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物理(力与平衡4)

合集下载

高一力与平衡知识点总结

高一力与平衡知识点总结

高一力与平衡知识点总结一、力与平衡在物理学中,力和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力可以被定义为一个物体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的引力或推力。

平衡则意味着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没有任何加速度。

在高一的物理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力和平衡相关的知识点。

二、力的分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力的分类。

力可以被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类。

接触力是指物体间直接接触或通过介质接触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

非接触力则是指在物体之间没有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产生的力,如万有引力。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一个物体上所受到的力可能来自多个方向,而力的合成与分解就是研究这种情况。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而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这些概念通常可以通过图示法来帮助我们理解。

四、平衡条件在物体上有多个力作用时,物体达到平衡的条件是这些力合成为零力。

平衡条件可以分为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矩的平衡条件。

在力的平衡条件中,合力为零,即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

在力矩的平衡条件中,力矩也要为零,力矩是由力的作用点到物体某一点的距离与力的大小的乘积。

五、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指在平衡条件下,杠杆两边所受的力矩相等。

根据杠杆原理,我们可以计算出某个力与支点的距离和另一个力与支点的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求解出未知的力或距离。

六、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一个向上的力。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当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将下沉;当物体的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将浮起。

七、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和平衡的概念不仅仅适用于物理学问题,它们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在搬运重物时就需要考虑合适的力的方向和大小,以保持平衡。

另外,平衡也是体育运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如在滑雪、滑冰等运动中,保持身体平衡是很重要的。

八、结语高一的力与平衡知识点总结了物理学中关于力和平衡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力的分类、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杠杆原理、浮力等。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

力与平衡4.1 力的合成【例1】有两个大小分别为3 N和4 N的共点力,它们合力的大小可能是()A.0 B.4 N C.8 N D.12 N【练1-1】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F1、F2 、F3 ,关于它们合力F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大小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 F F F F1 + 2 + 3B.F的大小至少比F1、F2 、F3 中的某一个大C.若F F F1 : 2 : 3 = 3:6:8,只要适当调整它们之间的夹角,一定能使合力F为零D.若F F F1 : 2 : 3 = 3:6:2,只要适当调整它们之间的夹角,一定能使合力F为零【练1-2】下列几组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共点力中,它们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A.3N、3N、5N B.2N、5N、10N C.5N、6N、7N D.6N、8N、10N 【练1-3】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体受到4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已知F1=2N、F2=3N、F3=4N、F4=5N,则( )A.若只改变F1的大小至8N,其他条件均保持不变,物体受到的合力可能为10NB.若只改变F3的大小至8N,其他条件均保持不变,物体受到的合力一定为4NC.若只将F3顺时针转动90,其他条件均保持不变,物体受到的合力可能为10ND.若只将F3逆时针转动90,其他条件均保持不变,物体受到的合力一定为42N【例2】下面关于合力和它的两个分力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意的一个分力B.合力有可能小于其中任意一个分力C.两个分力的大小不变夹角在0~ 180°之间变化,夹角越大,其合力也越大D.两个力F1和F2的夹角θ不变,F1大小不变,只要F2增大,合力F就一定增大【练2-1】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 ,当它们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N,则当它们间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A.40N B.10 2N C.20 2N D.10N【例3】一个质量可以不计的细线,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现在把重力G F= 的重物通过光滑的轻质小钩挂在这根细线上,两手握住细线的两端,开始两手并拢,然后沿水平方向慢慢地分开,为了不使细线被拉断,细线的两端之间的夹角不能大于()A.60 B.90 C.120 D.150【练3-1】小娟、小明两人共提一桶水,如图所示,已知两人手臂上的拉力大小相等且为F,两人手臂间的夹角为θ,水和水桶的总重力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θ为120°时,F=G B.不管θ为何值,F=G/2C.θ增大时F大小不变 D.θ越大时F越小【练3-2】如图,将一根光滑的轻绳两端固定在两等高的竖直杆顶,将一重物用轻质挂钩挂到轻绳上。

高中物理 第4章 力与平衡 4.1 力的合成导学案 鲁科版必修

高中物理 第4章 力与平衡 4.1 力的合成导学案 鲁科版必修

高中物理第4章力与平衡 4.1 力的合成导学案鲁科版必修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应用。

难点: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教法导学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笔记一、知识梳理与整理归纳(一)共点力定义:(二)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1)定义:(2)关系:2、力的合成3、平行四边形定则二、我的疑惑:【判一判】(1)合力一定大于分力。

( )(2)合力和分力都作用在物体上,受力分析时都要分析。

( )(3)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力才是共点力。

( )(4)平行四边形定则也适用于多个共点力求合力。

( )三、课堂导学,小组合作探究(一)、共点力1、观察三个图中的作用力,找出它们的区别并总结什么是共点力。

探究归纳:(二)力的合成1、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一辆小车可以一个人拉着向前运动,也可以由两个人反向拉或同向推,同样使小车前进。

如何求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有什么规律?探究归纳:2、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如何探究求其合力?结合“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探究归纳:【典例1】物体受到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F1=18 N,方向水平向右;F2=24 N,方向竖直向上。

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

【思路点拨】求两个力的合力可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解。

3、三个及三个以上力的合成的方法:先求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与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力合为一个力,得到合力。

四、自主归纳整理本节学习的知识【基础达标】1、关于两个力的合力与这两个力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力一定比这两个力都大不从心B、合力至少比这两个力中较小的力要大C、合力可能比这两个力都小D、合力可能比这两个力都大2、从探究运用的方法来看,物理学中“用一个力代替几个力,且效果相同”,所运用的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共点力共同作用的效果与其合力单独作用的效果相同B、合力作用的效果与物体受到的每一个力的作用效果都相同C、把物体受到的几个力的合力求出后,可认为物体只受一个力D、性质不同的力可以合成,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不可以合成4、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的大小F1=15 N,F2=8 N,它们的合力不可能等于( )A、9 NB、25 NC、8 ND、21 N5、两个共点力同向时合力为a,反向时合力为b,当两个力垂直时合力大小为( )6、某同学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如图所示。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力与平衡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我们理解物体静止与运动的基础。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中涉及的力与平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力的概念与性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静止或运动)或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它具有方向和大小两个性质。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测量,力的方向可以通过箭头表示。

力的合成可以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法则来求解。

二、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1. 接触力:指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推、拉、摩擦力等。

2. 非接触力:指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三、力的效果:平衡与不平衡力1. 平衡状态:当物体受到一组力的作用时,如果合外力为零,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又可分为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

- 静力平衡: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合外力和合力矩都为零。

- 动力平衡:物体以匀速直线运动,合外力不为零,但合力矩为零。

2. 不平衡状态:当物体受到一组力的作用时,如果合外力不为零,则物体处于不平衡状态。

不平衡状态下,物体会发生加速度的改变,即产生运动。

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使用力的合成原理求得合力。

力的合成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法则来计算。

2. 力的分解:当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时,可使用力的分解原理将合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力的分解可以通过三角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计算。

五、力的平衡条件: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合外力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 = ma,其中F为合外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力和物体的平衡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力和物体的平衡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力和物体的平衡这篇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力和物体的平衡是查字典物理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

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4章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课件

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4章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课件

当 堂

合 间的夹角大小也适中,所以 B 正确,C、D 错误.
·



探 究
[答案] (1)BC (2)B
双 基
攻 重 难
返 首 页
·
21
·
自 主 预 习
探 新
【例 2】 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时:



(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细绳、刻度尺、
达 标
·



探 图钉和铅笔)外,还必须有________和________.
探 新
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O,记录下 O 点的位置,读出两个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达 标
·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双


攻 重
F1 和 F2 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 F;

返 首 页
·
36
·





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
探 新
复做几次,使橡皮条拉到相同的长度看弹簧测力计读数有无变化.



4.弹簧测力计夹角范围: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
达 标
·



探 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 60°到 120°之间 双


攻 为宜.
重 难
返 首 页
·
14
·


高中物理第4章力与平衡第4节平衡条件的应用课件鲁科版必修

高中物理第4章力与平衡第4节平衡条件的应用课件鲁科版必修
地飞翔在蓝天上。关于风筝在空中受力情况的图示正确的是
(
)。
【解析】风筝要平稳地飞翔在蓝天上,所受这三个力的合力
应该为零,任意两力必定分居于第三个力两侧,故只有 A 项正确。
【答案】A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
为零。
3.(考查多个力的平衡条件)共点的五个力平衡,则下列说法中不
图如图乙所示。均匀的圆柱体的重心在圆柱体的几何中心,方木
块对圆柱体的支持力和竖直墙壁对圆柱体的支持力均与接触面
垂直,也指向圆心,所以这三个力是共点力。
知识链接:若物体受到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并处于平衡状态,
则这三个力必定是共点力。
主题 3:物体在某方向的平衡
问题:汽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启动后加速行驶,汽车受到几个
一个力总小于或等于另外两力之和,而大于或等于另外两力之差,
故 C 项不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C
【点评】本题中三个力的方向是可以任意改变的。
2. (考查物体的受力分析)“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正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是《红楼梦》中咏风筝
的诗。风筝在风力 F、线的拉力 T 以及重力 G 的作用下,能够平稳
拓展一:正交分解法的应用
1.如图甲所示,置于倾角θ=37°的斜面上的物体,质量 m=8
kg,在水平力 F 作用下保持静止。
已知 sin 37°=0.6,cos 37°=0.8,
重力加速度 g=10 m/s2,试求出下列情形中物体与斜面之间的静摩
擦力 f 的大小。

(1)F=50 N。
(2)F=60 N。
形表面光滑,而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粗糙。在光滑竖直墙壁与柱
体之间放置一质量为 m 的球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若使柱体向

高中物理4点平衡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4点平衡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4点平衡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掌握平衡力的分解方法;
3. 掌握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能够应用平衡的原理解决物体平衡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平衡力的分解;
3. 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平衡是指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状态,物体所有受力合力为零,受力矩为零。

2. 平衡力的分解:
平衡力是指使物体保持平衡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力。

3. 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力矩是指力对物体产生的转动作用,计算方法为力乘以力臂长。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入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讲解:介绍平衡力的分解方法和力矩的概念。

3. 实例:通过一些实例演示平衡力的分解和力矩的计算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应用平衡的原理解决物体平衡问题。

5. 总结:总结平衡的条件和应用方法。

五、教学方法:
1. 讲述结合示范;
2. 实例演示;
3. 互动讨论;
4. 练习巩固;
5. 总结归纳。

六、教学评估:
1. 知识掌握情况;
2. 解决问题能力;
3. 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拓展延伸:
1. 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平衡的条件;
2. 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平衡实验。

以上是本次高中物理平衡讲解教案的范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引言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力与平衡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

它是研究物体静止、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础,并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系统地掌握和理解这一部分内容。

二、力的概念1. 力的定义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静止或运动),用符号F表示。

2.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例如摩擦力和弹力;非接触力是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例如重力和电磁力。

三、平衡的条件1.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将它们合成一个等效力,或者通过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成若干个分力。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 平衡的条件物体达到平衡的条件是合力为零,即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这意味着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或者说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四、力的分析与计算1. 力的分解与合成可以利用力的分解与合成的原理,将一个力分解成若干个分力或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等效力,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计算力的作用效果。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与所受力的关系。

它的公式为F=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合外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 弹簧弹力的计算当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弹簧的弹力与其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可以根据胡克定律计算弹力的大小。

五、力的平衡与平衡条件1. 合力与力的平衡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时,合外力为零。

此时,合外力的合力为零,合外力的合力矩为零。

2. 力的平衡条件力的平衡条件包括合力为零和合力矩为零。

对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可以保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合力矩为零可以保证物体不会发生转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

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

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归纳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点归纳力与平衡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研究物体受到的力及其相互作用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并了解力与平衡的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力的概念与分类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体对其他物体或者物体对自身产生的相互作用。

2. 力的分类:力可以按其性质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物体间直接接触时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时产生的力,如万有引力、电磁力等。

二、平衡条件1. 平衡的定义: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即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2. 平衡的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合力为零、合力矩为零。

合力为零是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合力矩为零是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矩的矢量和为零。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按顺序依次作用于物体上,也可用向量方法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2. 力的分解:当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时,通过向量方法可将该力分解为合理的分力,分力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互垂直的方向。

四、力的作用效果1. 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可能进行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静止。

2. 物体的变形: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可能发生变形,如拉伸、压缩、扭转等。

五、力的量度与测量1. 力的量纲与单位:力的国际单位为牛顿(N),其量纲为米-千克-秒二次方(M·L^2/T^2)。

2. 力的测量方法:常用的力的测量方法包括弹簧测力计、天平、力传感器等。

六、力的平衡与分析1. 力的平衡: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时,可以根据平衡条件进行力的分析,求解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分析:通过绘制力的示意图、建立方程组等方法,可以对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分析。

力的平衡高一物理力学平衡知识的引导与巩固

力的平衡高一物理力学平衡知识的引导与巩固

力的平衡高一物理力学平衡知识的引导与巩固力的平衡是物理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涉及到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力相互之间的平衡关系。

在高一物理力学学习中,了解和掌握力的平衡原理对于学生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力的平衡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如何巩固和应用这一知识。

一、力的平衡的基本概念1. 力的平衡定义力的平衡是指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力的合力为零的状态。

当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是力的作用施力物体的具体位置。

在力的平衡中,各个力的作用点必须重合或在同一直线上。

3. 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力的平衡中,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必须满足力的平衡条件。

力的平衡条件包括大小平衡条件和方向平衡条件。

二、力的平衡的原理1. 共点力的平衡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点物体上时,它们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

共点力的平衡是力的平衡中最基本的情况。

2. 不共点力的平衡当多个力不作用于同一点物体上时,为了使物体处于力的平衡,我们需要分析得出力的平衡方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力的平衡方程。

通过解力的平衡方程,我们可以求解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巩固力的平衡知识的方法1. 理论知识的学习巩固力的平衡知识的首要任务是对力的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深入理解。

可以通过查阅教科书、参考资料来学习相关的物理理论知识。

建议学生多做笔记,总结重要概念和公式,形成自己的学习材料。

2. 实验操作的实践力的平衡的知识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和巩固。

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力的平衡实验,例如测量物体在平悬状态下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和理解力的平衡的原理。

3. 计算问题的解答力的平衡的知识还需要通过解答计算问题来巩固。

学生可以找一些与力的平衡相关的习题进行解答,并对解答过程进行仔细分析和总结。

可以找一些考试试题或者教辅材料来进行练习,提高解题的能力。

四、力的平衡的应用1. 确定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平衡的知识可以应用于确定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力 物体的平衡4:受力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力 物体的平衡4:受力分析

专题四.受力分析◎知识梳理受力分析就是把研究对象在给定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全部找出来,并画出相应受力图。

1.受力分析的依据(1)依据各种力的产生条件和性质特点,每种力的产生条件提供了其存在的可能性,由于力的产生原因不同,形成不同性质的力,这些力又可归结为场力和接触力,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的确定是难点,两物体直接接触是产生弹力、摩擦力的必要条件,弹力产生原因是物体发生形变,而摩擦力的产生,除物体间相互挤压外,还要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依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同时存在。

一方面物体所受的每个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它的反作用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和没有反作用力的力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依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灵活变换研究对象,由作用力判断出反作用力。

(3)依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有些力存在与否或者力的方向较难确定,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判断。

2.受力分析的程序(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的对象.选取研究对霖豹原慰是要使对留题懿研穷尽量藩侵j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为防止漏掉某个力,要养成按一般步骤分析的好习惯.一般应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他场力(电场力、磁场力)等.(3)每分析一个力,都要想一想它的施力物体是谁,这样可以避免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并不受向上的推力,而刹车后靠惯性滑行的汽车也不受向前的“冲力”.(4)画完受力图后要进行定性检验,看一看根据你画的受力图,物体能否处于题目中所给的运动状态.3.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1)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所施的力.(2)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3)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出施力物体.(4)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4.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1).隔离法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1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2将某个研究对象、某段运动过程或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3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4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2).整体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1明确研究的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2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3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隔离法和整体法常常交叉运用,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使解题简捷明快.◎例题评析【例9】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共点力的平衡)力与平衡课件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共点力的平衡)力与平衡课件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
件可知 f=Fcos θ,竖直方向 N=mg+Fsin θ,
f=μN=μ(mg+Fsin θ),故 B、D 正确。
答案:BD
突破点一 对平衡状态及平的角度理解平衡状态 (1)平衡状态指的是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 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反过来加速度为零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2)对静止的理解:静止与速度 v=0 不是一回事。物体保持 静止,说明 v=0,a=0,两者同时成立。若仅是 v=0,a≠0, 如上抛到最高点的物体,此时物体并不能保持静止,也就并非处 于平衡状态。
答案:C
3.如图所示,某个物体在 F1、F2、F3、F4 四个 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 F4 的方向沿逆 时针转过 60°而保持其大小不变化,其余三个
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则此时物体所受到的
合力大小为
()
A.F4 C.2F4
B. 2F4 D.无法确定
解析: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F1、F2、F3 的合力应与 F4 等值反向。当 F4 的方向沿逆时针转过 60°而保持其大小不变 时,F1、F2、F3 的合力的大小仍为 F4,但方向与旋转后的 F4 成 120°,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此时物体所受的合力大 小为 F4。 答案:A
(2)物体相对另一物体保持静止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
(3)百米竞赛中,运动员在起跑的瞬间,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
( ×)
(4)平衡木上体操运动员做翻转动作时处于平衡状态。
( ×)
3.想一想 在生活中,平衡无处不在,大自然中耸立的山峰、水平匀速 行驶的汽车,乃至著名的比萨斜塔,它们都处于平衡状态, 仔细思考它们有哪些不同?在物理学中“平衡”这个词究竟 是什么含义?

鲁科版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内容大集合【第四章】

鲁科版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内容大集合【第四章】

鲁科版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内容大集合【第
四章】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内容大集合:知道常见的力有哪几种? 弹力有哪些特点? 怎样进行力的合成? 点击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内容相信你的收获肯定很大! 第1节力的合成 1)当二力方向相同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物理表述:F合=F1+F2 第2节力的分解物体
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第3节力的平衡 1、共点力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力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能简化成质点的物体受到的力可以视为共点力第4节平衡条件的应用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合力为0. 即ΣF=0
ΣFx =0 ΣFy=0 物理成绩一直止步不前,刻苦用功但是又找不到方法,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的你是不是很愁呢?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内容大家不要偷懒哦!赶快来动动大脑吧~~
第 1 页共 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的平衡(题型归类)
一、整体法和隔离法
1.如图,物块A 、B 静置在水平地面上,某时刻起,对B 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 ,
力F 从零开始随时间均匀增大,在这一过程中,A 、B 均始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A
的( )
A .支持力不变
B .支持力减小
C .摩擦力增大
D .摩擦力减小
2.如图所示,A 、B 两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用细线相连,两次连接情况中细线倾斜方向不同但倾角一样,两木块与水平面间的摩擦系数相同,先后用水平力F 1和F 2拉着A 、B 一起匀速运动,则( ) ①F 1 ≠ F 2
②F 1=F 2 ③T 1>T 2 ④T 1<T 2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叠放着A 、B 、三个完全相同的物块,今用水平力F 作
用于B 时,A 、B 、C 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地面对C 的摩擦力等于F
B .A 对B 的摩擦力等于F/2
C .B 对A 的摩擦力等于零
D .B 对C 的摩擦力等于F 方向向右
4.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a 、b 两木块叠放在水平面上,a 受到斜向上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 作用,b 受到斜向下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 作用,两力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此时两木块保持静止,则( )
A.b 对a 的支持力一定等于mg
B.水平面对b 的支持力可能大于2mg
C.a 、b 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D.b 与水平面之间可能存在静摩擦力
5.如图所示,物体A 、B 、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 作用于C 物体,使A 、B 、C 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且三者相对静止,那么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 不受摩擦力作用
B .B 不受摩擦力作用
C .A 受摩擦力的合力为零
D .以A 、B 、C 为整体,整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零
6.如图,在内壁光滑截面为矩形的钢槽中,对齐叠放着两根长度和质量都相同,且所受重力均为G ,但粗细不同的金属管A 和B ,金属管外壁也光滑,外半径分别为1.5r 和r ,槽的宽度是4r .下述分析正确的是
( )
A .细管
B 对底面的压力等于2G B .两管对侧壁的压力均小于G
C .两管之间的压力小于G
D .两管间的压力和对侧壁的压力均大于G
二、相似三角形
7.(2009·宣武区模拟)如图所示,质量均可忽略的轻绳与轻杆承受弹力的最大值一定,A
端用铰链固定,滑轮在A 点正上方(滑轮大小及摩擦均可不计),B 端吊一重物G.现将绳
的一端拴在杆的B 端,用拉力F 将B 端缓慢上拉(均未断),在AB 杆达到竖直前,以下分
析正确的是( )
A.绳子越来越容易断
B.绳子越来越不容易断
C.AB 杆越来越容易断
D.AB 杆越来越不容易断
m
m M
8.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的固定光滑圆轨道的最高点有一个光滑的小孔,质量为m
的小环套在圆轨道上,用细线通过小孔系在环上,缓慢拉动细线,使环沿轨道上移,
在移动过程中拉力F 和轨道对小环的作用F N 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F 不变,F N 增大
B .F 不变,F N 不变
C .F 减小,F N 不变
D .F 增大, F N 减小
三、三角形法则
9.如图1—2—17所示,保持θ不变,将B 点向上移,则BO 绳的拉力将(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10.如图,小球作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绳子从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
移时,细绳上的拉力将: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11.如图1—19所示,重物G 用OA 和OB 两段等长的绳子悬挂在半圆弧的架子上,B
点固定不动,A 端由顶点C 沿圆弧向D 移动,在此过程中,绳子OA 上的张力将( )
A.由大变小
B.由小变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12.如图所示,把球夹在竖直墙AC 和木板BC 之间,不计摩擦,球对墙的压力为F N 1,
球对板的压力为F N 2.在将板BC 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 N 1和F N 2都增大
B.F N 1和F N 2都减小
C.F N 1增大,F N 2减小
D.F N 1减小,F N 2增大
13. 用轻绳把一个小球悬挂在O 点,用力拉小球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0,
小球处于平衡,力F 与竖直方向成θ角,如图,要使F 取最小值,角θ
应为( )
A .300 B.600 C.900 D. 00
四、其他的动态变化
14. 如图所示,人的质量为M ,物块的质量为m ,且M >m ,若不计绳与滑轮
的摩擦,则当人拉着绳向右跨出一步后,人和物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 .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减小
B .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增大
C .人对地面的作用力不变
D .人对地面的作用力减小
15.如图所示,在一根水平的粗糙的直横梁上,套有两个质量均为m 的铁环,
两铁环系有等长的细绳,共同拴着质量为M 的小球,两铁环与小球均保持静止,现使两铁环间距离增大少许,系统仍保持静止,则水平横梁对铁环的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将( ) A 、F N 增大,f 不变
B 、F N 增大,f 增大
C 、F N 不变,f 不变
D 、F N 不变,f 增大 16.如图所示,轻绳的两端分别系在圆环A 和小球B 上,圆环A 套在粗糙的水平直杆MN 上.现用水平力F 拉着绳子上的一点O,使小球B 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上升到虚线位置,但圆环A 始终保持在原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 和环对杆的压力N 的变化情况是 ( )
A.f 不变, N 不变
B. f 增大, N 不变
C. f 增大, N 减小
D. f
不变
,N 减小
五、轻杆问题
17.如图所示,(a )图中水平横梁AB 的A 端通过铰链连在墙上,横梁可绕A 端上下转动,轻绳BC 系在B 端,并固定于墙上C 点,B 端挂质量为m 的物体.(b )图中水平横梁的一端A 插入墙内,另一端装有一滑轮,轻绳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挂质量也为m 的物体.求两水平横梁作用力的大小.
六、静摩擦力问题
18.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质量为M 的斜面体上,斜面体放
在水平粗糙的地面上,m 和M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在物体m 上施加一个水平力F ,在F 由零逐渐加大到F 0的过程中,m 和M 仍保持静止状态,在此过程中,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
A 斜面体对m 的支持力逐渐增大
B .物体m 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 .地面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大
D .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由零逐渐增大到F 0
19.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 、Q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 悬于空中,Q 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 时,P 、Q 仍静止不动,则( )
A 、Q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B 、Q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C 、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
D 、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
20.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2.0 kg 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静止不动.若
用竖直向上的力F=5.0 N 提物体,物体仍静止,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减小5.0 N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减小5.0 N
C.斜面受到的压力减小5.0 N
D.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减小5.0 N
七、弹簧问题
21.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 。

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 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 。

斜面倾角为30,如图所示。

则物体所受摩擦力( )
A. 等于零
B. 大小为12mg ,方向沿斜面向下
C.
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上 D. 大小为mg ,方向沿斜面向上 22.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的两轻弹簧竖直悬挂着,两弹簧间有一质量为m 1的重物,最下端
挂一质量为m 2的重物,现用一力竖直向上缓慢托起m 2,当力为 时,两弹簧的总长
等于原长之和。

当力为 时上面的弹簧回复原长。

23.如图所示,两只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它们一端固定在质量为m

m 1 k 2 k 1
物体上,另一端固定在P、Q上,当物体平衡时上面的弹簧处于原长.若要把物体的质量换为2m(弹簧的长度不变,且弹簧均在弹性限度内),当物体再次平衡时,物体将比第一次平衡时下降。

八、临界问题
23.如图16所示,物体A质量为2kg,与斜面间摩擦因数为0.4若要使A在斜面上静止,物体B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多少?
24.如图所示,绳AO与墙夹37°,绳BO与墙夹角53°,绳CO水平,跨过定滑
轮与重物相连,三根绳承受最大拉力相同(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sin37°=0.6,
cos37°=0.8)。

现逐渐增大重物的质量,则最先断的是()
A.AO绳B.BO绳
C.CO绳D.无法判断
25.如图6所示,重225N的物体G由OA和OB两根绳子拉着,绳OB始终保持水平方向。

已知两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1503N ,为了保持绳子不被拉断,绳子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的最大值应为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