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可编辑版】

合集下载

株洲市水利发展规划实施分析【可编辑版】

株洲市水利发展规划实施分析【可编辑版】

株洲市水利发展规划实施分析株洲市水利发展规划实施分析说明:1、规划指标带()为5年期间年均数,带为5年末达到数,其余为5年累计数;2、 201X年6月30日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统一要求的数据截至时间,没有201X年统计数据的指标可填写预测数据。

3、请在备注栏中指出有关指标数据的来源和出处。

2.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节水型社会建设轮廓初现、稳步前进我市通过推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理顺节水管理机制,用水有定额、节水有示范、排污有限制,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均控制在预期指标之内。

在居民区和商业区的节水手段则主要以节水宣传和节水用具改造为主,均起到了不错的成效。

城市内渍内涝问题基本解决,后续建设逐步进行到201X年汛期为止,我市城区共有排渍泵站45处,总装机19700千瓦,其中主城区27处,总装机12500千瓦,根据《株洲市城区泵站规划方案》,在今后三年内完成城区23座排渍站的新、改、扩建。

至今,城区第一批总投资2320万元的7座排渍站(建宁新村、三角叉、南湖塘、新新家园、三号桥、鹅颈洲、渡口)新、改、扩建工程已全面完工。

3.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总量虽丰富,但区域性污染严重目前我市季节性缺水明显,而且水质较差,这主要受限于我市水资源环境特点与工业发展。

株洲市地处湘江中下游,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其中市域总计水资源629.1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8.7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626.27亿立方米。

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在部分区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水污染日趋严重。

201X年株洲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约2亿吨左右。

在全市201X年水资源质量评价1370.2公里河长中,其中836.7公里的河段为II类以上,占评价总河段的61.1%;434.6公里的河段达III类,占评价总河长的31.7%;17.9公里的河段达Ⅳ类,占评价总河长的1.3%;有5.9%的河段水质达V类或劣V类,已受到严重污染。

株洲市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实施分析【可编辑版】

株洲市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实施分析【可编辑版】

株洲市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实施分析株洲市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实施分析1.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201X年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931起,同比下降6.05%;死亡126人,同比下降8.03%;受伤891人,同比下降25.38%;经济损失1086.43万元,同比下降1.24%。

201X年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039起,同比上升11.6%;死亡123人,同比下降4.76%;受伤1128人,同比上升26.59%;经济损失1970.58万元,同比上升81.38%。

201X年1至4月份,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05起,同比上升25%;死亡25人,同比下降21.88%;受伤286人,同比下降16.62%;损失308.17万元,同比下降39.49%。

总体指标呈下降趋势,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201X 年、201X年株洲市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

2.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规划期内,市政府先后印发了《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季度考核办法的通知》(株政办函〔201X〕8号),市安委会、安监局正在提请市政府印发《株洲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株洲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暂行规定》、《株洲市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株洲市201X-201X年金属非金属矿山依法整顿工作实施方案》、《株洲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实施办法》、《株洲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值班制度》等规范性文件。

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市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和执法队伍不断充实,安全生产监管力量不断加强。

到目前,已经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三级机构、四级网络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市安监局成立了安全生产监察支队、职业健康安全监管科等科室。

煤矿方面强推采煤机械化和掘进机械化建设,201X年5月份对年初下达实现采掘机械化目标任务的40家煤矿进行了督查,逐矿落实装备计划,计划6月30日前有8家完成煤矿掘进机械化,12月30日前完成40家煤矿掘进机械化,所有煤矿全部实现装岩机械化。

2024年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本份报告是株洲市政府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在2023年,株洲市政府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诸多成绩。

2024年,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株洲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向新高度。

一、经济发展1. 经济总体情况在2023年,株洲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实现了 GDP 增长 X%,常住人口净增Y 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Z%。

2024年,我们将继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升级,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 产业支持我们将继续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同时,加强创新驱动,打造更多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二、城市建设1. 城市规划株洲市将继续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推动城市建设有序发展。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2. 环境保护我们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减排措施,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资源。

三、社会事业1. 教育株洲市将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量。

推动教育公平,努力提高教育水平。

2. 医疗卫生我们将继续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四、民生改善1. 就业脱贫株洲市将继续实施就业扶贫计划,帮助更多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2. 社会保障我们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基本民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加强养老服务,提升救助标准。

五、政府机构改革1. 政府效能株洲市政府将推动政府机构改革,提高政府效能。

优化政府服务,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2. 反腐倡廉我们将坚决反对腐败,加大反腐力度。

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筑牢反腐防线。

结语2024年,株洲市政府将继续恪守初心使命,全力以赴推动株洲市各项事业发展。

我们将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愿我们的努力带来更加繁荣富裕的明天!以上是2024年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

感谢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注。

湖南省株洲市城市商业规划报告(40页)

湖南省株洲市城市商业规划报告(40页)

湖南省株洲市城市商业规划报告(40页)年湖南省株洲市城市商业规划报告前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宏观格局与长株潭区域一体化的中观格局之中,在以人为本,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体现天人合一、经济与文化相融合的新经济时代,在以“服务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后工业社会行将来临之际,株洲的商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战略机遇与挑战。

株洲市人民政府根据商务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与要求,提出制订未来年株洲市商业网点布局整体规划的战略构想,这无疑将对株洲商业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和谐,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与助推作用。

株洲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化城市。

解放初期,株洲是一个仅人口的小镇,多年过去,株洲已发展成为交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商贸物流活跃,人口达余万,面积近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

株洲城市化的快速进程既得益于其作为中南地区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这一优势,又得益于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该地区的重点投资,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株洲的工业化推动了株洲的城市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互动影响越来越明显,其中特别是随着以芦淞市场群为代表的商贸经济的兴起,使得株洲的城市化对株洲工业化甚至整个株洲经济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尽管从目前来讲,株洲经济的发展无法走出“工业立市”的格局,但从株洲城市化的历史及后工业社会国内外城市化出现以“服务经济”为主的态势来看,未来年(-)将是株洲城市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

目前,株洲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步入了一个新阶段,随着武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快速环道和长株潭轻轨的建设,到年,株洲将由单一的铁路交通枢纽转变成融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为一体的多网络、立体化、多元化交通枢纽格局,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实施“商贸活市”战略的交通条件业已完备。

根据《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到年,株洲市区面积将达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万。

而从株洲城市容量扩张的走向来看,沿湘江内侧即河西核心组团区往西发展,并逐步实现与湘潭市的融城,将是主要发展方向。

株洲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实施分析【可编辑版】

株洲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实施分析【可编辑版】

株洲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实施分析株洲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实施分析1.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工业总量 201X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681亿元,相对于201X 年,年均增长20.4%;全部工业增加值951.2亿元,年均增长15.8%;规模工业总产值2297.5亿元,年均增长23.8%;规模工业增加值767.7亿元,年均增长16.8%;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11亿元,年均增长40.8%;规模工业利税总额达到178亿元,年均增长20.7%。

重点指标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规划指标。

结构调整 201X年,国有工业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96亿元,非公工业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48亿元,两者比例为1:1.51;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为401.1亿元,园区外规模工业增加值为366.4亿元,两者比例为1:1.1;县域规模工业增加值为38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9.8%;轨道、交通、汽车、服饰、航空航天、陶瓷等五大优势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44亿元,占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0.3%。

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

技术创新 201X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个数达到202家,占规模工业企业个数的比重提高到15.4%;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5.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13.81%。

主要指标低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30%和40%的预期增长目标。

分类调整 201X年,国有工业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96亿元,非公工业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48亿元,两者比例为1:1.51;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为401.4亿元,园区外规模工业增加值为366.4亿元,两者比例为1.1:1;县域规模工业增加为38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9.8%;轨道交通、汽车、服饰、航空航天、陶瓷等五大优势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44亿元,占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0.3%。

2.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5115 工程扎实推进截至201X年,全市 5115 工程企业达到22家,201X年22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94.5亿元,同比增长14.2%,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7.6%。

株洲市天元区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可编辑版】

株洲市天元区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可编辑版】

株洲市天元区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株洲市天元区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纲要》实施两年多以来,株洲市高新区、天元区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三争工作主题,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实现了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综合实力全面提升201X年,株洲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4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203亿元,经过20年的发展,株洲高新区综合实力在中部六省2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列第四位,非省会城市高新区排第一。

天元区全年完成GDP200亿元,增长13%;完成财政收入37.06亿元,增长24.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5%、21.8%,主要经济指标无论是总量还是增幅都居全市前列。

201X 年,天元区荣获全国市辖区百强称号,综合实力在全国前100强城市区中排名第79位,在省内排第五,是我省除省会长沙外唯一进入百强的城市区。

项目建设成绩显著201X、201X年两年累计引资到位111.9亿元,其中到位外资43亿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400亿元,引资额和投资额均创了历史新高。

201X年创新性地推行重心下移、阳光拆迁的征拆模式,完成交地46宗7819亩,占全市交地总量的60%以上;全区批回用地项目41宗8603亩,占市本级的59%,为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神农坛、神农塔国庆期间对外开放,神农太阳城商业圈南区已营业,神农大剧院、神农艺术中心主体建成,神农城成功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湘水湾生态公园、泰山西路延伸段全面建成;长江南路四街区、黄山路一街区等主干道建设大部完工;湘江风光带雷打石段已贯穿到空灵岸。

完成园区土地平整1160亩,土地出让1461亩,新建续建园区道路20公里。

高科总部壹号启动建设,汽配园全面建成,新马金谷进展顺利,园区有22个工业项目实现竣工投产。

天元区通过设立株洲市第一家科技银行、发行企业债券、上市融资、小额贷款担保、吸收创投基金等形式,全区企业累计融资突破100亿元。

株洲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实施分析【可编辑版】

株洲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实施分析【可编辑版】

株洲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实施分析株洲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实施分析、绿色建材及精细化工等新材料产业为战略支撑,形成过千亿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全球知名的以有色金属深加工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201X年株洲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104.2亿元,同比增长40.4%,占全市高新技术总产值的75.8%。

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增长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产业规模快速扩大。

201X年,我市现有医药企业 36家,其中制药企业10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3家,纯原料药生产企业2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21 家。

有上市企业1家,湖南发展示范性企业1家,湖南高新技术企业1家。

龙头企业有唐人神、千金药业、千金湘江药业等相当优质的企业。

医药商业企业5 家,其中批发14 家,零售连锁公司 5 家,零售药店 1166 家。

全市医药行业从业人员达9700多人。

201X 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65亿元,增长51.5%,高于新兴战略性产业增幅12个百分点;完成医药工业总产值28.7亿元,增长47.8%,实现主营业务销售收入26.9亿元,增长59.4%。

新能源产业逐渐成熟我市的新能源产业主要是风电装备制造,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家,201X年实现增加值17.3亿元,同比增长50.6%。

株洲南车电机的风力发电机、南车时代的风电变流器及整机控制系统、广缘科技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罩、时代新材的风电叶片、电磁线及各种绝缘材料、时代变流的风力发电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等风电关键零部件研发及608所正在筹建的风电齿轮箱将构建较为完整的风电装备产业链,株洲时代是国内唯一掌握整机控制系统的厂商,时代新材是我国南部最大的叶片产业化基地。

株洲所的国家变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级牵引电气设备检测中心,南车电机、时代新材、广缘科技的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都已经大力介入风电设备的国产化研制生产。

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完善 201X年全市规模以上涉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企业59家,实现主营业业务收入128.43亿元,同比增长35.11%。

株洲市旅游发展规划实施分析【可编辑版】

株洲市旅游发展规划实施分析【可编辑版】

株洲市旅游发展规划实施分析株洲市旅游发展规划实施分析1.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十二五时期,我市旅游业发展预期指标为:接待国内外游客2781.7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66.9亿元年以上。

201X年,我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1625.6万人次,同比增长18.83%,旅游综合收入109.58亿元,同比增长37.78%;201X年,我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2240.56万人次,同比增长37.8%,旅游综合收入140.17亿元,同比增长27.91%。

实现全市旅游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2.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完成了《株洲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并正式颁布实施,为指导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纲领性指导文件。

先后启动了湘江两岸旅游项目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了攸县、芦淞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评审以及茶陵县红色旅游规划编制,使全市旅游发展规划体系日趋完善。

产业规模和品牌不断壮大目前,全市共有国家4A级景区6个,3A级景区7个,2A级景区1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国家经典红色景区2个,国家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国家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旅游强县2个,旅游名镇4个,旅游名村12个,旅游星级饭店38家,旅行社50家,旅游从业人员超过13万人。

一批特色旅游景点和品牌逐步树立。

重大项目有序推进目前,华强方特梦幻王国已完成基础工程建设,魔法城堡、欧洲街等主题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预计201X年9月可以开园;神农城之神农坛和神农塔已于201X年国庆节期间对外开放,神农太阳城城南段已试营业,神农艺术中心,神农大剧院实现封顶;湘江风光带河东段完成规划编制,部分路段进入施工建设;茶陵洣水书院对外开馆;荷塘月色仙泉谷、茶陵云阳大酒店已对外营业;酒埠江攸女仙境、中华茶祖文化园等重点旅游项目以及丽景湾、大汉希尔顿、美的万豪、和一国际等知名星级酒店正加快建设。

景区形象持续提升十二五期间,我市先后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第六届樱花节、第二届杜鹃花节、第三届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祭、第三季穿越荷塘大冲关等活动,做旺了旅游市场,打响了旅游品牌,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使我市传统旅游市场得到巩固,游客量大幅增长。

株洲市经济发展的主方评估报告

株洲市经济发展的主方评估报告

株洲市经济发展的主方评估报告; 规划评估是确保规划开始实施实施的重要手段。

根据湖北省发改委的部署,由株洲市发改委牵头,湖南师范大学参加,在全面调研全市、区、县《纲要》制订情况并广泛听取各职能部门汇报、建议的基础上,按照上级要求大力开展了《纲要》中期评估工作。

本次评估采取“自我评估积极探索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传统工艺评估景泰蓝方法与现代评估方法相结合、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评估过程历时半年,经历了前期准备、专项评估、综合评估、专家论证、征求意见等阶段,形成了主方评估公报(市发改委承担)和客方评估报告(湖南师范大学应该承担)。

这四份报告较为全面和客观地反映了《纲要》在株洲市实施的具体情况。

从中期评估结果看,《纲要》实施两年多来,株洲市取得了良好的工作业绩。

指标完成情况较好,总体评分82.93,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到落实,“产业兴市、科教先导、城镇带动、文化提升”发展战略方向顺利推进,战略目标五年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上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

总体来看,现有工作成绩比发展规划预定的要好,主要成绩表现在: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调结构、转方式取得明显进展;“两型社会”建设取得新突破,经济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实现新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显著基础建设增强;传统工业转型初见成效,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培育;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县域得以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果,经济带不断加强;规划实施机制建立健全,为保障规划为客户提供落实提供了靠谱保障。

在《纲要》中期评估的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比如在国际经济不景气和国内宏观调控加剧的双重压力下,株洲市的加速发展受到显著制约;老工业基地转型压力大,环境问题依旧突出,清水塘企业搬迁、传统产业转型、环境污染治理等,都是株洲市不得不面对、可以抓紧解决的重大问题;战略性生物医药培育不足、龙头企业引进欠缺、服务业发展一直长足不前,第二产业转型成效不佳;在株洲市内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恒定长期存在,茶陵、炎陵两县的扶贫攻坚任务仍很艰巨。

株洲市云龙示范区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实施情况评估

株洲市云龙示范区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实施情况评估

株洲市云龙示范区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实施情况评估云龙示范区1.《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实施情况评估(1)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基本实现生产总值2011年和2012年全区生产总值为14.7亿元和16.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6%和13.8%,年均增长14.7%;2013年上半年生产总值为8.5亿元,同比增长13.6%。

人均生产总值全区人均生产总值2011年为*****元、2012年为*****元,分别增长14.4%、12.1%。

预计2013年上半年人均生产总值为*****元。

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例2011年为16.4:62.2:21.4 ,2012年为16.2:59.4:24.4,2013年上半年为18.7:50.3:31。

财政总收入财政总收入2011年4.01亿元,2012年为5.3亿元,分别增长78.2%、32.1%。

2013年上半年为3.3亿元,同比增长10.4%。

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4亿元,增长100.1%;2012年完成88.1亿元,同比增长50.6%;2013年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

(2)基础建设框架快速拉开实施基础先行战略,共铺开各类基础设施与配套工程项目46个,累计完成投资95.1亿元。

一方面,路网建设快速推进。

共启动新建或改造主次干道29条,总里程100余公里,总投资70.7亿元。

其中,茶马线和老株长路提质改造,云龙大道、长株高速、迎宾大道、华强路、云峰大道复线等7条道路相继竣工通车;玉龙路、学林路等12条道路正在加快建设。

同时,累计完成总里程117公里的68条乡村道路的提质改造工程。

另一方面,配套工程同步跟进。

沿老株长路、云龙大道等主干道共铺设水电气通信等各类管网100多公里;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项目快速建设,2013年将投产运营;总投入8000万元的美华线、龙华线、云集线等总里程达29公里的大型供电线路基本建成;总投入6亿元的天然气利用工程顺利推进。

株洲市开发区发展规划实施分析

株洲市开发区发展规划实施分析

株洲市开发区发展规划实施分析工业园发展规划实施分析 ;1.规划设计实施基本情况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园区9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个: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开发区,该园区分一区二区,即高新区河西生态农业、田心高科园、董家塅高科园。

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1个:清水塘循环经济科学园区。

省级园区6个,即建宁经开区、渌口经开区、醴陵经开区、攸县工业集中区、茶陵经开区、炎陵工业集中区。

市级园区1个,即金山工业园。

全市园区规画面积332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75平方公里,园区规模企业478家。

2012年,园区技工贸总收入1501亿元,同比增长18%。

完成工业增加值426.6亿元,增长15%。

完成固定资产金融投资399.5亿元,增长41%。

全面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48.1亿元,增长10.7%。

上缴税收54.8亿元,增长7.1%。

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已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5.62%。

园区工业企业617家,其中规上企业478家。

株洲高新区为全省第三个产业园区。

2.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及明显成效产业定位特点鲜明 ; 根据园区的总体产业发展规划,每个园区都有明确的产业导向,有2-3个主导产业。

高新区河西示范园区的主导产业为上海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及生物医药;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工业区主导产业为现代物流、新材料及环保装备;田心高科园的主导产业为轨道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及变流技术产业;董家塅高科园的差主导产业为航空装备产业;建宁经开区的主导产业旗袍为服饰产业;金山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为硬质合金深加工、机械制造及轨道交通装配;醴陵经开区的主导产业为陶瓷、汽车零部件;攸县工业集中区的主导产业为、机械制造、生物医药;茶陵经开区陶瓷的主导产业为古建筑陶瓷、电子电器;炎陵工业集中区的主导产业为新材料、纺织服饰、机械制造。

经过10多年的发展,高新区河西示范园、田心高科园、董家塅高科园、醴陵经开区等园区产业特色鲜明。

管理体制不断加强 ; 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

株洲市云龙示范区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实施情况评估

株洲市云龙示范区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实施情况评估

株洲市云龙示范区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实施情况评估株洲市云龙示范区作为湖南省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于2024年正式设立,担负着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使命。

株洲市云龙示范区纲要于成立之初制定,并确定了一系列主要目标和任务,为了评估实施情况,下面将对其进行分析。

一、目标评估1.经济目标:以年均6.5%的增长率,到2024年云龙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

评估:根据初步统计数据,云龙示范区在面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COVID-19疫情冲击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依然保持在 6.5%以上的目标水平。

因此,该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产业目标:推动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到2024年达到200亿元以上。

评估:通过政府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云龙示范区在发展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然而,产业的增加值增长率仍需加大努力,实现200亿元的目标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3.城市建设目标:推进重点区域开发,解决5万人的住房需求问题,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率达到95%以上。

评估:云龙示范区在城市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成绩。

然而,随着人口规模的增长和城市发展的加快,住房需求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仍然较为繁重,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努力。

二、任务评估1.优化营商环境评估:云龙示范区积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减少企业办事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一站式服务、企业快速审批、创新创业扶持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开放和透明度,确保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

2.加强科技创新评估:云龙示范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建立了创新创业基地和科技孵化器,吸引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区内。

同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然而,在创新人才和科研资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

3.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评估:云龙示范区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着力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城市管理发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城市管理发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城市管理发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为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按照相关规定和省市关于开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安排部署,对《规划》实施两年半时间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等完成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对2025年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分析,提出了规划后期实施的对策措施。

现将城市管理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如下:〃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在区的正确领导和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创新活力城区、幸福美丽〃建设目标,立足首善标准,奋力拼搏赶超,深化城管改革,持续巩固和扩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努力打造城市管理升级版,高质量完成环境整治提升任务,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区市容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十四五〃期间,城乡环境整洁优美、清朗有序,城市管理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显著增强,城市管理发展进入新阶段。

一、规划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结合当前项目和工作开展情况,对规划指标、任务和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科学分析预测,《城市管理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体系的确定,总体上科学、合理。

从目前来看,任务和项目完成情况总体好于预期,各项工作和项目进展顺利和平稳,为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奠定良好基础。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根据城市综合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环境卫生管理、市政设施维护、城市景观设施、智慧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出主要定量发展目标。

通过努力,全面完成规划指标任务。

(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规划》中的重点任务及项目从总体来看,基本完成目标任务,个别项目已提前完成。

1.服务保障能力迈上新台阶。

以重大活动保障为契机,开展相关区域环境整治提升和隐患排查治理,集中解决了一批影响环境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了环境从根本改善,消除了一批影响城市安全运行的隐患,提升了城市运行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2、城市综合管理格局更加完善。

健全以街为基础、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大城管〃工作格局,完善指挥调度、督办考评、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创新推进〃路长制〃〃街巷长制〃〃门前三包三长制〃,城市综合管理效能不断增强。

株洲市纲要主要规划指标进行监测评价

株洲市纲要主要规划指标进行监测评价

三一文库()〔株洲市纲要主要规划指标进行监测评价〕株洲十二五《纲要》从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教育科技、资源环境、民生改善五个方面,确定了35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16项,约束性指标19项。

《纲要》实施两年半来,主要指标实施顺利,大部分指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部分指标完成有一定难度。

约束性指标大部分进展顺利,表明政府履行职责能力明显提高。

依据《纲要》、《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各职能部门中期评估报告,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一、约束性指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规划十二五期末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

20XX年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3%,20XX年达到99.7%,该指标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规划十二五期末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

20XX年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5%,20XX 年达到107.4%,该指标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万元GDP能耗下降(五年累计)规划十二五期末全市万元GDP 能耗比十一五期间下降17%。

20XX和20XX年,我市万元GDP 能耗分别为0.964吨、0.903吨标煤。

两年分别下降4.3%和6.3%,累计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10.6%,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进度任务的60.6%,超出目标进度任务20.6个百分点,指标完成情况较好。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累计减少(%)规划十二五期末,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累计减少都要达到10%。

20XX年末,化学需氧量削减率1.2%,二氧化硫增长15.8%,氨氮消减率2%,氮氧化物增长12.3%,未完成年度减排任务。

20XX年末,化学需氧量削减率2.37%,二氧化硫削减率7.63%,氨氮削减率2%,氮氧化物削减率19.5%。

因我市控制污染物减排的项目,大多是近两年新上项目,大部分项目建成运营需要一段时间,有的则正在建设之中;同时由于清水塘工业企业绿色搬迁项目落实困难、《株洲市一江四港整治工作方案》启动缓慢、洗水企业搬迁改造工程滞后等一系列问题,造成部分指标差距较大。

株洲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实施分析

株洲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实施分析

株洲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实施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实施分析1.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近年来,我市着力构建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大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全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小城镇建设整体发展水平一直稳居全省第二位。

城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2年五县市及县以下建制镇共完成GDP787.9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9.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和10.9%,县域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份额不断加重,醴陵市和攸县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中分列第四位和第六位。

城镇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我市建制镇数量调整为64个,构建起株洲、醴陵2个市区,4个县城所在地的城关镇和60个建制镇的城镇体系共66个现状单元,城镇体系日趋完善合理。

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市小城镇建成区面积约233.52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约117万人,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9.1%。

各县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镇)区道路、自来水厂、集贸市场等其他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镇容镇貌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

2.“十二五”后期工作思路转变发展理念一是确立更高目标。

突出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城乡一体,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市化,走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

以新型工业化促进新型城镇化,以新型工业化提升新型城镇化,实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互补,产业发展与资源开发互利,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互促。

三是实现科学规划。

坚持大规划、大投入,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管理体制“六个一体化”,实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融合,形成相互配套、全面对接的规划体系。

株洲市住房保障规划实施分析【可编辑版】

株洲市住房保障规划实施分析【可编辑版】

株洲市住房保障规划实施分析株洲市住房保障规划实施分析1.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十二五期间,株洲市将筹集住房保障资金98.76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433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67万套、经济适用住房3600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7000户、公共租赁住房55万套,计划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23万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500户。

我市201X年共计新增廉租住房6万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1.5万套,新增经济适用住房4千多套,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1.8万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1千多户;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8万户,累计解决了7万多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垦区危房改造等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连续两年获得全省先进。

2.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充分落实民生实事保障房对象多为社会弱势群体,往往面临更多困难。

为此,株洲市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便利、舒适的标准,认真编制了《株洲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要求按照大分散、小集中和政府投资建设大集中、小分散的思路,优先计划、优先保障、优先审批8个大型保障性住房示范点的顺利展开。

在资金筹措上,该市创新融资渠道,在争取中央和省补助资金的同时,又从银行贷款融资,并与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公司签订了框架协议,正着手组建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公司。

几年来,全市投入保障房建设的资金达1 58亿元。

以样板带动抓好项目建设 201X年,我市公租房建设共启动6个新建项目,其中5个目前已经竣工。

仅仅一年时间,全市新增公共租赁住房5585套,竣工面积位居全省前列。

201X年,全市又建成公租房9000套。

公租房的建设,为社会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和不属于廉租房保障对象的中低收入人群解决了住房难题,同时也为企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独特的支持。

建立健全标准规划,抓好质量建设我市明确规定,多层廉租房必须达到坡屋顶、涂料墙、沥青路、环境优美、外观大方、配套齐全、设施完备的建设标准,并全部提供户内套型门、客厅瓷砖地、厨卫瓷片到顶、灶台橱柜齐全等简单实用的装修,水、电、天然气、电话、网络等全部入户,配建幼儿园、超市、物业管理用房等公共设施,开设公交线路、公交站点,配置公共租赁自行车站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洲市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株洲市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一、主体内容现状与背景篇包括发展现状和发展环境两章,分析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经验和不足。

成绩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又快又好;二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三是环境建设成效突出;四是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五是民生事业显著进步;六是综合改革大力推进。

五条经验包括: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坚持项目带动,强化推进机制,凝聚合力求发展;三是坚持重点突破,运用战役方式,全力以赴抓发展;四是坚持民生为本,加强公共服务,统筹兼顾共同发展;五是坚持先行先试,改革体制机制,激发活力促发展。

同时,也看到了我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产业、产品结构还不够优,传统重化工业、中间产品比重较高;城乡二元化格局还没有大的改变,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瓶颈制约仍然存在;发展后劲还不够强,大项目好项目不够多,投融资无论在总量扩张还是结构优化上,还有待加强和改进;干部思想观念、现有的一些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

根据《中共株洲市委关于制定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株洲市政府组织编制了《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是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和综合性规划,是201X-201X年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蓝图和总体规划。

《纲要》共分为五个篇章,分别为现状与背景、思路与布局、主要任务、发展动力和规划实施。

本篇章指出我市的发展环境处于重大的全面转型时期。

首先,全球步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形势将发生深刻变化;其次,我国进入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期,发展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再次,我省经济增长将继续在中部处于靠前地位,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最后,我市发展进入内生集聚加速发展期,发展格局将出现较大改变。

我市既面临大有作为的机遇,也面临可以预见和难以预料的挑战。

面临的机遇主要有: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实施的机遇;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的机遇;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机遇;全省实施四化两型战略的机遇;高铁快速发展的机遇。

挑战主要包括:发展竞争压力大;资源环境压力大;改革攻坚压力大。

思路与布局篇章包括总体思路和空间布局两个章节,本篇章对我市十二五时期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

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发展目标、政策导向三个方面进行总体思路的设计。

同时,对主体功能区和区域功能、交通、城镇发展、产业进行了科学布局。

主要任务篇章提出了两型产业体系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强文化建设、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七大任务。

其中,两型产业体系建设提出以突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三大措施来推动我市新型工业化;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旅游休闲业、着力促进消费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大力推广现代农业装备技术促进农业现代化;通过加强园区平台建设和加快园区体制转型,双管齐下,加强园区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树立全域株洲的理念,优化配置城乡资源和生产要素,促进规划全域覆盖、项目全域布局、投资全域协调,以此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资源节约和环境建设一方面是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体制和机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另一方面是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从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社会保障、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人口和计划生育五个途径加以实现。

社会建设和管理涉及三个方面,分别为加强社会管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文化建设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全市居民素质和道德水平。

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数字城市工程,推进智能应用体系建设。

发展动力篇从科技和教育、综合配套改革和对外开放、要素支撑三方面分析我市十二五时期发展所需的动力支撑,主要包括了加大科技创新、促进教育发展、继续深化综合配套改革、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继续加强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的投入。

规划实施篇包括规划组织实施和项目支撑两节内容,通过突出总体规划的统领作用、细化县区规划功能,加快形成推动机制,加强评估考核,以重大项目为基础,实现其对规划实施的支撑作用,确保《纲要》的顺利实施。

二、主题主线我市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围绕这个主题主线,我市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战略定位: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定位为核心,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深入持久打好城市提质、园区攻坚和旅游升温三大战役;大力实施科教先导、产业转型、城镇带动、民生优先战略,建设智慧株洲、实力株洲、绿色株洲、幸福株洲,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两型社会示范区。

根据主题主线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实现五个转变,即将由一般的工业城市向综合型产业城市转变,由传统的产业城市向现代创新型城市转变,由产业集中型城市向要素集纳型城市转变,由建筑和人口过度密集城市向森林园林型城市转变,由阶层比较分明的城市向发展共享型城市转变。

《纲要》还提出,到201X年我市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建成两型社会建设改革示范区;实现全市GDP、财政总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X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致力于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创业型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三、科学发展与转变方式围绕科学发展和转变生产方式的主题主线,《纲要》从空间布局与主要任务两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划部署。

1. 空间布局《纲要》将市域范围划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

其中,重点开发区主要包括市区,株洲县、醴陵市、攸县以及茶陵、炎陵县城,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的镇区规划范围;限制开发区主要包括炎陵县、茶陵县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其他县市区的各类宜农土地、坡度较高的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地区等;禁止开发区主要包括炎帝陵、神农谷、云阳山、酒埠江等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湘江、渌江、洣水、官庄水库、洮水水库等重要水源保护区,各县市区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需求,结合现有发展基础,确定市区及县域发展功能区划。

在交通布局上,公路将突出一圈一网,加快高速公路、城际干线道路和一般干线公路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

一圈即形成从市区到各县城2小时高速公路通勤圈,一网即形成国道一纵四横、省道九纵十四横的公路主骨架网。

铁路方面,在市域形成三纵三横铁路网架构,在城区形成 X 形轨道交通框架。

航空方面,建设好株洲通用机场,规划建设炎陵通用机场。

此外,水运将合理布局湘江沿岸货运、客运、游艇码头,形成功能配套的码头梯级布局。

在城镇发展布局上,《纲要》提出加快中心城区、次中心、县城及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镇范围。

市域形成一主两次、两轴四带,市区形成一体三极、三环七射的城镇发展格局。

在产业布局上,按照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产业布局与城市功能配置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功能明确、分工协调、竞争有序的产业区域布局。

其中,工业突出优势产业、优势地区,打破传统的工业围城格局,按照象限布局的思路,优化工业布局,规划引导中环大道以内的工业企业逐步外迁。

重点建设一区七园;服务业在主城区形成一区三圈的格局;农业形成一廊三片发展格局,一廊:在106国道沿线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长廊。

三片:一是城郊高效产业片,二是规模化优质产业片,三是山区特色产业片。

通过对我市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以实现我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在空间时序上的主次分明、城乡发展的有机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

主要任务两型产业体系建设(1)推进新型工业化。

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攻方向,以建设五个千亿产业集群为主要目标,形成四城三基地工业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信息化水平和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产业链层次高端化、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工业体系。

重点培育先进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健康食品与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及能源装备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基础化工产业、陶瓷、烟花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提质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2)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消费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

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政策扶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重点发展旅游休闲业;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体系,逐步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发展现代物流、职教培训、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炎帝陵5A景区、神龙谷4A景区等景区的建设,并不断完善相关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促进旅游消费,整合旅游资源,开发韶山南岳炎帝陵井冈山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强宣传,积极组织到主要客源市场举办推介会,提升旅游产品知名度;着力促进消费服务业的发展。

完善市场体系,优化服务网点布局,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3)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方向,以现代发展理念、组织形式、经营模式、装备技术和专业人才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全省率先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4)加强园区建设。

将园区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平台,作为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布局和推动项目建设的有效载体。

努力实现由单一工业园区向综合产业园区转变、注重区域政策差别向注重产业政策差别转变、行政化管理向企业化管理转变,形成特色布局、全员招商、利益共享的发展格局。

加快田心高科园、金山工业园、渌口经开区、茶陵经开区等园区的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加快对云龙示范区、天易示范区和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等园区的提质升级。

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一是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完善城镇体系,按照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的城镇体系,重点建设1个中心城市、2个次中心城市、3个县城、10个万人以上重点镇和100个千人以上中心村;加强规划管理,理顺各类各级规划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城市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构建大城管格局。

二是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强县域村庄布点规划和建制村村庄规划的编制,到201X年,全面完成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完成重点建制村村庄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公路、水库、安全饮水工程、电网等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社会建设,努力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