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公共部门采纳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因素研究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究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公共部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公共部门是国家的主要行政组织,承担着公共服务提供、社会管理和政府决策等重要职责。
而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力、服务质量和社会稳定。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缺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当前,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却未能做到充分适应这一需求变化。
由于缺乏全面的人力资源规划,导致部分地区和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部分地区和部门也存在着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问题,导致了人才的浪费和管理的低效。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也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人才流失和培训不足的问题。
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一些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地区,导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由于人才的流失和培训不足,也使得公共部门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受到了影响,给公共部门的有效运转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我国公共部门亟需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机制,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推动公共部门的改革和发展。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体制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度不完善。
目前,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以往的管理模式,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新和完善,导致部门和地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得不到提高。
二是管理手段不够灵活。
现有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着许多僵化和官僚的管理手段,难以满足当下社会复杂多变的需求,也难以激发公共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是管理体系过于分散。
目前,我国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过于分散,地方性和部门性的特点过于突出,导致了管理效率的低下和资源的浪费。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一、前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公共企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对人力资源的规划、招聘、培训、评价、激励和流动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在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任用方式不规范、绩效考核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二、任用方式不规范1. 现状在我国的公共部门中,任用方式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首先是“关系任用”,即通过关系或者其他非正常途径来安排岗位和晋升。
其次是“竞争性招聘”难度过大,造成很多岗位空缺或者招聘到不合适的人员。
2. 对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可以确保选拔出最适合岗位要求的人才。
(2)加强监管:加强监管可以有效地遏制关系任用的现象,同时也能够保证竞争性招聘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3)强化培训:加强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选拔工作。
三、绩效考核不科学1. 现状在我国的公共部门中,绩效考核不科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很多单位只注重员工工作量和完成任务的速度,而忽略了员工所创造价值和实际贡献。
2. 对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建立以结果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客户满意度为目标的绩效考核标准。
(2)注重员工发展:通过提供培训机会、职业发展规划等方式,激励员工持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3)积极推行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晋升机制等方式,激励优秀员工做出更大贡献。
四、激励机制不健全1. 现状在我国的公共部门中,激励机制不健全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很多单位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员工缺乏足够的动力和积极性。
2. 对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建立公平、合理、透明的薪酬体系,根据员工贡献和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一、研究背景公共部门是指政府机构及其下属机构,是国家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主要承担者。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部门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公共部门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涉及到组织中所有员工的管理系统,目的是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在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更是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政策制定的波动性、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绩效评估的公平性等。
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对于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状分析1.挑战在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政策制定的波动性会对员工的职业发展产生不确定性,影响员工的工作稳定性和敬业度。
公共部门承担着社会责任重大,如教育、医疗、社会安全等,这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高绩效的人力资源队伍,而这一点又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绩效评估在公共部门中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因为公共部门涉及的范围广泛、人员众多,而且部分工作成果可能要延续多年甚至几十年,评估标准往往过于宏观,导致绩效评估不够公平,影响到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2.机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着一些机遇。
当前,国家对于公共服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政策和资金的倾斜也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共部门也在逐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这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方便和依据。
组织文化的重视和强调员工的发展也为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机遇。
三、研究意义公共部门作为国家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其人力资源管理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政府治理能力。
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和支持,从而提高政府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浅析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浅析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概念界定公共部门是行使公共权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维护公共利益,管理国家以及社会公共事务的一般性部门。
这里所指的公共部门包括党、行政机关、国家机关、第三部门及社会非政府组织等。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充分、科学、合理有效地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 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进行的资源配置、素质提高、能力利用、开发规划及效益优先等一系列活动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因此,笔者认为,研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薄弱。
一直以来我国公共部门理论基础薄弱,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认知。
首先,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没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素养。
其次,缺乏忧患和预防意识,生活安逸而缺乏奋斗的精神状态,事情发生后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
最后,单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的单位人观念,造成公共部门活力不足,效率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二)职位设置与职能分类界定缺乏明确性。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于工业社会,主要依靠规章制度来制约运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中心,注重职能之间的相互协调。
目前,政府公共部门职能之间存在某种交叉现象,对职位描述模糊不清,无法量化也无法衡量。
(三)人事运行体制缺陷与开发培训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人事制度出现了一些弊端。
论资排辈、干部终身制,选拔任用效率不高,激励制度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机构、人员精简困难。
另一方面,员工的培训与开发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以课堂授课为主,缺乏活力。
(四)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方式不全面。
奖励措施未涉及职位及级别的上升,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比较落后。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大多局限于员工培训等方面的简单数据,并未利用互联网、计算机进行深入分析。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究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指在政府及其下属机构、事业单位等公共组织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
在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着层级繁多、流程复杂、权责不清等问题。
相关部门和机构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散、司职司办不分,人员编配混乱等情况。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明确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手段,导致人才流失和管理效率不高。
公共部门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往往存在着工作岗位职责不明确、升迁晋升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人员素质不高、工作积极性不高。
公共部门存在着部分人员职位空缺或操作不专业的情况,导致部分公共事务无法高效运转。
公共部门人才流动性较低,工作不具备吸引力和竞争力,造成人才流失。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缺乏专业化能力。
由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管理。
在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相对较低,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机制。
公务员的选拔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很多管理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导致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果不佳。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化和信息化支持。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缺乏科学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这不仅导致管理效率低下,而且还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信息丢失等问题,影响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改进。
要加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建设,明确各部门和机构的职责,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要加强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部门的吸引力,增加人才流动性。
要加强科技应用,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在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效能提升的背景下,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化、全球化和人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深入研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问题和优化策略,对于促进公共部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文字省略】1.2 研究目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为优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策略性建议。
通过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挑战,为公共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的目的还在于探讨如何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共部门组织的健康发展。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从实际案例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提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为实现公共服务的高效运行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社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政府机构的绩效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帮助提高政府机构的绩效和效率。
公共部门作为服务公众的机构,其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直接关系到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深入研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可以为政府机构提供改进管理措施和策略,进而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
研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推动政府机构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政府机构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管理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
通过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可以为政府机构的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研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促进政府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究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公共部门作为国家和社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公共部门的运行和效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探究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1. 人才流失问题我国公共部门人才流失严重,其中包括了许多高素质的人才。
这主要是由于公共部门的薪酬待遇较低,福利保障不完善,晋升机会有限等原因所致。
这些问题导致了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流失,严重影响了其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 绩效管理问题目前,我国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普遍存在着绩效考核不公平、不透明,绩效评价标准不清晰等问题。
这种情况导致了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公共部门的整体运行。
4. 培训和发展机会不足问题公共部门的培训和发展机会较少,导致了员工的职业发展受限,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技能和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严重影响了公共部门的整体工作效能。
二、解决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1. 加大薪酬和福利保障力度政府应当适当提高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薪酬水平,完善福利保障体系,提高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意愿,减少人才流失情况的发生。
2. 完善绩效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机制,明确绩效考核标准和评价方法,公平公正地进行绩效考核,激发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 改进岗位评价和薪酬制度建立合理的岗位评价和薪酬制度,将薪酬与工作业绩挂钩,将薪酬与岗位责任相匹配,激励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4. 加强培训和发展机会加大对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发展机会的投入力度,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
影响公共部门采纳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因素研究
影响公共部门采纳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因素研究作者:李丙红张曦尹来源:《行政与法》2016年第03期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HRMIS)在帮助现代组织有效地管理人力资源的过程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目前对HRMIS采纳应用方面的研究并不多。
本文基于信息技术采纳的TOE分析模型,结合HRMIS的特点以及我国公共部门组织的现有实践,探究并找出影响公共部门组织技术采纳意愿的因素,即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进而对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了初步分析,以期有助于公共部门组织进一步了解并广泛应用HRMIS。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公共部门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6)03-0018-09收稿日期:2015-12-30作者简介:李丙红(1976—),女,湖北荆州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张曦尹(1992—),女,湖南湘潭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基层公务员高效培训系统的构建与评价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YBA287。
一、引言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绩效。
学界普遍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组织面临的最富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其已成为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焦点在于知识分享和员工战略分析。
这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源技术,即包含获取、存储、操作、检索、分析和传播有关组织人力资源信息等系统步骤和功能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组织越来越依赖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其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在功能层次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整合、集中的信息源,易查询、易访问的数据库,使得有关申请人或员工资格和结构、招聘、职业发展、绩效评估、薪酬、留用、损耗等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能够实现高度共享,可将各种分散活动组合成合理的、有意义的整体以实现组织的特定目标。
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析
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析【摘要】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包括人才流失、招聘制度不完善、培训机制薄弱、绩效考核模糊和激励机制不足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部门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改进公共部门的招聘制度,加强培训机制建设,明确绩效考核标准,提升激励机制。
只有通过系统性的改革措施,才能有效提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实现公共服务的高效运行和持续优质提供。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需要全方位、多维度的改进措施来解决。
解决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不仅能提升政府效能,还能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国家目标的顺利达成。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人才流失,招聘制度,培训机制,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改进,建议1. 引言1.1 现状分析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人才流失问题严重,许多优秀人才因待遇低下、晋升空间有限等原因选择离职,给公共部门的稳定运行和发展造成了影响。
公共部门的招聘制度存在一定不完善,导致招聘流程不透明、选拔标准不清晰,影响了选聘优秀人才的效果。
公共部门的培训机制薄弱,导致员工专业素养和岗位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绩效考核模糊不清,导致员工对于自身的工作表现和发展前景缺乏明确的认知和激励,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效益。
公共部门的激励机制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和奖惩机制,导致员工干劲不足,工作动力不足,影响了工作质量和绩效水平。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亟待改进和完善。
1.2 问题意义: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是一个影响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人才流失、招聘制度不完善、培训机制薄弱、绩效考核模糊、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也影响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人才流失导致公共部门人才断档,招聘制度不完善导致人才选拔不当,培训机制薄弱导致员工素质难以提升,绩效考核模糊导致工作动力不足,激励机制不足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近年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公共部门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挑战。
本文将就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进行探讨,分析其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和相关公共服务机构在管理其人力资源方面的运作。
与私营部门相比,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更多考虑到公益性质、复杂的政策环境以及组织文化的特点。
目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首先是任职资格和考核标准的不完善。
在某些地区,政府部门的人事选拔依然偏向于政治因素,而不是专业能力。
这导致了人才的浪费和制度的不公平。
其次,公务员的绩效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现行的评价体系过于重视工作量和个人表现,忽视了团队合作和政策实施的效果。
最后,公共部门人员的激励机制需要改进。
由于福利较好,公务员往往缺乏职业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1. 人才选拔和培养问题公共部门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
人们普遍认为,公务员应该具备高学历背景和较强的政策理论素养。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相关部门的人才选拔仍以政治因素为重。
同时,由于政策环境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公共部门人员的培训与私营企业有所不同。
传统的岗位训练需要改进,更加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团队合作技巧和创新思维。
2. 绩效管理问题与私营部门相比,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面临更大难题。
首先,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价难以量化。
政府的工作成果往往不是简单的经济指标,还涉及社会效益和长远影响。
因此,如何定量评估绩效成为了一项重要挑战。
其次,公共部门的绩效考核存在公正性问题。
由于政策环境复杂,很难建立公正的评价体系,容易出现违背公正的人事任免。
这也导致了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新力不足。
3. 激励机制问题公共部门人员的激励机制是推动组织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与私营企业相比,公共部门的激励机制相对单一。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因素与建设对策研究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因素与建设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因素与建设对策进行研究,探讨了影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各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设对策。
在实施路径方面,本文从技术、管理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探讨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实施路径。
针对信息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研究发现,信息化能够提高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建议相关机构在推进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要谨慎对待,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信息化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影响因素、建设对策、实施路径、风险应对、案例分析、研究成果、未来展望、结论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实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高效、便利和准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日益重要,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趋势。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中,由于大量的纸质档案和繁琐的手工操作,往往存在信息不准确、难以管理和浪费资源的问题。
而信息化的一系列技术和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开展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提升管理效能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因素和建设对策,为企业实施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因素与建设对策研究引言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因素与建设对策,通过深入分析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规范和提升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具体来说,研究的目的包括:1. 分析影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因素,揭示其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2. 探讨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建设对策,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3. 探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路径,指导实际操作和实践;4. 探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风险应对策略,规避潜在风险;5. 通过案例分析,验证研究结论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汇报人:日期:•引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挑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与价值•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目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案例分析•研究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背景随着公共部门改革的深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
意义通过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可以为公共部门提高管理效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背景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公共部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提供参考。
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挑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严格的招聘和晋升规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和晋升规定严格,需要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
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发展路径包括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行政岗位等,为公务员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机会。
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行公务员制度,通过考试、选拔、考核等方式,招聘和管理公务员。
03人才流失和招聘困难由于公共部门的工作压力大、薪酬相对较低等因素,人才流失和招聘困难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之一。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01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适应数字化和信息化的需求,提高信息化水平。
02复杂的管理流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复杂,需要优化和简化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03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与价值概念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化的管理,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的共享、分析和应用。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摘要】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当前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从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关键要素和对策建议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探讨。
在现状分析中,指出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一定进展,但问题仍然存在;在问题分析中,提出了信息系统不完善、数据管理不规范等挑战;在发展趋势部分,展望了技术应用与智能化发展的前景;在关键要素部分,强调了人才培养、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性;在对策建议中提出了加强系统建设、提升数据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推动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转型。
【关键词】关键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关键要素、对策建议、总结分析、展望未来、结论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渐走向信息化建设的道路。
在过去,我国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依靠纸质文件和人工操作,效率低下,工作量大。
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信息化建设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诸多便利和优势。
信息化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操作,实现自动化的管理。
信息化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的数据更加准确、可靠,便于统计和分析。
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实现办公流程的电子化,提升管理水平,减少管理成本。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
而如何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1.2 研究意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对于公共部门来说,更是提高管理效率、服务水平,提升公共管理水平的关键举措。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改进研究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改进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对公共服务的不断需求,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越发凸显出其对于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作用。
然而,与私营企业相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一些独特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可能的改进措施。
首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一个挑战是人员流动性较低。
由于公共部门具有相对稳定的就业环境和较高的福利待遇,员工通常更倾向于长期留在公共部门从事工作。
这种长期稳定的就业模式可能导致公共部门中的人力资源流动性较低,难以迅速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因此,公共部门应该通过制定灵活的人员流动机制,鼓励员工参与不同岗位的轮岗和交流,以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和知识更新。
其次,公共部门中的招聘和选拔过程往往存在一定的不公平现象。
公共部门的招聘与选拔通常需要通过一系列考试和面试过程来筛选人才。
然而,这一过程可能存在不公正的现象,包括考试内容不合理、透明度不足、招聘程序不规范等。
为了确保公正、公平的选拔机制,公共部门应该建立一个科学、透明的选拔体系,加强监督和评估工作人员的能力和道德素质。
另外,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传统的绩效评估可能只关注员工的出勤率和基本职责履行情况,而忽视了更广泛的绩效和贡献。
为了更好地激励和发展员工,公共部门应该采用多维度的绩效评估方法,包括项目成果、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
此外,还应该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机会,提供更多的晋升空间和专业发展支持。
除了以上提到的问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还需要更加关注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福利待遇。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公共部门需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动力。
同时,公共部门应该关注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总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需要改进和提升。
通过加强人员流动性、建立公正的招聘选拔机制、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以及关注员工的福利待遇和工作满意度,公共部门可以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在政府运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涉及到组织规划、招聘、培训、绩效管理和福利等方面,旨在确保公共部门能够吸引、培养和保留有才能和激情的员工,为社会和公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本文将重点就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挑战进行研究。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私营部门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公共部门具有公益性质,其目标是为整个社会提供服务,而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因此,公共部门更加注重公共利益,并且在选拔和绩效评估方面更加注重公平和公正。
第二,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受到政府政策和法律的影响。
政府制定的法规和政策会影响到公共部门的招聘、薪酬和绩效管理等方面。
例如,政府可能规定公共部门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招聘少数民族或者女性员工。
第三,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考虑到政府的财政预算。
公共部门通常依靠政府预算进行运作,因此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进行合理的预算规划,确保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保持财政可持续性。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一些独特的挑战。
首先是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约束。
公共部门的员工通常具有较高的职业操守要求,需要遵守国家法律和道德规范,确保服务的公正和透明。
第二是公共部门通常面临着政策变化和政府重组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政府可能会调整公共部门的组织结构和职责,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
第三是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解决职业发展的问题。
公共部门的员工通常面临晋升的困难,由于职位的稳定性较高,所以晋升的机会相对较少。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合适的职业发展规划,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和培训计划。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是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程序,确保选拔和绩效评估的公正和透明。
其次是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和协调,及时了解政府政策的变化和要求,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关心和激励,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近年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效率,也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深入研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效率、改善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1、政治性强:公共部门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
政治因素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和运用具有重要影响,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与政策制定和执行相结合,要考虑政策导向,政策目标和政策效果等因素。
2、规模庞大:公共部门通常拥有规模庞大的人员数量,管理涉及范围广泛。
面对庞大的人力资源管理挑战,公共部门需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人员的稳定性和高效运作。
3、社会责任重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和利益,注重社会责任感。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1、人才浪费问题:由于政策导向、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不完善,导致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一些高素质的人才可能因为政治因素、腐败问题等原因而被边缘化,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问题。
2、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难题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人员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
一些人员可能长时间处于“铁饭碗”状态,缺乏动力和创新意识。
3、管理效率低下:由于公共部门管理冗杂、程序繁琐等原因,导致管理效率偏低,影响到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公共部门需要更加注重管理流程和运行机制的优化,提高管理效率。
1、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公共部门需要建立科学、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选拔机制不应该受到政治干预和其他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应该充分考虑到人才的实际能力和潜力,为其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因素与建设对策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因素与建设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也日益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时代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各种影响因素和挑战,需要有针对性的对策来应对。
本文将探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因素与建设对策。
一、影响因素1. 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是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包括硬件设施、软件系统、网络环境等。
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对于技术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是关键,而技术环境的更新和维护也是建设后的必要工作。
技术因素的不足或不完善会直接影响到信息化的效果和可靠性。
2. 组织因素组织因素是指与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相关的组织结构、流程以及决策机制等,包括人员配备、管理体系、工作流程等。
组织因素的不合理或不规范会制约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影响到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效果。
3. 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指企业内部员工的信息化意识、能力以及对于信息化改变的接受程度。
如果企业内部员工普遍缺乏信息化意识,或者对信息化改变不够积极,就会造成信息化建设的阻力和障碍。
4. 管理因素管理因素是指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策略、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等,包括对信息安全的管理、对系统运行的监控等。
管理因素的不当会导致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混乱,从而影响到信息化的效果和运行。
二、建设对策在信息化建设初期,企业需要加大对技术设施和系统软件的投入,建设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在信息化后期,要进行技术环境的维护与更新,保证信息化系统的可靠性和持续稳定性。
2. 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企业需要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组织结构和流程进行优化,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
还需要配备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保证信息化建设和使用的顺利进行。
3. 加强员工培训与教育在信息化过程中,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水平。
只有员工具备了信息化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变革,并有效地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工作。
人力资源系统对公共部门绩效的影响研究
人力资源系统对公共部门绩效的影响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人力资源系统对公共部门绩效的影响。
通过分析人力资源系统在公共部门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探讨了其在提高绩效中的作用及影响机制。
还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指出了人力资源系统对公共部门绩效的重要性。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影响机制,为提升公共部门绩效提供更多政策建议。
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人力资源系统对公共部门绩效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源系统、公共部门绩效、影响因素、作用、研究现状、影响机制、重要性、展望、政策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公共部门作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绩效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政府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人力资源系统作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的核心元素,对于提升公共部门的绩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国内外对人力资源系统对公共部门绩效的影响研究仍相对不足,存在许多研究空白和待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共部门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的挑战,如如何提高服务效率、如何增强组织创新能力等。
而人力资源系统作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对人力资源系统在公共部门中的作用及其对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管理效能,推动国家政府的现代化建设。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力资源系统对公共部门绩效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完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通过对人力资源系统在公共部门中的作用及其对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提升公共部门的绩效水平,推动公共服务向现代化、专业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人力资源系统对公共部门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从而为公共部门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人力资源系统在公共部门中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制,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如何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表现。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因素与建设对策研究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因素与建设对策研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挑战。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信息化对其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和建设对策两方面展开研究,分析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设对策,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因素1.技术因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推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因素。
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例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的快速存储、检索和分析,提高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组织因素组织的决策层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程度是影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因素。
组织需要重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资源和支持,同时加强与信息技术部门的沟通和协作,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3.管理因素管理层的理念和管理模式也决定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成效。
管理者需要树立信息化意识,促进管理体系的创新和变革,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要求。
4.人才因素拥有专业的人才是实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组织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结语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影响因素的研究和建设对策的提出,有助于推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并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应进一步关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强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推动管理模式的创新,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共同推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因素与建设对策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因素与建设对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管理的精度和质量。
但是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将就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因素与建设对策进行探讨。
一、影响因素1. 技术因素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依赖信息技术,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以及网络设备等等。
由于技术更新较快,企业需要不断地更新设备、改进软件,避免出现技术落后的情况。
而且,企业需要为培训员工掌握信息技术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
2. 组织因素企业需要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进行组织架构上的调整,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责。
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起规范的管理机制,避免出现信息处理混乱的情况。
3. 人员因素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专业人才来进行操作和维护。
企业需要招聘高素质的信息人才和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建设对策针对技术因素,企业需要注重信息技术的更新与提升。
企业应该加强信息系统的管理,对信息系统进行常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企业还需要为员工提供相关培训,使员工能够掌握新的信息技术。
在组织上,企业需要优化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的流程,强化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与管理精度。
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制度和规章,规范管理程序和操作流程,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人员建设是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的信息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的信息化素质和能力。
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定期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化技能。
重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企业应该注重技术、组织和人员三方面的建设,共同提升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为企业的顺利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公共部门采纳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因素研究作者:李丙红张曦尹来源:《行政与法》2016年第03期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HRMIS)在帮助现代组织有效地管理人力资源的过程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目前对HRMIS采纳应用方面的研究并不多。
本文基于信息技术采纳的TOE分析模型,结合HRMIS的特点以及我国公共部门组织的现有实践,探究并找出影响公共部门组织技术采纳意愿的因素,即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进而对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了初步分析,以期有助于公共部门组织进一步了解并广泛应用HRMIS。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公共部门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6)03-0018-09收稿日期:2015-12-30作者简介:李丙红(1976—),女,湖北荆州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张曦尹(1992—),女,湖南湘潭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基层公务员高效培训系统的构建与评价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YBA287。
一、引言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绩效。
学界普遍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组织面临的最富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其已成为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焦点在于知识分享和员工战略分析。
这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源技术,即包含获取、存储、操作、检索、分析和传播有关组织人力资源信息等系统步骤和功能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组织越来越依赖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其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在功能层次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整合、集中的信息源,易查询、易访问的数据库,使得有关申请人或员工资格和结构、招聘、职业发展、绩效评估、薪酬、留用、损耗等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能够实现高度共享,可将各种分散活动组合成合理的、有意义的整体以实现组织的特定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更好地使用相关制度和规定来提高行政效率,表现为更快的信息处理、更顺畅的员工交流、更高的信息准确率、更低的人力资源成本和人力资源生产力的整体提高。
在战略层次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高组织绩效并革新组织的管理理念,确保人力资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内部一致,通过政策和实践来实现战略价值。
战略价值可以由促进重要的人力资源决策功能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工具获得。
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传递的信息既能够有效地预测未来人才供求状况与结构,也有助于战略规划的制定,因此,对于组织而言,它是一种极有用的工具,其有助于对变化的竞争前景快速作出正确反应并制定适当的战略,包括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制定薪酬计划、进行适当的培训投资和准确的工资增长预测。
另外,如果不考虑各组织因其规模所引起的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依赖程度方面的差异,不断增长的人力资源监管和竞争压力对所有组织都有巨大影响。
有关HRMIS方面的文献很多,但主要集中于讨论HRMIS对组织的影响,包括成功使用HRMIS的条件(Heines and Petit,1997;刘俊萍等,2004)以及目前的使用模式(Davila,2005;Hussain et al,2007;王琨,2008;王福民,2009),法律的、道德的和保密性问题(Eddy et al,1999;张永华,2005),HRMIS的全面一体化(Colakoglu et al,2006;彭宇,2012)和HRMIS在获得竞争优势(De Pablos,2004;Alcázar et al,2005;Katou and Budhwar,2006;Browning et al,2009)、提高绩效(Rodríguez and Ventura,2003;徐国华等,2005;刘善仕等,2010)、分享全组织范围内的成效(Hendrickson,2004),有效收集信息(Schenk and Holzbach,1993;刘长柱,2007)方面的作用,以及评估HRMIS为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提供的支持。
最新研究已探讨了HRMIS在新加坡被采用的决定性因素以及在多大程度上HRMIS能成为战略焦点(Dery et al,2009;Wiblen et al,2010)。
事实上,关于HRMIS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Henriksen and Mahnke,2005;Blount and Castleman,2009)。
采用HRMIS可能极富挑战性,因为成本较高,而且即使在HRMIS被完全采纳之后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获得采用之前认为可以得到的成效。
基于几方面的原因,HRMIS在公共部门的应用比在私营部门更具挑战性。
首先,公共部门组织的根本目标不同于私营部门,因为前者可能有多个无形的目标(如健康、教育),而后者通常只考虑经济上的可行性。
其次,由于官僚文化的影响,公共部门组织实施改革不像私营部门组织那样积极、主动,而是事后作出反应。
换言之,公共部门组织往往在等待证明进行改革的决定是正确的证据。
另外,由于预算时间的限制,公共部门组织可能会受到政治影响支配的预算周期或政治优先权上的周期性变化的限制(Caudle et al,1991;Themistocleous et al,2004)。
再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目前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包括员工退休或老龄化、精简、人才管理以及文化监管。
最后,有证据表明,技术在非盈利组织包括公共部门往往普及难度更大(McGrath and Zell,2001,p.388),这在未来研究中应设法解决。
由此看来,不能不假思索地将私营部门开发的应用模式应用于公共部门组织(Ahmad and Zink,1998;Fountain,2001;McGrath and Zell,2001;Henriksen and Mahnke,2005)。
人们普遍认为,促使技术采用的因素取决于技术的类型,这表明没有能够跨技术、跨领域适用的通用方法,促使特定技术采用的因素需要得到具体关注(Dewar and Dutton,1986;Damanpour,1987;Walker,2006),这与现有的技术应用研究遭到的批评是一致的。
按照这一观点,“寻求一种普适性理论对革新类型间存在的根本区别是不适当的。
这一结论从实践经验中获得的支持逐渐增加”(Dewar and Dutton,1986,p.1422)。
而且,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系统高度复杂,并由法规遵从需求所驱动。
这些需求对公共部门的影响可能更明显,它在为实现职业生涯平衡目标提供灵活的工作机会方面比私营部门更开放。
二、公共部门采纳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框架一种研究革新能否得到应用,最公认的方法是需要识别影响组织革新决定的一切可能因素(Fichman,2004),亦称“创新格局”(Fichman,2004,p.320),这些因素能共同解释组织革新的结果,它们通常被划分成三个宽泛的类别,即技术、组织和环境(TOE)(Tornatzky and Klein,1982;DePietro et al,1990)。
正如技术应用是复杂而且内容敏感一样,每一类别的具体因素涉及不同领域而且不尽相同。
TOE方法系统地考察了组织内外因素和技术本身的特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被认为对组织的创新采纳行为具有较好的描述能力,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企业。
在不同信息系统领域内(如 EDI、财务报告技术、开放式系统、电子商务以及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是否采纳该技术,还需要对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因此,在现有文献中,又持续不断地提出将TOE方法扩展到未探知的领域,包括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要求(Teo et al,2007;Dedrick and West,2004;Lippert and Swiercz,2005)。
1990年,DePietro等人提出一种能对组织革新应用进行结构分析的有用的TOE模型。
它能够区分内在的创新特征、组织能力和动机以及影响创新采纳者的更加宽广的环境维度(Dedrick and West,2004)。
确切地说,1990年,DePietro等人提出的模型表明,采纳创新的决定是由他们所提出的普通的TOE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促成的。
⒈技术因素主要讨论技术特征影响创新采纳的方式(DePietro et al,1990;Yang et al,2007)。
这一层面因素的重点主要放在新技术可能为使用者带来的益处及其运作以及组织现有的技术能力上。
潜在的采纳者从“可能的收益和阻力”方面来评估创新的特征(Chau and Tam,1997,p.6)。
收益指组织预期实施创新可得到的好处,包括服务质量、效率和可靠性的提升(Oliveira and Martins,2010)。
阻力包括创新的复杂性以及它与组织的技术能力和旧系统的兼容性(Rogers, 2003;Chong and Ooi,2008)。
通常情况下,组织运用创新机会的方式,一方面取决于创新特征之间的相似程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组织目前的实践和技术基础设施(Chau and Tam,1997;Moon and Ngai,2008)。
⒉组织因素描述的是可能促进或阻止创新采纳的组织本身的特性,包括结构、过程和资源(DePietro et al,1990)。
呈现出高度集权化的组织实施革新可能更便利,因为高层管理者可以不受基层管理者或员工抵制的影响而做出创新决定(Yang et al,2007;Jayasingam et al,2010)。
一个支持性的组织环境包括熟练的工人对成功地实施创新至关重要(Lin,2006)。
对于进行革新的组织而言,从高层管理者得到的支持越多,就越容易克服在革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Premkumar and Ramamurthy,1995;Silva et al,2007)。
由于财务优势,大规模的组织更有可能在小规模的组织之前进行变革。
然而,由于弹性和适应性方面的原因,小规模的组织在进行变革时将比大规模的组织更灵活(Barbosa and Musetti,2010)。
⒊环境因素指组织开展业务活动的舞台,包括产业特征、政府规制和支持性的基础设施(DePietro et al,1990;Oliveira and Martins,2010)。
这一层面的因素是组织进行技术创新的外部因素,也是给组织带来约束和机会的外部条件,它们将阻碍或促进组织进行创新。
如果要进行革新,预期的革新者必须了解有关情况(Rogers,2003;Doolin and Troshani,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