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0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1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100个建议》这本书的有关章节,刚好看到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这个问题。
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书中有很多想法和见解。
许多宝贵的经验仍然能够为我们所借鉴。
看这样的书,领人感悟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名刚刚参加教育共作的我,在读到这本书时候,被深深的触动了。
下面我就根据自己读到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个建议中提到,“我们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话语、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因此,我觉得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适合的教育方式。
古人有一种说法:“乐人易,动人难。
”也就是说,让人开心容易,要想感动人很难。
其实我觉得,乐人和动人是语言的两种不同风格,幽默的极致也能动人。
虽然,我们达不到如此境界,可是我们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的学生恐怕也很有限。
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
一年级的刚从幼儿园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中过渡到一年级,难免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尤其是拼音教学枯燥乏味,知识点碎而且冗杂。
作为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让他们慢慢适应慢慢习惯。
教育方法在这时就显得尤其重要。
说到这个问题,就又回到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我想这应该是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吧。
我觉得要想成为真正的教学能工巧匠,只有自己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
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应该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现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斥耳目,别人好的东西应该吸收借鉴,但决不能生搬硬套。
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范文5篇)
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范文5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范文5篇)》。
第一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苏老在本节中写到了许多,我联系自己的切身体验,有了以下几点感想:一、教师在带领孩子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要使孩子获得明确的、清晰的、深刻的知识。
苏老写到:在学生的意识中,不明确的、模糊的、肤浅的表象越少,压在他肩上的学业落后的负担就越轻,他的思想对于以后再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准备就越充分,他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就越好。
如果学生第一次获得的知识是模糊不清的,那么以后他就容易在学习与其相似的知识时感觉混淆不清,或者在学习以前面的知识作为基础的知识时感觉十分吃力。
由此看来,使孩子在第一次接触教材时就获得明确的、清晰的、深刻的知识是我要努力做到的。
二、第一次教学新教材时,要力争使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都进行独立思考,并努力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材料。
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及其重要的是要看出“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独立工作如何,因为这些学生思考和领悟比较缓慢,为了使他们理解教材的实质,必须给以较多地事实和较长的时间(有时候,提供他们思考的事实也要跟给一般学生的事实有所不同)。
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
三、进行新教材的第一次教学前,教师要充分设想可能出现的疑难点和易错点,进行精心备课,在正式教学时详细讲解。
苏老在本节中提出一个目标:一定要是课堂上没有错误。
所以,他对任何一个“可疑的”词,都预先加以详细解释。
例如,语文学习中,学生会遇到许多形近字,如果不在第一次学习时就给他们讲解清楚,他们就会出现许多错误。
教师事后再给学生纠正错误,学生改起来困难,教师也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
所以,在第一次教学新教材时,教师就要力争消灭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通用5篇)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通用5篇)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篇1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深深被其中的教育理念所震撼。
苏霍姆林斯基,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的观点独特且深入人心。
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这个领域,也让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入。
这本书并非泛泛而谈的教育理论,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案例,深入探讨了教育的各个方面。
这些建议不仅具有指导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每一章都像是一个教育问题的小型讲座,既有深度,也有广度。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教育就是一种激发。
”这句话让我深思,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思考,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分析,有自己的见解。
此外,我也认同书中的教育平等观念。
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公正对待,无论他们的家庭背景,天赋才能,都应该有机会发挥他们的潜力。
教育应该是一个公平的舞台,而不是一种特权。
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被书中的精彩观点所震撼。
比如,他提出的“让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的观点,就让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在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这是一个人能够持续发展自我、开拓视野的基础。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世界的理解。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更加努力去理解每一个学生,激发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探索。
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用我的教育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育的道路上得到启发和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篇2以下是一份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读书心得:我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应教育主管部门之约,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义务。
但真正捧起此书,潜心读来,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给教师的建议》是由苏霍姆林斯基所著。
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是成功教育的楷模,是世界著名教育家。
他以一个教育大师的睿智给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以一个教育者的良知给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
《教师要学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教师要学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第一篇:《教师要学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教师要学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在《教师要学苏霍姆林斯基》这本书中,苏霍莫林斯基提到了教师阅读的重要性,提倡读书是提高教师素养和突破教育教学难点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利用暑假我阅读了这本书,它所传递的教育教学思想给了我深深的震撼,它也让自己真正意识到读书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阅读是人生的必需,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乃至于能否像一个人一样活着,都取决于他是否能阅读。
一个人可以不懂得数学、物理和化学,可以不会说外语,甚至可以淡化其他的兴趣爱好,但是不能没有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的话道出了阅读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在这本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教师教学智慧的理解。
反思自己一学期的课堂,再对照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我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欠缺,并且找到了一些恰当的解决方法,我为自己没有及早阅读这本书而感到后悔万分。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提出,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教什么。
教师应该通过组织适当的结构和方法,教会学生自主寻求知识的能力。
教师的智慧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引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惊奇感,启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启发他们努力跳出课堂中的有限知识范围进行无限的阅读、研究和思考,并为他们照亮寻求知识的道路。
明确了让学生掌握自主寻求知识的能力这样一个教学目标,接下来就是考验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教了。
总结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我发现他在努力构建这样一种课堂:直接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通过知识本身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多让学生想一想,解放、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脑力活动中爱上学习。
对比自己一学期的教学,真是感到无地自容,我一直纠结于应该在课堂上教会学生怎样的知识,如何才能让他们牢固地掌握已经学习过的内容。
对于引发学生的真正思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知识嘴上说说,从来没有真正贯彻落。
对于沉默的课堂我总是倍加自责,难以忍受。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4篇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4篇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篇1以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时,我是怀着敬仰的态度来读他的书的,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是世界教育史上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
当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感到困惑、没有方向的时候,翻一翻他的著作,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就在其中。
我还感受到大师还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教育家和孩子们的心理专家,这样的人在我的心中就似一名圣人,是我们一辈子都无法翻越的高峰。
哪怕我们要做好大师建议中的一条,我都觉得功夫深似海,我能学一招就够我获益匪浅了。
利用暑假这段时间,我静心地阅读着闫学老师写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越读越觉得闫老师写得贴近我们教师的生活,给我们点亮了一盏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明灯。
正好为我们更好的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桥梁,因为我们无法成为一名教育家,但成为一名好老师还是有一点可能行性的。
读闫学的每一篇文章,都让我感觉充满诗意,她的文笔优美、叙事流畅、内容真切,我只用了十个黄昏大约十个小时左右就读完了她的这本《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细读之后我发现闫学的教育观点也是很鲜明的,她不是我在新教育中见识到的一些非常另类的老师,但她的思想观念常让我耳目一新,“要让孩子的思想得到喘息”、“记忆也需要情感与色彩”、“爱情是一扇明净的窗户”等等这些观点和理念虽然脱胎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闫学还结合了当下教育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深刻反思后提出的,我觉得我们现在老师在教育中这些细节值得注意。
就来说说“要让孩子的思想得到喘息”这个观点,在教学活动中,我喜欢在一次给孩子相当丰富的知识量,来满足现在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在活动喜欢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来与与孩子进行课堂上的`交流,常常看到积极的孩子不断发言,单一些孩子一节课开始要听,不久就无动于衷,上课好像与他们无关,我试图用各种方法提醒这些孩子,但常常一会儿他们的思想又开溜了,是我精心准备的活动不受欢迎吗?未必,看了闫学的“要让孩子的思想得到喘息”这篇文章,我茅塞顿开,原来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他们无法抑制承受高度的紧张,反而就高度的放松了,如果我在教学活动有张有弛,在活动中都给孩子想一想的时间,而不是我一问出,就希望孩子马上能回答出我的问题,给一部分思考慢的孩子都一点思考的时间,也许这些孩子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更多的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篇1重温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比之前有了更接近自己教学工作的亲切感。
每读到一条建议,比之前理解和认识更深了一些。
有感于“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作者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让我们明白了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就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份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这不就是我们说的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吗?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能否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就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学生在个人成绩的看法。
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正如作者说的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水,就会损害他的力气,到明天他就什么也干不成了。
所以,更理解了“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
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不相同的。
”因此,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
这使我对从儿童兴趣出发来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
不光要从学科本身的兴趣点,更要关注儿童认知的兴趣点,针对每一个不同的儿童个体的原有认知水平,来组织教学。
即我们所说的“一把钥匙开启一把锁。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教师和学生关系有相互信任,学生可以坦率自己,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该做的事情,发自内心,树立起自己的尊严。
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中都能取得成就,如同燃起了生命的火花和一条蹊径。
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弥足珍贵,一定要爱护好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曾几何我们因为自己的急于求成,因为没有足够的耐心,让这些火花散失,让我们所谓的差生就那么一天天落后下去。
那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有成就感呢?那就是分层次地布置学习要求。
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8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8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了解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起先是时常看到一些文章引用他的观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感觉理论知识匮乏,需要再充实一下“精神食粮”。
20xx 年,一次到重庆听课,无意间看到会场外面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当时出于许久的崇拜,我迫不及待地买回了家。
记得在读第一章“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时,倍觉晦涩,每一段文字仿佛都需要拥有厚实理论基础的人才能参透个中深意。
就这样,求之不得购买的书被搁置在书架上。
20xx 年,我在学校科研处任副主任,因为学校的市级规划课题“深化小学生志趣教育研究”面临结题,学校安排我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这时,我又想到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打算从中寻找关于“志趣”方面的理论。
一章一章地读,肯定读不下去,我就采取目录检索的方式,找到了21 章“兴趣的秘密何在”,但里面只对“兴趣”做了详尽的描述,对写研究报告没多大用处。
这一次成功地阅读了一章后,它再次被束之高阁。
20xx 年,我调任教导处主任。
20XX 年,学校正式加入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实验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点”,提倡“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三专模式”。
学校组织了“相约星期二的读书会”,共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给教师的建议》。
这一次,再也没有逃脱的理由,我开始每天一页或者两页逼迫自身去看。
于是,这样的一些字眼开始在我的头脑里盘旋:第二套大纲、智力背景、思维课、思维训练、让知识活起来、阅读自动化等等。
老师们多以书中观点加经验感悟进行交流,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发现意义不大。
后来,学校决定改变这样的方式,组织全校的读书会,由发展处冉泽明主任主持。
冉主任向我们介绍了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的经验:新教育研究中心魏智渊老师主持网络学院,非常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学员必须提交当年三千字的阅读史方能加入,课程设置包含啃读经典书籍和文本解读,学员如果不按时提交预习作业就会被自动除名。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篇在读后感中,我会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传递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影响他人的思考和行动,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受朴素的文字中透出无比高明的教育智慧,感受简单的文字中蕴藏无比睿智的教育思想,在和教育大师的心灵对话中,我找到了重新出发的理由。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一本看时“爱不释手”,看后“百读不厌”的好书。
书中用大量的教育实践阐述出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教育思想,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建议。
通读一遍后,最令我震惊和佩服的不是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那些有价值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而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事业持之以恒的追求,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热情。
这种“力所能及,耕耘不息”的工作热情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坚韧品质才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瑰宝。
所以我认为,要想教育出好学生,就必须先锤炼自己的素质。
教育学生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有一条建议——《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关于“教师的教育素养”在这里谈到了多个方面,其中谈到每一位教师要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要深知所教学科的知识。
那么如何获得这些知识?苏氏建议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书中还有另一条建议——《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他说年轻人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让书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他们请教。
苏氏建议我们每个月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作为一名教师,很可能会平庸一世,但是如果我们能努力追求,也照样能够成为名师和专家,创造自己的事业。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的建议》后感5篇.doc
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
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
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
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
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
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
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
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篇三:《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根据年轻教师的来信,针对教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编写的一本“教育问答”,是他30多年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
如“什么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才能?它是怎样形成的?”“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呢?”“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他的教学中的实例。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2篇)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2篇)苏霍姆林斯基名著读书篇1暑假期间,我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选集。
在书中,他从多角度谈了教师、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多方面影响。
既有对成功做法的赞扬鼓励,也有对学校和社会错误行为的严厉批判。
读了这本书,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让我的思想在不断的撞击中反复锤炼,去腐存新。
在读书时,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对照书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在不断的对比与学习中,我常常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也为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毛躁与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
读完全书后,我对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的这几方面内容深有体会:一、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立志从教,并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得益于他的启蒙教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
这位女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亲密的伙伴。
她讲课时学生们都有浓厚的兴趣,所教的知识常被学生铭刻在记忆之中。
她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思考许多问题,学习了不少东西,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使幼小的苏霍姆林斯基不仅爱上了书本,爱上了同伴,爱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尊敬这位老师。
他向往着自己的知识能同老师一样渊博,向往能象老师一样。
从这时起,苏霍姆林斯基逐步树立了从事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志向。
因此在七年制学校毕业时,他毅然决定报考师范院校,后来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
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健康成长直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发展作用极大。
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对他们的教育做到“爱心、耐心、恒心”,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
二、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在《后来人》一文中,对后辈的教育同行们寄予了无限厚望,他把自己对教育未来的期望整理成八条教育遗嘱,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细致地嘱咐。
其中有一条,苏霍姆林斯基特别讲到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精选7篇)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精选7篇)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篇110月是读书月,在上级部门的引导下,我们系统全面的通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专著,感触颇深。
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的素质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观念如何才能转变,或者说,和时代相通的先进教育理念、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念从哪里来?广大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就是最好的办法。
通过阅读教育专著,我获益匪浅,认为阅读教育专著是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帮助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近二十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而且影响极大的一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十七岁初中毕业后,就当农村小学教师,二十九岁起担任一个农村完全中学的校长,直到五十二岁去世,始终没有脱离学校的实际工作。
在并不算长的一生中,这位有心人立志教育改革,潜心科学研究,写出了四十多本书和六百多篇论文,理论上自成体系。
苏联中央级和地方级的出版社,分别为他出版了两套多卷本的教育文集。
他在苏联教育界的地位,不亚于过去的马卡连柯,而他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成就,甚至比马卡连科还更丰富,更有现实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像一面镜子,字里行间真诚地表述着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
因为它充满了精气神,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上,会把学生的心紧紧抓牢;这种东西存在于教师心灵深处,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
苏霍姆林斯基用真诚的笔调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来说,一点也不显过时。
在今天教育的问题是具有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或消失。
教师要多读书,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读书可以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
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
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爱玩具一样,教师的第一至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本我非常喜欢的书籍。
苏霍姆林斯基被誉为教育领域的巨人,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于我来说有着很大的启发。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和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坚信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实际需求出发,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他提倡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鼓励孩子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愉快的体验,而不是一种枯燥的任务。
在书中,我了解到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儿童发展的关注。
他认为儿童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教育者应该根据这些特点和需求来进行教育活动。
他还强调了对儿童的尊重和关爱,认为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关注。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建立了“幼儿园游戏”理论,鼓励幼儿通过自主游戏来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
他还提出了“保护中的自由”概念,认为教育者应该在给予孩子自由的同时,保护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有很大的启示。
我认识到教育应该是一种激发孩子创造力和潜能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和技能。
我也意识到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应该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并努力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深入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我个人的教育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其他对教育有兴趣的读者也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2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篇1“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苏霍姆林斯基》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两个规律,一是学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师的态度。
读到这里,我想学生成绩的好孬是不重要的,关键是让他感受到成功,并逐渐提高,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他需要我们去培养,有的学生的抽象能力早些,有的晚些,但最终学生都可以是抽象的。
如果一开始就放弃的话,就是教师的失职。
教师的态度决定学生的发展,努力引导学生,通过怎样的途径,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苦难,才能引导学生达到大纲所规定的水平,每节课使学生进步,这才是教师的态度,教师关注的是发展,而不是结果,要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这就是教师的本质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篇2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
作为一线教师,书中许多的经验都很值得我去学习和反思。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书中提到:“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
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
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爱,是一种责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15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1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1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作者在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学生昨天上课时都懂了,但今天上课时,却已经模糊甚至忘记了。
这是因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
上一章作者说到学习新教材不能让学生停留在肤浅的理解层面,并避免在第一次学习时犯错误,而今天文章的重点在于“为了掌握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这是一个学习的递进。
因为作者是前苏联人,书中例举了很多他在教授语言语法方面的例子,看起来有些让人不明深意,但我们只要将俄语换成汉语就不难理解。
看到这些语法,我就想起初中的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语文课本后面的附录内容。
这些内容都没有正式印在课文正文里,但她也带着我们仔细地从头学到尾地学习了一遍,其实这些恰恰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还有初中的政治老师在讲解原始社会的一些篇章时,就采用了列出问题让我们分组讨论寻找答案的方式。
这也印证了作者所提到的“在历史课上和语文课上,对新教材的思考,多半是让学生寻找刚刚讲过的教材中的因果联系和意义联系。
”学习新教材时思考得越多,越有助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看来关键就在于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得更高效,不仅可以减少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还可以缩短回课的时间,增加讲解新内容的时间。
这将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在家庭教育方面,阅读可以让思考更充分,特别是持续的亲子阅读。
一个较长的故事往往需要许多天才能读完,每天不仅需要倾听,还需要对过去故事情节的回忆,还有故事前后发展的关联。
这时,就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作为承前启后的铺垫。
在一个故事讲完以后,留下的就不只是“又听完了一个故事”这样的简单印象,还有这个故事值得被书写的那些因素。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苏霍姆林斯基是20世纪俄国的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其教育理论对于现代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而提升我们在教育领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享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重视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1.1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是活跃的、有思想的个体,应该受到尊重和重视。
1.2 他主张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的自主性,不要过分干涉他们的学习过程。
1.3 通过给予儿童更多的自主权和创造空间,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二、注重情感和情感教育2.1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人类认知和行为的基础,情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
2.2 他主张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他们的情感投入和积极性。
2.3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倡导合作学习和社会性学习3.1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对于学习至关重要。
3.2 他主张教师要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共同成长。
3.3 通过社会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强调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4.1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4.2 他主张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4.3 通过个性化教育,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实现个性化成长和发展。
五、重视教师的角色和教师的专业发展5.1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5.2 他主张教师要关注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5.3 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总之,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是一次深刻的教育体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启发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读书心得
2024年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读书心得《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是俄罗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一本重要的教育学著作。
该书深入探讨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以及教育的方法,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有积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在阅读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之后,我有了一些深刻的感受和体会。
首先,在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的过程中,我被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教育本质的定义所深深触动。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形成。
教育应该是人的自由、积极和创造性的活动,而不是简单的灌输和束缚。
这一观点引发了我对教育目的的思考,使我认识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力和人格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
在今天功利化教育的大环境下,这一观点令人深思。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教育方法的论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基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而不是机械地按照教材和课程标准来教学。
他强调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启发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深受这一观点的启发,认识到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进一步,苏霍姆林斯基所强调的以社会经验为基础的教育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他认为,教育应该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他提倡以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经验为教学材料,使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认为这一观点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情境往往比课本上的知识更具有教育意义,通过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另外,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教育的个体性和差异性。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潜能。
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5篇《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教师,是一个拥有美誉的称号,亦为神圣之职业。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韩愈《师说》只是对教师的一个角色进行了阐述。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教师不仅是疑难知识的解答者,同时也是学生心灵智慧的启发与开动者。
也许只是课堂上你一句赞许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手势,只要出于真心,在他们的心里都将会引起一阵不小的波澜,可能,下一次他们面对你的时候会用最天真,最纯真的眼神望着你,那里面包含着一个孩子对于你所有的敬仰与爱戴。
我们都说,一个老师最难做到的就是去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也就是真正的知晓他们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这项工作难就难在这是一个探索人内心世界的工作。
人的心,复杂而广阔,加上外部事物的繁琐,教师很难去了解一个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不自觉地便成了知识的灌输者和空洞知识的传播者,以至于我们与孩子的内心世界越走越远,最后,我们都为彼此设立了两座毫不相干甚至互相对立的孤岛,孤岛上住着气愤学生不懂事的教师和无奈老师不理解自己而自暴自弃的学生。
为此,苏霍姆林斯基亲切却又不失严厉的告诉每一个教师:请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因为,只有心灵方能直达心灵,知识的传授也不能脱离心灵的轨道。
现在细细想来,最为一名教师的我真的很少去走进孩子的心灵,真的很少去了解孩子到底真正需要什么。
很少去思考他们到底喜欢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很少去探索一个孩子复杂却又简单的内心世界。
可能真的在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我们忘记了一个小小的孩子也是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的。
作为教育的传播者,或许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以心灵的纯真去塑造另一批纯真的心灵,以自己心灵的包容与爱去影响另一批心灵。
当两个心灵碰撞,那种震天撼地的力量即使没有声音没有形态,但却比世间任何一种东西都有力量,都有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平等的人。
生命在劳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取成功,进而获得高度的自我感受(自信自尊),以及责任感与意志力,和渴望再度通过学习、通过克服困难而获得幸福的动机。
这是一个教育学的良性循环。
怎么让学生走入良心循环中呢?
每一种儿童行为背后,都潜藏着一种行为模式,每一种教师行为背后,也潜藏着一种行为模式。
针对学生丧失自信自尊,老师可以采取的反应类型有:
1、爱心型。
不歧视学生,给予他无微不至而且持续不断的爱及照顾。
2、励志型。
讲一些励志的名人故事给他听,鼓励他的志气。
3、赏识型。
不断地寻找这个孩子的闪光点,然后大大地加以表扬,以树立他的自信。
4、转移型。
通过表扬孩子在其他领域的进步来帮助他树立自尊。
5、专业型。
研究这个学生的学习障碍,给予相应的单独辅导,使他能够战胜困难并取得成功。
前四种行为模式都是有效的,在某些情形下还会发生关键作用。
成熟的教师,会根据对学生行为模式的洞察同时或交替使用这些策略。
这四种模式是外在的,辅助性的。
最后一种是内在的、根本性的。
但如果长期习惯于采用前四条途径(尤其是当这四种途径有一定成效时),会导致积极意义逐渐丧失,而消极可能逐渐显现。
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爱心教育、赏识教育、励志教育之所以流行,正是因为专业化普遍缺失,企图寻找捷径所致。
一个成熟的高度专业发展的教师,必然会:
1、无限地信任和热爱学生,建立瑞泽的师生关系,但不将焦点放在师生关系上,而是聚焦于知识的学习;
2、洞察学生当下面临的真实问题,并在着眼于学生整体的长远的发展的基础上,采取实实在在的专业策略协助学生突破困难;
3、不断地通过外在的评价协助学生修正自我评价,使之更趋真实合理,并越来越不依赖于外在评价;
4、鼓励和协助学生不断地增加挑战困难的难度与长度,在无止境的挑战与创造中不断地提升尊严感。
楚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