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县西姜寨乡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17.3 电阻的测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7.3电阻的测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7.3电阻的测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7.3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阻的概念,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并能够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探究电阻的测量方法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能够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难点: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欧姆表、导线、电阻器、电源等。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笔等。

活动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的概念,引出电阻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受到阻碍,这种阻碍是什么?怎样测量电阻?二、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电阻的定义、单位及计算公式。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三、实验操作1. 分组实验: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验步骤,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器的电阻值。

2. 观察记录:让学生记录测量过程中的数据,观察电阻值的变化。

四、分析讨论1.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五、巩固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电阻器的电阻值为10Ω,如果将其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分别改变,预测电阻值的变化。

活动重难点:重点: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能够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难点: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了电阻的测量方法,能够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同时,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欧姆表的操作不熟悉,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3)提出问题:如何准确地测量电阻值?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电阻的测量方法。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测量方法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教学过程:
(1)讲解电阻的定义和单位,让学生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
(2)介绍电阻的测量方法,包括多用表测量、替代法等,重点讲解多用表测量电阻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电阻的定义,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了解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2.学会使用多用表测量电阻,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能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遵循实验操作规程。
3.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4.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其懂得分享与合作的重要性。
(3)巩固练பைடு நூலகம்: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问题解答等进行评价,指出不足之处,给予改进建议。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问题解答等环节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操作规范、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途径,主动探究电阻的测量方法。
-利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动画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电阻测量原理和电路连接方法。
2.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家用电器中电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作业量要适宜,避免过多占用学生课余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实践。
3.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于作业完成情况,教师要给予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2)新课内容:讲解电阻的概念、单位和影响因素;介绍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实验演示:现场演示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强调操作注意事项,如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确使用、电路连接的规范性。
(4)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阻测量方法和电路分析技巧。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关注实验数据、现象分析以及结论的正确性。
-课后作业: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开始新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
1.提问方式:询问学生家用电器中的电阻是如何影响电流和电压的,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物理意义和单位,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7.3《电阻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7.3《电阻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关注电阻的概念和作用,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电阻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首先,我提出与电阻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电阻产生浓厚的兴趣。接着,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我引导学生总结电阻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巩固所学知识。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让学生自主评价学习成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补充;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4.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我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让学生在反思中巩固所学知识。接着,我让学生自主评价学习成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补充。然后,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最后,我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反思与评价,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首先介绍了电阻的概念,解释了电阻的单位及符号。然后,我详细讲解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包括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在这个环节,我结合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阻的变化原因。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布置了一个任务: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我提供了实验器材,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讨论并分析实验现象,找出影响电阻大小的规律。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教案: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17.3 电阻的测量一、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的一种属性。

2. 电阻的单位:欧姆(Ω),1Ω = 1V/A。

3. 电阻的测量: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的方法。

4. 欧姆表的使用:欧姆表的刻度特点、调零方法、测量电阻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2. 培养学生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的能力。

3. 通过对电阻测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如何准确测量电阻。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欧姆表、电阻箱、导线、电池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思考导体和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 讲解电阻的概念和单位,引导学生理解电阻的定义和意义。

3. 演示欧姆表的使用方法,讲解欧姆表的刻度特点、调零方法、测量电阻的方法。

4. 分组实验:让学生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电阻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一个电阻器的电阻值。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概念和单位。

2. 欧姆表的刻度特点、调零方法、测量电阻的方法。

3. 电阻的测量实验步骤。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使用欧姆表测量课本P32图176中的电阻Rx的阻值。

2.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Rx的阻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电阻器,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进一步加深对电阻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欧姆表是一种用来测量电阻的仪器,它由一个可以调零的电流表和一个电源组成。

在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之前,需要先了解欧姆表的结构和原理,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一、欧姆表的结构和原理欧姆表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指针、刻度和电池。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7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7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选定电阻的电流和电压;
4.各小组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四)总结归纳
1.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讨论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学生通过对比实验数据,总结电阻测量方法的正确性;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五)作业小结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通过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总结归纳与作业布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学习。这些亮点体现了教学的人性化和实效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完成实验;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对待实验数据和结果要真实、客观;
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同时,教师要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室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实验室,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实验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阻的测量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3.生活实例引入:列举与电阻测量相关的生活实例,如家用电器的维修、汽车电路检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设计的一次教学活动的详细介绍。

一、设计意图:我设计这次活动的思路是通过实践操作,让孩子们了解电阻的概念,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电阻的测量。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

2. 让孩子们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电阻的测量。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

难点:理解电阻的概念,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源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份电阻测量工具包,包括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先给孩子们展示一个电阻箱,让他们观察电阻箱的特点,并引导他们思考电阻的概念。

2. 讲解电阻的概念:我向孩子们解释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并举例说明电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演示电阻的测量:我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现场演示如何测量电阻,并解释测量原理。

4. 孩子们动手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电阻测量实践,我巡回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

难点:理解电阻的概念,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次活动,觉得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了电阻的测量方法,但在理解电阻的概念上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生动的情景引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尝试测量日常生活中的电阻,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通过这次活动,我相信孩子们对电阻的测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设计更多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一、设计意图我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测量方法。

难点:如何准确地测量电阻,如何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灯泡。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

4.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如何准确测量电阻,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电阻的概念是本节课的基础,也是理解电阻测量的前提。

在引入环节,我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他们对电阻的兴趣。

这个实验能够直观地展示电阻对电路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电阻的基本认识。

电阻的测量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在实践环节,我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能够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电阻测量的过程和方法。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7、3电阻的测量 (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7、3电阻的测量 (教案)

电阻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单表进行电阻的测量;能区分电路图中各原件分工,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电路图分析电路中光学元件的作用,并能进行电路故障分析,了解钨的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设计分析电路图,养成实事求速、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学情分析本节是对电阻的测量一节的巩固,为了便于学生理性分析和理解,教师要通过多种情境使其不断转换思维,达到巩固加强的目的。

重点难点重点: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对单表使用时的作用的理解。

难点:对单表测量电阻的电路图进行正确分析。

教学过程1【导入】导入新课一、前提测评:一个电阻被接在6V的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是2A,若把它接在12 V的电路中,它的阻值是多少?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 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阻――?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电阻?2【讲授】探究新课1、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学生分析 I=U/R 可得 R=U/I测出U、I,就可以求的电阻这种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注意电阻的特性)(2)设计实验: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对学生的电路要进行讨论。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5)实验结果: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少误差。

2、本试验你得到的启示:3、分析用单表测电路中电阻,通过展示的电路图判断应如何放置单表位置,并讨论交流共同分析电路图,及排除阻碍故障问题。

活动3【练习】达标练习电流表的使用:如图甲是小亮同学测量并联电路的总电流时连接的电路(1)请你在a、b导线中撤掉一根多余的导线,使电路符合实验要求,你选择撤掉的是______导线。

(2)撤掉多余的导线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的读数如图乙,其读数为______A。

九年级物理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电阻测量知识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本后的习题,特别是关于电阻测量原理和实验操作的部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认真核对答案。
2.结合课堂实验,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电阻测量实验的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数据记录和处理、实验结论等,培养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九年级物理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电阻的定义,理解电阻对电路中电流的影响,掌握电阻的单位、换算关系以及电阻的色环标记。
2.学习并掌握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电阻的测量实验,并准确读取电阻值。
3.使学生了解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理解电阻的温度系数,能够分析温度变化对电阻值的影响。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主动探究电阻测量原理和实验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展示实验操作过程,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理解和掌握。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复习电阻的定义和单位,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根据电阻的测量结果,分析电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等,对电阻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重学生对电阻测量原理的理解,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3.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知识掌握牢固。
4.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生活实例: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阻元件,如灯泡、电炉等,让学生思考这些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电阻测量的兴趣。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电阻,以及为什么需要测量电阻。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阻的测量》。
(二)讲授新知
1.电阻的概念: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符号,让学生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
4.部分学生对物理实验存在恐惧心理,担心操作失误,缺乏自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发现电阻测量的方法。
2.针对学生实验操作的不足,给予耐心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的细节,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如何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
(2)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讨论: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实验经验,进行小组内讨论,总结测量电阻的方法和技巧。
3.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测量电阻的经验和方法。
5.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阻的测量,并能够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电阻的数值。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
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电阻的变化,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如点亮一个灯泡,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当加入一个电阻时,灯泡的亮度是否发生变化。
2.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的电动助力系统,让学生了解电阻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电阻是什么?它对电路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心。
4.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倡导绿色环保理念。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掌握电阻测量方法和欧姆定律的同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如何准确测量电流和电压,如何处理实验数据等。
3.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思考过程,并引导学生得出电阻的测量方法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2.教师可以强调电阻测量的重要性和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掌握用欧姆表测量电阻的方法,了解测量原理。
3.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4.能够分析实际电路中的电阻测量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参与电阻的测量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教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阻的测量技能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电阻的测量方法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和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灯泡等。

,我会向学生介绍电阻的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说明电阻的作用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电阻的大小,并介绍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身体验测量电阻的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我会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让他们通过实验操作,深入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我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解答。

课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让他们思考电阻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探索如何优化电阻的性能。

同时,我也会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电阻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成长和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7.3 电阻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

本节课主要介绍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使用电压表、电流表进行测量,以及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

2. 教学重点: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实验记录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实际应用场景,如照明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灯泡的亮度会变化?这与什么物理量有关?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电压、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操作: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电压表、电流表进行测量,并讲解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例题,讲解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7.3 电阻的测量一、伏安法测量电阻原理电压(V)电流(I)电阻(R)二、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2. 调节滑动变阻器3. 测量电压、电流4. 计算电阻值三、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2. 防止电流过大损坏元件3.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七、作业设计1. 请用伏安法测量一本教材的电阻值,并计算出电阻值。

答案:待测2.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需要调节滑动变阻器?答案:为了确保电流表的读数在适当范围内,避免电流过大损坏元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使学生了解了电阻的测量原理和实验操作。

物理九年级人教版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物理九年级人教版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物理九年级人教版 173 电阻的测量(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精心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电阻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活动采用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电阻的测量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

2. 让孩子们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电阻表。

3.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电阻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电阻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阻表、电线、灯泡、电源等。

2. 学具:每个孩子一份电阻表、电线、灯泡、电源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灯泡在不同亮度下的电阻变化,引导他们思考电阻的概念。

2. 讲解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用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示意图帮助孩子们理解。

3. 演示电阻的测量方法:使用电阻表测量灯泡的电阻,让孩子们观察并记录测量结果。

4. 动手实践:让孩子们自己使用电阻表测量灯泡的电阻,并记录测量结果。

5. 讨论与交流: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讨论电阻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电阻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电阻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根据孩子们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电阻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如尝试测量其他物品的电阻,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以灯泡的亮度变化作为实践情景的引入,是因为这个现象直观且易于理解。

孩子们通过观察灯泡在不同亮度下的电阻变化,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电阻的存在和其对电流流动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7.3 电阻的测量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电阻测量的物理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学会使用仪器测量电阻,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导向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电阻测量的方法。

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测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测量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电阻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仪器进行电阻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一些基本的物理实验仪器,如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等,以及一些辅助工具,如导线、夹子等。

五、活动过程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难点是学生对于电阻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进行电阻测量。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如果发现有学生没有完全掌握,我会个别辅导他们,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尝试自己设计一些电阻测量的实验,以加深对电阻测量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堂电阻测量的物理课时,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几个关键的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和讲解。

一、电阻的概念电阻是电流流过导体时遇到的阻碍,这是一个基本的物理概念。

然而,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个概念并不容易。

因此,我会在课堂上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如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比喻,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电阻的概念。

同时,我会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电阻的定义,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

河南省九年级物理全册 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河南省九年级物理全册 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电阻的测量》教案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1.设计实验:从情景导入中让学生讨论、探究如何测量出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需要哪些测量工具?电路图如何设计?
学生总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分别测量出未知电阻的电压和电流,然后通过公式计算出电阻的阻值。

电路图为:
归纳总结:为了减小误差,采用通过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来获取多组电压值和电流值,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得出电阻的阻值。

故电路图如下:
课中作业。

河南省开封县西姜寨乡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七章 第3节 电阻的测量课件2 (新版)新人教版

河南省开封县西姜寨乡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七章 第3节 电阻的测量课件2 (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问题二:若其他地方断路,则电压表和电流表会 如何变化?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问题三:若小灯泡短路,则电压表和电流表会如 何变化?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问题四:若电路正常,则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左(或向右)移动,电压表和电流表又会如何变 化?
知识网络
R=U/I 原理
电路图
待测物 理量
灯泡两端的电压; 通过灯泡的电流
3
1.5
平均值
电流I/A 电阻R/Ω 灯泡亮度
0.24 0.22 0.2
10.4 9.1 7.5
9
亮 较亮

结论
电阻随电压升高而增大
1)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阻值求平均值不妥 2)在额定电压下取几组数据求平均值,测 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电阻
在做计算题时,灯泡电阻的变化可以忽略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问题二:若小灯泡断路,则电压表和电流表会如 何变化?
结论 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滑动变阻 器的作用
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 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
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1.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时,它的依据是 _____;已知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则 电压表读数是_____,电流表读数是_____,被测 电阻是_____。
2.一个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小明在1.2V下 测出它的电阻,接着又将灯泡两端电压调到3.8V 测出其电阻,小明发现后一次电阻比第一次大得
• 表达式:
例.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如果电压表损坏了 ,给你一个电压不变的电源,一只电流表,一个阻值 已知的电阻 R0,开关和几根导线,使用以上器材测 出未知电阻Rx的值,画出电路图,写出所测的物理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3 电阻的测量
【导学目标】
1、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课堂导学】
1、课前热身
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 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 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如果想知道某一定阻电阻的阻值是多少,该怎么办呢?
2、实验:伏安法测电阻
(1)实验原理: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3)实验电路
在圆圈中标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符号按电路图把实物图连接起来
(4)实验器材:
(5)部分器材的作用分别是:
电压表: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
(6)连接电路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7)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
实验次数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2
3
(8)待测电阻的平均值:R=( R1+R2+R3)/3 Ω
【课堂练习】
1、根据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根据定律推导出公式计算出R X的阻值的。

(2)这个实验应测的物理量有。

(3)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接通电路前将它的阻值调到。

2、以下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A、将测量数值填入表格中,调节滑动变阻器,另测几组电流和电压的数值。

B、计算出每次测量得的电阻值。

C、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

D、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E、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F、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开始实验。

G、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合适的位置。

H、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I、断开开关。

【课后练习】
1、为了测定小灯泡电阻值,某同学设计并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电路。

(1)如果马上闭合开关做实验,指出该电路连接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2)该实验原理是
(3)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

(4)在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5)某次实验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
(6)该同学作出了小灯泡两端电压和电流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小灯泡的电阻是的(选填“变化”或“恒定不变”),其原因是。

— 3 —0.6 3
图乙图丙
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
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
A.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
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出作用点;
3.找出受力方向 ;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
5.标出数值和单位;
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
五、力的相互作用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

这说明了什么?
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
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
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
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

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① 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7.1 力
一、力的概念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
五、力的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