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及砂体预测,以吐哈盆地温米油田中

合集下载

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岩相、层序特征及储层地质模型内蒙古贷岱海湖现代三角洲沉积考察

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岩相、层序特征及储层地质模型内蒙古贷岱海湖现代三角洲沉积考察

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岩相、层序特征及储层地质模型内蒙古贷岱海湖现代三角洲沉积考察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通过对内蒙古岱海湖现代三角洲沉积的详细考察,探讨湖泊辫状河三角洲的岩相、层序特征以及储层地质模型。

岱海湖作为典型的内陆湖泊,其三角洲沉积记录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对于理解湖泊沉积环境、河流-湖泊相互作用以及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地考察资料、前人研究成果以及地质学、沉积学等相关理论,对岱海湖现代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构建一套适用于该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为后续的油气等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lithofacies, sequ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rvoir geological models of the braided river delta in Daihai Lake, Inner Mongolia, through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modern delta sedimentation. As a typical inland lake, Daihai Lake's delta sedimentation records rich geological inform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understanding the lak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river lake interactions, and resource exploration. 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and relevant theories such as geology and sedimentology to conduct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delta of Daihai Lake,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reservoir geological model suitable for the region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subseque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三角洲的沉积相带划分、沉积序列的时空演化以及沉积物的粒度、成分、结构等特征。

辫状河储层单砂体刻画及剩余油分布

辫状河储层单砂体刻画及剩余油分布

辫状河储层单砂体刻画及剩余油分布
李俊飞
【期刊名称】《复杂油气藏》
【年(卷),期】2021(14)4
【摘要】针对辫状河储层非均质性强和剩余油预测难的问题,以渤海湾盆地L油田馆陶组为例,综合应用野外露头、现代沉积和密井网等资料,对辫状河储层单砂体进行定量刻画,并分析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研究表明:研究区辫状河单砂体的平面接触样式分别为砂质接触、半泥质接触和泥质接触。

心滩坝宽度250~750 m,长度600~1750 m,辫状河道宽度100~250 m。

砂质接触的砂体连通性好,剩余油不富集;半泥质接触和泥质接触的砂体连通性较差或者不连通,在心滩坝单砂体侧翼和辫状河道富集剩余油。

该研究为油田中后期剩余油挖潜提供依据。

【总页数】5页(P65-68)
【作者】李俊飞
【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27
【相关文献】
1.基于三维模型的低渗透非均质储层单砂体全缝长压裂改造与剩余油挖潜
2.基于扇三角洲储层单砂体的剩余油定量描述——以南堡凹陷柳赞油田北区Es33油藏为例
3.河道砂体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4.扶余油田扶余组曲流河储层单
砂体构型刻画及剩余油控制因素5.渤海A油田明化镇组下段河-坝砂体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台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构型要素

英台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构型要素
型 。 不 同 单 元砂 体 其 构 型和 规模 具 有 较 大 差 异 。
[ 键 词 ] 英 台油 田; 辫 状 河 三 角 洲 ;接 触 关 系 ;构 型 要 素 关 [ 中图 分 类 号] TE 2 . 1 13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1 0 文 0 0—95 (0 8 6 0 8 一 4 7 2 2 0 )O — 1 6 O
单个远砂坝测井曲线呈低一中幅漏斗型具有相对较高的自然伽马值和低电阻率值显示其砂质姚二三段沉积时期松辽盆地总体上处于湖平面上升阶段湖盆面积不断扩大沉积基准面上升盆地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大于沉积物供给速率使该地区处于欠补偿状态从而发育了比较完整的退积型辫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8年12?om?相相组段砂小fmv削面o4o化石及组屡?204o0moorlo含有物iilq河口坝分直河道0天然堤洲匮l瓮奎水下分支i英102井
垩 世 晚期 泉头 组一 嫩江组 沉 积时 期发 育 大 型坳 陷盆 地 ,并 分别 在青 I 口组 和嫩江 组发 生 了两 次 大规模 的湖 侵[ 1 引,在姚 家组沉 积早期 ,
渤盆退缩 ,而在 晚 期 ,湖 平 面再 次 扩 张 ,姚 二 、三 段 沉 积 时期 处
于 第二 次湖侵 的初 期 ;英 台油 田位 于 中 央坳 陷 区西 缘 ,位 于松 辽
英 台油 田辫 状 河 三 角洲 前缘 沉 积 特征 及 构 型 要 素
刘桂珍, 鲍志东 油 资 与 测 家 点 验 中 石 大 北 ) 北 。 ] f气 源 探 国 重 实 室(国 油 学(京) 京’ , 。 7砸垡 十 【 天 气 藏 理 育 重 实 室(国 油 学(京) 京 ’2 l油 然 成 机 教 部 点 验 中 石 大 北 ) 北 ,04{ 石 , 29

渤海垦利10-4油田沙三上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预测

渤海垦利10-4油田沙三上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预测

收稿日期:2019-03-07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3-006-002);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重大专项(YXKY-2018-TJ-04)。 作者简介:赵汉卿(1989-),硕士,开发地质工程师,主要从事沉积学及开发地质学方面的研究。
6
第 15 卷 第 2 期
赵汉卿,等:渤海垦利 10-4 油田沙三上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预测
表 1 垦利 10-4 油田沙三上段沉积微相类型
相 亚相
微相
岩性 砂岩厚度/m 韵律性
沉积构造
测井形态
水下分流河道 中、细砂岩
辫状河 前 三角洲 缘
河口坝 粉、细砂岩
水下分流间湾 泥岩
2~6 5~15 0~0.5
正韵律 槽状交错层理,冲刷面 箱型、钟型
反韵律
波状、块状层理
箱型、漏斗型

块状层理
平直型
“北断南超”箕状盆地[1-5](图 1),垦利 10-4 油田位 于莱州湾凹陷的南部缓坡带,北侧紧邻莱州湾凹 陷中心,垦利 10-4 构造为受东西向大型滑脱断裂 控制的似花状构造,油田为依附于边界断层形成 的断块、半背斜构造,成藏位置非常有利。 1.2 区域沉积背景 垦利 10-4 油田物源来自西南方向的垦东凸 起,沉积范围受西侧边界断裂控制,推进至凹陷, 主要沉积环境为近源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 系[6-8(] 图 2)。沙三上段为垦利 10-4 油田的主要含 油层位,油田范围内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亚相和滨浅湖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可细 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水下分流间湾等 3 种 沉积微相。
图 1 垦利 10-4 油田区域位置图
图 2 垦利 10-4 油田沉积模式图
油层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及砂体预测:以吐哈盆地温米油田中?…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及砂体预测:以吐哈盆地温米油田中?…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及砂体预测:以吐哈盆地温米油田
中?…
周丽清;熊琦华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1999(020)005
【摘要】沉积成熟度、富含牵引流成因的流水构造是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以吐哈轩温米油田中侏罗统三间房组为例,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特征分析认为:湖盆可容空间较小时,辫状河三角洲相对发育,水下分支河道横向迁频繁,易形成席状分布的砂体;可容空间增大时,辫状河三角洲相对不发育,这时水下分支河道延伸不远,河道砂交孤立,河山砂相对比较发育。

利用地震测以演不仅提高了原始资料的垂向分辨率,而且可预测砂体的横向分布,使
【总页数】3页(P402-404)
【作者】周丽清;熊琦华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石油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储层砂体预测———以黄骅坳陷埕北低断阶
沙二段为例 [J], 李峰峰;李军;高志前;毛丽华;
2.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储层砂体预测——以黄骅坳陷埕北低断阶沙二
段为例 [J], 李峰峰;李军;高志前;毛丽华
3.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评价剩余油分布的水淹模式——以温西三块水淹层评价为例[J], 张予生;孙万明;叶志红;夏元剑;谢华;计然
4.吐哈盆地WM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分析 [J], 周丽清;吴胜和;熊琦华;马晓芬;郭燕华;林双运
5.锦州南油田古近系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砂体叠置模式 [J], 王双龙;程奇;房娜;文佳涛;李广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灰色关联法识别地层岩性应用研究

灰色关联法识别地层岩性应用研究
特征值 . 赋予 各层 对 应 的录井 、 心岩 性 . 而建 立 取 从
起 研究 区测 井相一 岩相 的对应 关 系。
1 研 究 区沉 积 背 景 和 岩 相 特 征
温 米油 田位 于吐 哈盆 地 吐鲁 番坳 陷 中部 巴喀 一 四十 大墩 构造 带 东部 , 主要 由温 西 三 、 温西 五 、 胡 红
规 律 。统计 出关键 井 中各 种 岩相在 井段 中出现 的概 率 以及各 种 岩相 的所 有 测井 相 特征 的均值 和 方差 . 构 成二 维数据 表 。一种测 井相 能否 唯一地 反映 出某

识 剩余 油分布 都具有 重要 的指 导作用 。我 国陆 相沉
积形成 的油藏 大多 有相带 窄 、 变快 、 相 岩性 复杂 多变 的特点 . 给岩性 的识别 带来 了一定 的难 度 。 本文 以新疆 吐哈 温米油 田的辫状河 三 角洲沉 积 剖 面为 例 . 用 取 心 、 析 化验 和 测 井资 料 , 用 灰 利 分 采
粗砂 岩 、 砂砾 岩 等 , 主要 代 表岩 性 有6 。岩 性 特征 种 表现 为粒 度 粗细 混杂 、 成分 复杂 、 分选 性 差 , 分成 成 熟度 和结构 成熟度 中等偏低 。
收 稿 日期 :0 0 0 — 5 2 1— 7 0
精度 高 。 据不 同 的实际情 况 。 分别 采用这 两种统 根 可 计模 式之 一来识 别岩 性 .优 选分 析较好 的岩 性识别
岩性 识别 是 油气 田开 发 中 的重要 问题 , 水 平 在
井 和大位移 井钻 井过程 中要 利用 随钻测 井 和录井 资 料进 行地 质导 向 , 确 了解 近钻 头 处 所钻 遇 地层 的 准 岩性 。岩 性识 别 是油 田储 层 评 价 中 的基础 工 作 . 也 是测 井解 释 中 的重要 组成 部 分 。 确 的识 别 岩性 对 正 于进 一步 分析 沉 积微 相 、 究储 层 的 非均 质性 和认 研

吐哈盆地红台地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

吐哈盆地红台地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
毕建 福 刘 金 华 1 杨 艳 葛 政俊 姚 富来 t , 2
(. 苏油 田分 公 司 地 质科 学 研 究 院 , 苏 扬 州 2 5 6 ;. 苏 油 田分 公 司 博 士后 流 动 站 , 苏 扬 州 2 5 6 ) 1江 江 2 2 12江 江 2 2 1
基 金 项 目: 中国石 油天 然 气股 份 有 限公 司科技 风 险创 新 基金 项 目“ 气储 层 裂缝 及 其 有 效 性预 测 技 术 ’ 0 0 1 1 8 油 ’ 65 卜 — ) (
摘 要 通 过对 研 究 区 内 1 1口探 井的 岩 心进 行 观 察 分析 , 结合 粒 度 特征 、 井 电性 特 征及 地 震 属 性 等相 关资 料 . 为研 究 测 认 区主 要 发 育 2种 沉 积 相 : 辫状 河三 角洲和 滨 浅 湖 。三 间房 组 底部 的红 色泥岩 段 主 要 发 育 滨 浅湖 相 ; 三 间房 组 S 砂 层 组到 从
Ja guOi e o a y SNOP in s l l C mp n , I i fd EC a gh u25 6 , hn ) Y n zo 2 2 1 C ia
Ab ta t h o g h o e a ay i o e p oa in wel i e e r h a e ,c mb n d w t h td f s e c aa t r t s sr c :T r u h t e c r n l ss f 1 x l rt l n r s a c ra o i e i t e su y o i h rc e si 1 o s h z i c
七 克 台组 的 中下 部 均发 育 辫 状 河 三 角洲 相 。 三 间房 组 S一 S 砂 层 组 和七 克 台组 Q, Q 砂 层组 辫 状 河 三 角 洲平 原 3相 和 在 , 一 1 , P -

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沉积模拟实验研究———以沙湾凹陷三工河组为例

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沉积模拟实验研究———以沙湾凹陷三工河组为例

[收稿日期]202304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稳定构造背景下气候驱动的陆相河流层序地层模式研究 (41472097)㊂ [第一作者]张春生(1963),男,博士,教授,现从事储层沉积学㊁层序地层学㊁沉积物理模拟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z c s 129@126.c o m .*为共同第一作者张春生,刘帆,斤朕,等.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沉积模拟实验研究:以沙湾凹陷三工河组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21(1):1-9.Z H A N GCS ,L I U F ,J I NZ ,e t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 o n s a n d s e d i m e n t a t i o n i nb r a i d e d r i v e r d e l t a :Ac a s e s t u d y o f S a n g o n gh e F o r m a t i o n i nS h a w a nS a g [J ].J o u r n a l o fY a n g t z e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2024,21(1):1-9.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沉积模拟实验研究以沙湾凹陷三工河组为例张春生,刘帆*,斤朕,周行天,林雪莲,施冬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100[摘要]前人通过大量研究认为沙湾凹陷三工河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以缓坡㊁砂体分布广且延伸距离远为其主要特征而有别于传统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㊂为了精细研究沙湾凹陷三工河组的沉积砂体,揭示砂体沉积规律和控制因素,利用沉积模拟实验平台开展沉积模拟实验㊂模拟结果表明:沙湾凹陷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主要存在纵向伸长㊁纵横向平衡及横向展宽三个阶段,沉积砂体发育存在平衡点;砂体内部垂向联通性及侧向连续性与物源距离关系密切,并将砂体叠置连通性关系划分为9类;在特定时期和条件下会形成无侵蚀面的暂时性新型河道;砂体发育主要受控于地形坡度㊁水动力条件㊁物源供给㊁湖平面变化及构造强度5种因素,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㊂[关键词]沉积模拟;沉积特征;辫状河三角洲;三工河组;沙湾凹陷[中图分类号]P 618.13;T E 121.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24)01000109S i m u l a t i o n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 on s a n d s e d i m e n t a t i o n i n b r a i d e d r i v e r d e l t a :Ac a s e s t u d y o f S a n g o n g h eF o r m a t i o n i nS h a w a nS a gZ HA N GC h u n s h e n g ,L I U F a n *,J I NZ h e n ,Z HO U X i n g t i a n ,L I N G X u e l i a n ,S H ID o n gS c h o o l o fG e o s c i e n c e s ,Y a n g t z eU n i v e r s i t y,W u h a n430100,H u b e i A b s t r a c t :P r e v i o u s s t u d i e s h a v e s h o w n t h a t S a n g o n g h e F o r m a t i o n i n S h a w a n S a g i s a b r a i d e d r i v e r d e l t a s e d i m e n t a r y s ys t e m ,t h e s e d i m e n t a r y s y s t e mi s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a g e n t l e s l o p e ,e x t e n s i v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s a n d b o d i e s ,a n d l o n g -d i s t a n c e e x t e n s i o n ,d i s t i n g u i s h i n g i t f r o mt h e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b r a i d e d r i v e r d e l t a s e d i m e n t a r y s y s t e m .I n o r d e r t o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i n v e s t i ga t e t h e s e d i m e n t a r y s a n db o d i e s o f S a n g o n g h eF o r m a t i o n i nS h a w a nS a g a n de l uc id a te t h e i r s e d i m e n t a r y l a w sa n dc o n t r o l l i n gf a c t o r s ,w e c o n d u c t e ds e d i m e n t a r y s i m u l a t i o ne x p e r i m e n t su s i ng ad e d i c a t e de x pe r i m e n t a l p l a tf o r m .T h es i m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d e m o n s t r a t e t h a t t h eb r a i d e dr i v e rd e l t as a n db o d i e so fS a ng o n gh eF o r m a ti o ni nS h a w a nS a g sh o w e dt h r e e d i s t i n c t s t a g e s :v e r t i c a le l o n g a t i o n ,h o r i z o n t a la n dv e r t i c a le q u i l i b r i u m ,a n dh o r i z o n t a lw i d e n i n g.A b a l a n c e p o i n t e x i s t sd u r i n g t h es e d i m e n t a r y s a n db o d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r o c e s s .T h ev e r t i c a l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a n dh o r i z o n t a l c o n t i n u i t y of t h e s e s a n db o d i e s e x h i b i t a c l o s e c o r r e l a t i o nw i t hd i s t a n c e o f s o u r c e ,w h i l e t h e i r s u p e r p o s i t i o n a n d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c a nb e c a t eg o r i z e d i n t on i n ed i f f e r e n tt y p e s .U n d e rs p e c i f i cc o n d i t i o n sa n d w i thi na p a r t i c u l a rt i m e f r a m e ,an o v e l t y peo f t e m p o r a r y c h a n n e l d e v o i d o f e r o s i o n s u r f a c e s c a n f o r m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s e s a n d b o d i e s i s p r i m a r i l y c o n t r o l l e db yf i v e f a c t o r s :t o p og r a phi c s l o p e ,h y d r o d y n a m i c c o n d i t i o n s ,s o u r c e s u p p l y ,l a k e l e v e l f l u c t u a t i o n s ,a n d t e c t o n i c f o r c e s ,e a c h f a c t o rm u t u a l l yi n f l u e n c e s o n e a n o t h e r .K e yw o r d s :s i m u l a t i o n e x p e r i m e n t s ;s e d i m e n t a r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b r a i d e d r i v e r d e l t a ;S a n g o n g h eF o r m a t i o n ;S h a w a nS a g ㊃1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1卷第1期J o u r n a l o fY a n g t z e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 2024,V o l .21N o .1前人根据野外露头及地下地质资料对沙湾凹陷三工河组二段的砂体沉积体系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三工河组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1-2]㊂刘伟伟等[3]认为三工河组处于盆地腹部,是在缓坡浅水的沉积背景下发育的一套沉积体系㊂朱筱敏等[4]认为三工河组沉积的砂体具有岩性粗㊁砾石含量较高㊁分选和磨圆差的特点,并且沉积的辫状河三角洲与传统的辫状河三角洲有一定区别,如沉积体分布广㊁砂体延伸远㊁坡度小等㊂尽管前人对沙湾凹陷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作了大量的研究,但这种 静态 的研究过程对于砂体沉积特征的阶段性演化规律认识还不够透彻,对于沉积过程中单一因素的影响研究不够突出㊂沉积模拟实验早期主要是研究水动力条件与底型之间的关系,直到近20年,众多学者开始着重研究湖盆和浅水区域砂体沉积过程及其演变规律[5-7]㊂曹军等[8]通过沉积模拟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西组二段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进行研究㊂本文利用沉积模拟实验技术,根据沙湾凹陷三工河组的沉积条件,再现沉积过程,精细刻画砂体发育阶段㊁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进一步明确其控制因素㊂1原型地质背景1.1地质概况沙湾凹陷为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西南部一个二级负向构造单元,保存了上万米厚的沉积物㊂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期,准噶尔盆地为坡度较缓㊁水体较浅的半封闭湖盆,其周缘是由古生代湖盆及裂谷系演化而成的低矮造山带[9],侏罗纪时期整个盆地处于陆内拗陷及压扭盆地阶段[10]㊂沙湾凹陷三工河组按照岩石岩性特征和地层沉积旋回特征自下而上可分为三工河组一段(J1S1)㊁三工河组二段(J1S2)㊁三工河组三段(J1S3)[11-12],本文将三工河组二段作为模拟对象,并进一步将三工河组二段分为上㊁下两个亚段(J1S12㊁J1S22),二段上亚段分为1砂组(J1S1-12)和2砂组(J1S1-22)㊂1.2物源特征1.2.1物源方向研究区发育北部㊁西北部两支物源[13],两支物源体系岩石组分及成熟度有明显差异㊂以三工河组二段上亚段为例,通过对研究区部分标志井岩心分析发现:北部和西北部两支物源从上游到下游,石英含量及成分成熟度逐渐升高;北部物源比西北部物源石英含量高,成分成熟度更高(见表1)㊂因此实验过程设置北部物源A和西北部物源B㊂表1沙湾凹陷标志性井位岩石组分及成熟度统计表(部分)T a b l e1R o c k 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m a t u r i t y s t a t i s t i c s t a b l e o f l a n d m a r kw e l l l o c a t i o n s i nS h a w a nS a g(p a r t i a l)物源体系标志井层位上下游碎屑组分及其含量/%石英长石岩屑成分成熟度区间值/%平均值(样品个数)西北部物源石西8J1S2上游37.2--49.3~63.959.2(26)前哨1J1S2中游43.017.040.061.3~81.876.2(4)莫北12J1S2下游46.318.735.047.1~100.067.2(7)北部物源前哨2J1S2上游24.020.056.028.2~35.130.7(6)莫001J1S2中游30.030.040.017.6~66.743.6(21)莫008J1S2下游35.023.042.047.1~58.754.0(3) 1.2.2粒度组成依据测井解释成果和岩心分析结果[14-16],工区内沉积物以细砂和粉砂为主,部分为泥岩㊁中砂和砾石,其中细砂平均约占55%,粉砂平均约占30%,泥岩平均约占5%~10%,中砂平均约占5%~10%㊂1.2.3古地形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工河组沉积期,沙湾凹陷整体上为一个区域性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斜坡上发育两个次级坡折带,地层南低北高,地层倾角为1~2ʎ[16]㊂㊃2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1月1.2.4 古水深研究区岩心观察表明,波状层理和平行层理比较发育,一般形成于滨湖到浅湖的高能环境,因此本文认为三工河组处于滨湖浅湖亚相,其水体深度一般为0~15m [17-18]㊂2 实验方案设计2.1 原始底型设计本次模拟实验在长江大学C N P C 沉积模拟重点实验室进行,实验主体装置是一个Y 方向长16m ,X 方向宽6m ,Z 方向深度0.8m 的实验平台㊂考虑到后期压实作用的影响以及为更直观地展现模拟现象,同时缩短模拟实验所需要的时间,并考虑原始地形坡折特征,设计Y =3~5m 地形坡度为4ʎ;Y =5~7m 地形坡度为3ʎ;7m 以后地形坡度为2ʎ,原始底型见图1㊂图1 模拟实验底型及等值线图F i g .1 S i m u l a t e d e x p e r i m e n t b o t t o mt y p e a n d i s o gr a m 2.2 供给周期和砂泥比设计沙湾凹陷三工河组二段沉积时期处于亚热带气候,降水充足㊂根据国内外辫状河三角洲形成条件的研究可知,洪水期时间虽然较短,但对三角洲形成过程十分重要㊂本次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模拟J 1S 22㊁J 1S 1-22和J 1S 1-12三个沉积期,每阶段设置8个放水周期,历时32h ,实验总历时96h ,按照自然界一般规律设计洪水期㊁平水期㊁枯水期的时间比为1ʒ5ʒ2,单次完整的放水周期为洪水平水枯水[19-20],实验基本参数如表2所示㊂表2 实验基本参数T a b l e 2 B a s i c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t h e e x pe r i m e n t 水动力流量/(L ㊃s-1)流速/(m ㊃s-1)单次持续时间/h加砂组成含砂率/%洪水期1.40.90.5中砂10%,细砂75%,粉砂15%30平水期0.80.52.5中砂5%,细砂55%,粉砂30%,泥10%15枯水期0.40.21.0细砂40%,粉砂50%,泥10%52.3 比例尺设计根据研究区沙湾凹陷地形和模拟实验室的尺寸,设计如下:①平面比例尺依据㊂研究区东西方向长40k m ,南北方向宽30k m ,对应沉积模拟实验室研究区域为X 方向长度为6m ,Y 方向上3.5~11.5m处,共计长8m ,根据等比例尺尽可能放大,以提高准确性的要求,平面比例尺设计为1ʒ5000㊂②砂体垂向比例㊂依据研究区资料可知,三工河组二段沉积最大厚度为165m ,根据实验平台深度限制,垂向砂体比例尺选取为1ʒ750㊂③水深垂向比例㊂依据研究区资料可知,研究区古水深一般认为小于15m ,水深和砂体厚度比过小,为体现水体对砂体沉积厚度的影响,水体垂向比例为1ʒ50,其中以X =0,Y =7m 处的水体深度为基准面㊂3 物理模拟实验过程本次实验主要模拟三工河组二段沉积过程,并连续进行三期沉积模拟实验㊂各沉积期都以洪水平水枯水交替进行直至该期结束,并利用活动底板的升降来模拟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㊂㊃3㊃第21卷第1期张春生等: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沉积模拟实验研究:以沙湾凹陷三工河组为例㊃4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1月第一期沉积模拟,初始水深15c m:初期物源A㊁B两砂体主要在出水口发育,砂体在垂向上快速沉积且沿着水动力方向前积,沉积砂体露出水面后开始整体呈现椭圆状展布(见图2(a));实验中期随沉积体向前发育,随着水动力条件减弱,河流侧蚀能力加强,河道开始加宽,之后随着砂体纵向沉积河道加长,河道开始发生迁移,两物源河道分别向两侧展开,开始促进砂体横向发育,在河道下游发育砂坝并不断被切割生长(见图2(b));实验后期河道迁移越发频繁,有明显的辫状河三角洲特征(见图2(c))㊂第二期沉积模拟,初始水深25c m:对比第一期初始水位上升,初期砂体仍然是在物源出口处附近沉积,但相较于第一期,物源A砂体在垂向上沉积厚度增大,且砂体生长速率较快,快速向湖发育,砂体整体形态呈现舌型(见图2(d));实验中期水位缓慢上升,沉积体垂向上厚度继续增大,向前沉积速度变缓,河道主要沿着Y轴发育,并且河道发育不稳定,砂体形态大多呈舌型(见图2(e));实验后期,河流改道愈发频繁,不断切割前期沉积砂体,砂体呈现近横向椭圆形态,砂体远端受湖平面改造沿岸线展布(见图2(f))㊂第三期沉积模拟,初始水深20c m:对比第二期初始水位下降,河道下蚀能力加强并切割上一期沉积砂体,整体呈现扇形向湖方向快速发育(见图2(g));实验中期,水位上升,沉积体在垂向上沉积厚度增大,可容纳空间被充填后砂体继续向湖发育同时随分支河道的迁移在横向上发育,部分砂体呈现近圆形(见图2(h));实验后期在河道入水口处不断发育砂坝,砂坝一般由长Y轴椭圆状砂坝发育为长X轴椭圆状砂坝,最后消亡,如此反复发育砂坝(见图2(i))㊂图2沉积模拟实验过程F i g.2S e d i m e n t a t i o n s i m u l a t i o n e x p e r i m e n t p r o c e s s4实验结果分析4.1原型对比三工河组二段下亚段砂体厚度大约为120m,主要是由厚层浅灰块状砂岩㊁含砾砂岩㊁粗中砂岩组成㊂三工河组二段上亚段1砂组和2砂组平均厚度分别为55m和60m㊂将三工河组二段下亚段,二段上亚段1砂组㊁2砂组的原型砂体厚度与模拟实验所确定的砂体厚度换算后进行对比㊂本次实验一㊁二㊁三期砂体沉积厚度与J 1S 22㊁J 1S 1-22㊁J 1S 1-12原型砂体厚度的平均符合率为73%㊁90%㊁93%,结果如表3所示,说明实验结果是可靠的㊂表3 砂体厚度原型对比T a b l e 3 C o m p a r i s o no f s a n d t h i c k n e s s p r o t o t y pe s 沉积期地层实验砂体厚度/c m换算砂体厚度/m原型砂体厚度/m符合率/%第三期J 1S 1-126.8515593第二期J 1S 1-227.2546090第一期J 1S 2211.687120734.2 砂体发育规律4.2.1 不同相对水深条件下砂体纵、横向发育对比对砂体沉积的纵㊁横向发育对比分析,当纵㊁横向生长速率相等时砂体处于发育平衡时期㊂当砂体发育达到一定规模时,砂体进入发育平衡时期,此时砂体的规模与相对水深关系密切(见表4)㊂对砂体发育进一步分析发现水深条件与砂体发育有如下关系:相对水深越深,砂体达到发育平衡点时生长规模越大,同时沉积砂体的纵向生长速率和横向生长速率峰值越大,且沉积砂体在发育初期的纵㊁横生长速率峰值的差值越大㊂表4 不同水深对砂体发育的影响T a b l e 4 E f f e c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w a t e r d e p t h s o n s a n db o d y d e v e l o pm e n t 沉积期相对水深/c m 纵向生长速率峰值/(m ㊃h -1)横向生长速率峰值/(m ㊃h -1)发育平衡期砂体纵向长度/m第三期350.400.266.50第二期200.320.215.80第一期250.340.236.204.2.2 砂体发育模式图3 砂体生长模式示意图F i g .3 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r a mo f t h e g r o w t h p a t t e r n o f t h e s a n db o d y研究发现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沉积发育有三阶段差异(见图3):①砂体发育初期,此处主要为出水口附近,水动力较强,砂体沉积主要以河道搬运为主,砂体主要沿水流方向(Y 轴)发育,此阶段砂体一般在物源口呈现椭圆状分布,椭圆长轴沿水流方向(Y 轴)(见图3(a))㊂②砂体发育平衡期,砂体纵向沉积速率与砂体横向展宽速率近乎相等,此阶段由于水动力慢慢减弱,河道侧蚀能力开始增强,河道发生左右迁移和频繁改道,砂体发育呈近圆状向前展布(见图3(b ))㊂③砂体发育后期,随着砂体不断向前推移,远离物源,水动力减弱,伴随河道左右迁移加剧,砂体主要以横向展宽为主,纵向沉积次之,砂体主要呈现椭圆状分布,椭圆短轴与Y 轴同向(见图3(c))㊂4.3 砂体连通性与叠置关系分析4.3.1 连通性分析河道发育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砂体的连通性和叠置关系㊂实验不同部位剖面的分析表明,随着沉积体不断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不同部位砂体连通性及连续性存在差异:①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上部,此处距离物源距离近,水动力强劲,下蚀作用强于侧蚀作用,河道砂体主要为垂向叠置关系,由于侧蚀作用较差,河流改道作用微弱,各河道之间独立发育,河道砂体主要沿水动力(纵)方向生长,导致河道砂体㊃5㊃第21卷第1期张春生等: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沉积模拟实验研究:以沙湾凹陷三工河组为例侧向连续性差(见图4(a))㊂②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下部,距离物源出水口距离适中㊂此处水流经历一定距离的搬运之后,水动力开始减弱并发生侧向改道㊂河道砂体主要为错位叠置关系,河道下蚀能力和侧蚀能力都适中,河道砂体垂向连通性适中,并且改道能力适中使得同期河道砂体也会进行叠置,河道砂体侧向连续性适中(见图4(b))㊂③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距离物源出水口较远,此处水动力微弱,河道下蚀作用微弱,不能完全侵蚀河道之间隔层,此处河道砂体主要为侧向叠置,新旧河道在垂向上连通性较差㊂由于河流侧蚀作用较强,在此处改道作用明显,河道频繁改道,河道向左右两侧迁移使得同期河道砂体相互叠置,故侧向上连续性较好(见图4(c))㊂图4 砂体叠置关系分析F i g .4 A n a l y s i s o f s a n db o d y s u p e r p o s i t i o n r e l a t i o n s h i p4.3.2 砂体叠置关系分析表5 砂体叠置关系分类T a b l e 5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s a n db o d y o v e r l a p p i n g r e l a t i o n s h i ps 根据模拟实验观察剖面,将河道叠置关系分为垂向叠置㊁错位叠置和侧向叠置3类,再根据每种叠置关系的连通性划分为9种(见表5)㊂4.4 新型河道在沉积模拟实验中发现在水动力较强时会发育一种特殊新型河道,通过实验砂体切片发现该特殊河道不同于传统河道:①该新型河道没有直接的物源供应,而是由两股斜向对流水体所引起的局部携带水体增高,并由这两股溢岸流后续应力维持其河道稳定,且由溢岸流图5 新型河道形成模式图F i g.5 P a t t e r no f n e wr i v e r f o r m a t i o n 为其提供碎屑物质,该河道比传统河道所处沉积部位要高;②这种河道由于形成条件较为复杂,持续时间受溢岸流存在时间控制,河道一般不易主动发生迁移,发育不稳定,受水动力条件控制,持续时间较短,砂体沉积厚度一般较小㊂③平面上未能发现心滩沉积微相,通过实验砂体切片,垂向上并未发现该河道下蚀作用引起对下伏砂体的侵蚀,未发现冲刷面构造㊂基于以上认识及实验记录,本文认为,当水动力强劲时(洪水期),水流破坏天然堤溢出原始河道,发生溢岸流,多股溢岸流相互作用会产生新型河道,当两股溢岸流产生叠加时,在两股溢岸流叠加区域会出现一条优势沉积物搬运通道,但随着水动力的减弱该条优势通道慢慢消亡㊂溢岸流所携带的碎屑物㊃6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1月质在该优势沉积通道沉积,形成一条新的河道(见图5)㊂5 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成因主控因素对沙湾凹陷三工河组的模拟实验中,为接近原型沉积的环境条件,严格控制各项有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影响因子,实验过程表明,砂体的沉积特征主要受控于古地形坡度㊁水动力条件㊁物源供给㊁湖平面变化及构造强度等5种因素㊂5.1 地形坡度主控砂体沉积速率实验设计时对实验模型地形坡度进行阶梯式降低,沿Y 轴从出水口到实验池尾端坡度逐渐减小,并对不同底型坡度处的砂体沉积速率进行测量(见表6)㊂表6 不同坡度对沉积速率的影响T a b l e 6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d i f f e r e n t s l o pe o n s e d i m e n t a t i o n r a t e 沉积期不同物源距离处的沉积速率/(m ㊃h -1)4.5m 处5.5m 处6.5m 处7.5m 处8.5m 处9.5m 处第三期0.390.320.270.200.120.08第二期0.440.380.330.270.210.15第一期0.340.200.140.090.080.05通过对比可以清晰发现三期实验中砂体伸长与展宽速率与原始地形坡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同物源距离下,原始地形坡度越大,砂体伸长与展宽速率越小,即第二期大于第三期,第三期大于第一期㊂实验表明:辫状河三角洲发育早期,碎屑沉积物的沉积方式主要以填充为主,砂体顺水流方向发育较快,砂体发育到一定程度以后,开始发生河道的迁移并形成分支河道,砂坝不断形成;辫状河三角洲发育晚期,砂体发育基本处于平衡调整阶段,后续的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和演化基本与原始地形坡度无关,三角洲发育转控于其他影响因素㊂5.2 水动力变化决定砂体内部结构沙湾凹陷三工河组早期处于潮湿半潮湿的亚热带环境,中晚期处于温暖潮湿的暖温带环境,气候趋于半潮湿㊂而气候对沉积过程的影响主要是控制河流流量,从而影响沉积过程,即水动力和流量的季节性变化㊂实验设计洪水期㊁平水期㊁枯水期三种水动力,通过实验发现不同水动力对砂体发育有着不同的贡献:洪水期产生强大的水动力,逐渐破坏河道两侧的天然堤,对前期河道进行侧蚀使河道加宽或形成溢岸流㊂同时河道侧蚀携带大量碎屑物和泥沙,并在河流下游形成大量砂坝,加速三角洲的早期沉积㊂平水期,稳定持久的水动力条件下河流的侧蚀作用和下蚀作用适中,三角洲上游河道继续加深拓宽;三角洲中下游侧蚀作用大于下蚀作用,河道主要发生左右迁移,促进砂体横向发育形成辫状河㊂枯水期水动力条件弱,河道位置难以发生变化,前期较小的分支河道可能因水动力的降低逐渐成为废弃河道,河流对砂体主要以雕刻为主,岸线附近砂体主要受湖岸线的改造㊂5.3 物源供给主导砂体发育形态在坡度㊁水动力等条件相同的环境下,物源的供给可以决定砂体发育特征,物源供给可以分为物源供给量㊁物源的成分组成两个方面㊂当物源供应充足时,辫状河三角洲表现为河道弯曲度高并且分流河道发育,在三角洲平原上出现典型辫状河特征,发育废弃河道㊁心滩等沉积微相,在三角洲前缘部位出现水下分支河道河口砂坝及支流间湾等沉积微相;物源供应不充足时,水流侵蚀早期沉积体并在上一期河道处沿着河流惯性方向重新发育㊂当砂泥比较大时,砂体随着水体流向被分散搬运,分布范围扩大,砂体在平面上快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范围不断扩大;砂泥比较小时,原始河道开始发生下蚀作用,河道加深,水体切割早期砂体来供应碎屑物质,并沿着优势搬运通道发育一条新的河道㊂㊃7㊃第21卷第1期张春生等: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沉积模拟实验研究:以沙湾凹陷三工河组为例㊃8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1月5.4湖平面变化深化改造砂体湖平面变化是影响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演变的重要因素,当湖平面上升时,辫状河三角洲平原部分面积减小,河道变短,使河流搬运过程中携带的沉积物减少;同时辫状河三角洲前缘部分面积增大,湖水深度加大为砂体沉积所提供空间增大,水流携带碎屑沉积物进入湖水体,受到水体阻力和湖水的顶托作用,水体流速快速降低,砂体就近堆积在河流入水处㊂当湖平面下降时,三角洲平原和前缘部分面积变大,三角洲砂体沿河流方向发育速率加快,推进距离也变得更远,并且由于三角洲平原部位分支河道迁移改道频繁,前缘的水下分支河道也不断发生左右迁移并对前期形成的沉积砂体进行切割㊂5.5构造强度影响砂体分布范围本次沉积模拟实验过程中,通过对活动底板的调节来模拟基底构造活动影响㊂当沉积基底下降(活动底板下降)时,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在垂向上沉积发育,这是由于基底的下降使得沉积储集空间及可容纳空间变大且导致的地形坡度变陡,促进了砂体在垂向上的沉积,此时基底的下降幅度与砂体垂向增加厚度呈正相关㊂而当基底上升时,砂体在垂向上的发育受到限制,此时砂体转为平面上纵㊁横向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呈现扇形扩张㊂6结论1)辫状河三角洲在沉积过程中砂体进入湖泊时,砂体发育存在发育平衡点,砂体发育呈现三阶段差异㊂2)辫状河三角洲不同部位砂体叠置关系不同,砂体的横向连续性随距物源出水口的距离变远而逐渐变好,垂向砂体的连通性则与之相反㊂3)辫状河三角洲平原部分除了有传统意义上的分支河道和废弃河道外,还存在一种新型河道,新型河道的下蚀作用能力微弱甚至无下蚀能力,后期会慢慢消亡或转化为一条分支河道,形成时间较短且发育不稳定㊂4)地形坡度㊁水动力条件㊁物源供给㊁湖平面变化及构造强度是沙湾凹陷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成因的主要控制因素㊂参考文献:[1]郝爱胜,吴浩,冉启贵,等.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三工河组二段物源与沉积体系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21,50(5):893-908.H A O AS,WU H,R A N QG,e t a l.P r o v e n a n c e a n dd e p o s i t i o n a l s y s t e m s o f t h e s e c o n dm e m b e r o fL o w e r J u r a s s i cS a n g o n g h e f o r m a t i o n i nT a i b e iS a g,T u r p a n-H a m i B a s i n,C h i n a[J].J o u r n a l 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M i n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2021,50(5):893-908. [2]厚刚福,孙靖,王力宝,等.不同古地貌单元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特征及其意义:以准噶尔盆地夏盐地区三工河组二段为例[J].沉积学报,2019,37(4):825-833.H O U GF,S U NJ,WA N G L B,e ta l.S e d i m e n t a r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u n d e r w a t e rd i s t r i b u t a r y c h a n n e l i nd i f f e r e n tp a l e o g e o m o r p h i c u n i t s:Ac a s e s t u d y o f t h e s e c o n dm e m b e r o f t h eS a n g o n g h eF o r m a t i o n i nX i a y a nd i s t r i c t,J u n g g a rB a s i n[J].A c t a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2019,37(4):825-833.[3]刘伟伟,吴爱成,张文成,等.准噶尔盆地X X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沉积相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23(6):12-14,17.L I U W W,WU AC,Z H A N G W C,e t a l.S t u d y o n s e d i m e n t a r y f a c i e s o f S a n g o n g h e f o r m a t i o n o f l o w e r J u r a s s i c i nX Xa r e a o f J u n g g a rB a s i n[J].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2009,23(6):12-14,17.[4]朱筱敏,张义娜,杨俊生,等.准噶尔盆地侏罗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2):244-251.Z H UX M,Z H A N GYN,Y A N GJ S,e t a l.S e d i m e n t a r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s h a l l o wJ u r a s s i c b r a i d e d r i v e r d e l t a,t h e J u n g g a r B a s i n[J].O i l &G a sG e o l o g y,2008,29(2):244-251.[5]朱筱敏,邓秀芹,刘自亮,等.大型坳陷湖盆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为例[J].地学前缘,2013,20(2):19-28.Z HU X M,D E N G X Q,L I UZL,e t a l.S e d i m e n t a r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m o d e l o f s h a l l o wb r a i d e dd e l t a i n l a r g e-s c a l e l a c u s t r i n e:A ne x a m p l ef r o m T r i a s s i cY a n c h a ng F o r m a t i o n i nO r d o sB a s i n[J].E a r t hS c i e n c eF r o n t i e r s,2013,20(2):19-28.[6]周川闽,张志杰,邱振,等.细粒沉积物理模拟研究进展与展望[J].沉积学报,2021,39(1):253-267.Z HO U C M,Z H A N GZJ,Q I U Z,e t a l.L a b o r a t o r y e x p e r i m e n t s o ns e d i m e n t a t i o no f f i n e-g r a i n e ds e d i m e n t:a p r o s p e c t r e v i e w[J].A c t a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2021,39(1):253-267.[7]朱一杰,夏瑞,郑云柯,等.干旱条件下冲积扇的沉积构型和演化过程:基于水槽模拟实验[J ].古地理学报,2020,22(6):1081-1094.Z HU YJ ,X I A R ,Z H E N G Y K ,e t a l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s a n d e v o l u t i o n o f a r i d a l l u v i a l f a n s :I n s i g h t s f r o ma f l u m e e x p e r i m e n t [J ].J o u r n a l o f P a l a e o g e o g r a p h y (C h i n e s eE d i t i o n ),2020,22(6):1081-1094.[8]曹军,乔向阳,贺永红,等.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西组山2段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拟实验研究[J /O L ].沉积学报:1-18[2023-04-07].h t t p s ://d o i .o r g /10.14027/j.i s s n .1000-0550.2022.121.C A OJ ,Q I A OXY ,H EY H ,e t a l .S i m u l a t i o ne x p e r i m e n t o f s h a l l o w m e a n d e r r i v e r d e l t a s e d i m e n t a t i o n i n t h e 2n d M e m b e r o f t h eS h a n x i F o r m a t i o n i nY a n a n ,O r d o sB a s i n [J /O L ].J o u r n a l o f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y .h t t p s ://d o i .o r g /10.14027/j.i s s n .1000-0550.2022.121.[9]王金铎,许淑梅,张关龙,等.准噶尔盆地腹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储层物性含油性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J ].地质论评,2022,68(3):1129-1144.WA N GJD ,X US M ,Z H A N G GL ,e t a l .R e s e r v o i r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o i l -b e a r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m a i n c o n t r o l l i n gf a c t o r s o f t h eL o w e r J u r a s s i c S a ng o n gh eF o r m a ti o n i n t h e a b d o m e no f J u n g g a rB a s i n [J ].G e o l o gi c a lR e v i e w ,2022,68(3):1129-1144.[10]梁宇生,何登发,甄宇,等.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构造地层层序与盆地演化[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8,39(5):943-954.L I A N G YS ,H EDF ,Z H E N Y ,e t a l .T e c t o n o -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s e q u e n c e a n d b a s i n e v o l u t i o n o f S h a w a nS a g i n t h e J u n g ga r B a s i n [J ].O i l&G a sG e o l o g y,2018,39(5):943-954.[11]冯庚,谢利华,刘继伟,等.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三工河组基准面旋回划分[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2,33(11):1798-1807.F E NG G ,X I ELH ,LI UJW ,e t a l .D i v i s i o n o f b a s e l e v e l c y c l e o f S a n g o n g h e F o r m a t i o n i n b l o c k 1,c e n t r a lJ u n g ga r B a s i n [J ].N a t u r a l G a s G e o s c i e n c e ,2022,33(11):1798-1807.[12]王辉,侯文锋,李婷,等.前陆盆地坡折带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三工河组为例[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3(3):1136-1145.WA N G H ,H O U W F ,L IT ,e t a l .C o n t r o l o f s l o p e b r e a k o n s e d i m e n t a r y f a c i e s i n f o r e l a n d b a s i n :Ac a s e s t u d y o f S a n g o n gh e F o r m a t i o n i n n o r t h w e s t e r nm a r g i n o f J u n g g a r B a s i n [J ].J o u r n a l o fC e n t r a l S o u t hU n i v e r s i t y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2022,53(3):1136-1145.[13]孔家豪,张关龙,许淑梅,等.准噶尔盆地侏罗纪车莫古隆起的发育阶段及其对沉积体系的制约[J /O L ].中国地质:1-23[2023-04-05].h t t ps ://k n s .c n k i .n e t /k c m s /d e t a i l /11.1167.P .20220621.1150.010.K O N GJH ,Z H A N G GL ,X USM ,e t a l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a g e s o f t h e J u n g g a r B a s i n J u r a s s i c c h e -m o g uu p l i f t a n d i t s c o n s t r a i n t s o n s e d i m e n t a r y s y s t e m s [J /O L ].C h i n a g e o l o g y .h t t ps ://k n s .c n k i .n e t /k c m s /d e t a i l /11.1167.P .20220621.1150.010.[14]徐文礼,刘冉,文华国,等.准噶尔盆地阜北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成岩作用及成岩相[J ].地质通报,2017,36(4):555-564.X U W L ,L I UR ,W E N H G ,e t a l .D i a g e n e s i s a n d d i a g e n e t i c f a c i e s o f t h e s e c o n d s e c t i o n o f t h e L o w e r J u r a s s i c S a n g o n gh e F o r m a t i o n i n t h eF u b e i a r e a o f t h e J u n g g a rB a s i n [J ].G e o l o gi c a l B u l l e t i n ,2017,36(4):555-564.[15]杨川,冯鑫,李啸,等.准噶尔盆地前哨地区三工河组二段沉积特征及有利储层预测[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22,46(5):1-13,143.Y A N GC ,F E N G X ,L IX ,e ta l .S e d i m e n t a r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 p r e d i c t i o no f f a v o r a b l er e s e r v o i ro f t h e m e m b e r2o fS a n g o n gh e F o r m a t i o n i n t h eQ i a n s h a oA r e a ,J u n g g a rB a s i n [J ].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 e a s t P e t r o l e u m U n i v e r s i t y,2022,46(5):1-13,143.[16]Y A OZQ ,L I SL ,Y UX H ,e t a l .E f f e c t s o f 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 o f t e c t o n i c s ,e u s t a s y ,c l i m a t e ,a n dm i n e r a l s o n t h e s e d i m e n t a r y ev o l u t i o n o f e a r l y -M i d d l e J u r a s s i c i n t h eH o n g s h a n z u i r e g i o n i n J u n g g a r B a s i n [J ].J o u r n a l o f P e t r o l e u mS c i e n c e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2021,196:107967.[17]李相博,卫平生,刘化清,等.浅谈沉积物重力流分类与深水沉积模式[J ].地质论评,2013,59(4):607-614.L IXB ,W E I PS ,L I U H Q ,e t a l .D i s c u s s i o no n t h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s e d i m e n t g r a v i t y f l o wa n d t h e d e e p -w a t e r s e d i m e n t a r y mo d e l [J ].G e o l o gi c a lR e v i e w ,2013,59(4):607-614.[18]肖子洋,黄传炎,谢通,等.砂质碎屑流典型特征及识别标志[J ].特种油气藏,2016,23(2):45-49,153.X I A OZY ,HU A N GCY ,X I ET ,e t a l .T y p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m a r k s o f s a n d y d e b r i s f l o w [J ].S pe c i a lO i l&G a s R e s e r v o i r s ,2016,23(2):45-49,153.[19]刘忠保,罗顺社,何幼斌,等.缓坡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拟实验研究[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9(6):9-14.L I UZB ,L U OSS ,H EYB ,e t a l .S t u d y o n s e d i m e n t a t i o n s i m u l a t i o n e x p e r i m e n t o f g e n t l e -s l o pe s h a l l o wb r a i d e d r i v e r d e l t a [J ].J o u r n a l of W a t e rR e s o u r c e s a n d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E ng i n e e r i n g,2011,9(6):9-14.[20]胡光明,邓儒风,唐友军,等.古地貌与古气候对扇三角洲中粗碎屑沉积的影响研究:基于准噶尔盆地中拐地区上乌尔禾组的沉积物理模拟对比实验[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0(3):12-22.HU G M ,D E N G R F ,T A N G YJ ,e ta l .I n f l u e n c eo f p a l a e o g e o m o r p h o l o g y a n d p a l e o c l i m a t eo nc o a r s ec l a s t i cd e p o s i t i o ni nf a nd e l t a :C o m p a r i s o n e x p e r i m e n t o f d e p o s i t i o n p h y s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b a s e d o nU p p e rW u e r h eF o r m a t i o n i nZ h o n g g u a i a r e a o f J u n g ga r B a s i n [J ].J o u r n a l o fY a n g t z e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2023,20(3):12-22.[编辑] 赵宏敏㊃9㊃第21卷第1期张春生等: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沉积模拟实验研究:以沙湾凹陷三工河组为例。

尕斯库勒油田辫状河三角洲河口坝成因分析与相模式

尕斯库勒油田辫状河三角洲河口坝成因分析与相模式

研究与开发化 工 设 计 通 讯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129·第45卷第11期2019年11月1 研究区概况尕斯库勒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形成的构造位置是在新疆柴达木盆地的中部茫崖坳陷区,属于三级潜伏构造;尕斯库勒油田的西部与上游尕斯库勒湖相连,其东部和南部被盐碱滩所包围。

研究区的北部被Ⅺ断层截断,南端与阿拉尔断裂和跃进二号油田东部相邻,东翼以Ⅰ号断层和油砂山油田为边界,西翼与砂西一号油田西部紧邻。

图1 尕斯库勒油田位置概况研究区目的层段的沉积物主要来自西南缘的昆仑山水系和北部的阿尔金山脉水系,在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时期,整个盆地处于收缩及衰亡阶段,因此在向陆湖盆的西北方向形成了一套干燥气候条件下的内陆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 体系。

2 河口坝特征2.1 岩相特征辫状河三角洲是河流入尕斯库勒湖之后,物源物质受到湖水的波浪作用,导致河流的水动力骤降,在河口快速卸载之后,形成条带状或无规则的多边形的河口坝。

河口坝主要沉积在河流与下游湖泊汇集最强烈的地区,由于河道沉积物大量入侵湖泊时,会连续经历大量河流与湖浪的双重综合水动力作用。

当湖浪作用很强时,会将沉积物中的泥质或钙质成分簸选带走。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河口坝砂体岩性主要为深灰色和褐色的粗砂岩、细砂岩以及粉砂岩,砂岩的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泥质含量少。

此外,通过观察岩心照片,河口坝还发育有透镜状层理以及平行层理等,偶见虫孔和生物扰动。

对岩样进行粒度分析,统计各种粒度所占的砂体百分比,然后绘制粒度概率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河口坝砂体常见的有三段式和五段式。

2.2 测井相特征将测井资料导入软件得到测井曲线,并将对应的岩心照片附在相应的测井曲线旁,两者对比,可知河口坝的垂向韵律特征。

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分析总结可知,河口坝主要以自然电位负异常,自然伽马低值为特征,其SP 曲线的形态多呈漏斗形,少见箱形。

吐_哈盆地台北凹陷温吉桑辫状河三角洲与油气聚集

吐_哈盆地台北凹陷温吉桑辫状河三角洲与油气聚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第18卷第3期O IL&GAS GEOLOG Y1997年9月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温吉桑辫状河三角洲与油气聚集李文厚(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710069)温吉桑辫状河三角洲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前三角洲构成,主要沉积特征是:(1)缺失曲流河等陆上环境,是一个相带发育不完整的沉积体系;(2)沉积物粒度相对较粗,结构及矿物成熟度较低;(3)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发育,常反复叠置成巨厚层;(4)前缘通常形成在距高地不远的湖盆边缘。

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演化主要受湖盆边界类型、距湖盆距离和古气候的制约,中侏罗世时,辫状河道沿倾向逐渐向湖盆进积和横向迁移,从而形成规模较大的席状砂体。

中、下侏罗统是重要的生烃层系,中侏罗统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储油层段,上侏罗统棕红色泥岩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它们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生储盖组合。

关键词台北凹陷温吉桑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水下分流河道生储盖组合作者简介李文厚男48岁副教授沉积学台北凹陷是吐鲁番哈密盆地北部坳陷的一个最大的凹陷,面积约9600km2。

凹陷内侏罗系发育齐全,特别是中侏罗统自下而上发育的西山窑组、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

凹陷中南部的温吉桑、米登、鄯善、丘陵和丘东等油田或含油气构造是盆地内储量规模最大,油气最为富集的地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1沉积特征111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主要分布于七克台断裂以南的广大地区,岩性为浅灰色、灰绿色砾状砂岩、含砾砂岩与灰色、灰绿色粉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

温吉桑辫状河三角洲泛滥平原微相的灰色、灰绿色粉砂质泥岩与河道砂坝微相中的浅灰色、灰绿色砾状砂岩、含砾砂岩在垂向上构成下粗上细的正韵律,韵律厚度8~24m,上部泥质单元厚度小于下部砂、砾岩单元厚度。

沉积构造发育,序列上部粉砂质泥岩中可见水平层理、沙纹交错层理,序列下部砾状砂岩、含砾砂岩中具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及平行层理,基底冲刷面之上常含滞留沉积物[1]。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评价剩余油分布的水淹模式——以温西三块水淹层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评价剩余油分布的水淹模式——以温西三块水淹层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1 5年 6月 , 第4 5卷第 3期 , J u n . , 2 0 1 5, V o 1 . 4 5 , N o . 3
a1 S ci ence J o u na r l o f N o r t h w e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张 予生 , 孙 万明 , 叶 志红 , 夏元剑 , 谢 华 , 计 然
( 中油测井有限公司 吐哈事业部 , 新疆 鄯善 8 3 8 2 0 2 )
摘要: 针 对 温 西三块辫 状 河三 角洲 前缘 水 下分流 河道 、 河 口坝 、 席状 砂 、 远 砂微 相砂 体 受 河 道 水流 和 湖浪 双重作 用 , 砂 体 结构 特征 及赋 存状 态复杂 , 在 注水 开发 中水淹 程度 及其 测 井
Ev a l ua t i o n o n r e ma i n i n g o i l wi t h h y dr o l o g i c mo d e l i n b r a i d r i v e r d e l t a s f r o n t s u b f a c i e s :A c a s e o f s we p t l a y e r i n W e n x i s a n Bl o c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d i t i on

. .
................................—
地球科 学
辫 状 河 三 角洲 前 缘 评 价剩 余 油 分 布 的水 淹模 式
以 温 西 三 块 水 淹 层 评 价 为 例

基于测井资料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精细描述

基于测井资料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精细描述

第45卷第2期中国地质V ol.45,No.2 2018年4月GEOLOGY IN CHINA Apr.,2018doi:10.12029/gc20180207赖锦,韩能润,贾云武,季玉山,王贵文,庞小娇,贺智博,王松.2018.基于测井资料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精细描述[J].中国地质,45(2): 304-318.Lai Jin,Han Nengrun,Jia Yunwu,Ji Yushan,Wang Guiwen,Pang Xiaojiao,He Zhibo,Wang Song.2018.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sedimentary reservoir of a braided delta based on well logs[J].Geology in China,45(2):304-318(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基于测井资料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精细描述赖锦1,2韩能润3贾云武3季玉山4王贵文1,2庞小娇1贺智博1王松1(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3.中石油西部钻探测井公司塔里木分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4.渤海钻探测井分公司,天津300280)提要:通过岩心观察、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库车坳陷大北克深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

结果表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构成了主要的骨架砂体类型。

通过岩心刻度测井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岩性和沉积构造识别模式。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与划分标准,并探讨了不同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

然后根据粒度中值和成分成熟度指数将沉积微相进一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中砂岩、水下分流河道细砂岩等不同的岩性岩相类型,并分别建立了粒度中值和成分成熟度指数的测井评价模型。

三角洲平原网状河砂体的地质概念模型及修正

三角洲平原网状河砂体的地质概念模型及修正

三角洲平原网状河砂体的地质概念模型及修正
李元觉;李跃刚;卢涛
【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卷),期】2002(029)005
【摘要】三角洲平原网状河道侧向迁移频繁,河道砂体在横向上整体连片性虽好,但单砂体形态差异大,频繁分布低渗透条带和泥质夹层.根据长庆探区的三角洲平原网状河的心滩、边滩砂体特征,提出3种多层层间非均质地质概念模型,通过拟合试井动态数据来验证、修正概念模型,定量化模型参数,进而认识砂体类型和特征,初步评价单井产能.在油气藏开发评价初期阶段,这是研究砂体的有效手段.图3参1(李元觉摘)
【总页数】3页(P69-70,73)
【作者】李元觉;李跃刚;卢涛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19;TE122.2
【相关文献】
1.三角洲平原复合分流河道内部单砂体划分——以扶余油田中区南部泉头组四段为例 [J], 封从军;鲍志东;单启铜;孙萌思;于世岩;段宏臻
2.准中地区三工河组三角洲砂体成因地质模型 [J], 隋风贵;许涛;乔玉雷
3.三角洲平原水上分流河道砂体识别与刻画\r——以大牛地气田大47-大70\r井区山西组为例[J], LÜ Heng-yu;HU Wang-shui
4.动静相结合的浅水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砂体对比方法 [J], 李艳然
5.三角洲平原相低弯度分流河道砂体微相及水淹变化特征——以大庆油田北部萨葡油层为例 [J], 吕晓光;赵淑荣;高宏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吐哈盆地火焰山油田致密砂岩储集层描述与井位部署

吐哈盆地火焰山油田致密砂岩储集层描述与井位部署

吐哈盆地火焰山油田致密砂岩储集层描述与井位部署张迪;姜涛;王曦蒙【期刊名称】《录井工程》【年(卷),期】2016(027)003【摘要】为了寻找有利油气勘探区域,哇哈盆地火焰山油田致密砂岩储集层描述以综合地质研究为基础,纵向上选层,平面上选区,优选有利勘探目标,进行井位优化部署.以岩心和测井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粒度分析、沉积特征、岩石结构与泥岩颜色及储集层特征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揭示火焰山构造目的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划分出(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等6种微相.同时,进行储集层敏感性分析,在油田储集层描述的基础上,优选有利区域,共部署设计SJ 2井、SJ 3井2口水平井,经试油验证效果较好.【总页数】6页(P84-89)【作者】张迪;姜涛;王曦蒙【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测井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1【相关文献】1.测井资料在吐哈盆地温米油田储集层描述中的应用 [J], 冯方;牟泽辉;张克银;王洪建;陈杨艾;元连喜;李江2.双重介质致密砂岩储集层有效性综合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红河油田长81油藏为例 [J], 贾俊;司马立强;孟军田;孟云涛3.致密砂岩脆性指数测井评价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集层为例 [J], 李华阳;周灿灿;李长喜;李潮流;石玉江;王长胜4.吐哈盆地巴喀油田下侏罗统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J], 张超;李旭平;钟建华;张涛锋5.低渗致密砂岩储集层致密化成因——以准噶尔盆地莫北—莫索湾凸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为例 [J], 单祥;郭华军;陈希光;窦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湖坳陷全吉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三湖坳陷全吉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三湖坳陷全吉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李维锋;任长青
【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
【年(卷),期】2010(032)002
【摘要】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全吉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中发现一套辫状河进积到内陆湖泊中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明显地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二部分,可识别出5种微相.辫状河三角洲特征显著,明显有别于其他类型三角洲.三角洲的主体是由含砾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单一砂体呈下粗上细的透镜状,透镜体最大厚度在0.5~2.5m不等.垂向上许多砂坝透镜体相互叠置而成厚的砂体.三角洲中交错层理丰富,其中尤以水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异常发育为标志.
【总页数】4页(P35-38)
【作者】李维锋;任长青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3
【相关文献】
1.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台吉乃尔地区七个泉组全吉1井为例 [J], 季赟
2.济阳坳陷西部馆陶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J], 黄超;陈清华;刘磊
3.大型坳陷湖盆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为例 [J], 朱筱敏;邓秀芹;刘自亮;孙勃;廖纪佳;惠潇
4.三湖坳陷第四系七个泉组层序地层及有利目标预测 [J], 郭少斌;陈成龙
5.三湖地区七个泉组沉积相再认识与有利岩性圈闭预测 [J], 袁晓光;李维锋;张宝露;韩登林;李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辫状河砂体几何形态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辫状河砂体几何形态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辫状河砂体几何形态张春生;刘忠保;施冬;肖玲;孙和风;陈戈【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04(031)0z1【摘要】辫状河是自然界重要的河流类型之一.利用砂体沉积过程数值模拟方法可以预测辫状河砂体的几何形态.在建立了辫状河砂体沉积过程的数学方程后,根据现代辫状河沉积特征,设计了辫状河沉积过程的模拟条件,计算域长15km、宽10km,流量按50a一遇大洪水设计,模拟过程到1970a时,辫状河沉积过程基本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砂体最大厚度约14m,出现在计算域2.5~3.5km处,以中砂沉积为主.计算过程中可识别6种沉积单元,包括辫状水道(砂体的平均长宽比2.45,平均宽厚比72.6)、纵向砂坝(平均长宽比2.02,平均宽厚比86.7)、斜列砂坝(平均长宽比2.27,平均宽厚比74.9)、废弃河道、堤岸、越岸沉积.主要沉积单元砂体几何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好.图3表1参5【总页数】4页(P85-88)【作者】张春生;刘忠保;施冬;肖玲;孙和风;陈戈【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辫状河砂体几何形态 [J], 张春生;刘忠保;施冬;肖玲;孙和风;陈戈2.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储层砂体预测———以黄骅坳陷埕北低断阶沙二段为例 [J], 李峰峰;李军;高志前;毛丽华;3.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储层砂体预测——以黄骅坳陷埕北低断阶沙二段为例 [J], 李峰峰;李军;高志前;毛丽华4.扇三角洲砂体几何形态沉积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J], 陈戈;斯春松;张惠良;闫晓芳;刘永福5.渤海垦利10-4油田沙三上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预测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储层砂体预测——以黄骅坳陷埕北低断阶沙二段为例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储层砂体预测——以黄骅坳陷埕北低断阶沙二段为例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储层砂体预测——以黄骅坳陷埕北低断阶沙二段为例李峰峰;李军;高志前;毛丽华【期刊名称】《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40)006【摘要】黄骅坳陷埕北低断阶沙河街组二段(简称沙二段)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储层砂体空间展布及控制因素认识程度较低.根据岩心观察、测井解释和地震属性数据,以及岩心物性化验数据和地震反演结果,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及地理环境,确定研究区沉积特征和有利沉积微相,预测储层砂体.结果表明:沙二段处于断陷湖盆向坳陷湖盆转换时期,且埕北低断阶地形呈“多陡多缓、陡缓相间”格局,造成沙二段早期同时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水下扇沉积,中期以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晚期主要发育深湖相;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支流间湾.受物源迁移、湖平面波动、地形差异及水动力条件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区沉积微相具有发育程度不一、微相形态各异、砂泥岩结构多变、垂向相序缺失等特点.水下分流河道和前缘席状砂发育规模较大,砂体储集物性较优;河口坝砂体发育程度较低;水下扇局部发育有利储层砂体.埕北低断阶沙二段中期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程度最高,主力砂体主要集中于研究区中东部,砂体叠合程度高,在近物源构造高部位砂体尖灭程度低,为储层砂体发育的有利区域.【总页数】9页(P74-81,105)【作者】李峰峰;李军;高志前;毛丽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以埕北低断阶沙二段为例2.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储层砂体预测———以黄骅坳陷埕北低断阶沙二段为例3.埕北低断阶沙二段储层分布研究与勘探实践4.远源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模式研究: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留西油田L18断块为例5.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以大庆长垣萨北油田北二区萨葡高油层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辫状河含气砂岩储层预测

辫状河含气砂岩储层预测

辫状河含气砂岩储层预测洪忠;刘化清;张猛刚【摘要】The He 8 and Shan 1 members belonging to braided-river deposition are pay zones of Sulige western region, Ordos basin. The ranges of P-wave impedance of gas-bearing reservoir and surrounding rocks of these two members are overlapping. The gas reservoir could not be feasibly recognized by conventional post-stack seismic data. Also,due to the discontinuous mid-weak amplitude of seismic reflection,the seismic event of Shan1 member can′t be picked in the whole work area,leading to difficulty in obtaining the plane view of its sandstone distribution. Attempting to solve the problems above, we established the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zation of braided-river according to its sedimentary model. As the difference of Poisson ratio of gas-bearing reservoir and surrounding rocks are distinct,the AVO seismic data were utilized to identify gas-bearing reservoir. The conception of lithological converting has been propos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theory of seismic-sedimentology. The AVO attribute volume was converted to lithological volume,which provides convenience for the subsequent interpretation work. The isochronous surface of Shan1 member seismic reflection can be obtained with the aid of slicing metho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feasibility of lithological converting of AVO attribute volume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forward model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is series of method is capable of recognizing gas-bearing reservoir of He 8 and Shan 1members,and the evolutional history and plane distribution character ofthe gas-bearing reservoir are clearly delineated by the slices with isochronous significance.%鄂尔多斯盆地苏西地区盒8段及山1段为辫状河沉积,其含气储层与围岩纵波阻抗相近,利用常规叠后资料不能有效识别含气储层;同时,山1段砂体为中—弱振幅不连续地震反射,其同相轴无法在全区进行合理追踪,难以预测砂体的平面展布特点。

辫状河道砂质储层露头类比:澳大利亚悉尼盆地三叠系Hawkesbury…

辫状河道砂质储层露头类比:澳大利亚悉尼盆地三叠系Hawkesbury…

辫状河道砂质储层露头类比:澳大利亚悉尼盆地三叠系
Hawkesbury…
Liu,K;赵奇志
【期刊名称】《石油勘探开发情报》
【年(卷),期】1997(000)006
【摘要】为了评价辫状河系沉积物内水平和垂向渗透率及孔隙度变化,用沉积岩石学和地质统计学方法对从澳大利亚悉尼盆地三叠系Hawesbury砂岩取的1228块岩心栓的渗透率和孔隙度测量值作了分析。

【总页数】13页(P10-22)
【作者】Liu,K;赵奇志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51
【相关文献】
1.辫状河三角洲露头构型——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系黄山街组为例 [J], 朱卫红;吴胜和;尹志军;韩涛;伍轶鸣;刘勇;冯文杰;罗亚男;曹岑
2.砂质辫状河岩相与构型特征--以山西大同盆地中侏罗统云冈组露头为例 [J], 陈彬滔;于兴河;王天奇;马凤良;李顺利;杨丽莎
3.砂质网状河储层的露头类比:渗透率分布模式研究实例 [J], Liu,K;龚建明
4.鄂尔多斯盆地安边地区延10砂质辫状河相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J], 赵小萌;郭峰;彭晓霞;张翠萍;郭岭;师宇翔
5.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方法——以苏丹穆格莱特盆地Hegli油田为例 [J], 孙天建;穆龙新;吴向红;赵国良;徐锋;王振军;覃志;方子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砂体建筑结构分析_贾开富

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砂体建筑结构分析_贾开富
在取心井 岩 心 观 察 的 基 础 上,参 照 岩 石 成 分、 粒径、沉积 构 造 和 一 些 局 部 的 原 生 沉 积 属 性,将 研 究区目的层岩相细分为 12 种类型,其中有 3 种砾岩 相,5 种砂岩相,4 种粉砂和泥岩相( 表 1) 。
图 1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 1 区交通位置图
1. 正断层; 2. 油井; 3. 油水界面
目的层三叠系钻遇地层厚度 400 ~ 550m,上统 称哈拉哈塘 组、中 统 为 阿 克 库 勒 组、下 统 是 柯 吐 尔 组。塔河油田一区三叠系油藏分为上、中、下 3 个油 组,其下油 组 属 中 三 叠 统 阿 克 库 勒 组 下 段,含 油 层 段为油组上部砂岩段。
2 岩相类型分析
1 级界面是砂体的顶底面,对于单个砂体来说 它的规模 最 大,代 表 沉 积 过 程 时 间 最 长 的 沉 积 事 件,它所包含的层次实体反映了古河道的整个生命 历程。2 级界面代表河道沉积幕,沉积幕的垂向厚 度与一个岩石相组合相当,实质上是河道的一次冲 刷充填的完整旋回,即由粗到细的沉积过程。由于 这一过程是河道规模的,称之为河道沉积幕。3 级 界面被称之为河道沉积亚幕,是第 3 级的沉积旋回, 也是河道规模的。一个沉积幕一般包括两个亚幕, 亚幕层序相对不太完整,代表了河道规模的一次冲 刷充填事件。4 级界面被定义为砂坝的边界面,由 此级界面圈定了砂坝的范围。5 级界面是砂坝的加 积生长面,代表了砂坝的生长过程。6 级界面是交
第 31 卷 第 4 期 2011 年 12 月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Sedimentary Geology and Tethyan Geology
Vol. 31 No. 4 Dec. 2011
文章编号: 1009-3850( 2011) 04-0064-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