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标题: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引言概述: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
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情绪发展、社交发展、道德发展和自我认知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认知发展1.1 中小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向抽象转变,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1.2 中小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逐渐增强,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任务。
1.3 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从单一向多元发展,开始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情绪发展2.1 中小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2.2 中小学生的情绪认知逐渐成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2.3 中小学生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学会适当处理情绪问题。
三、社交发展3.1 中小学生开始注重与同龄人的交往,建立友谊关系。
3.2 中小学生的社交能力逐渐增强,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和分享。
3.3 中小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逐渐提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社会规则。
四、道德发展4.1 中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能够区分是非。
4.2 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逐渐提高,开始具备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
4.3 中小学生的道德情感逐渐成熟,能够体味到行为的后果和责任。
五、自我认知5.1 中小学生开始建立自我认知,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5.2 中小学生的自尊心逐渐增强,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5.3 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逐渐提高,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总结: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认知、情绪、社交、道德和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指导中小学生的成长,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是指在6岁至12岁之间,在身体、智力、情感等多个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和成长。
以下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1. 认知能力的发展: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开始快速发展,逐渐从感性认识阶段向理性
认识阶段过渡。
他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周围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开始形成更加稳定的知
识结构。
逻辑思维、分类、比较等思维能力也进一步提高。
2. 情感需求的变化:小学生开始体会更多的情感,他们的情感需求有了明显的变化。
在这个阶段,同伴关系变得更加重要。
孩子们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更期望与同龄人
相处。
3. 自我意识的增强: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开始更加自主地表达自己的
感受和想法,同时也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引导他们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4. 动机和动力的变化:小学生的动机和动力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他们的学习
目标和兴趣也开始更加明确,更容易找到自己擅长的事物,自主性增强。
同时,他们需要
成人的指导和激励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5. 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始形成,他们懂得了更多的社会规则
和礼仪,且需要遵循这些规则。
他们不仅要自己感受到快乐,还要能够关注他人的感受并
为他人的幸福和发展做出努力。
总之,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多样且独特的。
家长和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采取灵活的引导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引言概述: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社交、道德和身体发展五个方面,分别阐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认知发展1.1 知觉和注意力:小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渐成熟,能够更准确地感知外界事物,并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1.2 记忆和思维:小学生的记忆能力逐渐增强,能够更好地记住学习内容,并开始进行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
1.3 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量,善于摹仿和创作。
二、情感发展2.1 自我认同:小学生开始明确自己的身份,逐渐形成自我认同感,对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有更深刻的认识。
2.2 情绪管理: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逐渐提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应对挫折和压力。
2.3 同理心和情感表达:小学生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理解他人的情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社交发展3.1 同伴关系:小学生开始与同龄人建立起密切的友谊关系,学会合作、分享和互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2 社会规范:小学生逐渐接受和理解社会规范,懂得遵守规则和礼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3 沟通技巧:小学生开始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并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四、道德发展4.1 道德观念:小学生开始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能够区分善恶和公正不公,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4.2 道德判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逐渐发展,能够分辨对错和做出正确的道德决策。
4.3 道德行为:小学生开始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积极参预公益活动。
五、身体发展5.1 生长发育:小学生的身体逐渐发育成熟,身高和体重稳步增长,运动能力和协调性逐渐提高。
5.2 运动需求:小学生对于运动的需求增加,需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5.3 身体意识:小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学会照应自己的身体,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学生心理特征
小学生心理特点所谓小学生心理发展是指小学生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小学生的心理主要包括学生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个性三个方面。
(一)认识特点1、感知感知包括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反映。
总体来说,小学生的感知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思维形式以感觉运动模式为主,模仿能力较强,学生往往对新颖动作的示范感兴趣,而对老师的讲解缺少热情。
2、注意注意是心理过程对有关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在小学阶段,注意的发展主要有以下表现:(1)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
[(2)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处于逐步发展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
(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总体来说,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水平低,注意的范围狭窄,注意的稳定性、分配和转移能力以及自觉性和灵活性都较差。
3、思维思维能力发展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发展变化过程。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中抽象的成分日渐增多,但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
(3)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
(4)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小学儿童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小学一、二、三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期,四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转折期。
整个小学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尚不高,属初级阶段。
(二)情感和意志特点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小学阶段学生情感体验丰富、生动、表现强烈、鲜明,但是对情绪和情感的控制不够。
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反应强烈、变化快、波动起伏大,他们富于激情,一旦环境适宜,他们的激情更易爆发出来,常为一些小事狂喜或悲痛。
小学生的特点
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
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
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可以总结如下:
心理特点:
1. 自我意识增强:四年级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自我价值,开始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
2. 情感不稳定:四年级学生的情感状态开始变得复杂,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大喜大悲,情绪不稳定。
3. 社会交往能力提高: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四年级学生开始对社交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同学、朋友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和深入。
4. 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强烈:四年级学生开始对周围环境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问更多,喜欢尝试新事物和探索未知领域。
认知特点:
1. 认知能力快速发展: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都开始快速发展。
2. 开始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四年级学生开始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
3. 学习能力增强: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4. 创造力萌芽:四年级学生开始有创造力的萌芽,能够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现,如画画、写作等。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引导和培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社交能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引言概述:小学生心理发展是指在6-12岁这一阶段,孩子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社交、学习和自我意识五个方面,分别阐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认知发展特点:1.1 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小学生逐渐具备了较为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抽象概念。
1.2 注意力和记忆力提升: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延长持续时间,并且记忆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1.3 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小学生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事物。
二、情感发展特点:2.1 情绪稳定性增加:小学生的情绪逐渐稳定,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2.2 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开始对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开始形成自我意识。
2.3 对他人情感的认知: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三、社交发展特点:3.1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小学生开始意识到同伴关系的重要性,更加愿意与同龄人交往和合作。
3.2 规则和道德意识的形成:他们开始理解和遵守规则,对道德问题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
3.3 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小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并且能够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四、学习发展特点:4.1 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生开始对学习产生兴趣,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4.2 学习策略的形成:他们逐渐掌握了一些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和记忆。
4.3 学习动机的变化: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从外在奖励转向内在兴趣和自我实现。
五、自我意识发展特点:5.1 自我评价的能力:小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并且逐渐形成自我价值观。
5.2 身份认同的建立:他们开始形成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对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5.3 自信心的培养:小学生逐渐建立起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完成各种任务和挑战。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指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发育、心理、认知等方面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特点和变化。
了解和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于家长和老师们更好地指导和关注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身体发育、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一、身体发育特点1. 快速生长: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体重、身高以及各种器官都会迅速增长。
2. 运动发展:小学生的运动能力逐渐提升,粗大运动能力和精细运动能力都会有所增强。
3. 牙齿脱落和恒牙生长:在小学阶段,孩子的乳牙会逐渐脱落,恒牙开始生长。
二、心理特点1. 自我意识形成:小学生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开始了解自己的身份和个性,对自己的评价和需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 能力自信增强: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掌握了一些技能,对自己的能力开始有了更强的自信心。
3.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小学生对同伴之间的关系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始形成友谊,并学会与他人相处和合作。
三、认知特点1. 观察力和记忆力增强:小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开始发展,能够更加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并记住所学的知识。
2. 逻辑思维的发展:小学生开始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思考。
3. 想象力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开始丰富,他们能够通过想象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故事和游戏的情节。
对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家长和教师们可以针对不同特点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关注。
在身体发育方面,提供良好的营养和适宜的运动环境,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发展。
在心理特点方面,鼓励孩子发展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认知特点方面,创设丰富的学习和思考环境,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师们更好地指导和照顾孩子的成长。
通过关注他们的身体发育、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引导措施,可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一、认知发展特点1. 注意力集中能力逐渐增强: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幼儿时期更加稳定,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思量。
2. 认知能力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感性向理性转变,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 知识获取能力增强: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探索能力增强,能够主动积累知识,喜欢提问和探索新事物。
二、情感发展特点1. 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小学生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开始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2. 情绪波动较大:小学生情绪容易受外界刺激影响,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浮现焦虑、紧张、兴奋等情绪。
3. 社交能力逐步发展:小学生开始主动与同伴进行交往,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社交能力逐渐提升。
三、性格发展特点1. 个性特点开始显现: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逐渐显现,有的孩子活泼开朗,有的孩子内向害羞,有的孩子好强好胜等。
2. 自尊心逐渐建立:小学生开始关注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形象,自尊心逐渐建立,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一定的认识。
3. 价值观开始形成: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正义、公平、友善等价值开始有一定的认知和追求。
四、行为发展特点1. 自理能力逐渐增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逐渐增强,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事务,如穿衣、洗漱、整理书包等。
2. 动手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和操作。
3. 守纪律意识逐步形成:小学生开始接受学校的纪律要求,逐渐形成守纪律的意识,能够遵守规则和秩序。
五、道德发展特点1. 遵守规则意识逐渐增强:小学生开始明确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能够遵守学校和家庭的规则,形成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
2. 同理心逐渐培养:小学生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能够产生同情心和匡助他人的意识。
3. 道德判断能力逐步提高: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能够区分是非和善恶,开始有一定的道德自觉。
以上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些特点,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情况会有所不同,家长和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匡助他们健康成长。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1、小学生观察和观察力的特点(1)小学生的观察认缺乏系统性的知觉发展到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不能持续很长时间,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
(2)小学生的观察从模糊笼统的知觉发展到比较精确的知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时,常常模糊不清,这和认识过程的发展有联系。
低年级学生知识比较贫乏,观察事物时容易泛化,所以模糊不清,特别是对一些相类似的事物容易混淆。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逐渐丰富,他们的观察才能由泛化到分化,比较精确地分辨事物。
他们在知觉和观察过程中的另一问题是:不能把主要的事物和次要的事物分开,有时只抓住次要的事物,而把主要的事物忽略了。
2、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l)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对小学生来说,在研究过程中,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对课业本身的兴趣等都能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这些都是无意注意的范畴。
由于小学生主导活动不断发生变化,从无目的的游戏到有目的、有要求的研究,所以他们的无意注意已无法适应新要求,这一矛盾必然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逐渐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
(2)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留意的集中性即留意指向一定事物时聚精会神的程度。
由于小学生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他们的留意力不易集中,很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而转移留意力,对于比较抽象的教学举动,留意集中就比较困难。
注意的稳定性,指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
关于注意保持的时间问题,有些心理学家认为: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10-12岁儿童约25分钟,12岁以上约30分钟。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力不强小学生在上课的同一时间内,既要用眼、用耳,还要动脑、动手,这就需要注意的分配。
但是,小学生不善于分配注意力。
对刚入学的学生,听讲和抄写不应同时进行。
小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的特点:1、心理特点:(1)小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①.知觉的有意识性、目的性有所发展,但水平有限。
②.记忆,由不随意记忆占优势到随意记忆占优势。
意义识记逐渐发展,但机械记忆仍是主要的。
③.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
针对这些特点,小学教学要贯彻直观性、启发式、因材施教等原则。
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2)小学生注意和意志的特点注意的特点:①.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
②.注意的范围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③.注意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
④.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⑤.有意注意处于萌芽阶段,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而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
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的能力。
意志的特点: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
管理上应重视对小学生的纪律教育、课堂常规教育,正确理解和处理小学生的违犯纪律的行为,教育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心理水平。
(3)小学生的情感特点①.情感日益丰富,道德感有很大的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也增强。
②.情感的实践性和坚持性较差,依赖成人监督。
③.对教师极为信任和依赖。
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做出做人的榜样,要关心爱护学生。
(4)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小学生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
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
2、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的形式过渡。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比如,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他们难以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而中高年级小学生则能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能掌握一些抽象概念,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转折期,一般出现在四年级。
如果教育得当,训练得法,这一转折期可以提前到三年级人的思维发展规律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了解小学生个性特点,注重良好个性的培养
了解小学生个性特点,注重良好个性的培养随着科技和时代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和教育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学校作为孩子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尤为重要。
俗话说得好,教育人才,不能忽视个性的培养。
那么,如何了解小学生个性特点,注重良好个性的培养呢?一、了解小学生个性的特点小学生是儿童时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是接受教育的“黄金年龄”。
小学生个性特点的了解是教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有助于更好的去设定教育目标,为他们个性的发展提供保障。
1、抗迫性弱小学生抗压性比较弱,他们一般不愿意承受过多的精神压力,具有不耐烦的情绪,认为学习太难、太多又常常放弃。
这也很容易导致小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焦虑和厌学等不良情绪。
2、视觉记忆效果较好小学阶段,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注意力不是很强,但是视觉记忆效果却较好。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更多的采用图片、滑动板、拼图,等视觉教学工具来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差异较大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异较大,有的学生讲话比较好,懂得使用生动的语言,而有些学生可能不想说话或是表达能力比较差,这就需要老师对这些学生多加关注,发现他们的不足,以便引导他们修正和改进。
4、自我肯定意识不强小学阶段的小朋友,常常被家长和老师给“捧”过来,因此,他们有时会形成一种缺乏自信心的思维定势,认为他们无法完成某些任务。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帮助,提高他们自我肯定和自信的能力。
5、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限,还不能完全掌握抽象的思维方法,因此,他们更需要事物的直观和具体,需要老师为他们提供生动和易于理解的教学内容。
二、注重良好个性的培养1、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教育中,关注和开发学生的个性,充分尊重孩子的个人行为特点和思维方式,不允许忽视任何一个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拓展他们的个性特色,发掘个性潜能。
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一、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认知:感知觉、思维、记忆个性:自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克制)人格及情绪发展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
简言之,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一般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有人把学习、记忆、语言也包括在内。
认知能力是指认知的水平而言,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就是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
1、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2、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3、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4、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5、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
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
小学生性格特征范文
小学生性格特征范文小学生是年龄处于6-12岁的孩子,正处于生活和学习的关键阶段。
他们的性格特征还在发展和形成中,所以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征,如下所述:1.好奇心旺盛: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对新事物和新知识充满兴趣。
他们会频繁地提问,想要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
2.活力充沛:小学生充满了无穷的精力,他们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如运动、跳舞和玩耍。
他们喜欢与同龄人一起玩耍,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乐观向上:小学生对生活充满了乐观的态度,他们常常开心、积极和热情。
他们很容易满足,并乐于分享他们的快乐。
4.自尊心强:小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我认知,并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
他们渴望表现出色,并希望被别人接受和尊重。
5.合作意识:小学生在交往中开始学会与他人合作,并懂得分享和帮助他人。
他们善于团结与协作,在各种社交活动中表现积极。
6.容易受影响:小学生对于周围的环境和他人的言行相对较容易受到影响。
他们会模仿其他人的行为和言语,并试图寻求他人的认可。
7.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的专注力还相对较弱,容易分散注意力。
他们可能在学习中经常走神或无法坚持完成任务。
8.感情易激动:小学生的情绪变化较为剧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情绪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因为小事而情绪激动,需要成人的引导和安抚。
9.叛逆心理:小学生对于权威的接受度较低,他们渴望自由和独立。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叛逆,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10.需要规则和纪律:小学生需要成年人为他们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纪律,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虽然以上是一些小学生常见的性格特征,但每个小学生仍然是独特的个体,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个性特点。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每个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导语】⼩学⽣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学⽣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学⽣的记忆最初仍以⽆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以下内容是⽆忧考为⼤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特点: (1)⼼理发展是迅速的,尤其是思维、记忆、知觉等能⼒。
思维:⼩学四年级以前——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四年级以后——逻辑抽象思维为主。
记忆:⼀是有意识记忆增强;⼆是意义记忆迅速发展。
三四年级是记忆发展的关键期。
(2)⼼理发展是平稳协调的。
是发展和谐个性、品德和社会性的⼤好时机。
(3)⼼理发展是开放的。
⼩学阶段极易与师长沟通,关系融洽,对⼼理辅导开展极其有利。
(4)⼼理发展是可塑的。
⼈⽣观、世界观等尚未形成;性格未形成;习惯未定型。
(5)⼼理发展中的⽭盾性。
潜在的⽭盾和危机。
(⼼理⽭盾:勤奋进取对⾃贬⾃率) ⼀个⼈的⼼理过程与个性特征,从他出⽣直⾄死亡,都在不断地变化着。
教育⼼理学所研究的⼼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到成年期间所发⽣的积极的⼼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逐步提⾼和完善的过程。
⼈的⼼理发展所经历的过程和形式,同⼀切事物⼀样,是⼀个从低级到⾼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但是,⼼理发展⼜有其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要是因为个体⼼理是⼀个包含着许多⼼理因素的多层次动态系统。
每⼀⼼理因素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从缓慢的积累发展到⼀定年龄阶段⽽发⽣质的变化的;各种⼼理因素的发展变化是不同步的。
同时,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形成各种⼼理因素错综复杂的交替变化。
因此,⼼理发展过程就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阶段⼜可分为若⼲⼩的阶段。
各阶段之间既是连续的,⼜是不同质的或不完全同质的。
说它们是连续的,是因为有些⼼理因素可能没有变化或变化较少,⽽有变化的⼼理因素其变化也是在前⼀阶段中逐渐孕育形成的;说它们是不同质或不完全同质的,是因为有些⼼理因素已经发⽣了根本质变。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是指年龄在6岁至12岁之间的儿童,处于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身体和心理都有着特殊的发展特点。
以下是关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内容。
一、身体发育小学生的身体逐渐长高,增重,体型逐渐成熟,协调性和柔韧性也逐渐增强。
休息和营养摄入对于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促进生长发育,还可以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此外,小学生也开始出现了牙齿脱落和牙齿生长的情况,需要注意口腔卫生。
二、认知发展小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迅速发展,开始学习阅读、写字、数学和思维等技能。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探索、实验和解决问题来掌握新知识,同时也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开始形成自己的思想和判断能力。
此外,小学生也开始对自己周围的世界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且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情感发展小学生在情感方面开始走向独立,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开始表现出更加自主的态度。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开始学会反思和理解自己的感受,同时也会尝试更加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
此外,小学生也需要学会适应社交场合,学习礼仪互动和合作交往,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社会发展小学生开始在社会方面逐渐独立发展,他们能够适应学校和家庭的生活规律和制度,开始逐渐完善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同时,小学生也需要学会遵循规则,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协作和合作,并逐渐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成员。
五、精神发展小学生在精神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发展特点。
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
在此基础上,小学生也需要学会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逐渐成为一个自我肯定、自我管理和积极进取的人。
总之,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特点,除了需要关注身体健康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外,也需要注重情感、社会和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以使孩子能够逐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健康和幸福的个体。
六、注意力和专注力发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开始逐渐加强和发展,他们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专心做事情,并能够较好地掌握和回忆所学的知识。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 4.伴随小朋友年龄增长 ,小朋友观察力层次随年级渐次上升。观察过程中 思维水平不 断 提升。所以 ,教师在中高年级教育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 观察旳系统化能力和观察旳比较判断能力 ,为发展小朋友抽象思维打下基 础。
一、皮亚杰旳认知发展理论
• 7-12 岁详细运算阶段 • (1)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完毕守恒任务 • (2)掌握了一类物体与其子类旳关系 • (3)能够完毕简朴旳序列化问题 • (4)思维旳去自我中心性 • (5)掌握了群集旳概念
小学中年级阶段是学龄早期小朋友多种良好 意志品质形成旳缓慢阶段和困难时期,学校教育要 充分注重这个阶段,经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目旳 教育和道德情感旳培养,有意识地组织多种有利于 意志锻炼旳实践活动。
• 3、小学生写作能力旳发展 • 小学生旳段,写作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 展。
• 4、小学生内部言语旳发展 • 个体内部言语大致经历了出声思维时期、过渡时期和无声思
维时期,刚入学旳小学生处于出声思维阶段。三四年级后来, 伴随学习能力旳发展,学生在演算时或在阅读课文时无声语 言开始逐渐占主导地位,但是阅读或演算遇到困难时,仍会 用有声言语来帮忙,虽然在高年级也是如此。
试验研究表白,小学生旳意志自制性品质随年级旳升高 而逐渐发展,小学生抵制内外诱因干扰旳能力逐渐增强,小 朋友抗外部诱因旳能力强于抗内部诱因。
2、小学生意志能力旳培养 •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旳志向
志向能激发人旳热情和斗志,使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克服 困难,实现自己旳目旳。教师应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远大旳志向。 • 培养小学生旳行动目旳性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小学生时期是他们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形成的关键时期。
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有助于父母、教师和其他关注孩子成长的人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他们。
本文将详细探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1. 角色认同:小学生开始培养自我意识和审美意识,他们开始更加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他们常常通过模仿和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探索自己的身份,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 心灵世界的丰富:小学生的心灵世界被想象力所驱动。
他们能够产生丰富的幻想和创造力,喜欢通过绘画、写作、戏剧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情绪多变:小学生的情绪常常波动不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害怕、挫折等负面情绪,也会经历快乐、喜悦、兴奋等积极情绪。
4. 注意力短暂: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容易集中,他们很难保持长时间的专注。
他们对新奇事物更加感兴趣,容易分散注意力。
5. 社交能力发展:小学生迫切需要与周围的人建立联系和交流。
他们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并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同时,他们也在逐渐学习解决冲突和与他人合作。
6. 动手能力强:小学生喜欢动手尝试,愿意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探索。
他们更愿意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二、小学生的发展规律1. 认知能力的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开始变得更加逻辑和系统化。
他们能够进行分类、归类和抽象思维,并开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逐渐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数学、科学和语言知识。
2. 社会心理的发展:小学生开始逐渐融入社交群体,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他们开始意识到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并懂得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3. 动作协调性的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他们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动作和运动,如踢球、跳跃和跳绳等。
体育锻炼对他们的身体发育和精神健康都至关重要。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标题: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引言概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指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他们在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社会大众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正文内容:一、认知发展特点:1.1 感知能力的提高:中小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渐成熟,能够更准确地感知外界事物。
1.2 记忆力的增强:中小学生的记忆力逐渐提高,能够更好地记忆和应用所学知识。
1.3 思维能力的发展:中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二、情感发展特点:2.1 情绪变化频繁:中小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2 自我意识的增强:中小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逐渐清晰。
2.3 情感需求的增加:中小学生对于亲情、友情和师生关系的需求增加,需要得到他人的关注和支持。
三、社交发展特点:3.1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中小学生开始注重同伴关系,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同和接纳。
3.2 社交技能的培养:中小学生逐渐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发展社交技能。
3.3 社会角色的认同:中小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认同。
四、性格发展特点:4.1 自我认知的增强:中小学生开始逐渐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优势。
4.2 自主性的培养:中小学生逐渐发展自主性,能够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
4.3 价值观的形成:中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事物有了明确的态度和看法。
五、学习发展特点:5.1 学习兴趣的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形成,开始对某些学科或兴趣爱好产生浓厚的兴趣。
5.2 学习动机的变化: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由外在驱动向内在驱动转变,开始注重学习的内在满足感。
5.3 学习策略的形成:中小学生开始掌握一些学习策略,能够更高效地学习和解决问题。
总结:综上所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交发展、性格发展以及学习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认知:感知觉、思维、记忆个性:自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克制)人格及情绪发展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
简言之,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一般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有人把学习、记忆、语言也包括在内。
认知能力是指认知的水平而言,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就是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
1、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2、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3、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4、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5、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
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
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个性发展特点:1.自我意识: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
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也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学前期约四岁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
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总趋势比较一致。
小学生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小学生理性认识的增加和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逐步深刻。
自我体验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自尊。
自尊高的小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评价比较积极,相反,自尊低的小学生往往自暴自弃。
3.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
第二,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第三,小学生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
但是,直到小学高年级,能进行抽象性评价(如我认为一个好学生应该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等)和内心世界的评价(如表里如一、谦虚、热情、诚实等)的学生仍然不多。
第四,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第五,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4.人格:小学生性格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儿童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态度特征,但还不够稳定,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
如对学习的态度,低年级的儿童会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到高年级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部分儿童对自我言行统一性要求增强,这种稳定性可以大大提高,并逐步成为稳定的性格特征。
但仍有不少儿童的态度尚不够稳定统一,还不能形成明确的性格特征。
小学生的性格发展的总趋势是:(1)性格发展水平随年级升高而逐渐提高。
(2)二年级到四年级发展较慢,表现出发展的相对稳定性。
(3)四年级到六年级发展较快,表现出发展的快速增长性。
5.情绪:1.情绪的稳定性逐步增强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在集体生活和独自学习活动的锻炼和影响下,控制、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开始发展起来。
虽然小学生的情绪仍然具有很大的冲动性,还不善于掩饰、控制自已的情绪,但他们的情绪已开始逐渐内化,小学高年级学生已逐渐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表现以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情绪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日益增强,冲动性和易变性逐渐消失。
而且小学生尚未面临繁重的学习压力,因而其基本情绪状态是平静而愉快的。
2.小学生情绪的丰富性不断扩展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是他们的主导活动,因而大量与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有关的事物构成小学生情绪的主要内容。
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如写作业、背诵课文等成为小学生最主要的需要。
学习任务完成地顺利,满足了需要,小学生就会迅速产生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而且,小学生是在学校、班级这样的集体中学习和生活的,所以他们在集体中的地位以及与同伴之间的关系、老师之间的关系,学校、班集体对个人的要求和评价等,都会引起小学生的复杂多样的情绪体验。
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小学生的情绪与学前儿童相比,不但在内容上丰富多彩了,而且其情绪体验也更加深刻了。
例如,有关的研究证实,同是惧怕的情绪体验,学前儿童主要是怕人、怕物、怕黑、怕吃药打针等具体的事物,小学生虽然也同样怕这些具体的事物,便更多的是对学校的恐惧,如怕学习不好,考试成绩太差,怕受家长、老师的批评,怕受同学的讥笑、歧视,等等。
研究还发现,同样一种消极的情绪,如愤怒,小学生对其的体验比学前儿童要现实得多。
如学前儿童会因为父母因有事而取消去游乐园的计划而感到愤怒,小学生则可能了解到实际原因即父母工作忙等而产生失望感;学前儿童常因父母的一些日常生活规定如饭前洗手、常剪指甲等而产生不愉快情绪,而小学生则常因在同伴交往中或在学校中受到讥笑、不公平待遇等而产生不愉快情绪。
二、初中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1)初中生感知觉的发展在知觉方面,初中生的知觉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首先,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较大提高,能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去知觉有关事物。
其次,知觉的精确性、概括性更加发展。
出现了逻辑性知觉。
在空间知觉上,带有更大的抽象性。
比较熟练地掌握三维的空间关系。
在时间知觉上,可以更精确地理解较短的单位,如,月、周、时、分等,而对“世纪”、“年代”这样的历史时间单位,虽然也可以开始理解,但常常不太精确。
在观察力发展上,初中生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都比小学生有了显著的发展。
初中二年级是观察力概括性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在观察中,他们观察细节的感受力、辨别事物差异的准确率、理解事物的抽象程序均在不断地发展。
(2)初中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初中生识记的有意性更加发展起来。
初一年级学生的无意识记常常表现得很明显,对有兴趣材料记得比较好,对一些困难材料记得比较差。
随着教学的要求,学生逐步学会使记忆服从于识记的任务和教材的性质,因而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
从识记方法上,初中学生的意义识记能力更加发展起来。
初中一年级学生机械识记方法还起着很大的作用。
从识记内容看,初中生的形象识记和抽象识记都在发展。
抽象识记从初一年级开始加大了发展速度。
在注意发展方面。
初中学生有意注意有了进一步发展。
注意比较稳定和集中。
在注意的分配和转换品质上,初中学生都有一定的发展。
他们可以边听老师讲课、边记笔记。
绝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注意分配的能力。
(3)初中学生思维的发展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从总体上讲处于优势地位。
但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
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这种转化大约到高中二年级初步完成。
从形式逻辑思维看,初中一年级已开始占优势。
初中二、三年级开始能理解抽象概念的本质属性。
就辩证思维发展来讲,初中一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掌握该种思维的各种形式,但水平还不高。
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处于迅速发展的转折期,但是辩证逻辑思维尚未处于优势地位。
同时初中学生思维的品质尤其是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点。
(4)初中学生想象的发展初中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
初中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是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的加速期或关键期。
初中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在不断增加。
初中学生想象的现实性在不断发展。
想象的内容比较符合现实,富有逻辑性。
初中生的幻想具有现实性、兴趣性,有时也带有虚构的特点。
而要达到理性的想象一般要到高中阶段。
个性发展特点:1.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青春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进入自我意识从外化向内化转变的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活动空前高涨,但他们对自己形成的自我观念却常常使动荡和片面的。
一方面,自我意识的高涨使得初中生们开始以一种全新的目光看待自己、看待别人、看待人际关系和价值理念。
他们的内心世界迅速丰富——围绕“我”的问题层出不穷,因而围绕“我”的探索和体验也迅速展开,为他们培养自知力和自控力提供了可能,也为他们接受社会行为规范、学会与别人沟通和相处提供了强烈的主管愿望。
另一方面,他们经过反复的思考也不一定能对有关自我的种种问题有什么明确的客观结论,有时会因为认识能力和社会经验的不足,让自己陷入经常性的迷惘和困惑,乃至对人对事出现一些敏感、偏激的认识,过度地强调自己的观点,使其自我观念中伴随着许多夸大的、消极的情绪体验。
2.个性的发展特点:反抗性反抗性是初中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突出的个性特点——对一切外在的力量予以排斥或拒绝的意识和行为。
1、反抗性出现的原因初中生出现明显的反抗性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自我意识的高涨导致初中生急于向人们树立和维护独立自尊的自我形象,一旦这种自我独立的诉求得不到对方的认同,便会偏激地认为是对方在妨碍自己,于是产生叛逆心理;二是性生理活动中神经系统的过分活跃与性腺的尚未成熟之间额不协调引发行为和态度上的过敏,对少量刺激给予极大反应,也容易表现出行为反应过当的情况,在某些特定的情景下,会被大家理解为反抗性。
2、反抗性的典型情形一般而言,初中生容易在下列情况下出现反抗行为:一是独立意识受阻,比较典型地体现在对父母的悉心照料和关心表现出极力拒绝和厌烦;二是自主性被忽视,当初中生们的主张被父母或教师否定,他们会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而挑战父辈的权威,如果他们的提议被驳回,或者在执行他们接受某种观点或行为方式的时候,他们常常不会一口答应,为了显示自己并不盲从,会表现出反抗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