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财政职能新思考
和谐社会构建与公共财政改革的互动关系探析
和谐社会构建与公共财政改革的互动关系探析财政政策作为调节社会分配关系、促进公正与公平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工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认为,所有的财政分配活动都应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调整财政改革的政策取向,为实现和谐社会这一历史任务提供财力基础和制度环境。
关键词:和谐社会财政改革财政与和谐社会构建内在关系的理论分析从经济角度看,人类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是在保持最佳宏观经济规模、资源优化配置和收入(财富)公平分配这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社会经济目标之间的长期平衡。
实践证明,不可能在完全依赖市场作用的条件下充分协调这三大目标。
微观层面上,市场竞争机制及其灵活的价格体系有助于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但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程度不仅取决于经济效率,还取决于历史道德因素确定的公平标准。
在宏观层面上能否保持最佳的经济规模,一方面取决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和吸收能力,另一方面也受特定的道德价值观的影响。
根据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原理,人类社会可以在财政框架下,通过法律制度建设并实施合适的财政、税收政策及其他公共政策,协调上述三个目标并使之共同发挥长期维护和谐社会的作用。
当前财政运行不和谐的表现财政配置资源的低效率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一方面财政对农村公共设施、科教文卫等公共产品供给较为缺乏,对边远地区、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不够;另一方面,用于脱离实际的非生产性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投入较多,行政经费不断膨胀等。
这种状况使得我国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给社会政治稳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财政调控经济的作用发挥不够导致人与自然发展不和谐。
目前的财政宏观调控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够,效果不明显,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
财政调节收入分配欠合理导致社会有失公平。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形成的分配格局是由市场机制运作的“初始状态”决定的,而市场机制形成的这种初次分配可能是不公平的,只有依靠政府力量,才能对不公平分配格局加以调整和改变。
和谐社会中的财政学——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的讨论(doc 10)
和谐社会中的财政学——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的讨论(doc 10)和谐社会中的财政学——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的讨论前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加之今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就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发表重要讲话,建立和谐社会日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名词。
与此同时专家学者也对和谐社会给予了极大关注,从各个方面各个学科对和谐社会的建立和价值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创造了不少卓著的成果。
而公共财政,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
财政学从本质上说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全部内容,涉及到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公共产品的供给等等。
显然,公共财政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密切相关的。
正文一,和谐社会的概念再探首先,需要对和谐社会的概念作一个界定。
和谐社会指的就是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物保持一种协调的状态,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与经济之间的协调、与政治之间的协调、与文化之间的协调等。
这个概念下的和谐社会就是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全部内容。
其次,对于和谐社会的特征,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界定。
有学者认为,“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它应当给各类人谋取一定的物质利益、提供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从而把各类社会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就是在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亦即子系统之间有一个比较匀称、比较均衡、比较稳定的关系;是行为规范的社会,就是形成了包括法律法规和道德习惯等在内的系统的社会规范,并且社会成员能够自觉地遵守;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就是在调节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时,手段不仅丰富多样,而且互相衔接、互相配合、互相依存、相得益彰。
”另也有学者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归纳做社会公正、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各个阶层有所别的得到应得的回报、各社会阶层之间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的状态,以及稳定有序。
还有学者强调,“和谐社会最根本的特征应该是和谐的利益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财政体制思考
中西 部发 展 上 的不 平 衡 , 改革 开 放 以来 , 了天 而 除
然 差距 的原 因 , 国家发 展战 略 的调整 、 策 的倾斜 、 政
了针 对 不和谐 因素 构建 和谐 社 会 的财 政 体 制调 整
思路 。
一
市 场 选 择 更 加 剧 了这 种 不 平 衡 的程 度 。据 统 计 , 20 03年 东 部 的 上 海 与 西 部 的 贵 州 省 相 比, 均 人 GD P为 1. 7 1东 部 的上 海 与 中部 的河 南 相 比, 29 : ; 人 均 GD P为 6 2 l2 0 贵州 省 人 均 财 政 收入 . : ,0 3年
的利 益都 能得 以基本 满 足 , 阶层 问的利 益关 系能 各
够不 断得 到协调 的社 会 。第 四 , 社会 主义 和谐社 会
法 律 意 识 和诚 信 意 识 , 护社 会 安 定 团结 。 维 ”改革
开放 以来 , 中国经 济 腾 飞 , 整个 国家发 生 了翻 天覆 地 的变化 。在 经 济政 治各方 面飞 速发展 的 同时 , 也 存在 着一 些不 和谐 的 因素 。为此 , 党和政 府 提 出了 和 谐 社 会 的 概念 , 以谋 求 社 会 的整 体 和谐 快 速 发
应 该 是一个 没有 身 份歧视 , 每个 社会 阶层 之 间相互
开放 , 社会 流动 畅通 的开 放社会 。 五 , 会 主义和 第 社
展 。这 里提 出的构 建社 会主 义和谐 社会 , 仅是一 不
个重 要 的新概 念 , 而且是 今后 社会 主义 现代 化建设 的重 要 目标 , 具有 重要 的战 略意 义 。 丰富 、 它 充实 了
个各 阶层人 民有共 同理 想 、 诚信 、 讲 守法 度 、 民风淳
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的发挥与构建和谐社会
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的发挥与构建和谐社会第一篇: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的发挥与构建和谐社会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的发挥与构建和谐社会在我国,财政职能问题一直是个基本理论问题,它是财政本质问题直接引出,直接服务于和影响着财政本质问题的论证,又有着自己特殊的分析领域,对财政实践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
公共财政职能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理论上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范围应主要限于“市场失灵”领域,在市场不能做到,或者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就可利用其拥有的财政等经济杠杆发挥积极作用,对市场进行干预。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领域的市场失灵;经济稳定领域的市场失灵;收入分配领域的市场失灵。
一、对我国公共财政职能的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稳定经济职能及国有资本金管理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简单地说,财政的配置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提供特定的物品和服务,并为这些支出融资而征税。
在经济体系中,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数量有时是过度的,有时又是不足的,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宏观层次上的财政职能是指改变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状态;微观层次上的财政配置职能是指对市场提供过度的商品和服务数量进行调整,而对市场提供不足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补充,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2、收入分配功能。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或说财政的再分配职能是指政府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进行调整,通过收入转移或减税增加某些人的收入,所以,一般来说,财政收入1 分配职能的目的是实现规模收入分。
分配的公平,实现国内各收入阶层之间个人收入的适当分配状态。
3、稳定经济职能。
财政的稳定职能是指政府在失业和经济萧条时期实行赤字财政,在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压力很大时期实行盈余财政,熨平经济波动。
具体来说,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包括两方面:一是使社会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现象;二是使社会不发生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当然,价格稳定是指平衡价格水平的基本稳定。
【推荐下载】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构建和谐社会
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构建和谐社会广大朋友们,关于“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构建和谐社会”是由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所谓和谐社会,是指不同社会阶层、集团和群体之间、不同社会组织或团体之间、个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互助合作、和睦协调的社会状态。
所谓公共财政,就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取得收入并用于政府公共活动支出,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也就是,按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提供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或分配活动。
目前,我国达到社会和谐还面临一些挑战:一是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速的增长与就业不足并存,几乎成了中国经济的特有现象;二是收入分配呈逐步扩大的态势,城乡差距近十几年明显拉大,全社会收入分配拉开的幅度和速度过快,相当部分人未能真正共同分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收入差距与贫富悬殊导致阶层分化对立,群体事件增加,积累着社会不稳定因素,破坏社会的和谐与公正;三是地区差距仍旧较大;四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
经济成果与资源投入不相称,环境资源问题不仅制约着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也影响着社会财富增长的质量。
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必须建立公共财政机制,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
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构建支持“三农”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完善公共财政职能,必须把支持经济快速发展作为公共财政的第一要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为此应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让农村居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沐浴公共财政阳光,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1、财政新增用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应主要用于农村,逐步提高财政对农村的公共服务能力。
最新-发挥财政职能构建和谐 精品
发挥财政职能构建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财政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门是政府的重要宏观经济部门,要充分发挥经济调控、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等职能作用,为实现经济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支持构建和谐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和优质的公共服务。
一、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条件。
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经济发展取得了快速增长。
但不容忽视的是,我们经济增长的方式总体上仍是粗放式的,资源、环境问题仍很突出。
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就是要通过财政资金和政策手段引导市场经济主体走低消耗、高效益、重环境集约型经济增长。
一是落实好建设新型能源和“一带园”、推进行业结构调整的财政促进政策,大力支持我县骨干企业和基地、园区企业进行技术开发,提高生产效益;二是统筹预算内外资金,建立财政扶持资金投入、退出机制,以经济的方式,努力推动我县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是发挥导向作用,通过财力转移和政策倾斜大力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型产业规模化。
四是要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建设,保障环保执法经费,加大治理污染力度,支持改善生态环境。
总之,要充分利用财政的资金支持、政策扶持、财政贴息、担保等手段支持我县企业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和精神文化的全面需求。
浅谈和谐社会与财政政策
浅谈和谐社会与财政政策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基本工具。
财政政策作为调节社会分配关系、促进公正与公平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工具,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调整财政改革的政策取向。
标签:和谐社会财政政策0引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未来五年内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其中提出:“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的增加就业。
”如何利用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的同时,促进就业实现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一个条件,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财政作为调节社会分配关系、促进公正与公平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政策工具,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财政收入的增加为和谐社会提供了财力保障,财政政策转型创造了良好契机,新一轮税制改革为经济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建设和谐社会为财政政策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国家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负有重要责任。
应在明确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基础上,认识自身同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更新财政理论,改革完善财政制度和管理体制。
1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家财政的重大责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届人大三次会议进一步论述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内涵。
这是本届政府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之后,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而提出的新目标。
构建和谐的社会,不仅强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还强调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社会成员的权益、才智合理配置,人与人的关系和谐。
也就是说,它包括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统一发展,是层次更高,内容更全面,更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的发展目标。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让绝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化解权益配置不公平形成的矛盾,调整利益关系,增加社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关于构建和谐财政的几点思考
中国成 立 后,毛 泽 东 同志对 中 国的
分 配 问题 事 关社 会 主 义 的 本 质
关 于社 会主 义本 质问 题, 或者
说 在 什 么 是 社 会 主 义 、 怎 样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的 问题 上 , 邓 小 平 同 志 作 出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进 行 了 较 为 广 泛 而 深 刻 的研 究 , 论 十 大 关 系 和 正 确
的重 大 成 果 , 而 且 具 有 创 造 性 的 特 征 。 但 是 , 对 什 么 是 社 会 主 义 等 问
了开 创 性 、历 史 性 的伟 大 贡 献 。 这
种 贡 献 , 集 中 到 一 点 就 是 要 坚 定 不 移 地 走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 这
题 并 没 有 完 全 的 清 醒 的 认 识 , 结 果
是 生 产 资 料 的 公 有 制 , 二 是 计 划
经 济 , 三 是 按 劳 分 配 。 列 宁 、 毛 泽
推动 和谐 社会 的建 设 ,分配 问题的
重 要 性 、 合 理 性 和 公 平 性 被 日益 突
显 出来 , 值 得 重 新 加 以认 识 , 最 终
东 坚持 了马 克 思 、 恩 格斯 的论 断 。
4 决 策 与 信 息 ( 半 月刊 ) 4 下
天 天 讲 的 “ ” 上 , 甚 至 发 生 了 史 纲
无前例 的 “ 文化大 革命” ,致 使中国
的 发 展 停 滞 不 前 , 甚 至 遭 受 严 重 破
且 应 该 成 为 生 产 力 发 展 与 解 放 的 推
动 力 量 , 其 结 果 就 是 社 会 主 义 生 产
把阶 级 斗 争 捧 到年 年 讲 、月 月 讲 、
财政职能、公平效率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财政职能、公平效率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财政职能、公平效率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是紧密关联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首先,财政职能是指国家通过税收、财政支出、金融监管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的职能。
财政职能在公平效率和构建和谐社会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公平效率方面,财政职能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通过财政支出来促进社会公共福利的均衡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财政职能可以通过财政支出来加强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从而增强社会公正性和减轻社会矛盾。
其次,公平效率是指在资源配置中追求公正和效率的平衡。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公平效率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财政职能中,公平效率是实现财政调控的重要目标。
例如,税收制度的公平性是保证收入分配公正的关键,而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效率也是确保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最后,构建和谐社会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建立起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关系,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政府在财政职能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公共财政的调节作用,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此外,财政职能还可以通过财政支出来加强社会保障,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总之,财政职能、公平效率和构建和谐社会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只有在财政职能的支持下,才能实现公平效率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2023年财政部门和谐社会的构建发言
2023年财政部门和谐社会的构建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财政部门的一名干部,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2023年财政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发言。
首先,作为财政部门的一员,我们要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握“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谐社会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
”因此,财政部门要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核心工作,推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相互支撑。
其次,财政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社会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我们将积极参与中央各项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努力做好预算编制、财政拨款、财政监管等工作,保障国家财政收支的平衡。
同时,我们也将加大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社会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第三,财政部门要强化财源管理,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财政收入的征缴和管理,打击各类走私、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确保国家公共财政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也将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第四,财政部门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与合作,形成合力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我们将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加强配合,共同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推动财政资源的最优配置。
此外,我们还将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等公共安全管理力量的协作,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财政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我们将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财政政策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提高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培养财政干部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财政系统构建和谐社会会议发言稿
财政系统构建和谐社会会议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某地区财政局局长,很荣幸能够在此次会议中发言。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关财政系统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些想法和实践经验。
过去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财政系统也面临了不小的挑战。
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的社会变革也正在加速推进。
在这样的背景下,财政系统不仅要维护经济稳定,而且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进一步发挥作用,为推进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财政系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
因此,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民生改善。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以及扩大公共服务等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只有将人民的利益摆在心中,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二、必须加强政府与市场的协调和配合财政系统和市场经济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如何协调和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在这方面,我们必须不断加强政府与市场的协调和配合。
具体来说,政府应该完善市场监管和调节的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同时也要通过政策引导和优惠政策的推出,为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
只有政府和市场的协调配合,才能共同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三、必须实现财政信息化和数字化财政系统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中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求。
在这方面,财政信息化和数字化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财政系统的效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和效果。
财政系统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财务管理、财政监管和政策支持体系,不断提升财政工作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促进社会数字化建设。
四、必须加强财政系统简政放权和改革财政系统的改革和创新也是当前亟待实现的关键任务之一。
在这方面,我们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政府的管制,降低行政成本,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要加强财政体制改革,推进预算制度、税制改革等方面的工作,不断优化财政管理模式,确保财政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2023年财政部门和谐社会的构建发言稿
2023年财政部门和谐社会的构建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亲爱的同事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发表一次关于2023年财政部门和谐社会构建的发言。
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财政部门作为国家财政管理的主要部门,肩负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责任。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积极履行职责,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首先,我们将坚持转变职能,提供高效便捷的财政服务。
财政部门一直以来都是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的部门,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效率,让群众享受到更好的财政服务。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推动各级财政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提供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服务渠道。
我们将持续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公平、透明。
我们还将加强对各类财政资金的监管,严把资金管理的关口,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其次,我们将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预算管理是财政工作的核心环节,也是财政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我们将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评价的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督和考核,确保财政资源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将推动预算制度改革,建立多元化投资和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增加财政资源供给。
我们还将强化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加强风险防范和内控管理,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益和防范风险能力。
第三,我们将积极参与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当前,我国还存在着一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我们将承担起精准扶贫的责任,加大扶贫投入,推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我们将强化扶贫资金的监管,确保扶贫资金真正用于脱贫攻坚,织密扶贫资金的监控网,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推动基本养老、健康、失业和住房保障等制度的完善,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权益。
财政部门要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财政部门要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矛盾也逐渐突出,特别是一些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如医疗、教育、住房、环境等问题依然存在,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主要瓶颈。
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紧迫任务之一。
而财政部门作为国家的重要机构之一,其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
一、财政部门应加大财政力度,促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部门在扩大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加大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投入上应尽力让整个社会享受公共服务。
应加大对基层社区、农村、贫困地区等投入力度,特别是需求较少、资金较少的地方,保证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
二、财政部门应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利用效率财政部门应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利用效率。
防止因资金过度浪费、利益输送、奢侈浪费等原因造成财政浪费,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社会公共服务的所需资金投入。
三、财政部门应对社会活动提供支持与引导财政部门应向公众提供社会活动资金支持,特别是对于那些公益性质的社会活动应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提高社会活动的发展水平。
同时,财政部门应加强对社会活动的引导,提高社会活动的规范化、文化化水平。
四、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市民生活保障的支持财政部门应大力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大对低保户、五保户、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的支持力度,提高流浪乞讨人员和特殊困难家庭的生活保障。
同时,加强对环保和文化体育建设的投入,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和文化素质。
五、财政部门应加强与民众沟通与互动财政部门应与民众沟通,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意见,提高对社会需求的敏感度,将各方面财政投入的方向和使用反馈及时告知社会,特别是建立一个能够及时反映社会问题的渠道,进一步增强与民众的沟通和互动。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财政部门发挥重要的作用。
财政部门应该合理利用财政资源,保障公共服务的需求,提高扶贫救助的力度、改善民生的方向和方式,为实现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构建和谐社会财政职能新思考
构建和谐社会财政职能新思考摘要。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积极转变财政职能,以人为本,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要以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率、缩小收入差距和充分就业为目标,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注重政府调控并加大财政调节力度,最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财政职能;效率;公平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富裕型社会。
中国已进入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转型关键时期。
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这个时期是产业结构快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政治体制不断应对新的挑战的时期。
各种关系如果处理得当,经济就会顺利发展,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社会动荡、资源浪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费、生态失衡、经济徘徊的局面。
国际上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曾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起飞后进入这个时期,但后来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一些发展顺利的国家和地区,如今人均gdp已达到1-2万美元,而没有解决好社会矛盾和发展问题的国家和地区,至今人均gdp还停留在不足4000美元左右的水平。
国际经验教训和我国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构建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和谐。
和谐社会必须以较高水平的经济发展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构建城乡结构和谐、区域结构和谐、社会阶层结构和谐、就业结构和谐、人口代际结构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等。
一、资源配置职能应以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率为目标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过去一段时期其配置重点主要在物。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今后必须加强对人的配置,即利用财政政策工具实现人才合理流动,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率。
[推荐]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推荐]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推荐]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对什么是、怎样建设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
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财政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门是政府的重要宏观经济部门,必须要充分发挥经济调控、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等职能作用,不断提高理财能力和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并把它贯彻、落实到具体的财政工作中去。
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着力提高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处理生财、聚财和用财的关系,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壮大财政实力。
要按照公共财政的方向,充分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监督管理的职能,依据“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逐步规范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减少对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
综合运用预算、税收、转移支付、补贴等多种调控手段,加强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
要发挥财政在风险担保和风险中的积极作用,培育包括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为企业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创造更加公平、开放、宽松的财税环境,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要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
要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提高财税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使经济发展的成果在财政收入中得到及时反映,进一步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二、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为民理财的公共保障能力财政收入“取之于民”、财政支出“用之于民”,财政收支的安排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要大力调整支出结构,规范财政供给范围。
首先,要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三农问题”可以说是当前社会中最不和谐的音符,它体现在各个方面,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缺位尤为突出。
构建和谐社会:财政职能责无旁贷
构建和谐社会:财政职能责无旁贷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那么当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和根源在哪里呢?概括而言,最近十几年来非传统安全威胁带来的问题就是不和谐的因素和根源。
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具有深刻影响的非传统安全威胁。
所谓非传统安全威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非国家行为主体对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构成的军事或非军事的威胁,二是指外部相关因素,如环境、人口增长与资源缺乏、公共健康等,给社会与人带来的威胁。
总之,非传统安全威胁涉及国家安全、人的安全两个方面。
笔者认为,其中“人的安全”是和谐社会的核心。
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关于社会方面的问题,如文化危机、公共健康、收入分配等,涉及财政工作如何协调经济效益支出与社会效益支出之间的关系,如何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优化公共支出的结构;关于经济方面的问题,如粮食安全、生态危机、能源危机、金融安全等,在深层次上属可持续发展、生态税收、绿色GDP问题,涉及财政工作如何协调好农业、工业、服务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何解决地方财政竞争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关于国家安全方面,涉及财政工作如何处理军用产业与民用产业之间关系,如何建立合理的地方转移支付机制,使借口地区间贫富差距的分离主义势力、极端势力无立足之地等。
公共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责无旁贷。
具体来说,公共财政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化解当前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1.公共财政应为国民提供均等的致富机会。
公共财政是提供国民待遇的财政、提供机会均等服务的财政。
它通过建立规范的市场体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为国民提供公平的致富机会。
在“贫穷-富裕”的路径中,公共财政通过在公共教育方面的投入、理顺政府职能部门支出体系给公民提供平等致富、公平竞争的机会;在“富裕-贫穷”的路径中,公共财政保障充分的竞争,防止“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给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使其保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提供均等服务、均等致富机会的公共财政,能够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充满活力,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建设和谐社会为财政政策的目标
建设和谐社会为财政政策的目标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财政政策的重要目标。
建设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本文旨在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探讨建设和谐社会的内涵,分析形成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并探讨财政政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全局性、系统性的工程。
它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环境及政治等领域的重大事项。
在经济方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初衷是要满足全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实现物质、文化及精神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因此,财政政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贯彻落实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首先,财政政策需要注重改善民生福利。
保障民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之一,必须从改善民生福利入手。
民生领域是财政政策的重点领域,政府需要加强投入,增加公共财政支出,加大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福利。
其次,财政政策需要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优化税收政策和调整预算支出重点,加强对关键产业的支持,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同时,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扩大财政投资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第三,财政政策需要加强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从建筑环境友好型城市、推动循环经济等方面着手。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对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的资金扶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环保行业的投资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污染排放,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态福祉。
第四,财政政策需要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
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社会,其稳定的运行需要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支持。
财政政策可以加大对社会管理部门的资金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水平,加强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构建和谐社会的公共财政研究
构建和谐社会的公共财政研究前言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已经开始了功能转型,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向更多的公共服务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公共财政也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构建更为和谐的社会中,公共财政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
这篇文章主要是从公共财政角度来辩证分析公共财政的意义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要走的公共财政路径。
公共财政的意义公共财政是从财政学基础中发展出来的一个新学科。
其作用是能够成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基础。
在宏观政策设计中,公共财政的作用不可忽视。
无论是经济扶持、拓展社会保障、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提供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都离不开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在社会管理和社会调节机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通过税收、财政支出等方面的调整,政府可以调节市场,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大众的福利和安全,构建和谐社会。
而这些都离不开公共财政,公共财政的实施与开展,堪称社会治理和建设的基石。
构建和谐社会的公共财政路径1.加强财政收入管理要想实现公共财政持续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财政收入的管理。
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增加财政收入,比如税收、经济税费、行业基金、国际援助等。
此外,政府也应该对收入进行分配以保证社会公平和正义。
2.加强财政支出优化对财政支出进行优化是使公共财政实现更为高效率的手段。
政府应该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的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开支的效益,使得建设和谐社会成为可能。
优化财政支出不仅要考虑社会公益性,更要兼顾社会经济效益,既要保证社会服务的实施,也要使得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加快速高效。
中国政府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很注重民生问题的解决,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公共利益。
3.建立公共财政风险管控机制建立公共财政风险管控机制是确保公共财政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包括建立财政预算、审查机制、财政评估等措施,保证财政资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发挥市场监管作用保障公共福利不仅仅要依靠政府的行政监管,也需要市场的监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和谐社会财政职能新思考摘要: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积极转变财政职能,以人为本,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要以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率、缩小收入差距和充分就业为目标,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注重政府调控并加大财政调节力度,最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财政职能;效率;公平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XX 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富裕型社会。
中国已进入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转型关键时期。
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这个时期是产业结构快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政治体制不断应对新的挑战的时期。
各种关系如果处理得当,经济就会顺利发展,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社会动荡、资源浪费、生态失衡、经济徘徊的局面。
国际上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曾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起飞后进入这个时期,但后来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一些发展顺利的国家和地区,如今人均GDP已达到1-2万美元,而没有解决好社会矛盾和发展问题的国家和地区,至今人均GDP还停留在不足4000美元左右的水平。
国际经验教训和我国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构建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和谐。
和谐社会必须以较高水平的经济发展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构建城乡结构和谐、区域结构和谐、社会阶层结构和谐、就业结构和谐、人口代际结构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等。
一、资源配置职能应以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率为目标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过去一段时期其配置重点主要在物。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今后必须加强对人的配置,即利用财政政策工具实现人才合理流动,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率。
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
为使社会充满活力,必须发展先进生产力,这是社会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中国要保持持续的增长,需要建立节约资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保护好脆弱的生态环境;同时要推进市场化改革,为社会充满活力提供制度支撑。
特别应强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从而使社会活力竞相迸发。
我国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重仍高达49%,这不利于中国完成向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因此,要争取在未来15年内再转移出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并需要通过加大职业培训等方式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
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就是公平与公正。
“社会公正”不仅仅表现为收入分配的公平,而且表现为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的公平、机会的公平以及整个社会规则和机制的公平,是一个公平发展的体系。
政府要摆脱、超越既得利益者的束缚,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高度来处理各类社会问题。
政府必须确立机会平等和按照贡献进行分配的规则,才能真正充分、持续地激发社会活力。
机会平等的规则要求摒弃先赋性特权、身份等级等不公正因素的影响,保证每一位社会成员能够有一个平等竞争的条件,能够得到公正对待,从而拓展自由创造的空间,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
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宏观调控的框架内,在政府职能和权限的X围内,在公共财政的原则下进行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民工制度,以制度建设来构建和谐社会。
二、收入分配职能应以缩小收入差距、使广大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目标缩小收入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的X围应拓宽和向深层次发展。
一是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过高问题,注重解决城乡中低收入群体的民生问题;二是降低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注重解决城市中高收入阶层,特别是所谓“新富阶层”,包括私营企业家、文艺体育界明星、外企高级雇员、房地产开发商、知名经济学家、律师、仍然在位的官员等的收入过高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成员的收入分化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化、收入差距悬殊已是不争的现实。
如何解决占人口多数的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民生问题,关系到能否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能否保持社会稳定和谐的大问题。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协调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
基尼系数0.4是社会失衡临界点,0.6是社会振荡临界点。
把基尼系数降到0.4以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当务之急。
据联合国2004年报告,中国2001年基尼系数0.447,最穷的1/5人口占总消费4.7%,最富的1/5人口占总消费50.0%,贫富比差为10.7.中国的贫富差距已明显超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据中国社科院2005年社会蓝皮书报告,2004年中国基尼系数超过0.465,2005年逼近0.47.《光明日报》2004年8月17日发表文章,据中国人民大学和XX科技大学调查,中国内地基尼系数已高达0.53或0.54.贫富差距的原因,一是由行业或部门垄断所形成的收入差距。
一些带有垄断性的行业,依靠在国民经济中的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二是管理漏洞和腐败等导致的收入差距;三是企业在我国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的市场条件下,利用其市场竞争中的强势地位,压低工人工资水平和应有的福利水平,提高剩余占有率。
政府以往干预不当,宏观调控失误,也是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财政应实行“效率和公平并重”的政策。
在鼓励合理的收入水平分化、培育壮大中等收入阶层的同时,实质性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重中之重是增加农民的收入。
因此,一要构建城乡结构和谐。
我国目前城乡之间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差距太大。
199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7∶1,2003年扩大到3.23∶1.2004年虽然农民收入增速达到近几年的最高点,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势头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而且,城镇居民高收入组的收入增长显著快于低收入组,最富有的10%家庭与最贫穷的10%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将超过8倍,60%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不到平均水平。
这种差距在消费相对于收入的边际递减规律下,也影响到国内消费市场的发育。
因此,应实施新世纪的减贫工程,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障的基础框架。
二要构建区域结构和谐。
地区之间收入呈东高西低的特征,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2002年与1980年相比,东部地区市民人均收入增长与西部地区比,高低相对差扩大了1.88倍,绝对差扩大了32.04倍。
中国区域之间发展和收入差距的扩大还在继续。
要在构建东部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的新型区域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逐步扭转这种区域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
三要构建社会阶层结构和谐。
收入最高与最低的行业人均收入比,1998年为2.35∶1,呈现两极:一极是所谓“新富阶层”;另一极是不得温饱的农民、贫困线以下的城市下岗失业职工、劳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差的其他弱势群体等。
贫富差距的加速扩大,致使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摩擦和冲突增多,有的还比较激烈。
政府应利用税收、转移支付、补贴、福利等财政杠杆,对收入再分配进行科学的调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减少贫困和低收入群体。
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缩小城乡、地区、贫富三大差距,一靠经济的持续增长,二靠政府的政策调节,二者缺一不可。
要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注重政府的政策调节;在政府的调控机制中,加大财政调节的力度。
第一,完善税收制度。
培育壮大中等收入阶层。
建议通过地方立法,调整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
以上年个人所得税计征基数为基准,根据上年GDP增幅,同比提高个人所得税计征基数,每年都调整一次。
实行混合课征制或综合课征制,加大对高收入阶层的调节力度,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
实施“阳光工资”。
将各种资金、福利全部纳入货币化工资,实行完整的货币化工资制度。
尽快修订房产税,适时开征遗产与赠与税,加强对高收入阶层的税收征管。
另外,可考虑向高消费者征收特别消费税等。
第二,建立和完善重节约、广覆盖、有积累、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制。
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二是通过再分配的机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民生,拉动消费。
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为社会保障建立可靠的基金。
要注重加强代际之间价值观方面的整合和认同。
以制度安排解决三农问题,以制度建设来构建和谐社会。
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各项政策,充分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实现农民土地收入。
土地是农民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最后一道途径,国家在公益性征地的时候,应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为被征地的农民建立达到合理水平的社会保障,并将被征地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
在企业征地的时候,应实行谈判补偿制度,无法达成协议时,应由专门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或实行各种形式的土地入股制度,让被征地农民从土地收益中增加收入。
扩大社会保障X围,建立健全包括全社会人员失业、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全面小康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现在中国的人均GDP是1200美元,而未来15年内将达到3000美元,处于建设全面小康的新的发展阶段,应当及时地建立与全面小康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与全面小康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概括地说,一是保障较全面,二是保障水平较高。
首先要根据经济、社会生活的特点、社会结构的状况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规划社会保障体系所包含的保障项目,具体应当包括以下11项:城镇与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失业保险(覆盖到农民工)、城镇与农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覆盖到农民工)、城镇生育保险(覆盖到农民工)、城镇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被征用土地农村居民生活保障、企业年金、老年医疗救助、贫困家庭医疗救助、残疾人康复保障。
此外,还应发展各种劳动者互助型医疗保障项目。
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合理规划保障标准,体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第三,重视发展教育,尤其是保障义务教育。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促富治贫”的重要手段就是发展教育。
因为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
教育不平等将影响我国长期发展与和谐。
首都经贸大学副校长郝如玉曾成立专门课题研究小组,对我国贫富差距及解决手段做课题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手段是教育而不是靠税收调节。
中小学教育应该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占有优先权,应该优先投资于有较高回报率的小学和中学教育,必须解决我国教育的缺位、错位、越位问题。
而当前解决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关键在于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由此,建议中央新近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应该扩大到全国农村家庭和城镇低保户,由财政予以充分支持。
]第四,强化宏观调控功能,清除垄断政策和解决政府干预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