己见过的最美丽的雪景的段落。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对雪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雪》,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生词短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实际运用。

4. 课文理解: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的景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写一段关于自己见过的最美丽的雪景的段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和表情。

2. 学生对生词短语的学习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力的表现。

4. 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雪》的文本。

2.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或黑板。

3. 学生写作练习的纸张和文具。

4. 与雪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不同作者对雪的描写,分析各自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雪景,了解不同地区的雪的特点。

初中语文《雪》教案

初中语文《雪》教案

初中语文《雪》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 能够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

4. 能够提高朗读和默写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 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雪》的内容,让学生简单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

2. 提问:作者鲁迅在《雪》中想表达怎样的观点?二、理解课文(15分钟)1.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如雪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雪的描写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三、朗读和默写(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进行默写练习,让学生默写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如雪景。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和评价。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2. 提出拓展问题,如作者鲁迅的其他作品有哪些,让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引导。

同时,学生在写作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可以增加写作练习的时间和机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雪》教学设计(精选6篇)

《雪》教学设计(精选6篇)

《雪》教学设计(精选6篇)《雪》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鲁迅1925年写的一篇散文诗,文中有对江南雪的美好的喜爱、向往、惋惜;更有朔方雪的独立、张扬个性的崇敬、赞美。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受两幅画面,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本课生字词。

(2)理清作者思路,把握__内容。

(3)深入体会__深邃、鲜明的主旨。

2、能力目标(1)体味词语色彩鲜明,饱含情感的特点。

(2)从景物描绘中体悟作者的情感。

(3)分析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独立张扬的个性,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

教学重点1、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深邃、鲜明的情感。

2、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教学方法1、诵读、导读法。

2、点评、议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迷语。

2、学生总结写雪古诗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忙碌脂粉奁灼灼嘻笑褪尽朔方凛冽(明确:磬口(qìng) 忙碌(lù) 脂粉奁(iián) 灼灼(zhuó)嘻笑(xī) 褪尽(tuì) 朔方(shuò) 凛冽(lǐnliè) )2、学生简介作者。

3、范读。

4、速读课文,课文描绘了哪两幅画面。

(南方的雪、朔方的雪)三、自由朗读勾画自己不明白和喜欢的句子,并简单点评。

1、勾画点评。

2、指导朗读。

3、解疑。

四、欣赏两幅画面。

(一)、指出江南、朔方的雪的特点。

你喜欢哪里的雪?说出原因。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

朔方的雪,如粉、如沙。

)(二)、作者是如何来描绘的?作者喜欢哪里的雪?他在雪描绘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可以安排讨论)1、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雪》教学反思哈130中学李晓迁参加这次创优杯赛课之前,我的同事们都不赞同我选鲁迅的《雪》这一课,原因是对于学生来说,这篇文章太难理解,担心达不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但对我而言,我把它当作是一次挑战和展示的机会,所以我仍然选了这节课,为此我研读教材,教参,细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学校进行了三次试讲,试讲的效果令我也有一些小小的振奋,可以说在参加比赛之前,我自己认为还算是准备的比较充分的。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却上了一节失败的公开课。

失败点之一:在上课前五分钟,学生已经走进教室的时候,我就开始进行学情调查。

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没有学过这一课,而且没有预习,甚至是课文都没有读过。

面对着这种情况,我当时确实有些发蒙了,竟然仍然按照自己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了。

学生在没有充分预习的情况下怎么能够在思想上与作者和老师出现交流和互动,怎么会出现令人惊喜的课堂生成。

现在回想起来,课堂的一声“上课”就已经成为了我这堂课失败的开始。

这说明了我在上课之前只是关注到教师个人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准备,而忽略了备课中的备学生的这一环节。

这是多么的不应该啊。

失败点之二:面对着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却依然按部就班的实施教学,没有好的教学效果是必然,更重要的是让这节课流于形式,没有让学生有所收获。

正确做法应该是改变教学策略,把这节课由课文分析课变为第一课时的起始课,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让学生交流并总结预习收获,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导入,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方法的指导,课文内容的分析等,这样一来,可能我仅仅是完不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但对于学生来说,在这节课上他们会有更有价值的收获。

讲不完的内容可以留给他们的老师继续讲解。

所以说,通过这节课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课堂的教育机智不够多,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也是导致这节课失败的重要原因。

(这是我最懊悔的事情,一个老师讲不完课又能怎么样,难道非得用学生稀里糊涂上了一堂课做代价吗?真是后悔死了。

)失败点之三:由于课堂上有些慌乱,导致了我在组织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一的时候没有把教学课件和探讨内容联系到一起,这让我精心制作的课件和费劲心思找的图片都没有光鲜的展现在大家面前,实在是失败透顶。

《雪》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潍坊市潍城区符山中学于彩虹教学设想:本单元所选的诗歌,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

我准备从不同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学习它们。

《雪》是本单元的第一首诗(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它既有散文的自由灵活的特点,又兼有诗歌含蓄深邃的特点。

因此,学习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则侧重于通过“赏读”,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

以“赏读”为教学重点,旨在引导学生赏语言,学表达,接受母语文化的浸润,形成语言能力。

教授本文,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阵地。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反复品赏、模拟写作理解文本内涵。

教材分析:《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诗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色彩极为明丽的篇章之一。

其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作者以鲜明的形象,为我们展示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一幅是江南的雪景,一幅是朔方的雪景。

写江南雪景,作者着力于静态美的描绘,给人以平和、安谧之感。

写朔方的雪,则重于动态的表现,造成一种似玉龙腾空般无比壮观的艺术境界。

文章通过对江南与朔方不同雪景的描写,表现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缅怀和对冷酷环境的抗争。

文章构思精巧,语言精辟含蓄,意蕴深邃。

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

学情分析:《雪》是八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散文诗。

不过,他们已经接触过不少的散文,也接触过不少古今诗歌,因此对于“散文诗”这种体裁的理解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但是,鲁迅先生的文章,有着深刻的内涵,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本单元要求学生加强诵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和想象,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基于此,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文章,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3、联系时代背景,认识鲁迅的战斗精神。

目标确立的依据现代教育观念下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雪》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雪》教案、教学设计
4.家长应积极配合教师,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培养环保意识。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雪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雪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见过雪吗?雪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主探究,深入学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创作以雪为主题的作文。
-安排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2.教学过程: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挑选部分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雪的描绘手法和文章结构特点。
4.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特此布置以下作业,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1.课后阅读: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一首关于雪的诗歌,并尝试背诵。通过阅读,进一步感受诗人对雪的描绘和赞美,拓宽知识面。
2.写作练习: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以“雪”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表达出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雪》教学设计教案

《雪》教学设计教案

《雪》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观点和情感。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雪的象征意义,认识社会现象背后的真相。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雪》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4. 写作练习:以“雪”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雪》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背景。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和回答问题,提高理解能力。

2. 修辞分析:通过例子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识别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讨论与写作: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课文《雪》的作者鲁迅及其背景。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理解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进行修辞分析。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

3. 第三课时: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内容,分享不同观点。

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以“雪”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

4. 第四课时: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 第五课时:检查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其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儋州市职业中专学校黎秀妩一、教学目标:1、掌握《野草》的有关知识。

2、通过自主学习方式,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潜心体会两副雪景图的美致。

3、以读代讲,训练学生朗读能力,以读品诗,读出味道,读出感情。

4、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以读品诗。

2、揣摩作者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方式:诵读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四、教学内容:这是一篇意韵丰富的散文诗,通过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细致灵动的描绘,以此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更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坚强的斗志,及无私无畏的伟大的不懈斗争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来品味诗中的思想感情,所以重点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从体味诗歌感情基调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控制好课文的语速、节奏与感情,提高朗读的质量。

在课文的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感悟课文的能力,获得美的享受与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养成。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播放《塞北的雪》投影显示雪的图片)这一首塞北的雪曾经传唱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今天听来仍能分外动人,我们眼前就仿佛出现了那飘飘洒洒的漫天飞雪,那是冬天的精灵,那是春天的使者,更是一篇篇凝结情思的华采美文的源泉。

1924年北京的一场大雪,鲁迅先生破例地在他日记里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这颇富诗情画的文字,18天后,一篇明朗的题为《雪》的优美散文便诞生了。

今天,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当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出示课题)先生可以说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伟人,我们曾在他的文中感受过童年的活泼与可爱。

今天,让我们再来走近这位坚强而又对人生满怀热情的伟人。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生谈鲁迅)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杂文等文学作品,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姿态,对反动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今天我们所学习就是选自散文集《野草》的《雪》。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静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式在蓬勃地发展,可谓春暖花开之际,然而,北方还却处于一片寒冷之中,而对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找“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

2、熟知生字词褪尽()凛冽()脂粉奁()朔方()磬口()二、整体感知这是一首散文诗,风格柔婉中又见刚健,美艳中更现壮美,我们要学好一首诗,首先得读好它,在读中品味诗歌,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

在这篇课文当中,我们应当怎样进行朗读呢?(指导学生从语速、语气、重音、节奏或思想感情入手谈论)(确定全文的朗读基调:江南:婉约、柔和、舒缓。

又有雪后消融的无尽可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