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新闻学概论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大学新闻学概论笔记
一章新闻的定义
一、
新闻的起源的讨论:关于新闻的起源一直有一种唯心主义的说法,即新闻起源于人们的一种好奇心、“新闻欲”,恩格斯清楚地揭示人类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是源于社会生产的需要不。
二、
新闻:公开传播新近发生变动事实的信息。
三、
新闻与信息
四、
新闻类型:
突发性新闻:对突如其来的、事先没有预料的、超出常规并呈现急剧变化态势的事件的报道。
持续性新闻:对一件事或者一类事的发生、发展、结果做的持续的跟踪报道。
周期性新闻:对按照固定周期发生出现的事件做的报道。
硬新闻(hard news):对已经发生的或者24小时之内发生的事件的报道,尤其是指那些关系到人的生存权益,题材重大,影响深远的事件的报道,
其特点是时效性强,制作严谨规范。
软新闻(Soft news):时效性不强,但是很有人情味,能激发人阅读视听兴趣的新闻,通常为娱乐界和体育界的一些新闻轶事,或者是其他一些千奇百怪、耸人听闻的社会新闻。
客观性新闻:又称纯新闻,指采取客观中立的立场,不偏不倚,不加入报道者个人感情、喜恶的,力求真实地还原事件的新闻报道。是对黄色新闻(主要是指美国历史上出现的)的反拨。
解释性新闻:运用复杂的背景材料来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或预示发展趋势的新闻报道,其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述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一般认为其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才在美国新闻界占统治地位。(卢斯创办的《时代》新闻周刊被誉为解释性报道的先驱。20世纪美国盛行将反共思想和行为推向极致的麦卡锡主义,人们反思有闻必录不加分析的客观性报道,认为有必要对新闻事
件进行解释,解释性报道因而被充分肯定)
调查性新闻:对涉及政治组织,公司企业,慈善机构,外交机构,政治家等等各种机构和个人的不义的,违法的行为诸如政治腐败,税收浪费,渎职徇私,有组织犯罪等予以独自采访,深入调查,并揭露曝光而形成的新闻报道。(源于1690英法殖民北美时,殖民地报纸对法国国王调戏王妃的新闻报道。在20世纪初美国社会转型期间,一些杂志作者和新闻工作者发起的黑幕揭发运动中大显身手。1970年《华盛顿邮报》的两名记者对水门事件的报道更是将调查性报道带来很高的地位与荣誉。)
精确新闻:一种运用民意测验方法进行新闻素材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道而形成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与传统新闻报道方式不同,它利用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来采集、加工和报道事实。(精确新闻报道可以追溯到美国19世纪初。1967年《底特律自由报》的记者梅耶和科学家合作,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黑人抗议活动进行研究分
析,以精确的数据揭示了事件的深层原因,这种报道方式引起可新闻界的重视,后来被称为精确报道。)
黄色新闻:用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从而达到耸人听闻目的,进而扩大销数的新闻报道。
二章新闻的特性
一真实性
1 从认识论看新闻真实性:
新闻的真实性是事实或随着事实发展的真实,它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事实的发展完结,报道的真实性也才能够全部展现出来;事实进展到什么程度,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才可能到达什么程度。
2 新闻失实中的“合理想象”:
新闻报道强调真实性,新闻的“真”与文学的“真”
含义是不一样的,文学的“真”是强调个人感受与情怀的真,新闻的“真”强调报道事实的真实性,新闻报道中对于没有被五官感触到,不是自然呈现的出来的现象诸如新闻人物的心理活动,不能去合理想象。请看下面二例。
有一年评全国好新闻,一篇详细描写大客车司机毛计三为救乘客而牺牲的通讯《九米拼博》,经过几道关筛选,还是被拿下来了,因为通讯中的一些内容属于“想象”
1953年关于黄继光牺牲的通讯,为了使黄继光更有光彩,加上了他受伤后、堵枪眼前的心理活动。当时就围绕这着这篇通讯开展过是否允许这样“合理想象”的讨论,并得出了明确的否定结论。
新闻的真实性的要求
1 要保证所报道的事实必须确有其事,不可以捏造、夸张、歪曲事实。
2 要如实反映事实的真实情况形态,即准确地报道事实,一方面传播者要对事实的认知判断准确。另一方面新闻传播者报道新闻时采用的符号化手段要能准确地再现事实。
3 要注意报道的连续性(一事实变动不居,二先前报道可以模糊笼统)
4 要揭示事实之间的联系
5 要在整体上追求对客观世界的准确再现(对社会信息资源的总体情况的把握)
新闻的失真失实分类
故意性:
1 片面政治功利的驱使(《时代》等美国媒体对中国的妖魔化,科索沃战争前和战争中西方媒体的报道,1958年中国“放卫星”的报道)
2 新闻媒体出于商业的目的,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编造新闻。
3 新闻从业人员出于畸形的名利观,编造新闻。
4 一味追新猎奇的新闻观(不是单纯是出于商业目的)
非故意性:
1 新闻消息源的缺失或者有意设置圈套(新闻线人:通过提供新闻线索而从新闻媒体获得报酬的人。应该对新闻线人的爆料采取虚假推论的原则,辨别真伪。)
2 新闻采访不够深入
3 没有核实新闻是否属实,冲忙发稿
4 新闻传播者自我知识素养欠缺(20%中国家长)
防止杜绝新闻失真失实:
1 完善新闻传播体制,抵御权利和金钱对新闻传播独立公正地位的损害
2 加强新闻传播工作者的自身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 提高新闻传播者的业务能力(采、编、写等),树立深入采访、调查研究、仔细核实的工作作风
4 建立健全新闻传播的管理体制,树立层层把关的自觉意识并落实更正和答辩机制
5 建立健全对新闻传播业的社会监督机制,落实针对新闻失真失实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二新鲜性
时效性补救:
1 跟踪新闻事件的最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