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南越王墓

合集下载

西汉南越王墓

西汉南越王墓

西汉南越王墓西汉南越王墓——中华巡礼西汉南越王墓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内,是一处重要的历史遗址。

它是西汉时期南越国(公元前207年至公元前111年)的国君墓葬,也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最完整的西汉陵墓群之一。

西汉南越王墓的发现和考古工作始于1983年,当时,在广州越王博物馆所在地的土地上,发现了一座古墓的墓坑。

后来,经过多年的考古挖掘和保护修复,揭示了这座墓葬的规模和内部结构,也让世人对西汉时期南越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座墓葬的宏伟规模让人惊叹。

墓葬总面积达14,000平方米,其中包括墓地、墓园、陪葬建筑和文物陈列馆等。

整个墓园坐北朝南,由前园、中园和后园组成,形状呈长方形,规划布局严谨。

墓葬墙壁由大型块状花岗石垒砌而成,坚固耐久,仍保留着千年前的辉煌。

墓葬内部的陪葬建筑也是西汉时期建筑艺术精品的代表。

主要有前殿、后室、东西厢房以及中轴线上的各种陪葬建筑。

前殿是南越王的接待厅,其规模宏大,结构独特。

后室是南越王的主葬室,其中的石室保存完整,石棺仍然静静地躺在其中。

东西厢房用于存放陪葬品和周边物品,展示了当时南越国的繁荣和骄人成就。

在墓葬内发现的大量文物也带给我们许多惊喜。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南越王的陪葬品珍宝。

考古学家在墓室内发现了许多由金、铜、玉、石等制作的饰品、礼器,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套金制珠宝。

这套金制珍品精美绝伦,包括玺印、耳坠、饰环等。

它们的制作工艺精湛,展示出了当时的高超工艺水平。

此外,在墓葬中还发现了大量的陶器、青铜器、玉器等生活用品和仪礼器物。

这些文物不仅为研究西汉时期的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文物证据,也丰富了我们对南越国的历史文化的认识。

西汉南越王墓不仅是一座古代墓葬,更是一座历史博物馆。

它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吸引了大批游客和研究者的目光。

它向人们展示了西汉时期南越国的繁荣和辉煌,带给我们对古代历史的思考和对文明发展的启示。

保护和传承西汉南越王墓是我们的责任。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主棺室玉器丧葬功能研究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主棺室玉器丧葬功能研究

艺术设计研究2023 04期摘要: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主棺室出土玉器形式多样,功能多元。

该墓主棺室内的丝缕玉衣以及附着在玉衣内的玉璧与墓主尸体联系最为密切,它们共同构成了墓葬中的“柩”,又因玉器的独特质料使其转化成为了保存死者遗体的“玉柩”。

玉衣上的组玉佩界定了墓主社会身份并作为死者形象替代物随葬于玉衣之上、内棺之中。

主棺室中的铜承盘高足玉杯和玉衣周围那些独立的玉璧和玉珮呈现出墓主借此引魂升仙的个人企盼。

至于如何以大型景观的形式来表达墓主脑海中的仙界图景?位于南越国宫殿遗址东北侧的蕃池建筑可能是墓主生前对仙界憧憬并进而营建的视觉幻像。

关键词: 南越王墓;主棺室;出土玉器;丧葬功能 中图分类号:J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18 (2023) 04-0028-07A Study on Funeral Functions of Jadeware in the Main Coffin Room of Nanyue King´s Tomb during theWestern Han Dynasty in GuangzhouLiu XiaodaAbstract : The jadeware excavated in main coffin room of Nanyue King´s tomb during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n Guangzhou have varied form and multi-plex functions.The silk jade clothes and jade bi which adhered to the jade clothes are the most closely linked to the dead body in The main coffin room of Nanyue King´s Tomb. They not only composed the coffin of the tomb in common, but also are transformed into the jade-coffin which protected dead body because of the jadeware´s unique material. The group jade pendant which covered on Jade burial suit definded the dead´s social identity. As a substitute for the image of the dead, it also was buried with the dead in coffin. Furthermore, the copper bearing plate high foot jade-cup jade bi and jade pendant which surrounded the jade clothes presented the personal expectation of leading souls to immortality for Nanyue King. As for how to express the fairyland picture of dead´s thought by using the form of large-scale landscape? Fan pool which was built in the northeast side of palace ruins of Nanyue Kingdom was probably the visual fantasy of fairyland of Nanyue King before death.Key words : Nanyue King´s tomb; The Main Coffin Room Of Nanyue King´s Tomb; unearthed jadeware; funeral functions刘晓达广州西汉南越王墓主棺室玉器丧葬功能研究一、研究史回顾与问题提出1983年6月出土的南越王第二代国王赵眜墓以其丰富的文物遗存为世人瞩目,该墓出土玉器更曾引起学人普遍关注。

西汉南越王墓

西汉南越王墓

丝缕玉衣 殓服。长173厘米,是将2291块 玉片用丝绒编缀而成。为目前发 现的第一件形制完备的丝缕玉衣。
三枚金印
泰(太)子金印、文帝行玺、右夫人印
古代用于调兵谴将 的信物。铜制,有错金 片,刻有“王命命车徒”
五字。 虎节
玉壁
墓中出土最大的玉 壁,青玉琢成,直径 33.4厘米,两面纹饰均 分三区,罕见。
墓室座北朝南,南北长 10.68米,东西最宽12.24米, 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选 用粗加工的 750多块红砂 岩筑成。仿前朝后寝格局, 分为前室、东耳室、西耳 室、主棺室、东侧室、西 侧室和后藏室共7室。
back
南越王博物馆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占地14000平方米。整体布局以古墓 为中心,上盖覆斗形钢架玻璃防护棚,象征汉代帝王陵墓覆 斗型封土。墓的东边为三层的综合陈列楼,北边为两层的主 体陈列楼,用环绕的回廊上下沟通将三座建筑物连成整体。
‘赵眜’玉印
此印为玉质,是墓主 人的名章,覆斗钮,印纹 为篆体阴刻,刻有墓主姓 名。 为墓主的私印。
整块青白玉雕成,中间凿空成犀牛形 状。综合运用玉雕的各种工艺方法,巧妙 布局各层纹饰,经细致打磨,至今仍放射 出它温和恬润的光泽。
玉 角 杯
出土于墓主右眼位置,青白玉雕 成。分为内外两圈,内圈透雕游龙, 外圈透雕凤鸟。它的图案被选为西汉 南越王博物馆的馆徽。
透雕龙凤纹 重环玉佩
铜承盘高足玉杯
承接甘露的容器。通高17厘 米。全器为金、银、铜、木、玉 五种材料组成,形成三龙拱杯。 为国内首见。
表演楚舞的宫女。运用 了圆雕、线雕、透雕等技法, 为首见的汉代圆雕人物作品。
玉舞人
back 句濯
提筒
铜四格熏炉
波斯银盒

广州的名胜古迹

广州的名胜古迹

广州的名声古迹有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南海神庙、五仙观、镇海楼、莲花塔,清朝的陈家祠、余荫山房等。

1、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昧的陵墓。

该慕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光孝寺,广东著名古建筑群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北端近净慧路处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该寺由宗教部门管理。

3、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

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

六榕寺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得名。

它与光孝、华林、海幢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从林。

4、五仙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233号。

现寺观建于明洪武十年( 1377年)是一座祭祖五仙的谷神庙。

该观属道教,坐向南,门上大上有清两广总督瑞麟书写的“五仙古观”四个大字。

5、莲花塔也是明代砖塔。

该塔坐落在番禺莲花山上。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番禺举人李惟凤等建塔,原名"文禺塔”。

因莲花山多砺石,又名"石砺塔"。

又因其东西山坡有一块天然狮形岩石,故又称”狮子塔"。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简介】—【金印】—【银器】—【铜器】—【乐器】—【兵器】—【玉器】—【陶器】—【殉人】【简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原名“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南越王赵昧的陵墓。

南越国是中国西汉时期南方的地方政权,传五代历93年,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归属西汉。

墓主赵昧是南越国第二代王,汉武帝建元四年继位,称文帝,在位16年(公元137—122年)。

南越王墓于1983年发现。

陵墓深入地下20米,用750多块红色砂岩石筑成;面积约100平方米,分前后两部分,共七个室。

此墓是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墓主人身份最高的一座汉墓;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套),以铜、铁、陶、玉四类物品为主,其中“文帝行玺”金印是中国考古发掘出的首枚“皇帝”印玺,最为珍贵。

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考古的五大新发现之一;陵墓现已辟为博物馆。

【金印】南越王墓出土的“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

在传世或发掘出土的秦汉印章中,未见其他皇帝印玺,只有文献记载;而且文献记载的帝印都是白玉质螭虎钮印,而南越国赵眛这枚帝印却是金质印、螭虎钮印,是南越国自铸、赵眛生前实用之印。

除“文帝行玺”金印外,墓中还出土了“泰子”金印和“右夫人玺”金印,但不是龙钮,而是龟钮。

另外,还有一些金质饰品,如,金带钩、金花泡、杏型金叶等。

【银器】墓中出土的一件白色的银盒特别引人注目。

此盒出土时在墓主棺室,内盛半盒药丸。

该盒从造型及纹饰工艺特点来看与中国传统银器的风格迥异;经化学分析和专家研究,认为是波斯产品,里面的药丸很可能是阿拉伯药,因此该银盒为海外舶来品。

墓中出土的银器还有银洗、银卮和银带钩等,都是南越王室的专用器具。

【铜器】墓中出土的铜器多达500件;有厨具、饮食用具、乐器、车马器、生产工具及各种日月器具如铜鼎、铜镜、铜鉴、铜熏炉等,不但品种数量多,而且制作工艺精湛,极具地方特色;它们不仅反映出南越国当时的铸造技术水平,而且是广州建城历史的重要物证。

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

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

1983年发现的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是岭南地区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唯一汉代彩绘石室墓。

墓中出土文物一万余件,其中“文帝行玺”金印、玉角杯、错金铭文虎节、印花铜板模、平板玻璃铜牌饰等文物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集中反映了两千年前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南越王墓是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大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在越秀山公园西面的象岗,是岭南地区年代最早的一座大型彩绘石室墓,共7室,深藏于岗顶之下20米,1983年6月被发现,是近年来我国五大考古发现之一。

该墓主人是南越开国之南越王墓博物馆君赵佗的孙子——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其尸身穿丝缕玉衣。

陵墓的建造距今已有2100多年。

陵墓中有15名殉葬人和1000多件珍贵的随葬品,主要是玉器和青铜器。

南越王墓的发现为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历史以及汉越民族文化的融汇等问题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发掘后,墓室就地保护,并在其旁边辟建了占地1.4万平方米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南越王墓深藏于岗顶之下20米,1983年6月因基建被发现。

墓主身穿丝缕玉衣,用一棺一椁。

从贴身随葬的龙钮“文帝行玺”金印和一枚“赵昧”玉印,确认了墓主是南越开国之君赵佗的孙子,即第二代南越王赵昧。

公园前214年象郡3郡,任命任嚣为南海尉,设郡治于番禺,并建城。

秦末汉初,赵佗继任南海尉,他乘中原战乱,据地自立,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王。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占地14000平方米。

整体布局以古墓为中心,上盖覆斗形钢架玻璃防护棚,象征汉代帝王陵墓覆斗型封土。

墓的东边为三层的综合陈列楼,北边为两层的主体陈列楼,用环绕的回廊上下沟通将三座建筑物连成整体。

现在,全馆共有10个展厅,4800多平方米。

1988年开馆以来,共接待观众175万人。

现在,南越王墓博物馆已被选进世界80个著名博物馆之中。

该馆是广州越秀山一象岗文化史迹游览线的主要景点,建筑以轴线对称布局,按参观路线依山建馆,拾级而上,把展馆、墓室及扩建之展室连成有机整体。

南越王墓博物馆的介绍

南越王墓博物馆的介绍

南越王墓博物馆的介绍
南越王墓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广州市中山四路,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南越国宫署遗址。

南越王墓博物馆是集文物展览、科学研究、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由南越王博物馆、赵佗纪念馆和南越王宫遗址公园三个部分组成,总面积达7.5万平方米。

南越王墓博物馆共分四个展厅,第一展厅为“南越王宫”,主要介绍南越国的历史;第二展厅为“宫廷生活”,主要介绍南越国宫廷生活的部分;第三展厅为“帝王陵寝”,主要介绍南越国王墓区和赵佗墓的情况;第四展厅为“岭南文化”,主要介绍岭南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南越王墓博物馆馆藏文物约三万余件,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二十多件。

这座历经2000多年风雨的古墓,依然保存得如此完整,实在让人惊叹不已。

在南越王墓博物馆内,珍藏着一件精美的漆器——“南越王剑”,是一件西汉时期的文物。

剑长26厘米、宽9.5厘米、厚0.4厘米。

剑身上下还布满了金箔装饰。

—— 1 —1 —。

南越王社会实践报告

南越王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历史文化,拓宽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南越王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以广州南越王博物馆为基地,通过对南越王墓的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南越国历史文化,感受古代岭南文化的魅力。

二、南越王墓简介南越王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南麓,是西汉南越王赵胡的陵墓。

墓主赵胡是西汉时期南越国的国王,公元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所灭,赵胡被迫自尽。

南越王墓于1983年被发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诸侯王陵墓之一。

三、实践活动内容1. 参观南越王博物馆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南越王博物馆。

博物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南越国文物,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金银器等。

通过参观,我们了解了南越国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 实地考察南越王墓在南越王墓的墓室中,我们看到了保存完好的棺椁、墓室壁画、陪葬品等。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3. 互动体验博物馆内设有互动体验区,我们亲身体验了古代岭南人的日常生活。

通过参与制作陶器、编织竹器等活动,我们更加了解了古代岭南人的智慧和技艺。

四、实践成果1. 提高历史文化素养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对南越国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历史文化素养。

2. 培养实践能力在参观、考察、互动体验等环节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实践能力。

3. 激发爱国情怀南越王墓的发掘和保护,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文化遗产的重视。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爱国情怀的重要性。

五、总结本次南越王社会实践考察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1. 参观南越王博物馆在南越王博物馆,我们参观了多个展厅,了解了南越国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博物馆内的“南越王墓”展厅,展出了南越王墓的发掘过程、墓主赵胡的生平事迹以及丰富的陪葬品。

西汉南越王墓

西汉南越王墓

西汉南越王墓讲解线索:南越王墓简介——金印、金带钩与金花泡——银盒、银洗与银带钩——铜鼎、铜壶与铜提壶——铜镜、铜鉴和铜熏壶——钮钟、甬钟与铜句”金翟”——铜戈、铜剑与铜虎节——铜钫与印花铜凸版——铁剑、铠甲与错金银铜间铁矛——玉璧、玉盒与丝镂玉衣——玉印、玉佩与玉角杯——陶鼎、陶瓮与长乐宫器——主人殉葬与奴隶制度残余南越王墓简介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昧的陵墓。

赵昧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

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考古五大发现之一,现已辟为博物馆。

1983年发现的这个大墓,深入地下20米,用750多块砂岩大石构筑。

陵墓面积约100平方米,分前后两部分,工友7个室。

前室居中,室内四面及顶部都绘有朱、墨两色的云纹图案。

象征朝堂。

前、后两部分各设有一道双扇的石门。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出土文物最丰富多样、墓主人身份最高的一座汉墓,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彩绘壁画石室大墓。

这座墓堪称地下宝库,共出土各类文物1000多件(套),尤以铜、铁、陶、玉四者所占比重最大。

而“文帝行玺”金印是中国考古发掘首次发现的“皇帝印玺”,最为珍贵。

金印、金带钩与金花泡南越王墓出土的“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

在传世或发掘出土秦汉印章中,未见一枚皇帝印玺,只有文献记载,而文献讲的帝印是白玉质印、“虫离”虎钮印、印文是“皇帝行玺”或“天子行玺”;而南越国赵昧这枚帝印却是金质印、蟠龙钮印,印文是文帝行玺。

这是金印的独特之处,是南越国自铸、生前实用之印。

南越王墓除了“文帝行玺”金印外,还有“泰子”(泰同太)金印和“右夫人玺”金印,但不是龙钮,而是龟钮。

“泰子”金印也是首次发现,在传世印玺中从未曾见过。

南越王墓的金器除金印外,还有金带钩、金花泡、和杏形金叶,均是饰物。

而金花泡普遍被认为是海外输入的“洋货”。

银盒、银洗与银带钩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有一件白色的银盒特别引人注目。

西汉南越王墓

西汉南越王墓

西汉南越王墓西汉南越王墓是中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一处非常重要的考古遗址。

该墓葬于西汉时期,属于南越国的谢王墓,是中国考古界的珍贵宝藏之一。

这座墓葬是南越国最为重要的君主谢王的陵墓,也是中国最早的王陵之一。

西汉南越王墓所包含的文物和墓主人的身份,使其成为了研究中国历史和南越文化的重要依据。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新会区龙门镇龙山村龙山凹,面积达到3000余平方米,主墓高达31米。

整个墓葬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是主墓,北部是附属墓葬和祭祀建筑。

主墓的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的陵墓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有石墙和石柱组成的围墙,高大的石阶和宝塔式的屋顶等等。

整座墓葬周围环绕着一条石墙,墙体上雕刻了各种神兽和飞禽的图案,展示了古代南越文化的独特魅力。

主墓的内部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文物。

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和研究,墓内的文物主要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金器、铜器、钢器、石器等。

这些文物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质量极高,展示了古代南越国高度发达的工艺水平和文化艺术成就。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墓内的陶俑。

这些陶俑有各种不同的形象,有战士、侍女、官员、动物等等。

它们栩栩如生,根据服饰、装饰和姿态可以推测出古代南越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

除了陶俑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文物。

青铜器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制品之一,包括器皿、器械和乐器等。

这些青铜器的工艺精湛,形态各异,反映了古代南越文化的丰富多彩。

玉器是另一个重要的文物类别,其中包括玉镯、玉佩、玉璧等。

这些玉器还上面还刻有各种纹饰和符号,研究人员通过对它们的解读,揭示了古代南越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西汉南越王墓的发现带给人们许多有关南越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重要信息。

首先,它证实了南越国的存在和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南越国曾是西汉的一个重要的朝贡国,而其君主谢王则是中国史书中的重要人物。

其次,墓内的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

最后,西汉南越王墓的发现和研究也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王陵制度和葬礼仪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

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

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关于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包含西汉南越王墓北京猿人遗址甲骨文仰韶文化遗址第一枚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西汉南越王墓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

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发掘时,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玺金印”一方以及“赵眜”玉印,证明陵墓主人的身份。

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现已开辟为博物馆。

南越王墓中出土的“角形玉杯”和“铜屏风构件5件”,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

距北京城约50公里。

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

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证实50万年以前北京地区已有人类活动。

考古学家开始在这里发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为北京猿人。

以后陆续在龙骨山上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

这一发现和研究,奠定了这一遗址在全世界古人类学研究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生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而又研究最深入的古人类遗址。

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西汉南越王墓

西汉南越王墓

西汉玉舞人 此展品为西汉时期 文物。南越王墓出 土了五件玉雕舞女, 为汉代乐舞研究提 供了生动的实物资 料。玉雕舞女在汉 代诸侯王墓中常有 发现,但多为扁平 玉块,这种圆雕玉 舞人,尚属首见
价值与意义
南越王墓的发现,其社会, 历史,文化科学价值不但震 撼岭南大地,而且惊动全国, 闻名世界,从考古界,社会 各界到新闻界,无不感到惊 奇。有人评价为中国考古史 上最辉煌的发现之一,全世 界都在强烈感受中国岭南地 区古老文化的震撼.
西汉丝缕玉衣 此展品为西汉时期文物。长1.73米。共用了2291片 玉,用丝线穿系和麻布粘贴编缀而成。这是我国 迄今所见的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备的玉衣,又 是从未见于文献和考古发现的新品种,其上衣采 用对襟形式也是一大特色。出土时玉片散落在地, 经三年时间完成修复。
西汉银盒 此展品为西汉时期文物。扁球形。出土于南越王棺椁内的“足 箱”。其工艺与纹饰、造型是古代西亚波斯银器的特点,因此被 认为是一件舶来品。银盒进入中国后,工匠根据汉代银器的特点, 在盖上焊接了盖钮,在盒底加了圈足,还在器身上留下许多铭文。
南越王墓劈山为陵,从象岗顶劈开 石山20米,凿出一个平面“凸” 字形的竖穴 ,再从前端东、西侧 开横洞成耳室,南面开辟斜坡墓道。 墓室以红砂岩石仿照前堂后寝的形 制砌成地宫,墓顶用24块大石覆 盖,再分层夯实而成。墓室仿照生 前宅居筑成,墓室坐北朝南,前三 后四共7室,宽 12.5米,长10.85 米。
西汉“文帝行玺”金印 此展品为西汉时期文物。高1.8厘米,宽3厘米。印信、符 牌。金属铸造。该印为方形,印面阴刻“文帝行玺”四个 字,小篆体,书体工整,刚健有力,应是南越文王的发布 命令的官印。钮作一龙蜷曲状,龙首尾及两足分置四角上, 似腾飞疾走。
西汉“帝印”玉印 此展品为西汉时期文 物。玉印的印文阴刻 有篆书“帝印”两个 字,印钮雕成螭虎形 状,装饰有云纹,是 南越王僭越称帝的有 力证据。因墓室进水 及年代久远,玉印被 浸蚀,成黄白色。

未解之谜考古学家发现的中国上下五千年最神秘的古墓

未解之谜考古学家发现的中国上下五千年最神秘的古墓

未解之谜考古学家发现的中国上下五千年最神秘的古墓未解之谜:考古学家发现的中国上下五千年最神秘的古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古迹和文化遗产。

考古学家们在全国各地进行着不懈的发掘和探索,寻找着古代文明的蛛丝马迹。

然而,在这些考古发现中,一些古墓仍然困惑着专家们。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些古墓因其神秘性而备受瞩目,至今仍然未解。

本文将为读者们揭开其中几个神秘古墓的面纱。

一、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最宏伟的陵墓之一。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其中包括了兵马俑的制作和陵墓的建造。

秦始皇陵的内部至今仍然未被完全揭开,主要原因是陵墓内充斥着丰富的宝贵文物,而且形势复杂。

这给考古学家们的发掘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秦始皇陵的设计与建造几乎无与伦比,巧妙的通道和防护系统保护着陵墓的封闭性,让考古学家们望而却步。

尽管有许多谜团尚待解开,但秦始皇陵的发掘工作将继续进行,相信未来我们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秦朝的历史。

二、大汉西汉南越王墓广东省深圳市的大汉西汉南越王墓是中国历史上保存完好的西汉时期墓葬之一。

该墓是南越国的末代国王赵建陵的陵墓,也是中国现存墓葬中最完整的汉代墓葬之一。

大汉西汉南越王墓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墓主的身份和墓室的建造。

墓主赵建陵是南越国的最后一位国王,其墓葬的建造受到了汉文化和南越文化的深刻影响。

墓室内保存有大量的文物和陪葬品,其中包括了玉器、铜器、陶器等珍贵的文物。

考古学家们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特殊的装饰和布局,这些装饰和布局可能与南越文化的特殊性和宗教信仰有关。

然而,南越文化的具体内容至今仍然未能完全解释清楚,这也是大汉西汉南越王墓备受关注并且至今未能解开的谜题。

三、新疆楼兰古墓新疆是中国西北的一个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在新疆的罗布泊盆地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系列楼兰古墓,这些古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南越王墓的简介

南越王墓的简介

南越王墓的简介南越王墓是中国历史上一处著名的古墓葬,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湾镇山前村,距离广州市约80公里。

南越王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西汉时期的古代墓葬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墓葬中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墓葬。

南越王墓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墓葬、历史文化、艺术、宗教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越王墓的历史背景南越王墓是西汉时期南越国君主的墓葬,南越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广东、广西、越南地区。

南越国的建立时间比西汉早,南越国的第一任国君为赵佗,他在公元前204年自称南越王,建立了南越国。

南越国的国都在广州,南越王墓是南越国君主在广州附近的陵墓。

南越国与汉朝的关系一直不稳定,南越国曾经与汉朝交战,但也曾经与汉朝通好。

汉武帝曾经派遣使者到南越国,要求南越国向汉朝进贡,但南越国拒绝了。

公元前111年,汉朝派遣将军莫何攻打南越国,南越国的国君赵眜自杀,南越国被并入汉朝的版图中。

南越王墓的发现南越王墓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1958年,广东省文物部门在南海区石湾镇山前村的一个农民家里发现了一件古代文物,这件文物是一个铜质的鼎,刻有南越王赵佗的名字。

这件文物的发现引起了广东省文物部门的重视,他们开始在山前村一带进行考古勘探。

在1959年至1972年期间,广东省文物部门对南越王墓进行了多次的发掘和修复。

南越王墓包括两座陵墓,一座为南越王赵眜的陵墓,一座为南越王赵武的陵墓。

南越王墓的主墓室长约11米,宽约8米,高约7米,墓主人的遗骸已经不存,但是墓室内保存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和壁画。

南越王墓的建筑和文物南越王墓的建筑和文物是中国古代墓葬中的珍品,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南越王墓的主墓室采用了木结构,墙壁和天花板都是用精美的木雕和彩绘进行装饰的。

主墓室内部分为前后两个区域,前区有一座祭台,后区为主墓室,主墓室的顶部采用了“九重葫芦”式的结构。

南越王墓内的文物包括铜器、玉器、陶器、漆器、石器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南越王墓的铜鼎。

西汉南越王墓

西汉南越王墓

西汉南越王墓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解放北路象岗山上,中国大
酒店后面,是西汉早期建都番禺(广州)的南越
国第二代王,秦统一岭南的将领赵佗之孙,自称文帝的赵昧的陵墓。

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越王墓博物馆占地1.4万平方米,辟有古墓保护区和综合陈列楼两部分。

古墓保护区建在象岗山腹心深处。

墓室埋藏在岗顶之下20米深的地方,用500多块红砂岩大石筑成,分前后两部分, 中设2道石门。

前部3室,后部4室。

墓主赵遗骸置于墓室后部正中,以一棺一椁入殓,均已朽坏。

墓主身着玉衣,两侧共置有10把铁剑,并有"文帝行玺"(金印)等印鉴9枚和大批精美的玉雕饰品随葬。

室内外还发现15具殉人残骸,当为赵眛的姬妾隶役等。

墓中出土文物品类繁多,共1000多件,其中以雕镂精美的各种玉器和具有汉、楚、越文化特色的青铜器最为珍贵。

古墓保护区的东面是三层的综合陈列楼,于1988年建成开放,展出墓中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

陈列楼正门旁的红砂岩石墙饰以越人操蛇和龙纹、虎纹的巨幅浮雕,门外还设有一对石虎,反映出该墓具有中原汉文化和南方楚、越文化的特。

南越王墓的环境监测

南越王墓的环境监测

南越王墓的环境监测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象岗山,是南越国第二代君主赵b的墓葬,也是岭南地区发现的级别最高且未经盗扰的墓葬。

南越王墓自1983年10月完成考古发掘,1988年2月博物馆建成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墓室作为博物馆的核心部分,在二十余年的开放展出过程中向中外游客展示了真实的南越国时期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岭南历史文化遗迹经典之一。

2006年12月南越王墓连同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西汉南越王墓不仅是南越国文化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州对外宣传本土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如何保护好墓室本体,使博物馆更好地承担传承文化的历史重任是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文化遗产的环境监测作为遗产保护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已经是国际遗产保护界的共识。

近几年,我馆针对墓室的保护也逐步从墓室本体的干预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

从解决现存问题入手,根据遗址类型、遗址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遭受的病害,有针对性地设置监测项目并不断建立和完善监测制度,通过文物保存环境的基础数据研究,不仅为南越王墓墓室本体保养维护、墓室通风和空气治理以及光棚改造等保护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也同时达到对文物保存的风险预警,最大限度地防止文物被损害的目的。

一、南越王墓保存现状、病害及环境监测指标的设定墓室在发掘后,针对墓室本体维修加固了断裂残缺石块,并对砌筑古墓的主要材料红砂石进行了防风化处理;在墓室四周建造隔水墙来消除地下水的影响,墓室上方建造保护棚,来降低雨水、日光以及外界有害物质对古墓的损坏,墓室及光棚相关区域安装通风和空调系统防止内部潮湿产生病害。

二十年来,墓室总体保存状态较为稳定。

但是,通过对墓室的勘察仍发现:墓道西侧局部有轻微苔藓痕迹;西耳室、西侧室以及东侧室在雨季时有结露现象;西耳室顶盖石及前室彩绘几乎消失殆尽;个别墓室岩石有自身节理发育的裂隙以及风化导致的空鼓、剥落、粉化现象。

南越王墓观后感

南越王墓观后感

南越王墓观后感南越王墓观后感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南越王墓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南越王墓观后感篇1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这天下午,我们去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走进庄严肃穆的博物馆大门。

陈列在大厅橱窗中的金印、玉佩映入眼帘。

在上方强烈的灯光照射下,我一下子被这华丽迷住了,恍如置身于金碧辉煌的南越王宫。

我们先来到第一展室——大汉楚王,南越王陪葬品展室参观。

一踏入展室,就看到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楚王。

他身材魁梧,头戴铠甲,身穿金缕玉衣,平躺在玻璃展柜里。

他的头上、裤腰上、手上和脚上都系着红丝带。

虽然历尽千年风霜,帝王风范依然十足。

参观完了玉衣之后,我们又匆匆的来到二楼的另一个展馆。

这个展馆多数是古人以前用的琐碎物品。

最让我瞩目的便是那些在当今社会上都属于常见的东西——铜币。

那一个个精致的铜币仿佛一下子就让我看到了曾经他们在古人手中辗转的样子。

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就直奔最想看的——墓室。

南越王墓是西汉初期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的陵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南越王墓为一座“凿山为藏”的石室墓,采用竖八凿洞的方法构筑而成。

平面呈“土”字形,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墓室按照“前朝后寝”规格布局,共分7间。

受小说、电视剧《盗墓笔记》的影响,墓地在我们心中形成了一种空灵的感觉。

我们匆匆进入墓地,一股湿润的`泥土气味扑鼻而来,有点压抑,墓室内只有一些简单的解释牌,令我们稍有些失望。

这些展品让我们大开眼界,接触了南越的历史和文化,收获满满。

下次如果有时间,我还要来细细参观这个博物馆。

南越王墓观后感篇2广州的越秀山前是西汉南越王的墓。

进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大门,绕过一间房子,就来到古代兵器的房间。

里面摆放着数不清的古兵器有斧头、小刀、弓箭和箭.......里面的兵器都有说明的,有一件兵器的说明我记得很清楚,就是箭,它是把动物的毒液沾在箭嘴上,致命性很高。

西汉南越王墓英文导游词

西汉南越王墓英文导游词

西汉南越王墓英文导游词西汉南越王墓英文导游词篇一:20XX年西汉南越王墓导游词西汉南越王墓一、概况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

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

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考古五大新发现之一,现已辟为博物馆。

1983年,在解放北路象岗山上一个工地发现的这个大墓。

深入地下20米,用750多块砂岩大石构筑。

陵墓面积约100平方米,分前后两部分,共有7个室。

前室居中,室的四面及顶部都绘有朱、墨两色的云纹图案,象征朝堂。

斜坡墓道残长10.46米,宽2.36~2.59米。

墓内的前、后两部分各设有一道双扇的石门。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多样、墓主人身份规格最高的一座汉墓,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彩绘壁画石室大墓。

这座墓堪称地下宝库,共出土各类文物达1000多件(套),内涵非常丰富,尤以铜、铁、陶、玉四者所占比重最大。

而“文帝行玺”金印是中国考古发掘首次发现的“皇帝”印玺,最为珍贵。

二、金印、金带钩与金花泡“镇墓之宝”——“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

在传世或发掘出土秦汉印章中,未见一枚皇帝印玺,只有文献记载。

但是文献讲的帝印,是白玉质印、螭虎钮印,印文是“皇帝行玺”或“天子行玺”;而南越国赵昧这枚帝印却是金质印、蟠龙钮印,印文是“文帝行玺”。

这是金印的独特之处,是南越国自铸、生前实用之印。

南越王墓除了“文帝行玺”金印外,还有“泰子”(泰同太)金印和“右夫人玺”金印,但不是龙钮,而是龟钮。

“泰子”金印也是首次发现,在传世印玺中未曾见过。

南越王墓的金器除金印外,还有金带钩、金花泡和杏形金叶,均为饰物。

而金花泡普遍被认为是海外输入的“洋货”.三、银盒、银洗与银带钩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有一件白色的银盒特别引人注目,这个呈扁球形银盒在出土时在主棺室,盒内有十盒药丸。

从造型、纹饰和口沿的鎏金圈套等工艺特点看,与中国传统的器具风格迥异,经分析研究,认为是波斯产品,里面的药丸很可能是阿拉伯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汉南越王墓
讲解线索:
[南越王墓简介]-[金印、金带钩和金花泡]-[银盒、银洗和银带钩]-[铜鼎、铜壶和铜提]-[铜镜、铜鉴和铜熏炉]-[钮钟、甬钟和铜句鑃]-[铜戈、铜剑和铜虎节]-[铜钫和印花铜凸版]-[铁剑、铠甲和错金争铜间铁矛]-[玉璧、玉盒和丝镂玉衣]-[玉印、玉和玉角杯]-[陶鼎、陶瓮和长乐宫器]-[主人殉葬和奴隶制残余]
[南越王墓简介]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国第二代赵昧的陵墓。

赵昧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

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考古五大新发现之一,现已辟为博物馆。

1983年发现的这个大墓,深入底下20米,用750多块砂岩大石构筑。

陵墓面积约100平方米,分前后两部分,共有7个室。

前室居中,室内四面及顶部都绘有朱、墨两色的云纹图案,象征超堂。

前、后两部分各设有一道双扇的石门。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多样、墓主人身份最高的一座汉墓,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彩绘壁画石室大墓。

这座墓堪称地下宝库,共出土各类文物1000多件(套),尤以铜、铁、陶、玉四者所占比重最大。

而“文帝行玺”金印是中国考古发掘首次发现的“皇帝”印玺,最为珍贵。

[金印、金带钩和金花泡]
南越王墓出土的“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

在传世或发掘出土秦汉印章中,未见一枚王帝印玺,只有文献记载,而且文献讲的帝印是白玉质印、蟠螭虎钮印,印文是“皇帝行玺”或“天子行玺”;而南越国赵昧这枚帝印却是金质、蟠龙钮印,印文是“文帝行玺”。

这是金印的独特之处,是南越国自铸、生前实用之印。

南越王墓的金器除金印外,还有金带钩、金花泡和杏形金叶,均是饰物。

而金花泡普遍被认为是海外输入的“洋货”。

[银盒、银洗和银带钩]
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有一件白色的银盒特别引人注目。

这个呈扁球行银盒出土时在主棺室,盒内有半盒药丸,从造型、纹饰和口沿的鎏金圈套等工艺特点看,和中国传统的器具风格迥异。

经化学分析和专家们研究,认为是波斯产品,里面的药丸很可能是阿拉伯药。

因此,银盒是海外舶来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南越王墓出土的银器除了银盒外,还有银洗、银厄和银带钩,都是越王室的专用器具。

这些银器纹饰复杂,通体鎏金,镶嵌的宝石闪闪发光,显得高贵华丽,是很好的工艺精品,反映了古人高超的制作工艺和审美观点,从中我们也可看出当时人们的生活风尚。

[铜鼎、铜壶和铜提筒]
铜器在南越王墓的出土文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共有青铜器500多件,不但品种数量多,而且工艺技术精湛,极具地方特色。

这批铜器中有厨具、饮食用具、酒器、乐器、车马器、生产生产工具及各种
日用器具,等等。

铜壶。

共36件。

有汉式鼎、楚式鼎和越式鼎,其中有9件刻有“蕃禺”铭文,都是由南越国的都城工匠所造,是广州建城历史的重要物证。

铜壶。

共9件。

其中一个鎏金铜壶造型美观大方,通体鎏金,光亮华丽,是一件艺术精品。

铜提筒。

共9件。

铜提筒是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器物之一。

最为特别的是一个船纹铜提筒,器身除股长组几何饰纹外,还有4只首尾相连的羽人船,每船有羽人5名,各饰羽冠,赤脚。

船首倒挂一具人头,船首尾各竖两要羽旌。

5人形态各异,有的划桨,有的击鼓,有的持兵器,有的在杀人。

船和船之间还有海线龟、水鸟、海鱼等。

有人分析,广州临海,多海患,画面表现的应是杀俘虏祭海神的场面。

[铜镜、铜鉴和铜熏炉]
南越王墓出土的39件铜镜大是精品,其中绘画镜是彩绘人物大画镜,为国内考古发掘出土最大的西汉绘画圆镜,是汉代铜镜中的珍品。

铜鉴出于后藏室,是深鼓腹大盆,可用来盛水或食物,出土时盆内有猪、牛、羊、鸡骨和鱼、龟等海产,说明这是当时的主要食品。

铜熏炉。

共有11件,有单件和四连体的,炉腹和顶盖均镂孔透气,是用来焚香料的。

香料被认为是舶来品。

这是最能反映南越国地方特色的典型铜器,其复杂的工艺反映了当时的铸造技术水平。

[钮钟、甬钟和铜句鑃]
钮钟、甬钟、铜句鑃都是乐器。

宴乐之器是古代统治者炫耀其奢华生活和身份地位的标志。

墓内东耳室出土的一批乐器,旁边还有一名殉葬的乐师。

其中一句鑃上有阴刻篆文“文帝九年乐府工造”,是迄今我国唯一发现具有绝对年代,而又有序号的句鑃。

“文帝九年”是公元前129年。

经测定,句鑃音质还好,仍可演奏、弥足珍贵。

[铜戈、铜剑和铜虎节]
墓中出土的兵器种类多,数量大,除15把剑为铁质外,其余皆为铜造。

最为难得的是一把“张仪”铜戈,铭文“王四年相邦张义(仪)”等字,“王四年”应为秦惠王时,由张仪监造,说明是由秦带入南越的。

墓中出土的铜虎节是一件难得的珍品,是国内紧存的一件错金虎节,属于孤品。

节是外交和军事上的信符,有虎节、龙节、人节之分,可以用来征调战车和士兵。

[铜钫和印花铜凸版]
铜钫是一个方形壶。

这种盛酒的铜器制作技术精良。

饰以繁缛的浮纹,复杂多变,具有透雕效果。

印花铜凸版是用来在丝织物上印染图案的工具,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印染工具,对研究古代纺织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铁剑、铠甲和错金争铜间铁矛]
南越王墓出土的铁器有700多件,有农具、工具、兵器和日用器具等。

铠甲。

这种轻型铁甲适合于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使用,和北方中原地
区出土的铁铠甲形制有较大差别。

铁剑。

共15件,其中一件出自墓主腰间左侧。

错金银铜间铁矛。

这个铁矛间铜质、鎏金,错间金银的三角图纹和流云纹,如此华丽的铁矛应为南越王自用或用于仪仗。

[玉壁、玉盒和丝镂玉衣]
南越王墓出土各种玉壁56件,仅主棺旧有47件,说明墓主对玉壁的喜爱。

其中主棺室出土的一件大玉壁,直径达33.4厘米,是我国已知考古发掘出土玉壁中体型最大、龙纹饰最多的一块。

玉盒。

主棺室出土,刻有两凤鸟,饰以美丽浮雕纹,结构严谨,雕工精细,光洁夺目,被称为“玉器绝品”。

丝镂玉衣。

玉衣是汉代特有的丧葬殓服,东汉灭亡以后,未发现有玉衣。

玉衣是有等级规定的,有金镂、银镂、铜镂玉衣,诸侯王多用金镂,也有用银镂的。

南越王墓出土的丝镂玉衣为首次发现,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件。

整件玉衣全长1.73米,共用玉片2291块。

用朱红色丝带粘贴,构成多重几何形纹样,色彩鲜艳夺目。

[玉印、玉佩和玉角杯]
玉印。

共9枚,其中有文字的玉印(有6枚无文字)都是出土在主棺墓主身上,分别是“赵昧”、“泰子”、“帝印”的方行玉印。

“赵昧”印和“帝印”都是墓主身份的物证。

“帝印”是“帝王之印”的意思,是赵昧生前攒越称帝的物证。

玉佩。

南越王墓出土的玉饰品有130余件,墓主赵昧的组玉佩是最大、最豪华的一套。

玉脚杯。

出自主棺“头箱”,为主人自用的酒具
[陶鼎、陶瓮和长乐宫器]
南越王墓共出土陶器371件,众多的陶器说明其在王宫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打上“长乐宫器”戳印的四件陶鼎、陶瓮。

因为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南越国宫殿中是否有“长乐宫”?我们知道,长乐宫是汉代首都长安最重要的皇宫,是皇帝和太后居住的宫殿。

最近,考古工作者在儿童公园东边试掘出约500平方米的宫殿遗址。

是不是长乐宫的遗址?因为按照长安的宫殿位置,长乐宫在东南边,未央宫在西边,正好位置相符,而这个试掘宫殿遗址的东边又是宫署御花苑,是南越王及王室休闲和游乐的地方。

据推测这四件长乐宫器应是南越国长乐宫的用物,以其随葬,是祈求赵昧死后仍会长生长乐。

[主人殉葬和奴隶制残余]
南越王墓共发现15具人殉。

前室1具,身份是“景巷令”;东耳室1具和乐器丗出,可能是乐伎;东侧室有4具“夫人”;西侧室有7具和厨房用具同出,可能是厨师或杂役奴仆;墓道中有2具,其中1具置于斜坡尽头处,可能是卫兵。

另1具在外藏椁中,可能是车夫。

经专家鉴定,殉人多是击砸后脑致死的,可见人殉是十分残酷的。

我国发掘的11座西汉陵墓中,除南越王墓外,都没有发现有活人殉葬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