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通用5篇)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通用5篇)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通用5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1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1806年,他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此书的原标题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十四章,三编之前有一个“绪论”。

以下是我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书做的一些摘录以及自己的理解:一、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

”赫尔巴特提出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的管理和目的(一)儿童的管理“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

”赫尔巴特认为,对儿童的管理是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责任,对儿童的管理是进行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另外对儿童的管理不能太过。

(二)儿童管理的目的“……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造成具有反社会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

”赫尔巴特继承了中世纪的教育对儿童的看法,认为儿童起初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

指出为了使这种烈性不会发展为反社会倾向,就必须经常用强制来压制。

三、教学的步骤教学过程包括“专心”和“审思”两个基本环节。

“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

“审思”是指追忆与调和意识内容的思维活动,即深入理解与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联合成统一的东西。

专心和审思都各有其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

在此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他把教学划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连续的阶段。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是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的经典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赫尔巴特强调了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来促进学生的身体、智力和道德发展。

这种对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视和认识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理念。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塑造人的品德和价值观的过程。

因此,教育应该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通过教学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这种教育理念在当今的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此外,赫尔巴特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他主张“系统性”原则,认为教育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他还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方法,认为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和引导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原则和方法对于当今的教学实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赫尔巴特还强调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

他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知识的引导者和启蒙者,他们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品德。

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
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

总的来说,《普通教育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还让我对教育实践有了更丰富的指导。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教育工作中的一盏指路明灯,指引我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普通教育学之读书笔记1--3章

普通教育学之读书笔记1--3章

普通教育学之读书笔记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成效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的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二、教育规律的特点:1.它是教育现象所固有的客观存在,即同时存在;2.它是反复起作用的,在任何情况下教育都受自身规律的制约。

三、教育规律按层次可划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一般规律存在于一切教育现象中,并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认识且掌握的一般教育规律: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教育适应并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规律。

特殊规律(不同时期,不同领域,教育过程不同阶段)如德育规律,教育规律,教学管理规律。

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萌芽阶段:在奴隶社会形成,但是教育现象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孔子的论语,汉初的学记,唐代大文学韩愈的师说,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古罗马著名教育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没有形成对教育的研究只停留在现象的描述,独立的教育学科,理论水平低。

2,独立形成阶段:教育学之父杰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它是一部完整的论述教育理论的专著,是1632年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康德的康德论教育,瑞士的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还有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成书于战国后期,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讲家的培养一书还早300年,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专著。

这一阶段的特点教育学已经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使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从具体的比喻过渡到科学的论证。

3.不断发展阶段:教育学科群的形成及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与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学派的对立,其特点是;教育的地位不断得到认识、肯定和提高,教育学科在不断被分化和拓宽,各种教育理论同时存在,使教育形成了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综合化的趋势。

普通教育学读后笔记摘抄(3篇)

普通教育学读后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普通教育学》是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著,于1806年首次出版。

该书是教育学领域的重要著作,对后世的教育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普通教育学》的一些读后笔记摘抄。

二、教育学的定义1.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的理论科学。

2. 教育学不仅关注教育实践,还要关注教育理论,以指导教育实践。

3.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方法、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等。

三、教育目的1.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德行、智慧、体魄和劳动能力。

2. 德行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智慧教育是教育的核心,体魄教育和劳动能力教育是教育的辅助。

3. 教育目的的确定应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教育方法1. 赫尔巴特提出了“五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应用。

2. 明了阶段: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3. 联想阶段: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新的认识。

4. 系统阶段:整理、归纳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5. 方法阶段: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应用阶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育制度1.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制度是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学校、班级、课程、教材、教师等。

2. 学校是教育制度的核心,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单位。

3. 课程是教育内容的具体体现,教材是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

4.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对教育质量有重要影响。

六、教育评价1.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估。

2. 教育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

3. 教育评价包括对学生、教师、课程、学校等方面的评价。

七、教育与社会1.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与社会密切相关,教育的发展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2. 教育应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

3.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一、作者介绍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年5月4日-1841年8月14日)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他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

他在系统地实践哲学与观念心理学的基础上,以伦理学阐述目的、心理学论证方法、实验学校为实践基础,建立起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严密系统的经验教育学体系,成为科学教育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赫尔巴特将心理学知识的运用扩展到学校教育系统,并渗透进全部教育理论的建构中,成为继裴斯泰洛齐之后真正教育心理学化的典型代表。

赫尔巴特于1776年生于德国奥格斯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

赫尔巴特童年曾受过良好的古典文学和哲学教育。

1788年,进入奥尔登堡文科中学,接受古典式的德国教育,开始研究康德的哲学。

1789年,年仅13岁的赫尔巴特写出了第一篇哲学论文《论人类道德的自由》。

1793年,进入耶拿大学学习法学,后转学哲学,师从康德的学生费希特。

1797年,赫尔巴特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

从1797年到1800年,他在瑞士的一个贵族家庭中担任3位年龄分别为8岁、10岁和14岁的男孩的家庭教师。

他每隔两个月就写一份教育报告,3年共写了24份报告。

在对他所教的三个儿童的个性和需要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赫尔巴特体验并认识到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价值,并开始研究教育学中的心理学问题。

1802年,赫尔巴特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教育论文《裴斯泰洛奇关于直观的初步观念》,裴斯泰洛奇促进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给了赫尔巴特很大的启迪,使之开辟教育科学之路的努力有了真正的起点。

获哥丁根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讲授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课程。

1805年成为哥丁根大学正式教授。

1806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一书,开始构建他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共5篇]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共5篇]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共5篇]第一篇:《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

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

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

第三编的标题是“性格的道德力量”,下面就《普通教育学》中的教育思想作一简要述评。

(一)五道念与以之为基础的教育目的论五道念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论的理论基础。

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第一种为“自由”的观念。

亦译作“内心自由”的观念。

“自由”的观念要求个人的意志和行为能摆脱一切外在影响的束缚而只受制于人的内在判断,归之于人的内在自律,归之于人的理性自觉,从而使人的意志、理性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

第二种为“完善”的观念。

赫尔巴特认识到,在实际的道德实践中,人的由意志、理性所作出的内心判断往往难于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人之理性判断外发之为道德行为,往往受客观条件和人的其他心理品质的影响。

当内外发生矛盾且这一矛盾不能调和之时,即需依靠“完善”的观念去加以解决,即用多方面的意志力和坚强而紧张的毅力加以“内部的协调”。

第三种为“仁慈”的观念。

亦即“绝对的善”的观念。

“完善”的观念得以发生作用的法宝是人的意志等理智能力。

如果借助人的内部的理智能力还无法协调意志和行为之间的矛盾时,就要用“仁慈”的观念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使人不与任何人发生那种危险的恶意的冲动。

“仁慈”的观念发生于两种意志的相互关系之间,通过这一观念使自己的意志处处与别的意志相协调,具有无私地为他人谋福利的强烈愿望,这样,社会冲突就不可能发生,社会秩序就会得以安定。

第四种为.“正义”的观念“正义”的观念就是“守法”的观念。

如果“仁慈”的观念还不足以遏制人的与他人1 发生冲突的恶意冲动,就必须通过“正义”的观念,即根据人们志愿协调所制定的守法观念或法律条文予以解决。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学之父,他的《普通教育学》被视为规范教育学的基石,是教育学科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本书里,赫尔巴特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观点,关注到了教育的各个方面,从理论到实践,从教育目的到教育方法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本文中,我将从赫尔巴特的教育观点、阅读体验、读书笔记和总结四个方面,对《普通教育学》进行一些思考和总结。

一、教育观点1.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在《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强调了道德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这个观点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德育为先”的观念相似,显示出了人类文明中普适的价值观。

在教育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品德,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2.科学方法是实现教育最好效果的基础。

赫尔巴特提出了“科学教育学”的概念,并认为教育必须以科学方法为基础,实现科学管理与科学指导,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只有借助科学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教育的规律和本质,进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同时,科学教育学还要求我们将教育研究作为一门严谨的学问,不断深化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3.教育应该帮助人们提高判断力。

在教育内容上,赫尔巴特鼓励广泛联系、比较相似或相悖的思想,并作出判断、抉择。

教育应该帮助人们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提高自己的判断力,以便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这个观点表明教育不只是灌输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阅读体验在阅读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时,我感受到他严谨、系统和深入的思考能力。

他对教育问题的探讨不仅涉及到理论层面,还关注到了实践层面的问题,这使我从中得到了很多认知上的启示。

但是,个人而言,我认为赫尔巴特的叙述风格有些繁琐,读起来比较累。

但是,他对教育问题的研究深入、透彻,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

三、读书笔记在读书笔记方面,我认为读书笔记的质量依靠的是阅读量,其实就是联系、对比的能力。

读普通教育学心得6篇

读普通教育学心得6篇

读普通教育学心得6篇普通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普通教育学在英美等国称为教育哲学。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读普通教育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大一的时候教《普通心理学》的老师就已经给我们推荐《普通教育学》这本书了,也是那时候我才知道赫尔巴特是近代著名教育科学的创始人,在教学的心理学方面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那时候老师介绍我们看时,我觉得那么有名的人写的书应该都是比较深奥的,所以就一直迟迟没有去看。

这个学期因为外国史这个课程,我终于有机会去看它里面的内容了,借来这本书一看,原来我之前的感觉是对的,这本书真的挺深奥的,概念性的东西很多,理解不了他要表达的,可能我们看的都是经过其他学者翻译过来的吧,或许看英文版本的话会更容易理解。

不过虽然它比较的深奥,但我还是能够吸收一点他里面的精髓的东西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写管理的方法中提到了用权威和爱来进行管理,他认为教育者应该在儿童心目中树立权威的形象受到他们的爱戴,树立权威的关键在于卓越的智慧,而受到爱戴的关键在于教育者自己要爱儿童,与他们保持亲密的关系。

我觉得这是非常的正确的,因为一个教师必须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够使儿童对你信服,让他们觉得你是有这样的资格来做他们的老师的,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被学生指出他的错误的话,那么学生或许就不再地信服他。

当然,除了有卓越的知识,教师还应该爱儿童,跟他们保持亲密的关系,长时间的相处和温柔的爱抚都是很好的方式,这样儿童便会喜欢自己的老师,一旦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他们便会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不会做出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这样便能很大的程度上减少课堂的管理。

赫尔巴特他也提倡通过赞许和责备来对儿童进行训育,他认为应该通过应得的赞许给儿童以快乐,这是训育的出色的艺术。

我觉得适当的奖励和责备对儿童来说也是必须的,用奖励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儿童的积极性,而责备则让儿童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不能一味地奖励,这样儿童不会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所以有时候责备也是很必须的。

教育类读书笔记(通用16篇)

教育类读书笔记(通用16篇)

教育类读书笔记教育类读书笔记(通用16篇)教育类读书笔记1《爱的教育》是一本值得父母和孩子一齐细细品味的名著。

我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读的书,看了这些故事深深感到其中的爱!书中有关于孩子、家长、老师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给我和孩子留下深刻印象。

让我们和孩子一齐共同学习和成长。

它以日记的形式,透过看似平凡的人和事。

作为一名家长,当我看到父亲教育儿子的细节,我常常想,生活中的我好象少了些耐心,多了些浮躁;少了些宽容,多了些挑剔;少了些鼓励,多了些批评……自己期望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下成长又期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孩子原本是可爱的,在其成长的路上真的'需要爱的精神,爱的教育,教会孩子学习,让她拥有爱心,让她懂得做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爱的教育家长读后感。

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

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

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它,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

爱能够使人绝处逢生,爱能够使浪子回头,爱又能够激发人无穷的力量。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完美的人间!”如同这首《明天会更好》的歌一样,只要有爱人间会变得更加完美更加温暖。

教育类读书笔记2我读了《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作者是张民生、于漪,让我感受颇深。

爱,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记得自己高中的时候特别想当老师,因为那时的我,对老师充满了敬佩之情,常常迷恋于老师的威严和权力,又倾慕于他们的慈母之心。

其实那时的我也并不知道正真的原因。

高中毕业我如愿的当上了老师,我踏上了教师这个岗位,一晃就是30年。

我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有句话说:“活在当下”。

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

关于教育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关于教育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关于教育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教育学的读书笔记1当我一口气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时,书中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的尽乎完美的爱,令我感动得涕然泪下。

这部书处处洋溢着的爱国、爱亲、爱师之情,所蕴涵散发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一直向你诉说着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这是一种最真诚的教育,使爱在我们的身边永远存在。

它让我深深地感动时,也引发了我对“爱”的思考,爱,究竟是什么?读后,使我明白了,爱如空气,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忽略。

可是,我们的生活却不能没有它。

当我看到小抄写员时,令我十分震惊,事情是这样的:裘里亚是小学四年级学生,12岁了。

他是个黑头发、白皮肤、举止文雅的佛罗伦萨少年。

他的家境很困难。

因为他那在铁路上工作的父亲工资很低,又要养活家人。

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因为他是家里最大的孩子,总希望他能成为弟弟、妹妹的榜样。

父亲知道他学习很用功,可还是一再督促他要加倍努力,父亲多么希望他能早些毕业找份工作,减少生活中的压力。

父亲终于找到了一份抄写的工作,他一日一日地抄着,裘里亚看见父亲这么辛苦,便对父亲说:“父亲,您太累了,让我来帮你抄吧!可父亲却严厉地拒绝了,裘里亚只好走开了书房,忽然,他想到父亲每天夜晚都要去睡觉,何不如在晚上抄呢!晚上,父亲回到了睡室睡觉去了,裘里亚便悄悄地来到了书房,点燃了灯,抄了起来,就这样几天以后,裘里亚出了睡室时,都有黑眼圈,成绩也下降了,爸爸每天打他,可裘里亚觉得这样温暖。

终于,父亲明白了,原来裘里亚在夜间帮自己抄写,父亲抱起他说:“儿子,你真好,爸爸以后不打你了。

”裘里亚像吃了糖一样甜。

多么感人的亲子之爱啊!我们要有一颗最真诚的爱心,去爱世界每一人、每一物真心付出,真情无价,让我们记住这样一段话“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教育学的读书笔记2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进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

心得体会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心得体会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1近段时间考试多多,教育学心理学都是复习重点,故此把大学时喜欢的一些名篇论著拿出来又看了看。

或许受所学专业的影响,又或许在应试教育下讨了十几年生活,对中国现行教育情况总是摇头不满的。

可是现在自己从事教育也几年了,心里隐隐的一直有个问题,我们教育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日以继夜的投身在教学的第一线,甚至拿不出多的时间照顾家人和自己,这样的事业,我们的劳动获得了什么?不管是赫尔巴特抑或是国内的教育大家的论著中,都是立意高远,读之引人向往的。

教育,是教育人走向社会人的重要手段,而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必要为即将要成人的下一代的生命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先贤们都肯定的描述过,独立、自主、自由的人,这是古今中外众多教育奋斗的目标。

由原先附属的人成为有自己思想见地的独立人,不仅需要知识的给养,更需要老师言传身教的树立这样的意识,买下这样的种子,在几年、十几年的时间里不断巩固、培养、煅炼而成。

再来赫尔巴特对于学生教育管理的一项也是我很感兴趣的,由于教学实践的限制,总是觉得在这一块总是学得不够。

赫尔巴特认为在学生管理这一方面的方式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威胁,监督,权威与爱。

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这其中的分寸是需要时间来慢慢磨练把握的。

就以威胁一项来说,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中,不管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目不识丁的文盲,都不影响威胁这一手段的广泛运用。

但是,由于那些本性倔强的儿童对威胁毫不在乎,什么都不怕,而那些本性脆弱的儿童也体会不到威胁的意义,还是继续照其愿望所指使的那样去做,所以,采用威胁的方法常常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它必须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普通教育学》是一本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作者是杰罗姆·S·布鲁纳。

这本书通过对教育学的历史、理论、实践等方面的探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教育学知识体系,对于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在阅读《普通教育学》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学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教育是一个涉及到人类思想、行为、社会关系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或者方法,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一种精神。

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我对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在书中,作者对教育学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古代教育到现代教育,从教育的理论到教育的实践,都有所涉及。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我了解到了教育学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同时,作者还对教育学的主要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文化理论等,这些理论不仅帮助我理解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也为我今后的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书中,作者还对教育学的实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包括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进行等。

通过对教育实践的介绍,我了解到了教育学的实践要求和特点,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同时,作者还对教育学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这为我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通过阅读《普通教育学》,我不仅对教育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教育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它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关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普通教育学》是一本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通过对教育学的历史、理论、实践等方面的探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教育学知识体系,对于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普通教育学》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本书对于普通教育的定义、目标、方法都进行了系统且详尽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普通教育的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普通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才能和素养。

书中通过对普通教育的解释,让我明白了普通教育的核心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群策群力能力的完整人。

而这种培养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提供全面的培养机会和环境。

其次,书中对于普通教育的目标提出了很好的理论框架。

普通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各个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除了对普通教育的定义和目标的讲解,书中还对普通教育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书中提到,学生在普通教育中的自主性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育者也应该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学习。

教育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综合而言,《普通教育学》这本书给我提供了对普通教育的深入理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普通教育的定义和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如何实现普通教育也有了更加系统的思考。

这本书不仅给我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了新的思考。

我相信,只有通过全面的普通教育,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更多有才能、有素养的学生,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所以,我会把这本书的理论指导应用到实际中,尽可能地落实普通教育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教育教学书籍读书笔记(通用17篇)

教育教学书籍读书笔记(通用17篇)

教育教学书籍读书笔记教育教学书籍读书笔记(通用17篇)教育教学书籍读书笔记篇1最近我读了这样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过多“博大精深”的理论阐述和学术语汇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实践本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共鸣,成为广受欢迎的教育学著作。

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

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

”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新教育之梦》对于“理想的教师”提出了八点要求。

这些要求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任何一个岗位都充满着竞争,教师间的竞争往往又是多于合作的。

目前,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制度,评价方式都需要竞争。

但是作者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

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教师间合作的渴望和信心。

“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当今社会除了竞争,合作也是非常重要。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呼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需要合作,教师也要学会合作。

教师要成为受欢迎的教师,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

这三点建议同样也在告知人们怎样学会合作。

《新教育之梦》告诉我,智育不能独领风骚,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数字,或是一纸文凭,一张入学通知书,它“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它还应让学生“自警、自诫、逢励”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性,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育不只是追求四肢发达,它应“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闲消遣,它“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在教育的广袤世界里,有一本像明灯一样的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说实话,刚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是有点犯嘀咕的,担心会是那种晦涩难懂、满是高深理论的大部头。

但真正读进去之后,我发现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启发的教育宝藏。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性教学原则,让我有了很深刻的思考。

他强调教学和教育是相互融合的,不能把知识的传授和品德的培养割裂开来。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我在一个小镇上读小学。

我们的数学老师是一位姓王的老先生,他教学特别认真,对我们也很严格。

有一次数学课上,他正在讲解一道复杂的应用题,大家都听得云里雾里的。

这时候,有个同学小声嘀咕了一句:“这也太难了,学这个有啥用啊?”王老师听到了,他没有生气,而是放下手中的粉笔,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啊,别觉得这道题难,学会了解决它,可不只是为了考试能得分。

以后你们长大了,去买东西算价钱,做生意算成本,都得用到这些知识。

而且,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能锻炼你们的耐心和细心,这对你们以后做人做事都有好处。

”当时的我们似懂非懂,但现在回想起来,这不就是赫尔巴特说的教育性教学吗?王老师不仅仅是在传授数学知识,更是在培养我们面对困难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有赫尔巴特主张的兴趣的多方面性。

他认为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不能让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初中班主任,她教语文。

为了让我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她可真是费尽了心思。

有一次,她组织了一场诗词朗诵会。

让我们自己选择喜欢的诗词,然后上台朗诵。

那场面,真是热闹极了!有的同学慷慨激昂地朗诵李白的《将进酒》,有的同学则柔情似水地吟诵李清照的《声声慢》。

为了准备这次朗诵会,大家都主动去查找诗词的背景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故事,琢磨怎么才能把诗词朗诵得更好。

原本那些在课本上看起来枯燥的诗词,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五篇]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五篇]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五篇]第一篇: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教育史上的经典著作永远是教育工作者的最佳启蒙”。

通过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阅读,我体会到了赫尔巴特所构建的科学教育学体系的历史价值及其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借鉴意义。

下面就几个方面,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拙见。

1、课程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培养新型人才为目的是方法的先导。

首先应该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确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去设计、去实施。

一定要强调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改革的实效和教育目的的达成度。

2、赫尔巴特论证的教学法往往被人认为是教师的“教法”,而不包括学生的“学法”,这就是忽视了他的“教法”是建立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之上的。

根据学生兴趣活动的四个阶段:注意、期望、要求、行动来规定教师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活动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统觉团的形成和扩大,他没有否认学生的主动性,而是更多地论述了教师如何去做,以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而杜威也忧虑,“迎合学生的任性和兴趣”会有危险,需要有成人的指导来发展学生的民主,他没有否认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规范。

3、如何构建我们自己的教学法,首先,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孤立的发展知识或能力,二者之间的对立也就没有那么绝对。

其次,对于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法,不能一切“拿来”,更不能一概否定,要辩证分析,取长补短。

第三,现在各种教学法如雨后春笋,更要汲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切不可今日学习“魏书生”,明日又学“洋思经验”,一定要学其思想的内核,而非形式。

如同今日我们仍然要研究赫尔巴特一样,主要是研究和学习其教育思想。

4、赫尔巴特的眼里,教育目的之间存在着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三重目的。

首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是实现最高教育目的的首要条件。

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教育。

兴趣必须是多方面、均衡的。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回复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回复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回复赫尔巴特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著有许多关于教育的重要著作,其中《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读赫尔巴特的著作可以对我们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带来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以下是我对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的回复:首先,赫尔巴特提出了“知识三端论”,即知识的三个方面:实用性(工具性)、文化性和价值性。

他认为,实用性知识使人们能够解决现实问题,文化性知识培养人们的人文素养,价值性知识则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一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知识的不同方面和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其次,赫尔巴特提出了“三位一体”教育目标,即目的、方法和结果三者要统一。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为目的,教育的方法要人性化、创新和灵活,而教育的结果要多方面、全面、协调和一致。

这一理论指导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达到教育效果的多方面、全面和一致。

最后,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境界”的概念,即“考虑到学生所具备的各种原始的、基本的、复杂的、激情的和感性的素材,以及他们的联想、分析和反省等思维过程,逐步让他们进入教学内容所要求的思维、知识、能力的境界。

”这一理论强调了教育的过程性和学生主体性,指导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自身经验,逐步引导他们进入教学内容所要求的境界,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目标。

总之,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

读赫尔巴特的著作可以对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学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让我们更好地探讨教育的本质和发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05成人教育学赵丽梅学号2005182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 rt,1776—1841),近代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

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在这本著作中,赫尔巴特提出了作为独立的一门科学的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一、赫尔巴特生平简介生于德国奥登堡。

他的幼年教育受益于母亲和家庭教师,以后入拉丁学校,于1794年进耶拿大学。

在学校内他研究康德、费希特等人的哲学著作;当时刚发表的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ides,约公元前六世纪)关于一切存在都是统一的和不变的学说,给他很大的影响。

1797年初,他在修完大学课程之前,即去瑞士担任一贵族的家庭教师;他对教育的兴趣就是由这个职务引起的。

他在1799年曾访问过柏格多夫,与裴斯泰洛齐相识,这一认识给他的印象很深,但是他并未接受裴氏观点中的民主主义倾向。

1799年以后,他停居在友人家专攻哲学;1802年在哥丁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随后即在该校任教。

1809年他应哥尼斯堡大学的聘请,继康德之后,讲授哲学与教育学,并创立教育研究所,目的在于训练教师,应用他的教育原理。

1833年,他重回哥丁根大学任教,于1841年逝世。

二、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坚信,他建立了“科学的教育学”。

因为他的教育学具有坚强的双翼,即把教育学建立在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

他说:“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来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当然,在分析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时,也不能忽视他的政治思想。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赫尔巴特(Herbert)是德国教育学家,他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是对现代教育学的重要贡献,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读完《普通教育学》一书后,我整理了以下读书笔记,总结了一些关于普通教育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

一、普通教育学的定义和任务赫尔巴特将普通教育学定义为"一门关于人类在其过程的总体形成上所走的共同规律的科学." 他认为,普通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研究人类整体形成的过程,发现普遍性的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来改进教育方法和实践。

二、教育过程的几个基本概念1. 教育的起点: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起点是婴儿出生那一刻。

婴儿通过感知来构建对世界的认知,教育应该从出生时刻开始,通过提供合适的刺激,帮助婴儿建立起与世界的互动关系。

2. 教育的任务:教育的任务是帮助个体发展出完整的个性,并使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

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调整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环境来完成。

3. 教育的过程:教育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赫尔巴特提出了"相互性原理",即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教育者应该尊重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三、教育的三个阶段赫尔巴特将教育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婴儿教育、童年教育和青年教育。

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任务。

婴儿教育主要通过感知和体验来激发学习兴趣,童年教育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和社交技能,青年教育则是为了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四、教育方法和原则1. 个性化教育:赫尔巴特强调教育应该以个体为中心,根据每个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育策略。

2. 感性教育:赫尔巴特认为,感性经验是教育的基础,因此教育者应该创造有利于学习者感性体验的环境,并通过感知来促进学习的发展。

3. 社交性教育:赫尔巴特认为,个体的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环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习者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4. 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赫尔巴特认为,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教育应该既关注个体的发展,又注重培养学习者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

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

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

第三编的标题是“性格的道德力量”,下面就《普通教育学》中的教育思想作一简要述评。

(一)五道念与以之为基础的教育目的论五道念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论的理论基础。

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第一种为“自由”的观念。

亦译作“内心自由”的观念。

“自由”的观念要求个人的意志和行为能摆脱一切外在影响的束缚而只受制于人的内在判断,归之于人的内在自律,归之于人的理性自觉,从而使人的意志、理性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

第二种为“完善”的观念。

赫尔巴特认识到,在实际的道德实践中,人的由意志、理性所作出的内心判断往往难于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人之理性判断外发之为道德行为,往往受客观条件和人的其他心理品质的影响。

当内外发生矛盾且这一矛盾不能调和之时,即需依靠“完善”的观念去加以解决,即用多方面的意志力和坚强而紧张的毅力加以“内部的协调”。

第三种为“仁慈”的观念。

亦即“绝对的善”的观念。

“完善”的观念得以发生作用的法宝是人的意志等理智能力。

如果借助人的内部的理智能力还无法协调意志和行为之间的矛盾时,就要用“仁慈”的观念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使人不与任何人发生那种危险的恶意的冲动。

“仁慈”的观念发生于两种意志的相互关系之间,通过这一观念使自己的意志处处与别的意志相协调,具有无私地为他人谋福利的强烈愿望,这样,社会冲突就不可能发生,社会秩序就会得以安定。

第四种为. “正义”的观念“正义”的观念就是“守法”的观念。

如果“仁慈”的观念还不足以遏制人的与他人发生冲突的恶意冲动,就必须通过“正义”的观念,即根据人们志愿协调所制定的守法观念或法律条文予以解决。

这样,“正义”的“守法观念”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就会牢固地建立起来。

第五种为“公平”的观念。

亦即“报偿”的观念。

如果通过“正义”的观念还不能够解决不同意志之间的矛盾,就必须通过“公平”的观念,对那些预先思量过的错误行为予以应受的惩罚使之不失为公道。

“公平”的观念要求以等量的善与恶偿还于当事人,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它使人意识到不良的行为必将导致应有的法律制裁。

(二)管理论赫尔巴特认为管理的主要方法有:(1)威胁。

这是一切管理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管理儿童的第一手段,也是特殊手段。

(2)监督。

对孩子不加监督,不加教养,而放任儿童撒野是培养不出伟大的品格来的,因此,长期以来,监督就是儿童管理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3)权威与爱。

权威能约束人使之不至产生超出常规的活动。

权威非常有助于克服人的一种倾向于邪恶的、正在形成的意志。

(三)兴趣说与教学论兴趣的多方面性。

赫尔巴特将“兴趣的多方面性”作为其教学论的理论前提和基础,在《普通教育学》中,其第二编,作为论述教学理论的专编,即是以“兴趣的多方面性”作为卷名的。

何谓兴趣?“兴趣是同欲望、意愿和审美有共同之处的,是同漠不关心相对立的。

”“当我们发生兴趣时内心是积极的,但在兴趣未转化为欲望与意志之前,我们在外表上却一直是消极的。

兴趣处于单纯的观望与着手之间”,同时.兴趣能激起人们的爱好而占有人的心灵,从而过渡到欲望和意愿。

人对外界实在的注意,构成了兴趣的来源,这种实在一旦与人的一种新表象相互联系时即会产生兴趣这一心理活动。

作为现象的外界实在具有多方面性,因而人的兴趣也具有多方面性,“心智中的多方面性只不过是现象的多方面性,就像心智中的统一性只不过是现象的相似性与综合一样”。

(四)性格观1.管理、教学和训育,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体系的骨干。

管理不是教育,但是,“紧紧而灵巧地抓住管理的缰绳”,则是教学和训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保障。

而训育即是道德教育,即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和训育(教育)的关系上,“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

”道德教育(训育)如果不通过教学,只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相反,如果教学不进行道德教育(训育),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训育,是教育的最高或最终的目的。

就其内容而言,训育即是培养学生形成道德性格的教育。

(五)《普通教育学》的意义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论走向科学的开山祖和奠基石。

(1)赫尔巴特将五道念作为其教育论的理论基础。

这种试图将教育目的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之上的努力显然是一种理论上的贡献,从而使其教育目的论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的理性之物。

(2)赫尔巴特将其管理论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世纪神学的幽灵还在赫尔巴特的身上游弋,其反动性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即使在赫尔巴特的最专制的管理论之中,我们还是可以依稀看到一些民主的东西. 这就是矛盾的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赫尔巴特是德国着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1806年,他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此书的原标题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十四章,三编之前有一个“绪论”。

以下是我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书做的一些摘录以及自己的理解:一、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

”赫尔巴特提出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的管理和目的(一)儿童的管理“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

”赫尔巴特认为,对儿童的管理是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责任,对儿童的管理是进行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另外对儿童的管理不能太过。

(二)儿童管理的目的“……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造成具有反社会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

”赫尔巴特继承了中世纪的教育对儿童的看法,认为儿童起初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

指出为了使这种烈性不会发展为反社会倾向,就必须经常用强制来压制。

三、教学的步骤教学过程包括“专心”和“审思”两个基本环节。

“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

“审思”是指追忆与调和意识内容的思维活动,即深入理解与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联合成统一的东西。

专心和审思都各有其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

在此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他把教学划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连续的阶段。

(一)清楚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对学生而言,这一阶段处于静止状态的“专心”活动,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

作为教师,要采用提示等直观教学讲授新教材,以便使学生清楚而又明确地感知新教材。

事物能否被感知,首先取决于学生的过去经验,因此,要使学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观念,以便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新观念。

(二)联想对学生来说,这个阶段是运动状态的“专心”活动。

经过了明了阶段之后,学生能够将以往的种种观念迅速地正确再现出来,并自然地引起某种联想。

但是,也往往会碰到新观念与旧观念不相一致、与旧观念不相联系的情况,这时,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其他有效方式,寻找某些较接近的新观念或旧观念,去代替或调和它们。

在此阶段,重视培养和利用良好的记忆力和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系统经过“联合”阶段,学生的新观念与旧观念之间产生了一定联系,但并不系统,需要学生进一步进行一种静止状态的“审思”活动。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初步联合起来的种种观念进一步与课程的整个内容和目的联合起来,使相关的新旧观念重新联合为集团,形成普遍性的概念。

在这一阶段,想象和思维表现得特别活跃,并具有更严密的逻辑性。

(四)方法这一阶段学生对观念进一步思考,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审思”活动。

教学过程达到系统阶段,并不等于观念体系全部形成了,还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便需要借助实际的练习,使已获得的系统知识付诸应用,使之变得更为牢固和熟练。

四、训育及其方法(一)训育的定义“现在便容易对训育的概念下定义了。

它与儿童的管理有共同的特征,它是直接对儿童的心灵发生影响的,它与教学共同的地方在于它们的目的都是培养学生。

”赫尔巴特通过把训育与对儿童的管理和教学相比较,来更清晰地理解训育的实质内涵,它们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转贴二)训育的方法赫尔巴特提出的训育方法有:1.陶冶。

训育与管理不同,其最大的特点是陶冶性。

通过陶冶,使学生逐渐受影响。

2.教师的人格感染。

教师的形象对学生具有权威性,通过教师的人格感化学生,是训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3.赞许和责备。

赫尔巴特说:“通过应得的赞许给儿童以快乐,这是训育的出色的艺术。

”儿童、少年与青年,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须习惯于忍受其所招致的责备并保持这种习惯,只要这种责备是恰如其分的和可以理解的。

4.建立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制度。

这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首要准备”。

赫尔巴特在他的着作《普通教育学》里提出的心理学对教育学的意义,儿童的管理理论,教学阶段论以及训育及其方法,这些教育思想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对教育科学发展的贡献是杰出的,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仍具有借鉴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