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仙经脉系统有那些作用 经脉系统详解
十四经络图解说明
十四经络图解说明之答禄夫天创作一、肺经(手太阴肺经)在中医醫學的領域中, 认为肺不单指現代醫學的肺脏器官, 更是整个呼吸系统的统称.肺经乃以肺为中心, 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 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 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发生疗效.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将空气吸入体内, 并将其连送分配至五脏(内脏), 以维持生存.若此机能发生异常时, 会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气等症状呈现.另外, 尚会发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随著身体机能降低, 皮肤呈现干燥、没有光泽的现象、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元气丧失, 并连带地失去耐性.精神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波折, 而招致心情昏暗.呼吸系统的疾病, 在秋冬之际会有恶化的倾向, 故请提高警觉.食物方面会偏好清淡的食物, 而不喜吃油腻的食物.当身体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 请安慰肺经上的穴位, 使气血流通顺畅, 身体便能迅速恢复轻松愉快.肺经的主要穴位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二、年夜肠经(手阳明年夜肠经)年夜肠经是和肺经关系非常密切的经脉.呼吸系统有疾病时, 以年夜肠经上的曲池穴位为治疗点, 是经常使用的疗法.现代医学中, 年夜肠是承接小肠以上的直肠、结肠、盲肠, 并以下连接肛门为终点的消化器官之一.然而, 以中医学而言, 年夜肠是指从肚脐上约一、五寸的穴位开始, 经直肠直通肛门的整个系统.年夜肠经发生异常时, 会有牙痛、鼻塞、口干渴、喉咙肿等症状呈现.若压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时, 亦会有疼痛感.因为肺机能欠好, 所以皮肤会呈现苍白干燥、失去光泽的现象;又因养份无法顺利运送, 精神有不安宁、容易焦躁的倾向.压迫腹部的肚脐两侧及腰部时, 会发生疼痛感.身体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 使用年夜肠经的穴位加以治疗, 症状能减轻, 身体也会感到轻快.治疗年夜肠经的穴位有二十个, 脸部有迎香、水沟.脖子部有扶突、天鼎.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孺、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温溜、偏历、阳谷.手掌有合谷、三间、二间、商阳等.三、胃经(足阳明胃经)胃经是有关于消化系统非常重要的穴位.是从头部开始, 经脖子、胸、腹、下肢以至足尖等, 非常长的经脉.消化系统有障碍时, 会呈现疲劳、身体倦怠、缺乏元气等症状.皮肤没有光泽, 显黑、黄.嘴唇容易破裂, 有纵形皱纹, 唇边容易溃烂.发声无力, 发音模糊.精神不振, 踌躇未定, 闷闷不乐, 经常苦恼, 因此更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有喜吃甜食的倾向.另外, 对清淡的食物有偏好, 不爱吃油腻的食物.若要长久坚持同一姿势, 则会坐立难安, 无法镇定下来.因为胃经的异常, 经常被原因不明的头痛所苦恼.呈现前头部和眼睛的疼痛、鼻塞、喉咙痛、腹胀等症状.脚部觉得虚弱、麻痹.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 请安慰位于胃经上的穴位, 症状就会有显著的改善.胃经是非常长的经脉, 但主要的穴位有四十五个.详细情形请参阅图解.四、脾经(足太阴脾经)中医医学里所谓的脾脏, 以现代医学而言, 是指胰脏的功能;特别和胃有深厚的关系, 两者相互影响, 以完成消化机能.其主要的机能是温暖五脏, 并吸收运送胃部消化, 完成之养分入五脏六腑, 以生成身体需要的细胞.胃和脾两个脏腑, 具有内外关系, 主宰着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因此, 脾经一发生异常, 身体各种症状就会呈现出来.如心窝或胃附近会有重压感, 呈现疼痛、恶心、打嗝等现象.容易下痢或便秘, 身体消瘦下去.尿量少, 有时甚至完全无法排尿.脚部容易冰凉、浮肿、身体有倦怠感.因为经常失眠, 故身体感觉不适, 不活跃.若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 只要安慰经上的穴道, 就能改善不适的症状.脾经上的穴位共有二十一个, 列举如下:胸、腹部份有年夜包、周荣、胸乡、天谷、食卖、腹哀、年夜横、腹结等.下肢部份有府舍、卫门、箕门、血海、阴陵泉、地机、漏谷、三阴交、商丘、公孙、太白、年夜都、隐白等.五、心经(手少阴心经)心脏在中医医学中是属于五脏之一:位于肺之下, 横隔膜之上, 状如莲花一般, 且附著于胸椎的第五根肋骨附近.和现代医学所认为的心脏机能年夜致相同, 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组织.心经是维持心脏功能的经脉, 假使有任何损害的话, 机能便会降低或亢进, 并呈现出各种不适的症状, 如眼睛带黄并有充血的迹象.喉咙痛.由手臂开始, 经肘部得手掌、小指为止.有疼痛、冰凉及麻痹的感觉.或者是相反地有热感.脸部发烧, 有如上火一般.讲话的声音明朗, 比力喜欢说话、笑.精力旺盛、富有同情心, 有时也会感情用事.食物则偏好辣味, 但体力却不太好.可以在位于第五胸椎附近的…心俞穴位处压看看, 会感觉到似乎有硬块.心经的穴位包括有极泉、青云、少海、灵道、进里、阴刹、神门、少府、少卫等九个穴位.心经发生异常时, 身体会有各种不舒服的感觉, 此时请安慰心经上的穴位, 症状就能减轻了.六、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小肠经现代医学而言, 是位于胃和年夜肠之间, 长七公尺以上的重要消化器官.胃部尚未消化完全的食物一进入小肠, 小肠即分泌肠液并混合其他的消化液, 将食物完全融解为细小的分子, 最后由小肠壁吸收.但在中医医学中, 其所认为的小肠机能则稍有分歧.小肠连接胃, 胃部的水分和固态物会进入小肠;小肠门于肚脐以上附近的一个小洞, 水份会由此流入膀胱, 固态渣滓则进入年夜肠, 而需要养分由脾膜所吸收.小肠经在消化机能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小肠经的机能衰退, 会使身体不调和, 并呈现各种不舒服的症状.如眼睛带黄.耳朵重听.脸颊、喉咙肿痛.上臂至肘部呈现麻痹、压迫疼痛的症状.头重、头痛的感觉.若小肠经有异常时, 压迫后背腰部的小肠俞穴位, 会感觉到似乎有硬块.压迫此处真的发现有硬块时, 可以安慰小肠经上的穴道, 以减轻不愉快的症状.小肠经主要的穴位共有十九个.七、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是十四经络中最长的一条经脉.膀胱经中的穴位都非常重要, 绝不能忽略它.现代医学中, 膀胱具有积存肾脏制造出来的尿液的功能, 当膀胱布满尿液时, 即经由尿道排出体外.而中医医学却认为, 膀胱是当小肠把无用的固态物和水份分开后, 水份流入的主要器官.膀胱经是通往头、背、腰、臀、下肢、足等各部份, 几乎已贯通全身的一条非常长的经脉, 故此经脉发生异常时, 会影响全身, 而呈现各种症状.如头痛、头重、眼睛疲劳、流鼻血、鼻塞等症状会呈现于头部.又会发生肩、背、腰、臀、胫等部的肌肉疼痛.容易发生股关节痛、痔疮等.脸部皮肤带黑, 失去光泽.容易造成耳鸣, 听力欠安.声音微弱, 不容易听到.容易疲劳, 精神欠佳.食物方面偏爱咸食.以季节而言, 冬季发病的机会较年夜.若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 是由于膀胱经的异常所引起的, 请安慰膀胱经上的穴位, 即能缓和不舒服感.膀胱经上有六十三个穴位.八、肾经(足少阴肾经)肾脏依现代医学而言, 是掌管水份的调节, 并具有将体内过剩水份和代谢废物由膀胱排出体外的功能;但在中医医学的领域中, 肾脏包括着生命的原动力, 是生殖力的源泉.因此, 和现代医学中的副肾机能很相近.副肾是小型的内分泌器官, 是控制人体内脏机能的重要组织.因为其所处位置的重要性, 所以此一机能一旦发生异常, 便会引发各种不适的症状.如脸部皮肤带黑, 失去光泽.口干舌燥, 喉咙重痛.站起身时头晕、食欲减退, 特别是心窝处有无力感.下痢、容易疲劳.背、脚内侧冰凉, 脚底、脚尖发热, 有倦怠感, 腰痛、精力衰退.精神衰弱, 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劲.肾是健康、生命之源, 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衰弱.若呈现以上所述症状, 请安慰肾经上的穴位, 以谋求症状的改善.肾经共有二十七个穴位, 请参阅图解.九、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 现代医学并没有心包这个名词.古时候的中国人, 视心脏为人体重要的器官, 故认为心脏外有一层膜呵护心脏, 而此膜即称为心包.因此, 心包有呵护心脏、使心脏机能正常运转的功能.心包经是通过分隔胸腹的三焦中的膻中、中脘、阴交三个重要穴位的经脉.通过胸部后, 经侧腹、手的内侧、手掌、中指一直连续下来.心包经包围心脏, 有呵护作用, 若有受损其所呈现的症状和心脏受伤害时一样.如脸部上火、发红.心悸、目黄.沿着心包经的经脉, 由胸到侧腹, 会发生疼痛、麻痹感.并伴发抽筋、手掌发热等症状.心包经有异常时, 压迫胸部的膻中穴位有痛感, 背上第四胸椎旁的厥阴俞穴位感觉有硬块.心包经的穴道包括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年夜陵、劳宫、中卫等.心包经异常时, 请利用以上列举的穴道加以治疗, 症状就能获得改善.十、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现代医学并没有三焦这个名词.中医医学则言:[司掌后天元气之源].肾是人天赋[先天之气]的发源地, 而三焦乃是人出身后, 将经由食物而获得的[后天之气]吸收体内, 并让其循环内脏的机能.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三焦所成立的.上焦由脖子根部开始直通心窝处, 包括主要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中焦由心窝开始至肚脐为止, 包括消化系统.下焦由肚脐至耻骨终止, 包括泌尿排泄系统.坚持胸部及腹部的机能运转正常是三焦经的主要任务.三焦经的穴道于心包经中已有提及, 而上焦的膻中、中焦的中脘、下焦的阴交都是调节机能的重要穴位.三焦经的经脉发生异常时, 身体会呈现各种症状, 如重听、眼角痛、喉咙或脸颊痛.脖子、下巴、肩膀、手臂疼痛.又, 中焦部份的心窝至肚脐的肌肉发硬, 则是生殖器、泌尿器异常的征兆.三焦经的主要穴位有二十三个.十一、胆经(足少阳胆经)[肝胆相照]是一句非常有名的成语, 也透露出肝、胆同一体的深厚关系, 而胆其实更居于辅助肝机能的重要位置.胆经是由头部绕往身体正面, 并到达脚尖的一条非常长的经脉.胆经发生异常时, 会呈现眼睛带青、缺少活力、手腕、脚踝莫名的疼痛等症状.食物方面比力偏好油腻的食品.感情虽容易兴奋, 却比力有耐心, 做任何事能长期继续.容易头痛, 并有沿着经脉呈现侧头部至脖子、腋下至侧腹、足外侧等部位疼痛有症状.脸部皮肤没有光泽, 缺乏元气.怀疑胆经有异常时, 可以压迫胸部第九肋骨前真个日月穴、或背部第十胸椎的胆俞穴, 若呈现僵硬、疼痛感, 就可以判定胆经确实有异常.胆经的穴道分布于头部、脸、身体侧部、下腹侧部等, 因此, 头部和侧部是呈现症状的主要地带.胆经发生异常时, 会对肝经有不良的影响, 故身体呈现不适的症状时, 请早期治疗胆经的穴位, 以便谋求症状的改善.属于胆经的穴位有四十三个.十二、肝经(足厥阴但经)肝脏经现代医学而言, 具有解毒和蕴藏养份的作用, 而且是维持生命不成或缺的脏器之一.然而, 在中医医学的领域中, 肝和肾一样, 担当着维持人的生命机能的重要任务.肝属木, 可称之为人体的将军.将军率领着抵挡外敌的军队, 肩负排除体内、体外不竭拢击的毒素的任务, 是一个专司解毒的脏器.肝经发生异常时, 身体即会呈现各种不适的症状.如:脸煞费苦色欠安、喉干、恶心等.下痢.阴部痛、腰痛.脚的第三、指痛.焦燥、缺乏决断力.肝经的经脉是由拇趾开始, 和肾经、脾经交叉后往上行, 经过性器而来到脐下约三寸之处.然后再由此地经过第九肘骨的前端, 通过肝、胆等外脏.肝经由此继续往上行, 并在眼下分为左右两条, 一条直通头上的肾脉, 一条绕往唇部终止.肝经在第九肋骨处虽然有一个分叉, 可是和十二经脉的起始肺经相衔接.因此, 又因到十二经脉的最初经脉, 形成生命永远的循环通道.十三、督脉以上介绍从肺经开始至肝经为止的十二经脉, 除此之外, 还有称为奇经的经脉, 它是连接十二经脉的经脉.奇经不单将十二经脉连接起来, 且有调节能量, 使其流通顺畅的功能.奇经八脉中, 最主要有从人体前头部至臀部, 贯穿前身的任脉, 和从后头部至臀部, 贯穿后身的督脉两条经脉.督脉是运行人体后部的脉, 取其在后面监督的意思.从头部往背部正中线纵行.通达牙齿、鼻、脊椎、肛门、性器等部位, 只要督脉一发生异常, 身体各部位就会有症状发生.如:从下腹至心窝有疼痛感.喉咙痛.痔疮、夜尿症、不孕症等也与此有关.发生此类疾病或症状时, 请利用督脉的穴位加以治疗, 必能减轻疾病的症状.对患有变形性脊椎症的患者而言, 督脉的穴位具有很好的疗效.特别头部的疾病, 督脉的穴位实饰演举足轻重的位置.督脉的穴位共有二十七个, 请参阅图解.十四、任脉任脉是位于身体前面纵走的经脉.取其身体前面任你医疗的意思.脸—前颈—胸—腹, 如此运行, 并以耻内为终点站.又, 中医医学的古籍中有[任为妊也]此话, 足见任脉和妊娠的关系亦非常密切.因此, 经常使用以治疗女性身体方面的疾患.由会阴部的会阴穴开始, 往上经曲骨、中极、中脘、鸠尾、膻中等穴位, 最后以下巴的承桨穴为终点.会阴、曲骨、中极穴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的疾病具有疗效.如不孕症、生理痛、肠内胀气等,或对男性的前列腺肥年夜的患者, 都能改善其症状.另外, 任脉的穴位更具有调节全身机能的重要功能.任脉的二十四穴都非常重要, 最好能默记下来, 以便临时要用时能派上用场.以下列举任脉二十四穴: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等.。
图解: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真气运行线路、循环、功能
图解: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真气运行线路、循环、功能一、十二经络十二经络,经络分类名。
指十二经及其脉络。
《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肝经循行规律性不强。
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膀胱经行于背部,分布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阳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脏,阳经属腑络腑,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
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1、手太阴肺经(1)、经脉循行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经络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图
经络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图发布: 2009-6-27 22:12 | 作者: 汉医艾灸 | 查看: 189次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十五络脉和浮络、孙络等组成.经脉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
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主要是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还由于它通达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因而能补正经之不足。
经络系统结构图如下: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又名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
其命名是根据其阴阳属性,所属脏腑、循行部位综合而定的。
它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各经用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行于手足、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并依据阴阳学说,给予不同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名称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
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
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表1: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是:凡属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经。
了解中医的经络系统
了解中医的经络系统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与经络系统密切相关。
了解中医的经络系统对于理解中医理论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经络的起源、经络系统的构成、经络的功能及其在中医诊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经络的起源经络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黄帝内经,其主张人体内存在一种与经脉相通的通道系统。
这种通道系统源自人体的胚胎发育过程,最初是在胚胎形成时期即已形成。
经络通过与经脉相连的特定路径,在人体内部形成了一个分布广泛、相互联系的网络系统。
二、经络系统的构成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络脉和穴位组成。
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通道,主要有十四条经脉,包括三阳经、三阴经和任督二脉等。
络脉则是经脉的分支和连接部分,承担着与局部组织关联和能量输送的功能。
穴位为经络系统中的特殊点位,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经络系统的功能。
三、经络的功能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的重要生命活动通道,其功能涉及气血运行、营养输送、防御调节等多个方面。
经络系统能够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稳定。
同时,经络又与人体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紧密联系,从而参与到人体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中。
四、经络在中医诊疗中的应用中医疾病诊疗的理论基础是通过经络的观察和判断来进行。
中医师会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脉搏等特征,结合经络系统的理论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及发展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药物、针灸、推拿按摩等疗法也都是基于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发挥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经络系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医的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经络作为人体内部的通道系统,通过调节气血、营养输送等功能,确保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在中医诊疗中,经络的观察和应用成为判断疾病及治疗的重要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经络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和发挥中医的疗效,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多选择。
中医的经络系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价值,是中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脉络的功能主治
脉络的功能主治引言脉络在中医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传导气血、调节身体功能的作用。
脉络也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观察、感知和诊察脉象,可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脉络的功能主治是指不同脉络对应的功能和治疗的领域。
本文将介绍脉络的功能主治。
主要脉络的功能主治任脉1.贯穿全身的主要纵行经脉,被认为是经络系统的“海王”,起到濡养、调理和调节全身一切经络的作用。
2.主治女性病症,如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等。
3.调节生殖系统功能,有助于调整月经周期和促进孕育。
4.对心悸、失眠等心理症状具有一定缓解作用。
手太阴肺经1.主要经络分布于手臂上侧,与肺脏相连。
2.肺脏是人体呼吸和气血循环的重要器官,手太阴肺经的功能主治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
3.可以缓解咳嗽、喘息、气滞等症状,对咳嗽、哮喘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脾经1.主要经络分布于胸腹部,与脾脏相连。
2.脾脏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在中医理论中与脾经密切相关。
3.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消化不良、泄泻等。
4.对脾气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具有一定疗效。
肾经1.主要经络贯穿于躯干和下肢,与肾脏相连。
2.肾脏是人体生殖、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肾经的功能主治主要针对这些系统。
3.对肾虚、尿频、遗尿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4.对男性阳痿、性功能障碍等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胆经1.主要经络分布于头部和躯干侧面,与胆囊相连。
2.胆囊是胆汁的储存器官,与胆经功能密切相关。
3.胆经的功能主治主要针对胆囊疾病,如胆石症、胆囊炎等。
4.对头痛、眩晕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结论脉络的功能主治是中医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了解脉络的功能主治,可以对不同的脉络进行针灸、按摩等中医疗法的应用,起到调节身体功能、治疗疾病的作用。
不同的脉络对应不同的功能主治,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病情和脉象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按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保持脉络的健康。
人体十二经络各穴位的功能
人体十二经络各穴位的功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体经络图,是经络养生、经络保健、经络疗法的先决条件,不明经络,开头动手就错,古往今来的注明中医学家都对人体经络有着很深的研究,比如鼎鼎大名的李时珍除了编写出了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在经络研究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奇经八脉考就是其对经络研究的总结。
人体经络图由十二经络图和奇经八脉图组成,十二经络图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图、手厥阴心包经图、手少阴心经图)、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图、手少阳三焦经图、手太阳小肠经图)、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图、足少阳胆经图、足太阳膀胱经图)、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图、足厥阴肝经图、足少阴肾经图)。
奇经八脉包括督脉图、任脉图、冲脉图、带脉图、阴维脉图、阳维脉图、阴蹻脉图、阳蹻脉图共8条。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也称为“正经”。
奇经八脉的“奇”有“异”的意思,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而“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
1、肺经:天府:鼻尖触手臂处。
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补肾。
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
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
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
头项寻列缺。
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
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
(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2、大肠经: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
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
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
九天经脉系统
九天经脉系统 1.经脉说明: 经脉系统是提升⾓⾊各⽅⾯数值的辅助系统,不同的经脉,分别作⽤在攻击、防御、内⼒、⽣命值、技能效果、C D时间这6种数值上。
打通经脉可以使某项数值得到极⼤的提升。
不同门派所需修炼的经脉各不相同。
也就是说不同的门派有其独特的数值提升⽅向。
2.经脉名词解释: 经脉:游戏中共有14条经脉,每条经脉都是由⽳道组成的。
打通某条经脉会对某项属性产⽣较⼤影响。
经脉贯通:当属于⼀个经脉内的所有⽳道都被打通后,表⽰该经脉被贯通。
阳脉:共有7条阳脉,其中督脉为⾼级经脉,任意2条阳脉贯通后,可以修炼督脉;修炼任脉的等级需求为50级。
阳脉主要影响的是正派门派,对邪派的影响较⼩。
阴脉:共有7条阴脉,其中其中任脉为⾼级经脉,任意2条阴脉贯通后,可以修炼任脉;修炼任脉的等级需求为50级。
阴脉主要影响的是邪派门派,对正派的影响较⼩。
⽳道:组成经脉的单位,打通⽳道需要消耗300真⽓.打通⽳道会对某项属性产⽣影响。
真⽓:通过打坐获得,⽤于重开⽳道。
打坐:⽤户点击“打坐”按钮后,即开始打坐。
可以双修和群修。
每10秒获得⼀次真⽓和经验 ⼼法:⾓⾊等级达到40级,就会拥有⼼法,使⽤⼼法可以增加打坐修为的⼈数。
不同门派⼼法不同。
3.经脉对属性的影响各个门派所需贯通的经脉: 少林:⼿太阳经9、⾜太阳经14(对少林的效果明显,对峨眉的效果不明显,对⾎⼑、五毒的效果最差) 峨眉:⼿少阳经、⾜少阳经(对峨眉的效果明显,对少林的效果不明显,对⾎⼑、五毒的效果最差) ⾎⼑:⼿太阴经、⾜太阴经(对⾎⼑的效果明显,对五毒的效果不明显,对少林、峨眉的效果最差) 五毒:⼿厥阴经、⾜厥阴经(对五毒的效果明显,对⾎⼑的效果不明显,对少林、峨眉效果最差) 4.经脉U I 冲通经脉之后,玩家可以或得冲通经脉的⼈物属性加成,冲击经脉成功能够获得⼀定的经验奖励,在冲击经脉附近的玩家也能获得相应的经验奖励。
每次冲击经脉会消耗⼀定的真⽓值,冲经脉的每个⽳道的成功率不⼀样,若要加⼤成功率,玩家可以使⽤通络银针来增加冲脉概率。
中医学关于“十二经脉”的简述
中医学关于“十二经脉”的简述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组成。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浮络、孙络等。
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直行主干,为全身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十二经脉,为十二脏腑所属络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核心部分,故又称“十二正经”,包括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十二正经有一定的起止,有一定的循行路径和分布规律,有一定的走向及交接规律,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相互之间有表里关系,各有专属的穴位。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规律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而组成,命名原则如下。
上为手,下为足: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
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称“手经”;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称“足经”。
内为阴,外为阳:分布循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称“阴经”;分布循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称“阳经”。
按照阴阳三分法,阴分为三阴:太阴、阴、少阴;阳分为三阳:太阳、阳明、少阳。
手足各有三阴经: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手足各有三阳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
脏属阴,腑属:十二经脉与六脏六腑各有特定的配属关系,六阴经属于脏,并冠以所属脏之名,如内属于肺则称“肺经”;六阳经属于腑,并冠以所属腑之名,如内属于胃则称“胃经”。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注: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缘,脾经在中线。
在内踩尖上8寸处交又后,脾经在前缘,肝经在中线。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十二经脉走行方向的规律,《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
”手三阴经起于胸中,循上肢内侧走向手指端;手三阳经起于手指端,循上肢外侧,走向头面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循下肢外侧,走向足趾端;足三阴经起于足趾端,经下肢内侧走向腹部、胸部。
三、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端交接,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在小指端交接,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在无名指端交接;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端交接,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端交接,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爪甲后交接。
了解中医的经络系统
了解中医的经络系统中医经络系统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人体经脉络络分布的系统。
经络系统在中医学中扮演着调节气血流动、协调身体各部分功能的重要角色。
了解中医的经络系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治疗方法和理念。
一、经络系统的起源与发展中医经络学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古人通过观察人体表面的血管分布,逐渐形成了经络学的理论体系。
经络学作为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不断的演化与发展。
《黄帝内经》是最早对经络系统提出了系统阐述的著作,它对经络的区域和功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出了调节经络的针灸疗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络学逐渐成为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经络系统的基本理论中医经络系统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经脉”、“络脉”、“奇经八脉”、“十二经络”等。
以经脉为基础的理论强调气血运行的重要性,认为经脉是气血运输的通道。
络脉则强调了经络的分布与联系,它们通过气血的运行调节人体各部分的功能。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络则是经络系统的重要分类,它们分布在人体不同的部位,并发挥着不同的调节作用。
三、经络系统对中医治疗的意义经络系统在中医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经络系统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调节经络系统可以平衡人体的阴阳,调理气血。
中医的针灸疗法就是通过刺激经络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其他治疗方法,如中药疗法、推拿按摩等也都基于经络系统的理论进行调理。
四、经络系统与现代科学的关系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医学研究也开始对中医的经络系统进行了探索。
通过使用现代仪器技术,科学家们证实了经络系统的存在,并验证了一些中医经络学中的理论。
例如,电针疗法的实践与研究表明,电流可以在经络上产生特定的作用,进而产生治疗效果。
这些研究为中医经络学的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经络系统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总结起来,了解中医的经络系统对我们理解中医学的治疗方法和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的经络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调节网络,通过调节经络系统可以达到平衡气血、改善身体健康的目的。
玄幻小说素材之奇经八脉
玄幻小说素材之奇经八脉
但凡关于武功,武术类的仙侠,玄幻小说,基本立足点都是人体潜能的开发。
让人具有神魔的能力。
这其中最常用到的手段莫过于穴位,经脉的开发。
每个人的身体中都有经脉,络脉,直行的叫做经,旁支的叫做络。
经有十二条:手上经脉有三阴,三阳;足部经脉也有三阴三阳。
络有十五条:十二经中各自有一条分支络脉,脾脏中有一条大络脉,加上任络,督络(即任脉,督脉的分支络脉),一共就是十五种。
经脉络脉加起来就是二十七条脉,一共存储二十七条气流,像泉流一样,日月轮替,不停息地流转。
神医扁鹊著的《难经》中称呼经络为阴络和阳络。
阴脉主管五脏,阳脉主管六腑,阴阳脉是贯通的,像一个环一样没有端点。
阴脉阳脉中流溢的气,会到达奇经,内里可以温养脏腑,外部可以护持肌肉。
奇经总共有八条经脉,和十二条正经脉不相连,内部和外部都不相通,所以称之为奇经。
十二条正经脉就像是沟渠,奇经像湖泽。
气在沟渠满溢则流向奇经。
奇经八脉经常在修仙秘诀中用来表示凡人具有修仙资质的表现。
八脉,即,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冲脉,任脉,督脉,带脉。
在玄幻武侠小说中,打通奇经八脉,即可力贯重山,达到入门修仙的的门槛。
有的称之为神通境,有的称之为练气境,有的称之为灵感境。
意思就是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已经踏入感应到灵气的地步,可以粗略地施展气功,力气要远远大于常人。
十二经脉循行图
《十二经脉》动画图劝学网整理■ 简要介绍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
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
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支。
在经脉中又分正经和奇经两大类,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经有十二条,叫十二经脉,它与脏腑直接相通。
十二经脉分别循行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又与一定的内脏密切联系,各条经脉之间又通过络脉相互沟通,从而使肌体的各个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
奇经有八条,它不与脏腑直接相通,是“别道奇行”的经脉。
本动画演示了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起于中焦,从肺开始而终于肝经,再复由肝上注于肺,如此循环往复,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太阴肺。
以上流注次序就是气血运行在十二经脉中的次序,如此循环往复,周流不息,以营养全身各处。
01章《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02章《十二经脉》--手阳明大肠经03章《十二经脉》--足太阳膀胱经04章《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05章《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06章《十二经脉》--足厥阴肝经07章《十二经脉》--手少阴心经08章《十二经脉》--手太阳小肠经09章《十二经脉》--手厥阴心包经10章《十二经脉》--手少阳三焦经11章《十二经脉》--足阳明胃经12章《十二经脉》--足太阴脾经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
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
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支。
在经脉中又分正经和奇经两大类,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经有十二条,叫十二经脉,它与脏腑直接相通。
十二经脉分别循行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又与一定的内脏密切联系,各条经脉之间又通过络脉相互沟通,从而使肌体的各个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
奇经有八条,它不与脏腑直接相通,是“别道奇行”的经脉。
十二经脉是以阴阳来表明它的属性,凡是与脏相连属,循行在肢体内侧的经脉叫做阴经;凡是与腑相连属的,循行在肢体外侧的经脉叫做阳经。
中医经络学了解人体经络系统
中医经络学了解人体经络系统中医经络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人体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对了解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疾病产生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经络系统是中医学对人体内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通路的总称。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经络系统包括经脉、络脉和其它形式的经络。
经脉是人体内主要的经络通路,它们贯穿于人体各个部位,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
根据中医经络学的观点,经脉起着运输气血、调节身体机能的重要作用。
根据中医经络学的理论,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种特殊组织,由气血和津液组成。
它们分布在整个人体,通过经络系统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中医经络学认为,经络系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重要通路,并与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密切相关。
中医经络学通过研究经络系统的走向、分布、络穴等方面的特点,探索了人体经络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在中医诊疗中,医生通过经络进行脉诊,观察经络的变化,以了解病情及疾病的发展趋势。
此外,在中医治疗中,经络的调理被认为是调整气血运行的关键。
通过对经络的刺激和调理,可以达到治疗疾病、调节身体功能的效果。
中医经络学的研究还涉及到经络与脏腑之间的关系。
根据中医经络学的理论,人体经络系统与脏腑器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经络系统为脏腑提供营养物质和气血,而脏腑的功能状况又会通过经络体现出来。
因此,通过对经络的观察和调理,可以了解脏腑的功能状况,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总结起来,中医经络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经络系统的组成、功能和与脏腑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人体内部的调节机制和疾病产生的机制。
中医经络学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维护人体健康、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中医经络学的研究还将进一步深化,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经络的作用是什么
经络的作用是什么经络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人体内部的一种特殊组织系统。
它由经脉、络脉、穴位等组成,分布于全身,起着连通脏腑、运输气血、调节人体功能的作用。
首先,经络系统具有连通脏腑功能。
根据中医理论,经络系统是脏腑与身体表面之间的桥梁,运输脏腑中的气血和养分。
经脉作为主要的传导通道,将气血输送到全身各处,起到了整体协调的作用。
人体的气血和养分通过经络的流动,滋养脏腑组织,维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若经络畅通,气血运行顺畅,身体健康;若经络阻塞,气血不畅,身体会出现各种问题。
其次,经络系统有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经络系统中的经脉和穴位是人体内外相通的重要部位。
经络系统内的气血和信息交流,可以调节脏腑功能、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维持人体内部各系统的平衡。
比如,按摩经络系统中的某些穴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缓解疼痛等。
这些效应均通过调节经络系统的气血流动和能量传递来实现。
另外,经络系统还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
中医经络学认为,疾病是由于气血的不流通或不足而引起的。
通过调节经络系统的功能状态,可以恢复气血的流通,促进身体自身的修复和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比如,针灸疗法通过在穴位上刺激,调节经络系统,改善气血循环,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这种治疗方法在许多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经络系统与心理和情绪也有一定的关联。
根据中医理论,经络系统是人体气血和情绪的载体之一。
情绪的变化会影响经络系统的气血流动,而经络系统的异常也可能影响情绪和心理状态。
中医通过调节经络系统,可以缓解情绪不稳、失眠焦虑等问题。
总之,经络在中医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脏腑与身体表面之间的连通通道,还是调节人体功能、治疗疾病、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系统。
经络的畅通与否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重视经络保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从而维护自身健康。
中医经络系统的分类和组成,一看就懂!
中医经络系统的分类和组成,一看就懂!经络系统包括经、络二脉,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中的督、任二脉合称为十四经脉,它与经穴按摩治疗疾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经络的主体部分,所以又称为十二正经。
十二经脉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互为表里;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互为表里;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互为表里;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互为表里;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互为表里;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互为表里。
临床按摩治疗中,要取疾病所在经络和互为表里的经脉上的穴位进行按摩经穴治疗。
十二经脉的命名,是根据经脉起止点所在手或足而分为手、足;根据经脉循行四肢内侧为阴经,外侧为阳经,以及经脉所属的内脏,分为阴阳、脏腑,其中阴阳又分为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和太阳、少阳、阳明。
因此,十二经脉的全称,是由手或足、阴和阳、脏或腑组成。
例如,由胸至手,循行于上肢内侧,属于肺的经脉,称为手太阴肺经。
阴阳可用以说明经脉之相互表里,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例如,肺与大肠是互为表里的脏腑,而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是互为表里经脉,肺经行于上肢的内侧,是阴经;大肠经行于上肢的外侧,是阳经。
肺经则归属肺脏,并以经脉分支与其互为表里的大肠(腑)相联络,简称为“属肺络大肠”。
而大肠经则归属于大肠,并借助于经脉分支与肺经相联络,简称为“属大肠络肺”。
十二经脉皆有这种“属脏络腑”,或“属腑络脏”的关系。
十二经脉的三阴三阳,还包涵阴阳之气的盛衰程度。
阳气(阴气)初生叫少阳(少阴),阳气(阴气)旺盛叫太阳(太阴),介于少阴、太阴两阴之间的叫厥阴,阳气最旺盛的叫阳明。
三阴三阳的表里匹配关系是,阳明与太阴互为表里,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
三阳经分布于肢体的外侧,阳明在前,太阳在后,少阳居中。
三阴经分布于肢体的内侧,太阴在前,少阴在后,厥阴居中。
综上所述,十二经脉中的足三阴经、手三阴经在体内皆有属脏络腑的关系,而足三阳和手三阳经在体内皆属腑络脏。
炼妖传——经脉系统
炼妖传——经脉系统
打开⾓⾊信息界⾯(C),点击经脉页签按钮即可看到经脉界⾯。
经脉共8个,分别为任脉、阴跷脉、阴维脉、冲脉、带脉、阳跷脉、阳维脉、督脉。
您通过修炼,花费⼀定时间。
经脉修炼成功,系统也会在主界⾯右下⾓弹出,告诉您修炼成功。
努⼒哦,经脉等级增长,各项属性也将增加的,经脉等级越⾼增加的对应属性值越⾼。
您将越来越强···
接下来传授给您的是更强⼒的秘诀,那就是“提升根⾻”,点击提升根⾻打开“提升根⾻”界⾯
提升经脉根⾻需要经脉成长符,点击需要提升根⾻的经脉如,再点击提升即可进⾏“提升根⾻”,您将能够⼤幅提升额外的属性上限,变得更加强⼤!
根⾻强化经脉,不同经脉的对应⾃⼰的根⾻,根⾻等级越⾼,对应经
脉效果越好。
另外还可以提⾼⾃⼰的悟性,悟性影响修炼经脉⽤时,增加挂机收益。
悟性等级越⾼,经脉修炼时间越短,挂机获得经验与灵⼒越⾼。
逗游⽹——中国2亿游戏⽤户⼀致选择的”⼀站式“游戏服务平台。
中医小知识:认识十四经络
中医小知识:认识十四经络中医之声医学资讯Official Account十四经络由十二经络和任脉、督脉构成,在内部隶属于脏腑,在外部分布于四肢、头面、躯干,分为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
具有的疏通作用如下:1、遍布内外,网络全身。
2、相互联系,互相配合,身体内外、上下、左右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起到运行气血、调节阴阳、传导感应的作用。
根据不同的症候,辨别归属不同经脉病症,运用补虚、泻实的方法,能够调理气机,使人体的脏腑达到阴阳平衡。
十二经络,经络分类名。
指十二经及其脉络。
《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1《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
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足少阳胆经起于面部的瞳子髎穴,绕过耳后经过颈部,胸部、腹部、腿部、足部无名指止。
经络共有44个穴位,遍布较多的在面部和小腿足部。
胆经循环在二十三点至一点,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此时入睡头脑清醒,面色红润,早上起床拍打胆经效果更佳。
胆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仙经脉系统有那些作用经脉系统详解
经脉系统算是游戏里的一个核心玩法了,那么,这个系统该如何使用才能最大的提升我们的实力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凡仙经脉系统怎么玩吧!
经脉系统详解:
玩家们达到了12级后便会开启经脉系统,而这个系统有8条经脉供玩家们修炼,每一条经脉都对应一个属性,也就是游戏里的8大属性!
比如说,玩家们修炼“带脉”这个属性,那么,玩家就会获得生命增加!当然,每当一条经脉等级提升时,玩家们还能获得额外的属性加成!
并且,玩家们的根骨和悟性是会影响玩家们的经脉修炼的!
根骨详解:
如果,玩家的根骨等级越高,那么,玩家们在修炼经脉的时候提升的经验也是越多!所以,我们不妨提升我们的根骨再提升我们的经脉。
悟性详解:
而且,玩家们的悟性也会影响玩家们修炼经脉的速度,悟性越高玩家们修炼经脉的速度也就越快!
经脉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玩法,小编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如果,玩家们想要将自己的战斗力提升的很高,那么,这个系统对你来说就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系统了!绝对不能忽视哟!
以上就是凡仙经脉系统怎么玩的相关攻略了,我相信各位小伙伴们看完后,也对经脉系统有了更深的了解了吧!那么,就让我们赶紧去游戏里体验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