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工艺(小学语文第5册综合性学习)

合集下载

《多彩的民间》教案(通用5篇)

《多彩的民间》教案(通用5篇)

《多彩的民间》教案(通用5篇)《多彩的民间》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多彩的民间》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多彩的民间》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初步了解民间美术的不同形式,能简单评述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色彩、图案、寓意、用途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感受民间美术的吉祥寓意和多元的造型特点。

2、教学难点:感受不同地域民间美术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播放中国民间美术简介视频,导入本课。

二、讲授新课:1、找吉祥图案请学生在自己带来的民间美术作品中找吉祥图案。

2、分析作品,讲解剪纸的特点3、分组讨论,对比观察生活中的狮子、老虎形象和民间美术作品中老虎、狮子造型,看看哪些相同,哪里又有所不同。

分析为什么即使表现同一题材还存在差异。

(比较后发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狮子、老虎造型有的大方、憨厚,有的朴实、隽秀,还有的玲珑、精巧。

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所以其造型也发生了改变。

)教师总结:虽然取材相同,但是造型各异,与人们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有很大关系。

《多彩的民间》教案篇2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民间的美术作品接触较少,甚至未曾接触。

通过本课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丰富多彩,高手民间劳动人民的生活的愿望和情趣。

二、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能容比较多,中国民间美术内容种类繁多、寓意深邃、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本课包涵了民间的剪纸,年画,面具,铜雕,油画,玩具,泥塑,皮影,服饰,木雕等作品欣赏。

种类繁多但却有共同点,可抓住民间美术的共同点给学生进行欣赏。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

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中国民间手工艺》教案

《中国民间手工艺》教案

《中国民间手工艺》教案中国民间手工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民间手工艺的历史、特点和发展现状。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介绍中国民间手工艺的分类和特点。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他们制作自己的手工艺品。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讨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有哪些,以及对它们的了解和认识。

2.探究(15分钟)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讲解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分类和特点,如陶瓷、剪纸、刺绣、木雕等。

同时,讲解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实践(40分钟)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手工艺品,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手工艺品。

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材料和工具供学生选择,同时提供一些制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4.展示与总结(2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手工艺品,并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体会。

同时,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手工艺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发展和创新。

四、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1.教学资源:图书、图片、实物、手工艺品制作工具和材料。

2.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手工艺品的完成度和创造性,以及学生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理解和认识的提问和回答。

五、教学延伸1.邀请专家来校,进行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讲座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民间手工艺品。

2.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工艺品市场等地参观和学习,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魅力。

3.设计手工艺品展览和交流活动,将学生的手工艺品展示给其他同学和家长,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工作计划(三篇)

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工作计划(三篇)

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工作计划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二.教材分析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

本册共有课文____篇,看图学文____篇,精读课文____篇,略读课文____篇。

课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

在语言训练上,既注意围绕重点设计一个大体的序,又注意训练的整合以及训练重点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教材将课文分为____组,每组一般____篇课文。

在每组课文之前设“导读”。

在每篇精读课文后设“思考.练习”,略读课文前设“阅读提示”。

在每组课文后设“积累.运用”。

第一组的训练重点是学习看图学文,要把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结合起来;要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弄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第二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了,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第三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弄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体会四篇课文表达的不同的感情,了解写日记的方法,并逐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第四组教材编排寓言和童话四篇,要求读的时候,想想这些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

第五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想想哪些内容读懂了,还有什么不懂,试着提出问题,和老师、同学讨论解决。

第六组教材是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能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第七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一边读一边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哪些内容读懂了,不懂的提出来讨论解决。

好的词语、句子或片断注意摘抄下来。

第八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学习时用本学期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同时注意养成积累诗文的习惯。

统观教材,不难发现,这八组教材可分为两部分,第一组至第五组教材讲一个训练重点,即“多读多想,读通课文”。

第六组至第八组教材讲一个训练重点,即“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养成习惯”。

对第一个训练训练重点来说,第一、二组教材是基础篇,要求学会“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第三、四组教材是实践篇,要求通用学会的读书方法读课文,弄懂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第五组教材是提高篇,要求试着提出些问题供老师、同学讨论。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导语】《中国传统节⽇》是通过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提⾼学⽣传统⽂化素养。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化的研究,让学⽣学会沟通、理解,提⾼学⽣的语⾔表达能⼒、创造思维能⼒和组织交际能⼒。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活动⽬标】 1.增进学⽣对中国传统⽂化的了解,增强学⽣的⽂化底蕴,提⾼学⽣的语⽂素养,培养学⽣的爱国情操。

2.通过对中国传统节⽇⽂化的研究,让学⽣学会沟通、理解,提⾼学⽣的语⾔表达能⼒、创造思维能⼒和组织交际能⼒。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化的研究,让学⽣学会开发利⽤校内外语⽂教学资源,提⾼学⽣搜集、处理信息的能⼒。

【学情分析】 随着我国改⾰开放程度的提⾼,国外的⼀些节⽇也逐步进⼊我们的⽇常⽣活,如圣诞节、情⼈节、愚⼈节等。

学⽣对这些节⽇了解很多,却对中国传统节⽇了解缺失。

为了让学⽣全⾯了解中国的传统节⽇和传统⽂化,通过组织了《中国传统节⽇》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过好中国节,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化。

【活动时间】 2课时(⼀课时布置任务准备,⼀课时完成活动任务) 【活动设想】 实地采访、搜集资料、成果汇编等。

【活动准备】 (1)教师确定要研究的⼏个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节,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研究其他节⽇。

(2)教师向学⽣说明学习⽬标,⿎励学⽣积极参加活动,为学⽣推荐相关资料、站,指导研究⽅法。

(3)教师根据学⽣的兴趣和居住地的远近,划分活动⼩组,并选出组长;然后各⼩组成员共同确定要研究的节⽇。

教师要加强指导,以免选择重复。

(4)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案,并拟出草案交教师审核指导。

(5)⼩组长根据个⼈特长,进⾏组内分⼯。

⼩组成员利⽤暑假到图书馆、资料室、博物馆搜集有关资料;到民俗保存较多的农村采访,了解民俗,搜集传说、民谣等;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给⼩组长,⼩组长加以选择,分类整理;撰写研究报告,内容要涵盖多⽅⾯。

(6)研究活动建议:对于每个节⽇,教师可提供以下⼏个研究⾓度,学⽣按照组内分⼯,进⾏研究:传统节⽇的起源或传说;关于传统节⽇的史书记载;传统节⽇的旧民俗与新民俗之⽐较;传统节⽇的饮⾷⽂化;传统节⽇民俗的地⽅特⾊,要突出本地,兼顾外地;传统节⽇与⽂学作品、民谣;与外国类似节⽇民俗作⽐较;传统节⽇的社会功能及向国外的传播。

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_1

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_1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漳州市龙师附小林金美 ABC1166999@126. com (本篇教学设计荣获2007 年福建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教材分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安排在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教材用举例的方式提出了活动的指向: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俗习惯等。

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单是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就有节日风俗、各地民俗、民族舞蹈等;又如民间艺术,可以分为剪、扎、编、织、绣、雕、塑、绘等种类,也是多彩多姿,异彩纷呈。

通过活动,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在生活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并使学生感受到,传统不一定很古,它有时离我们很近,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学情分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安排在学完第17课之后,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而且学生已经有了一次综合性学习的经历,所以在开展活动的方法方式上可以更放手一些,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可以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伙伴,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主选择活动方式等。

1 / 9设计理念: 综合性学习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它重在学习过程, 重在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能较好地整合知识, 并把能力运用于实践中学习。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就是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设计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民间文化知识。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和传统文化的来历。

3、倾听、表达、领悟交际,从而达到听得认真,说得顺口,品得出味儿的目的。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课件: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
类 别


1.民间工艺 : 陶瓷、剪纸、泥塑、布艺、草 艺…… 2.民族艺术 : 川剧、杂技、戏剧、国画、书 法…… 3.古诗春联 : 《望庐山瀑布》、《悯农》… … 4.社会习俗 : 清明节祭祖、中秋节团圆 …… 5.神话传说 : 《夸父追日》《嫦娥奔月》… … 6.饮食习俗 : 九大碗、盖碗茶… …
课件: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每到这 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大街上 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贴着“倒福”,对 联。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穿上节日盛装,脸上个 个都带着笑容,走亲串邻去拜年,一片详和的景象 。 大家见面第一句话都是恭喜恭喜。
课件: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
习作指导
1、开头: (1)提问式开头: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 ,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为什么呢?奶奶告诉我: “春节是个辞旧迎新的节日,意味着生机勃勃的春天又要来 了,人们又可以播种等待着丰收,是一个让人充满希望的节 日!所以要高高兴兴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2)列举式开头: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 流长,丰富多彩。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 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 提的就是过春节了。 2、中间:具体描写场景或故事。 3、结尾:展开想象 进行总结。
课件: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
除夕之夜 好热闹啊!人们忙得不亦乐乎, 贴了对联又挂年画;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就像在锅 里炒芝麻似的接连不断;啪啪啪的焰火声就像北 京天安门举行盛大的庆祝会似的,穿过了大街小 巷,穿过了高楼大厦,把漆黑的夜晚照着得如同 白昼。家乡的除夕之夜到处洋溢着一派喜气洋洋 的景象。 这段中写了那些场景呢?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项目式学习(教案)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项目式学习(教案)
突破方法: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节日的起源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
(2)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把握: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可能存在难度。
突破方法:教师通过解读、赏析,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和情感美,让学生尝试创作诗词,加深理解。
(3)班级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学生在策划活动时,可能面临组织协调、创意发挥等方面的难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手工艺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强化学习能力:以小组合作形式策划班级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组织策划等综合实践能力,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4.培养审美情趣:感悟古诗词和民间故事中的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中华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文化内涵:要求学生掌握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传统节日的起源、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理解这些节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手工艺制作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创意,展示了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存在偏离主题的现象。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应该在活动前给出更明确的讨论要求和指导,确保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效果较好,学生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提问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语文三年级上册中国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

语文三年级上册中国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

语文三年级上册中国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目录1. 活动目的与意义 (3)1.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4)1.2 提升文学素养 (5)1.3 培养文化传承意识 (6)2. 活动对象 (7)3. 活动主题 (7)3.1 探究与体验中国传统节日 (9)3.2 “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 (10)4. 活动目标 (11)4.1 知识目标 (11)4.2 能力目标 (12)4.3 情感目标 (13)5. 活动准备 (14)5.1 资源准备 (15)5.1.1 教学资源 (16)5.1.2 实践活动材料 (17)5.2 人员准备 (19)5.2.1 教师分工 (20)5.2.2 家长志愿者 (21)6. 活动内容与流程 (22)6.1 节日活动介绍 (23)6.2 节日知识学习 (24)6.2.1 节日故事分享 (26)6.2.2 节日谚语收集 (26)6.3 节日手工制作 (27)6.3.1 节日相关的折纸活动 (28)6.3.2 节日装饰绘画 (29)6.4 节日习俗走访 (30)6.4.1 走访当地民俗文化馆 (32)6.4.2 探访亲友庆祝节日 (33)7. 评价方法 (35)7.1 目标评价 (36)7.2 过程评价 (36)7.3 成果评价 (38)8. 活动总结与反馈 (39)8.1 活动总结 (40)8.2 学生反馈 (41)8.3 教师总结 (42)8.4 家长反馈 (43)9. 活动预算 (44)9.1 物资购买预算 (45)9.2 人力成本预算 (47)9.3 经费来源与预算管理 (48)10. 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 (49)10.1 活动风险评估 (50)10.2 应急预案 (51)1. 活动目的与意义文化传承:通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并尊重祖先智慧与生活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知识扩展:活动不仅关注节日的传统习俗,还要引导学生研究节日的起源、演变、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促进学生历史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主题4 走进民间艺术-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主题4 走进民间艺术-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主题4 走进民间艺术-教科版一、教学背景介绍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的第4个主题课程,主要针对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并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和了解民间艺术的魅力和特点。

本课时将采用教科版教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具备初步探究民间艺术的能力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1.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2.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种类和代表作品3.了解民间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与地位技能与应用1.掌握制作简单传统手工艺品的方法和技巧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3.学会欣赏和评价民间艺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2.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种类和代表作品3.掌握制作简单传统手工艺品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2.如何引导学生欣赏真正的民间艺术四、教学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实验法:通过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学手段1.课件展示:通过图片等显示器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间艺术2.工具材料: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制作手工艺品3.互动讨论: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五、课程设计前期准备1.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必要的教学资料和实验用品2.教师需要熟悉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的流程教学内容和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课堂导入带领学生回忆已学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关注教师的讲解,参与讨论,回忆学习的内容2. 讲解民间艺术分类和特征了解民间艺术的各种形式与特征3. 民间艺术欣赏教师通过图片等展示,让学生欣赏真正的民间艺术观察和欣赏,认识和感受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4. 制作手工艺品指导制作简单的传统手工艺品分组制作手工艺品,探索传统手工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5. 分享手工艺品让学生向其他组展示自己手工艺品,交流和分享制作的心得与体会认真听取其他组的展示,评价和分享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和思路6. 总结和评价课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今后的建议和改进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和体验,谈论课程的收获和建议六、教学评价本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分组合作制作手工艺品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教案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教案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一、活动目标:1.借“采风”引导学生了解岷县的历史、风俗、文化乃至我国的民俗文化。

2.培养学生运用问卷调查、采访、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等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加工分析资料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关注民俗文化的未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准备:(两周)1、教师动员: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一些岷县民俗民间文化,启发学生对民风民俗以及民间文化艺术产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认真地完成调查活动。

2、搜集不同资料:岷县基本情况(自然、地理)、旅游景点、古迹遗址、名人介绍、风俗特产;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知识(起源,故事传说,意义,相关古诗词,谜语等);中国各民族民俗风情介绍。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运用以下几种调查方式:采访录音、摄影录音、查找资料等)3、一名主持人,课下联络各组,了解同学们活动准备情况。

4、组将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归类编辑。

四、活动时间:2节课五、活动过程:主持人导入:哲学家常说,一滴水中见大海,一粒沙中见世界。

的确如此,即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常小事,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细心探究起来,几乎每一件事都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

到民间去“采风”,关注我们平常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发现。

最近,我们对“民间采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展开两周的实践调查、搜集整理,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收获多多,受益多多。

现在就让我们赶快走入今天的综合性学习课!(一)家乡知多少:——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各小组分别展示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可由本组直接介绍、也可以提问的形式鼓励别的小组参与、或采用竞猜的方式全班参与,形式尽量多样。

1、地理环境岷县隶属甘肃定西市。

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处东经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

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主题确定

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主题确定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并被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综合性学习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出现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带来了挑战。

有位教育家说:“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

”确实,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

不难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更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宽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

,我们对小学语文综合学习的主题的确立上确实有诸多困惑。

,那么既然是活动,首先就得确定主题。

主题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灵魂,没有主题,活动就会失去方向,活动的内容就会零散,缺乏内在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完整知识、能力、情感结构的形成。

,教师不能硬性地规定主题,而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活中广泛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把握机遇、诱导启发、讨论、协商,把这些兴趣和问题提升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主题,为综合性学习提供明确的指向。

1.从语文课堂学习中发现主题,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和提高的最基本和最便利的资源,其中蕴藏了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有待教师和学生发现。

2.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取主题:“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语文课堂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中国结—“平结”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中国结—“平结”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中国结—“平结” 全国通用1.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掌握基本的中国结结法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品质。

2.教学内容2.1 背景知识中国结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中的一种,也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结的起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人常常用中国结来祈求健康、平安和好运。

在现代,中国结也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装饰品。

中国结的种类非常多,每种结法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2.2 实践操作“平结”是一种基础的中国结结法。

它的材料简单,结法容易掌握,适合初学者学习。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颜色搭配,制作出个性化的中国结装饰。

2.2.1 制作工具和材料1.珠子(透明或亮片珠):数量不定,建议准备30颗左右。

色彩搭配自由。

2.彩绳:长度不定,建议准备2米左右。

建议选用缎带或细花边绳,手感柔软。

3.剪刀:使用纤维剪。

2.2.2 制作方法1.把两条彩绳折成四条,再将折好的四条彩绳打一个结,固定好,方便后续饰品操作。

2.将四条彩绳分别绑上一颗珠子(如下图),把打好结的那个头朝向珠子侧面,这样绑上的珠子就会很紧。

3.再将每一条彩绳上的珠子继续向上绑,直到珠子绑完,然后再将四条彩绳分别绑上一颗珠子。

4.之后将四条彩绳分为两条,分别向右和左侧拉,再固定,变成一个小圆环,这就是“平结”。

5.最后将未用到的彩绳打个结,可以挂在门口或挂在树上进行装饰。

3.教学流程3.1 教学准备1.准备好教学材料:珠子、彩绳、纤维剪。

2.制定好活动方案,并制作好示范样品。

3.2 课堂讲解1.介绍中国结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说明“平结”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3.讲解珠子的颜色搭配和混搭技巧,鼓励学生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3.3 实践操作1.提供足够的珠子和彩绳,让学生依据教学步骤自己制作中国结。

2.老师巡视指导,协助学生解决制作中的难题。

3.4 活动总结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浅谈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

浅谈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

浅谈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把这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就要靠这些娃娃们。

利用综合实践课,开展相关的传统文化课程,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民俗习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的开发,让更多的小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当前,很多商家为了作宣传推广,不管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外国的节日,都做大肆宣传,导致孩子们分不清哪些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有着深远的意义,我校就利用综合实践课程,结合传统节日,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

有些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端午等等,在民间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孩子们熟悉的节日,进行系统的课时的训练。

一、将传统民间工艺"剪纸"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

民间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的题材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

如正月初一贴窗花;正月十五,要在花灯上贴剪纸;清明节,祭品上要摆上剪纸;五月端午,要剪贴"五毒"等等。

首先让学生回家收集元宵、春节、端午等节日,民众有哪些剪纸活动。

通过多种渠道先初步了解剪纸艺术的一些相关的资料。

接着,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剪纸艺术的相关寓意。

花鸟虫鱼,花卉分别代表着什么?什么样的节日要剪贴刻什么样的图案。

通过现场采访、上网搜索、同伴间的交流,让学生对剪纸文化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然后,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剪纸技法的基本教学,让孩子们进行剪纸创作,创造出属于他们的剪纸文化。

最后,再可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体会和感受,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所学所得。

二、利用传统节日,将"对联"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

众所周知,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正好可利用这样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写对联这样学习。

首先,先让孩子回家搜集对联的基本知识,先初步了解对联的平仄,上下联如何区分,并结合语文课语文园地里的内容,进行教学、探索,并让学生尝试着创作春联,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更深入地去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了解得越多,他们的兴趣就会越高,从而主动地去学习。

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

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

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看拼音写词语。

rán fàng zhǒng zhàng jì mòqiū yǐnpái huái pì jìng chè dǐxī shuài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掀.开(xuān)真谛.(dǐ)遨.(ǎo)游垂涎.(dàn)三尺B.掐.(qiā)住淳.(chǔn)朴步履.(nǚ)东施效颦.(pín)C.蓬.(péng)松耷.(dā)拉栖.(qī)息头晕目眩.(xuàn)D.咀嚼.(jiǎo)镶嵌.(qiàn)狭隘.(yì)兴趣盎.(yāng)然选出下面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A.娴熟再接再厉重峦叠障混为一谈B.屹立娇健不可思议金榜题名C.一拍既合商酌感激涕零宽恕D.炫耀仪态莫名其妙无暇顾及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主人下马客任船,挙酒欲饮无管弦。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学校热情表扬了刘明见义勇为的行径。

B.有没有健全的体魄,是能够成为接班人的前提。

C.他虽然已经超越了别人,那么,今后的任务就是超越自我。

D.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南联盟制造的血腥暴行,是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那是我曾经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的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B.这场汇集了民间绝技、传统工艺和民歌民乐的文化盛宴给市民带来了节日的享受。

C.不知道是谁回过头说了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

D.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下面的诗文名句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组是()①冬天来了,春来还会远吗?②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③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

2024年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工作计划范文(4篇)

2024年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工作计划范文(4篇)

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工作计划范文小学美术第五册教学计划东明镇中心小学沈晓丹一、教材内容特点该教材改变过去以技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新体系。

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民族性、时代性,选择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

二、在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1、审美性原则美术教学应把审美教育作为主线贯串教学全过程,通过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思想性原则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中有机地融迸思想品德教育。

3、量力性原则教学内容和方法应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浅显易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4、创造性原则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5、实践性原则教学应联系学生的实际,教师讲述与学生操作训练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眼、手、脑协调并用。

6、趣味性原则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7、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考虑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的情况,采取面向集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中和学生成绩评定时应注意的问题1、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基础性与应用性,使学生学好常用的、必要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

还要注意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

2、教学中应注意将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画画、玩玩等活动和绘画、工艺、欣赏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3、在教学方法上不宜过分强调严谨的素描结构、透视规律、色彩原理等,以免束缚学生的自由想象和个性发展。

4、各地应努力创造条件,配备必要的美术教学设备,搞好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

5、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第5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第5册教案

三年级(上)美术教案《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美术欣赏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美术欣赏二、教学目的:通过欣赏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悠久历史及其享誉世界的,精妙绝伦的技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特点,是造型纯朴、手法洗练、色彩明快、强烈,形象夸张。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审美意识的思想教育。

五、教学教具:挂图、幻灯片、民间工艺品。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两件民间玩具的挂图让学生欣赏,并思考教师的提问:“这些玩具是我国民间艺人用手工制作的比起现代的玩具来,它的色彩更鲜艳,形象更生动可爱,你们喜爱吗?”提问后,教师用简短的语言说明民间工艺美术的特点、意义,导本课题,板书课题:《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美术欣赏2、民间工艺美术——是指未经专业美术学习、以手工制作为生的民间艺人所创作的,江在社会广泛流传,服务于大众生活的工艺美术作品。

如布玩具、彩塑、木雕、皮影、草编、剪纸等。

3、总体特色——造型纯朴,手法洗练,色彩明快、强烈,形象夸张,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二、教师讲析作品,重点介绍民间玩具、香包、椰雕、泥彩雕和象牙雕。

1、《布老虎》、《双头狮》、《七品芝麻官》——民间布玩具,多出自农村妇女之手,用料为碎布,色彩、造型极为生动有趣,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聪明才智。

前二者为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富于个性,有的勇猛、有的乖巧,充满稚气,逗人喜爱。

后者则显示了西北地区的习俗和生活情调。

2、《龙船》是具有我国南方风格的象牙雕刻,这艘有多层船舱的龙船,船头为龙头造型,船舱结构复杂,用透雕精工雕成,气势非凡,其工艺技巧之精湛,堪称一绝。

3、《虎头》是陕西泥彩塑。

虎头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烈,具有造型洗练的特色和鲜艳夺目的色彩效果,使人从有趣的装饰中看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力和表现力。

它又称泥偶,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的预习作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的预习作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的预习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的预习作文篇1第一阶段:创设情境,任务驱动(一)导入活动1、同学们,通过学习17课,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答不全,教师可以提示:前几天我们去泉城广场秋游,在“文化长廊”里你看到了什么?──那里还有许多中华历史名人,如庄子、孟子。

)2、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都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

但是,这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

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

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出示课件:两扇宫殿的大门缓缓打开,“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映入眼帘。

)(二)确定专题1、出示17课课后“综合性学习” 一段话,自己读一读吧!2、你想不想成为一位研究祖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啊?(想!)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内容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阅历谈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机打出相应的文字内容。

)3、将学生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

如,将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等归为民间工艺;将戏剧、国画、书法等归为民族艺术。

4、全班讨论填写下表:活动主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小组专题研究内容(1)民间工艺(2)民族艺术(3)古诗文赏析(4)风俗风情(5)神话传说(6)饮食文化(7)备注(备注说明:除以上六个专题之外,学生可能还想研究其它方面,为此设置了“备注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孩子们留有更大的空间。

)「阶段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习领域,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因此,我们设计了“课件激趣” 和“自主选择研究专题” 两个环节。

]第二阶段:确定方案,调查研究(一)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咸专题小组(2)讨论、撰写专题实施方案1、结合某一专题,教师在全班进行“制定实施方案” 的指导。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五册的口语交际课《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已初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为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故在本组综合性学习之后安排了这次口语交际。

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能主动参与交际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

二、教学重点 1、尽量组织语言,大胆地与同学交流了解到的传统文化;2培养专心倾听,适当补充,积极提问的好习惯;三、教学难点辅以文字资料或图片等展示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并实事求是地评价各小组开展活动的情况。

四、教具准备:(师)从本地实际出发,收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图片或实物(生)在实践活动中与伙伴一起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收集相关资料并归类整理,准备向大家展示五、教法和学法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和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学生查询、讨论、倾听、质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小组互动、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力求体现《新大纲》中指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六、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1、小朋友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铸就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们的生活,聊聊我们的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板书课题,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吃的艺术----糖画
喜庆的艺术----剪纸
•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 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 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 动的民间艺术。剪纸的视 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 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 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 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 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 有认知、教化、表意、抒 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 会价值
喜庆的艺术----剪纸
想象的艺术----根雕
• 根雕,汉族传统雕刻艺术之 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 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 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 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 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 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 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 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 七分天成",意为在根雕创 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 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 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 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 术"或"根艺"。
想象的艺术----根雕
凝固的术——石窗
• 所谓“石窗”,就是 用石材雕刻成的“窗 户”,亦是我国古代 雕刻艺术的一种表现 形式,应用于庭院建 筑,它既能透风,采 光、又具有防盗功能, 更具有艺术装饰性, 起到点缀环境之作用, 是一种融艺术性与实 用性为一体的石雕工 艺。
凝固的艺术——石窗
• 石窗外形与窗花讲究审美 与实用两种表现形式的统 一。其窗花表现的内容与 题材,丰富多彩,儒、释、 道三教文化题材兼融,常 取之于市井故事、神话故 事、古典名著、历史典故 等,体现民间百姓宗教信 仰、生活理想、文化观念、 审美趣味的风俗题材也十 分丰富。
凝固的艺术——石窗
灵动的艺术----彩塑
• 天津的泥人张彩塑是 一种深得百姓厚爱的 汉族民间艺术品,他 只须和人对面坐谈, 搏土于手,不动声色, 瞬息而成。面目径寸, 不仅形神毕肖,且栩 栩如生。
灵动的艺术----彩塑
好吃的艺术----糖画
• 糖画是一种汉族民间手工 艺,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 型的。所用的工具仅一勺 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 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 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 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 型了。在绘制造型时,由 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 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 来回浇铸,画出造型,民 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 型的关键。当造型完成后, 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 粘上竹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