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复习要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复习要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派复习重点第三单元收入与分派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派考点一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生产决定分派,生产资料全部制形式决定分派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推行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派制度。

1、按劳分派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花费品分派的基来源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需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供给的劳动 (包含劳动数目和质量)为尺度分派个人花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意义:①推行按劳分派,有益于充足调换劳动者的踊跃性与创建性,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 按劳分派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派制度,是结过去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盘剥制度的根本否认,是消灭和除去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表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均匀分派的社会地位,是分派制度上的伟大改革。

6、按劳分派之外的分派方式:主要包含按个体劳动成就分派和按生产因素分派。

考点二效率优先,兼备公正1、坚持效率优先:① 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升就是资源的节俭和社会财产的增添。

人们老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的成就。

② 收入分派方式对效率的影响:收入分派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因为分派是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派,但分配又仅作用于生产。

假如分派方式有益于调换人伞兵踊跃性,就会提升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 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挡生产的发展。

③ 在分派中一定坚持效率优先的原由。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困穷,发展经济一定充足调换各方面踊跃性,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坚持科学发展观。

所以在分派中一定坚持效率优先。

2、兼备社会公正:(1)公正含义:公正含义较广泛,波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核心知识辅导提纲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核心知识辅导提纲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对比
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区别所有制基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私有制(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分配主体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的劳动者私营和外企中的劳动者
体现的关系劳动者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私有制生产关系
劳动者在生产中
的地位
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 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处于被雇佣地位
在我国分配制度
中的地位 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
系 劳动者都要靠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劳动来获得收入,合法收入都要受国家保护;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下决定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因
1)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坚持共同富裕。

2)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

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3)重要举措之一:增加居民收入,提高。

的比重、。

的比重,努力实现。

同步、。

同步。

4)重要举措之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

规范。

,保护。

,增加。

,扩大。

,调节。

,清理规范隐形收入,取缔。

,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及其原因(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我国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原因)①生产决定分配。

这种分配制度是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我国水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性。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是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格局的最终原因。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这种分配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④这种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特别提示: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前者适用于公有制经济,后者适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坚持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的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docx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docx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一:我国的分配制度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课本58 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我国为什么实行这一分配制度(1)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

(2)直接原因: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

知识点二: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的性质和含义(课本59 页第一段)(1)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老多得,少劳少得。

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课本59 页第二段和第三段)( 1)客观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以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劳分配的地位(1)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在所有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

知识点三:多种分配方式(即按生产要素分配)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种类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土地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课本60 页)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高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考点基础知识

高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考点基础知识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基础知识姓名班级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2)(3)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1)基本内容:在中,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必要扣除后,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作用:①②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1)在实行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他们既是又是。

(2)按生产要素分配:①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有。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发展的要求。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1)主要表现:(2)意义:(3)措施:①②③5、公平和效率的关系(1)关系:(2如何处理二者关系:①②。

6、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1)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财政收入的来源有。

其中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7、.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和分配政策。

(2)如何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8、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其种类(1)财政支出是指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2)财政支出包括、、、、支出。

9、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含义(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

(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的部分。

10、我国财政的作用(1)(2)(3)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不足制约时,政府采取财政政策,通过经济建设支出、税收,总需求增长,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制约时,政府采取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支出、税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11、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1)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凭借,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高考政治必背复习提纲《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高考政治必背复习提纲《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高考政治必背复习提纲《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7、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原因:生产决定分配,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它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它兼顾效率与公平。

按劳分配:地位: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要求:它既要求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又反对收入分配差距过于悬殊,与平均主义有本质的区别。

原因: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是对剥削制度的否定,体现平等分配和社会公平,是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按生产要素分配】含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管理、技术、信息、土地。

原因: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分配公平】含义: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人们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原因: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同富裕的体现,有利于提高效率和促进和谐。

措施:坚持我国的分配制度,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实行合理的分配政策;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高一第一学期政治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高一第一学期政治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高一第一学期政治第三单元复习要点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按劳分配1含义: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

2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l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l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l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2.其他主要分配方式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2按生产要素分配l 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l 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l 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l 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l 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3.怎样才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生产决定分配。

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公平分配的根本途径。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3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1.国家财政收入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来源: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2.国家财政的作用l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l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l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3.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整理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整理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整理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整理考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6、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考点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坚持效率优先:①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②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因为分配是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但分配又仅作用于生产。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伞兵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坚持科学发展观。

因此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2、兼顾社会公平:(1)公平含义: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主要知识点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主要知识点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主要知识点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按劳分配为主体①.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A.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决定因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③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④按劳分配的作用和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B.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⑤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的地位由于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因此在我国的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占据主体地位。

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 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等③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3.收入分配的公平①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的生活需要。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主体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主体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宜春三中易平珍)二、主体知识要点(一)个人收入得分配1、我国得分配制度: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得分配制度得客观必然性①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得生产力水平所决定得;②直接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即由我国得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得。

2、按劳分配得基本内容及其作用(1)按劳分配得适用范围:按劳分配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得基本原则。

(2)按劳分配得基本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包括劳动数量与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作用:①收入与劳动者付出得劳动数量与质量联系起来,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得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得发展。

②作为社会主义性质得分配制度,就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得剥削制度得根本否定,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得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得社会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①适用范围:与个体经济相适应,②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与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她们得个人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就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得制度。

②参与收益分配得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

③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与资本得活力竞相迸发,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得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4、理解合理得收入分配制度就是社会公平得重要体现①收入分配得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得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得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得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区别。

②意义:就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得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得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与谐。

《收入与分配》知识框架

《收入与分配》知识框架
税收种类及主要税种种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税收主要税种增值税:可以避免重复征税;防止经营环节企业透漏税行为(意义)
比例税率:规定一个恒定的税率
个人所得税
超额累进税:规定由低到高不同等级的税率
违法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坚持两个同步: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பைடு நூலகம்步;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同步
再分配要更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工资相关(最低工资保障)、留作企业发展的企业基金
再分配:财政(税收用于教科文卫)、最低生活保障、银行信贷、社会保险
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3.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1.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分配方式按劳分配:1.国有经济中的工资、奖金、津贴;2.集体经济中
(公有制经济中)承包土地所得(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先得判断是否为公有性质)
1.资本要素:私企企业利润、存款利息、股票分红、债券利息
按生产要2.劳动要素:私企和外企工资、奖金、津贴
支出:经济建设支出、教科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
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税收的含义: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
财政与税收的特性强制性: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
税收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要返还纳税人,也无需付出代价
固定性:预先规定了征税的对象和税率
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过冷: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积极财政:增支出、降税收货币政策:降存款准备金率、降利息率)
经济过热:紧缩性的(从紧的)财政政策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1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一、根底知识梳理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为主体⑴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客观必然性。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的根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⑵按劳分配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根本原那么。

②按劳分配的根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③形式: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与农村经济中联产计酬都属于按劳分配。

⑶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资分配)②物质根底: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开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根底。

(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需分配)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由此决定不能实行平均分配、按需分配)。

⑷按劳分配的地位和意义。

①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②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鼓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开展。

③表达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⑴健全生产要素按奉献参与分配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奉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①生产要素:劳动、科技、资本、管理、土地等要素,按生产要素分配适用于任何经济形式。

②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劳动要素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者通过股权鼓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政治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期末复习提纲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政治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期末复习提纲
②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③财政赤字:当年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选择简答
7
财政的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
(1)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2)调控经济平稳运行(如何做 见学案P65)
(3)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①经济结构合理与优化②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
2、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1)国家预算: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
(2)国家决算:上一年度的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3、财政收入(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形式: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4、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基础(2)分配政策
选择
6
财政支出
1、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2、种类:
①经济建设支出:首位 (基本建设、支持农业)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④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⑤债务支出
3、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①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支大于收,收支相等
其次,二者又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与基础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及为什么要效率优先。
选择辨析
11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第三单元收⼊与分配知识点第三单元收⼊与分配第七课个⼈收⼊的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

(⼀)分配制度确⽴的原因:1、根本原因:⽣产⼒决定分配⽅式,⽣产决定分配2、⽣产资料公有制决定分配⽅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实⾏这⼀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按劳分配为主体:(适⽤于公有制经济)1、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为什么)实⾏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产资料公有制是实⾏按劳分配的前提(从⽣产决定分配,⽣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式);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产⼒的发展⽔平是实⾏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为什么)实⾏按劳分配的意义(重要性):①实⾏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收⼊与⾃⼰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学习科学技术,提⾼劳动技能,从⽽促进社会⽣产的发展。

(体现了效率);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体现了公平)。

(三)多种分配⽅式并存:⽣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1、按⽣产要素分配。

⽣产要素指:劳动、资本(资⾦和事物)、技术和管理、⼟地等。

(适⽤⾮公有制经济中)。

2、按⽣产要素分配的意义:①健全⽣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推动经济发展。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派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派知识点一:我国的分派制度1.我国的分派制度是什么(课本58 页)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

2.我国为何推行这一分派制度(1)根根源因: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情况。

(2)直接原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推行这一分派制度的直接原由。

知识点二:按劳分派1.按劳分派的性质和含义(课本59 页第一段)(1)性质:按劳分派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花费品分派的基根源则。

(2)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需扣除以后,以劳动者向社会供应的劳动(包含劳动数目和质量)为尺度分派个人花费品,多老多得,少劳少得。

2. 我国推行按劳分派的原由(课本59 页第二段和第三段)( 1)客观必定性:推行按劳分派,是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推行按劳分派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是推行按劳分派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推行按劳分派的直接原由。

(2)推行按劳分派的意义:①推行按劳分派,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目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同,有益于充足调换劳动者的踊跃性和创建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升劳动技术,进而促使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派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过去几千年以来不劳而获的盘剥制度的否认,是消灭盘剥和除去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表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均匀分派的社会地位。

3.按劳分派的地位(1)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派是个人花费品分派的基根源则。

(2)在全部分派方式中,按劳分派占主体地位。

知识点三:多种分派方式(即按生产因素分派)1.按生产因素分派的种类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土地2. 按生产因素分派的意义(课本60 页)①健全生产因素按贡献参加分派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样生产因素全部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确实认。

②表现了国家对公民权益的尊敬,对劳动、知识、人材、创建的尊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学案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分析】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公有制经济(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其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了解)——个体经济(1)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2)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3、按生产要素分配(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1)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具体形式:①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③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

④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⑶意义: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4、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理解)(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5、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理解)(1)原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作用: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3)主要表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4)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一个制度两个比重三个更加)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判断]1、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4、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5、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6、只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才能实现社会公平。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考点分析]1、我国财政的作用(理解)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例如,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现在国家实行的是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2、财政收入的来源(了解)(1)财政的含义:国家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是其主要因素。

①基础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②重要因素:分配政策。

3、财政支出的种类(了解)(1)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

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2)财政支出的构成。

①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④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各种费用。

⑤债务支出。

4、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了解)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盈余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5、税收的含义(了解)(1)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必然性:有国必有税。

国家通过税收形式组织财政收入,为其自身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3)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6、税收的基本特征(理解)(1)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2)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7、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理解)(1)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主义税收与资本主义税收的主要区别)。

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公民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和征管和使用。

公民应积极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公民要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判断]1、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2、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3、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4、财政收支平衡就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

5、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就要提高税收的税率。

6、财政收入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

7、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

8、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就是税收具有强制性。

9、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10、在我国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