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中期评估报告

----菱角乡中心学校2007年12月我校申报了云南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得到立项批准,自课题立项至今,在县教育局和中心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按照课题方案稳步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扎扎实实地开展具体的探索与实践,现就此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执行情况

自课题批准立项以来,菱角乡中心学校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在人员、资金和研究时间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并加大了信息技术建设力度,为课题研究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乡各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备计算机、投影仪,建设多媒体教育室,接入互联网等,现全乡13所小学已有12所接入互联网,收集资料、传递信息迅速、方便,处理信息容易。中心学校还投入4万余元,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及菱角教育网站,为开展课题研究及教学研讨提供了场所,搭建了交流平台。先进的设备和水平,以及强有力的资金保证,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人、财、技术、设备的保证。在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

在课题研究负责人的带领下,全体成员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中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二、课题研究进展

本课题研究分设计申报、实施阶段、中期论证、结题鉴定四个步骤进行,现课题研究已进入了中期论证阶段,将进行检查、总结和调整、改进,完成中期评估报告、课题研究论文、教学案例及资源集锦,接收中期评估。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范畴,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等。

1、行动研究法:教师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教师参与研究和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2、文献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3、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4、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5、观察法: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下的外在表现进行考察,然后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现状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研究操作要点

1、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关键。为了保证我乡拥有一支能灵活运用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化教学的教师队伍,中心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活动。首先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了普及计算机知识,使广大的教师能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我们培训了一大批乡级骨干教师,各学校也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使广大教师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indows的基本操作、word、Excel、Internet、 PowerPoint、多媒体素材采集、多媒体设备使用等。

加强了新技术的培训,拓宽了教师的视野。经过不断的充实,我乡现在已经拥有一支计算机的技术骨干,为使他们能有为断吸收新技术、新经验的机会,乡中心学校不定期地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教师到先进地区和学校参观学习,还邀请技术人员到校作讲座、指导,使广大教师有机会参加多种类型的培训交流活动,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经过不断的培训与自学,全乡绝大部分教师已基本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初级知识,

大部分教师已能独立制作简单的课件,能通过网络交流优秀教案、论文和优秀教学软件,共享网上教学资源,利用资源开展教学。通过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普遍提高,很多教师已经感受到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优势,主动使用信息技术。

2、全面实施,推行行动和案例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不断分析实践、总结反思,调整研究步伐,全面实施课题研究。自课题立项后,我们要求每位研究人员积极投身到教育科研活动中,上好课题示范课、研讨课、评优课。围绕研究课题,突显研究的主题。每次活动中,总会形成一些可供大家学习、分析和借鉴的案例,我们通过这些案例的鉴别,分析影响因素。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式,认识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开展的研究活动

1、开展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对比性实验,研究传统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教学存在的差异。

传统课程教学注重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知识结构与体系。传统课程教学是以“传递——接受”为特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能充分驾驭课堂,有助于学生思维的集中。提倡班级授课制,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

活动进程。便于师生的情感交流,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意志品质、情态目标的培养等等。

传统课程教学不足为: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式、满堂灌,只研究教师如“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作用,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在这种传统教育指导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也能让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集文字、图案、音乐于一体,通过创设情境,设疑探究,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较好锻炼与培养。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和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是数字化的信息,它包括了文本、网络视频,网络教学课件、学习工具软件等多种形式。有些教学资源内容除了有每节课的精讲资源外,还包括教师的上课讲义、自学光盘、名师讲座、针对性专题讲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