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城市化2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必修2第2章第3节城市化教案2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必修2第2章第3节城市化教案2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2.3 城市化【教学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2.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对自然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重点难点】1.城市化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2.如何解决不合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教学指导】图表分析法、归纳总结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城市化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城市人口增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第一个标志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后两个标志是体现城市化是否合理的标志。

2.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3.城市化的意义项目意义二、世界城市的进程1.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城市转移发展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的原因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

如下图所示:2.城市环境的特点及其影响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强烈的地区,几乎将自然环境完全改变为人工环境。

城市环境的改变及其影响如下图所示: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过快的城市化则降低城市环境质量。

如下图所示:4.城市环境问题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城市环境污染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高中地理第三节城市化(27张ppt)优秀课件

高中地理第三节城市化(27张ppt)优秀课件
城用地规模扩大 城人口在总人口的比 重不断上升
2、衡量城化水平的标志: 城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3、为什么会城化
推拉 推力——使得人群离开村的因素 理论
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的因素
4、城化的意义
①、带动_区__域__经__济_________开展;
②、带来_聚___落__形__态_____
的变化;
③、带来_生__产__方__式_____生_ 活、方__式____价___值__观__念、
第三节 城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化的含义。 2、掌握不同国家、地区城化的进
程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
他人合作、探究学习。 2、运用地理图表等资料分析、归
纳、总结,比较不同国家城化的过程及
自学指导
1、什么是城化〔概念、标志、推力因素、拉 力因素〕
2、城化的意义
城市化特点

起步早
达 国
城化水平高

出现逆城化现象

起步晚,开展快


城化水平低
国 家
城开展不合理
探究活动:看图2.24 城化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产生哪些影响?
生物圈
岩石圈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圈
大气圈
城化是否必然对地理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呢?
合理的城化。。。。 也可以改善环境。例如,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 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 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 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开展的方 向转变。〔有利方面〕
3、城化进程表 〔结合图2.19和案例4〕
城市 化阶

水平
初期 低于30% 阶段 水平低
发展 速度

【地理】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 第三节 城市化(课件)

【地理】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 第三节 城市化(课件)


城市 人口 比重


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

就医不便、公共设施
水平高

不足
受教育和升迁机会高

升学与升迁不易
现代建筑居家舒适

生活品质低
社会地位提高

贫困与社会地位低


城市拉力
城市化
农村推力
小结:城市化也是人口迁移的一种方式,人口由农村流
向城市,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城市化的意义: 不仅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 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 念的巨大变化;是一个地区社会 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 步的表现。
后期 阶段 城市化水平高于
70%
城市化水平较高, 城市人口比重的 增长趋缓甚至停止。
发达 国家和 地区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 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 类型
发达 国家 发展 中国 家
所处 快速 阶段 发展
时间
后期 早
初期或 加速 晚 阶段
目前 速度


发展 水平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1.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读右边“S”图,完成 “城市化发展阶段表”
发展 城市化水平 阶段
特征
出现的国家 和地区类型
初期 城市化水平低于 阶段 25%-30%
城市化水平低, 发展缓慢
加速 阶段
城市化水平从25%-30% 增长到60%-70%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 中,城市化迅速推进
发展 中国 家和 地区
城市等级:
提升
合作探究一
结合课本P31图2.16和P33案例4 的相关内容归纳城市 化的标志有哪些?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第三节 城市化+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第三节 城市化+Word版含答案
12
材料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 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 产生的主要来源,是城市化中工业生产、 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 有毒物质。目前我国约 1/5 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3 的城市空气质 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下面是表现城市化问题的漫画。
B.乙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C.乙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环境质量高
11
D.甲城市化速度缓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注意各坐标轴代表的意义,其次 需要结合所学城市化的知识,判断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及相应特点。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⑤→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降低,反映的是逆城市化现象,所以 C 正确。(2)该现象为逆城市 化现象,产生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有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便捷、 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等,与农村劳动力丰富无关。 (3)乙阶段劳动 力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中就业的百分比分别约为 48%、30%、22%, 因此乙阶段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百分比大约是 52%,应处于城市化 中期阶段,对应图 a 中的③阶段。 (4)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工 业、服务业劳动人口比重总和高),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工业、服 务业劳动人口比重总和较低),因此甲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缓 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乙代表发展中国家,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 城市环境质量低。 [答案] (1)C (2)C (3)A (4)D
[问题] 材料中叙述的现象是什么?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 么?
[提示] 这种现象是逆城市化。原因:大城市中心环境恶化,人 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农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再加上交 通发展,人口向农村和小城镇迁移,从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高中地理刷题首秧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A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刷题首秧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A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A卷(基础巩固)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是衡量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下表为2014年上海市与山西省的社会经济相关数据。

据此完成1~2题。

1.衡量上海与山西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A.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B.城镇人口比重C.工业发展规模 D.经济发展水平答案 B解析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2.导致山西与上海城市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农业发展水平 B.城镇人口规模C.工业发展规模 D.经济发展水平答案 D解析区域的城市化水平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读某地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3~5题。

3.上图说明该地区( )A.城市化程度很高B.城市人口是2 500万C.大约2.5%的人口在郊外居住D.人口密度较大答案 A解析图示该地区总人口数约为2 500万,而农村人口仅约250万,说明该地区城市化水平很高。

4.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的国家是( )A.孟加拉国B.印度C.英国 D.埃塞俄比亚答案 C解析英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5.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D.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答案 B解析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读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回答6~7题。

6.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答案 B解析乡村人口既可能转移到郊区,也可能转移到中心城区;2040年郊区人口所占比例大于乡村人口所占比例,郊区人口超过了乡村人口;2050年乡村人口所占比例约20%;由于整个区域人口基数在不断地变化,虽然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所占比例与2000年相等,但人口数量不一定相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城市化》优质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城市化》优质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第3节《城市化》 优质课件(共18张ppt)
2020/8/27
学习目标
1.以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规划图及发展模式 图为背景,分析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及影响。
2.以图文材料为背景,分析不同区域城市化的 特点、发展条件及影响。
分享吴江城市化印象。
浙江
上海
一、城市化——吴江华丽蜕变
A.骑单车出行 B.经营手工业作坊 C.去速食店就餐 D.建大型游乐场
⑵大山村在成为“国 际慢城”前后,产业 结构的变化是(双选)
( BD )
A.从传统农业到现 代农业
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 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二、城市病——吴江困境与选择
一、城市化——吴江华丽蜕变
【活动探究】
㈡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起步
活动二:
速度
分析吴江城市化特点。 水平
问题
80
第三阶段
70 60 50
第二阶1段993~2000年 第一阶19段84~1992外年资促进
40 1979 ~1乡98镇3年工业推进
65.28% 第四阶段
30
政策推动
20
2001~至今 26.69% 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互动
【延伸拓展】
二、城市病——吴江困境与选择
“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
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 和大型超市等。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 对比图。
二、城市病——吴江困境与选择
⑴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双选)( AB )
核心功能:
VS 核心功能:

人教版必修二《2.3第三节 城市化》教案两篇

人教版必修二《2.3第三节 城市化》教案两篇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教案【课标解读】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课标重在对资料的分析,此处的资料除了包括文字说明外,还包括课文中提供的插图,我认为对后者的分析更为重要。

所以本节内容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读图分析法,这样可以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可以通过读图分析掌握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通过插图上的景观变化来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是通过读图分析,掌握读图析图的能力,也就掌握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的插图主要有两种:一是抽象的变化示意图——曲线图,它反映的是事物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读这类图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在这节中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的是纵坐标虽然表示的都是“城市人口比重”,但数值不同(这点最好由学生读出来)。

二是景观图,通过对这类图的分析来解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2章城市和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前两节的联系非常密切,即城市化就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这种现象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它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章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根据教材内容需要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什么是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第二课时:城市化对城市的影响。

【学生分析】学生对城市化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因为它研究的是我们身边的地理,所以教学要尽可能从我们生活的周边入手;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来看,他们对城市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往往是表象的、片面的,本节教学需要帮助学生更加理性、深入去分析有关城市化的问题;发达国家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是目前中国城市化案例中所欠缺的,学生难以理解,成为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中统计图表较多,学生对统计图表往往缺乏正确的分析方法,教学过程中需加以引导。

第三节城市化教案

第三节城市化教案
问题探究一:(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模式图的运用)
(2010·广东高考)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1)、(2)题。
(1)可知该市()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第三节城市化
考纲下载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绘制城市人口增长图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分析出城市化的进程和世界城市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绘图、合作交流能力。
3、本节知识框架和要点1分钟
人口向地区集聚和范围不断扩大。
概念
地区转变为地区的过程
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动力
吸引人群到城市的因素
概况城市人口
反映城市发展是否合理
标志城市用地规模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标志)
区域经济发展,体现一国或地区的发展水平
意义
使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发生巨大变化城乡差别
•【答案】(1)城市化
•(2)逆城市化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或郊区环境质量较好),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的距离。
•(3)发达 发展中 发达国家在农业中就业人口比例低,在服务业中就业人口比例高;发展中国家在农业中就业人口比例高,在服务业中就业人口比例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 第三节城市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 第三节城市化

第三节城市化[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世界城市化进程。

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时间、地区差异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有关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一、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动力机制含义表现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4.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判断1.城市化仅能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 × ) 2.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一定提高。

( ×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阶段 图示 城市化特点(水平高低)发展特点 分布国家初期阶段 A 较低 发展较慢发展中 国家中期阶段B较高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 后期阶段C 高 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发达国家思考逆城市化是否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在逐渐降低?为什么?答案 否。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这一阶段许多城市人口到乡村居住,但并非从事农业活动,仅是居住地的改变,其并不代表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1)生物多样性减少。

(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4)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合理的城市化 (1)影响:改善环境。

(2)例证合理城市化——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3.过快的城市化(1)影响: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教学创新设计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周剑青教学内容:城市化学科:地理设计时段:两课时模块: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年级:高一教材版本:人教版备注:《城市化》获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创新设计二等奖(2006年)教学创新设计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周剑青【课程标准要求与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2的“人口与城市”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提出了活动建议:搜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

本条课标的认知水平属于理解层次,为了达到课标要求,应当选取典型的资料作为概括和解释的对象。

城市化的概念、动力因素和意义等基础知识是达成本课标必要的知识铺垫。

从活动建议可看出,新课程主张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的结合,地理基本原理和理论的学习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的建构主义思想。

【教学内容分析】在本章前两节从静态角度分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后,本节教材安排两课时,主要从时间维度探讨了城市的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

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个问题,为本章教材的重点内容。

本节教材首先以读图形式让学生明确城市化的定义,以漫画展示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并简介城市化的意义。

接着紧贴课标要求,提供了曲线图,设计读图思考和活动题,分析两类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及原因。

教材又提供了伦敦城市化进程的案例,活动要求学生结合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概括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最后教材以多幅图片资料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活动3中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讨论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提出缓解压力的措施。

对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活动4让学生评价三种城市绿地系统的模式并用案例说明模式二的作用。

本节教材图文并茂,“阅读”、“活动”、“案例”、“读图思考”的设计优化了教材结构,可设计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探究、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

高一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高一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城市化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经济发达 城市化水平高
经济落后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 并向城市转移 工业的发展安排大量劳动力,繁荣了经济,促 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城市化的影响
区域经济 1、带动————发展; 聚落形态 2、带来————的变化;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 3、带来————、————、————
) C
B.城市化水平低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A.起步早,发展慢 C.城市发展较合理

D.美国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 B
B.城市化水平低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物圈 水 圈
岩石圈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气圈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 来源 危害
烟尘、烟气、尾气 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美国、英国、巴西城市化发展趋缓;印度城市化发展可能加快。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D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 超过发达国家 B.大城市发展迅速,中等城市发展缓慢
C.城市用地规模减少
D.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标志着该国的
综合国力的强弱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表现正确的是( A.起步晚发展快
填空
社会经济 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 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的表现。
城市化的意义
1、人口转化 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2、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加大 3、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
4、居民文化、思想观念的变化


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A )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今日上步——华强北商业中心 华强北商业中心 今日上步
标志一: 标志一 农村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
上步区平整土地(1982) 上步区平整土地
上步第一座高楼—电子大厦 上步第一座高楼 电子大厦(1983) 电子大厦 )
背景资料——深圳市城市面积与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深圳市城市面积与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背景资料 年份 1980年 1996年 2004年 城市面积 KM2 3.8 101 551.0 城市人口 数量(万) 数量 万 1.0 160.3 597.5 总人口 (万) 万 33.3 482.9 800.8
率先在中国进 行改革开放的深 圳市, 圳市,又将率先 迈出历史性的一 新年伊始, 步。新年伊始, 深圳市宣告: 深圳市宣告: 2004,深圳要全 , 面城市化, 面城市化,做全 国第一个没有农 村的城市! 村的城市!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推动城市化发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展的因素。 展的因素。 •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进程、特点及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进程、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 异及特点。 异及特点。 •
1 、按照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 阶段, 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 加速(中期 加速 中期) 中期 阶段。 阶段。
30
20
2,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城市 10 , 化水平 低 , 发展速度快 , 但由于城市化水平略高于经济 环境、 发展水平, 发展水平,带来了 环境、 , 人口、交通拥挤、居住环境、就业、 人口、交通拥挤、居住环境、就业、社会秩序等 问题。 问题。
19世纪 ——20世纪 ——20世纪下半叶——1985年以来 世纪 世纪下半叶 世纪 年以来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名师课堂)高中地理 第2章第3节 城市化2新课教学过程 新人教版必修2

(名师课堂)高中地理 第2章第3节 城市化2新课教学过程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城市化的含义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含义:(通过P31图2.16分析城市化的内涵,本部分可以采取学生讨论→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①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

②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③城市化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你是从哪些方面来看城市化的呢?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的结果)3.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学生讨论结合图2.17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分析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然后采取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1)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如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高;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高;现代建筑居家舒适;社会地位提高等(2)推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总之,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这是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式之一。

(3)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4.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过渡: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

(本部分整体思路:先进行图 2.19内容的教学,同时结合P33案例4完成P34活动题。

然后依据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划分,对图2.18和图2.20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

)(一)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图2.19)2.19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高一地理 第2章 第3节《城市化》2(人教版必修2)

高一地理 第2章 第3节《城市化》2(人教版必修2)

环境污染严重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增加绿化用地
住房紧张
改善居住条件
交通堵塞
改善交通条件
就业困难,失 业人数多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提供就业机会
合理规划城镇建设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7个卫星城呈众星拱月之 势,并逐渐演变成平原 “都市带”设立高新区
青白江 郫县 新都
温江 成都 龙泉 市
双流 华阳
2、城市化过程推动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环境; 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 环境污染 住房紧张 交通堵塞 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多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噪声污染
固体垃圾污染
北京等地遭遇雾霾天气
成都? 尘都 来了就不想走? 来了就走不了
面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该怎么办?
40
30
20
1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1
年份
(教材34页)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问题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城市化 水 发展 地域 阶段 平 速度 扩展 趋势
常见问题
初期 阶段 中期 阶段 后期 阶段
低 缓慢 缓慢 各功能区混杂分布
较 高
迅速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环境恶化、劳动力过剩

缓慢
继续 增大
大城市的市中心空洞化、 失业率增高等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起步、水平、速度、发展阶段
2、城市化进程S形曲线
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图中代表

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 类型
发达 国家 发展 中国 家
所处 快速 阶段 发展
时间
后期 早
初期或 加速 晚 阶段
目前 速度


发展 水平


城市 人口 比重


小结:
从右图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 城市化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 后。这说明( 工业化 )是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发展中国 家的城市化开始于( 二战后 )
城市化的意义: 不仅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 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 念的巨大变化;是一个地区社会 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 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1.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读右边“S”图,完成 “城市化发展阶段表”
发展 城市化水平 阶段
特征
出现的国家 和地区类型
初期 城市化水平低于 阶段 25%-30%
城市化水平低, 发展缓慢
加速 阶段
城市化水平从25%-30% 增长到60%-70%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 中,城市化迅速推进
发展 中国 家和 地区
后期 阶段 城市化水平高于
70%
城市化水平较高, 城市人口比重的 增长趋缓甚至停止。
发达 国家和 地区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 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美国于1825年前后开始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如巴西于1940年、印度于 191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
2、目前英、美国、巴西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印度处于城市 化的初期阶段。
3、近20年来,英国、美国、印度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慢,巴西 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快。
4、未来英国、美国、巴西城市化发展趋于缓慢,印度城市化发 展可能加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城市化
[基础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城市化
1.概念:人口向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乡村变为的过程。

2.标志: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动力机制:
4.意义:
(1)带来的变化。

(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1) 减少。

(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废渣影响城市。

(4)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过快的城市化
(1)影响:使城市环境质量。

(2)例证:过快城市化导致,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

4.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
(1)发展低污染的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

[预习效果自测]
1.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示意图,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A.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B.城市数目的多少
C.城市占地面积的多少
D.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
3.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政策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
4.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人口过度膨胀B.交通拥堵,住房十分困难
C.酸雨、光化学烟雾严重
D.生产和生活能源消耗量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