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合集下载

图鉴认识自然常见昆虫

图鉴认识自然常见昆虫

群居与迁徙
群居习性:部分昆 虫喜欢群居,如蜜 蜂、蚂蚁等,共同 生活、协作觅食。
迁徙习性:一些昆虫 会进行长距离迁徙, 如蝴蝶、蜻蜓等,为 了繁殖或寻找更适宜 的生活环境。
防御机制
昆虫的防御机制 包括变色、释放 异味、装死等行 为。
一些昆虫通过拟 态来模仿有毒或 不好吃的其他生 物,以避免被捕 食。
口器类型
刺吸式口器:常见于有翅亚 纲,如蚊子、蝉等
咀嚼式口器:常见于无翅亚 纲,如蝗虫、蟋蟀等
虹吸式口器:常见于蛾类和 蝶类昆虫
吸式口器:常见于蚂蚁和蜜 蜂等社会性昆虫
翅膀与飞行
昆虫翅膀的类型和功能
昆虫的飞行方式和特点
昆虫翅膀的构造和进化历程
昆虫飞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命周期与变态
卵:昆虫的繁殖 方式,通过产卵 来繁衍后代
有些昆虫会利用 集体的力量进行 防御,例如蜜蜂 和蚂蚁通过群体 协作来保护巢穴。
一些昆虫还会利 用物理防御机制, 如硬化的外壳或 尖锐的刺来抵御 攻击。
繁殖与后代
昆虫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交配、产卵和孵化 卵的孵化时间和温度对孵化率的影响 昆虫的生殖方式:孤雌生殖、两性生殖如蜜蜂 授粉、天敌昆虫等
昆虫在医药上的价值:如某些 昆虫具有药用价值
昆虫在食品工业中的利用:如 食用昆虫、昆虫蛋白等
昆虫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如 控制害虫数量、促进生物多样 性等
xx
PART FIVE
昆虫的保护
濒危种类与保护措施
濒危种类:如金斑喙凤蝶、长臂猿等 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监管、提高公众意识等
xx
PART TWO
昆虫的特征
复眼与单眼
复眼:昆虫特有的眼睛类型,由多个小眼组成,能够感知全方位的视觉信息。

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生物之一,对于昆虫的鉴定是昆虫学研究的基础。

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鉴定方法。

一、外部形态鉴定法外部形态鉴定法是最常见也是最直观的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昆虫的体型、颜色、触角、翅膀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昆虫的种类。

例如,翅膀的形状、图案和颜色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种类的蝴蝶;触角的形状和长度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种类的甲虫。

外部形态鉴定法适用于已知种类的昆虫,对于未知种类的昆虫则需要结合其他鉴定方法。

二、显微镜观察法显微镜观察法是鉴定昆虫种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结构,可以获得更准确的鉴定结果。

例如,观察昆虫的触角、口器、翅膀上的鳞片等微小结构,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种类的昆虫。

显微镜观察法需要一定的实验室设备和专业知识,适用于高级昆虫学研究和鉴定。

三、遗传分析法遗传分析法是一种基于DNA序列的鉴定方法。

通过提取昆虫体内的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可以获取昆虫的遗传信息,从而确定其种类。

遗传分析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鉴定未知种类的昆虫,对于系统发育和种群遗传结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遗传分析法需要相对复杂的实验操作和专业知识,适用于科研和高级鉴定工作。

四、生态鉴定法生态鉴定法是一种基于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的鉴定方法。

通过观察昆虫的栖息地、食物来源、行为特征等,可以初步判断昆虫的种类。

例如,观察昆虫的食性和栖息地类型,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种类的蜜蜂。

生态鉴定法适用于野外昆虫调查和初级鉴定工作,对于已知种类的昆虫有较好的效果。

总结起来,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有外部形态鉴定法、显微镜观察法、遗传分析法和生态鉴定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鉴定对象和研究目的,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鉴定结果。

昆虫鉴定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昆虫鉴定的方法。

识别常见昆虫

识别常见昆虫

识别常见昆虫昆虫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生物类群,它们种类繁多,数量庞大。

有些昆虫对人类的生活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了解和识别常见的昆虫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昆虫的特征和识别方法,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些昆虫。

一、蚊子蚊子是夏季经常出现的昆虫,在傍晚和夜间活动最为频繁。

蚊子身体呈细长形,通常有长长的吸血嘴。

它们的身体一般呈灰色或者黑色,翅膀透明。

蚊子的叮咬通常会引起皮肤瘙痒和肿胀,有时还会传播疾病。

因此,当我们发现蚊子时,要注意采取措施将其驱赶或消灭,以避免叮咬。

二、苍蝇苍蝇是非常常见的昆虫,常常在室内乱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干扰。

苍蝇的身体呈灰褐色,有一对大红色的眼睛。

它们的嗡嗡声常常让人感到烦躁。

苍蝇是传播细菌和疾病的常见媒介,因此,发现苍蝇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驱除,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三、蟑螂蟑螂是居住在人们居住的环境中的昆虫,它们喜欢潮湿和黑暗的地方。

蟑螂身体扁平呈橙色或棕色,常常在夜间活动。

蟑螂是一种非常耐寒、耐饥饿的昆虫,能在各种环境中生存。

蟑螂的存在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且它们还可以传播病原体,引起人们的身体不适。

因此,当我们发现蟑螂时,应立即采取消灭措施,并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减少蟑螂的滋生。

四、蚂蚁蚂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常常在夏季和秋季活动频繁。

蚂蚁的身体一般是黑色或棕色,并且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蚂蚁通常生活在一起,并以蚁巢为家。

它们会根据食物来源建立传递路径,形成蚁道。

蚂蚁对食物和甜味特别敏感,因此,当我们发现蚂蚁时,应及时清理周围的食物残渣和甜食,避免蚂蚁的滋生和传播。

五、蜜蜂蜜蜂是一种重要的昆虫,它们能够进行传粉,促进植物的繁殖。

蜜蜂通常有黄色和黑色的条纹身体,并且有一对透明的薄翅膀。

蜜蜂对于人类的生活很重要,但当我们发现蜜蜂巢或者蜜蜂大规模出现时,应注意保持距离,以免被蜜蜂攻击。

总结起来,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常见昆虫的特征和识别方法,包括蚊子、苍蝇、蟑螂、蚂蚁和蜜蜂。

不同动物的辨味方法

不同动物的辨味方法

不同动物的辨味方法引言在动物王国中,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辨味能力。

辨味是动物为了寻找食物、避免毒害以及识别伴侣等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感官行为。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动物的辨味方法,并解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犬类动物犬类动物是天生的嗅觉高手。

它们拥有发达的嗅觉器官和大量的嗅觉受体,能够捕捉微弱的气味信号。

狗的鼻子可以分辨上万种不同的气味,而且它们还能通过嗅觉感知到一些犬类无法听到的高频声音。

狗的辨味方法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步骤:1.嗅闻:狗会先通过鼻子闻取空气中的气味分子,其鼻腔内的嗅觉受体能够识别气味的化学特性。

2.分析:狗会将嗅闻到的气味分子传递至大脑的嗅觉处理区域,进行分析和比对。

3.辨别:狗的大脑将比对得到的气味信息与其记忆库中的气味进行对比,然后辨别出具体的气味。

由于狗的鼻子非常敏感,它们在人类无法察觉的气味中能够发现许多有用的信息,比如患病的人或动物的气味、追踪犯罪嫌疑人的气味等。

二、鸟类动物鸟类动物也具有较为发达的嗅觉能力,尽管它们的嗅觉器官相对较为简单。

多数鸟类的嗅觉主要通过基底神经节和嗅球这两个与嗅觉相关的脑区进行处理。

鸟类的辨味方法可以概括如下:1.嗅闻:鸟类通过鼻腔中的嗅觉细胞感知空气中的气味。

2.分析:嗅觉细胞会将嗅闻到的气味信号传递至嗅球,进而与神经元相互作用,进行信号的分析和整合。

3.辨别:经过分析的气味信息会传递至鸟类大脑的嗅觉处理区域,进一步辨别出具体的气味。

鸟类主要依靠嗅觉来寻找食物、判断是否遭遇危险以及选择合适的伴侣。

例如,一些鸟类会利用嗅觉来找到迁徙途中的食物源和水源。

三、昆虫类动物昆虫类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多的动物分类之一。

它们的辨味方法与犬类和鸟类有着很大的不同。

昆虫类的辨味方法可以简述为以下几个步骤:1.嗅闻:昆虫类动物利用其感觉器官上的微小鞭毛(种类不同的昆虫可能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感受空气中的化学物质。

2.分析:嗅觉器官会将嗅闻到的气味信息传递至昆虫类动物的神经系统,进行信号分析和处理。

图鉴认识自然常见昆虫

图鉴认识自然常见昆虫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二)昆虫纲的特征
• 头、胸和腹三个体 段。
• 头部具有口器、1 对触角、1 对复眼 和2 ~3 个单眼。
• 胸部具3 对足、常 具2 对翅。
• 腹部有外生殖器, 有时还有1 对尾须。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二)昆虫纲的特征
• 有变态。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三)与节肢动物门相近纲的区 别
畸 形
褪 色
虫 瘿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
• 防治:对剌吸式口器的害虫的防治,只 有用内吸剂、触杀剂和熏蒸剂才有防治 效果,而胃毒剂防治则无效。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3)虹吸式口器
复眼 喙
下唇须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虹吸式口器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4)锉吸式口器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第8 、9节的腹面, 由3 对产卵瓣组成, 第1 对称腹产卵瓣, 第2 对称内产卵瓣, 第3 对称背产卵瓣。生殖孔开口于第8 、 9 腹节之间。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1) 外生殖器
• 产卵器有很多变化: • 蝗虫的产卵器短小呈瓣状; • 蟋蟀的产卵器剑状; • 姬蜂的产卵器细长, 有的可为体长的数倍; • 蜜蜂的产卵器则特化为螫针; • 在植物组织内产卵的昆虫, 其产卵器往往成锯齿状 创造 挑战
复眼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单眼
• 昆虫的单眼分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3. 口器
• 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 由于昆虫的种类、食性 和取食方式不同, 它们的口器在外形和构造上有 各种不同的特化, 形成各种不同的口器类型。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昆虫识别练习

昆虫识别练习

昆虫识别练习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之一,同时也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科学研究者、生态学家和自然爱好者来说,学习和识别昆虫种类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一些常见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练习技巧。

第一部分:节肢动物的特征在进行昆虫识别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昆虫所具备的一些基本特征。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外骨骼:昆虫拥有坚硬的外骨骼,它们的身体由一系列的节组成,每个节上都有一对附肢。

2.三对腿:正常情况下,昆虫具有三对腿。

这些腿通常附着在它们的胸部下面。

3.一对触角:触角是昆虫用来感知周围环境的重要器官,它们通常位于头部。

4.复眼:大部分昆虫拥有复眼,它们由许多微小的视觉单元组成,可以提供广角视野。

第二部分:常见昆虫的识别方法1.蝴蝶和蛾类:蝴蝶和蛾类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昆虫之一。

它们的翅膀通常具有鲜艳的色彩,可以很好地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蝴蝶通常在白天活动,而蛾类则主要在夜晚出现。

通过观察它们的体形、翅膀花纹以及触角的形状,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它们的分类。

2.甲虫类:甲虫类是昆虫界中数量最庞大的一类,包括了诸如甲虫、金龟子等各种各样的物种。

它们通常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和短而粗壮的身体。

通过观察它们的头部形状、身体颜色和纹路以及鞘翅的特征,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它们的分类。

3.蜜蜂和蚂蚁:蜜蜂和蚂蚁是昆虫界中社会性昆虫的代表。

它们通常生活在一个由女王、工蜂和雄蜂组成的群体中。

蜜蜂通常具有黄色和黑色的身体,而蚂蚁则呈现出更多的色彩和身体形态。

观察它们的体型、翅膀、触角和腿的特征,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它们的分类。

第三部分:昆虫识别的练习技巧1.观察和收集样本:到户外或昆虫聚集区域进行观察和收集昆虫样本。

将它们放到透明容器中,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如身体形态、颜色、纹理等。

2.使用专业工具:使用显微镜、放大镜和昆虫捕捉器等专业工具来帮助观察和识别昆虫。

通过放大昆虫的细节,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它们的特征。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鉴定昆虫种类是昆虫分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来确定昆虫的种类。

以下是常用的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一、外部形态观察法:1.身体结构:观察昆虫的体长、体宽、体高等身体比例,以及头部、胸部和腹部等部位的形态特征,如触角的形状、复眼的数量和分布、咀嚼口器或吸管口器的类型等。

2.翅膀形态:观察昆虫的翅膀形态,如翅膀的颜色、纹路和结构特征,同时还要注意是否有翅膀、翅膀的数量以及翅膀之间的形态差异等。

3.颜色和斑纹:观察昆虫的颜色和斑纹的分布模式,这些特征常常与昆虫的物种有关。

4.外壳特征:观察昆虫的外壳,外壳的纹理、坚硬程度和颜色都与物种有关。

5.附属器官:观察昆虫的附属器官,如触角、翅脉、足部、生殖器官等的特征,它们的形态特征对于鉴定昆虫的种类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态学观察法:1.寄主观察:观察昆虫的寄主植物或宿主动物,有些昆虫种类对特定的寄主植物或宿主动物有选择性,因此通过观察寄主植物或宿主动物可以指导昆虫的种类鉴定。

2.生境观察: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包括生活地点、栖息地、季节性等因素,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锁定昆虫的种类。

三、生物学特征观察法:1.昆虫生活史:通过观察昆虫的卵、幼虫、蛹和成虫等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推断昆虫的分类群体或种类。

2.食性:根据昆虫的食物选择性,如咀嚼式食草昆虫和吸血食性昆虫等,可以初步鉴定昆虫的种类。

3.声音和行为:一些昆虫种类具有特殊的声音和行为习性,通过观察和聆听可以辅助鉴定昆虫。

4.生殖器官: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殖器官,如雄性昆虫的生殖器官形状和数量,可以辨别物种。

四、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因测序技术和DNA条形码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比较昆虫DNA序列的差异和相似性来确定昆虫的种类。

需要指出的是,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并不是孤立的,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鉴定。

此外,由于昆虫物种的多样性和分类上的相似之处,鉴定昆虫种类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错误性,因此鉴定昆虫种类最好由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昆虫分类学专家来完成。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识别常见的昆虫是昆虫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对于许多人来说,也是一项有趣的爱好。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昆虫识别方法。

1.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是最常用的昆虫识别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昆虫的颜色、大小、触角、触须、翅膀等特征,可以初步确定昆虫的分类。

有些昆虫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如螳螂的前肢、蜻蜓的翅膀等,通过这些独特的特征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识别。

2.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结构:有些昆虫的特征十分相似,难以通过肉眼观察进行准确识别。

此时,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结构,如复眼、触角、翅膀的纹理等,来区分不同的昆虫。

3.通过昆虫的生活习性进行识别:不同的昆虫有着不同的繁殖方式、食性和栖息地等生活习性。

观察昆虫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如其捕食方式、筑巢行为等,可以帮助识别昆虫的科属。

4.借助昆虫分类手册:昆虫分类手册是昆虫学领域的重要工具,其中收录了大量的昆虫种类和详细的描述。

在识别昆虫过程中,可以借助分类手册对照昆虫的特征进行鉴定。

5.使用昆虫识别应用程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昆虫识别类的应用程序也相继推出。

用户可以通过拍照或输入相关信息,应用程序会通过图像识别或数据库查询等技术手段来识别昆虫的品种。

6.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果自身在昆虫识别方面缺乏相关知识,或者遇到了难以判别的昆虫种类,可以寻求专业昆虫学家或昆虫爱好者的帮助。

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昆虫识别经验,能够准确鉴定昆虫的种类。

除了以上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昆虫的形态特征会随着其生命周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识别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昆虫的生命周期。

此外,昆虫的识别和分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识别。

综上所述,识别常见的昆虫需要观察其外部形态、细节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征。

可以借助显微镜、昆虫分类手册、昆虫识别应用程序等工具进行鉴定,同时也可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

昆虫识别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

昆虫分类-10个目主要特征

昆虫分类-10个目主要特征

昆虫10个目主要特征和常见种类;口器咀嚼式.翅2对,膜质,翅脉网状,多横脉,各翅均有一翅痣。

腹部细长;尾须小,1节。

半变态。

蜻蜓、豆娘.前胸极长;前足为捕捉足;翅2对,前翅覆翅,后翅膜质.尾须不长,多节。

渐变态。

2对,前翅革质称覆翅,后翅膜质;后足为跳跃足。

大多尾须短,1节;常具听器;雄虫一般有发声器,雌虫多具发达的产卵器.渐变态.蝗虫;蚱蜢-头尖,呈圆锥形,触角短;蟋蟀(蛐蛐)-黄褐色至黑褐色,腹部有2根细长的尾须,触角长于身体;螽斯(蝈蝈)-外形似蝗虫,草绿色,触角长于身体;蝼蛄.触角3-5节,通常4节;口器刺吸式.翅2对,前翅半鞘翅,后翅膜质,少数种类翅完全退化;小盾片发达;后胸常有臭腺。

无尾须.渐变态.黾蝽(水黾)-两栖,触角外露,无臭腺,胫节有特化毛,能在水面行走;负子蝽-水生,触角隐藏,有臭腺,后足游泳足;龟蝽、盾蝽、长蝽、缘蝽、猎蝽、盲蝽-陆生,触角发达,通常有臭腺体小到大型。

触角短或长,节数因种类而异,多为丝状;口器刺吸式。

翅2对,前翅质地相同,革质或膜质,后翅膜质,静止时翅置于腹部背面上方呈屋脊状。

无尾须。

渐变态。

斑衣蜡蝉、蝉(知了)、沫蝉、叶蝉、角蝉、蚜虫体小到大型;体坚硬,有光泽,通常称“甲虫”。

触角形状多样,一般10-11节;口器咀嚼式。

前胸发达,背板宽大;翅2对,前翅角质化称鞘翅,无明显翅脉,静止时不相叠,中间有一鞘缝,后翅膜质.无尾须。

全变态。

天牛、金龟、瓢虫、象甲、步甲、叶甲、扣头虫2对,前后翅相似,膜质,无臀叶,翅脉呈网状,翅脉在近翅缘处多分叉。

尾须1节或无.全变态。

草蛉,幼虫口器为咀嚼式.翅2对,被鳞片,翅脉稀少。

有退化的尾须。

全变态.蝶-触角球杆状,多白天活动,静止时翅多直立或平置;蛾-触角丝状或羽毛状,多夜间活动,静止时翅多呈屋脊状体小到中型。

触角多样,细长多节(丝状或环毛状等),或短而仅3节(具芒状或不具芒);复眼发达;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

翅2对,前翅膜质,后翅特化成平衡棒.尾须无或有.全变态.蚊、蝇、虻13节,雄虫12节;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

常见动物的鉴别

常见动物的鉴别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动物界已知种约有150万种,隶属30多个动物门。

如何识别与鉴定它们,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分门别类地一一介绍。

现仅介绍常见动物识别与鉴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

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当工作需要遇到不同类群时,也能尽快地熟悉它们并进行识别与鉴定工作了。

为识别和鉴定某一类群时,首先必须熟悉有关该类群的基本知识,了解该类群分类中常用的一些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理解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并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检索到各个目。

一、昆虫纲的基本知识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主要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一对触角;胸部具三对附肢(足),大多数种类还具两对翅。

二、昆虫纲分类常用的主要特征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

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

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为成虫。

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

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常见的变态类型有:1.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

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

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

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一、原尾目P r o t u r a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

体微小,不过2m m。

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无尾须,分布广体微小;口器藏于头内;腹部12节,腹部1~3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

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无经济意义。

通称原尾虫,简称螈。

全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首次发现。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增节变态二、弹尾目C o l l e m b o l a弹尾目属小型无翅无复眼无尾须类型昆虫,长在5m m以下。

口器藏于头内;有单眼组成的小眼群;触角4~6节;腹部6节,第1节腹面有1个粘管,第3节腹面有握弹器,第4或第5节上有弹器,善跳跃。

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

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

通称跳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表变态三、双尾目D i p l u r a体细长,一般长在10m m以内。

白或灰白色,口器藏于头内;小型无眼无翅;触角丝状,20~40节或更多;腹部11节,第1~7节腹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

多生活于砖石下、枯枝落叶下或土壤等潮湿荫蔽之处,极怕光,行动活泼。

通称双尾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四、缨尾目T h y s a n u r a(衣鱼目Z y g e n t o m a)昆虫体有鳞片,口器外露;有复眼,发达或退化;触角丝状,30节以上;腹部11节,腹部2~8节常具有针突和翻缩泡;腹下有腹刺若干对,腹末具1根中尾丝,两根尾须。

多生活于石下、土缝、朽木中、枯枝落叶间,有的生活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通称衣鱼。

因为它具有滑翔能力,从高处落下也不会摔伤。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五、蜉蝣目E p h e m e r i d a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刚毛状,不甚明显;复眼1对发达,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翅半透明,前翅大,后翅小;腹部11节;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1根中尾丝。

常见昆虫图谱识别

常见昆虫图谱识别

常见昆虫图谱识别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中占了超过50%,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直到21世纪初,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昆虫种类图片大全吧!蝗虫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俗称“蚱蜢”,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盖在后翅上,后翅很薄,适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蝴蝶蝴蝶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大约有14000多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中国有1200种,一般色彩鲜艳,身上有好多条纹,色彩较丰富,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8~30厘米左右,最小的只有0.7厘米左右,和蛾类的主要区别是蝴蝶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蛾的触角形状多样。

蜜蜂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昆虫,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

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蜻蜓蜻蜓的幼虫在水中发育,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

成虫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捕食飞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等对人有害的昆虫,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实为益虫。

苍蝇苍蝇在生物学上属于典型的“完全变态昆虫”,70年代末统计,全世界有双翅目的昆虫132个科12万余种,其中蝇类就有64科3万4千余种,主要蝇种是家蝇、市蝇等。

蚊子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000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以按蚊属、伊蚊属和库蚊属最为著名。

昆虫识别与鉴定同翅目

昆虫识别与鉴定同翅目
一般黑色或褐色,少数艳丽;头顶有 或无向上的突起;前胸背板特发达,小 盾片通常被遮盖或退化,胫节端部有一 横列端距。
已知近3000种,中国已知 近300种。
二、木虱次目 Psyllomorpha
小型;活泼能跳;触角10节;前翅皮革质或膜质,R脉、M 脉和Cu1脉基本愈合,形成主干,到近中部分成3支,到近端 每支再分成2支;后足基节有疣状突起,胫节端部有刺。
触角短,鬃状、线状或念珠状 前翅质地均一,膜质或革质 有些蚜虫和雌性介壳虫无翅
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
生物学和生态学
大多数为渐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少数为过渐变态,如雄性介壳虫及粉虱有类似蛹的虫态。 多聚集生活。 繁殖方式多为两性卵生,有些为孤雌胎生或孤雌卵生。一些介 壳虫和多数蚜虫具有世代交替现象。
蝉生活史4-17年。仅包括1科,已知约2000种。

6、蝉科 Cicadidae
成虫生活在树上,幼期生 活在土壤中;若虫的蜕称蝉 蜕,若虫背真菌寄生形成蝉 花,均可入药。
我国已知近200种,如蚱 蝉Cryptotympana atrata
Ⅲ、沫蝉总科 Cercopoidea
小到中型;前胸背板大,平或明显隆起,小盾片长于或 等于前胸背板;前翅常加厚呈皮革质;后足胫节有1-2侧 刺褐1-2横列端刺。
2、飞虱科 Delphacidae
体小型,2-9mm;多灰白或褐色;头小、短,触角锥形,少数第1、2 节长而扁平;前胸常呈衣领状;翅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有长翅型和短翅 型;后足胫节有2个大刺,端部有1个可活动的距。
已知约150属1500种,中国已知100多种,有许多经济植物的重要害虫, 如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若虫一般隐蔽在自身分泌的泡沫中,最后一次蜕皮后离 开泡沫。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动物界已知种约有150万种,隶属30多个动物门。

如何识别与鉴定它们,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分门别类地一一介绍。

现仅介绍常见动物识别与鉴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

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当工作需要遇到不同类群时,也能尽快地熟悉它们并进行识别与鉴定工作了。

为识别和鉴定某一类群时,首先必须熟悉有关该类群的基本知识,了解该类群分类中常用的一些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理解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并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检索到各个目。

一、昆虫纲的基本知识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主要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一对触角;胸部具三对附肢(足),大多数种类还具两对翅。

二、昆虫纲分类常用的主要特征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

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

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为成虫。

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

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常见的变态类型有:1.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

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

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三)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三)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三)在野外或实际工作中,如果掌握了一些常见动物的主要特征,那么无须使用检索表一步一步地检索,就能识别它们所属的类群。

这些特征称之为“识别特征”。

昆虫之庞杂为动物界之冠,但掌握昆虫纲各目的识别特征并不太困难。

而有经验的人不经检索就能判别常见昆虫所在的目、科,有时甚至属或种。

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常见各目及其主要的识别特征。

原始无翅;无变态;腹部具与运动有关的附肢。

1.缨尾目中、小型,体长而柔软,裸露或覆以鳞片。

咀嚼式口器。

触角长,丝状。

腹部末端具三根细长尾丝。

如石蛃、衣鱼。

前者多生活于石块及落叶之下潮湿环境中,后者常见于室内抽屉、衣箱或书籍堆中。

2.弹尾目微小型,体柔软。

触角4节。

腹部第1、2、4节上分别着生有粘管、握弹器和弹器,能跳跃。

如跳虫。

通常有翅;有变态;腹部无运动附肢。

3.直翅目大型或中型昆虫。

头属下口式;口器为标准的咀嚼式;前翅狭小,革质;后翅宽大、膜质,且能折叠藏于前翅之下;腹部常具尾须及产卵器;发音器及听器发达;发音以左右翅相摩擦或以后足腿节内侧刮擦前翅而成;变态为渐变态。

蝗虫、蝼蛄、油葫芦、中华蚱蜢等皆属此目。

4.蜚蠊目咀嚼式口器,复眼发达,触角丝状;翅二对,也有不具翅的,前翅革质,后翅膜质,静止时平叠于腹上;足适于疾走;渐变态。

如各种蜚蠊和地鳖虫。

5.螳螂目体细长,咀嚼式口器,触角丝状;前胸发达,长于中胸和后胸之和;翅两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静止时平叠于腹上;前足适于捕捉;渐变态。

如螳螂。

6.等翅目体乳白色或灰白色,咀嚼式口器;翅膜质,很长,常超出腹末端,前后翅相似且等长故名。

渐变态。

本目是多态性、群居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每一群中有五种类型成员组成,即长翅型的雌雄繁殖蚁,短翅或无翅型的辅助繁殖蚁,和不孕性的工蚁和兵蚁。

如各种白蚁,是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方的主要害虫。

7.虱目体小而扁平,刺吸式口器,胸部各节愈合不分,足为攀缘式,渐变态。

为人畜的体外寄生虫,吸食血液并传播疾病,如体虱。

园艺昆虫识别知识点总结

园艺昆虫识别知识点总结

园艺昆虫识别知识点总结在园艺领域,昆虫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害虫,它们可能会给植物造成损害。

因此,了解和识别不同的昆虫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园艺昆虫识别的知识点。

一、昆虫的外部特征1. 头部:昆虫的头部包括触角、口器、眼睛等部分。

触角的形状和数量、口器的类型和长度、眼睛的大小等都是识别昆虫种类的重要依据。

2. 胸部:昆虫的胸部包括三对腿,背板和翅膀。

腿的形状和长度、背板的颜色和纹路、翅膀的大小和纹理都是识别昆虫种类的重要特征。

3. 腹部:昆虫的腹部包括腹节和尾部。

腹节的数量和形状、尾部的特征等也是识别昆虫种类的重要信息。

二、常见的园艺害虫1. 蚜虫:蚜虫是园艺中比较常见的害虫,它们通常吸食植物的汁液,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蚜虫的外部特征为身体长而细,触角明显,通常呈现绿色或黑色。

2. 虱子:虱子也是园艺中常见的害虫,它们喜欢聚集在植物的叶片上吸食汁液,导致叶片黄化脱落。

虱子外观小巧,色泽一般为黑色或褐色。

3. 蛾类:蛾类是比较大型的害虫,它们的幼虫会在植物上产卵并吃食植物叶片,导致叶片凹陷或者变形。

蛾类的外部特征为翅膀宽大,通常呈现各种颜色的斑纹。

4. 蚂蚁:蚂蚁通常不是直接危害植物的害虫,但它们会在植物之间传播病毒和真菌,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

蚂蚁的外部特征为体型细长,呈现黑色或者红色的色泽。

三、昆虫的生活习性1. 受损部位:昆虫通常会针对植物的某些部位进行侵害,比如叶片、茎部、根系等。

根据不同的受害部位来判断可能的害虫种类。

2. 孳生环境:昆虫在不同季节或者环境下的活动和繁殖方式也各有不同。

了解害虫的孳生环境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3. 食性特点:不同的害虫会有不同的食性特点,有些喜欢吸食植物的汁液,有些喜欢啃食叶片或果实。

针对不同害虫的食性特点进行识别和防治非常重要。

四、昆虫的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者天敌繁殖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比如放入捕食性昆虫,或者栽种对某些害虫有天敌作用的植物。

昆虫记中的动物写出它的名称特殊的本领和评价

昆虫记中的动物写出它的名称特殊的本领和评价

昆虫记中的动物写出它的名称特殊的本领和评价1、螳螂:外貌: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

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

复眼突出,单眼3个。

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

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

习性:属于捕食性昆虫,喜欢捕捉活虫,特别是以运动中的小虫为食。

3龄前的幼小若虫,如无活虫,很难饲养成功。

因此,在螳螂卵块孵化前,应准备活虫饲料,如蚜虫和家蝇等。

蚜虫繁殖力极强,且易饲养。

可预先在花盆或小型塑料阳畦中,种植十字花科植物,待出苗后,接种上菜缢管蚜,让其繁殖待用。

其他饲料昆虫有大蜡螟、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黄粉虫等。

2、蜣螂:外貌:体黑色或黑褐色,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复眼发达,咀嚼式口器,触角鳃叶状,有3对足,足适于开掘,有2对翅,前翅角质化,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

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

有一定的趋光性。

虫体一般呈圆形,鞘翅短,腹部末端露出。

5∼30公釐(0.2∼1吋多)长。

色深,有的具金属光泽。

雄虫头顶有一长而弯曲的角状突。

3对足共20节。

牧场金龟亚科和蜉金龟亚科,但不滚粪球,而是在粪堆下挖一洞,用以取食和产卵。

蜉金龟较小,长4∼6公釐(约0.2吋),多为黑色,翅盖黄色。

牧场金龟长14∼20公釐(约0.5∼0.75吋),褐色或黑色。

习性:蜣螂,勺状头型的昆虫,可将粪便变成球型。

它们将卵产在此球状粪便上并将卵掩埋,这样可使幼虫在孵化时,有现成的食物供应。

世界上有2万多种蜣螂,分布在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块大陆。

最著名的蜣螂生活在埃及,有1-2.5厘米长。

世界上最大的蜣螂是10厘米长的巨蜣螂。

大多数蜣螂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

它常将粪便制成球状,滚动到可靠的地方藏起来,然后再慢慢吃掉。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鉴定昆虫种类是昆虫分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昆虫是地球上最多样化的动物群体之一,已知有超过一百万个已命名的昆虫物种。

鉴定昆虫的种类有多种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物地理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形态学鉴定是最常用的昆虫鉴定方法之一、昆虫的形态学特征非常丰富多样,包括颜色、体型、翅膀形态、触角形态等。

鉴定者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比对已知的形态特征数据库,以确定昆虫的种类。

形态学鉴定通常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以便观察到更加微小的形态特征,比如口器、触角的细微结构等。

形态学鉴定需要鉴定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因为昆虫的形态特征变化非常复杂,可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生变异。

生物地理学鉴定是通过研究昆虫的分布情况来进行鉴定的方法。

昆虫的分布通常受到环境因素和地理障碍的限制,不同地区的昆虫种类组成也会存在差异。

鉴定者可以通过比对不同地区的昆虫种类组成,来确定目标昆虫的种类。

生物地理学鉴定通常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比如野外调查的样本、文献资料等。

这种方法不仅需要鉴定者具备昆虫生态和地理知识,还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分子生物学鉴定是利用昆虫的DNA序列信息来进行鉴定的方法。

每个昆虫物种的DNA序列是独特的,鉴定者可以通过提取昆虫的DNA,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比如PCR扩增、测序等,来确定目标昆虫的种类。

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不仅鉴定准确度高,还可以对一些生活史阶段相似的昆虫进行区分。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昆虫包含足够的DNA量,对于一些小型的昆虫或已经损坏的标本来说,很难从中提取到足够的DNA。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鉴定方法,比如声音鉴定、化学物质鉴定等。

不同的鉴定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鉴定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鉴定。

总之,鉴定昆虫种类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鉴定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不同的鉴定方法可以相互补充,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昆虫鉴定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为更准确、更快速地鉴定昆虫物种提供了更多可能。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鉴定昆虫种类对于了解昆虫的生态习性、分布范围以及对农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一、外部形态鉴定法昆虫的外部形态是最直观的鉴定特征之一。

通过观察昆虫的体型、颜色、体毛、触角、翅膀等外部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属于哪一类或哪一科。

例如,观察昆虫的翅膀是否具有透明斑纹、翅膀的形状是不是伞状等,可以帮助鉴定昆虫是属于飞蝗科还是蚱蜢科。

此外,借助显微镜可以观察昆虫的口器、触角、腿部等微小结构,进一步确定其种类。

二、生态习性鉴定法昆虫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生态习性,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活方式、取食习惯、活动时间等,可以推测其种类。

例如,观察昆虫是在地面活动还是树上活动,是以花蜜为食还是以食物残渣为食,是夜行性还是日行性等,都可以提供宝贵的鉴定信息。

三、遗传分析鉴定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遗传分析成为鉴定昆虫种类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提取昆虫体内的DNA,并进行PCR扩增、测序等分子技术,可以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从而确定其种类。

遗传分析鉴定法具有高度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尤其适用于那些形态相似或外部特征不明显的昆虫种类。

四、标本鉴定法标本鉴定是昆虫分类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昆虫标本,并进行标本制备、标本鉴定等工作,可以将昆虫按照科、属、种的级别进行分类。

标本鉴定法需要昆虫专家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并且对昆虫的保护和保存有一定的要求。

鉴定昆虫种类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致观察的工作,需要对昆虫的形态、习性、遗传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同时,也需要参考相关的昆虫分类学知识和专业文献,以确保鉴定的准确性。

不同的鉴定方法可以相互印证和补充,提高鉴定的可靠性。

最终,通过鉴定昆虫种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昆虫的生态特征,为昆虫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常见昆虫图片名称课件

常见昆虫图片名称课件

蝴蝶
01
02
03
04
蝴蝶是昆虫中的一种,它们通 常具有彩色的翅膀和长长的触 角,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
分。
蝴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分布 ,特别是在温带地区最为常见

蝴蝶的幼虫通常会以植物的叶 子为食,而成年蝴蝶则以花蜜
为食。
蝴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作 为食物链中的一环,同时也在 植物传粉中起到重要作用。
蜜蜂
蜜蜂是昆虫中的另一种重要种类,它 们通常具有黄黑相间的条纹和密集的 细毛。
蜜蜂是社会性昆虫,它们组成群体进 行生活,并分工合作进行食物采集和 幼虫照顾。
蜜蜂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地,尤其是 温带地区。
蜜蜂的主要食物是花蜜和花粉,它们 在采蜜的过程中为植物传粉,对生态 系统的稳定和繁荣有着重要作用。
蜻蜓
蜻蜓是一种生活在水域附近的昆虫,它们具有薄而透明 的翅膀和长长的尾巴。
蜻蜓的幼虫生活在水域中,捕食其他水生小动物,而成 年的蜻蜓则以飞行中的小昆虫为食。
蜻蜓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 区比较常见。
蜻蜓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捕食其他小 动物,同时也是许多大型捕食者的食物来源。
专业网站资源
利用昆虫相关的专业网站,如昆虫信息网、中国昆虫网等,查询 昆虫的名称、分类、习性等信息。
网站搜索框
在专业网站的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或描述,搜索相关昆虫的信息和 名称。
网站分类目录
通过浏览专业网站的分类目录,找到相关的昆虫类别,查询其名称 和其他相关信息。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昆虫图片展示及名称识别
蝴蝶图片展示及名称识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味生物]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动物界已知种约有150万种,隶属30多个动物门。

如何识别与鉴定它们,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分门别类地一一介绍。

现仅介绍常见动物识别与鉴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

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当工作需要遇到不同类群时,也能尽快地熟悉它们并进行识别与鉴定工作了。

为识别和鉴定某一类群时,首先必须熟悉有关该类群的基本知识,了解该类群分类中常用的一些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理解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并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检索到各个目。

一、昆虫纲的基本知识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主要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一对触角;胸部具三对附肢(足),大多数种类还具两对翅。

二、昆虫纲分类常用的主要特征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

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

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为成虫。

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

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常见的变态类型有:1.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

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

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

这种变态称为半变态,蜉蝣、蜻蜒的变态属此(图5-3)。

2.完全变态(holometabola)虫体自卵孵出后,经幼虫、蛹发育为成虫(图5-2B)。

幼虫与成虫不仅形态完全不同,没有外生的翅芽,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也多不一致,而且中间一定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体内进行剧烈的改造,最后才羽化为成虫。

完全变态的幼虫有多种名称,蝶蛾类的幼虫多叫毛虫,金龟子的幼虫称蛴螬,蝇的幼虫称蛆等。

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有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

(二)昆虫的翅(图5-4)低等的昆虫(无翅亚纲)均无翅,而大多数昆虫(有翅亚纲)的成虫,在中胸和后胸的背面生有两对翅。

有翅亚纲中,寄生种类(如虱、蚤等)往往翅退化,为次生性无翅;少数种类也有无翅型(如某些蚜虫和半翅目的水黾等)。

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不同,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膜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清晰可见,如蜜蜂的前后翅,蝗虫的后翅等。

2.革翅革质,稍厚而有弹性,半透明,翅脉仍可见,如直翅目昆虫(蝗虫、蟋蟀)的前翅。

因不飞翔时直翅目昆虫的前翅(革翅)覆盖在后翅及身体腹部的背面,又称复翅。

3.鞘翅角质,厚而硬化,不透明,翅脉不可见,如鞘翅目甲虫的前翅。

4.半鞘翅基部厚而硬,角质;端部薄而透明,膜质,具翅脉,如蝽类的前翅。

5.鳞翅膜质,表面密被由毛特化而来的鳞片,如蝶蛾类的翅。

6.毛翅膜质,表面密布刚毛,如襀翅目昆虫(石蝇)的翅。

7.缨翅膜质,狭长,边缘着生缨状刚毛,如蓟马的翅。

8.平衡棒双翅目昆虫(蚊、蝇等)的后翅退化而成,呈一对棍棒状。

9.拟平衡棒捻翅目雄虫的前翅特化呈细长扭曲的棍棒状。

(三)昆虫的触角(图5-5)昆虫头部着生有一对触角。

不同的昆虫,或同种昆虫不同性别的个体,触角的形态也不同。

但基本结构仍然是由柄节、梗节及鞭节三节组成。

只是鞭节往往又由若干亚节组成,且形态上有较大的变化。

各种触角的命名,往往也以鞭节的形状而定。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触角类型1.刚毛状触角鞭节纤细似一根刚毛,如蜻蜒、豆娘、蝉等的触角。

2.丝状触角鞭节各节细长,无特殊变化,如蝗虫。

在一些种类中,细长如丝,如螽蟖,蟋蟀等的触角。

3.念珠状触角鞭节各节呈圆球状,如白蚁等的触角。

4.锯齿状触角鞭节各节的端部有一短角突出,因而整个形态似锯条,如叩头虫、芫菁等。

5.栉齿状触角鞭节各节的端部向一侧有一长突起,因而呈栉(梳)状,如一些甲虫、蛾类的雌虫。

6.羽状(双栉状)触角鞭节各节端部两角均有细长突起,因而整个形状似羽毛,如雄家蚕蛾的触角。

7.膝状触角鞭节与梗节之间弯曲呈一角度。

如蚂蚁、蜜蜂的触角。

8.具芒触角鞭节仅一节,肥大,其上着生有一根芒状刚毛,如蝇类的触角。

9.环毛状触角鞭节各节近基部着生一圈刚毛,如雄蚊,摇蚊的触角。

10.球杆状触角鞭节末端数节逐渐稍稍膨大,似棒球杆,如蝶类的触角。

11.锤状(头状)触角鞭节末端数节突然强烈膨大,如露尾虫、郭公虫等。

12.鳃状触角鞭节各节具一片状突起,各片重叠在一起时似鳃片,如金龟子的触角。

(四)昆虫的口器由于生活方式(特别是食性)的不同,昆虫口器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咀嚼式口器(图5-6)最原始的口器形式,适用于取食固体食物,如蝗虫的口器。

由五个部分组成:(1)上唇一片,位于口器前方,可防止食物自前方外漏。

(2)上颚(大颚)一对,位于上唇之后方,坚硬,具切齿和臼齿,适于切割、咀嚼食物。

(3)下颚(小颚)一对,位于上颚之后,主要功能是抱握食物。

(4)下唇一片,位于口器最后方,以防止食物向后漏出。

(5)舌一个,为上下颚之间口腔底壁的狭长突起,司味觉及搅拌食物之功能。

2.刺吸式口器(图5-7)口器的各部延成针状,相互抱握成一针管,用以吸食液汁,如蚊、蝉等的口器。

3.嚼吸式口器(图5-8)上颚为咀嚼花粉的颚齿状,其余下颚、舌及下唇都延长并合拢而成一适于吮吸的食物管,如蜜蜂的口器。

4.虹吸式口器(图5-9)口器的大部分结构退化,仅下颚外颚节延长并左右合抱而成管状,且可在用时伸出,不用时盘卷成发条状。

如蝶蛾类的口器。

5.舐吸式口器(图5-10)上下颚退化,而由头壳一部分及下唇等延长成基喙及喙,后者的前壁具槽,槽内可藏上唇及舌,两者闭合为食物管,喙的末端有唇瓣,其上具许多伪气管,能吸取液体食物,或从舌中唾液管流出唾液,溶解固体食——糖等,然后再吸食,如蝇类的口器多属于此。

除上述几种形式外,还有刮吸式(牛虻)、锉吸式(蓟马)等的口器形式。

根据口器在头部的着生位置,昆虫的头型可分为前口式、下口式和后口式。

前口式头型指口器着生在头的前端,下口式在腹面正下方,后口式在腹面的后侧。

(五)昆虫的足(图5-11)昆虫的前胸、中胸和后胸各具足一对。

胸足由六节,即基、转、股、胫、跗及前跗节组成。

由于执行不同的功能,足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1.步行足各节均细长,无特殊变化,适于步行或疾走,如蟑螂、步行甲的足。

2.跳跃足股节长而粗壮,内有发达的肌肉,胫节亦长而多刺,适于跳跃,如蝗虫,蟋蟀等的后足。

3.捕捉足如螳螂的前足。

基节长大;腿节发达,腹面有一凹槽,槽的两边缘皆具刺;胫节腹面亦具刺两排,当弯折时,恰好嵌合在腿节的槽内,故能有效地挟持猎物和捕食。

4.开掘足如蝼蛄的前足。

基节粗短;腿节粗大,直接连于基节,把很小的转节压在后方;胫节扁平强大,端部有4个发达的齿;跗节3节,着生在胫节外侧,呈齿状。

5.游泳足如松藻虫的后足。

胫节和跗节皆扁平,边缘具长毛,适于游泳。

6.抱握足如雄龙虱的前足。

其跗节分5节,前3节变宽,并列呈盘状,边缘有缘毛,每节有横走的吸盘多列,后2节很小,末端具2爪。

7.携粉足如蜜蜂的后足。

各节均具长毛,胫节端部扁宽,背面光滑而凹陷,边缘有长毛,形成花粉篮;跗节分5节,第一节膨大,内侧具有数列横列的硬毛,可梳集粘在体毛上的花粉;胫节与跗节相接处的缺口为压粉器。

8.攀缘足如虱的足。

其胫节、跗节和爪能合抱,可以握持毛发。

三、昆虫纲各目的检索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检索表及其制作方法。

现在就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将昆虫标本根据下面的检索表(表5-6)检索到它所属的目。

在检索表中列有1、2、3……数字,每一数字后都列有两条对立的特征描述。

拿到要鉴定的昆虫后,从第1查起,两条对立特征那一条与所鉴定的昆虫一致,就按该条后面所指出的数字继续查下去,直到查出目为止。

例如,若被鉴定的昆虫符合第1中“有翅”一条,此条后面指出数号是23,即再查第23,在第23中“有一对翅”与所鉴定的标本符合,就再按后面指出的数字(24)查下去,直查到后面指出××目的名称为止。

表5-6 昆虫(成虫)分目检索表1.翅无,或极退化(2)翅2对或1对(23)2.无足,幼虫状,头和胸愈合,内寄生于膜翅目、半翅目及直翅目等昆虫体内,仅头胸部露出寄主腹节外捻翅目(Strepsiptera)有足,头和胸部不愈合,不寄生于昆虫体内(3)3.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有其他附肢(4)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无其他附肢(7)4.无触角;腹部12节,第1节~3节各有1对短小的附肢原尾目(Protura)有触角,腹部最多11节(5)5.腹部至多6节,第1腹节具腹管,第3腹节有握弹器,第4或第5腹节有一分叉的弹器弹尾目(Collembola)腹部多于6节,无上述附肢,但有成对的刺突或泡(6)6.有一对长而分节的尾须或坚硬不分节的尾铗,无复眼双尾目(Diplura)除一对尾须外还有一条长而分节的中尾丝,有复眼缨尾目(Thysanura)7.口器咀嚼式(8)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虹吸式等(18)8.腹部末端有一对尾须(或尾铗)(9)腹部无尾须(15)9.尾须呈坚硬不分节的铗状革翅目(Dermaptera)尾须不呈铗状(10)10.前足第一跗节特别膨大,能纺丝纺足目(Embiidina)前足第一跗节不特别膨大,不能纺丝(11)11.前足捕捉足螳螂目(Mantodea)前足非捕捉足(12)12.后足跳跃足直翅目(Orthoptera)13.体扁,卵圆形,前胸背板很大,常向前延伸盖住头部蜚蠊目(Blattaria)体非卵圆形,头不为前胸背板所盖(14)14.体细长杆状竹节虫目(Phasmida)体非杆状,社会性昆虫等翅目(Isoptera)15.跗节3节以下(16)跗节4节~5节(17)16.触角3节~5节,寄生于鸟类或兽类体表食毛目(Mallophaga)触角13节~15节,非寄生性啮虫目(Corrodentia)17.腹部第1节并入后胸,第1和第2节之间紧缩呈柄状膜翅目(Hymenoptera)腹部第1节不并入后胸,第1节和第2节之间不紧缩为柄状鞘翅目(Coleoptera)18.体密被鳞片,口器虹吸式鳞翅目(Lepidoptera)体无鳞片,口器刺吸式、舐吸式或退化(19)跗节至多3节(21)20.体侧扁(左右扁)蚤目(Siphonaptera)体不侧扁双翅目(Diptera)21.跗节端部有能伸缩的泡,爪很小缨翅目(Thysanoptera)跗节端部无能伸缩的泡(22)22.足具1爪,适于攀附在毛发上,外寄生于哺乳动物虱目(Anoplura)足具2爪;如具1爪则寄生于植物上,极不活泼或固定不动,体呈球状、介壳状等,常被有蜡质、胶质等分泌物同翅目(Homoptera)23.翅1对(24)翅2对(32)24.前翅或后翅特化成平衡棒(25)无平衡棒(27)25.前翅形成平衡棒,后翅大捻翅目(Strepsiptera)后翅形成平衡棒,前翅大(26)26.跗节5节双翅目(Diptera)跗节仅1节(雄介壳虫)同翅目(Homoptera)27.腹部末端有1对尾须(28)腹部无尾须(30)28.尾须细长而分节(或更有1条相似的中尾丝),翅竖立背上蜉蝣目(Ephemerida)尾须不分节,多短小,翅平覆背上(29)29.跗节5节,后足非跳跃足,体细长如杆或扁宽如叶竹节虫目(Phasmida)跗节4节以下,后足为跳跃足直翅目(Orthoptera)30.前翅角质,口器咀嚼式鞘翅目(Coleoptera)翅为膜质,口器非咀嚼式(31)31.翅上有鳞片鳞翅目(Lepidoptera)翅上无鳞片缨翅目(Thysanoptera)32.前翅全部或部分较厚为角质或革质,后翅膜质(33)前翅与后翅均为膜质(40)33.前翅基半部为角质或革质,端半部为膜质半翅目(Hemiptera)前翅基部与端部质地相同,或某部分较厚但不如上述(34)34.口器刺吸式同翅目(Homoptera)口器咀嚼式(35)35.前翅有翅脉(36)前翅无明显翅脉(39)36.跗节4节以下,后足为跳跃足或前足为开掘足直翅目(Orthoptera)跗节5节,后足与前足不同上述(37)37.前足捕捉足螳螂目(Mantodea)前足非捕捉足(38)38.前胸背板很大,常盖住头的全部或大部分蜚蠊目(Blattaria)前胸背板很小,头部外露,体似杆状或叶片状竹节虫目(Phasmida)39.腹部末端有1对尾铗,前翅短小,不能盖住腹部中部革翅目(Dermaptera)腹部末端无尾铗,前翅一般较长,至少盖住腹部大部分鞘翅目(Coleoptera)40.翅面全部或部分被有鳞片,口器虹吸式或退化鳞翅目(Lepidopera)翅上无鳞片,口器非虹吸式(41)41.口器刺吸式(42)口器咀嚼式、嚼吸式或退化(44)42.下唇形成分节的喙,翅缘无长毛(43)无分节的喙,翅极狭长,翅缘有缨状长毛缨翅目(Thysanoptera)43.喙自头的前方伸出半翅目(Hemiptera)喙自头的后方伸出同翅目(Homoptera)44.触角极短小,刚毛状(45)触角长而显著,非刚毛状(46)45.腹部末端有1对细长多节的尾须(或更有1条相似的中尾须),后翅很小蜉蝣目(Ephemerida)尾须短而不分节,后翅与前翅大小相似蜻蜒目(Odonata)46.头部向下延伸呈喙状长翅目(Mecoptera)头部不延长呈喙状(47)47.前足第1跗节特别膨大,能纺丝纺足目(Embiidina)前足第1跗节不特别膨大,也不能纺丝(48)48.前、后翅几乎相等,翅基部各有一条横的肩缝(翅易沿此缝脱落)等翅目(Isoptera)前、后翅无肩线(49)49.后翅前缘有一排小的翅钩列,用以和前翅相连膜翅目(Hymenoptera)后翅前缘无翅钩列(50)50.跗节2节~3节(51)跗节5节(52)51.前胸很大,腹端有1对尾须襀翅目(Plecoptera)前胸很小如颈状,无尾须啮虫目(Corrodentia)52.翅面密被明显的毛,口器(上颚)退化毛翅目(Trichoptera)翅面上无明显的毛,毛仅着生在翅脉与翅缘上,口器(上颚)发达(53)53.后翅基部宽于前翅,有发达的臀区,休息时后翅臀区折起,头为前口式广翅目(Megaloptera)后翅基部不宽于前翅,无发达的臀区,休息时也不折起,头为下口式(54)54.头部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