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积极参与护理继续教育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积极参与护理继续教育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王雯
北京大学医学部哲学与社会科学系北京100083
关键词:护理继续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由人构成,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的和谐首先取决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教育作为社会的基本要素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之一,在培养提高人的素质方面居于不可替代的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在于,通过教育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以社会关系为基础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和谐发展。护理工作是为社会所有人群提供健康服务的职业,护理服务质量影响社会劳动力的健康水平和护患关系的状况。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素质,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医学院校从事哲学与社会人文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发挥学科优势,在积极参与护理继续教育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教育先行
1、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社会由人构成,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一定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形成的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和谐社会是指,组成社会系统各要素自身以及各要素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融合、彼此适应、相辅相成的状态,包括人的和谐、生态和谐、阶层和谐、区域和谐、经济和谐、政务和谐、文化和谐、民族和谐、外部环境和谐等,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特征[1]。
由于社会的主体是人,人类生产、生活和交往活动的正常进行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社会成员的自觉努力和人的和谐发展,要求社会的本质应以人为本,以人与人之间关系为纽带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关系结构必须有机联系、和谐有序。故而,“和谐”既是人们追求的一个社会价值目标和价值理想,也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本然样态和“题中应有之意”[2]。
构建和谐社会是为了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观中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层次。它是社会和谐的首要标志,体现为人的脑力与体力的和谐发展,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发展,人的才智与品质的和谐发展,人的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构建和谐社会也要依靠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更好地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稳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调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为此,中国共产党在新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和谐发展中,突出强调了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反映了我党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3]。
2、教育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先行地位
和谐社会的创建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与积极参与。由于人是社会的主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的问题,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点,而教育作为社会生产力系统中的准备性要素,是培养人的活动,从而决定了教育和社会的天然联系,它不仅归属于社会,而且与社会的发展相伴相生,并在这种联系中,在和谐社会构建的系统工程中居于先行的地位,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它通过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整体素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将科学技术迅速应用于生产过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培养市场经济建设人才,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将社会诸要素及各种社会资源达到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对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先导性、全局性的
作用。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4]教育的和谐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各种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提升医护人员素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1、医护人员素质通过服务质量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医院是人们不愿去但又不可能不去的地方,医疗护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回避的职业,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护患关系的和谐与否,也必然成为社会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体现。
近些年来,有关医患关系的话题日渐增多,随之而来的困惑也愈来愈多。医患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日益突显,一度成为难以调解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安定,究其原因不外乎来自医患两个方面。
就患者而言,他们身患各种疾病,身心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痛苦,负性的情绪和心态占据着主导地位,急需得到医护人员的救治和关爱;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民主权力、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要求并具有了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等明确的“权利与义务”,一旦发生医疗护理服务不尽人意的地方,他们就会通过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就医方来看,由于伦理道德理念和人文底蕴的不足,不少医护人员缺乏对患者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以及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使得差错事故时有发生,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医疗纠纷不断,极大地损害了医者的职业形象,降低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如最近某医院发生的因患者家属拒绝手术签字,导致产妇难产死亡的案例,就与患者对医者缺乏信任感及医者解释说明的沟通能力不足有关。
面对弱势群体的患者,提供服务者的医护人员应是医患关系中的主导方面,对医患矛盾和纠纷应承担主要责任,医护人员的素质通过服务质量影响护患关系的和谐。为此,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就要从根本上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患者对医者的信任感。
2、医护人员素质通过服务质量影响劳动者身心的健康和谐
现代医学模式把人看成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体,又把人与自然、社会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系统。生物性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人在生物因素基础上又产生了复杂的心理意识活动,构成了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而人的身心又受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中社会性对人具有决定的制约性,构成人生命的本质内容。
人以生物性为基础,以社会性为本质构成的身心统一性决定了人的需求的多元性和多层次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人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他认为,生理、安全需要,为人低层次的物质、身体需要;情感、自尊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则属于人的高层次的社会心理需求。
追求身心需求的满足是人的本性,而需求的满足有利于使机体生理、心理与外界自然、社会环境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以维持完好的健康状态。从人的身-心、人-自然-社会的系统性出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的三维和谐健康观:即“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现,而是躯体上、精神上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
现代医学、护理学是一个旨在向个人、家庭、人群和社会提供卫生保健支持,以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命质量,保护劳动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为主要目的学科,医疗护理工作是为社会所有人群,包括病人、健康人和有健康问题的人,提供健康服务的职业,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而服务质量又必然涉及人的生命安全和人身心三维健康的和谐发展。
总之,医护人员素质通过服务质量影响医患关系和人身心健康的和谐,二者构成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故提升医护人员素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发挥继续护理教育培训中的学科优势,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1、护理工作及职业角色特征凸显了护士素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