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封建斗争与早期近代化
近代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之路的历程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爱国行为不仅表现在反侵略、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上,而且还表现在对中国出路的艰辛探索上。
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这是一次反对政府腐朽统治与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内容:颁布了表达建立太平天国理想社会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的《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原因:从主观上看: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从客观上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出现过两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论辩, 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理论的建设。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年胡绳《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 (《历史研究》1954年第1期)最早提出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
胡绳提出以阶级斗争为标准探索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和分期问题,提出“三次革命高潮”理论, 进而引发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论战。
戴逸、章开沅、荣孟源等人亦赞同以阶级斗争为标准进行中国近代史分期, 但他们的具体分期主张又意见相左。
孙守任和范文澜。
主张以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标准的分期法。
金冲及主张以社会经济表征和阶级斗争表征结合为标准的分期法。
还有刘大年主张以综合的标志为标准的分期法。
五六十年代中国近代史分期的论辩,如下几个论断:1、“三次革命高潮”的论断。
胡绳提出并为多数人接受的一种理论观点。
胡绳指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第一个革命运动的高涨;甲午战争以后出现第二次革命运动的高涨;义和团失败后开始的第三次革命运动的高涨归结为辛亥革命。
强调中国近代史三个革命高涨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义和团运动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辛亥革命则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强调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肯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2、中国近代史基本内容:所谓的八大事件, 即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这八件大事是中国近代史最重要的事件和内容。
从反帝反封建的层面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勾画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状况、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阶级斗争的发展状况。
3、20世纪50年代以后编着的中国近代史教材和论着就其思想旨趣和体例内容而言都体现了“三次革命高潮”理论的特点。
以阶级斗争为主线、以“三次革命高潮”为标志的学科理论的影响, 充分展示了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所产生的实践意义。
中国近代史有几个阶段
中国近代史有几个阶段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
中国近代史的阶段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
中国近代史的阶段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
这一阶段,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发动战争,主要方式是商品输出。
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和低关税,雇用大批买办,在中国建立起一整套产品推销网、原料收购网和金融控制网,逐步控制了中国市场。
第二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到一战结束(1894~1918年)。
这一时期西方列强侵华的方式,在政治上先是掀起瓜分狂潮,后来又逐渐实行“以华治华”的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过渡。
第三阶段:一战后到二战结束(1918~1945年)。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是从“以华治华”到强占中国。
当时侵华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占。
第四阶段:二战后到朝鲜战争(1945~1953年)。
这一时期,帝国主义的侵华方式先是“以华治华”,后发展为孤立、封锁、包围。
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是美国。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第一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1860年)【阶段特征】从1840年至1860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阶段特征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反映在中国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
(1)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渐强,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很多主权丧失;矛盾聚合促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
(3)思想上:“新思潮”的萌发,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认识。
【基本线索】19世纪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穷途末路,清王朝统治集团反动腐朽;而同一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为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船坚炮利敲开中国长期闭关的国门。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课标要求】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内容,从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新文化运动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跨域新旧民主革命两个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是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伟大旗帜,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因此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既是旧思想的发展,又是新思想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又是思想领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进行的斗争。
它既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带来了对封建旧思想的彻底批判,促使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条件,又为后面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因此从近代反抗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既是旧革命的总结,又是新革命的曙光。
【学情分析】八年级年龄段学生个性普遍突出,许多学生知识面较广,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巧妙诱导,相机激励。
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太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和《新青年》杂志的兴起。
(2)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地位和作用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论从史出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运用史料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1)以讲解和讨论法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浅谈近代中国各阶级对革命的探索
浅谈近代中国各阶级对革命的探索10税务三班谢某某15世纪起,世界开始进入可谓翻天覆地风云变幻的大时代。
从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以哥伦布、麦哲伦等为代表的航海探险家的伟大的地理大发现,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再到各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为开拓世界市场、发展海外贸易、殖民扩张而进行的疯狂的毫无休止的争夺与掠夺。
世界开始“动荡不安”了,而此时的中国又在上演什么呢?中国与世界之间发生了哪些对抗与妥协呢?古老的中国沿着封建制度的历史车轮已经行驶了一两千年。
19世纪的中国,依旧在清朝骄傲自大的统治者的带领下过着似乎安逸美好的生活。
看是美好,可一切又似乎早在安排之中,终有这么一天,被一个陌生的远到之客把它正常的生活打个稀巴烂,毫不留情。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840年英国的枪炮是多么的令人毛骨悚然,多么的令人烦躁不安。
被这样屈辱地打开了国门,谁会服气了?只要是有良心的中国人,他就会不甘心的。
于是乎,中国人开始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之举。
封建的王朝是地主阶级的,地主阶级在沉睡中被人打了,那么肯定会有某些地主起来开始反抗的。
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应该也就是地主阶级了,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林则徐为了清王朝拼命杀敌,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可怕和自己的腐朽落后。
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又做了些什么呢?虎门销烟是他的壮举。
之后的他,为国练新兵,开翻译局,引进外国先进文化,提供炮书,帮助研制新式炮车和车轮战船,授老友魏源以《四洲志》及有关外国资料,嘱撰《海国图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生为清王朝,同时也对中国的出路进行了一系列初步的探索。
魏源是早期地主阶级的另一代表,他则是在精神方面进行了探索。
他有这样的评价: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位著名的思想家,对于如何抵抗外国的侵略,有力地打击侵略者,提出了一句名言——“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在如何睁眼看世界,他写出了名著——《海国图志》。
高考历史2单元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2单元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两大线索: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程;中国社会各阶级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探索历程。
四大主题:列强侵华战争的结果、影响;中国农民阶级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3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天朝上国”的暮年悲歌——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背景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内部原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已经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直接原因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寻找借口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①1840年6月,英舰侵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
②1841年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③1842年8月,清政府战败求和。
(3)结果①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a.割地: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 100万银元。
c.通商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中国对英国进出口货物收取关税由双方商定。
②补充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③1844年,美国和法国又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4)影响: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侵华权益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虎门销烟只是为其提供借口。
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并不满足于从中国攫取到的权益。
②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过程①1856年10月,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各阶层的救亡运动[整理版]
近代中国各阶级的救亡和探索一、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抗争史)(一)、清政府中爱国将领的抵抗1、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中壮烈捐躯的爱国将领陈连升、关天培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直隶提督史荣椿等多名将士壮烈牺牲。
2、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进行大战。
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等。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部分清军爱国将领联合义和团在廊坊阻击侵略者。
(二)爱国民众自发的抵抗1、1841年5月,三元里民众对英国侵略者进行抵抗,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自发抵抗外来侵略者的运动。
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精神。
2、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自发进行反割台斗争二、近代社会主要阶级的抗争和探索(一)地主阶级(迟钝的反应)1、地主阶级抵抗派(1)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
A、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①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②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为当时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华事夷言》: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B、魏源:《海国图志》①性质: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史地著作。
②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
③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3)核心内容: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4)结果: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效果。
(5)影响:“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对洋务派(洋务运动)有重大影响。
2、地主阶级洋务派。
(当时皇帝是同治、光绪,所以洋务运动也叫做同光新政)(1)、含义与背景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目的。
近代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之路的历程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爱国行为不仅表现在反侵略、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上,而且还表现在对中国出路的艰辛探索上。
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这是一次反对政府腐朽统治与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内容:颁布了表达建立太平天国理想社会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的《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原因:从主观上看: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从客观上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第二专题.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第二专题: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知识构建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仁人志士,都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和探索。
一、地主阶级的探索和实践(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鸦片战争中,1839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不愧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中,有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时,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地区。
中法战争中,有刘铭传、冯子材等爱国将领率军抗击法军。
甲午中日战争中,有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等爱国将领英勇杀敌,为国捐躯。
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另一方面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1、背景:在鸦片战争失败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的先进人物,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三)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1、背景:第二次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不管是洋务派还是顽固派,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2、代表人物:奕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3、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划海防,组建海军。
4、评价:洋务运动可以说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说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但是,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近代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之路的历程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爱国行为不仅表现在反侵略、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上,而且还表现在对中国出路的艰辛探索上。
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这是一次反对政府腐朽统治与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内容:颁布了表达建立太平天国理想社会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的《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原因:从主观上看: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从客观上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中国近代史复习材料1
步蟾等。
14、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15、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6、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17、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点,即反封建的同时反对外来侵略,形成了以太平天国运动为标志的第一次高潮。
⑤鸦片战争促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重新认识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萌发,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但向西方学习仅停留在物质层面的"师夷长技
上"。
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马关条约》签
2、基本线索: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与
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沉沦。②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以争取
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③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以谋求近代
化。
三个阶段:
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864年):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
7、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
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
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8、"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
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5、分期界标: 以"五四"运动为界,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为旧
中国近代化历程三步曲
中国近代化历程探索三步曲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一些代表人物即开始了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
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提倡“经世致用”,为“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则是中国人最早把对近代化的探索付之于实践。
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则在不同层面上把对近代化的探索从经济上升到了政治、新文化运动中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激进派更是鲜明地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率领中国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从而为在中国实现近代化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历经曲折,终于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一进程从目的和结果看,主要表现在:一、器物变革——洋务运动1.从目的看,它主要是要增强清政府镇压革命的实力,也为了提高抵御外国侵略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
2.从倾向性看,它要求改变祖宗之法,反对盲目排外,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但在保卫封建的政治、经济制度这一根本点上它与顽固派又是一致的,因此后期它同顽固派勾结起来,共同攻击维新派。
3.从客观后果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对外国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发展了近代的教育事业。
二、制度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1.戊戌变法:受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辛亥革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同盟会这一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辛亥革命用三民主义革命理论作指导,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人民获得政治、思想上的解放,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全整理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全整理,超实用!中国近代史一、【概念阐释】1、中国近代史: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总特点:屈辱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中国近代化:晚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方面,西方列强逐步侵华,使中国社会不断地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不屈求索,中国发展艰难地步入近代化(亦即现代化)。
具体表现:①政治上:一是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灾难深渊;二是中国奋起抗争求索,帝制受到致命冲击。
(法制化、民主化)②经济上: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二是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民族资本艰难成长。
(工业化、市场化)③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谋求民族独立自强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科学化、大众化)④社会生活上:西风东飘,工业文明的城市化发展成为中国趋势。
(城市化、多样化)二、【中国近代史模块知识体系(纵向)】⒈政治民主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1919):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⒉经济工业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⒊思想科学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⒋生活西方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三、【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体系(横向)】阶段划分:(一)总体划分分期界标:“五四”运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0年-191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前期);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9月(近代后期)】阶段划分依据:领导阶级不同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含义】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各阶层探索救国之路的历程
近代各阶层探索救国之路的历程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爱国行为不仅表现在反侵略、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上,而且还表现在对中国出路的艰辛探索上。
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 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这是一次反对政府腐朽统治与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内容:颁布了表达建立太平天国理想社会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的《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原因:从主观上看: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近代各阶层探索救国之路的历程
近代各阶层探索救国之路的历程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爱国行为不仅表现在反侵略、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上,而且还表现在对中国出路的艰辛探索上。
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这是一次反对政府腐朽统治与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内容:颁布了表达建立太平天国理想社会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的《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原因:从主观上看: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历史小论文:中国历史的进程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国历经5000年岁月沧桑,泱泱大国注定要衰落,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我国有许多爱国进步人士在不断努力,为反帝反封做出巨大的贡献。
但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无法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都没有结合中国国情,因为近代对中国出路的探索都是想把中国发展成为英国式的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而没有考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走不通资本主义路线的,所以注定要失败。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朝(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与此同时,国库的亏空严重地影响了大清帝国的收入,军备海防废弛,政治腐败,清廷不止一次的下令查禁鸦片,但英殖民主义者任意破坏禁令,利用行贿和走私等手段,继续罪恶的鸦片贸易。
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英国利用强大的舰队迫使清政府将林则徐停职查办,此时,清廷的腐朽衰落在此展露无疑,最终于1842年8月29日,以中方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结束。
自此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109年水深火热的日子。
此后,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震惊世界。
这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它在较短的时间内,曾广泛活动于中国北方广大地区,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侵略势力。
但义和团是自发的暴民运动,愚昧迷信,以为烧符念咒就可以刀枪不入。
义和团不懂策略,不懂妥协,不懂外交。
他们被慈禧利用,作驱赶洋人的工具。
相比之下,太平天国运动要比义和团运动规模大。
从洪秀全开始拜上帝到1853年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正式建立,再到1864年的天京陷落,历时14载,转战18省的太平天国起义无疑是农民群众斗争风暴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运动。
作为半个世纪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太平天国受到人们各种各样的评价。
历史上重大改革性质和异同点辨析
历史上重大改革性质和异同点辨析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
改革虽然不象革命那样来的轰轰烈烈,却以其特有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人类历史上的改革有很多,选修3模块精选了其中9个重大改革,这9个改革贯通古今中外,或成功或失败,其中也充满了曲折与反复,然而它们都对历史的前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被历史所铭记!9大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宗教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风俗改革。
改革性质梳理一、奴隶主阶级的改革梭伦改革梭伦改革触及了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关系,是对旧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性质的改革,所以恩格斯称它是一场“革命”,但这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旧势力没有被彻底清除,下层人民的要求也没有很好地满足。
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但结果两面都不讨好,最后自己被迫远走埃及。
二、封建地主的改革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如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促使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二是封建统治政策的调整,如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都是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运动;三是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所进行的封建化改革,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三、资本主义的改革16世纪,天主教会与人们矛盾的加深,一方面反映了教会的日趋腐败,更重要的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高涨。
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天主教势力强大,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
第四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辛亥革命
因
保路运动使武汉的兵力空虚
意
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1)时代背景:帝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中国的民族矛盾进一 步加深 (2)《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 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根本原因:近代以来社会矛盾的激化和人民抗 (3)社会基础: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为民主革命准备了 条件 争探索的必然结果 (4)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6)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7)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8)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9)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近代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考
点
1、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2、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以及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3、了解和掌握《临时约法》 4、分析辛亥革命的作用
重
点
《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意义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概念:
广义: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 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1)时间: 1911年
(2)成功原因
2、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1912年为民国元年。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政治方面
焚毁刑具,停 止刑讯,保护 华侨,禁止贩 卖华工、买卖 人口、蓄奴。 颁布《临时约 法》。
五、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一)成功—历史功绩:
材料一: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 民主革 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 反动统治秩序 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 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的反封建斗争与近代化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期间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近代化是
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演变进化。
在《马恩选集》中所谓近代化 , 即是社会历
史在文化教育、经济、政治等方面逐渐摆脱封建主义 ,走上新的道路。
在教育上培养
新型人才,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和近代机器工业 , 政治上建立议院制度。
由于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不断扩大商品销路的需要 ,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太平天国运动中《天朝田亩制度》彻底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占有制;《资政新篇》则是中国有史以来提出的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它向古老的中国提供了“冲出中世纪”,“进入近代化”的契机。
《资政新篇》里,分“用人察失”、“风风”、“法法”、“刑刑”四大类,提出了一整套使太平天国近代化的改革方案。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推进中国经济近代化,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二)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仿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法制
(三)更新传统观念,使思想意识近代化。
(四)推进军事设备与武器近代化。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首先刺激并推动了晚清和中国近代化的启动
及进程。
晚清政府发起了“自强新政”,开启了晚清和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其次,推
动了晚清政权结构的优化。
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两个主要
刽子手,这两支近代化的新式军队客观上成为晚清政权的两大支柱,汉人李鸿章等也
因军功和实力在清政权中地位擢升。
再次,推动了晚清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解放。
由
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却使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发生重大分化,一部分主张向西方资
本主义强国学习的洋务派从中分化出来,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四,
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全面推进中国近代化方案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舆论基础。
戊戌维新揭开了具有完整意义上的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像中国这种后发外生型
国家自民间启动近代化的力量出现十分困难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历史的任务便很自然地落到政府和社会上层精英分子身上。
杨振宁教授在其《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史》一
书中曾指出中国近代史上有 3 件大事具有划时代意义:一是京师大学堂成立,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二是废除科举制度;三是向国外派遣留学生而这三大事都与戊戌变法有关。
戊戌变法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此中国古老的以儒学为尊的封建文
化统治地位在西学的冲击下,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规模
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展,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为中国奠了全面近代化的基础。
它不仅完成了推翻封建帝
制和建立民主共和制这样两个基本目标,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基调,使中国社会跳出了传统的王朝更替治乱循环的怪圈,而且使民主、议会、共和、选举、法治等新思想、新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使民主主义思潮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在追求政治民主化的同时,辛亥革命也追求经济近代化,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经济近代化就是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
他们在维新派垦拓过的土壤上,继续批判封建文化,传播资产阶级文化,不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