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1.阶段性发展:小学生数学学习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
的阶段性发展。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初期阶段,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
和技能的训练,如认识数字、计数、口算等;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逐渐
向更加复杂的数学概念和运算发展,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
2.直观性和实践性:小学生数学学习强调直观性和实践性,通过感知、观察和实践来建立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
在数学学习中会运用各种具体的
实物、现象和图片等进行教学,帮助小学生建立起直观的数学思维。
3.游戏性和趣味性:小学生数学学习注重游戏性和趣味性,通过各种
游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会
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加数学学习的乐趣。
5.个性化和差异化:小学生数学学习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根据每个
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
老师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
需求和发展潜能。
6.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解
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推理、探究和
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7.培养学习方法和策略:小学生数学学习强调培养学习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教师会引导学生学会组织学习、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信息获取能力
和归纳总结能力。
小学数学学习的含义和特点
3
二、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
(一)小学数学学习是思维活动的过程
《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 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 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 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具体形 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考 过程。数学具有内在逻辑性和抽象性,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思考的 过程。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 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在学 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正是借助于生活经验, 校学习数学是对生活中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 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对于 华,每个学生都应该从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 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他们对生活中数学现象 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的解读。
5
(三)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小学数学的思维品质主要表现在敏捷性、灵活 性、深刻性和独创性上。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有指 导的再创造过程。虽然学生要学的数学知识是前人 已经得出的结论,但对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需 要每个人通过创造过程来学习。
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接受,而 是以再创造的方式进行。教师不应该将知识 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再 创造的过程。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利用有意义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去 体验、经历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是直观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方面的综合结果。 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思 维特点。小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会从观察、实验、猜想、动手实践中获得体验,从而使 其思维得到锻炼。
浅析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浅析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小学数学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是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效的教学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从认知特点、兴趣特点和发展特点三个方面进行浅析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一、认知特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包括运算思维的初步形成、非运算思维的初步形成、逻辑思维的初步形成等。
在这个阶段,学生渐渐懂得了数学是一门规范的科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能够做简单的数学推理和证明。
这对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观察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巩固和提高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学材料,适当延伸学习内容,提供多样性的思维激活,保证风趣生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通过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兴趣特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特点主要表现为: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强烈,兴趣激发和保持时间短,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
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以及与学生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学习融入到生活之中,打破学生对数学的刻板印象,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师应当不断注入新鲜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和运用。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及方法对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及方法对教学的影响一、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1. 抽象性强小学数学学习的内容主要围绕数字、符号、图形等进行,这些概念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因此需要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情境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
2. 逻辑性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逻辑性和推理性。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用性强小学数学学习的内容主要围绕生活和实际情境展开。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渐进法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要注意采用渐进法,即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
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逐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避免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畏难情绪。
2. 具体化教学小学数学学习需要采用具体化教学的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实物和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启发式教学小学数学学习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提出问题、给予提示和引导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 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及方法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及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通过教师的不断努力和指导,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小学生数学学习特点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以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为基础,以个体原有的数学水平为起点,逐步耐心地进行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被动、机械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创造学习。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课堂氛围的直接创造者。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习的起点。
对教材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数学特有的美感和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魁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创设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
二年级上册在学习完2、3、4乘法口诀之后,学习乘加、乘减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王爷爷在麦地边上种了几颗玉米(出示课件:4棵玉米的种植地,每棵玉米有3个玉米棒,显示王爷爷拿着铁锹离去的动画)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什么问题呢?学生立刻会意很快说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老师继续说:忽然有一天,有一只拿着香蕉的小猴子路过这里,于是它扔掉香蕉,偷偷地掰掉了一个,然后又很快地溜走了(出示猴子偷玉米的过程)第二天,王爷爷来了一看,啊!王爷爷他说什么了呢?学生很快说:玉米棒怎么少了一个。
那现在是多少玉米棒呢?于是学生之间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接着又问:该如何列算式算出结果呢?于是学生有的陷入苦思,有的比比划划,有的在两两交谈议论。
很快地学生列出了算式。
如……。
这样的教学,入情入理,情境与数学问题相映相融,学生学习起来心情舒畅,兴趣盎然,整个学习的过程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所创设的情境问题,为学生创造了异想天开的机会。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自展开思维的翅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增添兴趣数学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它是经过人们不断总结,不断抽象形成的,而学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纷繁复杂的,其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及方法对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及方法对教学的影响1. 引言1.1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初学者,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能力强但记忆力较差。
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速度相对比较快,但是他们的记忆能力较弱,容易遗忘,所以需要反复巩固和复习。
2. 精力不集中,注意力短暂。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分散注意力,教学方法需要考虑到这一特点。
3. 好奇心强,喜欢探索。
小学生对于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通过实验和探索来认识世界,因此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
4. 对抽象概念理解有限。
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形等方式来帮助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决定了教学方法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了解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可以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1.2 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选择适合学生的有效教学方法,才能使小学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2. 正文2.1 激发兴趣是关键激发兴趣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关键,因为只有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才能更主动地学习和探索。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实际案例以及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通过制作多彩的图形卡片让学生自由组合,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小学生数学学习特点的研究
小学生数学学习特点的研究
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着独特的特点。
研究发现,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能力较弱:小学生的概念理解能力较弱,对于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和认识。
2.对规律的发现和应用能力较差:小学生很难发现规律,对于规律的应用能力也较差。
3.对具体例子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较强:小学生喜欢具体的例子,对具体例子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较强。
4.对实际应用的兴趣较浓厚:小学生很喜欢实际应用,对于有关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会很感兴趣。
5.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较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也较强。
考虑到这些特点,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
1.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使用具体的例子讲解概念,以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能力。
2.在讲解规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并给予充分的练习机会,以增强学生对规律的发现和应用能力。
3.在讲解新知识时,要注意适当调整难度,使学生感到有挑战性,以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发展特点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数学教育在小学阶段变得越来越重要。
小学时期是孩子们接触数学教育的起点,也是他们数学思维和发展的关键期。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发展特点,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们的数学学习。
首先,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渐转化为逻辑思维。
小学生开始学习数学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往往还停留在直观的感性认识阶段。
概念、推理和运算等抽象的数学思维对他们来说是相对困难的。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逐渐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
其次,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小学生往往通过操作物体、运用具体的实例来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提供具体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此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呈现多样性。
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他们的数学思维发展也存在差异。
有的学生将数学视为一种机械的记忆和操作,而有的学生则将数学视为一种发现和探索的活动。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另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
在小学阶段,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理解,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渐由具体到抽象转化。
他们开始能够运用数学概念、推理和运算规则进行抽象思维,解决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培养他们运用抽象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需求注重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和记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需要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逻辑思维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发展特点可以总结为逐渐转化为逻辑思维、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呈现多样性、向抽象思维发展以及注重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低年级小学数学学习特点
低年级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数学学习特点和兴趣几乎都是在低年级形成的。
因此,对低年级学童进行正确的数学教学,不仅有利于他们对数学的理解,还能辅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高年级的数学学习。
本文将就低年级小学数学学习特点进行分析,以了解孩子们在数学学习和练习中的特征,并探究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学习数学。
首先,低年级的小学生拥有相对较低的数学素养,所以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数学知识点、把握数学思想和处理数学问题。
此外,小学低年级学童还存在学习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等不足的问题,他们往往缺乏长时间的学习意志和能力。
其次,低年级的小学生表现出的活跃性和好奇心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特点。
由于他们的脑力较为发达,所以他们往往能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点,并积极去寻求了解和实践。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积极地激发他们的活跃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时能够有更多的乐趣。
此外,由于孩子们还处在社会化阶段,乐于模仿别人和交流合作是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特征。
尤其是在学习数学解题时,他们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和对话的方式,激发出更多的思路,更好地完成课堂练习。
最后,孩子们在低年级小学期间,还会受到家庭和校园环境的影响,这反过来也会影响他们的数学学习。
家庭环境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安全、支持和倾听诉求的环境,这些都是促进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关键因素。
而校园环境也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支撑,它可以通过课堂活动、教学媒体等多种途径,为孩子们提供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们的数学兴趣,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综上所述,低年级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有较低的数学素养、活跃性和好奇心以及模仿他人和交流合作的特点。
此外,家庭和校园环境也是影响孩子们数学学习的因素。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孩子们的特点,创设有利于孩子数学学习的良好环境,并结合孩子们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数学时获得更多的乐趣。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获得良好的基础,为将来更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材的特点和教学重点探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材的特点和教学重点探析2023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材在教学方面有着一些特点和教学重点。
本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教材的特点1.以趣味性为主现今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一些有趣的元素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材的编写人员需要将趣味性放在首位,通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情境模拟、有趣的图表等方式来使学生感到学习充满趣味。
2.注重实践小学生的认知方式较为直观,需要通过实践来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实践环节,安排一些实践类课程,通过操纵、观察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由浅入深小学生在初学阶段,认知能力有限,需要从浅入深地学习相关知识。
因此,教材的编写需要合理安排各个章节的内容,循序渐进,从简单的开始,逐步提高难度。
二、教学重点1.认识数字认识数字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的重点,包括数字的印刷形式、数量关系、大小关系等方面。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图表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数字,提高数字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加减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中,需要向学生介绍加减法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实用方法。
同时,需要通过实践环节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提高运算能力。
3.图形的识别和认知小学生不仅需要认识数字,还需要认识图形,包括各种初级图形、简单的几何图形。
在教学中,需要向学生介绍这些图形的特点和属性,帮助学生记住相关的名称,提高图形的识别和认知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材的特点在于趣味性、注重实践、由浅入深;教学重点在于数字的认识、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图形的识别和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及方法对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及方法对教学的影响【摘要】小学数学学习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性,其特点及方法对教学有着深远影响。
学习的启蒙性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基础,基础性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综合性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趣味性质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体验性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学习需被重视,特点及方法对教学影响不可忽视。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一环,教学应根据学生特点灵活调整,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特点、方法、影响、重要性、启蒙性质、基础性质、综合性质、趣味性质、体验性质、教学、重视。
1. 引言1.1 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小学数学学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理解和掌握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起着扎实基础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数学是一门科学,而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对事物逻辑关系的思考能力,培养对问题求解的方法和策略。
数学是一种表达语言,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表达和传达自己的思维和思想。
数学是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效率。
小学数学学习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未来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重视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2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及方法的影响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及方法对教学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方法有着深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小学数学学习的启蒙性质。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需要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的起点,也是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并针对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小学数学学习特点1.1 抽象性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较为抽象,他们往往难以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图形和操作,辅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解释,使其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可见。
1.2 基础性小学数学学习是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如加减乘除、计算周长面积等,这些知识将构成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石。
1.3 记忆性小学生的记忆力较强,但容量有限,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运用来巩固和加深记忆。
1.4 好奇心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和知识充满好奇心,他们喜欢探索和发现,对于数学问题的解答和发现具有极大的兴趣和动力。
二、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2.1 针对性教学由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抽象性和基础性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针对性,对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进行具体形象化的操作和解释,从具体到抽象,从易到难地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2 渐进式教学小学数学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采取渐进式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和运用中逐步提高数学运算和解题能力。
2.3 积极引导利用小学生好奇心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设置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并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2.4 生活化教学小学生的学习是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知数学知识,如通过游戏、故事、实物等形式来让学生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是根据最新教学理念和教育要求而制定的,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内容。
一、教材特点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强调思维培养:该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 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教材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操作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全面且有层次:教材的内容涵盖了小学数学的各个重点和难点,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进行有层次的安排。
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都有递进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注重数学思维与实践的结合:该教材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注重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通过实例和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的认识与应用: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认识整数、分数、小数等数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际例子和数学运算的练习,培养学生对数的运算和应用的能力。
2. 数量与单位的认识:教材引导学生认识长度、面积、体积等基本量和衡量单位的概念,并通过测量和比较的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单位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图形与几何的认识: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分类能力,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通过绘制、拼凑和转换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图形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 数据与统计的分析:教材引导学生认识数据的概念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通过实际调查和统计的活动,培养学生对数据的解读和应用能力。
5. 探究与实践的能力:教材强调数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际操作,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性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性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话题。
每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性,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教育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性,并就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差异性提出建议。
一、学习风格的差异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风格。
有些孩子喜欢通过听讲来学习,而另一些孩子更喜欢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
这就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喜欢听讲的学生,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而对于喜欢动手实践的学生,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或者实践任务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需要不断地观察学生的学习风格,并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以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家长也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学习风格,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学好数学。
二、学习能力的差异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
有的孩子天生擅长数学,很快就能够掌握新的数学知识;而有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针对这种差异性,老师和家长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帮助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
对于这些孩子,老师可以采用更多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温故知新,巩固基础知识,使他们能够跟上数学课堂的进度。
家长也可以通过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帮助孩子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家长还可以与孩子的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困难,与老师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学习兴趣的差异不同的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存在差异。
有的孩子对数学非常感兴趣,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数学;而有的孩子可能并不热衷于数学学习,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也不是很积极。
对于这些差异性,老师和家长都需要做一些工作,帮助孩子改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数学时更加积极。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一、思维特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直观的行动思维、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并与抽象逻辑思维互相促进的过程。
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像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具有较强的直观性。
他们对完全借助语言文字传授的间接经验难以理解,而对直接看到的和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的数学教学内容,就觉得容易接受。
正是基于这一特点,数学教材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加强动手操作,为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供认识上的支柱。
二、情感特点: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
如学习数学的动机与对数学学习的价值的认可,对学习对象的喜好,成功的学习经历体验,适度的学习焦虑,成就感、自信心与意志,等等。
心理学习的理论表明,个体的动机、情感、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的影响。
事实上,这些非智力因素本身也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
数学教学活动显然应当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因此,教材要选取生动活泼、学生喜爱的内容,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数学学习经验的特点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并不断与自身数学认知结构相融合的发展过程。
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有服务于现实世界。
数学的经验性就集中的表现在数学是对现实经验的描述,离开生活经验就不可能有现实。
数学学习的经验要求学生要联系生活实际,解释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描述问题发生发展的过程。
所以我们的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浅析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特点1.记忆特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智力发展水平,他们的认识水平基本上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没有完全形成对记忆材料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加工、归纳能力,在心理机制上没有形成或没有完全形成与意义识记相适应的认知结构,为了应付考试而被迫采用死记硬背为主的方法识记概念,记忆方法是处于机械识忆为主向意义识忆过渡时期。
2.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活跃,敢于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他们对抽象的新概念的理解基本上依赖于感性直观材料,判断常带有具体性和片面性,但整体来看,思维是处于具体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3.注意特点在生动有趣的课上,在争论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时,学生了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这说明他们已经有了有意后注意,即在思维活动开始后不再需要意志的努力,不受外界干扰而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了,这就发展到有意注意为主的时期。
当然,小学生好动,思维持久性差,也就是小学生的听讲是断续进行的,学生注意的间歇易受情感的影响,易以个人的兴趣转移,这说明学生有意注意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也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4.语言特点虽然小学生的生活语言较丰富,但他们的数学语言是很不丰富的,特别是他们思维的随意性和片面性,会造成语言表达的不准确、不科学,而影响了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1、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
2、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
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
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
3、活动的依赖性较强,尤为依赖老师。
有独立的愿望与要求,在家中表现明显。
4、神经系统较脆弱5、爱抚的需要迫切。
仍有游戏的需要。
6、喜欢交朋友,邻里的伙伴,同座的同学,给他东西吃的高年级学生,均可能成为朋友。
朋友关系很不稳定。
7、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
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
8、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老师态度是否亲切和气,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
逐渐了解分数的客观意义。
因作业、考试分数引起挫折的情绪不象中、高年级学生那么强烈。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主要内容:▪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及其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1、课本知识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问题的唯一正确的答案2、在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中,现有知识经验和信念起重要作用。
3、强调教学中多向社会性和相互作用对学生学习建构的重要作用,主张师—生、生—生间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讨论或合作性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
4、学习可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的不同层次5、重视活动性学习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说对数学学习的指导意义:1、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2、建构主义十分强调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3、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发展,是改变观念二、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感知▪理解▪掌握感知▪感知是数学学习的初始环节,是指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对提供的数学材料、数学事实进行最初步的区分和认识,其目的是向学生提供学习抽象知识的认识支柱。
理解所谓理解,就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或规律的实际含义,达到理性认识。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弄清概念、明确公式、定理、法则的条件和结论都可以称之为理解。
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理解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与理解常常联系在一起的是反思。
▪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与反思,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
▪口头交流——讨论▪书面交流——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姓名:日期:▪今天的数学课的课题:▪所涉及的重要的数学概念:▪你理解的最好的地方:▪你不明白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所学的内容能否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掌握▪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技能,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有关问题。
▪记忆▪练习▪应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总之数学学习过程的三个环节,充满着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反思、交流、解决问题等丰富多样的活动。
除此之外,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还需要学习动机的激发。
三、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基于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数学▪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不同的发展中学习数学基于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儿童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儿童思考与创造的源泉。
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发现的数学概念、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更能促进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运用有关的数学经验去思考、解决问题。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动物园售票处规定:1人券的票价是2元,团体券的票价是15元(可供10人参观)。
三年级(1)班共有38人去动物园参观,买门票最少需要多少钱?▪方案1:38A——2⨯38=76▪方案2:4B——15 ⨯4=60▪方案3:3B+8A——15 ⨯3+2 ⨯8=61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收集整理、描述、画图、推理、反思、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
多样化的学习形式:1、探究性学习2、“hands on”的活动3、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数学4、“小课题”与“长作业”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小明家前不久购买了一套商品房,房子的平面图如下:完成如下三个问题:▪1、小明家各个房间的面积是多少?▪2、在装修时,小明家想将原来的客厅隔成一个正方形的会客室和一个小餐厅,怎样隔才能使会客室面积最大?▪3、如果在这个会客室和餐厅顶面的四周走石膏线,各需石膏线多少米?2、实验或调查▪上网查询气象中心提供的气象信息,跟踪一个月的气象数据,在一张中国地图上标出主要城市的位置,寻找一个方式记录各城市每一天的平均温度和其他数据。
提交一份报告,其中包括对气温变化的快慢与区域性的关系的推断和预测。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数学▪通过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在非正式的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起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把实物的、图画的、符号的、口头的以及心智描绘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还可以发展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因为解释、推断和对自己思想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三、合作学习的组织▪1、分组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考虑如下因素:▪(1)学生的成绩▪(2)学生的能力▪(3)学生的性别▪(4)学生的家庭背景▪2、座位的排列方式▪3、组建小组的活动▪4、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1、分组的原则▪(1)学生的成绩:▪约翰逊兄弟(1991)认为混合分组对成绩好的学生益处:▪能够比自学时,学到和掌握更多的知识▪通过向其他同学讲解学习内容可以增加他们的认知、推理水平▪增加了对小组的归属感、接纳感和责任感▪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做准备,比如,在医生、经理和律师等职业。
1、分组的原则▪研究表明:混合编排对学习困难的儿童有如下益处:▪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向他们提供帮助的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同组的好学生▪有机会观察好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学到更好、更多的学习策略▪与其他同学共同分担学习任务可以降低他们的焦虑程度▪会有更强烈的追求成功的动机,因为同组的其他成员都希望他们成功1、分组的原则▪(2)学生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1993)的“智能多元论”,将人类的智能分为七种类型: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交往智能和自省智能。
2、小组的人数及其座位排列方式▪由传统的秧田式的排列转变成为多元的排列方式3、组建小组的活动▪(1)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熟悉活动:兴趣;背景;未来职业;▪(2)合作的规范▪(3)合作的技能:表达、交流、倾听。
4、小组成绩的评定▪(1)小组成员的参与合作的情况。
▪(2)以小组的整体成绩来评定。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简单方法▪1、假如我是教师--三步提问法▪2、激发思维的火花--脑风暴法1、假如我是教师--三步提问法由4人组成的小组平分成两组,比如A和B,C和D。
第一步:A提问B,C提问D,提问者在提出问题时不能给予太多的解释。
第二步:调换角色,B提问A,D提问C。
第三步:综合两小组的问题和观点,四人达成共识。
2、激发思维的火花--脑风暴法▪步骤:▪第一步,教师宣布问题▪第二步,畅所欲言。
应遵循如下规则:按顺序自由发言,鼓励发言时正面引用或赞赏他人的发言,每人每次不得超过3分钟;倾听者认真倾听、记录,不允许批评或打断别人的发言;▪第三步,思维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