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欣赏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艺术欣赏课程论文走进中国园林,你会被它特有的东方情调所吸引:这里的建筑小巧细腻、曲折含蓄而充满静谧,与大自然的风光相比,更具人性的追求,一石一木都透着文化的意味。
中国园林之美,在于它熔文化、艺术于一炉。
北方的皇家园林,既有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园林胜景,又有气势宏伟的宫殿式建筑群,充分表现了皇家气派;江南的私家园林,凭借天然的山水、植被优势,展现出有别于北方园林的意趣;这些园林多属官吏、富商和文人所有,与私人的住宅连在一起,既有住房、厅堂、书房,又有由许多亭、台、楼、阁、榭、舫、山水、植物组成的园林胜景,往往形体不大,却着力于模拟自然山水的神态。
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之所以富于诗情画意,富于典雅美丽的神韵风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文学语言的点缀、形容、渗透、生发。
例如西湖三潭印月中有一亭,题名为“亭亭亭”,点出亭前荷花亭亭玉立之意,点出了景的主题,丰富了景的欣赏内容,增加了诗情画意,给人以艺术联想;留园自在处,留园水池北岸的一幢楼房,楼上名为“远翠阁”,楼下则名“自在处”,于此举目南望,留园中部景色尽收眼底。
不远处又有牡丹花台,是赏花赏景的佳处,故取陆游“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诗句名之。
楼上“远翠”一名,取方干诗“前生含远翠,罗列在窗中”之意,也是因为景诗相符的缘故。
又如狮子林的“问梅阁”,取李俊明的诗“借问梅花堂上月,不知别后几回圆”,原来阁来多种梅,旧有古梅“卧龙”颇具清韵。
极富文学意味的称谓。
一、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学艺术审美
"郁郁乎文哉"的审美情趣,在北宋后期即已形成,这种文风到南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其一在山水画中也出现了和北宋"大山水"、"大场面"有所不同的另一种"小美"、"灵秀"的意境;其二这种风尚同样潜移默化地出现在江南水乡的"小山水"之中;三是加上南宋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多出于江南,并专注于描绘江南清新疏朗的自然环境,他们陶醉于田园风光、平远小景,爱用简洁明快的画面构写大自然一隅,寓真实于平凡里,藏天水于一色中,言简意赅,隐现参半,以少胜多。
往往从一个独特视点出发,以少概全,善用画龙点睛手法,做到绘景精细入微,命题极富诗意。
这种平易近人,和人们起居生活相互承托的画风,也就自然地成了造园依据。
画卷上常表现的主题,也便被嫁接在园林中,对诗书、碑画、楹联、匾额都影响巨大。
"深堂琴趣"、"柳溪归牧"、"寒江独钓"、"风雨归舟"、"秋江螟迫"、"雪江卖鱼"、"云关雪栈"、"春江帆饱"等等画题,也就常被用来作为构园造景的"素材",以体现园林意境情趣的内容和追求的目标。
这种对景造意转入自然写意、抒情达意的表现手法,寓细节的真实和诗意的完美于一体的追求,是他们美学的特色。
正如元代的王逢对李唐的画题跋所述:"烟云楼台掩映间,画图浑是浙江山。
中原板荡谁回首,只有春随北雁还。
"
如:颐和园排云殿的“排云”二字出自晋朝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
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神仙即将露面。
湖岸边上的“云辉玉宇”牌楼表示这里的宫殿是彩云与华丽建筑相辉映的世界。
牌楼的南面匾额上写著“星拱瑶枢”,它告诉人们,这里就是“众星拱卫的神仙之地”。
在排云门前,除立有两只造型生动、铸造精美的铜狮之外,还有两侧各摆放了六块不同形态的太湖
石,喻意为十二生肖。
在长廊西端湖边有一条大石船,取名清晏舫。
借用了我国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在《西京赋》中说的一句话:“夫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乾隆建造一艘永不能覆的石船,来象征大清王朝的江山永远不会被水覆灭。
镜桥取意于唐代诗人李白“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之句;练桥取意于南朝诗人谢眺“澄江静如练”的诗句;柳桥取意于杜甫“柳桥晴有絮”的诗句。
玉带桥是六桥中的唯一高拱石桥,通体洁白、柔和、匀称,恰如一条玉带,最富盛名。
乾隆在咏玉带桥时有“玉河高跨入明湖,春水初生春末都”等诗句。
“谐趣园”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园内东南角有一石桥,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是引用了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争论而来的。
营造园林的"文人的情趣"是中国文人造园艺术的构造特点。
这种特点的核心是"钟爱自然的情感,提炼自然、浓缩自然",在表现手段上常为园中套园,堆山叠石,凿池造园,植木栽花,随类赋形,依形而筑,寄物以情,园内放鱼、养鸟,尽可能把自然中一切美景以写意绘画的方式引入人的生活空间,立意在先,匠心独具。
超越时空的限制,表达出自我的情感,通过某一景的"立意"展开布局,以小观大,以大见小,从片断中展现出深邃的"意境"来,我以为这就是中国园林的特点。
这种联系具有广泛性,是一种"放射"状的联系,园林的诗情画意是当时文人诗、画风骨的复现,"园林的意境"是与"山水画的意境"异曲同工,诗词、绘画以园林作为描绘对象的屡见不鲜,这些足以说明诗、书、画与园林的同步兴起,绝非偶然。
二、园林文学的意境审美
景有尽而意无穷,不同于法式园林的华丽规整,也不同于英式园林的温馨田园,中式园林讲求的就是一种含蓄,一种意境。
“园林意境是园林景物所体现的一种深层次的境界。
景是实的,而境是虚的,是变化的。
境由景生,景是肉体,而境是灵魂。
”在中式园林的营造中,主要采用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以营造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艺术效果。
中式园林追求的是看似随意,实则为每一处景致都是设计师精心之作,它避免中轴对称,处处体现自然,宛如一幅优美的国画,达到虽由人作,却宛如天成的意境。
景致人文和谐相融,宁静以致远。
在时光的积淀中,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在中式园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古人所追求的生活意境往往是通过园林的景致来表现,而这种历史的文脉与传统在现代楼盘的景观营造中也往往运用得得心应手。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
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人以余味或遐想余地。
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
其特征可作如下阐明:
园林是一个真实的自然境域,其意境随着时间而演替变化。
这种时序的变化,园林上称“季相”变化;朝暮的变化,称“时相”变化;阴晴风雨霜雪烟云的变化,称“气象”变化;有生命植物的变化,称“龄相”变化;还有物候变化等。
这些都使产生意境的条件随之不断变化。
在意境的变化中,要以最佳状态而又有一定出现频率的情景为意境主题。
最佳状态的出现是短暂的,但又是不朽的,即《园冶》中所谓“一鉴能为,千秋不朽”。
如杭州的“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扬州的“四桥烟雨”等,只有在特定的季
节、时间和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才是充分发挥其感染力的最佳状态。
这些主题意境最佳状态的出现,从时间来说虽然短暂,但受到千秋赞赏。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
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
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
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三、园林的拟自然化意境审美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拟自然的作品,强调与自然结合的诗意象征和宇宙观,并在形式上承载寓寄内涵,传达精神化实质。
通过实景的创造和对自然神韵的领悟和把握,在有限的实际空间中,营造出无限的艺术意境,使园林中的物质世界生出诗意的幻象,透射出和谐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拟自然的审美意境表达,在于整体空间中组景方式所透射出的和谐之美。
就像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布置》中提到的“拆开则逐物有致,合拢则通体联络”,虽然讲的绘画之道,却也更适于园林景观构建。
不同的景点通过相应的景序层次逐渐展开,依据各个景区、景点形成的从属关系,创造出总的空间顺序。
主体又驾驭着各个相应的实体,宾主之间主次分明、互为映衬,并由观赏者逐步将这些相辅相成的景象连续成完整的空间意象,利用虚实相间、开合变化、收放有序的空间产生诗画意境,令游者领会到中国园林画卷展开的诗意美的内在本质。
著名的后现代建筑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在解释后现代主义的空间形式与本质时,他曾举中国园林的例子来说明这种性质:“后现代就像中国园林的空间,把清晰的最终结果悬在半空,以求一种曲径通幽的,永远达不到某种确定目标的…路线‟。
中国园林把成对的矛盾联结在一起,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在永恒的乐园与尘世之间的空间。
”
四、对园林艺术审美的综合评述
纵观中西方的园林,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每个园林都有其内在的文化与艺术审美价值,“没有文化的景观是苍白的。
”中式园林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园林景观,其对人文精神的融合是至为关键的。
景观艺术要达到一定层次,才能产生超出景物以外所表达的精神境界。
“脱离当地文化与楼盘自身文化,景观只会是画布上呆板的色彩,无法体现任何居住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