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天使——赫本
9A_U5_Reading_翻译
好莱坞永远的最佳——奥黛丽·赫本奥黛丽·赫本是好莱坞永远最伟大的女演员之一。
她不仅在美国出名并且在世界其他地方都很出名。
当赫本1993年去世的时候,全世界都为失去一位美丽的出色女演员和一位伟大的慈善家而悲痛。
1929年5月4日,赫本出生于比利时。
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芭蕾。
她非常喜欢爱跳舞,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成功的芭蕾舞演员。
在她进入电影界之前,把全身心都投入到芭蕾训练中。
在她成为一名好莱坞巨星之前,还曾做过模特。
在1951年,当拍摄《蒙特卡罗宝宝》这部电影时,赫本认识了著名的法国作家科莱特。
赫本的美丽和魅力吸引了这位作家的注意。
科莱特写了一部小说叫《琪琪》。
这部小说后来被改编成一个剧本。
科莱特坚持认为赫本是出演这部剧本女主角最完美的女孩。
那个事件标志着赫本成功职业生涯的开端。
不久之后,赫本被选中在好莱坞电影《罗马假日》中主演一位年轻公主。
这部电影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赫本一举成名。
她因在这部影片里的角色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后来她还因出演《翁迪娜》赢得了托尼戏剧奖。
在她的一生中,赫本赢得了另外四个奥斯卡提名奖。
赫本参演的一些著名的电影包括《甜姐儿》,《蒂凡尼的早餐》和《窈窕淑女》。
在1989年,赫本出演了她最后一部电影《直到永远》,她扮演了一个天使的角色。
一些人认为她在出演她自己,因为对他们来说,她自己就是一个天使。
在她整个表演生涯中,她只出演过一部电视剧,《奥黛丽赫本的秘密花园》。
通过向我们展现自然之美,赫本想提醒我们应该保护环境。
赫本的成就不仅仅局限于电影圈内。
人们怀念她不只是因为她是位伟大的女演员,而且因为她作为伟大的慈善家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慈善事业中。
她花费生命的最后几年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密切合作,来帮助世界上不同地方的贫困儿童。
因为她在这一领域的努力,她被授予了许多奖项。
在1992年,美国总统为她慈善事业的工作颁发了总统自由勋章。
在1991年,赫本发现自己得了癌症。
天使在人间——奥黛丽赫本
外表的美难
以持久,唯有心灵
的美好永久保存下 来,赫本不仅对电 影节和时尚界作出 巨大贡献,她更难 能可贵的是对于慈 善事业作出巨大贡
献。
赫本被誉为 “天使在人 间”不仅是 因为动人的 演绎,还因 为她一生在 慈善事业上 的奉献。
赫本一生都关注慈善事业,她就任联合国儿基会大使。赫本曾 说:“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但是世界只有一个,它正变得越来越小, 人们之间的接触也不得不越来越频繁。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些 富有的人就有义务、有责任去帮助那些一无所有的人。”
造型,优
雅而纯洁, 现在有人 称呼这种
款式为
‘公主裙。
《甜姐儿》 中另一款经 《甜姐 儿》,同 样是纪梵 希的作品。 赫本身穿 这套低胸
典造型,赫
本将后边蝴 蝶结的下摆
展开,当作
披肩披在肩 上,估计这
红色晚礼
服从卢浮 宫的阶梯
就是纪梵希
设计这套服 装的独特之 处
上走下来。
这是赫本 比较少见
在一段时期
你所知道的赫本
好 莱 坞 永 恒 之 星
主要电影作品:
■直到永远 Always (1989) ■哄堂大笑 They All Laughed (1981) ■血统 Bloodline(1978) ■罗宾汉与玛莉安 Robin and Marian(1976) ■盲女惊魂记 Wait Until Dark (1967) ■俪人行 Two for the Road (1967) ■偷龙转凤 How to Steal a Million (1966) ■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1964) ■巴黎假期 Paris, When It Sizzles(1964) ■谜中迷 Charade(1963) ■双姝怨 The Children's Hour (1961) ■蒂凡尼的早餐 Breakfast at Tiffany's(1961) ■恩怨情天 The Unforgiven (1960) ■修女传 The Nun's Story (1959) ■翠谷香魂 Green Mansions(1959) ■黄昏之恋 Love in the Afternoon (1957) ■甜姐儿 Funny Face(1957) ■战争与和平 War and Peace (1956) ■龙凤配 Sabrina (1954) ■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
奥黛丽·赫本,她是坠入人间的天使
奥黛丽·赫本,她是坠入人间的天使奥黛丽·赫本,英文名字 Audrey Hepburn英国人,是比利时、荷兰、英国、爱尔兰混血,1929年5月4日出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Moon River Audrey Hepburn - VA-VA-VOOM! Sexy Ladies Sing Some Sexy Songs! (Remastered)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认为赫本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女人,坠入人间的天使,这种跨越时间、国度、种族、性别的一致认同,让她的魅力持续并永恒。
即使时隔着半个多世纪时光,赫本的美丽,依旧风靡世界,她的美可以是忧郁动人的,也可以是俏皮灵动的,她的美不断被模仿,却永远无法超越。
赫本的五官和身材都不完美,但配上她纯净的笑容和纤尘不染的灵魂,她就成了当之无愧的天使。
《奥黛丽·赫本》是赫本众多传记中的一本,它严谨地记述了赫本一生的经历,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论述了这位女星为何成为独一无二的奥黛丽·赫本。
赫本,既不是光芒万丈的明星,也不是符号化的女神,而是那个实实在在,真诚正直的赫本。
赫本一生曾五次被提名奥斯卡,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最佳女主角,她还获得过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女主角奖,英国演员工会奖的最佳女主角奖。
最初赫本在英国学习芭蕾,做了舞蹈演员后,一位同台的舞者鲍伯·豪克豪说:“只要她一上场,观众就会着迷,她的表演十分可爱,一颦一笑都让人屏息。
”以至于她的同事们非常喜欢台下的赫本,却对台上的赫本感到嫉妒。
赫本给人一种印象,我在这个世界上孤单无助,需要你来拯救我。
这种特质是她明星魅力的一部分,也是她这么多年受到喜爱的原因之一。
赫本的另一个特质是真诚。
在百老汇演完《金粉世界》后,她已经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但面对记者,她却脱口而出,“老天爷,我还得学学该怎么演戏才是”,和她同台的资深演员奈斯比特说:奥黛丽吓坏了,她对念台词毫无心得,也不知道如何揣摩角色,就像一头瞪羚般在台上乱窜。
坠落凡间的天使—奥黛丽·赫本
奥黛丽· 赫本是二十世纪最受到崇拜 与争相模仿的女性之一,她鼓励女性去发 掘与强调自己的优点,不仅改变了女性的 穿着方式,也改变了女性对自我的看法。 自从为《龙凤配》试装时遇见法国时装设 计师休伯特· 纪梵希以后,赫本就成为 德· 了纪梵希的“缪斯女神”和灵感源泉。 “她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她了解自 己的容貌与身材,优点与缺点。她知道 要穿着削肩的晚礼服遮住自己嶙峋的锁 骨。我为她设计的款式终于变成广受欢 迎的时装,我将之命名为‘萨布丽娜露 肩洋装’。”纪梵希如实评价他的好搭 档——赫本对于时尚的领悟和把握能力。 赫本了解自己的缺点与优点,她发展了属 于她自己的风格。她引领的风潮,前卫的 风格几十年来风行不坠,历久弥新。可能 她唯一的规则就是不要盲目地跟着流行走, 趋之若鹜。事实上,她总是遵循着自己的 趣味,坚持着自己的步调。任何衣服穿在 她的身上,绝对不会显得喧宾夺主,这就
1953年8月,作为赫本处女 作的《罗马假日》上映并且 引起轰动,奥黛丽· 赫本一 鸣惊人立即抓住了世界的目 光。1954年3月25日,24岁 的赫本因在《罗马假日》中 的精彩表演,获得26届奥斯 卡最佳女主角奖。 赫本 不但凭借该片当选奥 斯卡影后,并且以其清新典 雅的形象在50年代掀起了 “赫本热”。就影 片的娱 乐效果和艺术价值而言,本 片也是叫好叫座的经典作。 导演惠勒融罗马名胜风光于 剧情之中,英俊潇洒的派克 亦与赫本十分般配,将一部 浪漫爱情喜剧拍得十分温馨然老骥伏枥,为公益事业 发着光和热。1988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 基金会亲善大使。在这个职位上,她不时 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并不时 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埃塞 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 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 亚非拉许多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爱 戴和欢迎。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 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她 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人间。 当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雷莎修女获悉奥黛 丽· 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她命令所有的修女 彻夜为奥黛丽· 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 康复。1993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 彻纳茨(Tolochenaz)的住所,因结肠癌 病逝。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 的努力,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将该 1993年度奥斯卡人道主义奖授予了她,此 时赫本已离世,由其子西恩· 赫本· 费勒代领 该奖。
奥黛丽赫本的情感经历
奥黛丽赫本的情感经历19岁开始涉足银屏,起初在剧中是演一些配角,4年后在影片《罗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凭借饰演安娜公主而一炮走红。
之后接演了多部影视剧的拍摄,成名作有《窈窕淑女》,《蒂凡尼的早餐》,《龙凤配》,《谜中谜》等。
赫本,传世女神,被称为时尚达人、敬业先锋、慈善大使。
1988年,59岁的她出演电影《直到永远》后选择息影。
晚年的赫本投身慈善事业,帮助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孩子们,亲赴不少国家和地区,为孩子们呐喊、呼吁和募捐。
赫本的家庭背景不一般,父亲是英格兰银行布鲁塞尔分行总经理,母亲是男爵夫人、荷兰王室直系贵族血统后裔。
但是她父亲却从不工作,依赖着妻子生活,在她六岁的时候,父亲抛弃了她们母女,妈妈一夜白头。
人生经历原生家庭的不幸,使赫本的性格非常内向、自闭。
母亲为了让她变得快乐、开朗一些,就送她去跳芭蕾舞了。
不幸的是,很快二战爆发了,荷兰被纳粹占领,她们的财产被全部没收,母女俩被迫过着贫困的生活。
但是,赫本非常勇敢,在战争期间,她甚至曾经装作采野花的小姑娘,给反抗军在山里的同伴通风报信。
然而,战争依然使数以万计的平民命丧黄泉,赫本与母亲住在乡下,只能靠着吃郁金香的鳞茎和大量喝水来填饱肚子。
长期的营养不良,造成她日后瘦削的身材。
赫本患上了抑郁症,还有间歇性暴饮暴食的习惯。
或许正因如此,她才真切的体会了饥饿的滋味,待到垂暮之年,倾尽心血拯救受苦的儿童。
战争结束后,赫本的身高已经长到一米七了,学芭蕾的年龄也超了,她非常热爱芭蕾舞,但她永远也不可能成为芭蕾舞台上最闪耀的明星了。
可即便如此,赫本的母亲仍然靠整理垃圾和清洗楼道供赫本学习舞蹈。
赫本的母亲坚信赫本一定可以出人头地,因此,她不留余地、全心全意的供赫本学习。
也许,正是由于母亲的坚持,世人才会亲眼目睹这位坠入人间的天使的风采。
1954年,她在影片《罗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凭借这部影片,赫本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同年,她因在舞台剧《美人鱼》中的表演,获得托尼奖的最佳女主角。
天使在人间-----奥黛丽赫本
世界顶尖奢侈品——纪凡希
• Givenchy,来自法国的时 装品牌,纪梵希最初以香 水为其主要产品,后开始 涉足护肤及彩妆事业。该 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 室(World Brand Lab)编 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 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 四百一十一。 • 纪梵希主要经营: 服装、香水、彩妆、护 肤品、高跟鞋
• "For attractive lips, speak words of kindness. • For lovely eyes, seek out the good in people. • For a slim figure, share your food with the hungry. • For beautiful hair, let a child run his fingers through it once a day. • For poise, walk with the knowledge you'll never walk alone ... • People, even more than things, have to be restored, renewed, revived, reclaimed and redeemed and redeemed and redeemed. • Never throw out anybody. • Remember, if you ever need a helping hand, you'll find one at the end of your arm. As you grow older you will discover that you have two hands. One for helping yourself, the other for helping others."
奥黛丽?赫本:坠入凡间的天使,岁月无声,美丽永恒
奥黛丽•赫本:坠入凡间的天使,岁月无声,美丽永恒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明星能像奥黛丽·赫本那样受到公众持久不衰的爱戴。
2004年,法国时尚杂志Elle做了一项评选:谁是历史上最美丽的女人?结果,奥黛丽·赫本以76%的票选获得冠军。
著名导演比利·威尔德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上帝亲吻了一个小女孩儿的脸颊,于是赫本诞生了。
”她的美丽与优雅无法复刻,百年之内很难有人超越。
修长的脖颈,优雅的姿态,秋水般的眼眸,加之天真无邪的笑容,犹如坠入凡间的天使。
然而即便如此,赫本却总是说:“我从不觉得自己美丽,我希望胸部不那么扁平、肩膀的线条不那么硬,我的脚那么大,鼻子也太大了。
”赫本的一生,绝对不止美丽与优雅,她有过衣食无忧的童年,也有过食不果腹的贫穷,有过辉煌的事业,有过令人羡慕的挚友,更有过四段感情经历和两段不幸的婚姻生活……一、1929年5月4日,奥黛丽·赫本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父亲约瑟夫曾在英格兰银行布鲁塞尔分行担任过职位,母亲艾拉是荷兰的贵族后裔,拥有“男爵”头衔。
1935年5月,父母因观念不同发生争吵,信仰法西斯主义的父亲离家出走。
赫本后来回忆说:“父母的离异是我孩提时代遭受的最大打击,我崇拜父亲,从他失踪的那天起我就非常想念他。
在我才6岁的时候他就离开了我,对我来说这是非常可怕的。
我嫉妒那些有父亲的孩子,他们脸上挂着泪珠回到家,因为他们有父亲。
我母亲非常爱我,但是她不会表示出来,没有人拥抱我。
”1939年,10岁的赫本跟随母亲来到了荷兰。
当时她就读于荷兰的安恒音乐学院,主修芭蕾舞。
不过,赫本安心练舞的日子很短,因为二战很快就在欧洲全面爆发。
1940年5月15日,在强悍的德军面前,荷兰没有丝毫的还手之力,仅仅五天便宣布投降。
因为赫本母亲有贵族血统,所以受到了牵连,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部被没收。
在极度缺乏食物的日子里,赫本和家人们曾经啃食郁金香花球和野果混合的“绿色面包”充饥。
作文鲜素材:奥黛丽 赫本--她有一颗不被苦难打倒,不受名利羁绊的美好灵魂。
作文鲜素材:奥黛丽·赫本--她有一颗不被苦难打倒,不受名利羁绊的美好灵魂。
奥黛丽·赫本是谁?有人说,上帝亲吻了一个小女孩的脸颊,奥黛丽·赫本就诞生了。
的确,很多人第一次知道赫本,都是因为她那张令人过目不忘的脸,优雅且美丽。
但赫本说,“女人的美丽不在于外表,真正的美丽折射于一个女人的灵魂深处。
”她不仅是伟大的女演员,是纪梵希的灵感缪斯,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她也是一个渴望爱与被爱的普通女人,是优雅的化身。
翻阅她的人生,就像打开一部女性在激荡时代大潮中的灵魂成长书。
从美开始,却不止于美。
给人指引,也给人力量。
总有人问,为何我们都在怀念奥黛丽·赫本?其实她的人生就是最好的答案——我们深深感怀的,不只是清丽的容颜与事业的辉煌,还有举世称叹的优雅,善良,才华和修养。
赫本出身高贵,但成长并非一帆风顺。
她的母亲埃拉是荷兰皇室后裔,真正的蓝血贵族,奉行维多利亚式的教养理念,也重视品格与意志的锻造。
在赫本的童年时期,母亲经常会带她去看画展,听歌剧,感受艺术的熏陶。
母亲想在她身上延续一颗贵族的灵魂,但过度的严苛也让她从小缺失了母爱的温柔。
母亲让赫本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一切按照淑女的标准。
年仅7岁,她就被母亲送到千里之外的寄宿学校去学习芭蕾,锻炼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品质。
赫本的父亲罗斯顿在银行工作,却是个不负责任的荡子,而且还有右倾的政治意向,以至于在女儿6岁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一去不返。
父亲的离去让童年的赫本感觉天塌了一半,也带给了赫本一生的伤痛,从而影响了她多年后的感情倾向,她渴望被爱,同样渴望爱别人。
好在还有芭蕾。
做一名首席芭蕾舞演员,是赫本人生中最初的梦想和精神支柱,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则磨炼了她的意志,让她有力量第一次走出心灵的沼泽。
青春本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值得追忆的芳华。
然而,赫本的青春却是在战火、杀戮、饥饿、被困中度过的,是一段噩梦般的岁月。
二战爆发后,荷兰沦陷,赫本母亲整个家族一夜之间一无所有。
电影《世界纪录电影长廊—奥黛丽 赫本》情节介绍 主演[奥黛丽 赫本]
电影《世界纪录电影长廊—奥黛丽·赫本》情节介绍赫本的美无法复制,她被称为永恒天使、凡间精灵、优雅的公主、千年难觅的瑰宝、史上最美的女人。
主演介绍:【奥黛丽·赫本】奥黛丽·赫本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约瑟夫·维克特·安瑟尼·赫本-鲁斯顿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母亲艾拉·凡·赫姆斯特拉是荷兰贵族后裔,袭有男爵的封号,家族谱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爱德华三世。
赫本的全名原本为“奥黛丽·凯瑟琳·鲁斯顿”,但在二战后,由于她的父亲约瑟夫偶尔发现自己的母系先祖中有“赫本”这个姓氏,于是把自己的姓氏改为了“赫本-鲁斯顿”。
因此,为了合乎法律规定,奥黛丽的名字也相应修改为“奥黛丽·凯瑟琳·赫本-鲁斯顿”,一般简称为“奥黛丽·赫本”。
赫本六岁开始就读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1938年),但旋即遇到父母离异,父亲离开了家庭,之后赫本离开英国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娘家。
1939年时她进入安恒音乐学院(Arnhem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之后二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
当时的身份文件大多为手写,为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母亲篡改了自己的身份文件替她制造了一个荷兰假名艾达·凡·赫姆斯特拉(EddavanHeemstra,Edda与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笔之差,便于伪造),但是这个名字从未合法登记过。
当纳粹侵占安恒后,由于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原本十分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视为帝国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赫本的舅舅也被抓入集中营,母女俩被迫过着贫困的生活。
在战争的饥荒期间,赫本经常靠郁金香球茎以及由烘草做成的“绿色面包”来充饥,并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
长期的营养不良促成她日后瘦削的身材。
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断锻炼她最爱的芭蕾舞,即使穷到要穿上最难捱的木制舞鞋也没关系。
Our Fair Lady 奥黛丽·赫本:永远的窈窕淑女
Our Fair Lady 奥黛丽·赫本:永远的窈窕淑女作者:来源:《新东方英语》2014年第01期在银幕上,她是《罗马假日》里高贵可爱的公主,《蒂凡尼的早餐》中追逐名利的虚荣女子,《窈窕淑女》里身份卑微的卖花女,是好莱坞各路导演争相邀约的明星;在现实生活中,她被称为“落入人间的天使”,姣好的面容、优雅的气质,连同她对冥冥众生的悲悯情怀,征服了万千影迷。
她就是影迷心中永远的窈窕淑女——奥黛丽·赫本。
本文原文发表于1993年赫本去世后不久,在21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重温赫本曾经的一颦一笑,感怀斯人已逝,风采犹存。
most of our images of her came out of Africa where, as a shirtsleeved1) ambassador for UNICEF2), she walked in a ravaged Somalia, giving solace with that radiant smile—and focusing the world‟s attention on a starving land. Last September she asked to be taken to the famine‟s epicenter, a feeding camp in the town of Baidoa. As she arrived, she saw hundreds of small lifeless bodies being loaded onto trucks. The worst of it, she would later say, eyes welling with tears,was “the terrible silence.”Life was a brave journey for Audrey Hepburn. She was, after all, a woman who spent muchof her girlhood in Nazi-occupied Holland, subsisting for a time on flour made from tulip bulbs. Along with her starving grandparents, she received food from a relief agency—UNICEF‟s precursor. “Your soul is nourished by all your experiences,” she once said. “It gives you baggage for the future—and ammunition3),if you like.”Hepburn‟s journey ended last Wednesday in Tolochenaz, Switzerland, where, at 63, she succumbed to the colon4) cancer that had been diagnosed just two months before. Death found herin a merciful setting: on a mild springlike night at her beloved 18th-century stone farmhouse on Lake Geneva. “She was able to make only one trip i n the last days,” says journalist Henry Gris,one of her oldest friends. “She went out into the garden. It‟s very gray this time of year, but she wanted to see her flowers.” At the end she was surrounded by those she cherished most, including her companion of 12 years, Robert Wolders,55. “He was very dedicated to her,” says Gris. Also at Hepburn‟s bedside were her sons, Sean Ferrer, 33, and Luca Dotti, 22, and her beloved Jack Russell terriers.For a time last week, as people recalled the luminous images of Hepburn in her 25 films, it seemed as if the whole world were in mourning. “You looked at her, and all you could think was that nothing bad should ever happen to her,” said actress Arlene Dahl. “If there was a cross betweenthe salt of the earth5)and a regal queen.” said Shirley MacLaine,her costar in The Children‟s Hour (1961),“then she was it.”Hepburn saw herself a bit differently. “I was born with an enormous need for affection,” she once said,“and a terrible need to give it.” Born Audrey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 to an English-Irish banker father and a Dutch baroness6), she had a near idyllic early childhood in Brussels. But her parents divorced when she was 9. Then came the war, and the baroness, seeking safe haven, mov ed with her daughter to her parents‟ home in Arnhem. During Holland‟s Nazi occupation, Hepburn carried messages for the Resistance in her ballet shoes. In time, as she would later recall,“the rationing started, and then, little by little, the reprisals7)began.” An uncle and cousin were shot; her elder half brother, Alexander, was conscripted to work in a Berlin factory. The once chubby girl became gaunt and frail. Certainly the memory of those years never left her: More than a decade later she would turn down director George Stevens‟ offer to make The Diary of Anne Frank because, she explained,“I could not deal with it.”In 1948 the resilient teenager left for England to study ballet and landed a chorus girl‟s part in a London production of High Button Shoes. Three years later, in Monte Carlo for a movie bit8),she was spotted9) by the novelist Colette, who instantly realized that she had found the girl to play her Gigi10) on Broadway. That role won Hepburn a Theatre World Award in 1952, and then-after she kept a photo of Colette on her dressing table, inscribed,“To Audrey Hepburn, the treasure I found on the beach.”After seeing her screen test, director William Wyler cast Hepburn in his 1953 film, Roman Holiday. “She‟s not beautiful,” sai d the crusty11) Wyler after Audrey picked up an Oscar for the part,“but she gets to12)you.”Over the years, of course,she didn‟t get to everyone. Humphrey Bogart, perhapsnettled13)by her romance with their costar William Holden in 1954‟s Sabri na,said she was “OK if you like doing 36 takes.” And a film magazine she long outlasted called her “this weird hybrid with butchered14)hair.” But the movie-going public worshiped her, and eventually even Bogie recanted. “You take the Monroes and the Terr y Moores,” he said,“and you know just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every time. With Audrey it‟s kind of unpredictable. She‟s like a good tennis player—she varies her shots.”That she did—through a career that spanned divergent roles in which she somehow always maintained her ineffable15) aura of class. Though she had doubts about herself (“Oh,I‟d like to be not so flat-chested,” she once said;“I‟d like not to have such angular16) shoulders, such big feet,such a big nose”), few other women saw these as flaws. A rail-thin gamine during the zaftig17) Zeitgeist18) of the 1950s, she created a new ideal of beauty and with the help of her friend designer Hubert de Givenchy, established an impeccable—and frenetically imitated—look predicated on simplicity.Hepburn was chronically, hopelessly civilized. On locations the world over, she made it a priority to establish a sense of home, especially after her 1954 marriage to actor Mel Ferrer, whom she had met when they costarred in Broadway‟s Ondine, a play that won her a Tony. Hepburn would clear hotel suites of standard-issue items and replace them with silver candlesticks, matching salt-and-pepper shakers, her own sheets.The couple‟s eventual split in 1968 was one of her life‟s great disappointm ents, but she found it easier to bear than the five miscarriages she suffered. It was while on location in the Congo for The Nun‟s Story in 1958 that her depression over her childlessness suddenly seemed to lift. “After looking inside an insane asylum, visiting a leper19) colony, talking to missionary workers and watching operations, I developed a new kind of inner peacefulness,” she said. In July 1960, her first child, Sean, was born. Ten years later, during a 13-year marriage to Italian psychiatrist Andrea Dotti, she gave birth, at 40, to another son, Luca.Always she made it clear that family took precedence over her career. “The fact that I‟ve made movies doesn‟t mean breakfast gets made or that my child does better in his homework,” she said in 1980, explaining an eight-year screen hiatus20)that ended in 1976 with Robin and Marian. “I still have to function as a woman in a household.”Yet in later years, with her children grown, she found a new purpose. In 1988 she became special ambassador for UNICEF and immediately set off for Ethiopia to minister21) to famine victims. Grueling trips to the Sudan, El Salvador,Guatemala and Ecuador followed. “I do my best,” she said simply. “I wish I could do more.”It was after her return from Somalia last fall that Hepburn began suffering stomach pain. Doctors at first suspected she had contracted an amoebic22) infection, but surgery in November found a graver cause. “Rob [Wolders] told me she never complained once,” says a friend. “It‟s not th at bad,” she would say.But it was. Toward the end, says Gris,“she was in such terrible pain. She could only speak in a whisper. She could not talk to all of the people who called.”Hepburn seemed to sense that she was destined to play a special role not just in movies but also in people‟s lives. “People associate me with a time when movies were pleasant,” she said,“when women wore pretty dresses in films and you heard beautiful music. I always love it when people write me and say,…I was having a rotten time, and I walked into a cinema and saw one of your movies,and it made such a difference.‟ ”Audrey Hepburn did, in the end,make a difference. “In a cruel and imperfect world,” says critic Rex Reed,“she was living proof that God could still create perfection.”我们对她最深刻的印象来自非洲。
奥黛丽·赫本语录
奥黛丽·赫本语录奥黛丽·赫本语录:追寻内心的光芒人们常说,外表是一座迷人的桥梁,但内在才是真正的灵魂。
奥黛丽·赫本,这位永远的时尚偶像,她的美丽不仅仅源于她的外表,更是来自于她内心的光芒。
她的语录中透露出的智慧和勇气,让我们深思自己的生活,并追寻内心的光芒。
“美丽不是脸上的东西,美丽是一种光芒,从你的心中散发出来。
”这句话是奥黛丽·赫本的名言之一,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美丽来自于内心的善良和真诚。
外表可以被化妆品和时尚所改变,但只有内心的光芒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无论我们的外表如何,只要我们内心充满了爱和善意,我们就会散发出美丽的光芒。
“生活就是一场舞会,不论你是跳得好还是跳得不好,最重要的是要享受舞蹈。
”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是一种享受,我们应该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无论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是舞者还是观众,我们都应该尽情享受这场舞蹈。
不要担心失败或者被他人的眼光束缚,只要我们敢于跳出舒适区,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们就能找到生活中的快乐和满足。
“我相信明天会更好,因为我看到了太阳。
”这句话传递出奥黛丽·赫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无论我们面临多大的困难,我们都应该相信明天会更好。
太阳是生命的象征,它的存在让我们相信希望和美好。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看到太阳的光芒,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困难,迎接新的一天。
“幸福是一种心境,它不是取决于外界的因素,而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态度。
”这句话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内在的感受,它不是来自于外界的物质财富或者地位,而是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我们可以选择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欣赏身边的美好,这样我们就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奥黛丽·赫本的语录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智慧,它们不仅仅是她个人的经历和感悟,更是一种对人生的启示和引导。
在追寻内心的光芒的道路上,让我们借鉴她的智慧,用爱和善意去面对世界,用乐观和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用感恩和宽容去拥抱幸福的每一刻。
天使在人间_奥黛丽_赫本
奥黛丽 赫本,一个全世界影迷都不陌生的名字 至今人们对她在影片《罗马假日》中的表演记忆犹 新:一张调皮天真的脸,深情的双眸闪现着独特的 灿烂微笑,那种温柔里蕴含的激情、富有青春气息 的体态以及小精灵般行走的姿态,让人难以忘怀。 该片上映后风靡世界,至今依然被众多影迷所喜爱 赫本扮演的安妮公主活泼俏丽,高贵脱俗,她一头 黑色短发,体态轻盈苗条,在金发性感女郎风行的 年代,毫不费力地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这个角色不 仅俘虏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心,同时连评论家们也 都不知不觉被她倾倒,该片令她获得当年奥斯卡最 佳女演员奖。
为孩子们募集食物
赫本曾向希望拥有美丽的人提出以下建议:
如果你想红唇诱人,请说善意的话; 如果你想明眸善睐,请看到别人的优点; 如果你想身材苗条,请与饥饿的人分享食物; 如果你想秀发飘飘,请让孩子每天用手指梳 理一次; 如果你想仪态优雅,请与知识同行而不是独 行 人之所以为人,是必须充满精力、自我悔改、自 我反省、自我成长;并非向人抱怨。
为了表彰奥黛丽 赫本对世界电影艺术的 贡献法国政府于1987年授予她法国最高褒 奖——骑士荣誉勋章。 1992年,她在以联合国大使的身份访问被 战火蹂躏的索马里时突然感到腹痛如绞, 随即被送往洛杉机的西达兹塞尼医院诊治, 一代巨星被结肠癌侵袭。12月,奥黛丽自 知病情难复,她最后的心愿是:再看一眼 瑞士的皑皑白雪。 1993年1月20日赫本去世的时候,伊丽莎 白 泰勒就说:“天使已经回天国去了。”
生命快到尽头时,
她说:“一个人 总是要死的,但 我最依依不舍的 不是自己的生命, 而是第三世界那 些被战争、干旱 和饥饿困扰的儿 童。 ”
记住,如果你在任何时候需要一只手来帮助 你,你可以在自己每条手臂的末端找到它。 随着你的成长,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 用来帮助自己,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若要可爱的眼睛,要看到别人的好处;若要 优美的嘴唇,要讲亲切的话;若要优雅的姿 态,走路时要记住行人不止你一个。
永远的黛-赫本
:降落凡间的天使--奥黛丽·赫本纪念相册-Audny hepburn一个降落在凡间的天使.清纯无暇的外表,一颗善良无比的心灵.从1929-1993年,赫本在这个世界上只度过了64年,但她的一生是短暂而又永恒的.因为,她的家人和朋友会记着她,她的影迷会记着她,那些第三世界的儿童会记着她,你可以不为她的美貌所打动,但决不可以不为她晚年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所做的贡献所打动,你可以不崇拜她,但不能不尊敬她,赫本的一生所做的贡献不仅仅在电影业,还有她一生都热爱的孩子---第三世界的儿童,赫本就是一位漂落人间的天使,受尽了上帝的宠爱,把美好洒向人间.让人们为之倾倒,而后又被上帝急急地召回,留给人们无限的遗憾和美好的回忆.就象人们总期望一部好看的小说能有续集、一部好看的电影能出第二集一样,我也希望赫本的生命能够得到延续.所以,我以这样的方式让赫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间.姓名: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出生:1929年5月4日出生地:比利时布鲁塞尔身高: 五呎七吋 (170公分)体重: 110磅 (50公斤)三围: 32-20-35发色: 棕色爱好:芭蕾最喜爱的颜色:白色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最难忘的事情:获得奥斯卡奖复[3]:有谁知道.这个婴儿长大后就是倾国倾城的巨星?回复[4]:吾家有女初长成.未成名前的赫本.难以掩盖的光芒.回复[5]:发长的赫本,你看过吗?回复[6]:即使地位超然.仍然关心着世界每一个角落.身后的非洲贫民,让这位天使加上了光环.心中对她的敬重油然而生.回复[7]:赫本的生活照.回复[8]:彩色的照片.好清纯!回复[9]:可以比美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17寸纤腰.回复[10]:赫本在等谁?回复[12]:这样看报纸,会近视吗?回复[13]:时光倒流七十年的味道.回复[14]:这个眼神,有点调皮哦!回复[15]:一颗善良无比的心,让她的美丽流传后世. 让我明白了,什么的美才是永恒!回复[17]:经典之作.罗马假日.和大家一起分享!回复[19]:来个彩色的PP回复[20]:手捧小金人,喜极而泣.我也替她感动.回复[22]:玉琢的皮肤.回复[24]:精莹.回复[25]:茫然的大眼.回复[26]:醉人.回复[27]:惊艳!修改于:2003-6-10 20:38:16回复[28]:天生丽质难自弃!回复[29]:眼神是她的杀手锏.回复[31]:此发型.风靡一时,可是更多的只是东施效颦.回复[33]:她有时也喜欢时尚的穿著.回复[34]:有贵族的气质.回复[35]:清新可人.回复[36]:楚楚可怜!回复[38]:对镜头很敏感.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有人说过林黛的眼睛会说话.那么赫本的眼睛就好像是会讲故事.回复[39]:这张照片找了我好久.这个发型也是她其中一个经典.回复[40]:谁能抗拒她的容颜?令人心动不已!一种震撼人心的美!回复[41]:答案是:绝对没有!-[42]:有点忧郁的淑女.回复[43]:难得一见的小调皮!嘻嘻~回复[44]:我不忍心发一张赫本年迈的照片.可是她在我心目中依然是最美的.因为她晚年仍为公益事业奔波出力,这是非常非常难得的!漂亮的明星有很多.大多数都只是做个表面,可是有几个像赫本这样全身心去奉献爱心的?回复[46]:虽然美人迟暮.但是她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易近人的生活作风,在生活靡烂的好莱坞,犹如一颗完美无暇的钻石,闪闪生辉,永恒!2003。
奥黛丽赫本的资料
藏 公 自入与起上那地活这 在 主 己了公初︐么剪的部 的爱主不偶美短安电 心的 心 责河相怀遇的了妮影 底 ︐ 任︒处好了头自公讲 ︒ 割 ︐安后意一发己主述
舍 了 自 己 的 爱
是嫁得金龟婿。霍莉的新邻居是 一个作家保罗梦想着成名,却也 是依靠富太太的供给度日。遇见 二、《蒂凡尼的早餐》 19 霍莉的保罗堕入情网,千方百计 导演:布莱克 · 爱德华 让霍莉过回正常生活 ,并向她求 婚。然而,霍莉似乎并不愿意,在 她心中,嫁给这么一个人,放弃她 之前的努力,未免太不值,然而, 霍莉在寻找幸福路上跌跌撞撞, 直到有一天才突然明白了幸福的 含义....
赫本被誉为“天使在人间”不仅是 因为动人的演绎,还因为她一生在 慈善事业上的奉献。
她像母亲一样小心地喂饭给孩子 吃……
看,那个肚子鼓鼓的小男孩笑得多开心,多了一份 关爱,他们的记忆里就多了一份美好……
她走过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 爱无处不在!
如果你需要一只援助之 手,你可以在自己的任 何一只手臂下找到;随 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发 现你有两只手,一只用 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 来帮助别人。
于妮︐︐名时秀在了 是深竟串记都美访一 勇入情通者要的问段 敢罗不朋乔哭长罗伟 地马自友︐了发马大 放的禁拍乔︐︐时的 弃民地下发呵好偷爱 了众爱公现呵玩偷情 两 恋 生 上 主 安 ︒ 的 溜了 故 活了的妮公是出事 人情 ︐后她照是主理来︐ 看完这部电影我明白,有时爱情可以为博爱而牺牲,就像生 只乔︐︒片公走发︐厌 活里不仅存在爱情,还存在友情,亲情一样 能 也 体…… 两︒主在师还烦 把 明 验 人 可 后 大 在 勇 皇家 爱白到陷是︐路剪敢生 ……
——奥黛丽 赫本
1993年,残忍的癌症带走了我们的天 使,这是赫本简朴的坟墓
奥黛丽 赫本
奉献爱心 直到永远(1988~1993): 赫本晚年,尽心尽力地为公益事 业发着光和热。在她担任联合国儿童 基金会亲善大使时,不断地为非洲等 贫困地区儿童免受饥饿和死亡做着努 力。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 样灿烂人间。
好莱坞星光大道明星——藤街1652 号纪念星
1992年获总统自由勋章,此奖用于 表彰赫本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所做 贡献。 说明:该奖章为美国公民 最高荣誉,而非美国籍的赫本在去 世前1个月获得该奖章
电影《罗马假日》
不幸的是,赫本因患结 石癌,于1993年1月20 日在瑞士的家中逝世。
请记住,如果你需要帮助,你永远有一双可以 自己帮助自己的手,而当你逐渐成长,你会发 觉你有两只手,一只帮助自己,一只帮助他人 。 ——选自《赫本遗书》
“虽然没见过上帝,但是我们 的确遇到了天使,她就是奥黛 丽· 赫本。在好莱坞的世界里, 她迷人、优雅、善良,她的完 美形象照亮了整个电影界。在 银幕上,在舞台上,她是安妮 公主、她是窈窕淑女……但是 在儿子肖恩的心中,她只是 “妈妈”。 母亲的一生很成功,每次选择 都是正确而高尚的。她先选择 了事业,然后选择了家庭。当 我们长大后,她又选择了世界 上那些不幸的孩子。” ——肖恩《天使在人 间:儿子对她的记述》
窈窕淑女
How to Steal a Million (1966)
偷龙转凤
Two for the Road (1967)
丽人行
Wait Until Dark (1967)
盲女惊魂记
Robin and Marian (1976)
罗宾汉与玛丽安
Always (1989) 直到永远(最后的作品)
1989年,赫 本出演了斯皮尔 伯格的电影《直 到永远》 ,这是 她的最后一部电 影。 她在影片中 饰演一位身着白 衫的爱神,至今 令人难以忘怀。
奥黛丽·赫本语录
奥黛丽·赫本语录奥黛丽·赫本,一个永远的时尚偶像,她不仅以她的美丽和优雅征服了世界,更因她的坚韧和善良而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女神。
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她始终保持着优雅和坚韧,并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世界。
“我相信在每一个女人的心中都有一颗钻石。
”这是奥黛丽·赫本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她相信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芒和价值,不论外表如何,每个女人都值得被尊重和珍视。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演员,更是一位热心公益的慈善家。
她利用自己的名声和资源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榜样。
“优雅是一种持久的品质。
”奥黛丽·赫本的优雅不仅仅体现在她的外表,更体现在她的品行和行为上。
她始终保持着高贵的举止和温柔的态度,即使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也从不失去自己的风度和优雅。
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她始终坚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坚韧不拔地走过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我不是为了赢得奖项而演戏,我只是为了享受演戏的过程。
”奥黛丽·赫本对待演艺事业的态度一直是坚定而执着的。
她不追求名利和地位,而是用心去演绎每一个角色,用真情去感染每一个观众。
她的坚韧和执着让她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演员,也成为了一位永不磨灭的传奇。
奥黛丽·赫本的一生是优雅和坚韧并存的典范。
她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了世界,她的优雅和坚韧成为了人们学习和追随的榜样。
她告诉我们,优雅不仅仅是外表,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坚韧不仅仅是面对困难,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让我们永远怀念这位永恒的女神,让她的优雅和坚韧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
奥黛丽赫本怎么死的
奥黛丽赫本怎么死的奥黛丽赫本在很多人心中,就是女神级别的人物。
一个突如其来的死亡消息让人们感到无比的遗憾。
对于她的死,外界也是说不出的遗憾。
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黛丽赫本的死亡原因吧。
黛丽赫本的死亡原因据路透社的消息说,奥黛丽的“死期”是她本人“一手策划”的。
从她1992年11月25日作结肠癌手术到辞世只有57天,而大夫说她可以活13至14个月。
她倏忽而逝,难免引起外界猜测。
她生前一再要求过“安乐死”,她曾经说过:“万分痛苦地活着、不如早点结束生命,多活一天,少活一天,对我来说已没有什么意义了,何必遭这份罪1奥黛丽面对死神,曾说出无限悲壮的话语:“一个人总是要死的,但我最依依不舍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第三世界那些被战争、干旱和饥饿困扰的儿童。
”但是不久她的病情急转直下,迅速恶化。
在切除了盲肠和结肠之后,不到几天时间,肿瘤又转移到了胃部。
赫本知道自己的病已经没有治愈的希望了,于是决定放弃化疗。
家人当然不同意,赫本想起了1988年和好友约翰艾萨克就死亡话题的讨论,于是要他向自己的家人确认她曾经的愿望。
不久后离开人世。
奥黛丽在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期间,曾先后到过哀鸿遍野、饿殍满地的索马里、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孟加拉国。
由于她把全部身心交给了全世界的不幸儿童,她获得了“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以表彰她为慈善事业作出的贡献。
黛丽赫本的情感故事1953年8月,《罗马假日》上映后引起轰动,赫本立即抓住了世界的目光。
1954年3月25日,24岁的赫本因在《罗马假日》中的精彩表演,获得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那天晚上,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得到金像奖的赫本,站在领奖台上激动得语不成句,但她却没有忘记告诉世界:“这是派克送给我的礼物!”赫本成了影后后,各种荣誉向她飞来。
然而这些并不是她真正渴望的东西,她最渴望的是获得真挚永恒的爱情。
或许派克体察到赫本的内心渴望,在《罗马假日》首映式上,他特意介绍赫本结识了好莱坞著名的导演、演员兼作家梅厄·菲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远的天使——奥黛丽赫本
奥黛丽赫本:1929年5月4日出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电影和舞台剧女演员。
经典电影:
《罗马假日》
灵气逼人的少女,你怎能不爱?
《在蒂凡尼吃早餐》
能把俗气的少女演得脱俗的估计也就赫本能做到了
3:《龙凤配》
精致的时装秀,美腻死人了,其实赫本的几乎每部电影衣服的搭配都很美,每部剧都是时装秀,赫本哼唱的《玫瑰人生》也是清新脱俗。
总:赫本参演的电影,电影本身的剧情其实很一般,只是赫本实在太有灵气,整个电影就算剧情不太好,你也能目不转睛的看下去,只为一颗欣赏美的眼睛
这里就只推荐她的这三部电影,其他的《窈窕淑女》和《甜妞儿》,这两部是她为数不多的彩色电影,只是小编对赫本的黑白照完全不能自拔,不想让这两部彩色电影破坏画风,啧啧,当然这两部电影也是很美哒。
下面是赫本美美的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