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 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节课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
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
用教材,对所教内容进行删减、补充或作适当调整,如 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两部分内容放到一起来学习 等;还可以挖掘身边的资源创设其他的情境,给学生充 分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探索周长的 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数学
教学课例名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
称
在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和正方
教材分析 体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
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
1、通过动手操作,建立表面积的概念,经历探索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 前、后每个面,长_____,宽_____,面积是
________________ 左、右每个面,长_____,宽_____,面积是
________________ 这个募捐箱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学生分析题意,试着解答.教师巡视、辅导。 ②找两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上黑板 ③学生汇报:让有不同解法学生说出解法及解题思
布?你能帮助解决吗?
3.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让学
生自己说一说)
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地砖引入,使学生感受到周长
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计算“地砖的周长”,让
课例研究综 学生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
述
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长
2、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积计算方法。 (1)观察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注意,手 中的长方体不能随意转动)认准,然后展开,在展开图 上用不同颜色标出长、宽、高。 (2)思考讨论: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原长方体 的长、宽、高有什么联系 (3)填一填。 ①上、下每个面,长=长方体的﹙﹚,宽=长方体 的﹙﹚; ②、前、后每个面,长=长方体的﹙﹚,宽=长方 体的﹙﹚; ③、左、右每个面,长=长方体的﹙﹚,宽=长方
小学数学_《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内容:86-89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
2、结合具体情境,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3、运用表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展开图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各1个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课我们一起研究归纳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你能从面、棱、顶点这几个方面说说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吗?咱们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时候大家一起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方法掌握了新知识,今天咱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来探索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新知识。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1、下面的平面图形哪些可以折成长方体或正方体?(88页自主练习1)2、(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各一)老师这里有2个包装盒,你能分别指出长方体盒子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吗?如果把长方体的六个面展开,你能想象一下展开图是什么样的吗?3、演示将长方体盒子展开的过程,和你想的一样吗?学生将自己准备好的盒子沿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部分剪掉)平铺在桌上,进行观察。
4、请在展开图上把面积相等的面涂成同样的颜色,并标示出他们分别是哪个面。
对照长方体和展开图,一一对应指出每个面。
5、展开后图形的各边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你能一一对应的指一指吗?6、88页自主练习第2题的前三问。
你还能得出这个长方体哪几个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引出表面积这一概念,并出示表面积概念:围成长方体的所有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三、独立探索、掌握方法:出示情境图(一)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1、制作图上这样一个电脑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纸板?(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求需要多少纸板也就是要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于复杂形状的物体,如何将其分解为长方体或正方体进行计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进行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呈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理解和掌握表面积计算方法。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实物图片、PPT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份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实物图片、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和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长方体箱子的长、宽、高分别是10cm、6cm、4cm,求它的表面积。
”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案例与反思
《长方体的表面积》案例与反思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25-26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获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礼品盒、包装纸、小纸盒、剪刀、火柴盒、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礼物,想送给这节课最爱动脑筋,发言又积极的同学,但老师觉得这个礼物的盒子不够精美漂亮,你们能不能给老师出出主意?(让学生说,当学生说到给盒子包上漂亮的包装纸时,教师表示赞同)你们的想法和我一样(演示:盒子包装)。
这张包装纸至少要多大呢?你想知道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体的表面积。
(出示课题,学习目标)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实践感知。
(1)师:“谁知道,表面是什么意思?摸一摸长方体盒子的表面,它有几个面?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课件演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再展开,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2:我发现长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2)。
初步认识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再演示正方体)按同样的方法剪开,再展开,你又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正方体展开后也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2:我发现正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的。
(3)。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师:说得对!问:通过观察课件和动手操作实物模型,谁知道什么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生1: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表面的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二)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老师刚才的讲解,你们知道了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那么,你知道如何去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吗1.出示例题: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求至少要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是求长方体的什么你准备怎样计算让学生观察图形并交流。
在交流中明确:求至少要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就是求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即: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学生1:分别求出长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再相加。
6x5+6x5+6x4+6x4+5x4+5x4=30+30+24+24+20+20=148(平方厘米)学生2:分别求出3组相对面的面积,在相加。
6x5x2+6x4x2+5x4x2=60+48+40=148(平方厘米)学生3:分别算出每组相对面中一个面的面积,相加后再乘2。
(6x5+6x4+5x4)x2=(30+24+20)x2=148(平方厘米)4.自主分析比较:这三种解法哪种最简便用文字如何表示从算式中,我们知道,6表示长方体的长,5表示长方体的宽,4表示长方体的高,用文字进行替换,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
5.你认为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最关键是什么(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三、应用拓展求下列长方体的表面积。
课后巩固导学一、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一)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二)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二、练习作业:练习二第3、4题。
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
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表面积教学案例及评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表面积教学案例及评析第一篇: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表面积教学案例及评析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教学案例分析《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教具,组织学生回顾长方体的特征,特别是长方体六个面的特征,为下一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作铺垫。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并展开长方体教具,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最终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样,表面上看,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但实际上,学生根本没有实质性的思维活动。
因为老师已为下一步要学习的知识扫清了障碍,学生根本不用“跳”就能摘到“桃子”。
而初次教学六年级的我也步了人家的后尘。
但在偶然的机会下我看到了一则案例,使我受益匪浅。
一、案例片断实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后)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六个面面积的和就是它们的表面积,现在你能结合以前的学习方式,想办法算出你们桌子上长方体的表面积吗?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开始动手剪、拼、测量数据等,几分钟后,长方体的表面积开始浮出水面。
)师:好!请同学们停下来。
下面,哪个组愿意到前面来把你们自己的想法和计算方法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组1:我们是这样想的:先把长方体沿几条长、宽、高剪开,成了这样的形状(学生举起图片),然后把它看成一个组合图形,量出相关的长度,再计算,算式是:16×4+5×3×2=94(平方厘米)。
(学生板书算式)师:哦!?能解释一下这个算式的意思吗?组1:把这个图形看成中间一个大长方形和两边两个小长方形,16×4是算中间那个大长方形,5×3是算一个小长方形,再乘以2表示有两个这样的长方形。
组2:我们也是把长方体剪开,不过和他们的不一样,展开后是这样的,然后量出长度,算式是这样的:14×5+4×3×2=94(平方厘米)。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数学
教学课例名
《长方体的表面积》
称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基本特征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 教材分析
中的实际问题,切身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发展学生
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遵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根据《数学课程标准》
教材蕴含着许多有待学生发现的奥秘,因此我给学 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 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第三个活动:运用公式,尝试解题。 对于例 1,我继续放手让学生从刚才发现的方法里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让学生初步尝到成功的 喜悦,变“教数学”为“用数学”。
为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 纳概括能力,我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与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 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 有所得”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就创设如下情景:(今天是聪聪妈妈 的生日)聪聪:“妈妈,生日快乐!”妈妈:“真乖,礼 物包装得真精美!妈妈考考你,包装这份礼物时,至少 教学过程 要用多大的彩纸呢”聪聪“……”我顺势把问题抛给 学生,从而引出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 这一设计意在赋于教材以生活的气息,让学生切身 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二个环节:实践探索、获取新知。(我设计了三 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独立感知——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
念。 我请学生闭上眼睛,触摸长方体的各个面,感知“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课设计及反省教课目的:1、成立表面积观点。
2、小组合作研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求法,在察看对照中,得到长方体表面积公式、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3、运用公式实质应用,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
教课要点:1、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求法研究。
2、公式的实质应用。
教课难点:长方体表面积公式中长宽,长高,宽高表现后,能够清楚的知道它们分别求的是哪些面的面积。
教具、学具的准备:长方体盒、正方体盒、桔子、长方体展开图、课件教课研究过程:一、回想长方体、正方体特点,重修表象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来谈谈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特点?2、生:报告(长方体有 6 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长方体有8 个极点, 12 条棱,每平行的四条棱长度相等)(正方体 6 个面都是完整相等的正方形,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它的12 条棱都相等)3、师小结并引出课题同学们对长方体、正方体认识的很好,今日我们一同共同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二、成立表面积观点,认识表面积1、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或最想认识什么?2、生沟通:什么是表面积?如何求表面积?求表面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表面积和从前所学的面积有什么不一样?3、师拿一桔子;提出:你知道桔子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吗?生摸一摸,说一说。
4、师:物体表面的总面积叫做物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那正方体呢?5、生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
三、研究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1、师:我们知道什么是表面积,如何来求它们的表面积呢?小组内两两合作,把你如何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思路与你的同桌进行沟通。
(师在小组间巡视)2、生沟通报告各样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3、沟通比较各样求法,既而得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汉字与字母公式表示)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S= 2 (ab+ ah+bh)4、课件显现:经过课件的显现,让学生直观感觉长方体表面积方法的研究过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临床分析观察分析报告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临床剖析察看剖析报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临床剖析察看剖析报告教课是一门艺术,而讲堂发问是组织讲堂教课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训练和口语训练的重要手段。
出色的提问是引发学生思想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智力的大门,翻开学生滔滔不停的话匣子,有益于提升讲堂教课效率和师生感情的交流。
所以。
讲堂发问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单位时间内教课的成效。
假如能够在教课中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讲堂发问,就能优化讲堂构造,真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展现教师的教课艺术,显示教师的教课魅力。
本学期九月十八日,我自己上了一堂六年级的数学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对本堂课的发问(共发问25 次)分析以下:1.提出问题的种类部分:①学术的:客观事实(19 次);②学术的,看法性( 4 次);③非学术的( 2 次)。
2.需要作出回答的种类:①思虑性问题(9 次);如经过动手摸长方体的各个面,发问: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你有什么方法能一眼全看到长方体的六个面?等带有思虑性的问题。
②事实性问题,反应性发问流于形式,教师诊疗效果失真。
这类发问如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叫什么?总结时的发问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怎样计算的?等记忆性的反应发问,学生回答的也只好是一些浅层的记忆知识,并无表示他们能否真实理解,这样的发问,没法有效地诊疗学生的知识缺点,获取真实的反馈信息,进而不利于教师调控教课过程( 5 次);③选择性问题比较少( 1 次)。
无盖的正方体盒子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哪一种算式是正确的?①326②325,让学生经过比较明白一个事实,无盖就是少了一个面,所以选择第 2 种。
3.精选回答的人:①发问前点名( 3 次);②发问后请自发回答的人( 18 次)。
③发问后请不自发回答的人( 4 次)。
4.在发问以后的停留:①叫一位学生前,先停留几秒(20次);②叫一位学生前,几乎没有顿( 5 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课方案与反省教课目的:1、知识性目标 :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风光积的计算方法。
2、研究性目标 :能依据现真相景和信息,经过着手操作、小组合作、察看思虑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去研究、经历、感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观点和计算方法,初步培育学生探求意识和研究能力。
3、感情性目标 :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生初步的数学应意图识,并在研究过程中获取踊跃的数学感情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药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直尺、不同规格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若干组、剪刀、透明胶、卷尺、竹竿等。
教课方案理念: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踊跃创建各种有益于开发学生创建思想的教育情境,指引学生发现问题,剖析矛盾,独立思虑和互相启迪。
所以在教课方案中应增强对学生活动的设计,使活动的内在构造以及活动之间的构造有益于培育学生敢于求知、求异的研究态度,擅长求新、设疑、迁徙的学习能力,发散性思想和创建性着手操作能力。
其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来充分教课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知识和技术创建性地学习和实践。
所以在教课方案中,要注意选用切合小孩的年纪特点和经验背景的活动,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详细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
第三、教课内容要有益于学生的研究活动的睁开,有益于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定并拟订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有益于学生的察看、实验、记录、统计等,有益于学生考虑并得出结论。
第四、研究活动要在感情态度上与小孩切近,在必定程度上能够调换小孩参加活动的踊跃性。
教课过程:一、创建活动情形,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了,下边请同学们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些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板每个小组做一个关闭的长方体纸盒。
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最初做完,下边开始吧!2、小组合作,利用长、正方形纸板着手制作长方体纸盒。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及反思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通过讲解和演示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计算。
3.通过课堂练习和活动,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2.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过程: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Step 1导入1.问学生“沙子是怎么被装起来的?”或“我们平时买的食品是被怎么包装的?”等。
2.引入本课的话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向学生提问。
认真思考,互相交流。
Step 2知识传授1.介绍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及其特点(显示图片)。
2.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默读。
3.演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公式。
显示图片并讲解。
跟读并理解。
观看演示。
Step 3练习1.出示折纸模型,让学生计算其表面积。
2.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的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手把手教学,让学生一起实践。
组内合作,相互探讨。
教学结束Step 4课后作业1.作业布置2.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布置作业。
记录板书。
二、反思教学是一项艰辛而又有意义的工作,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每一节课都能更加生动、有趣、高效。
这节课程的授课中,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首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不足。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导入、知识传授和练习的教学模式,虽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比较合理,但是对于对某些学生而言,此类模式对他们来说可能会出现语言障碍,导致理解上出现一定困难。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更加务实和富有创造性地考虑教学方式和策略,让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二,我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虽然教学过程中,我多次向学生提问并倾听他们的回答,但是我并没有充分了解学生个别情况,他们的学习状况和认知水平可能会有所不同。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及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掌握使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内容解决课堂中的问题。
2.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使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2.教学难点:能够应用所学内容解决课堂中的问题。
3. 教学过程(1)前置知识1.已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2.掌握了计算面积的方法。
(2)引入通过展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图片,让学生看出不同大小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着相同和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其表面积。
(3)讲解与练习1.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2.解释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通过实例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长方体表面积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4.设计综合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课堂小结总结所学内容,巩固掌握。
4.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展示实物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并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这次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计算表面积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在思考中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针对不同的学生,我设计了不同难度的实例题和综合题,让他们有所得,有所失,不断提高。
当然,作为老师,我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发现在授课的时候,有时我讲解不够详细或者分析不够透彻,导致学生理解不清楚。
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注意。
二、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掌握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在练习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改进,力求让学生全面发展、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临床分析观察分析报告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临床分析观察分析报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临床分析观看分析报告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口语训练的重要手段。
杰出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智力的大门,打开学生滔滔不绝的话匣子,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
因此。
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单位时刻内教学的成效。
假如能够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能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现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示教师的教学魅力。
本学期九月十八日,我自己上了一堂六年级的数学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对本堂课的提问(共提问25次)分析如下:1.提出问题的类型部分:①学术的:客观事实(19次);②学术的,观点性(4次);③非学术的(2次)。
2.需要作出回答的类型:①摸干脆问题(9次);如通过动手摸长方体的各个面,提问: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你有什么方法能一眼全看到长方体的六个面?等带有摸干脆的问题。
②事实性问题,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成效失真。
这种提问如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叫什么?总结时的提问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如何运算的?等经历性的反馈提问,学生回答的也只能是一些浅层的经历知识,并没有说明他们是否真正明白得,如此的提问,无法有效地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从而不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过程(5次);③选择性问题比较少(1次)。
无盖的正方体盒子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哪一种算式是正确的?①326②325,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白一个事实,无盖确实是少了一个面,因此选择第2种。
3.选择回答的人:①提问前点名(3次);②提问后请自愿回答的人(1 8次)。
③提问后请不自愿回答的人(4次)。
4.在提问之后的停顿:①叫一位学生前,先停顿几秒(20次);②叫一位学生前,几乎没有顿(5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教具,组织学生回顾长方体的特征,特别是长方体六个面的特征,为下一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作铺垫。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并展开长方体教具,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最终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表面上看,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但实际上,学生根本没有实质性的思维活动。因为老师已为下一步要学习的知识扫清了障碍,学生根本不用“跳”就能摘到“桃子”。而初次教学六年级的我也步了人家的后尘。但在偶然的机会下我看到了一则案例,使我受益匪浅。
师:同学们真能干!老师很佩服你们的才干,你们比我们编书的叔叔阿姨还厉害!不信的话,请你们打开书本自己看一看。
二、深刻启示:
启示1:在我们成人眼中看来很简单的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对学生来说可能并不简单,因为他们受到了生活经验的限制。试想,一个从没见过大象的人,又怎能想像得出大象的样子呢?在上面的教学案例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进行探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没有事先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用一个稍带暗示性的问题“现在你能结合以前的学习方式,想办法算出你们桌子上长方体的表面积吗?”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等几何形体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讨论中,针对一个具体的长方体来理解表面积的计算。这样,既能充分暴露学生的思考方法,又不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把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纳入到各自原有的知识结构当中去,不仅让他们自己获得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还开阔了他们的思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案例片断实录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后)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六个面面积的和就是它们的表面积,现在你能结合以前的学习方式,想办法算出你们桌子上长方体的表面积吗?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开始动手剪、拼、测量数据等,几分钟后,长方体的表面积开始浮出水面。)
启示3:离开人的活动是没有数学、也学不懂数学的。所以,学习数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了解数学背景、获得数学经验。”*学具操作是学生获得数学经验最直接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体,让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有一个充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经历从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感受知识是怎样形成的。
师:噢!是要简单点!
师:还有哪组不一样的,愿意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吗?
组4:老师,我们和他们不一样的,不过,稍微麻烦了点。
师:没关系!你们来介绍吧!
组4:我们是把所有的面全都剪下了,然后把它们分成了三组(举图片)。
师:等等,老师打断一下,我想知道你们是把这六个面怎样分组的?
组4:我们四个人刚才在一起讨论的时候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按大小分三组,也就是一样大小的两个面为一组,这样的话,算式是5×4×2+5×3×2+4×3×2=94(平方厘米) (学生板书算式)。还有一种是把六个面分成两组,每组都有大、中、小三个面,算式是(5×4+5×3+4×3)×2=94(平方厘米)。(学生板书算式)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来说,要感知,必先参与。而参与,最好的方法就是操作活动!我们可以“先把目的告诉他,然后提出几个问题,给他一套操作程序或让他们自己设计操作程序,那么,再笨的孩子也能理解了。” *可以这样说,操作活动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最实用的方法,对“差生”来说,它是救命的东西!
启示2: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把长方体剪开后,原本立体的三维空间物体呈现在面前的无非是一个二维空间的平面组合图形。同样,求长方体表面积也就转变成了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有了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的思维转换,学生很容易运用以前所学的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自然而然就有了以上多种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而且全体学生都掌握得很好。我们有时常抱怨一些“差生”,“老师讲了那么多遍了,你还不懂!”“连这么简单的也学不会!”……其实,我们应反过来问问自己,我们是否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经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知识都可以以不同的形式通过不同的途径传递给任何不同年龄的人。这里的“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运用各种不同的实践操作方式。
师:好!请同学们停下来。下面,哪个组愿意到前面来把你们自己的想法和计算方法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组1:我们是这样想的:先把长方体沿几条长、宽、高剪开,成了这样的形状(学生举起图片),然后把它看成一个组合图形,量出相关的长度,再计算,算式是:16×4+5×3×2=94(平方厘米)。(学生板书算式)
师:哦!?能解释一下这个算式的意思吗?
组1:把这个图形看成中间一个大长方形和两边两个小长方形,16×4是算中间那个大长方形,5×3是算一个小长方形,再乘以2表示有两个这样的长方形。
组2:我们也是把长方体剪开,不过和他们的不一样,展开后是这样的,然后量出长度,算式是这样的:14×5+4×3×2=94(平方厘米)。(学生板书算式)
师:也给同学们解释一下。
组2:我们也是把这个平面图形看成一个大长方形和一个小长方形,14×5是算中间那个大长方形,4×3是算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有两个,所以乘以2。
组3:老师,我们也是把长方体剪开后再计算的,不过我觉得我们的方法比他们的要简单。!
师:哦!不一样吗?我看差不多呀!
组3:不一样的!你看,我的算式是这样的:11×4+10×5=94(平方厘米) (学生板书算式)。我们把这个图形看成右边一个长方形和左边一个长方形,11×4是算左边那个长方形,10×5是算右边那个长方形,只要算两个长方形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