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
2 0 1 3年 2月
梧 州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L O F WUZ HO U U N I V E R S I T Y
N o . 1 Vo 1 . 2 3 F e b . 2 0 1 3
本科 院校公 共管理 类应 用型人才培 养的探讨
由本科院校培养的公共管理类应用型人才指的就是
能够将公共管理理论应用到社会生产实践当中,尤 其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实践 当中。并能
为实践创造实际价值和意义的人才。公共管理类应 用型人才相对于技术型应用人才 ,更加强调管理能 力 ,因此 ,相对于技术型应用人才所创造的直接的
经济价值 .公共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创造 的更多的是 间接的经济价值 ,即通过改善行政办公环境 ,推动
招之外 ,实际上也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 新的要求 ,即是除了少数部属高校继续 以研究型人 才培养模式之外 ,普通的本科院校应该向发展应用 型本科教育 、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转变。 高校普遍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和文 化传承与创新的四大职能 .但是具体到每个层次的
的能力、基本的办公室软件的操作能力 、社会调查
能力 。二是思维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是 说 只关注实际的动手能力 ,而把思维创新 能力摒
弃。实际上 ,管理类人才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
际工作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组织工作效
员工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由于这 种价值相对量化 比较困难 。所以往往在实践 当中会
样的学生 ,进行什么样的科研 .提供何种社会服务 和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文化 .这对高校提出了普
遍 的 思 考 。笔 者 认 为 。本 科 院校 应 以 “ 教 学+ 应 用 ” 为其 人 才 培 养 的理 念 .在 兼 顾 四大 职 能 的 同 时 ,努 力做 到培 养应 用 型人才 .面向生 产实 际进行
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探索-公共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探索-公共管理论文-管理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针对公共管理类人才的社会需求,从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资源三大方面,探索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认为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应依据学校优势资源,兼顾通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实践课程四大模块,强调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培养方式,注重实践基地、实训中心、师资挂职、本导师制等软硬件全面提升建设,以提升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和专业社会认可度。
【关键词】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资源公共管理类专业旨在为政府和非政府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和行政机构培养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管理人才。
随着新时代政府职能转变、社会治理理念不断推进以及社会组织的大量发展,我国对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综合型公共管理类人才需求量不断扩大,但由于目前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特色不鲜明、专业设置基础薄弱等问题,导致公共管理类学生核心竞争力和专业社会认可度还有待提高。
针对社会需求,在明确了公共管理类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基础上,人才培养的重点就在于“怎么培养”,这就涉及到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资源等诸多方面。
一、培养内容:“四位一体”课程设置课程学习是培养本科学生基本素质的核心和基础,所以,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是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人才的关键。
新时代需要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以及扎实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就业适应力。
为培养学生具备以上能力素养,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应依据学校优势资源,兼顾通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实践课程四大模块。
(一)通识基础课程模块此模块课程注重学生基础素质培养,重于“宽基础”。
既包括思政课程、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还应包括依据学校整体特色和优势开设的通识课程。
关于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
关于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作者:林丽春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34期摘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我国近年来开办的新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应用型的管理人才。
本文在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在加强实践环节和加强创新能力两方面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意见。
关键词: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入WTO,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国的政府体制改革掀开了新的一页,突出地体现在许多社会事务将由公共管理组织来完成,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传统的事业管理体制,形成新的公共管理体制,这就需要积极培养新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这为许多高校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提供了可能。
据统计,从1998年开始,通过新建和对原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革,至2001年底,全国已有132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2003年全国已有220多所各类高校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
随着我国社会管理改革的深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成为一个正在飞速发展的实用型社会科学热门专业。
因此,在这个时期为了适应了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大批公共管理人才的脱颖而出,从而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渴求,龙岩学院作为地方性综合性的本科院校,在福建省教委的批准下,于2005学年开始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这是高校办学与社会相衔接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方案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服务的着眼点要放到区域经济或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上。
龙岩学院作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既不同于以往的高职高专,又有别于研究型或学术性大学,如何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成为龙岩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办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公共管理专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并具备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正在不断探索和研究。
本文将对当前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第一部分:历史回顾公共管理专业起源于西方国家,主要是为了解决公共事务管理的问题。
在这个领域中,学生学习组织行为、政策分析、决策制定等知识和技能。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管理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因此需要针对中国特定的环境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第二部分:现状分析目前,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的结合度不高。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
其次,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和记忆。
这种模式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缺乏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
第三部分:改进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首先,提高实践教育的比重。
学校可以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
这样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和团队合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加强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
学校可以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第四部分:前景展望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然而,只要有坚定的决心和合理的举措,就能够逐步取得成果。
首先,改善培养模式将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升做出巨大贡献。
其次,在就业方面,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毕业生将更容易找到工作,并在职场中有更好的发展。
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公共管理专业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共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
然而,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首先,公共管理专业的培养应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实践能力远比理论知识更为重要。
因此,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环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其次,公共管理专业的培养应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管理领域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多变,需要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来解决。
因此,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创新与创业的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再次,公共管理专业的培养应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传授学科知识,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综合素质对公共管理人才的要求更高。
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可以通过开设课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最后,公共管理专业的培养还应更加注重国际视野的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公共管理人才的必备能力。
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应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设国际化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当今时代的需要。
通过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国际视野的培养,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公共管理专业持续发展的活力。
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围绕着理论基础、内涵与特点、存在的问题、优化策略以及案例分析展开讨论。
通过对某高校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分析,揭示了该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结论部分阐明了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本文旨在为行政管理教育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参考,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为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理论基础、内涵、特点、问题、优化策略、案例分析、意义、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行政管理领域对高素质、应用型的本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传统的行政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对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领域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如公共管理领域的不断扩大、政府改革的深入推进、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等,这都对行政管理本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行政管理本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我国行政管理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行政管理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培养高素质的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在当今社会,行政管理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探究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深入研究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推动高等教育向应用型、实践型转变,助力高校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研究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探究公共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发展策略
探究公共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发展策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也从精英式人才培养阶段走入大众化人才培养阶段。
从数量上看,2003 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7%,2013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460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 5%,相较于十年前增长了一倍以上。
高等教育的功能也正在发生着变化,区别于过去的精英型培养模式,现在的高校越来越强调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向用人单位输送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诸多地方院校的共识。
换言之,培养路径多元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地方院校占我国院校总数的80% 以上,是本科教育的主力军,它们承担着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输送各种各样人才的重要任务,也理所应当地成为公共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然而,部分地方院校在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和思维方式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与偏差,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强调的是学生数量上的增加和办学规模的扩张,较少注重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这种数量化思维导致地方院校不断扩张招生规模,却没有根据院校所在地区的社会、产业发展要求制定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这导致部分地方院校存在办学理念有偏差、办学定位不清晰、办学特色不明显、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适应能力,就业存在一定困难。
当然,也有一些地方院校就公共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培养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并未得到落实,导致培养效果与公共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规格存在一定差距。
教育是社会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和中心环节,教育的作用就在于调节社会与人的关系,谋求社会与人的平衡。
从这个角度来说,地方院校应该怎样发挥自身主动性,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与用人单位实现无缝接轨的公共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就成为现有研究需要不断深入探讨和分析的重要议题。
一、本科应用型人才内涵解析及科学界定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分类标准,人才可以被大致区分为两大类: 基础性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公共管理人才管理培养模式探讨
公共管理人才管理培养模式探讨公共管理人才是现代社会公共部门中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人员,他们具有政府管理、社会责任、政策制定、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来促进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和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探讨和解决。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阶段。
目前,公共管理人才培养通常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基础教育阶段对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不重要。
事实上,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是公共管理人才成长的基石,只有在这个阶段培养出对公共事务有基本了解和兴趣的学生,才能在高等教育阶段深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其次,我们需要拓宽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渠道。
目前,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主要依靠高等教育机构,然而,单一的培养渠道会导致一些潜在的人才被忽视。
因此,我们需要拓宽培养渠道,例如与社会组织、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培养机会。
此外,我们需要加强公共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
公共管理工作强调实践能力,但目前我国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实践项目、实施实习制度、开展案例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公共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
公共管理工作往往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和挑战,因此,公共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丰富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全面应对复杂的管理环境和任务。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公共管理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公共管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领域,各国都面临着相似或类似的管理问题,因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管理经验和做法,提高公共管理人才的国际视野和水平。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人才是推动公共事务管理和公益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我们需要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拓宽培养渠道、加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浅谈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docx
浅谈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独立院校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重任,许多独立院校又正在“应用型”转型中,因此如何构建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主要面向政F机关、企事业单位,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加注重知识、素质、能力的协调发展,因此在转型成功或正在转型的独立院校中,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应更强调把公共管理书本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管理部门的实践中去,注重理论知识的实用价值,同时更加强调管理能力,创新思维,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
1公共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已经有专家学者对公共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提出过“三维互动”、“四位一体”、“五一工程”等培养模式,但独立学院在转型过程中,公共管理专业建设仍然面临困境,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学科存在感弱公共管理专业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许多人对这个专业的认识也存在误区,认为公共管理就是行政管理,而忽视非政F部门的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从而使得公共管理专业与政Z学、管理学、行政学、社会学等学科区别不大,专业辨识度低。
公共管理专业是纯文科类专业,在高校所有专业设置中并不受重视,生源也相对不足,很多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都是调剂进入本专业学习,学生本身重视程度也不够。
独立学院的性质特殊,需要更多的资金注入,而公共管理专业不能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学校考虑到短期利益,也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和教学资源,这直接给公共管理专业建设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教学设施陈旧,图书资料更新不及时,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跟不上学生实践需要等。
很多调剂过来的学生甚至第一选择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暴露很多问题,如难以对这个学科培养良好的兴趣,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等。
1.2实践教学环节落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就是实践教学,然而对于纯文科类专业,往往在实践教学方面难以达到预期,存在很多问题,公共管理专业也是如此。
基于就业视角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南京市部分高校为例
[ 关键词] 公 共 事 业 管理 ; 就业导向; 人才培养 ; 对 策
[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7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 号] 1 0 0 9 — 2 3 2 3 ( 2 0 1 3 ) 0 5 — 0 0 6 4 — 0 2 任职 , 具 有 现 代 管 理 知 识 和 管 理 能 力 的 专 门 人 才 。现 阶 段
乏 竞 争 力 。笔 者 对南 京地 区设 置 公 共 事 业 管 理 专 业 的 南 京
管 理 的交 叉 学 科 。原 国 家 教 委提 出该 专 业 的培 养 目标 是 培 养具有现代管理理念 、 技 术 与 方 法 等 方 面 知 识 以及 应 用 这 些 知 识 的 能力 , 能够 在 文 教 、 体育 、 卫生 、 环保 、 社 会 保 障 等 公 共 事 业 领 域 从 事 管 理 工 作 的高 级 专 门人 才 。 尽 管 现 阶段 公 共 事 业 管 理 专 业 毕 业 生 就 业 状 况 尚 属 良好 , 但 所 存 在 的
门人 才 , 但 从 南 京 几 所 高校 的 实 际就 业 流 向上 看 大 多数 公 共 事 业 管 理 专 业 的 毕 业 生 主要 进 入 企 业 从 事 市 场 开 发
和管理工作, 存 在 着 专 业 培 养 定位 与 实 际就 业 需 求之 间的 矛盾 。为 此 高 校 应依 托 本校 学科 优 势 , 以 市场 为 导 向 , 缩 小 培 养 口径 , 调整培养方案 , 注重 学生 实用 能 力 和 就 业 能 力 , 进 一 步 提 高公 共 事 业 管 理 专 业 毕 业 生在 就 业 市 场
问题 也 很 明显 。 .
邮电大学 、 南京师范大 学、 南京 中医药大学 、 南 京 财 经 大 学 高校进行调查了解 , 公 共 事 业 管 理 专 业 毕 业 生 除 考 研 和 出 国外 , 9 o 都 流 向 了企 业 , 从 事 市 场 营销 岗位 和 行 政 管 理 为
“三三制教改下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三三制教改下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摘要:当前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创新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必然选择。
本文结合近年来南京大学推行“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在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中,以“三个阶段”和“三条发展路径”为导向,结合应用人才培养的特点,对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阶段和路径进行再定位,并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其他教学手段的改革,推动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三三制”教改;公共管理类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南京大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当前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创新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必然选择。
一、南京大学“三三制”教改及对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推动1.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2022年秋季学期,南京大学在全国率先面向全校所有本科生推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突破口的新一轮全方位本科教学改革。
改革主要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为学生自主构建课程模块和知识体系搭建平台,拓宽学生成才途径,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促使其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学习。
“三三制”人才培养体系以个性化、全方位、全覆盖、内生性为特点,将本科培养过程划分为“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三个阶段和“专业学术”、“交叉复合”、“就业创业”三条发展路径,使全校本科生有机会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和发展路径,进而实现多样化发展。
大类培养阶段重点通过实施通识教育促进学生人文与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专业培养阶段着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多元培养阶段保障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学术、交叉复合、就业创业三条发展路径,实现个性化成长。
2.南京大学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按照南京大学创建“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要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遵循“四个融通”的人才培养新思路: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学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努力形成富有特色的本科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国际声誉和影响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公共管理是跨学科的应用学科,它主要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以实现公共利益。
随着人们对政府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共管理领域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强烈。
因此,培养具有高水平公共管理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考虑技术、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平衡,注重实践教学和跨领域合作,培养具备多元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首先,公共管理教育应该实现技术和知识的平衡。
在这个领域中,管理专业知识和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知识和技能应该涵盖如何制定政策、监督预算、检查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运作等。
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分析数据的方法、评估政策效果的工具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其次,强调实践教学。
公共管理学生应该注重实践学习,例如通过实践项目、沙盘模拟、参观现实中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
实践性是通过个人参与公共管理问题来增加学生经验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的调查和研究,以及对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实践性培训,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公共管理的真实经验,并增强应用型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加强跨学科合作,注重多元化思维的培养。
跨学科合作是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管理类学生需要与更广泛的应用性学科合作,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学、法律等等。
跨学科合作反映的是现实社会问题的复杂性,鼓励学生思考多元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将更容易形成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对经验和其他学科的了解将促进学生对公共管理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最后,注重专业素养和职业规划的培养。
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不只是要付出学习,在毕业后还需要寻找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
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提高职业素质。
学生需要在自己的职业计划方面逐步获得支持,如职业咨询、实习体验等等。
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公共管理领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培养一批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当前的背景下,如何建立一种科学、高效的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呢?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目标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全面的、实用的。
应当注重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应当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校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并能够胜任相关的岗位工作。
应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通过这些培养目标的设定,学生才能够在学校的学习和实践中全面发展,最终成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在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课程设置应当根据培养目标来确定,既要满足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课程设置应当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部分。
在理论课程方面,应当注重对公共管理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论的学习,包括政策法规、管理学、决策学、组织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还应当注重对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理论成果和现象。
三、实践教学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要注重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实践教学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学校应当注重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校可以与政府部门、企业机构、社会组织等进行合作,将学生送入相关单位进行实习或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也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工作特点和要求。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它的培养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服务实践这一核心指向,强调实践型人才培养,并不断研究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避免低效的学习、训练和评价,全面提升专业培养质量。
首先,要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实践型教学模式,坚持实践贯穿学习全过程,改革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以实际操作来练习专业知识,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入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贯通,通过多媒体、实践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充分理解专业领域中复杂的问题。
其次,要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深刻体会过去“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只能培养理论型人才,而现在应该坚持“求对”的原则,通过以实践教学和训练为基础,培养实践型综合能力的人才。
要注重以信息化教学技术来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实践训练中的问题,注重以现代电子教育技术来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实践训练的效果。
最后,要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从考试评价上实施“优秀、合格和不及格”三个级别,从而更加精确地衡量每个学生在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表现,以提供学生明确的、准确的反馈,并帮助他们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要为学生及其家长提供更多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辅助服务,使其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公共管理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涉及政府、非营利组织和私营企业,涉及公共政策、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社会对于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育培训,以满足社会对于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真实需求。
一、培养目标明确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第一步是要确立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一方面要符合社会对于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
培养目标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在不同组织环境下进行公共管理工作的能力。
培养目标还应该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例如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等方面。
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课程设置合理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课程设置应当紧密贴合社会实际需求,突出实践性与应用性。
公共管理的课程应当包括公共政策分析、项目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注重社会科学、经济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这样学生在深入学习公共管理基础理论的也能够学习到相关的实践技能。
课程设置还应当注重跨学科融合,比如与信息技术、传播学等相关学科进行合作,使学生能够在跨领域的知识中获得更广阔的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环节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高校应当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增加经验,提高操作能力。
高校还应当开设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进行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使学生真正融入社会,感受社会的需求与挑战。
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管理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既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
培养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教育系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公共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是武器,实践是战场。
所以,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已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公共管理是一个与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所以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走出课堂,去接触社会,去了解实际情况,锻炼自己。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实际操作流程,了解社会组织管理,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专业实践性课程设置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设置与专业实践相关的课程。
管理学实践,政策实践,社会调查与统计实践等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管理学理论知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些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能力。
四、实习实训方式实习实训是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通过参与实习实训,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学会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习实训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水平,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实训也可以让学生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通过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解决实际问题。
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背景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概述了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不同模式,分析了我国现行模式的现状,并提出了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还进行了案例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讨论的模式,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教育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新模式、国内外比较、现状分析、优化建议、案例分析、总结、发展方向、局限性、改进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行政管理领域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的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开展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灵活处理复杂的管理问题,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当前,国内外对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探讨和经验总结阶段,缺乏系统性的比较分析和案例研究。
本文旨在对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国内外现有模式的优劣势,总结我国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提出优化建议,并通过案例分析来验证提出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完善我国行政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不同的培养模式,深入了解我国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出优化的培养模式建议,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推动行政管理教育的发展。
通过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不同培养模式的优劣势,为行政管理教育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公共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
公共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引言•公共管理本科教育现状及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公共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应用型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对策•结论与展望引言01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共事务的复杂性增加,公共管理学科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公共管理本科教育需要培养具备应用能力的人才。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公共管理本科教育不仅需要传授理论知识,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公共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策略,以期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公共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可以促进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提高公共管理教育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公共管理人才。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为其他学科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公共管理本科教育02现状及问题公共管理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公共事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公共管理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公共意识、公共责任感和公共领导能力等素质,以适应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和其他公共部门的需要。
公共管理本科教育通常包括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教学等环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公共管理本科教育现状目前的课程设置仍存在缺陷,未能充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足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公共管理本科教育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目前仍存在不足之处。
当前公共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03式定义和内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事务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为了适应这样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探索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并提出建议。
一、培养时注重实践能力公共管理领域需要的是具体的实践能力,因此,教育机构应注重实践分析与培养。
从实践出发,让学生通过学习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
这对于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课程设计时,应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思考并实践所学概念和技能。
二、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在公共管理的教育环节中,应该将实际案例应用到课程中。
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因为实际案例更贴近于真实情况。
教师可以提供和介绍一些市场情况,让学生通过多角度的分析来学习知识,如市场竞争、财务管理、政治决策等等。
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公共管理是一个与政府、行业等组织紧密相关的领域,所以团队合作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在培养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时,应注重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不仅能够提高每个人的个人技能,同时也能促进团队间的深度合作。
在课堂上,教师应组织团队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些团队项目,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注重语言和沟通能力语言和沟通能力是公共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技能。
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沟通能力是一个持久而持续的过程。
教师应该注重语言的素养、交流技巧等方面,通过角色扮演、高效演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沟通能力。
五、多样化教学手段公共管理领域中有很多不同的方面,如会计、管理、法律等等。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各种需求。
因此,教师应该尝试给学生使用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通过问题与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公共管理是一个多学科、高度互动的领域。
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同时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可以通过注重培养实际能力、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等多种方法,来培养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模式提出些建议。
3 、 统 计 学方 法
公共管理领域 内的实践应用性 , 加强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
应 用型 人才 。
数据采用 S P S S 1 6 . 0 进行统计分析。
目标一致性看 , 该题回答 “ 一致 ” 的占4 . 9 %, 回答 “ 基本 一
实践 、 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增加 实践比重并有机结合 。 【 关键词 】公共管理
一
本科
人才培养
应用型
、
对 象 与 方 法
1 、 调查 对 象
对 南 京 邮 电大 学人文 与社 会科 学学 院公 共 管理 系
2 、 教 学活动 评 价
因此提 出公共 管理本科人 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 向、 定 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建议 , 在课程设置 、 教学考核 、 实习
( 1 )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是人才 培养 目标 , 培养 目标决定 了培养模式。 调查数据显示 , 从人 才培养 目标和人才需求一致性上看 , 该题回答 “ 一致” 的 占 1 . 6 %, 回答 “ 基 本一 致 ” 的 占6 8 . 9 %, 回答 “ 不一致” 的占 2 9 . 5 %。 可见人才培养 目 标和社会需求有一定程度的脱轨 , 应予以调节 。 从教学 内容 、 课程设置 、 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
一
共管理 本科 人才培 养现状 作了一些化 。 ( 2 ) 教学 内容和课程 。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 出, 南京 邮电 大学公共管理本科专业课程 设置考 虑了与其它 专业的一
l 一5 题 是学生对人才培养 目标 的定位和满意度调查 , 6 — 8 题是学生对教学 内容和课程 的满 意度调查 , 9 一l 4题是 学生对教学方式 和方法 的满意度调查 , l 5 一l 6 题 是学生 对课程考核方式 的满意 度调 查 , 1 7 一l 9 题 是学生对 工作
的占7 5 . 4 %, 回答“ 不一致” 的占1 9 . 7 %。 可见教学 内容 、 2 0 1 0 级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 学生进行 问卷调查 ,发放 致 ” 问卷 7 0 份, 收回有效 问卷 6 l 份。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基本 围绕人才培养 目 标 设置 , 但也有 2 、 调 查方 法 定偏差。从教学计划的针对性 上看 , 该题回答“ 一致” 的 为 0 , 回答“ 不一致” 的达到 2 9 . 5 %, 说明当前的培 养模式针 以问卷调查为主 , 辅之 以个别深入访谈 的方式 , 对公
定交叉性 , 满意度超过 7 0 %; 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 不满意程度较高 , 超过 了 3 0 %, 尤其在提高实践能力方面
0 %。从数据上反映 , 当期公共管 体验的满意度 调查 , 2 0 —2 3题是学生对 嵌入式实 践学 习 不满意程度甚至接近 了 5 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要有所调整 , 既要考虑和其它专业的 的满意度调查 , 2 4 —2 7 题 是学生对 附加式实践学 习的满
3 、 实践 活动 评 价
( 1 ) 工作体验。 调查数据数据显示 , 南京邮电大学学生 不满意的百分 比都在 8 0 % 识, 熟练 的公共管理技能和很强的公共管理实践能力的公 对工作体验不满意程度都较高 , 左右。 公共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安排 了相应的实 共 管理 专 门人才 。 有 的专业制定 了学期 内实习计划 , 有 的专业为学 ( 2 ) 公共管理人才 目标知晓度 。 问及 “ 公共管理专业人 习活动 , 才培养的基本 目标是 ‘ 能在文教 、 体育 、 卫生、 环保 、 社会保 生提供 了参观考察用人单位的机会 。但是 , 从学生对 这些 险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 ’ ,你在做这份 问卷前清 实 习活动 的评价来看 , 满意程度并不高 , 这间接反映 了 目 实习活动没有取得 楚吗?” 时, 回答“ 非常清楚 ” 的l 0 人, 约占1 6 . 4 %; 回答“ 知 前我们所提供的学期 内或假期 的参观 、 道 一点” 的4 2 人, 约占 6 8 . 9 %; 回答“ 一 点都不清楚 ” 的9 应有的效果 , 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 。 笔者认为 , 专业实习是
l l l l 0 教 育经济
■■ 磊
【 摘要 】通过对 南京邮电大学公共 管理 系学生关于公 人 , 约占 1 4 . 8 %。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对 自己所学专业的 目 共管理本科人 才培养现状 的问卷调查, 发现其还存在人才 标定位不是很清楚 。
培 养 目标 不 够 明 确 、 实践 能 力 培 养 不 足 等诸 多 问题 ; 本 文
二、 问卷 数 据 分 析 1 、 公 共 管理 人 才 目标 评价
( 3 ) 教学方式和方法。 从调查数据可 以看 出 , 学生与教 师之间沟通较良好 , 教师在学生学习 、 就业等方面能提供
积极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 满意度都超过 7 0 %。 教学方式上 , 教师 比较 注重结合案 例和 实践 , 满 意度超过 9 0 %; 并且教 ( 1 ) 公共管理人才 目 标 学生定位。调查 中学生对公共 管理人才 目 标 定位有 自己的思考 。被问及 “ 公共管理专业 师的讲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满意度超过 0 %; 但在鼓励 学生开发创造性上略显不足 , 不满意度超 应该把培养什么类型人才放在首位” , 回答“ 应用型 ” 的有 7 3 1 人, 占5 0 . 8 %; 回答“ 复合型” 的有 2 0人 , 占3 2 . 8 %; 回答 过 3 0 %。 整体上看 , 教学比较偏重教师的讲授 , 学生的参与 学生的满意度较高 , 超过 “ 创新型 ” 的有 1 0人 , 占1 6 . 4 %。复合型是基础 , 应用型是 度和创造性不高 。教 学态度上 , 0 %, 教学态度和职业态度对学生产生了积极有利的影响。 现实要求 , 创新型强调可持续性 。 笔者认为 , 公共管理本科 8 专业应从学生的出口出发 , 确定应用型为公共管理人才培 养的 目标 ,立足于培养具备比较扎实 的公共管理专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