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玉米粗缩病田间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摘要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植物病毒引起的毁灭性病害。

从粗缩病的危害、发病症状、病原、寄主与流行规律、防治方法等方面介绍其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粗缩病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发生;防治;研究进展粗缩病是由植物病毒引起的世界性玉米病害。

1949年在意大利种植的美国材料中首次被发现,之后以色列也有相关报道。

随后,其他欧洲国家和南美洲国家也相继发现流行该病[1]。

我国是在1954年于新疆南部和甘肃西部地区首次发现该病。

20世纪60年代曾在夏玉米区发生流行,70年代和90年代以来,玉米粗缩病在我国华北、西北地区流行成灾[2]。

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我国玉米粗缩病发病田达到233万hm2,绝产损失4万hm2 [3]。

2007年,玉米粗缩病在山东省发生面积约22.67万hm2,部分地块绝产。

2008年,河南东部、河北鹿泉、安徽宿州等地区,粗缩病也比较严重[4]。

从2008—2011年4年间,粗缩病在我国的发病面积每年均超过300万hm2,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玉米生产,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 发病症状粗缩病在玉米各生育期均可感病,以苗期受害最为严重。

感病初期,幼叶中脉两侧细脉及正面基部出现透明褪绿虚线小点,以后透明小点渐渐增多,逐渐扩展到整片叶子。

病株在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出现长短不一的蜡白色突起,叶片僵直、肥厚,常伴有褶皱出现,叶色浓绿,顶叶簇生,节间缩短,植株矮缩。

发病重者不能抽出雄穗或抽出雄穗却没有花粉,雌穗畸形不结实或结实不良;发病轻者,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影响结实[5]。

2 病原引起粗缩病的病原有3种:玉米粗缩病毒(MRDV)、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Mal de Rio Cuarto virus(MRCV),均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

三者在病毒粒子形态、寄主范围、传毒介体等方面都很相似[6]。

其中,RBSDV 为我国玉米粗缩病病原[7],MRCV和MRDV分别为南美洲和欧洲粗缩病病原。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13期植物保护学摘要试验研究了河南省开封市丰田化工厂提供的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

结果表明,该药剂对苗蚜、穗蚜防效较好,药效持久,且对小麦生长安全。

建议在播种前种子包衣,商品用量为100~150g/100kg 种子。

关键词小麦蚜虫;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种子包衣;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S435.1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8)13-0108-01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王莹洁(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南漯河462300)小麦蚜虫是漯河市郾城区小麦生产上的重要虫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传播速度快、危害重,严重威胁小麦高产、稳产,药剂防治是控制蚜虫危害的主要方法[1]。

通过试验,验证河南省开封市丰田化工厂提供的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以期为漯河市郾城区小麦蚜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在孟庙镇杜李村某农户的小麦田进行,该田面积0.21hm 2,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力一致。

土质为黑壤土,pH值6.8,有机质含量较低。

前茬作物为玉米,10月5日大型机械深翻整地,施复合肥525kg/hm 2、尿素180kg/hm 2。

该田历年蚜虫发生较重,需防治2~3次。

1.2试验材料试验药剂为河南省开封市丰田化工厂提供的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照药剂为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的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市售品)。

试验对象为蚜虫,供试小麦品种为百农AK58。

1.3试验设计试验根据种子包衣时每100kg 种子的用药量不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河南省开封市丰田化工厂提供的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50g (A )、100g (B )、150g (C ),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的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100g (D ),以空白作对照(CK )。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玉米灰飞虱田间药效研究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玉米灰飞虱田间药效研究

1 . 4 . 1 气 象资料
2 0 1 4年 6月 1 9日播 种 当天 ,晴 ,
微 风 ,最 高 温 度 3 5 ℃ ,最 低 温 度 2 2 ℃ ,平 均 温 度
8 . 7 ℃, 无 降雨 ; 2 0 1 4年 6月 1 9 日至 7月 1 5日, 试 验 灰飞虱 ( L a o d e h a x s t r i a t e l l u s ) ;试验 作 物 及 品 2 期间, 共2 7天 , 最 高温 度 3 7 ℃, 最 低 温度 l 8 ℃, 平 均 种: 玉米 品种先 玉 3 3 5 。
1 . 2 环 境 或设 施栽 培条 件
温度 2 7 . 4 ℃, 共 降雨 7天 , 总 降雨 量 5 7 . 4 m m, 最 大 降
日降 雨量 为 2 2 . 8 m m。无影 响试 本 试验 设在 山西 省忻 州市 新高 乡 口子村 进 行 , 面 雨发 生在 7月 8日, 积 5亩 , 土壤 为壤 土 , 略碱 , 有 机质 含量 中等 。上 茬 为 验结 果 的灾 害性 气候 。 . 4 . 2 土壤 资料 土 壤 为壤 土 , p H值为 8 . 3 , 有 机 质 小 麦 。试 验 田为水浇 地 , 肥 力较一 致 , 管理 水平 中等 。 1
以 口器 刺 吸水 稻 汁液 方 式 发 生危 害 。一般 群 集 于 稻 所 示 。
丛 中上部 叶片 。虫 口大 时 ,稻株 汁 液 大量 丧 失 而枯 1 . 3 _ 3 小 区排 列 本 试 验共 设 5个 处 理 , 4次 重 复 ,
黄 ,同 时 因大 量蜜 露 洒 落 附近 叶 片 或穗 子 上 而 孳 生 2 0个 小 区 , 每小 区面积 6 6 . 7 m 2 。 霉菌 , 但 较 少 出现 类 似 褐 飞虱 和 白背 飞虱 的 “ 虱烧” 、 1 . 3 . 4 施 药方 法 播 种 前拌 种 ,每 拌 1 0 0 k g玉米 种 “ 冒穿 ” 等症 状 。灰 飞虱 是 传播 条 纹 叶枯 病 等 多 种水 子 需 用 1 . 0 ~ 1 . 2 L水将 农 药稀 释后 , 与 种子 充分 搅拌 , 稻 病 毒病 的媒 介 ,所 造 成 的危 害常 大 于直 接 吸 食 危 直 到 药液 均匀 分 布到种 子 表 面 , 晾 干后 播种 。 害, 被 害株 表现 为相 应 的病 害特 征 。危 害作 物多 为水 1 . 3 . 5 施 药 时 间和 次 数 施 药 时 间 为 2 0 1 4年 6月

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玉米害虫田问药效试验初报

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玉米害虫田问药效试验初报
[ 摘 要 】 通过 对 7 0 %f  ̄丰 来 w s ( 7 O %吡 虫啉 种 子 处 理 可分 散 粉 剂 ) 不 同使 用 剂 量 对 玉 米 蚜 虫、 灰 飞 虱 及粗 缩 病 的 防 治 效 果 持 效 期, 观察各浓度梯度对 玉米发 芽率的影响 。 结果表明 , 7 O %吡 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玉米蚜虫、 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和增产率显著 处 理 区出苗率与 清水对照 区和对照 药剂处理 区基本相 当; 测产 时发现 , 该药剂各处理 区对玉米 秃尖防效较好 ( 凯丰来具有 良好 的逆境屏 蔽和壮苗作用 , 可显著 降低 固持续高温等 因素造成的玉米秃尖现象) 。在试验剂量 内对玉米安全 , 该 药剂拌种是防治玉米害虫较为理想
为明确 7 0 %凯丰来 WS ( 7 0 %吡虫啉种 子处理 可分散粉剂 ) 不同使用剂量对 玉米蚜 虫、灰 飞虱及粗缩病 的防治效果 、持效 期, 观察 各浓 度梯度对 玉米发 芽率 的影响 。找 出适宜 剂量 , 为大 田推广提供依据。按照阜 阳市植保站安排 , 2 0 1 3 年6 — 1 0 月笔者 进行 了 7 O % 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玉米害虫 田间药效 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
料钟 及墩 狠詈
2 0 1 3 年: 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玉米害虫田问药效试验初报
郭国富 崔兆星 张素峰 。 赵其苍
( 1 安 徽 省 阜 南县 曹集 镇 农 业 综 合 服 务 站 ,安徽 阜南 2 3 6 3 0 0 ; 2阜 南 县 阜 东 园 艺 场 。 安 徽 阜 南 2 3 6 3 0 0 ; 3阜 南 县 许 堂 乡农 业综 合 服 务 站 ,安徽 阜南 2 3 6 3 0 0; 4阜 南 县 植 保 植检 站 ,安徽 阜 南 2 3 6 3 0 0 )

不同药剂防治玉米粗缩病效果研究

不同药剂防治玉米粗缩病效果研究

玉米 粗 缩 病 是 我 国北 方 玉 米 生 产 区 流 行 的 重 要病 害 。
13 试 验 方 法 .
玉米 整 个 生 育期 都 可 感染 发病 , 以苗 期 受 害最 重 ,— 5 6叶 时 即可 显 症 , 始 在 心 叶基 部 及 中脉 两侧 产 生 透 明 的 油 浸状 开
褪 绿 虚 线条 点 , 渐 扩及 整 个叶 片『 ] 苗 浓绿 , 片僵 直 , 逐 1。 -病 2 叶
Moo y i y r c lrdewae u p nso 7 / m ̄ ss c ndwh ns r yn o q e fsa eo on, s7 95 . rx dneh d o ho i trs s e in3 5 gh wa e o e p a i gi fur a tg fc l wa 5. % n Ke ywor m az o g waf i s; c u e c s e rs i petcd r ame t c nr l ds ier u hd r vr o c rrn e;e dd e sng; siiete t ns;o to u
Su yo ot l f c o ieetPsc e gi t i o g w r Vrs td n C nr et fDf rn eti s a s Ma eR uhD af i oE id a n z u
XU Z - e g i fn
( h a a o a S e r pC . e . e ig 0 0 5 C i t n d o o, d , in 0 4 ) nN il e G u L B j 1
6 .7万 h 以 上 , 呈 上升 趋 势 , 省 因 粗 缩 病 造 成 玉 米 66 m 并 全
动 喷雾 器对 茎 叶进行 均 匀喷 雾 。 喷孔 向下 , 重点 为心 叶 。 6 于 月1 2日的四叶 期喷 药 1 。 次

噻虫嗪拌种防治玉米害虫药效试验

噻虫嗪拌种防治玉米害虫药效试验

噻虫嗪拌种防治玉米害虫药效试验作者:程艳玲刘庆顺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30期[摘要]2014年我们进行了噻虫嗪在玉米拌种上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玉米蚜虫防效为94.04—96.16%,玉米粗缩病防效为98.81—100.00%,增产10.79-15.31%,效果明显;使用方便,对玉米全,使用剂量以药种比为1:400到1:500为宜,建议配合杀菌剂拌种使用。

[关键词]噻虫嗪玉米蚜虫灰飞虱粗缩病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中图分类号:S4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281-01噻虫嗪是1991年由诺华公司开发的新烟碱类杀虫剂,不仅具有触杀、胃毒、内吸活性,而且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好的安全性、更广的杀虫谱、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等特点,既可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可用于土壤处理[1-2]。

其施药后迅速被内吸,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有良好的防效[3-15]。

据文献报道噻虫嗪拌种处理对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尤其是同翅目害虫有持久高活性,可杜绝植物病毒病、促进植株生长及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促进分蘖、提升结实率,提升产量[16-17]。

目前防治玉米蚜虫、灰飞虱(引起粗缩病)除采用错开播种期等农业防治措施外,主要还是依靠化学药剂拌种防治,常规药剂如克百威、有机磷等成分由于毒性高、防效差已经被市场所淘汰,目前主流是烟碱类和拟除虫菊酯类药剂[18-19]。

为此2014年我们进行了噻虫嗪在玉米拌种上的药效试验,验证噻虫嗪不同使用剂量对玉米蚜虫、灰飞虱及粗缩病的防治效果、持效期,观察各处理剂量对玉米发芽率的影响,找出适宜剂量,为大田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由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市购)。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油菜黄条跳甲药效试验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油菜黄条跳甲药效试验

治 油 菜黄 条 跳 甲 , 治 效 果 为 7 .%~ 93 对 照 药剂 6 %高 巧 悬 浮种 衣剂 防 效 为 7 . 。对 校 正 防效 进 行 方 差 分析 后 表 明 .0 防 47 7 .%, 0 62 % 7 %噻 虫嗪
种 子 处理 可分 散 粉 剂 4个供 试 剂量 之 间无 任 何 差 异 , 对 照 药 荆 6 %高 巧 悬 浮 种 衣 剂之 间也 无 任 何 差 异 。 考 虑 防 治 成 本 .0 与 0 7 %噻 虫嗪 种
模 式 计 算 结 果 可 直接 在 计 算 机 上 输 出 随着 计 算 机 在 气 象 工 作
中 的普 及 , 立 并 逐 步 完 善 盟 、 、 、 气 候 影 响 评 价 资 料 处 理 建 旗 县 市 系 统 f 候 评 价 数 据库 、 计 分 析 软 件 包 、 响 评 价 指 数 和 模 式 气 统 影 程 序库 、气 象 灾 害检 索 系 统 和 气 候 影 响评 价 专 家 系 统 )势 在 必 行 。完 备 统 计 情 报 系统 、 质 量 的评 价 资 料 处 理 系统 。 评 价 手 高 使 段 大大 改 进 . 大 提 高 了计 算 机利 用 率 、 价 业 务 效 率 和 社 会 效 极 评 益 。 远 的将 来 , 对 性 强 、 时 、 确 的 气 候 影 响评 价 不 仅 仅 成 不 针 及 准 为 可能 而 会 变 成 现 实 . 候 影 响评 价 的社 会 、 济 效 益 将 相 应 得 气 经 到 较 大提 高
情 系统 也 很 有 必要 未 来 评 价 方 法研 究 将 受 足 够 重 视 用 户 一 评 价 一 科 研 部 门
可相 互 协 作 . 展 评 价 方 法研 究 . 评价 客观 定 量 化 。 目前 迫 切 开 使 需 要 研 究 一 套 成熟 的气 候 影 响 评价 指数 和模 式 对 已研 究 的 成 果 ( 、 、 、 指数 , 量 预报模式 ) 旱 涝 冷 暖 产 有效 利 用 , 加 快 研 究 新 并 模 式 ( 候 一 能 源 、 候 一 水 资 源 、 候一 公 共 交 通 运 输 等 )且 气 气 气 , 将 模 式 在计 算 机 上 实 现 . 立 系 统 化 软 件 . 入 常 规 业 务 使 用 . 建 投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植物 保 护学
现 代农 业科 技
2 0 1 3年 第 1 9期
玉米 粗 缩病 的发 生 及 防治 研 究 进展
岳 杨 郑 永照 王 提江 倪 玉春 董 本春 高 玮 金 成洛 赵 长春 孟 令媛
( 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吉林梅河 口 1 3 5 0 0 7 )
摘要 玉米粗 缩病 是 一种 由植 物病 毒 引起 的毁 灭性 病 害。 从粗 缩病 的危 害 、 发病 症 状 、 病原 、 寄 主与 流行 规 律 、 防治 方 法等 方 面介 绍其
济损 失 。
1 发 病 症 状
禾 本 科 杂 草和 麦 类 作物 等 寄 主 上越 冬 。 春 天 第 1代 灰 飞 虱 把 病 毒传 播到 返 青小 麦 上 , 成 为侵 染 玉米 的主 要病 源 , 在 小 麦收 获 期形 成 迁 飞高 峰 , 其 出现 后 2 1 d玉 米 粗缩 病 达 到 发 病高峰期。 第2 - 4代灰 飞虱迁 移 到 田边 杂草传 毒 越 夏 , 待 秋 季冬 小 麦 出 苗 后 , 灰 飞虱 迁移 到 杂草 和 麦 田 上 , 传毒越冬 。 育种 家 多年 研究 发现 . R B S D V不经 花粉 、 枝叶摩 擦 、 种子 、 嫁
4 . 2 种 子 处 理
用7 0 %h E虫啉可 湿 性粉 剂 3 0 g或 7 0 %噻虫 嗪可 分散 粒 剂 1 0 — 2 0 g拌 种 l 0 , 任 选 其 中 1种加 2 0 %病毒 A 2 0 g , 对
水 5 0 0mL 。 4 . 3 化 学 防 治
粗 缩病 在 玉 米 各 生 育 期均 可 感 病 , 以 苗 期 受 害 最 为 严 重。 感病 初 期 , 幼叶 中脉两 侧细 脉 及 正面 基 部 出现 透明 褪 绿 虚线小点 , 以后 透 明 小 点渐 渐 增 多 , 逐 渐扩 展到 整 片 叶 子 。 病 株在 叶背面 、 叶鞘 和苞 叶的 叶脉上 出现 长短 不一 的蜡 白色 突起 , 叶片僵直 、 肥厚 , 常 伴 有 褶 皱 出现 , 叶色浓绿 , 顶 叶 簇 生, 节 间缩 短 。 植 株矮 缩 。 发 病 重 者 不 能抽 出 雄穗 或抽 出雄 穗 却 没有 花 粉 , 雌 穗畸 形不 结 实 或 结 实不 良 ; 发病 轻 者 , 雄 穗发 育 不 良 。 散粉少, 影响 结实嘲。

种衣剂拌种防控玉米粗缩病试验研究

种衣剂拌种防控玉米粗缩病试验研究

定控制 作用 。
关 键 词 : 剂 拌 种 ; 飞 虱 ; 米 粗 缩 病 ; 效 药 灰 玉 防
自 20 0 4年 以来 ,玉 米 粗 缩 病 在 滕 州 市 突 然暴 子 量 的 02 %拌 种 ;处理 Ⅲ :5 . 7 2 %吡蚜 酮 WP按 种子
发 , 成严 重损 失 , 造 对社 会 稳定 也产 生 重大影 响 。为 量 的 2 %拌 种 ; 处理 Ⅳ : 白对照 。 每处理 4次重 复 , 空 了达到 防控 玉米 粗 缩病 的 目的 ,近 几年 来 我们 在滕 每重 复面积 5 m , 1 0 共 6个小 区 。 州 市种 植 马铃 薯茬 玉米 面 积较 大 的龙 阳镇 开展 了利 14 施药 时间及 方法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供试药 剂 . 60/ 0 gL吡虫啉 F , 苏龙灯 化学 有 限公 司 ; S江
级 分 级标 准调 查 粗 缩病 发 病 情况 ,每 小 区调 查 10 0
I 7 %噻 虫 嗪 WS 先 正 达 ( 0 , 苏州 ) 作物 保 护有 限公 株 ,试验 数据 均采 用 D S数 据分 析 系统进 行显 著性 分析。 司: 2 %吡 蚜酮 WP 江苏 安邦 电化有 限公 司 。 5 ,
关 键 词 : 稻 区 ; 量 栽 培 ; 栽 密度 粳 精 移
根据 县农 业 局水 稻精 确 定量 栽 培 技术 应 用研 究 料 为 4 %纯氮 含量 的尿 素 、6 6 1 %五 氧化二磷 含量 的普
课题 组 的安 排 。 该试 验 按往 年 的基 础 地力 不 变 、 目标 钙 、 0 5 %氧化 钾含 量 的硫 酸钾 。
对苗 期 灰 飞虱 的 防效 可 达 到 7 %左 右 , 虫 0 噻 试 验 区 内栽培 管 理条 件完 全 均匀 一致 。选 用 高感 粗 行 拌种 ,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玉米粗缩病田间试验研究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玉米粗缩病田间试验研究

1 试 验 方 法
1 . 玉米 粗缩 病病情 调 查 .2 5
1 . 1 苗期 调 奄 。于 米 7~8叶 划调 查每 个 小 .2 5.
区病株 率 。 渊套方法 采用 斜对 角 线法 调查 5点 ,每 点双 行 随机 调查 l 左 右 。 记录发 病 株 数 ,计 算 0株 各 小 区病株 率 。 15 . 抽 雄 孕穗 期调 查 。于 米 抽 雄 孕穗 期 调 查 ., 2 2
f 。f 3 } j 5 1}播种 。 1
1 渊 方法 . 5 2 试 验 结果
21 7 %噻 虫嗪种 子处理可 分散粉 剂 对灰 飞虱 的防 . 0 治 效 果 。 分 别 于 出 苗 后 1 、2 、 3 、4 、 0d 0d 0d 0d 5 0d调查每 个 小区 灰飞 虱虫 量 ,并计 算 防效 。调 查

处理 1 处蹦 2 处理 3 处理 4 处 用I 5
7%噻 虫 嗪 种 r处 理 可 分 散粉 剂 0 7 %噻虫嗪种 _处理可分散粉剂 0 『 7 %噻虫嗪种 0 r处理可分散粉 剂 1%I 啉 町湿性粉剂  ̄ 0 E
自对 照
【 ( 0×f 0+1x f +2×f l 2+3x f 3+4X f ) 4
/ 4X N]X 10 0 防 治效 果( =C %) E白对照 区病 情指 数 一处 理 区
病 情指 数)空 白对照 区病情 指 数 × 10 / 0
1 种 f处 理 。 播 种前 进 行 种 子 包 衣 处 理 , 将 药 . 4 液用 适 量水 稀 释后 , 与种 子按 1: 0~1 0的 比例 5 0 充分搅拌 ,商至 药液 均匀 分布 到种 子表面 ,晾干 备
d af j i s B D ) 起 。该 病 害 由 昆 虫 介 体 w r f i r .R S V 引 i vu 恹 氨传 播 ,在套 播 地 、果 园 改造 地 以及 果 园边 、

三种药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试验

三种药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试验
摘要 : 为明确 4 O 氯虫・ 噻 虫嗪 水 分 散 粒 剂 ( 福 戈) 、 4 8 0 g ・ L 毒 死蜱乳油和 B t 可 湿性 粉 剂 3种 药 剂 对 亚 洲 玉
米螟 的 防 治 效 果 , 对 3种 药 剂进 行 了 田 间 防 治 效 果 及 挽 回 产 量 损 失 率 测 定 。 结 果 表 明 : 3种 药 剂 处 理 对 亚 洲
菌 体 : 仍 能 继 续 生 长 『 皿 内 放 要 . 培 养 ! E 2 ] 差
; N a C 1 溶液浓度在 1 5 %以下 [ 3 ]
菌体仍 能 生长 , 说 明 该 供试 菌 株 在 极 端 干 旱 和 盐 性 环境 下 均能存 活 , 为 该供 试 菌 株 在 干 旱 和 盐 性 土壤 环境 下定 殖提 供 了理论 基础 。
参 考文献 :
: L 来 J 航 d - 线 q l  ̄ * g , / j 等 7 1 ^ J . 至 实 验 技 术 [ ‘ M ] . 西 安 :
蠹 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 0 0 0 . E 4 ] 张纪忠. 微生物分类学[ M ]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9 9 8 . [ 5 ] 陈天寿・ 微生物培养基的 制造与应用[ M] ・ 北京: 中国 农业
黑龙江农业科学 2 0 1 4 ( 1 1 ) : 6 0  ̄6 2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濑嘲
三 种 药 剂 对 亚 洲 玉 米 螟 的 防治 效 果 试 验
刘 洋
( 黑龙 江省农 业科 学 院 齐齐哈 尔分 院 , 黑龙 江 齐 齐哈 尔 1 6 1 0 0 6 )

一种用于防治玉米粗缩病的组合药物及其防治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用于防治玉米粗缩病的组合药物及其防治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防治玉米粗缩病的组合药物及其防治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刘修义,刘振宇,刘博文,李兰州
申请号:CN201910455941.7
申请日:20190529
公开号:CN110074127A
公开日:
2019080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组合药物,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噻虫胺10‑15%、噻虫嗪
25‑35%、吡虫啉30‑40%、锌肥10‑20%;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采用所述组合药物作为主药剂,进行玉米种的拌种包衣、拌肥底施和苗期喷雾。

本发明以噻虫胺、噻虫嗪、吡虫啉和锌肥混合制得组合药物为主剂,用于玉米种的拌种包衣,拌肥底施和苗期喷雾,达到彻底杀灭灰飞虱的虫卵,切断病毒病传播毒源,有效控制粗缩病的发病率和发病程度,夺取玉米丰产丰收的目的。

本发明能有效控制病毒病的发病率和发病程度,降低病害损失,达到高产稳产,可广泛用于辣椒、番茄、黄瓜、花卉等多种作物的病毒病预防和防治,值得大力推广。

申请人:江苏恒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师寨镇汪屯村
国籍:CN
代理机构: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何君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和治疗技术

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和治疗技术
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和治疗技术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玉米粗缩病概述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策略玉米粗缩病化学治疗技术玉米粗缩病物理治疗技术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和治疗技术展望
01
CHAPTER
玉米粗缩病概述
症状
叶片:叶片出现黄化、卷曲、皱缩等症状。
穗部:穗部发育不良,穗小、粒少,严重影响产量。
茎部:茎部粗短、扭曲,呈现粗缩现象。
高压电场处理:利用高压电场对玉米植株进行处理,可以调节植物生长代谢,提高植株的免疫力和抗逆性。这项技术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广泛应用。
05
CHAPTER
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和治疗技术展望
集成现有技术
针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需要集成现有的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技术,以实现综合防治效果。
技术创新需求
研发新的抗病品种、高效的生物农药和智能化的施药技术,以提高防治效率和降低成本。
定义: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具有破坏性和传染性。
玉米粗缩病导致玉米植株生长受阻,穗部发育不良,产量大幅度下降。
产量影响
品质下降
经济损失
受病害影响的玉米粒质量差,含水量高,易发霉。
严重发病的田地可能导致农民颗粒无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03
02
01
发病规律: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玉米品种抗病性等因素密切相关。高温、干旱有利于病毒的传播和病害的发生。
引入天敌
使用生物农药如枯草芽孢杆菌等,对病原菌进行生物控制。
生物农药
通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式,增强玉米植株的免疫力,提高其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
增强植株免疫力
03
CHAPTER
玉米粗缩病化学治疗技术

15976450_噻虫嗪和杀虫单对玉米蚜的防效研究

15976450_噻虫嗪和杀虫单对玉米蚜的防效研究

DOI :10.16318/ki.hbnykx.2017.05.12河北农业科学,2017,21(5):53-55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编辑王端玉米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

玉米蚜广泛分布于玉米产区,不仅能传播病毒和病菌,导致玉米生长不良,还能直接为害玉米,造成减产[3~5]。

玉米蚜的发生与为害主要是在玉米抽雄吐丝以后,此时玉米植株高大,田间郁闭,很难进行喷雾作业。

因此,对玉米蚜的防控需提前进行,即在玉米的拔节期喷施内吸性好、持效期长的杀虫剂进行预防[6,7]。

噻虫嗪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内吸多种杀虫方式,活性高、安全性好、杀虫谱广、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防治蚜虫效果突出[8];杀虫单是人工合成的沙蚕毒素的类似物,具有较强的触杀、胃毒和内吸传导作用,党晶晶1,许文超2,张红芹2,陈世宇1,王亚楠4,霍静倩1,张金林1*(1.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保定071000;2.唐山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河北唐山063000;3.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北石家庄050000;4.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为了明确噻虫嗪和杀虫单对玉米蚜的防治效果,利用浸渍法,测定了噻虫嗪、杀虫单及其5种不同比例的混剂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 )〕的室内毒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噻虫嗪与杀虫单混用防治玉米蚜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噻虫嗪与杀虫单有效成分含量比例为1∶1时共毒系数最高,效果最佳。

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40%噻虫嗪·杀虫单悬浮剂施用剂量135~270g/hm 2条件下对玉米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郑单958生长安全,因此,可用于玉米蚜的防治。

关键词:噻虫嗪;杀虫单;玉米蚜;农药防治中图分类号:S435.132;S48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7)05-0053-03收稿日期:2017-04-20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创新团队项目(HBCT2013020208)作者简介:党晶晶(1989-),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玉米病虫害化学防控研究。

一种预防玉米粗缩病的药剂组合物[发明专利]

一种预防玉米粗缩病的药剂组合物[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预防玉米粗缩病的药剂组合物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郑先福,骞天佑,刘彦涛,臧娅磊,姚锋娜,罗炎恒,万翠,郑昊,王志刚,刘志山,田霖
申请号:CN201210198024.3
申请日:20120615
公开号:CN102696677A
公开日:
2012100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公开一种预防玉米粗缩病的药剂组合物。

其有效成分以及重量份数为:吡虫啉10-40份、噻虫嗪5-15份、盐酸吗啉呱5-15份、锌元素1.5-5份。

本发明产品通过拌种处理,使内吸性极强的药剂通过种子的萌发而传导到玉米各个组织,有效的预防飞虱、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入侵,从而阻断了病毒病传播的媒介,盐酸吗啉呱和锌元素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病毒病的作用,通过前期拌种处理,减少了农民的打药次数,节省了劳动力和成本,并且减少了污染。

同时还可以提高玉米发芽率,促进玉米生长,使茎叶保持浓绿,提高玉米抗病力,增加产量,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成本低,制造使用方便。

申请人:郑州郑氏化工产品有限公司
地址:450008 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72号国际企业中心A座25层东
国籍:CN
代理机构: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药效试验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药效试验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药
效试验
柳晓磊;李鹏;蒙忠辉;彭智斌;曾宇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3(041)001
【摘要】采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结果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1 g20 mL与种子直接混合搅拌包衣+1叶1心期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25 g/hm2兑水喷雾+移栽前2d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90 g/hm2兑水喷雾+移栽后7d用48%毒死蜱乳油900 mL/hm2兑水喷雾+移栽后15 d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900 mL/hm2兑水喷雾的施药方案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齐穗期防效达78.57%,收割前防效达64.86%,该施药方案持效期较长,药效明显.同时,对该病的媒介昆虫白背飞虱防效也较为显著,在本田期防治效果较为长久,能有效遏制病毒病的传播,是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较为理想的药剂.
【总页数】2页(P115-116)
【作者】柳晓磊;李鹏;蒙忠辉;彭智斌;曾宇
【作者单位】海南省植保植检站,海南海口5702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111.4
【相关文献】
1.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J], 王莹洁
2.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油菜黄条跳甲药效试验 [J], 陈景莲;于传宗
3.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玉米灰飞虱田间药效研究 [J], 温晓东
4.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春油菜黄条跳甲试验 [J], 张登峰;来有鹏;咸文荣;王信
5.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玉米粗缩病田间试验研究 [J], 李辉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玉米幼苗期不同药剂防治粗缩病研究

玉米幼苗期不同药剂防治粗缩病研究

玉米幼苗期不同药剂防治粗缩病研究作者:张风影杨胜利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10期张风影1,杨胜利2(1.驻马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南驻马店 463000;2.汝南县三桥镇农业服务中心,河南汝南 463300)摘要: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生,很难防治,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70-80%,甚至绝收。

为有效的防治玉米粗缩病,我们在玉米苗期采用不同药剂防治玉米粗缩病试验示范,为指导农民进行高效的防治玉米粗缩病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玉米幼苗期;药剂;粗缩病;防治;研究1 研究目的为探讨玉米粗缩病的药剂防治效果,2010~2012年进行了玉米粗缩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其效果,为玉米生产防治玉米粗缩病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减少损失、农民增收的目的。

2 试验方法玉米品种选用郑单958和中科4号。

药剂选用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氯氟氰菊酯、上海金龙农药化工有限司生产的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病毒A可湿性粉剂、麦健。

采用大区示范,不设重复。

调查方法,玉米大口期调查粗缩病发生株率。

每示范区调查3个点,每点双行,每行50株,求其三点平均病株率,分析发病株率,不计算产量。

3 试验设计试验设11个处理:处理1,玉米苗4~5片可见叶喷施高效氯氟氰菊酯(按产品说明配药液喷施,下同);处理2,玉米苗4~5片可见叶喷施吡虫啉;处理3,玉米苗4~5片可见叶喷施高效氯氟氰菊酯后,隔5~7天,第二次喷施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4,玉米苗4~5片可见叶喷施吡虫啉5~7天后,第二次喷施吡虫啉。

处理5,喷清水为对照;处理6,小麦一喷三防施药液加吡虫啉;处理7,以小麦一喷三防药液不加吡虫啉为对照;处理8,玉米4~5片可见叶喷施扑虱灵加病毒A喷1次;处理9,处理8喷施后,隔7天再喷1次扑虱灵加病毒A;处理10,玉米苗4~5片可见叶喷1次扑虱灵为CK1。

11)玉米苗4~5片可见叶喷1次清水为CK2。

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防治灰飞虱和玉米粗缩病试验研究

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防治灰飞虱和玉米粗缩病试验研究

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防治灰飞虱和玉米粗缩病试验研究摘要进行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防治灰飞虱和玉米粗缩病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播种前,使用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玉米种子包衣,对玉米灰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可预防玉米粗缩病,且对玉米安全,可在玉米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灰飞虱;粗缩病;防治效果玉米灰飞虱为害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和杂草。

该虫在成武县1年发生4~5代,以若虫在寄主上或根际、落叶下越冬。

耐低温,若虫在5 ℃以上即可继续取食生长,但不耐高温,至30 ℃以上发育缓慢,甚至引起滞育和死亡[1]。

成虫多产卵于植株下部叶鞘内。

成、若虫常栖息在植株下部取食。

成虫有明显的趋嫩绿、趋密习性和趋光性[2]。

随季节1年要转换几次寄主。

灰飞虱成虫用口器刺吸寄主液汁造成危害,对玉米的主要危害是传播玉米粗缩病病毒,玉米出苗后被灰飞虱危害后即可感病,在五至六叶期开始出现明显症状,新生叶片即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最初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以后逐渐扩展到全叶,并在叶背的中脉上产生长短不一的蜡白色突起。

病株叶的特征是色浓绿、宽、短、硬、脆,叶背的叶脉隆起[3-4]。

病株节间明显缩短,严重矮化,叶片密集丛生,成对生状,病株似“君子兰”植株,农民通常称作“万年青”。

病株根少而短,长度不足健株的1/2,易拔出。

根易分叉,丛生状[5]。

自2007年以来,成武县玉米粗缩病(灰飞虱)连续5年大发生,部分地块成灾或绝收,成为制约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

因此,为了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确保玉米粮食生产安全,笔者于2012年5月进行了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灰飞虱的田间小区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设在成武县汶上镇蔡庄村某责任田,试验田面积为1 950 m2。

前茬作物为大蒜。

试验田的其他栽培管理条件均一致。

1.2 供试材料玉米品种为隆平206号;防治对象为灰飞虱(Laodelph-gax striatellus);供试药剂有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生产)、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粒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2种药剂均由市场购买。

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玉米蚜虫效果研究

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玉米蚜虫效果研究

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玉米蚜虫效果研究摘要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玉米蚜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科大创业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适宜的种子包衣用量70~210 g/100 kg种子(有效成分),折制剂量200~600 mL/100 kg种子,不影响种子出苗率,一直到抽雄扬花期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玉米蚜虫;防效为进一步明确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通过拌种对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及最佳田间使用量,为农药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特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地点设在山东省新泰市西张庄镇中兴官庄村,面积1 333.33 m2,土壤类型为褐土,有机质含量1.35%,pH值5.0。

所有试验小区试验作物分布均匀一致。

6月17日播种,用种量为22.5 kg/hm2(6.60万粒),单粒播种。

试验防治对象为玉米蚜虫(Rhopalosiphum maidis),试验作物为玉米,品种为先玉335。

供试药剂: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山东科大创业生物有限公司)、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施药制剂量为200 mL/100 kg种子(有效成分用量70 g/100 kg种子)(A)、施药制剂量为400 mL/100 kg种子(有效成分用量140 g/100 kg种子)(B)、施药制剂量为600 mL/100 kg 种子(有效成分用量210 g/100 kg种子)(C);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施药制剂量为600 mL/100 kg种子(有效成分用量420 g/100 kg种子)(D);以空白作对照(CK)。

小区面积50 m2,重复4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