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历史课程中,学生将继续扩大他们对中国历史的了解。
这个学期的历史知识点涵盖了一系列的主题,包括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文化传承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
本文将为您介绍七年级下历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1. 秦汉时期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历史课程中,学生将学习秦汉时期的历史。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强大王朝,始皇帝统一了六个诸侯国,重新划定了中国的行政区划,统一了文字和货币。
然而,秦朝的高压政策和残酷的统治方式也导致了农民起义和社会动荡。
汉朝是秦朝的后继者,建立了更为稳定的政治制度,提倡儒家思想和科举制度,这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也是七年级下学期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个时期发生了著名的三国鼎立,有魏、蜀、吴三个国家相互对抗。
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战略家和将领崛起的时期,例如诸葛亮和司马懿等。
通过学习三国时期的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也是七年级下学期的历史知识点之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盛世的帝国势力达到了南亚及东南亚的领土。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出现了繁荣的文化,如诗歌、绘画和文学等。
值得一提的是,隋朝的建立和唐朝的兴起也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往,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发展。
4. 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时期,也是七年级下学期的历史知识点之一。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权,这个时期的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
这个时期中国的科技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如火药的发明和造纸术的发展,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这段历史时期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也带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5.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朝代,也是七年级下学期的历史知识点之一。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秦朝的建立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天下的封建国家。
秦国在战国时期迅速崛起,经过
秦始皇的努力,最终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二、秦朝的政治和军事改革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改革,使得秦朝得以迅速崛起。
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推行
郡县制和推行统一法律制度。
同时,秦始皇还进行了雄才大略和权谋治国,使秦朝在政治
和军事上呈现出强大的力量。
三、秦朝的经济建设
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建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修建了万里长城和修建了连延数千里
的大运河。
这些工程的建设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工程之一,极大地推动了秦朝的经
济发展。
四、秦朝的文化建设
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文化政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统一文字和度量衡。
他统一了文字和度
量衡之后,使得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五、秦朝的灭亡
秦始皇去世后,由于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手段过于苛刻,引起了社会的大规模反抗。
最终,秦朝在内部和外部的压力下,灭亡于战国时期。
以上就是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经典5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经典5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经典精选篇1原始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培养自己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我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学生回答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你了解我国古代那些关于农耕的传说,谈一谈。
学生回答: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自主预习)(一)河姆渡原始农耕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河姆渡原始农耕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2、时间:距今约7千年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4、农耕作物:水稻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6、原始饲养业:家畜(猪)7、原始手工业:陶器、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石刀、渔叉等4、农耕作物:粟5、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子6、原始饲养业:猪、狗7、原始手工业:陶器、纺线、织布、制衣(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学生讨论归纳了解以下知识大汶口出现贫富分化,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人教七年级下历史册知识点
人教七年级下历史册知识点人教七年级下历史册是中学历史课程中的一部分,对于中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人教七年级下历史册的知识点展开详细介绍,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一、红旗渠建设在人教七年级下历史册中,红旗渠建设是必须要掌握的一个历史知识点。
红旗渠建设始于1958年,目的是为了改变干旱地区的水利状况,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力。
红旗渠长达1217公里,向海而下经过四个省区,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
学生们需要了解该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二、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件重大的事件,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该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在人教七年级下历史册中,新中国成立的知识点被详细介绍了。
学生们需要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时间、背景、意义以及当时的政治状况,从而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以及该事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三、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重大过程之一,主要包括工商业、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在人教七年级下历史册中,三大改造的知识点被详细介绍,学生们需要了解三大改造的内容、背景、进行过程和取得的成果等方面的知识,这对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非常重要。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该知识点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和政治状况。
在人教七年级下历史册中,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理论以及具体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结束语通过上述对人教七年级下历史册知识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掌握各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国家和社会。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年,北周外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就是隋文帝。
2、隋朝统一南北: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二、隋朝大运河的开通:1、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2、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
3、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当时为什么能够开通这条河?(3)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4)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唐朝的建立:年,在太原起兵的反隋贵族,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就是唐高祖。
2、李世民即位:唐高祖退位后,传位给李世民。
李世民就是,年号。
二、“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①唐太宗认识到的伟大,吸取了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政府要;皇帝要;大臣要,统治才能。
②唐太宗重视;同时注意。
他还下令。
③唐太宗注意。
2、“贞观之治”的形成:贞观年间,唐朝的政治比较,经济发展,国力逐步。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三、女皇武则天:1、武则天称帝:武则天本是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
2、武则天的开明统治:武则天当政时期,继续实行的政策,使唐朝的社会经济,国力。
人们称她的统治为“”。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1、“开元之治”:统治前期,他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等人当宰相。
他还特别重视,把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
开元初年,他还命人烧毁,表示。
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史称。
2、“开元盛世”:统治前期,政治,经济,仓库,人口,唐朝进入时期,历史上称之为。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2023年整理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⒈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年号开皇。
隋文帝的继任者是隋炀帝(杨广)⒉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
这是继秦朝之后,中国又一次完成了统一。
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4.大运河:3+4+5=1。
3点即是:中心洛阳、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4段即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5大水系即是: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1即是:大运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动脉,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⒈隋炀帝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导致农民起义。
隋朝二世而亡。
2.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
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大臣是魏征。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5.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我们把这些措施总称为“贞观新政”。
(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2)、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完善制度(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完善科举制度。
)(“三省”指的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其中,尚书省下设六部。
)(3)、法律上:修改法令,编纂《唐律疏议》。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4)、民族关系上: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⒈武则天登上帝位后,改国号为“周”,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⒊武则天的统治:(1)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
(2)武则天编修《姓氏录》,崇尚新贵。
(3)武则天还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4)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历史是属于文科类的学科,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为繁琐,所以,归纳整理历史必背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1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1.含义: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概况: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同行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3.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1.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2.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3.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1.时间:贞观初年。
2.过程: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3.贡献: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思考: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原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2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人教版共有6个单元,分别是《大国崛起——古代东亚中的宋、元、明》、《东亚的文化交流》、《近代东亚的变革》、《印度尼西亚:从古代到现代》、《东南亚的国家》和《大洋洲的岛国》。
第一单元《大国崛起——古代东亚中的宋、元、明》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三大朝代。
其中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和科技发展。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是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和他的后人,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朝则是朱元璋建立的政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将中国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单元《东亚的文化交流》介绍了古代东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之间的文化互动,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交流与影响。
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第三单元《近代东亚的变革》主要介绍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东亚地区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
主要包括中国的戊戌变法、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如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
这些变革对东亚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第四单元《印度尼西亚:从古代到现代》主要介绍了印度尼西亚的历史文化。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印度尼西亚古代的王国和文化、殖民时期的历史、印尼独立运动以及现代印尼的发展现状。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其历史文化非常丰富多彩。
第五单元《东南亚的国家》主要介绍了东南亚地区的几个国家,包括越南、泰国、缅甸等。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特点。
东南亚地区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地区,各国之间文化交流频繁、民族众多,构成了这个地区独特的风景线。
第六单元《大洋洲的岛国》主要介绍了大洋洲各国的历史文化。
大洋洲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人类发现和定居的大陆,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等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地区。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篇1课题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a康乾盛世B闭关政策C资本主义萌芽2.能力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情感教育a康乾盛世B闭关政策导致中国落后重难点1.重点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和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2.难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障碍教学过程训练引导及反馈调整指导启导疏导一、导入新课二、新授〈一〉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板书〕1、康熙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a、奖励垦荒屯田〔板书〕b、重视兴修水利c、多次减免租税d、提倡勤俭节约小结这些措施的实行巩固清朝的统治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雍正帝继承父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到乾隆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2、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a、耕地面积的扩大与人口的增长b、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历史教案-历史,标签: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的前提问清朝前期的手工业比明朝更加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①、鼓励商人开矿②、南京、广州的丝织业后来居上,超过苏州③、景德镇制瓷业的规模比过去大④、边疆少数民族手工业也发展起来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基础上商业业繁荣起来3、商业发展和商业城市的出现北京、苏州、扬州都是繁华的城镇4、让学生思考,集体讨论清朝前期的经济,为何能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
4、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成就- 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繁荣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统一与民族关系-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处理- 隋唐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分析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1. 知识要点- 秦朝的统一- 汉朝的建立与巩固- 三国鼎立-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2. 重点知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汉朝的巩固和对外关系-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3. 难点解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汉朝对外关系的处理-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更替的原因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宋元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明清时期的繁荣与闭关锁国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政策- 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原因和影响- 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意义和影响二、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1. 知识要点-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农业文明的兴起-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2. 重点知识-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农业文明的兴起和传播- 古代文明的交流和影响3. 难点解析- 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原因分析- 农业文明兴起和传播的影响因素- 古代文明交流的意义和影响第二单元亚洲和非洲的古代文明1. 知识要点-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中国文明2. 重点知识- 古代印度文明的成就- 古代巴比伦文明的法律制度- 古埃及文明的科技成就- 古中国文明的政治制度3. 难点解析- 古代印度文明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古代巴比伦文明法律制度的意义- 古埃及文明科技成就的影响- 古中国文明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影响第三单元欧洲的古典文明1. 知识要点- 希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罗马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2. 重点知识- 希腊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罗马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3. 难点解析- 希腊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罗马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三、历史综合练习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方法-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梳理-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分析3. 难点解析- 历史知识分类的合理性和运用方法的多样性- 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准确性- 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对历史知识的影响和作用第二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方法-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的态度3. 难点解析- 比较和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意义和价值的深度挖掘和理解- 批判和反思的合理性和建设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类社会的起源1.什么是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是指人类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共同生活、互相依存的社会形态。
2.旧石器时代- 标志:用石制品作为主要生活工具。
- 表现:狩猎、采集、原始农业。
- 代表遗址:河姆渡、大汶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3.新石器时代- 标志:使用新石器(石质硬度较高的玉、石英等)制成器物。
- 农业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转变,被称为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
- 代表遗址:良渚文化遗址、二里头遗址。
4.世界几大文明古国- 印度河流域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统治者为贵族,被称为“向阳之地文明”。
- 黄河流域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统治者为王公,被称为“沃土之地文明”。
- 玛雅文明:主要分布在玛雅半岛和中美洲地区,玛雅人多神,文明成果包括数学、天文、历法等。
- 希腊文明:强调自由、民主和人的尊严,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思想源泉。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疆域变化与政治制度1.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三代依次为中国古代发展的阶段,政治制度由封建制向官僚制转变。
- 政治制度类型:夏朝“”,商朝“分封制”,周朝“封建制”。
2.春秋战国争霸-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发展时期,分为东周、西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 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家纷纷涌现。
3.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朝将中国分为三十六个郡,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 汉朝继承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并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第三章西方古代文明1.希腊罗马文明- 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拥有民主、哲学、科学等重要成就。
- 罗马文明为西方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文化时期,拥有法律、军事、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2.教的诞生与传播- 教起源于,发源于约旦河东岸巴勒斯坦的拿撒勒小镇,创始人为。
- 在罗马帝国时期,教禁止传播,直到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后才开始得到传播。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D.昂扬进取 泽被东西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由盛 转衰
沉重 打击
唐朝 灭亡
藩镇割据 的延续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安史之乱: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原因、概况、影响
安
史
之 乱 与
2、唐朝灭亡:
黄巢起义,沉重打击 朱温建梁,唐朝灭亡
唐
朝
衰
3、五代十国: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亡
五代十国的概况,统一是必然趋势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唐与 天竺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唐与日本:
遣唐使,学习中国隋唐时期先进文化
唐
唐玄宗时鉴真东渡,弘扬佛法。
朝
的
2、唐与新罗: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中
外
文
化
3、唐与天竺:
交
唐太宗时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口述《大唐西域记》
流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考点:鉴真东渡】 (2020•湖北咸宁)16.唐玄宗年间,一高僧深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考点:隋大运河】 (2020·四川自贡)4.长城和大运河是书写在中华大地上的一个“人”字。以下两首评
价长城和大运河的诗句,涉及的观点较为合理的是
A.辩证的观点 B.积极的观点
C.消极的观点
D.片面的观点
(2020•广东深圳)6.“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大业(年号)始,东都建,运
河开。”材料中的“丝路”与“运河”都促进了
【考点:安史之乱】
(2020·贵州遵义)21.唐朝诗人杜甫在《垂老别》中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 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造成这一惨状的历史事件是 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考点: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2020·四川德阳)14.读图1,图中内容反映的中国古代王朝是
仁爱版历史七年级下知识点
仁爱版历史七年级下知识点仁爱版历史七年级下共分为七个单元,包括“古代文明与交往”、“中古时期的王朝”、“大航海时期”、“殖民地的制度与经济”、“世界大战与世界经济危机”、“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以下为每个单元的知识点。
一、古代文明与交往1. 人类起源与早期文明2. 埃及文明3.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4. 印度河流域文明5. 中国古代文明6. 交通与交往的发展二、中古时期的王朝1. 罗马帝国的兴衰2.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3. 伊斯兰教的诞生和发展4. 唐朝和宋朝的兴盛5. 中世纪欧洲的分封制6. 蒙古帝国的兴起和统治三、大航海时期1. 大航海时期的背景和特点2. 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航海事迹3. 葡萄牙的远洋探险4.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5. 近代欧洲与亚洲的贸易四、殖民地的制度与经济1. 西班牙殖民地的制度和经济2. 北美殖民地的建立和发展3. 英国殖民地的建立和发展4. 法国殖民地的建立和发展5. 殖民经济对殖民地的影响6. 殖民地的反抗和独立五、世界大战与世界经济危机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2. 俄国的革命和苏联的建立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4. 德国纳粹思想的兴起和扩展5. 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原因和影响6. 联合国的成立和作用六、中国现代史1.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2. 内战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状况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4. 人口问题与计划生育5. 经济改革与发展6. 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和影响七、世界现代史1. 冷战时期的国际形势和影响2. 欧洲一体化和欧盟的建立3. 美国的全球化和文化影响4. 中东地区的冲突和扩散5. 亚洲经济的崛起和发展6. 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影响本教材的知识点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全球历史的演变以及不同文明的发展和交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世界观。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对人类社会的尊重。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一二单元重要历史事件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一二单元重要历史事件581年隋朝建立北朝结束589年隋统一南北方南朝结束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611年隋末农民战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唐(618年到907年)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贞观之治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8世纪前期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以渤海为号同一时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8世纪中期骨力裴罗统一回纥713年--741年开元盛世755年--763年安史之乱780年实行两税法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五代(907年到960年)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北宋建立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1世纪中期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1069年王安石变法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南宋(1127年到1276年)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元(1271年到1368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年元灭南宋1351年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明(1368年到1644年)1368年明朝建立明军攻占大都元亡明初开始修建明长城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16世纪中期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1581年实行一条鞭法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1644年清军入关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685 1686年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696年昭莫多战役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18世纪中期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小和卓发动叛乱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历史七年级下册书内容
历史七年级下册书内容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本内容1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
历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1)丝织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本内容2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2.统一时间:589年;统一标志:隋灭陈;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灭亡原因:隋炀帝残暴统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时间:618年;事件:隋炀帝在江都被杀.知识点二:隋文帝统治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知识点三:隋朝大运河修建者: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各段名称: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重要城市:涿郡(北),洛阳(中心),余杭(南)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知识点四:科举考试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进士科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618年;建立者: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
七年级下半年历史课程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半年历史课程知识点总结本份文档旨在对七年级下半年历史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 商朝的兴衰- 周朝的制度与社会生活2.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铁器的使用与牛耕的推广- 诸子百家与思想繁荣二、中国近现代史1.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的过程与影响- 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2. 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 北洋政府的成立与衰败- 军阀割据局面及其影响3.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 抗日战争的过程与重大战役- 抗日战争的影响与胜利三、世界史1. 古希腊- 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 雅典民主政治- 希腊城邦的兴衰2. 古罗马-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 罗马法的制定与发展- 罗马帝国的衰败3. 中世纪欧洲-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会与神权的统治- 欧洲城市的兴起与贸易的发展四、历史事件与人物1. 重大历史事件- 秦始皇统一六国- 汉武帝开疆拓土- 隋炀帝大运河的开通2. 著名历史人物- 孔子与儒家思想- 屈原与楚辞- 李白与杜甫五、历史素养1. 历史观念- 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历史观的基本原则2. 历史研究方法- 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历史研究的途径与方法3. 历史思维能力- 时空观念的培养- 历史逻辑思维的训练以上是对七年级下半年历史课程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学生的研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时间轴及重大事件
七年级下册历史时间轴及重大事件一、东汉末年(184年-220年)1. 黄巾起义(184年-205年)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起义之一。
起义由黄巾党发动,反对东汉王朝腐败统治,追求平等与公正。
起义虽未成功,但对东汉王朝造成了巨大冲击,加速了王朝的衰落。
2.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国家被分裂成魏、蜀、吴三个政权。
魏文帝曹丕称帝,结束了东汉王朝,建立了魏国。
蜀汉刘备奠定基础,建立了蜀国。
吴国孙权也在江东建立了吴国。
三国鼎立的局面持续了数十年。
二、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1. 动乱时期(420年-589年)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
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建立,北朝鲜、魏、赵也相继出现。
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南北朝时期对于文化交流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隋唐时期(618年-907年)1. 隋朝(581年-618年)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南北朝之后统一政权,由隋文帝杨坚建立。
隋朝统一了北方与南方,实现了历史上的统一大业。
2. 唐朝(618年-907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盛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
唐太宗李世民扩大了国土,唐玄宗则在位时实现了盛世的巅峰。
唐朝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79年)1. 五代时期(907年-960年)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政权的交替时期,国家疆域较为分裂。
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政权。
这一时期国内外战乱频繁,社会秩序混乱。
2. 十国时期(907年-979年)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时期特殊且较为混乱的时期,中国的五代十国是指五个朝代与十个国家。
这一时期地方势力割据,社会动荡,但也有一些地方政权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五、北宋时期(960年-1279年)1. 苏洵、苏轼与欧阳修的文学繁荣(11世纪)苏洵、苏轼和欧阳修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教学设计
大连市第五十六中学
历史组
刘波
2007年3月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二、教材简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
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则天统治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则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Ⅰ、女皇武则天
1、在课前谈话基础上展示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经历,强调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教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教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
“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在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
现这种治世局面呢?
Ⅱ、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
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学生自读楷体字辅助文,了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功勋显赫,教师补充“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2、贞观之治
(1)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
(2)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
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教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许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明思想而制定的。
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
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
教师简述: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
学生解释“房谋杜断”。
有关最著名的谏臣魏征,由学生表演一段课本剧,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教师简述: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D、治世局面的形成
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
展示两段资料: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
——《贞观政要·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线,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
——《资治通鉴》
学生讨论两段资料的含义,对比说明唐太宗治国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及治世局面的形成。
(3)学生归纳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除了开明的政策外,还有哪些原因?
Ⅲ、试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的统治。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三)练习与探究
设计表格,列出并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四)巩固与小结
1、复习巩固本课重要知识点。
2、学生谈学完本课,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