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状河三角洲
【地理探究】什么是辫状水系?辫状水系是如何形成的?体现了什么样的地理过程?
【地理探究】什么是辫状⽔系?辫状⽔系是如何形成的?体现了什么样的地理过程?⼀直专业做地理辫状⽔系指发育在三⾓洲、冲洪积扇、⼭前倾斜平原上,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流交错、形似发辫的⽔系。
辫状⽔系的形成条件有: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暴涨暴落;2.河流含沙量很⼤且粒度粗⽽不均⼀;3.河床平坦宽阔,泥沙易沉积。
其形成过程是:洪⽔期时河流从上游携带⼤量泥沙,当洪⽔流出⼭⼝或河道展宽,地势变平缓,河流流速变慢,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沙洲或浅滩;枯⽔期时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或者在洪峰退后,浅滩出露形成若⼲沙岛及多股的忽分忽合、交织如辫的河道。
再次洪⽔来时,有些沙岛不被淹没,有些被淹没的可能被⽔流斜切⽽过,其上形成新的槽道。
这样,到下⼀次枯⽔位时就会看到槽道的分布⾯⽬全⾮,有的槽道作了⼤幅度的迁移,因此这种河道也称为游荡型河道。
辫状河流常出现在冰川末端,由冰川融⽔构成,或出现在⽔流不稳定,含沙量⼤的⼭区与⼭前河流上。
我国典型的辩状⽔系多分布在长江上洲沱沱河、通天河河段、伊犁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河段;黄河下游虽发育在⼤平原上却为典型的辫状河,那是因为黄河从黄⼟⾼原获得了⼤量泥沙,并且泥沙粒级主要是粉砂、细砂和粗砂,河岸易蚀⽽不稳定。
黄河易淤易徙易决,⾃古已然。
但是在冰岛⼀些⽕⼭附近的沉降堆积盆地中,河流常发育成为“辫状⽔系”。
这是因为:⽕⼭灰堆积于沉降盆地,⽕⼭爆发后,岩浆将覆盖在⽕⼭上的冰川融化,形成洪⽔,从⼭顶流下的洪⽔冲刷地⾯的⽕⼭灰从⽽形成该地貌。
长江源区辫状⽔系▲图⽚来⾃百度搜图我们平时见到的河流多在平坦的河床⾥蜿蜒流淌,它们就是常见的弯曲河(meanderingriver)。
不过⼀些河流的河床凹凸不平,使得上⾯的⽔流不断地分叉⼜汇集,从远处看就像⼤地扎着许多⼩辫⼦⼀样。
这样的河流就叫做辫状河(braided rivers,也叫分汊河)。
▲左边是弯曲河,右边是辫状河。
弯曲河的河床沉积物⼀般⽐较细腻,⽔流也⽐较稳定。
辫状河三角洲体系
河三角洲;(c)与冰川平原有关的辫状河三角洲
二、形成条件
1.
辫状河三角洲发育所需沉积地形和坡度一般比扇三角洲缓,比正常三角洲陡。
2.
3.
同扇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相比,辫状河三角洲距源区距离介于两者之间。
辫状河三角洲的发育受季节性洪水流量或山区河流流量的控制。冲积扇末端 和山顶侧缘的冲积平原或山区直接发育的辫状河道经短距离或较长距离搬运 后都可直接进人海(湖)而形成辫状河三角洲。
(2)分流河道间沉积:岩性较细,常为粉砂岩与泥岩。颜色较深,为灰
色及灰绿色。因水下分流河道迁移频繁,河道间沉积物往往遭到侵蚀破坏,
多以透镜状形式出现在河道砂体中。
三、沉积相组成及特征
2、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3)河口坝: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前缘及侧缘。岩性为中、细粒砂岩,局部
为含砾砂岩,从下向上多显示由细变粗的层序,见平行层理及中型交错层
坳陷型湖 盆深陷扩 张期沉积 相示意图
AF:冲积扇; FD:扇三角洲 BR:辫状河 LD:长河流三角洲 SD:短河流三角洲 LT:浊积砂 SL:浅湖区 DL:深湖区
坳陷型湖 盆收缩期 沉积相示 意图
(据吴崇筠 等,1993)
AF:冲积扇 BR:辫状河 MR:曲流河 LD:长河流三角洲 SD:短河流三角洲 SL:浅湖区
围广;但相带窄,厚度薄;内部见小型沙纹层理,与前三角洲泥质沉积物
呈薄互层状频繁交互。
三、沉积相组成及特征
3、辫状河前三角洲
• 均以泥质沉积物为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由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 沉积物堆积迅速,沉积体不 稳定,很容易形成重力流, 沿前缘斜坡运动到前三角洲 泥质沉积物中堆积下来,常 见的有碎屑流、液化流及浊 流沉积。
辫状河三角洲
根据陆上沉积过程和海洋改造性质,Galloway和薛良清等将三角 洲体系分成9种类型(如图)。但绝大数三角洲都是受到建设性河流 作用和破坏性波浪或潮汐作用的综合影响。因此,很少见三角洲的理 想端元类型,大多数为过渡类型。如在意大利的内亚平宁盆地,上新 世的辫状河三角洲虽然存在部分砾石,但展现出包括三角洲平原 蛇 曲在内的许多正常三角洲的特征。同样,正常三角洲也可具有辫状分 流河道。
三.理想的层序地层模式
辫状河三角洲垂向沉积序列具有 两种韵律结构,一是向上变细的退积 型辫状河三角洲,剖面上表现为多个 水流作用由强至弱向上变细的正韵律 组合;二是向上变粗的进积型辫状河 三角洲,由多个向上变粗的沉积旋回 组成。地质记录中以进积型辫状河三 角洲垂向层序更为常见(如图)其完 整的层序由上而下表现为辫状河—滨 浅湖—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 三角洲前缘亚相—前辫状河三角洲。 由于水动力条件和古地形条件的变化, 辫状河三角洲垂向层序往往保存不完 整,常以平原亚相和前缘亚相呈互层 沉积出现在剖面上。
三角洲体系分类谱系图
俄罗斯勒那河控辫状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是成因学的定义,指辫状河推进到水体(海、湖)中 形成的一种粗碎屑三角洲,是一种粒度介于扇三角洲和正常河流三角洲 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
辫状河三角 洲通常是由湍急 洪水控制,常为 季节性的沉积作 用产生。
(二)辫状河三角洲的类型
辫状河三角洲的平面形态 通常呈扇形【如图(a),(c) 所示】,这种扇形是三角洲建造 过程的结果。图(b)所示为具 辫状分流平原的辫状河三角洲, 即辫状河或辫状平原与冲积扇并 置,这种辫状河三角洲可能形成 于裂谷拉张性盆地的发育晚期。 在我国古代的陆相盆地中,这种 辫状河三角洲特别发育。如济阳 坳陷胜宅油田古近系沙二段为距 离物源区数十公里的冲积平原上 的辫状河分支直接入湖现成的辫 状河三角洲(卜淘等,2000); 再如西部吐哈盆地(李文厚, 1996;周丽霞,1998)也广泛 发育辫状河三角洲。
英台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构型要素
[ 键 词 ] 英 台油 田; 辫 状 河 三 角 洲 ;接 触 关 系 ;构 型 要 素 关 [ 中图 分 类 号] TE 2 . 1 13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1 0 文 0 0—95 (0 8 6 0 8 一 4 7 2 2 0 )O — 1 6 O
单个远砂坝测井曲线呈低一中幅漏斗型具有相对较高的自然伽马值和低电阻率值显示其砂质姚二三段沉积时期松辽盆地总体上处于湖平面上升阶段湖盆面积不断扩大沉积基准面上升盆地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大于沉积物供给速率使该地区处于欠补偿状态从而发育了比较完整的退积型辫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8年12?om?相相组段砂小fmv削面o4o化石及组屡?204o0moorlo含有物iilq河口坝分直河道0天然堤洲匮l瓮奎水下分支i英102井
垩 世 晚期 泉头 组一 嫩江组 沉 积时 期发 育 大 型坳 陷盆 地 ,并 分别 在青 I 口组 和嫩江 组发 生 了两 次 大规模 的湖 侵[ 1 引,在姚 家组沉 积早期 ,
渤盆退缩 ,而在 晚 期 ,湖 平 面再 次 扩 张 ,姚 二 、三 段 沉 积 时期 处
于 第二 次湖侵 的初 期 ;英 台油 田位 于 中 央坳 陷 区西 缘 ,位 于松 辽
英 台油 田辫 状 河 三 角洲 前缘 沉 积 特征 及 构 型 要 素
刘桂珍, 鲍志东 油 资 与 测 家 点 验 中 石 大 北 ) 北 。 ] f气 源 探 国 重 实 室(国 油 学(京) 京’ , 。 7砸垡 十 【 天 气 藏 理 育 重 实 室(国 油 学(京) 京 ’2 l油 然 成 机 教 部 点 验 中 石 大 北 ) 北 ,04{ 石 , 29
辫状河三角洲
正常三角洲 距源区距离 坡度 分选 岩性 岩性组合 供源
辫状河 三角洲
扇三角洲
7
6 8
5 1 4 3 2
正常三角洲 距源区距离 坡度 分选 远 缓 好
辫状河 三角洲 中 中 中
相的主体。 • (1)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是平原亚相中辫状河道人湖后在水下的延
续部分,沉积特征类似于辫状河道,沉积物粒度较粗,砂体总体呈层
状,内部往往由若干个下粗上细的砂岩透镜体相互叠置而成,单个透 镜体从下向上常为细砾岩→含砾中、粗粒砂岩→中砂岩,横向延伸数 米即变薄尖灭。冲刷面构造、平行层理及大、中型交错层理亦常见。 • (2)分流河道间沉积:岩性较细,常为粉砂岩与泥岩。颜色较深, 为灰色及灰绿色。因水下分流河道迁移频繁,河道间沉积物往往遭到 侵蚀破坏,多以透镜状形式出现在河道砂体中。
4.6.5 辫状河三角洲的相类型
包括哪些亚相?
扇三角洲平原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扇 三 角 洲
扇三角洲前缘
辫 状 河 三 角 洲辫状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前辫状河三角洲
• 辫状河道沉积:以河道砂坝沉积物为主。色杂、粒度粗、分选较差、
不稳定矿物含量高、底部发育冲刷充填构造,内部具大型板状和槽状 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组成若干个向上变细的透镜体叠置构成。 • 废弃河道充填沉积:废弃河道允填沉积体往往呈下凸上平的透镜状。 沉积物自下向上粒度明显变细,底部见起伏不大的冲刷面。向上层理
三角洲供源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上泥石流不发育,而扇三角洲平原上多见
泥石流,尤其是干旱扇三角洲泥石流更为 发育。
辫状三角洲与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储层表征方法
由于河道迁移产生的扇三角洲沉积层序 (Kleinspehn et al,1984)
洲平原砂砾岩和砾岩。扇 三角洲平原可以在洪水期 间和在风暴间歇期侵蚀海 底后的回流过程迅速向海 建造。推进作用将会在扇 三角洲平原产生从细粒的 陆棚砂到粗砾石层的不规 则的向上变粗的层序。
2.3 扇三角洲的沉积特点
2.3.2 扇三角洲的形态及面积
供源远近
辫状三角洲供源为辫状河。与扇三 扇三角洲供源为冲积扇,
角洲相比,与源区有一定距离,流 离供源距离近,流程短,
程稍长,河流发育到辫状河阶段后 冲积扇直接入湖。
入湖。
3.2 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区别
3.2.2 沉积特征
类型 沉积结构
沉积相
粒度 分选
扇三角洲
辫状三角洲
一般为极粗粒,漂砾岩、砂 一般为中、粗粒砂岩、
吴崇筠(1993)赞成用扇三角洲这个名词,并将其分为以下两种: ①靠山型:扇区小溪出口处就是海(湖),冲积扇直接入水,扇三 角洲紧靠山根,扇三角洲平原就是冲积扇。 ②靠扇形:冲积扇末端水流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平原的 顶端靠冲积扇。2.3 扇三角洲的沉积特点
2.3.4 扇三角洲与油气的关系
扇三角洲相一般具有粒度粗、厚度大的特点,其前方紧靠生油凹陷区, 油源充足,尤其是其前缘部分,砂质粒度适中,具备良好的油气储集条件。
相变化
复杂、多、突变
简单、少、渐变
3.2 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区别
3.2.2 沉积特征
类型 砂体性能
垂向序列 沉积构造
扇三角洲
辫状河道以色杂、粒粗、分选较差、不稳定矿物含量高、底部发育冲 刷充填构造为特征。辫状河道充填物宽厚比高,剖面呈透镜状,发育有大型 板、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
辫状河三角洲
• (3)河口坝: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前缘及侧缘。岩性为中、细粒砂
岩,局部为含砾砂岩,从下向上多显示由细变粗的层序,见平行层理 及中型交错层理。由于水下分流河道迁移性较强,河口不稳定,河口
坝规模普遍较小。
• (4)席状砂: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连片分布的砂体,形成于波浪作用 较强的沉积环境。砂体一般为粒度较细的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 颗粒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垂向上呈反韵津或均质韵律。 • (5)远砂坝:位于前缘末端,由粉砂岩和细砂岩组成。横向延伸远, 分布范围广;但相带窄,厚度薄;内部见小型沙纹层理,与前三角洲 泥质沉积物呈薄互层状频繁交互。
形成的粗碎屑三角洲,其发育受季节性洪水流量或山 区河流流量的控制。 辫状河道经短距离或较长距离搬运后直接进入海 (湖)而形成辫状河三角洲。
正常三角洲 距源区距离 坡度 分选 岩性 岩性组合 供源
辫状河 三角洲
扇三角洲
7
6 8
5 1 4 3 2
正常三角洲 距源区距离 坡度 分选 远 缓 好
辫状河 三角洲 中 中 中
水流作用由强至弱、向上变细的正韵律组合;
二是向上变粗的进积型辫状三角洲,由多个向上变粗的沉 积旋回组成。
地质记录中以进积型辫状河三角洲垂向层序更为常见,其完
整的层序由上而下表现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 状河前缘—前辫状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与油气的关系
与扇三角洲相比,辫状河三角洲岩石分选较 好,杂基含量较低,砂砾岩体的侧向连续性和连通 性都较好,因而具有较好的油气储集性能。 同时,由于辫状河三角洲面积达数百平方千 米,且水下分流河道的砂砾岩与烃源岩呈频繁互层 沉积,可成为油气初次运移的有利场所,而辫状河 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冲积平原或河漫沼泽沉积由于物 性较差,可作为区域性盖层或烃源岩,从而在垂向 上构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扇三角洲_辫状河三角洲_曲流河三角洲对比分析
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及西部前陆盆地中的大多数油气田都有古代三角洲沉积。
目前,依据进人蓄水盆地(海或湖)中地表径流类型可划分出3种基本的三角洲类型,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
(l)扇三角洲。
形成发育的地质背景是源近流短,冲积扇直接入湖。
它既可以发育在断陷湖泊受同生断层所控制的湖盆边缘一侧,也可以发育在坳陷阶段,沿湖盆短轴方向湖侵范围逼近源区的近源陡坡一侧的湖岸地带。
实际上形成扇三角洲的关键性背景条件是湖泊水体逼近物源区且地形坡度陡。
扇三角洲平原沉积中通常发育泥石流、辫状河道等沉积微相类型;扇三角洲前缘发育碎屑流、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前扇三角洲的前三角洲泥沉积中通常会含一些粗颗粒。
扇三角洲体系中,以重力流沉积占优势为其重要的沉积特征。
沉积物粒度普遍很粗,以砂砾岩为主,河道沉积不发育,往往呈小的透镜体分布在重力流沉积物中,为扇面上洪水期形成的短暂河道产物。
沉积物入湖后受湖浪的改造作用微弱,河口砂坝不发育。
物源近、丰富,为阵发性灾变事件供给的结果。
(2)辫状河三角洲。
形成发育的地质背景与扇三角洲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即沿湖盆短轴坡度较陡和较近源。
同时,也存在明显不同。
首先,形成辫状河三角洲需要的是坳陷型湖盆较陡边界,或断陷型湖盆较缓边界。
其次,与源区有一定距离。
这样的背景下,决定了入湖的冲积体是辫状河沉积体而不是曲流河或冲积扇沉积体。
辫状河道向水下延伸,形成前缘亚相中占绝对优势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在水下分流河道中也同样发育各种牵引流沉积构造。
(3)曲流河三角洲。
曲流河三角洲是沿盆地长轴方向,在坡降缓、斜长的古地形等条件下,源远流长地巨大的定向曲流河携带大量泥砂进入湖盆,在河湖作用过渡带形成三角洲沉积体。
与浅水湖泊三角洲形成背景不同之处是在河流入湖的河口处,湖盆底床坡降偏大,水体偏深,湖泊水体对河流可形成明显的顶托作用,所形成的三角洲体系不单是有分流平原组成,而且发育河口坝、远砂坝及前三角洲的沉积单元。
普通三角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专题演讲普通三角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教学单位矿业学院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班级 10-01学生姓名孙洪德学号 1001170117指导教师王宇林摘要在阐明不同类型三角洲的概念、沉积相、物源等方面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论述了辫状三角洲与普通三角洲最大的区别在于供源和粒度两个方面:辫状河三角洲是由辫状河作为供源,为短流程三角洲,而普通三角洲多以曲流河作为供源,为长流程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通常粒度较粗,为粗粒三角洲;而普通三角洲粒度比辫状河三角洲要细,为细粒三角洲。
辫状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同属粗粒三角洲,两者在沉积特征上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二者的供源与重力流发育情况不同,辫状河三角洲供源为辫状河,而扇三角洲供源为冲积扇;另外,辫状三角洲平原上泥石流不发育,而扇三角洲平原上多见泥石流,尤其是干旱扇三角洲的泥石流更为发育关键词:普通三角洲;扇三角洲;辫状三角洲;沉积环境;沉积相AbstractThrough the different concept, delta sedimentary subfacies, sourcedistance, classifi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biggest difference of braided delta and delta is the source and granularity, usually Braided River Delta is composed of braided river as the source, is a short process Delta; and the general the meandering river delta as thesource, is a long process of delta. Braided river delta usually coarse grain size, coarse Delta; normal delta size than the braided river delta to fine, fine - delta. Braided delta and fan delta are coarse-grained Delta, the main difference is that in the sedimentary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 of the two gravity flow and development,braided river delta source for braided river, and fan delta source foralluvial fan; in addition, braided delta the plain of debris flow is not developed, and the fan delta plain to see more debris flow, especially dry fan delta debris flow more developmen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概述 (1)2三角洲的形成背景 (2)2.1普通三角洲的形成背景 (2)2.2扇三角洲的形成背景 (3)2.3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背景 (4)3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4)3.1普通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4)3.2扇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4)3.3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5)4三角洲亚环境的划分 (5)4.1普通三角洲亚环境的划分 (5)4.2扇三角洲亚环境的划分 (5)4.3辫状河三角洲亚环境的划分 (6)5三角洲沉积特征 (7)5.1沉积相的构成 (7)5.1.1普通三角洲沉积相的构成 (7)5.1.2扇三角洲沉积相的构成 (8)5.1.3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的构成 (9)5.2垂向层序 (9)5.2.1普通三角洲的垂向层序 (9)5.2.2扇三角洲的垂向层序 (10)5.2.3辫状河三角洲的垂向层序 (10)5.3不同三角洲沉积的主要差异 (10)6结论 (11)参考文献 (12)1概述广义的三角洲是指河流与海洋、湖泊的汇合处(在河口附近)所形成的锥形碎屑沉积体,通常所称的广义三角洲大多是指海洋三角洲。
第1组-辫状三角洲和扇三角洲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前扇三角洲
(3)前扇三角洲
位 置:浪基面以下。 沉积物:灰色波状、水平层理泥岩、粉砂岩,含介形虫 等化石。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模式
❖ 牙买加型(陡坡型模式) ❖ 阿拉斯加型(缓坡型模式) ❖ 吉尔伯特型(断陷湖盆型模式)
陡坡 缓坡
型
型
断陷湖 盆型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模式
(1)陡坡/斜坡型模式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亚相划分
平面:扇形 纵向:楔形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平原
(1)扇三角洲平原: 辫状河沉积为主,常包含泥 石流沉积。
沉积物
• 砂砾岩 • 泥岩
结构 • 成熟度低
构造
• 较大行板、槽 状交错层里
• 平行、块状交 错层里
• 成层性差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前缘 (2)扇三角洲前缘:最主要的沉积相带和砂体发育 区,分为三个微相。
平行层理、中小型交错 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 无明 显冲刷构造
席状砂
细,砂岩、 分选较好 粉砂岩。
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 垂向逆
理、生物潜穴
粒序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前缘
❖垂向层序: 自下而上为:前扇三角洲 泥岩—扇三角洲前缘末端 粉、细砂岩—扇三角洲前 缘河道砂岩、含砾砂岩— 扇三角洲平原砂砾岩和砾 岩,为典型的逆粒序。
储层表征方法及实例——地震表征扇三角洲
•兼有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地震相特征 •具锥状外形,规模比冲积扇大,长度可大几千米。 •地震反射构造,后半部主要表现为杂乱前积构造 或波状构造;而在前半部则可发育各种前积构造。 •在横剖面上可出现双向型前积构造或波状构造。 •从根部(上三角洲平原)向前缘,其地震振幅和 连续性逐渐增强。
储层表征方法及实例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_朱筱敏
Abstract : Braided riv er delta is an i m portant reservo ir type in continenta l sedi m entary basins and th e potentia l ex plo rat io n target for the future . Core , lo g , and geophysical data ind icate th at the bra id ed river delta in the Jurassic Sangonghe F or m ation of Junggar basin w as deposited in an environm ent w ith gentle slope and shallow w ater . As a result of continuous progradatio n from the north to the center of the basin , arenaceous cong lo m eritic deposits in th e delta showed typ ical progradatio na l seism ic reflectance signatures , large cross bedd ing , and non continuous posit iv e rhythm. Its characteristics of sedi m entary subfac ie s and m icrofacies asw e ll as the favorable areas for exploration of litho lo g ic trap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 is paper . K ey word s : Sed i m entary characteristics ; braid ed river de lta ; Jurassic ; Junggar Basin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大型的晚古生代至中 新生代叠合型含油气盆 地, 面积达 130 000 km 。 经历了海西、 印支、 燕山和喜马拉雅 4 期构造沉积 旋回, 发育充填石炭系、 二叠系、 三叠系、 侏罗系、 白垩系、 古近 系、 新近系和第四系沉 积地层, 沉积 [ 1, 2] 岩最大厚度达 14 000 m 。 自 20世纪 50 年代在准噶尔盆地进行石油地 质勘探工作以来 , 人们不断深化油气勘探工作 , 在 石油地质以及沉积层序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 果 , 认为烃源岩生烃潜力控制着二叠系、 三叠系和
高中地理 【地理问题式阅读60】辫状水系——西藏江河的绝美画卷
西藏江河的绝美画卷——辫状水系【阅读材料】辫状水系又称辫流,指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
辫流所以有这些特征主要是因为流量不稳定,暴涨暴落,相对于流量而言,含沙量很大,并且不均一。
当洪峰到来时,这种河流迅速拓宽它的河床,并沿许多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
洪峰过后,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
再次洪水来时,有些沙岛不被淹没,有些被淹没的可能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的槽道。
这样,到下一次枯水位时就会看到槽道的分布面目全非,有的槽道作了大幅度的迁移,因此这种河道也称为游荡型河道。
印象西藏江河辫状水系分布多。
其河道分汊,怱分忽合,流水柔软,若隐若现,蜿蜒向远。
俯瞰之下,亦是山脉间一道纹理清晰的风景线。
辫状水系水流交错、形似发辫,仿佛是大自然编织在大地上的美丽发辫。
在西藏看到此情,会下意识联想到梳在藏族姑娘头发上的66根小辫子。
小辫儿传说文成公主与吐蕃王的美好故事,之间应有某种联系,因为,太多的传说来自对大自然的敬畏。
成因辫状水系,亦称辫流,为游荡型河道。
其形成有三个要素:水流量不稳定,河床宽阔平坦,水含沙量大。
洪水时,扩展河面,变换河道,“搬运”沙粒。
枯水时,水流量减弱,浅滩和浅水河道外露。
水流量大小和含沙量多少不定,每一次洪水过后结果都不同,或毁损原有河道形成深浅宽窄不同的新河道,或减小扩展沙岛面积堆积新的滩涂。
高原对流云是根源辫流形成依赖上游的水,理论上来自冰川、地下水和降雨。
若干年观察,科研人员发现西藏辫流形成的水源少于冰川、地下水,主要来自于降雨,而这个降雨来自独特的青藏高原对流云。
西藏高原对流云是青藏高原气候特征的组成部分,是海拔、日照、温差、地质、植被、大气环流等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邻的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和新疆、内蒙有类似现象,但多表现在夏秋季,而青藏高原则不同,一年四季,或一日之中反复无常。
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相井震特征研究——以XHSDQ地区白垩系地层为例
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相井震特征研究——以XHSDQ地区白垩系地层为例摘要:XHSDQ地区白垩系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体系,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滨浅湖滩坝砂及滨浅湖等沉积微相。
对该地区地质、测井、地震进行综合研究,建立各沉积微相井震特征解释模板。
总结出有利储层中水下分流河道及滨浅湖滩坝微相的重要识别依据,GR曲线可作有利砂体的划分标准,地震响应特征具有明显的强反射强连续性特征。
综合以上研究可更加准确识别有利砂体,为储层预测打下重要基础。
关键词:XHSDQ地区;沉积相;水下分流河道;滩坝;井震特征1 区域地质背景XHSDQ地区位于KCSQD中西段,白垩系具备良好的岩性圈闭条件,在区域构造背景、物源分析研究基础上,综合岩性、沉积构造、剖面结构、测井相、地震相等沉积微相识别标志,认为XHSDQ地区白垩系总体为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滨浅湖滩坝及滨浅湖泥等沉积微相[1-3]。
沉积相控制有利储层分布,对各沉积微相进行井震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沉积微相井震特征研究XHSDQ地区白垩系作为油气勘探重要目标层段,在区域构造沉积背景为YKLDT强烈活动后的平静构造沉积旋回,由底至顶发育YGLM组,SHH组,BXG组,BSJQK组地层。
SSH组沉积期,XHSDQ地区整体发育滨浅湖亚相,可细分为滨浅湖滩砂,滨浅湖坝砂,滨浅湖泥三个沉积微相,滨浅湖滩砂和滨浅湖坝砂可作为有利储层,BXG组沉积期,XHSDQ地区底部B一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远沙坝,河漫滩,分流河道间湾4个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有利储层,9口井见到油气显示,QG102井测试获3.5方油,顶部B二段以滨浅湖亚相中的滨浅湖泥为主,可以作为区域性的盖层。
SHH组及BXG组整体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不同的沉积微相具有不同的井震识别特征,本次研究将对此进行总结。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精细刻画方法:以南堡凹陷M油田东一段为例
第3期刘鑫金等:东营凹陷沙三段古水介质盐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上涌至沙三段地层中,是中央背斜带周缘的半咸水分区的成因㊂综上所述,研究区古盐度的典型高值区和低值区明显受控于湖盆的外在环境,除此之外,受外在环境影响较小的湖盆水体内部区域也具有明显差异分布的特点㊂最重要的表现在围绕湖盆斜坡带地区具有古盐度相对较高的特征,即在物源扇体发育范围的前方至深洼区以外边缘的位置,这些区域如滨县南坡㊁金家地区㊁陈官庄-王家岗地区等具有较高的古盐度分布,而在深洼区如牛庄洼陷㊁利津洼陷等往往古盐度相对较低㊂究其成因,认为这些斜坡地区为浅水-半深水区的气候影响强烈区,该区由于水体相对较浅且清澈,碳酸盐容易析出并沉积;而深水区古盐度相对较低的原因在于湖盆水体变化不同时期均有成因条件:首先,在湖侵域时期为较强的还原环境,该区域沉淀的有机质排出的挥发性酸,可溶蚀已经沉淀的碳酸钙,从而造成古盐度偏低;另外,光合作用析出的碳酸盐由于水体深度大也会造成稀释㊂其次,在高位域时期,三角洲前方砂体由于水位下降造成滑塌事件沉积,这种事件重力流成因的半液化淡水沉积物注入到深洼区会造成盐度稀释㊂以上这些成因均可造成深洼区古盐度偏低(图9)㊂图9 东营凹陷沙三段半深湖-深湖碳酸盐形成与调整模式F i g .9 M o d e s o f c a r b o n a t e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a d j u s t m e n t i n a h a l f -l a k e t o d e e p-l a k e i n t h e t h i r d M e m b e r o f S h a h e j i e F o r m a t i o n ,D o n g y i n g S a g4 油气勘探意义东营凹陷沙三段浊积岩油藏自 九五 以后全面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目前仍具有极大勘探潜力,地球物理预测频频失利,亟需地质深入分析以提高预测成功率㊂从古盐度恢复的角度来看,浅水㊁半深水至深水区的古盐度变化依次表现为淡水㊁微咸水㊁半咸水至微咸水的变化规律㊂从平面分布来看,博兴洼陷较利津洼陷㊁牛庄洼陷古盐度更高,因而浊积砂岩中的碳酸盐含量更高,造成储层品质相对较低㊂除此之外,两大咸水物源区(胜北地区和草北地区)㊁中央背斜带以及深洼周缘的斜坡区均为半咸水高值区,这些区域浊积岩的预测和描述需要注重地球物理去灰技术的应用㊂由此来看,浊积岩下一步勘探的重点方向为前三角洲附近的淡水影响区和洼陷中心的淡水稀释区,这些区域的浊积岩储层品质更高且灰质泥岩的影响更小㊂5 结 论(1)利用多种量化恢复湖泊水介质盐度表征的方法,剖析了东营凹陷古盐度的时-空分布规律㊂研究区沙三期为古盐度2ɢ~13ɢ的微咸水-半咸13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h t t p s://d z k j q b.c u g.e d u.c n地质科技通报2023年水环境,纵向上沙三下亚期较沙三中亚期盐度更高,平面上斜坡带的盐度较盆缘带㊁深洼陷区更高㊂此外,两大咸水物源区(胜北地区和草北地区)㊁中央背斜带为典型的半咸水高值区㊂(2)综合外部环境与古水介质的内在成因剖析,发现古气候㊁古物源及深部流体影响古水介质分布的差异性,而古水介质分区则影响着各种岩相组合的平面分布,特别是含灰混积岩相组合的分布㊂研究表明,浊积岩下一步勘探的重点方向为前三角洲附近的淡水影响区和洼陷中心的淡水稀释区,这些区域的浊积岩储层品质更高且灰质泥岩的影响更小㊂参考文献:[1]韩佳君,周训,姜长龙,等.柴达木盆地西部地下卤水水化学特征及其起源演化[J].现代地质,2013,27(6):1454-1464.H a n J J,Z h o u X,J i a n g C L,e t a l.H y d r o c h e m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t i c s,o r i g i n a n d e v o l u t i o n o f t h e s u b s u r f a c e b r i n e s i n w e s t e r n Q a i d a m B a s i n[J].G e o s c i e n c e,2013,27(6):1454-1464(i n C h i-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2]王焰新,杜尧,邓娅敏,等.湖底地下水排泄与湖泊水质演化[J].地质科技通报,2022,41(1):1-10.W a n g Y X,D u Y,D e n g Y M,e t a l.L a c u s t r i n e g r o u n d w a t e rd i s c h a r ge a n d l a k e w a t e r q u a l i t y e v o l u t i o n[J].B u l l e t i n of G e o-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2022,41(1):1-10(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3]赵伟,邱隆伟,姜在兴,等.断陷湖盆萎缩期浅水三角洲沉积演化与沉积模式: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古近系沙三段上亚段和沙二段为例[J].地质学报,2011,85(6):1019-1027.Z h a o W,Q i u L W,J i a n g Z X,e t a l.D e p o s i t i o n a l e v o l u t i o n a n d m o d e l o f s h a l l o w w a t e r d e l t a i n t h e r i f t i n g l a c u s t r i n e b a s i n sd u r i n g t he s h r i n k i n g s t a g e:A c a s e s t u d y of t h e T h i r d M e m b e ra n d S e c o n d M e mb e r o f P a l e o g e n e S h a h e j i e F o r m a t i o n i n t h eN i u z h u a n g S u b s a g,D o n g y i n g S a g[J].A c t a G e o l o c i c a S i n i c a, 2011,85(6):1019-1027(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4]张少敏,操应长,王艳忠,等.牛庄洼陷西南部沙三中亚段浊积岩储层成岩作用与物性演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1(2):1-11.Z h a n g S M,C a o Y C,W a n g Y Z,e t a l.D i a g e n e s i s a n d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e v o l u t i o n o f t u r b i d i t e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E s z3o f N i u z h u a n g S a g,D o n g y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J].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2017,41(2):1-11(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s t r a c t).[5]刘鑫金,刘惠民,宋国奇,等.东营凹陷洼陷斜坡带坡移扇沉积特征及展布模式[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23(4):1-10.L i u X J,L i u H M,S o n g G Q,e t a l.S e d i m e n t a r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 d i s t r ib u t i o n p a t t e r n o f t h e s l o p e-s h i f t i n g f a n i n t h e l o w-l y-i n g s l o p e z o n e o f D o n g y i n g S a g[J].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 a n d R e-c o v e r y E f f i c i e n c y,2016,23(4):1-10(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a b s t r a c t).[6]李文俊,岳大力,何贤科,等.地质模式约束的S V R属性融合在浅水三角洲储层描述中的应用:以西湖凹陷X气田为例[J].地质科技通报,2021,40(6):106-113.L i W J,Y u e D L,H e X K,e t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S V R a t t r i b u t ef u s i o n c o n s t r a i n e d b yg e o l o g i c a l m o d e l i n r e s e r v o i r d e s c r i p t i o no f s h a l l o w w a t e r d e l t a:A c a s e s t u d y o f X g a s f i e l d i n X i h u S a g [J].B u l l e t i n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2021,40(6):106-113(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7]曾承,安芷生,刘卫国,等.湖泊沉积物记录的湖水古盐度定量研究进展[J].盐湖研究,2007,15(4):13-19.Z e n g C,A n Z S,L i u W G,e t a l.Q u a n t i t a t i v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n p a l a e o-s a l i n i t y d e d u c e d f r o m l a c u s t r i n e s e d i m e n t s[J].J o u r-n a l o f S a l t L a k e R e s e a r c h,2007,15(4):13-19(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8]刘姝君,操应长,梁超.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细粒沉积岩特征及沉积环境[J].古地理学报,2019,21(3):479-489.L i u S J,C a o Y C,L i a n g C.L i t h o l o g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s e d i-m e n t a r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o f f i n e-g r a i n e d s e d i m e n t a r y r o c k s o f t h e P a l e o g e n e i n D o n g y i n g S a g,B o h a i B a y B a s i o n[J].J o u r n a l o f P a l a e o g e o g r a p h y:C h i n e s e E d i t i o n,2019,21(3):479-489(i n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9] W u H C,Z h a n g S H,J i a n g G Q,e t a l.T h e f l o a t i n g a s t r o n o m i-c a l t i m e s c a l e f o r t h e t e r r e s t r i a l L a t e C r e t a c e o u s Q i n g s h a n k o uF o r m a t i o n f r o m t h e S o n g l i a o B a s i n o f 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 a n d i t s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a n d p a l e o c l i m a t e i m p l i c a t i o n s[J].E a r t h&P l a n e-t a r y S c i e n c e L e t t e r s,2009,278(3):308-323.[10]张顺,陈世悦,浦秀刚,等.断陷湖盆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及储层特征:以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和沧东凹陷孔店组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6,45(3):568-581Z h a n g S,C h e n S Y,P u X G,e t a l.L i t h o f a c i e s t y p e s a n d r e s e r-v o i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f i n e-g r a i n e d s e d i m e n t a r y r o c k s i n P a l e o-g e n e,s o u t h e r n B o h a i f a u l t-d e p r e s s e d l a c u s t r i n e b a s i n[J].J o u r-n a l o f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2016,45(3): 568-581(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11]于正军.地震属性融合技术及其在储层描述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13,20(6):6-9.Y u Z J.S e i s m i c a t t r i b u t e f u s i o n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r e s e r v i o r [J].S p e c i a l O i l&G a s R e s e r v o i r s,2013,20(6):6-9(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12]王海雷,郑绵平.青藏高原湖泊水化学与盐度的相关性初步研究[J].地质学报,2010,84(10):1517-1522.W a n g H L,Z h e n g M P.P r e l i m i n a r y s t u d y o f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h y d r oc h e m i s t r y a nd s a l i n i t y o f l a ke s i n t h e Q i n g h a i-T i b e t a n P l a t e a u[J].A c t a G e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2010,84(10): 1517-1522(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13]童乐,何幼斌,李华.陕西富平地区晚奥陶世沉积环境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9,38(4):748-758.T o n g L,H e Y B,L i H.S e d i m e n t a r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o f L a t e O r-d o v i c i a n c a r b o n a te s i n t h e F u p i n g a r e a,S h a a n x i P r o v i n c e[J].B u l l e t i n o f M i n e r a l o g y,P e t r o l o g y a n d G e o c h e m i s t r y,2019,38(4):748-758(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14]李进龙,陈东敬.古盐度定量研究方法综述[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10(5):1-3.L i J L,C h e n D J.S u mm a r y o f q u a n t i-f i e d r e s e a r c h m e t h o d o n p a l e o s a l i n i t y[J].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 a n d R e c o v e r y E f f i c i e n c y, 2003,10(5):1-3(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15]C h i v a s A R,d e D e c k k e r P,S h e l l e y J M G.M a g n e s i u m c o n t e n to f n o n-m a r i n e o s t r a c o d s h e l l s:A n e w p a l a e o s a l i n o m e t e r a n d p a l a e o t h e r m o m e t e r[J].P a l a e o g e o g r.,P a l a e o c l i m.,P a l a e o-e c o l.,1986,54:43-61.[16]王昌勇,郑荣才,刘哲,等.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古盐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14,32(1):159-23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3期刘鑫金等:东营凹陷沙三段古水介质盐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165.W a n g C Y,Z h e n g R C,L i u Z,e t a l.P a l e o s a l i n i t y o f C h a n g9 r e s e r v o i r i n L o n g d o n g a r e a,O r d o s B a s i n a n d i t s g e o l o g i c a l s i g-n i f i c a n c e[J].A c t a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2014,32(1):159-165(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17]钱焕菊,陆现彩,张雪芬,等.东营凹陷沙四段上部泥质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古盐度的空间差异性[J].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9,28(2):161-167.Q i a n H J,L u X C,Z h a n g X F,e t a l.S p a t i a l p a l e o s a l i n i t y d i s t r i-b u t i o n a n d e l e m e n t g e oc h e m i s t r y o f a r g i l l a c e o u s s o u r c e r o c k si n t h e u p p e r p a r t o f4t h M e m b e r o f T e r t i a r y S h a h e j i e F o r m a-t i o n i n D o n g y i n g S a g[J].A c t a P e t r o l o g i c a e t M i n e r a l o g i c a, 2009,28(2):161-167(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18]C o u c h E L.C a l c u l a t i o n o f p a l a e o s a l i n i t e s f r o m b o r o n a n d c l a ym i n e r a l d a t a[J].1971,A A P G B u l l e t i n,1971,55:1829-1839.[19]黄第藩.关于松辽和华北中㊁新生代沉积相的某些问题[J].地质论评,1982,28(3):217-227.H u a n g D F.S o m e q u e s t i o n s o n s e d i m e n t a r y f a c i e s o f M e s o z o i ca n d C e n o z o i c i n S o n g l i a o B a s i n a n d N o r t h C h i n a[J].G e o l o g i c a lR e v i e w,1982,28(3):217-227(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s t r a c t).[20]王冠民.古气候变化对湖相高频旋回泥岩和页岩的沉积控制:以济阳凹陷古近系为例[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42-80.W a n g G M.T h e s e d i m e n t a r y c o n t r o l t o m u d s t o n e a n d s h a l e i n l a c u s t r i n e h i g h-f r e q u e n c y c y c l e b y p a l e o 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T a k i n g t h e E o g e n e i n J i y a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a s a n e x a m p l e[D].B e i j i n g:G r a d u a t e S c h o o l o f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2005:42-80(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21]赵岩,刘池洋,张东东,等.宁南盆地古近纪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沉积环境的反映[J].地质科技情报,2016,35(5):27-33.Z h a o Y,L i u C Y,Z h a n g D D,e t a l.G e o c h e m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 a l e o g e n e s e d i m e n t a r y r o c k s i n N i n g n a n B a s i n a n d t h e i r i m-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s e d i m e n t a r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s[J].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2016,35(5):27-33(i n C h i n e s e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22]巩雪娇,王攀,杨振京,等.粒度端元记录的靖边地区M I S3以来的气候变化[J].地质科技通报,2021,40(1):184-191.G o n g X J,W a n g P,Y a n g Z J,e t a l.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 r e c o r d e d b yt h e g r a i n s i z e e n d m e m b e r s i n c e M I S3i n J i n g b i a n a r e a[J].B u l-l e t i n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2021,40(1):184-191(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23]刘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烃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17,39(2):247-252.L i u Q.C o m p o s i t i o n a n d g e o l o g i c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c a r b o n a n d o x-y g e n i s o t o p e s i n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o u r c e r o c k s,D o n g y i n g S a g,B o-h a i B a y B a s i n[J].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E x p e r i m e n t,2017,39(2):247-252(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24]刘杰,操应长,樊太亮,等.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段中下亚段物源体系及其控储作用[J].中国地质,2014,41(4):1399-1410.L i u J,C a o Y C,F a n T L,e t a l.A n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s o u r c e s y s-t e m a n d i t s e f f e c t o n t h e r e s e r v o i r o f t h e m i d d l e l o w e r s u b-m e m b e r o f3r d M e m b e r o f S h a h e j i e F o r m a t i o n i n M i n f e n g a r e-a,D o n g y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J].G e o l o g y i n C h i n a,2014,41(4): 1399-1410(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25]刘昊年,黄思静,胡作维,等.锶同位素在沉积学中的研究与进展[J].岩性油气藏,2007,19(3):59-65.L i u H N,H u a n g S J,H u Z W,e t a l.A d v a n c e s o f s t r o n t i u m i s o-t o p e i n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y[J].L i t h o l o g i c R e s e r v o i r s,2007,19(3): 59-65(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26]侯中帅,陈世悦,刘惠民,等.东营凹陷热液流体活动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9,48(5):1090-1101.H o u Z S,C h e n S Y,L i u H M,e t a l.H y d r o t h e r m a l f l u i d a c t i v i t ya n d i t s h y d r o c a rb o n g e o l o g i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n D o n g y i n g D e-p r e s s i o n[J].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i n g&T e c h n o l-o g y,2019,48(5):1090-1101(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s t r a c t).[27]王冠民,任拥军,钟建华,等.济阳坳陷古近系黑色页岩中纹层状方解石脉的成因探讨[J].地质学报,2005,79(6):834-838.W a n g G M,R e n Y J,Z h o n g J H,e t a l.G e n e t i c a n a l y s i s o n l a-m e l l a r c a l c i t e v e i n s i n P a l e o g e n e b l a c k s h a l e o f t h e J i y a n g D e-p r e s s i o n[J].A c t a G e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2005,79(6):834-838(i n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28]钱诗友,曾溅辉.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20(4):603-609.Q i a n S Y,C e n g J H.C h e m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h a h e j i e F o r-m a t i o n f o r m a t i o n w a t e r a n d t h e i r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i c a l s i g n i f i-c a n c e,D o n g y i n g S a g[J].N a t u r a l G a s G e o s c i e n c e,2009,20(4):603-609(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33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42卷 第3期2023年 5月 地质科技通报B u l l e t i n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V o l .42 N o .3M a y 2023曲丽丽,段健,余成林,等.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精细刻画方法:以南堡凹陷M 油田东一段为例[J ].地质科技通报,2023,42(3):134-141.Q u L i l i ,D u a n J i a n ,Y u C h e n g l i n ,e t a l .F i n e d e s c r i p t i o n m e t h o d o f t h e u n d e r w a t e r d i s t r i b u t a r y c h a n n e l i n a b r a i d e d r i v e r d e l t a f r o n t :A c a s e s t u d y o f t h e f i r s t M e m b e r o f t h e D o n g y i n g F o r m a t i o n i n t h e M O i l f i e l d ,N a n p u D e pr e s s i o n [J ].B u l l e t i n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2023,42(3):134-141.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精细刻画方法: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2144)作者简介:曲丽丽(1988 ),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㊁储层地质学与油藏描述的研究工作㊂E -m a i l :qu l i l i 0620@163.c o m 作者简介:余成林(1979 ),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工作㊂E -m a i l :yc l s a m@163.c o m 以南堡凹陷M 油田东一段为例曲丽丽,段 健,余成林,林伟强,邱宇威(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河北唐山063200)摘 要:河道单成因砂体划分精度直接影响剩余油刻画精度,进而决定了开发治理和调整的效果㊂以南堡凹陷M 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为例,优选地震属性刻画单一朵体边界,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地质知识库约束下追踪河道主流线,采用拟声波反演技术刻画河道边界,结合动态资料验证,进行了水下分流河道的精细刻画㊂研究表明:M 油田同期多朵体发育,单个朵体发育2~8支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宽度在80~240m 之间,最宽可达440m ,单成因砂体厚度为2.6~5.8m ,河道的宽厚比为25ʒ1~78ʒ1,动态验证资料及钻井结果的对比表明河道刻画预测精度吻合率达90%㊂通过河道精细刻画,提高了砂体展布方向的预测精度和剩余油刻画的精度,为后期开发治理提供了地质依据㊂这种对砂体边界进行逐级刻画的储层综合预测方法在复杂断块泛连通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的水下分流河道刻画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㊂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层综合预测;井震结合;河道主流线;河道边界刻画;动态资料验证;南堡凹陷中图分类号:P 618.130.2+1 文章编号:2096-8523(2023)03-0134-08 收稿日期:2022-11-16d o i :10.19509/j .c n k i .d z k q.t b 2022064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F i n e d e s c r i p t i o n m e t h o d o f t h e u n d e r w a t e r d i s t r i b u t a r y c h a n n e l i n a b r a i d e d r i v e r d e l t a f r o n t :A c a s e s t u d y of t h e f i r s t M e m b e r o f t h e D o ng y i n g F o r m a t i o n i n th e M Oi l f i e l d ,N a n p u D e pr e s s i o n Q u L i l i ,D u a n J i a n ,Y u C h e n g l i n ,L i n W e i q i a n g,Q i u Y u w e i (P e t r o C h i n a J i d o n g O i l f i l e d C o m p a n y ,T a n gs h a n H e b e i 0632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d i v i s i o n a c c u r a c y o f a s i n g l e -g e n e s i s s a n d b o d y in a r i v e r c h a n n e l d e t e r m i n e s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r e s o l u t i o n o f r e s i d u a l o i l c o n t e n t a n d l i m i t s t h e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o i l p r o d u c t i o n .T h e f o l l o w i n g me t h o d s w e r e u s e d t o d e s c r i b e t h e u n d e r w a t e r d i s t r i b u t a r y c h a n n e l of t h e M o i l f i e l d i n t h e N a n p u D e pr e s s i o n .F i r s t ,t h e s e i s m i c a t t r i b u t e w a s o p t i m i z e d t o i d e n t i f y t h e b o u n d a r y o f a s i n g l e c h a n n e l -l o b e c o m pl e x .T h e n ,t h e c h a n -n e l m a i n s t r e a m l i n e w a s t r a c e d w i t h t h e c o n s t r a i n t o f t h e g e o l o g i c a l k n o w l e d ge b a s e of t h e b r a i d e d r i v e r d e l t a f r o n t ,a n d t h e c h a n n e l b o u n d a r y w a s d e l i n e a t e d u s i ng a c o u s t i c i n v e r s i o n t e ch n o l o g y .Fi n a l l y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c h a n n e l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w e r e v e r i f i e d w i t h d yn a m i c d a t a .T h e r e s e a r c h s h o w s t h a t t h e M O i l f i e l d h a s m u l t i p l e c h a n n e l -l o b e c o m p l e x e s d e v e l o p e d i n t h e s a m e p e r i o d .E v e n a s i n g l e c h a n n e l -l o b e c o m pl e x c o n t a i n s 2-8c h a n n e l s .T h e w i d t h o f t h e u n d e r w a t e r d i s t r i b u t a r y c h a n n e l r a n ge sf r o m 80-240m ,w i t h a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3期曲丽丽等: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精细刻画方法:以南堡凹陷M油田东一段为例m a x i m u m w i d t h o f440m.T h e t h i c k n e s s o f a s i n g l e c h a n n e l s a n d b o d y i s2.6-5.8m,a n d t h e w i d t h-t h i c k n e s s r a t i o o f t h e c h a n n e l r a n g e s f r o m25ʒ1t o78ʒ1.T h e d y n a m i c v e r i f i c a t i o n d a t a a n d d r i l l i n g r e-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p r e d i c t i o n a c c u r a c y o f c h a n n e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s90%.T h e h i g h p r e d i c t i o n a c c u r a c y o f t h e c h a n n e l s a n d b o d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a n p r o m o t e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r e s o l u t i o n o f r e s i d u a l o i l c o n t e n t,a n d p r o v i d e c o n s t r u c t i v e g u i d a n c e f o r l a t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T h e m e t h o d h a s a c e r t a i n r e f e r e n c e v a l u e i n t h e u n d e r w a t e r d i s t r i b u t a r y c h a n n e l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b r a i d e d r i v e r d e l t a f r o n t r e s e r v o i r i n t h e c o m p l i-c a t e d f a u l t b l o c k.K e y w o r d s:b r a i d e d r i v e r d e l t a f r o n t;u n d e r w a t e r d i s t r i b u t a r y c h a n n e l;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r e s e r v o i r p r e d i c t i o n;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w e l l a nd se i s m i c d a t a;r i v e r m a i n s t r e a m;r i v e r b o u n d a r y d e s c r i p t i o n;d y n a m i c d a t a v e r if i c a-t i o n;N a n p u D e p r e s s i o n现代河流观测资料证实,同一地质历史时期内连片发育的三角洲砂体为多期次河道迁移㊁叠加的结果㊂而在水下分流河道成因的砂体中物性差异明显,不为 同一期 水动力条件下的产物㊂由于辫状河三角洲兼具扇三角洲与正常河流三角洲特征,砂体岩相多变㊁连片发育㊁交切关系复杂,储层认识和河道边界刻画难度均大㊂目前影响较广的储层构型理论主要有M i a l l[1-2]提出的不同类型碎屑沉积构型单元分级㊁吴胜和等[3]提出的根据构型规模及包含关系将已有的岩性体构型与层序构型分级整合为一体化沉积体构型分级方案,以及胡光义等[4]提出的海上油田开发尺度的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理论㊂在此基础上,国内外学者对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构型方面的研究逐渐细化,大多通过实验模拟㊁野外露头对比等方式,采用地震波形分类㊁多河道分期剥离等技术手段,分析储层内部构型,并利用密井网小井距资料建立单砂体宽厚比预测模型及宽厚比公式[5-8]㊂冯文杰等[9]综合应用层次分析㊁模式指导㊁动静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断陷湖盆长轴缓坡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构型模式㊂张皓宇等[10]利用经典构型分析方法,结合复合砂体韵律及渗流规律,总结了长3油层组河道砂体4种垂向叠置样式㊁5种平面接触关系并明确了测井识别标志㊂胡光义等[4]在现有的碎屑沉积地质体构型分级方案基础上,建立了海上油田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分级方案,系统阐述了河流相复合砂体13级构型单元的基本特征,新增了 复合点坝 级次,复合点坝是多期残存点坝以复合体形式叠置而成的沉积单元㊂衡勇[11]利用现代沉积㊁野外露头及岩心㊁测井物探等资料开展了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内部结构特征研究,建立了相应的构型模型㊂而研究区南堡凹陷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为多期河道叠置的泛连通砂体,隔夹层不发育,造成波阻抗不明显的问题,目前研究方法主要从地震岩性识别或地质隔夹层入手针对砂体内部结构进行解剖,而如何在泛连通砂体中快速准确地确定河道边界仍然是个难题㊂为此,以南堡凹陷M油田东一段为例,利用地震㊁测井㊁钻井㊁开发动态多种资料相结合,将地震属性融合㊁主流线识别㊁多河道剥离㊁拟声波反演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以逐级解剖,井震互补,协同研究为思路,精细刻画分流河道,旨在提升复杂的水下分流河道识别和表征能力,为后期开发调整提供依据㊂图1南堡凹陷1号构造带M油田构造位置F i g.1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h i s t o g r a m o f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 l o c a-t i o n,l i t h o l o g y a n d s t r a t u m o f t h e M O i l f i e l d i nt h e N o.1s t r u c t u r a l b e l t o f t h e N a n p u D e p r e s s i o n 1地质概况研究区位于南堡凹陷西南部的沙垒田凸起北部斜坡带上,东北邻近林雀次洼(图1)㊂主力含油层位于东营组,上覆为300~400m厚的馆陶组玄武岩㊂东一段主力含油层系为辫状河三角洲砂岩储层,储层埋深2800~3000m,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砂体纵向叠置,砂体厚度2~30m,平面上河道交织㊁改道,叠加连片,呈现满盆砂的特点㊂研究区自2010年进入注水开发阶段,采用反七点井网注水开发,井距180~300m,目前处于中高含水阶段㊂主力油层东一段为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㊁水下分流河道侧缘㊁河口坝㊁席状砂㊁远砂坝及支流间湾微相㊂总53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h t t p s ://d z k j q b .c u g.e d u .c n 地质科技通报2023年体经历了湖盆水体逐渐变浅的过程,构成一套进积的沉积序列㊂受湖盆水体变化的影响,表现为砂质碎屑沉积与湖泊沉积互为消长关系㊁多次进积㊁退积的沉积过程,呈现出多期扇体叠加的典型特征㊂依据东营组标志层特征和沉积旋回特征,将东一段油层分为E d 1Ⅰ㊁E d 1Ⅱ㊁E d 1Ⅲ3个油组,其中E d 1Ⅱ油组为主力油层㊂东一段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表现为近物源快速沉积的特征㊂岩屑体积分数高,平均42.5%;石英体积分数平均32.9%;长石体积分数平均24.6%㊂碎屑颗粒成分成熟度(Q /(F+R ))一般0.47~0.79,平均0.49,表现为近源㊁较低成熟度的特点㊂岩石颗粒分选中等的占71.8%,好的占18.0%,差的占10.2%;颗粒磨圆度多为次棱-次圆状,接触方式以点-线为主,占60.2%,结构成熟度表现为中等,近源特征明显㊂岩心观察东一段岩石颜色以灰色为主,岩石类型以中-细砂岩为主,主要构造类型为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㊂综合岩心描述㊁储层(分选㊁结构)特征的分析表明:研究区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㊂2 河道砂体边界刻画方法及应用采用储层综合预测方法逐级刻画砂体边界,通过地震属性优选刻画辫状河三角洲朵体边界,在地质资料库的基础上采用主流线分析法,利用拟声波地质统计法进行多期河道解剖来刻画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辅以动态验证,提高了平面连片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识别和表征能力㊂2.1地震属性刻画朵体边界利用地震属性可以分辨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朵叶体[12-14]㊂在精细层位追踪解释的基础上,利用G e o e a s t 软件沿层批量提取目的层振幅类㊁频谱类㊁瞬时类等多种属性,分析地震属性与研究区储层砂泥岩分布的相关性进行沿层多属性优选,选取相关性较大的地震属性㊂通过径向函数神经网络方法优选地震属性或组合,提高地震预测精度㊂最终筛选均方根振幅㊁瞬时相位两个属性来刻画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朵体形态[15],结果显示该区存在南北双物源,朵体的形态呈扇形或长条形,朵体间界限较为清晰㊂物源交汇处位于研究区中部区域,整体来看,前缘朵体存在横向迁移及纵向叠置㊂中部区域为南北双向物源沉积交汇㊂自北部物源方向发育3个沉积朵体,宽度300~1500m ;自南部物源方向发育5个沉积朵体,宽度200~1800m (图2)㊂2.2地质知识库约束下的井震结合刻画河道边界2.2.1 砂体横向追踪及主流线分析法在地质知识库约束下开展砂体横向追踪和主流线识别解决单一朵叶体内部河道边界,通过调研具有相似沉积环境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结合砂体横向追踪技术刻画砂体期次[16]㊂统计港东开发区二区[17]㊁准格尔盆地四工河剖面乌拉泊组露头剖面[18]㊁丘陵油田露头[19]等储层的不同成因类型砂体宽厚比[20-23],分析研究区砂体宽厚比范围应小于80ʒ1,并以此为依据,结合砂体厚度差异㊁测井曲线形态差异以及砂体高程差异等方法划分砂体期次及边界(表1)㊂图2 E d 1辫状河三角洲复合体(①~⑧为朵体编号)F i g .2 B r a i d e d r i v e r d e l t a c o m pl e x i n E d 1 东一段E d 1Ⅱ油组物源供应充足,纵向厚油层砂体发育,横向展布范围较广,形成了河道连片展布的满盆砂沉积特征㊂单成因砂体受古构造及水流影响,沿主流线方向不断分叉㊂河道上部细粒物质被冲刷,隔夹层不发育㊂利用河道主流线分析法可在富砂区确定井-井之间是否属于同一河道㊂以物源方向为引导,根据砂体相变特征及厚度变化逐井追踪方法,刻画砂体期次与边界(图3)㊂2.2.2 拟声波反演技术刻画河道边界研究区主力层系砂体发育,多为厚层砂体叠置63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3期曲丽丽等: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精细刻画方法:以南堡凹陷M 油田东一段为例表1 辫状河三角洲砂体规模参数调研T a b l e 1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n s a n d b o d y sc a l e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b r a ide d r i v e r d e l t a数据来源宽厚比港东开发区二区一断块最小13ʒ1,最大204ʒ1,平均76.3ʒ1[17]准噶尔盆地南缘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50ʒ1~70ʒ1[18]丘陵油田30ʒ1~200ʒ1[19]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系黄山街组15ʒ1~50ʒ1[20]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辫状河三角洲前缘30ʒ1~166ʒ1[21]英台油田腰西区块102ʒ1~158ʒ1[22]枣南孔一段80ʒ1~175ʒ1[23]平均30ʒ1~75ʒ1发育,隔夹层相对不发育,针对砂泥岩的波阻抗差异不大㊁数据分布有重叠的问题,利用对砂泥岩较为敏感的G R 曲线进行拟声波反演技术刻画河道边界,图3 主流线追踪法解剖河道F i g .3 N a t u r e o f r i v e r c h a n n e l w i t h m a i n s t r e a m t r a c i n gm e t h o d同时结合了地震波横向连续性好及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高的优势,大大提高了薄储层识别能力,解决了研究区平面上河道边界不易辨识的问题㊂由于砂体组合与地震记录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明显,单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砂体识别误判率高,而利用井的纵向分辨率高㊁地震横向分辨率高的特点进行井震结合,同时利用井约束反演则可以提高储层预测精度[24-27](表2)㊂表2 地震反演方法优选T a b l e 2 O pt i m i z a t i o n o f s e i s m i c i n v e r s i o n m e t h o d s 反演方法分辨率符合率识别岩性体能力及适用性波阻抗反演(无井)与原始地震相当较低,与原始地震相当,仅有60%沉积现象明显,易追踪岩性体,适合开发初期波阻抗反演(用井)略高于原始地震一般,为70%沉积现象较明显,易追踪岩性体,适合开发初期到中期,构造复杂区块相控波形指示反演高,与井相当参与反演井能达到85%左右,非参与反演井约70%沉积现象明显,易追踪岩性体,适合断块相对简单㊁相位连续㊁井网不规则的开发区块拟声波地质统计学反演高,与井相当参与反演井符合率取决于拟合波阻抗区分砂泥岩的能力,一般能达到80%,非反演井约65%沉积现象较明显,易追踪岩性体,适合开发中后期构造复杂㊁井网密集㊁分布规律的区块通过曲线标准化㊁岩性测井识别㊁子波提取㊁属性模型建立等关键步骤完成波阻抗稀疏脉冲反演,进而利用地质统计学反演的 相位终止 较好地反映砂体边界 ,基本能够反映河道沉积特征并清楚地看到砂体尖灭形态(图4)㊂以E d 1Ⅱ②7-2单砂层为例,通过砂体追踪分析发现,南部物源单个朵体发育7支河道,北部物源单个朵体发育8支河道㊂其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道与河道纵向上叠置发育,平面上多为拼接接触㊂受不同河道深切作用影响,砂体连通性好㊂精细刻画得到水下分流河道宽度范围主要在80~240m ,最宽可达440m ㊂单成因砂体厚度为2.6~5.8m ,河道的宽厚比为25ʒ1~78ʒ1(图5)㊂2.3动态示踪剂验证及吻合度分析油藏动态情况是基于地质条件的一个比较客观的反映,通过油藏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渗流方向差异性可以验证沉积微相表征结果与油藏动态分析是否保持一致性㊂以油藏水驱特征㊁开发特征与河道砂体刻画成果相结合,以动静态认识是否一致为标准,逐一核对井与井之间动态响应与砂体展布认识是否一致,动静态认识相匹配则表明地质认识准确㊂根据研究区动态示踪剂结果及油藏分析绘制水驱波及图,显示主要水驱方向与河道主流线方向基本一致(图6)㊂由此可见运用多手段综合储层预测技术实施的多河道刻画方法得到了动态示踪剂资料的验证,且与后期加密井的钻遇情况吻合度高达90%,说明此次河道刻画的方法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识别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㊂以1013注水井组的E d 1Ⅱ②7-2单砂层为例,结合河道展布特征及动态示踪剂资料响应情况,发现注水见效方向与沉积主流线方向吻合较好:顺物源方向水驱速度优于垂直物源方向,顺物源方向的1052井㊁1832井见示踪剂较快,注水见效类型为Ⅰ类,水驱速度1.77~2.23m /d ,见水时间490d,注采动态响应较好(图7)㊂垂直物源方向的1516井㊁1028井见示踪剂时间长,水驱速度2.5~2.8m /d,表现为生产平稳,未见水㊂73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h t t p s ://d z k j q b .c u g.e d u .c n 地质科技通报2023年a .反演地震剖面;b .砂体连通图;c .Ed 1Ⅱ②1沉积相图;d .E d 1Ⅱ②5沉积相图图4 井震结合刻画砂体边界F i g .4 D e s c r i p t i o n o f t h e s a n d b o d y b o u n d a r y b y we l l s e i s m i c c o m b i n a t i on 图5 E d 1Ⅱ②7-2小层河道砂体刻画F i g .5 M u l t i c h a n n e l s e d i m e n t a r y mo d e l i n E d 1Ⅱ②7-283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3期曲丽丽等: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精细刻画方法:以南堡凹陷M油田东一段为例图6 动态验证河道刻画结果F i g .6 D y n a m i c v e r i f i c a t i o n o f r i v e r d e s c r i pt i o n r e s u l ts a .E d 1Ⅱ②7-2砂体连通图;b .E d 1Ⅱ②7-2沉积微相图图7 典型井组实例分析F i g .7 E x a m p l e a n a l y s i s o f a t y p i c a l w e l l g r o u p93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h t t p s://d z k j q b.c u g.e d u.c n地质科技通报2023年3结论(1)通过地震属性优选刻画辫状河三角洲朵体边界,在地质资料库的基础上采用主流线分析法,利用拟声波反演进行河道解剖,辅以动态验证等3个关键步骤的小型断陷湖盆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沉积微相刻画方法,提升了复杂的水下分流河道识别和表征能力,动态验证资料及钻井结果表明河道刻画预测精度吻合率达90%㊂(2)研究结果表明M油田同期多朵体发育,单个朵体发育2~8支河道,河道与河道纵向上叠置发育,平面上多为拼接接触,精细刻画获得水下分流河道宽度主要为80~240m,最宽可达440m,单成因砂体厚度为2.6~5.8m,河道的宽厚比为25ʒ1~ 78ʒ1㊂参考文献:[1] M i a l l A D.T h e g e o l o g y o f f l u v i a l d e p o s i t s:S e d i m e n t a r y f a c i e s,b a s i n a n a l y s i s,a n d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M].B e r l i n:S p r i n g e r,1996:75-178.[2] M i a l l A D.R e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t h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 s e q u e n c e s t r a-t i g r a p h y o f t h e p r e s e r v e d f l u v i a l r e c o r d a s a t o o l f o r r e s e r v o i rd e v e l o p m e n t:A r e a l i t y c h e c k[J].A A P G B u l l e t i n,2006,90(7):989-1002.[3]吴胜和,纪友亮,岳大力,等.碎屑沉积地质体构型分级方案探讨[J].高校地质学报,2013,19(1):12-22.W u S H,J i Y L,Y u e D L,e t a l.D i s c u s s i o n o n h i e r a r c h i c a l s c h e m e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u n i t s i n c l a s t i c d e p o s i t s[J].G e o l o g i c a l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i e s,2013,19(1):12-22(i n C h i n e s e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4]胡光义,王海峰,范廷恩,等.海上油田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级次解析[J].古地理学报,2021,23(4):810-823.H u G Y,W a n g H F,F a n T G,e t a l.S t r u c t u r a l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a-n a l y s i s o f f l u v i a l f a c i e s c o m p o s i t e s a n d b o d i e s i n o f f s h o r e o i lf i e l d s[J].J o u r n a l o f P a l e og e o g r a ph y,2021,23(4):810-823(i n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5]胡光义,范廷恩,陈飞,等.复合砂体构型理论及其生产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8,39(1):1-10.H u G Y,F a n T E,C h e n F,e t a l.C o m p o s i t e s a n d b o d y c o n f i g u-r a t i o n t h e o r y a n d i t s p r o d u c t i o n a p p l i c a t i o n[J].O i l a n d G a sG e o l o g y,2018,39(1):1-10(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6]吴胜和,徐振华,刘钊.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构型[J].古地理学报,2019,21(2):202-215.W u S H,X u Z H,L i u Z,e t a l.S e d i m e n t a r y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o f r i v-e r c o n t r o l l e d s h a l l o w w a t e r d e l t a[J].J o u r n a l of P a l e og e o g r a-p h y,2019,21(2):202-215(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7]王夏斌,姜在兴,胡光义,等.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模式分类[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0,42(5):654-667.W a n g X B,J i a n g Z X,H u G Y,e t a l.S e d i m e n t a r y m o d e l c l a s s i-f i c a t i o n o f d i s t r i b u t a r y c h a n n e l i n s h a l l o w w a t e r d e l t a[J].J o u r-n a l o f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2020,42(5):654-667(i n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8]付鑫,杜晓峰,官大勇,等.地震沉积学在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以渤海海域蓬莱A构造区馆陶组为例[J].地质科技通报,2021,40(3):96-108.F u X,D u X F,G u a n D Y,e t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s e i s m i c s e d i m e n-t o l o g y i n r e s e r v o i r p r e d i c t i o n i n f l u v i a l t o s h a l l o w w a t e r d e l t af a c i e s:A c a s e s t u d y i n G u a n t a o F o r m a t i o n f r o m t h e P e ng l a i As t r u c t u r e a r e a i n B o h a i B a y[J].B u l l e t i n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2021,40(3):96-108(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a b s t r a c t).[9]冯文杰,芦凤明,吴胜和,等.断陷湖盆长轴缓坡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研究:以大港枣园油田枣南断块孔一段枣Ⅴ油组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8,47(2):367-379.F e n g W J,L u F M,W u S H,e t a l.R e s e r v o i r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a l y-s i s o f b r a i d e d r i v e r d e l t a f r o n t d e v e l o p e d i n t h e l o n g-a x i s g e n t l e s l o p e o f f a u l t e d b a s i n:T a k i n g Z a oⅤo i l f o r m a t i o n i n t h e F i r s t M e m b e r o f Z a o n a n f a u l t b l o c k i n D a g a n g Z a o y u a n O i l f i e l d a sa n e x a m p l e[J].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i n g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2018,47(2);367-379(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s t r a c t).[10]张皓宇,李茂,康永梅,等.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长3油层组储层构型及剩余油精细表征[J].岩性油气藏,2021,33(6): 177-188.Z h a n g H Y,L i M,K a n g Y M,e t a l.R e s e r v o i r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a n df i n e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r e m a i n i ng o i l i n Ch a n g3oi l f o r m a t i o no f Z h e n b e i O i l f i e l d i n O r d o s B a s i n[J].L i t h o l o g i c O i l a n d G a s R e s e r v o i r,2021,33(6):177-188(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s t r a c t).[11]衡勇.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内部结构及其对气水分布的影响:以四川盆地中江气田沙溪庙组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9(2):1-11.H e n g Y.I n t e r n a l s t r u c t u r e o f d i s t r i b u t a r y c h a n n e l s a n d b o d y i ns h a l l o w w a t e r d e l t a a n d i t s i n f l u e n c e o n g a s a n d w a t e r d i s t r i b u-t i o n:T a k i n g S h a x i m i a o F o r m a t i o n o f Z h o n g j i a n g G a s F i e l d i n S i c h u a n B a s i n a s a n e x a m p l e[J].J o u r n a l o f C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2022,49(2):1-11(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12]高阳,胡向阳,曾大乾,等.川西新场气田沙溪庙组浅水三角洲砂体类型与展布特征[J].现代地质,2019,33(6):1163-1173.G a o Y,H u X Y,Z e n g D Q,e t a l.T y p e s a n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h a r-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h a l l o w w a t e r d e l t a s a n db o d i e s o f S h a x i m i a oF o r m a t i o n i n X i n c h a n gG a s F i e l d,w e s t e r n S i c h u a n[J].M o d e r nG e o l o g y,2019,33(6):1163-1173(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s t r a c t).[13]肖佃师,张飞飞,卢双舫,等.井震联合识别复合砂体中单一河道:以朝44区块扶余油层为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6, 51(1):148-157.X i a o D S,Z h a n g F F,L u S F,e t a l.W e l l s e i s m i c j o i n t i d e n t i f i c a-t i o n o f s i n g l e c h a n n e l i n c o m p o s i t e s a n d b o d y:T a k i n g F u y u r e s e r v o i r i n C h a o44b l o c k a s a n e x a m p l e[J].P e t r o l e u m G e o-p h y s i c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2016,51(1):148-157(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14]贺婷婷,谈心,段太忠,等.综合沉积正演与多点地质统计模拟辫状河三角洲:以塔河T区为例[J].地质科技通报,2021,40(3):54-66.H e T T,T a n X,D u a n T Z,e t a l.I n t e g r a t e d s e d i m e n t a r y f o r-w a r d m o d e l i n g a n d m u l t i p o i n t g e o s t a t i s t i c s i n b r a i d e d r i v e r d e l-t a s i m u l a t i o n:A c a s e f r o m B l o c k T o f T a h e O i l f i e l d[J].B u l l e-t i n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2021,40(3):54-6604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辫状河三角洲体系解读
三、沉积相组成及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前辫状河三角洲。
冲积扇-辫状河三角 洲沉积体系示意图 (姜再兴,2003)
三、沉积相组成及特征
1、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 辫状河道沉积:以河道砂坝沉积物为主。色杂、粒度粗、分选较差、不
稳定矿物含量高、底部发育冲刷充填构造,内部具大型板状和槽状交错层
AF:冲积扇; BR:辫状河 SD:短河流三角洲 SF:水下冲积扇 NT:近岸浊积扇 FT:远岸浊积砂 SL:浅湖区 DL:深湖区
断陷型湖盆深 陷扩张期沉积 相示意图
断陷型湖盆 收缩期沉积 相示意图
(据吴崇筠等, 1993)
AF:冲积扇; FD:扇三角洲 MR:曲流河 LD:长河流三角洲 SD:短河流三角洲 SL:浅湖区 DL:深湖区
(a)物源来自远距离山区高地的辫状河三角洲;(b)在冲积扇前方发育的辫状
河三角洲;(c)与冰川平原有关的辫状河三角洲
二、形成条件
1.
辫状河三角洲发育所需沉积地形和坡度一般比扇三角洲缓,比正常三角洲陡。
2.
3.
同扇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相比,辫状河三角洲距源区距离介于两者之间。
辫状河三角洲的发育受季节性洪水流量或山区河流流量的控制。冲积扇末端 和山顶侧缘的冲积平原或山区直接发育的辫状河道经短距离或较长距离搬运 后都可直接进人海(湖)而形成辫状河三角洲。
(2)分流河道间沉积:岩性较细,常为粉砂岩与泥岩。颜色较深,为灰
色及灰绿色。因水下分流河道迁移频繁,河道间沉积物往往遭到侵蚀破坏,
多以透镜状形式出现在河道砂体中。
三、沉积相组成及特征
2、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3)河口坝: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前缘及侧缘。岩性为中、细粒砂岩,局部
河流辫状水系
流水作画——辫状水系辫状水系又称辫流,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
辫流是多分支、宽深比大、弯曲度小、散乱无章、变化迅速的河道,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
辫流所以有这些特征主要是因为流量不稳定,暴涨暴落,相对于流量而言,含沙量很大,并且不均一。
当洪峰到来时,这种河流迅速拓宽它的河床,并沿许多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
洪峰过后,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
再次洪水来时,有些沙岛不被淹没,有些被淹没的可能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的槽道。
这样,到下—次枯水位时就会看到槽道的分布面目全非,有的槽道作了大幅度的迁移,因此这种河道也称为游荡型河道。
辫状河道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流量很不稳定,含沙量大且粒度粗而不均一。
后者使河岸易被侵蚀,易于崩塌,更增加了河水的含沙量。
这一切都有利于河床的展宽,河水变浅,堆积旺盛,河道迁徙。
辫状河流也常出现在冰川末端,由冰川融水构成,或出现在水流不稳定,含沙量大的山区与山前河流上。
新疆大地辫状水系流痕奇观新疆大地雄浑沧桑之美新疆大地雄浑沧桑之美新疆大地辫状水流地貌长江上游沱沱河的超级麻花辫沱沱河西藏尼洋河下游:发源于米拉山的尼洋河一路向东流淌,经过八一镇之后转向南,汇入雅鲁藏布江。
在尼洋河的下游,一处处露出水面的沙洲将平静的河水分成辫状的河道,水流忽分忽合,滋润着沙洲上的树木青草,更是灌溉两岸农田的淡水来源。
雅鲁藏布江中游辫状水系雅鲁藏布江鸟瞰阿拉斯加育空河(YukonRiver)辫状水系北美普拉特河(PlatteRiver)辫状水系新西兰辫状水系,拉凯阿河位于新西兰南部岛屿坎特伯雷平原,是新西兰境内最大的“辫子河”。
梦幻般的新西兰拉凯阿河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辫状水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辫状三角洲平原亚相中的河道间沼泽微相沉积-可见炭化植物碎屑
(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和 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 水下分流河道是平原辫状河道的水下延伸部分,沉积物粒度较细,其他沉积 特征与辫状河道极为相似:整体向上粒度变细,单砂体厚度减薄。水下分流河道 在辫状河三角洲中所占的厚度最大,是其沉积主体。由于河道的频繁迁移,砂体 中的侧积交错层理极为发育。砂体底部常发育冲刷面构造(见图),含有丰富的 泥砾,此外还常见有平行层理和槽状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其对应的自然伽马测 井曲线主要呈钟形、箱形和钟形-箱形组合。 平原辫状河道入水后,携带的砂质由于流速降低而在河口处沉积下来及形成 河口坝。然而一方面由于流体能量较强,辫状河道入水后不能立即沉积,而是在 水下继续延伸一段距离,因此河口坝大多数发育于离海(湖)岸线较远处(水下分 流河道末端)。另一方面,由于辫状河三角洲通常由湍急洪水和山区河流控制, 水下分流河道迁移性较强,河口不稳定,难于形成正常三角洲前缘那样大型的河 口坝而与扇三角洲相似,河口坝不发育或规模较小。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 体主要为砂岩,也可见砾砂岩和粉砂岩,在垂向上一般为下细上粗的反韵律砂体 中可见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
水下分流河道
河口砂坝
远砂坝与河口坝为连续沉积,位于河口坝的末端。与 河口坝相比,远砂坝砂体厚度较薄,岩性较细,多为细砂 岩和粉砂岩。 席状砂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连片分布的砂体,形成于 波浪控制较强的沉积环境。先期形成水下分流河道,河口 坝等砂体被较强的波浪改造,发生横向迁移,并连接成片, 便形成席状砂。砂体一般为粒度较细的砂岩,粉砂岩与泥 岩互层,颗粒分选性和磨圆性较好,垂向上呈反韵律或均 质韵律。 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为下水河道改道被冲刷保留下来 或沉积的较细粒物质,其沉积作用以悬浮沉降为主,岩性 一般为暗色泥岩,含粉砂岩及泥粉砂岩,其岩性变化较大 (从砾砂岩至粉砂岩),结构成熟度较低
辫状河三角洲的测井曲线
辫状河三角洲的地震剖面
(二)辫状河三角洲与扇三角洲的区别
思Hale Waihona Puke :进积型辫状 河三角洲和退积型 辫状河三角洲的区 别及影响因素。
THANK YOU!
按河流,波浪和潮汐的控制作用: 1.河控辫状河三角 洲 2.浪控辫状河三角 洲 3.潮控辫状河三角 洲
(三)辫状河三角洲的地质发育背景
辫状河三角洲是辫状水流进入稳定水体(海、潮)形成的粗碎 屑三角洲,其发育受季节性洪水流量或山区河流流量的控制。冲积 扇末端和山顶侧缘的冲击平原或山区直接发育的辫状河道经短距离 或较长距离搬运后直接进入海(湖)而形成辫状河三角洲。因此, 同扇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相比,辫状河三角洲距源区距离介于两者 之间,在远离无断裂带的古隆起、古构造高地的斜坡带,沉积盆地 的长轴和短轴方向均可发育。 辫状河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在拉张盆地中可发生时空转换:在断 陷湖盆演化早期,三三角洲的发育与盆缘活动断裂关系密切,随着 源区高地的不断剥蚀,盆地部分充填,冲积扇被冲击平原与稳定水 体隔开,三三角洲转化为辫状河三角洲。 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所需沉积地形和坡度一般比扇三角洲缓,比 正常三角洲陡,但也有在较大地形坡度下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坡 度可达20°以上)。
二.辫状河三角洲的相类型及相模式
辫状河三 角洲同扇三角洲 和正常三角洲一 样,由辫状河三 角洲平原、辫状 河三角洲前缘和 前辫状河三角洲 三个亚相单元组 成(如图)
(一)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由辫状河道和冲积平原组成,潮湿气候 条件下可有河漫沼泽沉积。高度的河道化、持续深切的水流、良好的侧向 连续性是该亚相的典型特征。 辫状河道沉积以色杂、粒粗、分选较差、不稳定矿物含量高、底部发 育冲刷充填构造为特征。辫状河道充填物宽厚比高,剖面呈透镜状、以具 大型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的砾岩、砂岩及库安装砾岩常见;也 有以砂质为主的辫状河三角洲。 冲积平原由辫状河道的迁移摆动形成,一般范围较宽,如河北秦皇岛 大石河冲积平原约5~6km宽( 赵澄林等,1997),以沙砾质沉积为主; 潮湿气候条件下可发育河漫滩沼泽沉积,由棕褐色泥岩,沙质粉砂岩与煤 层构成。 与扇三角洲相比,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位于陆上辫状河组,以牵引流为 主,缺少碎屑流沉积。而扇三角洲平原为片流,碎屑流和辫状河道互层沉 积,其岩石类型和构造类型更为复杂。因此,平原相带沉积作用的差距是 区别两者的关键标志。与正常三角洲相比,辫状河三角洲的粒度更粗,层 理类型更为复杂;而正常三角洲平原亚相的沉积物由限定性极强的分流河 道和分流河道间组成。
根据陆上沉积过程和海洋改造性质,Galloway和薛良清等将三角 洲体系分成9种类型(如图)。但绝大数三角洲都是受到建设性河流 作用和破坏性波浪或潮汐作用的综合影响。因此,很少见三角洲的理 想端元类型,大多数为过渡类型。如在意大利的内亚平宁盆地,上新 世的辫状河三角洲虽然存在部分砾石,但展现出包括三角洲平原 蛇 曲在内的许多正常三角洲的特征。同样,正常三角洲也可具有辫状分 流河道。
三.理想的层序地层模式
辫状河三角洲垂向沉积序列具有 两种韵律结构,一是向上变细的退积 型辫状河三角洲,剖面上表现为多个 水流作用由强至弱向上变细的正韵律 组合;二是向上变粗的进积型辫状河 三角洲,由多个向上变粗的沉积旋回 组成。地质记录中以进积型辫状河三 角洲垂向层序更为常见(如图)其完 整的层序由上而下表现为辫状河—滨 浅湖—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 三角洲前缘亚相—前辫状河三角洲。 由于水动力条件和古地形条件的变化, 辫状河三角洲垂向层序往往保存不完 整,常以平原亚相和前缘亚相呈互层 沉积出现在剖面上。
二元结构在地层沉积中发育,顶层沉积不发育,表现为 垂向向上变细的退积型的辫状河三角洲。
准噶尔盆地 彩南油田彩8井— 彩24井区三工河 组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相柱状图
四.辫状河三角洲与油气藏
辫状河三角洲与扇三角洲虽同属粗碎屑三角洲, 但由于辫状河三角洲岩石分选较好,杂基含量较低, 砂砾岩体的侧向连续性和连通性都较好,因而具有较 好的油气储集性能。同时由于辫状河三角洲面积达数 百平方公里,且水下分流河道的砂砾岩与烃源岩呈频 繁互层沉积,可为油气初次运移提供有利场所。而辫 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冲积平原或河漫滩沼泽沉积由 于物性较差,可作为区域性盖层或烃源岩,从而在垂 向上构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从目前油气勘探成果来 看,辫状河三角洲单独或与其他因素匹配,可形成岩 性圈闭油气藏,构造圈闭油气藏,构造—岩性圈闭油气 藏等。
(三)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
前辫状河三角洲位于辫状河三角洲向湖水 较深方向的斜坡带,常与半深湖沉积呈渐变过 渡,与远砂坝形成互层。其沉积微相为:前三 角洲泥。沉积主要为泥岩和粉砂质泥岩,颜色 较深,有时可见水平层理。若辫状河三角洲前 缘沉积速率快,可形成滑塌成因的浊积砂砾岩 体包裹在前辫状河三角洲或深水盆地泥质沉积 中。可见植物叶片化石。其对应的自然电位幅 度值极低。
辫状河三角洲
主讲:童馗 小组人员:李扬 、简益、童馗 、 叶小舟 、余世花
辫状河三角洲
一.概述 二.相类型及相模式特征 三.理想的层序地层模式 四.辫状河三角洲与油气藏 五.识别标志及其与扇三角洲的区别
一.概述辫状河三角洲
(一)概念
上世纪90年代,人们识别并划分出两种粗碎屑三角洲: 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是从邻近高低直接前 积到停滞水体中的冲积扇。它们占据了高地与海,湖盆之 间的空间。辫状河三角洲是由辫状河体系(包括河流控制 的潮湿气候冲积扇和冰水冲积扇)前积到停滞水体中形成 的富含砂和砾石的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在以前的分类上 归属于扇三角洲的范畴。McPherson等(1987)认为把辫 状河三角洲从扇三角洲中分出来有两个理由:1.辫状河或 辫状河平原毕竟与冲积扇没有什么联系,如在阿拉斯加和 冰岛海岸发现的冰水辫状河和冰水辫状河平原;2.与冲积扇 毗邻的辫状河冲积平原通常是几十公里或上百公里长,严 格的说,并不是真正地冲积扇复合体的组成部分。所以, 依据三角洲体系在陆上的沉积过程和海洋改造性质,可将 三角洲分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正常的三角洲。
三角洲体系分类谱系图
俄罗斯勒那河控辫状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是成因学的定义,指辫状河推进到水体(海、湖)中 形成的一种粗碎屑三角洲,是一种粒度介于扇三角洲和正常河流三角洲 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
辫状河三角 洲通常是由湍急 洪水控制,常为 季节性的沉积作 用产生。
(二)辫状河三角洲的类型
五.辫状河三角洲的识别标志及其与扇三角洲的区别
(一)识别标志
1.古地理背景:构造稳定,盆广坡缓的沉积背景,远离无断裂带的古隆起、古构造高地的斜坡带, 沉积碰地的长轴和短轴方向均可发育; 2.沉积特点:主要为正常河流的牵引流沉积,通常受到湍急洪水控制,为季节性沉积作用,以河 道沉积占主导地位; 3.岩石类型: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为主,颗粒支撑; 4.沉积构造及古生物化石: 层理类型复杂多样,河能和海能(波浪、潮汐)形成的各种构造同时发育 砂岩—交错层理发育,尤以侧积交错层发育为特征 泥岩—水平层理 海生和陆生生物化石的混生现象,完整三角洲进积垂向沉积层序中:陆生化石向上增多,顶 部见沼泽植物堆积(泥炭或煤层);向上逐渐减少;海生生物化石多出现于层序的下部; 5.垂向层序:主要为向上变细的进积型辫状河三角洲,也见向上变细的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 6.砂体形态:平面上呈朵状或指状,剖面上呈发散的扫帚状;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极为发 育,具明显的辫状河特征; 7.测井曲线: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支河道非常发育,且在沉积组合中占很大比例, 而河口坝、 前缘席状砂等不发育,在自然伽马曲线上,可见底部突变的大幅度的箱型或反映正韵律的漏 斗型(见图) 8.地震剖面:见图
辫状河三角洲的平面形态 通常呈扇形【如图(a),(c) 所示】,这种扇形是三角洲建造 过程的结果。图(b)所示为具 辫状分流平原的辫状河三角洲, 即辫状河或辫状平原与冲积扇并 置,这种辫状河三角洲可能形成 于裂谷拉张性盆地的发育晚期。 在我国古代的陆相盆地中,这种 辫状河三角洲特别发育。如济阳 坳陷胜宅油田古近系沙二段为距 离物源区数十公里的冲积平原上 的辫状河分支直接入湖现成的辫 状河三角洲(卜淘等,2000); 再如西部吐哈盆地(李文厚, 1996;周丽霞,1998)也广泛 发育辫状河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