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春》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春》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学法指导
朗读法、品析语言法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学引疑
1、导入
出示图片,引出《咏柳》。
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他又会用怎样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江南的春景呢?
2、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质疑
1、作者及作品
A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A.雨量很多B.雨期很长
C.经常下雨D.雨下很小
三、归纳整理:
《春》作者________字_____现代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品有著名诗文集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_____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
本文是篇优美的___________文章起于拟人,结于拟人,从“_______”开始到“______________”结束,其构思布局颇具匠心。通过_______图、_______图、_______图、_______图和_ _______图五幅图,描绘了_______、_______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_______带给人以_________。从而激励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对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有突出作用。
3、“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句中的“眨”说明:()
A.花的种类丰富、竞相开放。
B.写野花遍地,逗人喜爱。
C.写花儿繁多,美丽鲜艳。
D.写野花闪闪发亮,在微风中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春》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春》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积累“朗润”、“酝酿”、“烘托”等词语,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1.由冬夏秋引出今天的课题春。
2.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掌握单词和作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点拨、示范。
课前准备板书、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相信同学们都很喜欢大自然,夏天的大自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艳丽,秋天的大自然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微显凉意,冬天的大自然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清冷。
那么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笔下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散文《春》。
2、新课学习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江苏省东海县人。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
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春》学案第一课时
《春》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积累“朗润”、“酝酿”、“烘托”等词语,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二、重点难点
重点: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难点: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你接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作文?
2. 你知道朱自清吗?
四、参考资料
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
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春》——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
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
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邵雍》学案第二课时 (1)(精品)
《一去二三里(邵雍)》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2.感悟文章内容,激发自己品读诗歌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2.难点:感悟文章内容,激发自己品读诗歌的兴趣。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一去二三里这首诗中诗人邵雍看到了什么呢?
2.你会书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字吗?
四、参考资料
1.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春》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春》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巩固对课文中生疏字词的掌握。
2. 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方法自己欣赏文章,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1.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2.掌握多种景物描写的方法,并通过联想和想象充分的运用。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文章哪些句子分别用什么修辞手法?
2.你还读过朱自清的其他什么作品?
四、参考资料
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白话散文对“五四”以后的散文作家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朱自清的散文可以说是诗的变体,具有诗的艺术特征。
其中,《春》更是诗意盎然,以明快婉转的诗化语言、善于运用侧面烘托的诗歌表现手法、情景交融的诗
化意境谱写了一曲春之赞歌。
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满了叙不完的诗情、看不尽的画意。
他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朱白清在这篇仅仅30个句子的简短散文中。
运用了二十多处修辞手法,频率之高,令人惊诧。
作品是以“春”贯穿全篇,由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组成,逐层深入、环环相扣。
而作者正是以修辞格来作为《春》的“颜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那幅五彩缤纷的早春图。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莺》习题第二课时(精品)
《莺》习题——第二课时一、基础题1.《莺》是一篇性说明文,作者以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图。
2.它们的歌喉,尽管不太宽广,但十分,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的生活,表达了的感受。
二、综合题课文回顾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昆虫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qiú()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这一切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萧条冷漠的景象。
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的第一个信息,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huàn()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树木吐出了新芽,小树林披上了新装,引来了新主人在此xī( )笑打闹,唱歌传情,到处生机勃勃。
在森林的主人当中,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爱:它们活跃、灵巧、轻盈、好动,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玩耍中隐藏爱情。
树木长叶开花时,这些小鸟来到了我们身边:有些我们的花园,有些更林阴大道和树丛,不少了大森林,另有一些了芦苇荡。
莺雀布满大地各个角落,到处能听见它们欢畅的歌声,看到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写汉字。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吐:( ) 惹:( )3.文章第一自然段以两个层次描述了冬天和春天不同的景象,从文中找出两个短语分别形容这不同的景色。
4.作者写莺,为什么要从萧条冷漠的冬天写起?5.阅读第二段,看看莺有哪些惹人喜爱的特点。
6.在第二段的横线上填上原文词语,并想一想这样意义相近的四个词,能否用一个词代替? 说明理由。
三、提高题(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
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
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
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作高科技垃圾。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冬夜的灯光》教案(精品)
《冬夜的灯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叙述故事的要求,学习课文的写法,能用笔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学习运用环境描写突出主题,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
3.积累美好的语言。
4.练习朗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5.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感受人间急人所急,相互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感悟冬夜灯光的含义。
教学难点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环境描写对突出文章主旨的重大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情感体验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同学们,放学了,可是天却下起了大雨,有准备的同学都陆续地走了,只有你还在对着大雨发呆,犹豫着该怎么回家。
这时候,一个平时你并不熟悉的同学递给你一把伞,你会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感激他。
是啊,关爱之情让人感动。
天之大,莫大乎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也是与人间真情有关的课文:《冬夜的灯光》。
2.板书课题。
3.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初步朗诵,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
提问:冬夜的灯光给人怎样的感觉?2.交流初读的感受。
初步感受冬夜灯光所体现的感人力量。
(二)精读赏析。
1.谈感受,体会课文的内容美。
(1)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或者说你有哪些收获?能谈谈谈吗?(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当点评)明确:文章很短小,但十分感人。
一个医生在寒冷的夜晚冒险出诊,沿途村民都用灯光接送,冬夜里一盏盏普通的灯,给夜行人带来的却是温暖、友谊和乐观。
相互之间关爱之情让人感动。
应该说文章很美,很精彩。
(2)同学们能否简单的谈一谈,这属于文章哪方面的美?(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明确:内容美。
(板书)2.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感悟文章的写法美。
(1)请同学们再认真阅读课文,先自己体会、感悟,看看课文哪些写法最值得学习?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解决有疑惑的地方。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iu》习题(精品)
《i u û》习题一、基础题1.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读熟本课学的i u û和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 。
2.我会给爸爸妈妈读3遍带声调的i u û和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 。
ī í ǐ ì y ī y í y ǐ y ì ū ú ǔ ù w ū w ú w ǔ w ù ǖ ǘ ǚ ǜ y ū y ú y ǔ y ù 3.我会在四线格中正确地书写i u û。
二、综合题1.对比一下,看看û和y 相拼组成yu 后,û有什么变化?iuü2.按要求写出带声调的字母。
i的一声() u的三声()û的二声()i的四声()û的一声() u的四声()3.我会拼读并填空。
y——ǖ——() y——ǘ——()y——ǚ——() y——ǜ——()w——ü——() w——á——()w——ǔ——() w——ù——()三、提高题1.找规律在小花上填空。
ū ú ǔ ()ī()ǐì()yí yǐ yìǖǘ()ǜ2.读下面的儿歌,注意读准字音,说说你获得什么启示?wu 云飞,下yu 啦!ai yi下班回不了家,来了yi 个小wa wa,他把雨衣送给她。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读熟i u û和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
2.给爸爸妈妈读3遍带声调的i u û和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
3.在四线格中书写整齐、无误,注意字母占的位置。
二、综合题1.û和y相拼组成yu后,û的两点没有了。
2.i的一声(ī) u的三声(ǔ )û的二声(ǘ)i的四声(ì)û的一声(ǖ) u的四声(ù)3.y——ī——(yī) y——í——(yí)y——ǐ——(yǐ) y——ì——(yì)w——ū——(wū) w——ú——(wú)w——ǔ——(wǔ) w——ù——(wù)三、提高题1.ū ú ǔ(ù)ī(í)ǐì(yī)yí yǐ yìǖǘ(ǚ)ǜ2.获得的启示是我们要学会帮助别人。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春》习题第三课时(精品)
《春》习题——第三课时一、基础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酝酿..()抖擞..()嘹.亮()嫩.叶()应和.()2.按原文填空。
(1)《春》中概写春天景色的一组排比句是:(2)《春》中描写春花的一组排比句是:二、提高题: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呼眨的。
()(4)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5)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2.作者为什么要把春天比做“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这同“一年之计在于春”有怎样的联系?三、综合题:阅读“春雨图”部分的内容完成下面的练习。
1.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把春雨的特点概括出来,写在括号内: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C、人家屋项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2.在这段文字中,除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请概括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语段中与“稀稀疏疏”相对应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 。
4.从远、近角度看,这段文字对景物描写的顺序是()A、由远及近,有动有静B、由近及远,有动有静C、由近及远,有静有动5.“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分别形容雨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闪光B.紧密C.细长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yùn niàng dǒu sǒu liáo nân hâ2.(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海滨仲夏夜》习题第二课时(精品)
《海滨仲夏夜》习题
一、基础过关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空。
()的晚霞()的启明星()的明灯
()的沙滩()的海风()的人们
2.摘抄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品读赏析。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训练
下面句子中所有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
B.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
C.夜色加深,苍穹的“明灯”越来越多了。
D.(满月)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三、拓展应用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默写第1~5自然段。
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
1.燃烧着闪烁着悬挂着
炙晒着吹拂着欢笑着
2. 略
二、综合训练
B
三、拓展应用
略。
鲁教版(五四制)6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2课《生命,生命(杏林子)》(45张)
4.句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 截小瓜苗。”中“竟然”,为什么不能 去掉? 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 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 达效果。
5.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 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 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 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因为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 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 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 能供养它活几天。
轶闻趣事
人们称阿炳是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 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 穷(正直)。 在无锡城里,有个地主猥亵家中的一个 13岁丫头,阿炳知道后,马上把此事编词演 唱,揭露地主的罪恶之举,激起民愤,吓得 那个地主外逃好几个月都不敢回家。 有一次,国民党军阀汤恩伯要阿炳给他 的十三姨太唱生日堂会,阿炳断然拒绝,遭 到一顿毒打,可阿炳毫不屈服,并编了唱词, 拉起二胡痛骂他们。
2.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同学们知道哪些呢?与大家分享一下。 邓丽华以聋哑之躯舞出生命! 张海迪高位截瘫,却矢志不移,自学成 才,轮椅阻挡不了她对生命的热爱! 贝多芬双耳失聪,用自己顽强的毅力谱 写出不朽的乐章。
以 聋 哑 之 躯 舞 出 生 命 !
她轮 对椅 生生 命命 的阻 热挡 爱不 !了
2.赏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 翅”这句话,并说说飞蛾为什么挣扎? 小飞蛾的“挣扎”,是在生命面临 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无论怎样危 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 的努力。挣扎着的飞蛾让“我”分明感 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ai ei ui》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ai ei ui》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ai ei ui三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通过观察了解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
2.能准确拼读声母与ɑi、ei、ui组成的音节。
二、过程与方法1.会声母和复韵母的拼读方法,感受拼读音节的快乐。
2.10个,通过拼音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读句子和学儿歌的过程中认读七个生字。
2.初步掌握通过比较认识事物、概括事物特点的方法,培养仔细观察发现事物特点的习惯。
教学重点读准复韵母,能准确地拼读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能正确直呼带调复韵母。
教学方法讲授法、指导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录音机、课件、拼音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今天有四位老朋友和我们做游戏来了。
你想知道它们是谁吗?他们很淘气,已经躲在你们的位子里了,你们快快把它们找出来。
(学习之初,给学生创设了动手的机会。
游戏的巧妙设计激发了学生主动复习的欲望。
)2.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的老朋友是谁?a、e、i、u读卡片。
二、新课学习今天,四个单韵母朋友要和我们一起学习新的知识。
学习ai。
1.课件演示:先出示a,同学齐读。
之后i向a靠拢。
(1)两个单韵母合在一起就叫复韵母。
课件再次演示i向a靠拢的过程。
(2)教师范读:先读a的音,然后舌头向第二个单韵母i滑动。
(3)同学练读:自由读——接火车读——同桌互读2.同学观察ai在四线格中的位置,老师板书。
3.同桌讨论怎样记住ai。
(例:a和i是好朋友,它俩挨在了一起。
)4.现在我们给新朋友复韵母ai戴上帽子,看你还认识它吗?板书:āi ái ǎi ài。
5.结合小组练习四声拼读,并试着用拼出的字音组词。
(例:哀叫、挨打、白皑皑、癌症、矮小、妨碍、爱好……)(出现四声之后,就引导学生用四个声调组词,渗透了字和音的关系,同时这种实用性的体验也唤起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春》的教案(优秀5篇)
《春》的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漂亮的编辑给家人们找到的《春》的教案【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初中语文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朗诵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受能力,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圈点勾画的比较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设计理念:春是学生笔下的常客,但写的好的很少。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好范文。
本课着眼于感受、欣赏、品味朱自清美的语言,用听读、美读、赛读,画面再现文字,圈点勾画、旁比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体味朱自清的语言美丽。
在充分领悟语言美的基础上,通过画面再先后的分别用自己的话和用朱自清的原文描述画面环节,让学生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认识到自身与名家在遣词造句上的差距,培养学生的鉴赏与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为巩固并化课堂内容而设置了练笔、积累和美文推荐的课后作业。
此教学设计通过读带动学生悟,从而培养鉴赏与反思能力,自省精神,希望较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通过朗读培养语感,通过画画提倡创新,通过比较学着鉴赏通过作业引向课外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你能用古人的诗句吟诵春天吗?你,作为新时期的诗人,又想对春天说点什么呢?你写过春么?你笔下的春是怎样的呢?朱自清先生也写过春,一起听听吧。
二、整体感知1、听师范背,配乐《渔舟唱晚》。
闭上眼睛,跟着音乐,我们一起来走进朱自清的《春》。
2、用一句话,一首诗,一段歌,来形容你听后的感受。
三、美读1、如此美文,该如何读?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么?能榜样一下么?2、综合刚才同学们的建议,并保留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理解,大声地、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吧!3、这么好的文章,真该多读几遍啊!大家打擂台吧,看看谁读得较有感情,有自告奋勇当擂主的吗?各选自己读得较好的一段,擂主和攻擂者的胜负取决于在座同学的举手表决,以支持人数多者为擂主。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秋天的雨》学案2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2.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3.积累好词佳句。
二、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秋天的美好。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难点:被艺术化了的语言。
三、导学问题1.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轻轻地?2.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秋天的大门,打开这扇秋天的大门你会看到什么呢?3.你是想看看秋的颜色?还是想闻闻秋的味道?还是听听秋的声音呢?4.填一填描写颜色的词语:()的银杏树()的枫树()的田野()的果树()的菊花5.“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说说小朋友的脚为什么会被香味勾住?6.秋雨会对动物、植物说些什么呢?7. 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四、参考资料1.参考教材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秋天的雨》。
2.老百晓3.三片落叶的故事:秋天到了,大树妈妈脚下有三张红枫叶,它们聚到一起讲讲悄悄话。
一张落叶说:“我想到小溪去做一艘小小的漂亮的渡船。
”一张落叶说:“我也想到小溪去,做一把红伞,让小鱼打着我四处游玩。
”第三张落叶说:“我还没有想好,我能干什么呢?”这时,一阵微风吹过,三张落叶都落在溪水里。
正巧有只小蚂蚁想渡过小溪。
第一张落叶果然成了渡船。
一条小鱼摆动着尾巴游到第二张落叶边上,顶着落叶游来游去,鱼儿说:“哈哈,我找到了一把多么美丽的小红伞。
”第三张落叶急了,它不知道干什么好,急得在水上漂来漂去。
一只蓝色的蜻蜓飞累了,它在溪中的落叶上歇脚。
这张落叶乐了。
它开心地说:“没想到我是一只红色的小板凳呢!”4.五彩的秋天: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
秋天的田野,农民们正忙着收割着他们一年的心血。
黄澄澄的稻子、麦子,远远望去好像铺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
这么多粮食,就是这些农民们经济收入的来源。
红通通的苹果、紫红紫红的大葡萄......也熟透了,吃一口,保证让你流连往返。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春》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设计】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内容及步骤】课时1一、导入新课: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你学过哪些有关“春天”的诗歌呢?请大声朗读出来,让大家共享,好吗?(学生朗读,教师解析。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内容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江苏省东海县人。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
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鲁教版六年级上《春》精品备课资料
尼古拉特斯拉电力的先驱者尼古拉·特斯拉:电力的先驱者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被公认为电力的先驱者之一。
他对电力和磁场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发明了许多重要的电力设备和技术,对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介绍特斯拉的生平事迹、他发明的重要装置以及他对电力领域的深远影响。
一、生平事迹尼古拉·特斯拉于1856年出生在克罗地亚的斯米里安。
他自小就表现出对科学和机械的浓厚兴趣,并在格拉茨理工大学和普拉茨工程学院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学生时代,特斯拉就开始研究电力和电磁学,并做出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毕业后,特斯拉进入爱迪生公司工作,与爱迪生共同研究改进现有的电力系统。
然而,由于意见不合,特斯拉离开了爱迪生公司并前往美国发展自己的事业。
在美国,他积极投入电力研究,并于1888年成立了特斯拉电气公司,开始了他独立发明的篇章。
二、发明的重要装置1. 交流电发电机尼古拉·特斯拉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是交流电发电机。
他改进了交流电系统,使其比直流电系统更加高效和可靠。
特斯拉的交流电发电机采用了旋转磁场的原理,大大提高了电力传输的效率。
这一发明在后来的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工业和家庭带来了清洁、高效的电力。
2. 特斯拉线圈特斯拉还发明了特斯拉线圈,这是一个产生高频高压电流的装置。
特斯拉线圈使用共振现象产生高电压,可在无线电通信、无线能量传输和科学实验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特斯拉线圈的原理和应用被广泛研究和开发,成为电力工程师和爱好者的重要工具。
3. 无线电传输技术特斯拉对无线电传输技术的研究也是他的重要贡献之一。
他提出了一种通过电磁波传输能量的概念,试图建立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无线电能量传输系统。
尽管他的理念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可行的,但他的研究对后来的通信和电力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对电力领域的影响尼古拉·特斯拉通过他的发明和研究对电力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春》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
参考示例:
a春天的草“偷偷的”,“钻”——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修辞:拟人)。“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小草长势喜人,面积大。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什么要写呢?写人是为了衬托草,因为春天的草太可爱了,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间接描写)
从词语锤炼的角度赏析句段。
从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角度体味表达效果。
问题繁杂,可以“一带三”
活
动
四
感悟主旨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引导: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2.朱自清的《春》写得太美了,其实自古以来,春天一直是人们歌咏的对象,请大家把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互相交流并保存到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教师推荐部分诗句:(课件显示)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请同学们按“盼春”—“绘春”—“赞春”概括文章内容。
师生互动,明确: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b春天的花“写春天的草作者用了拟人,写春天的花作者又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依次写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地上的小野花。作者的视线是从上往下的。写树上的花,先写树上的花竞相开放。再写花的颜色多种多样(从视觉)。接着写花的香(从嗅觉、味觉)。写春草用了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花用想象中秋天果实的丰收,和现实中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蝴蝶的多来衬托花多、花艳、花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为理想而奋斗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课
1.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知道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
画了五幅春景图。
这节课,我们来欣赏朱先生笔下美丽的春景。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一)研读与赏析第一部分。
1.朗读第一自然段。
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
(二)研读与赏析第二部分总写部分。
1.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
描绘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
(2)文章哪些词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一特点呢?
(“睡醒”、“欣欣然张开了眼”,运用了比喻拟人,形象生动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春的温暖、滋润得以复苏的神态。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一词又传神地表达出万物苏醒时的欣喜感情。
语言多么清新,比喻多么贴切。
)
2.第2段与后面的5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试分析。
先总写春天的山、水、和太阳(即总的轮廓),再分别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五幅图画,勾勒出春天动人的景象。
3.带着对春天美好的盼望,一起来激情朗读吧。
(三)研读“春草图”。
1.朗读(齐读)第3段,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提示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
(教师明确:嫩、绿、多)
2. 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哪个更好呢?请说明理由。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小草悄无生息的生长和破土而出的顽强的生命力。
)
3.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
(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同时又形象地表现出孩子对春草的喜爱,从而表达人们对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
(最后要求学生再有感情的朗读“春草图”这一自然段) (四)研读“春花图”。
1.作者笔下的花有哪些特点?(花多,争艳,花香)
2.绘景时哪些词用得精确?哪些句子写的生动形象呢?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相机点拨。
(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明确: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热闹景象,表达了对百花怒放的春天的喜爱之情。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明确:用比喻写花色之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是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3)花里带着甜味儿……
明确:用了味觉,用了联想的方法。
(4)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明确: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烈的气氛,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5)散在草丛里……
明确:写出野花之多,色彩之鲜艳,还用比喻手法,写出野花在微风中摇曳的动态美。
3.小结本段作者写景的方法:多角度观察,联想想象,合理的修辞。
(三)春风图
1.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作者是借助哪些事物来表现风的特点的?
(作者首先用了一个比喻,直接写春风的柔和,接着第2句写各种气味:“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它们都是通过春风徐徐送入人们鼻里,使人直接感觉到春风的和煦。
这是从嗅觉的角度来写。
3、4句写声音:鸟鸣、流水、短笛声随风应和,在耳边鸣响。
这是写听觉侧面烘托。
)
2.作者借助的这些事物中哪一种写得最详细呢?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小鸟的鸣叫声写得最详细。
拟人手法,用“呼朋引伴地卖弄”形象地写出鸟儿们活泼、愉快的情态;从听觉方面用“清脆”、“宛转”描写鸟鸣声的动听、悦耳。
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得神韵透彻;并借助于各种气味、各种音响来表现春风柔和的特点和它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
三、练习
背诵描写三幅春景图的课文。
四、总结
美景不仅要看、要听,还要调动一切感觉器官来感受。
作者这样观察事物,也这样来描写他感受到的美景,所以所写的景物便栩栩如生,历历在目。
同学们也这样去观察一下身边的景物,为写作打好基础哦。
五、作业
请你观察一下校园秋景,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六、板书
春
总括轮廓一切……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春草图(草报春)钻、嫩、绿、满---草
二、绘春:坐、躺、滚、踢、跑、捉---人
态:赶趟儿
春花图(花争春)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果实)
形:像眼睛,像星星
触:抚摸
春风图(风唱春)味:泥土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
笛声:嘹亮
春雨图
迎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