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十二五中期评估

十二五中期评估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水利局(2013年7月)按照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个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开展了中期评估工作。

对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各项确定的水利工作主要目标和任务,制定了工作方案,细化各专项评估工作,明确了职能分工和责任单位,组织专班进行了中期评估工作。

经过一个多月的评估工作,形成了初步评估报告。

一、主要目标与任务《####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建设较高标准的####防洪体系,形成较为完整的防洪保护圈,使####堤防初步达到防御1964年型灌水的防洪标准;基本完成病险水库加固,全市水库病险率控制在5%以内,基本建立大中型水库管理信息化;加强重点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逐步达到10~20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中穿越城区河道按20年一遇规划,农村按10年一遇规划;城市防洪工程以防洪保安为目标,荆门城区、####市、####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标准,其它县级城市达到30年一遇标准;完成大中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骨干排水渠道建设和主要湖泊治理,平原湖区除涝能力达到设计标准;完建山洪灾害预警,加强重点区域山洪防治建设。

全市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0万亩,使得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80万亩,有效灌溉率达到82%;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5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降到214m3以下,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控制在15%以下;基本解决我市农村及缺水县城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安全保障问题,主要供水水源地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控制水系湖泊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破坏,并逐步修复河湖水生态系统,使得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达标率提高到85%以上;整治重点区域内农村沟塘环境,达到“村村绿树碧水健康人的良好效果;力争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500km2,提高全民水土保持生态意识和法制意识,水土保持方案落实率达到95%以上;完善我市水文勘测机构,初步形成水文现代化雏形。

《xx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xx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xx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十二五”期间,我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有力地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是规划实施的第三年,按照《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泉政办[2013]124号)要求,对照我局编制的“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评估情况如下:一、基本结论“十二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新突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有新提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支撑体系初步建成,设施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现代农业综合体等现代农业模式得到普及运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加明显。

从“十二五”前半期执行情况看,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有所增强,向优质高产方向发展。

2011、201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增长2.6%和1.7%。

但受城市化进程等因素的影响,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

水产品产量已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等优势经济作物都呈增长态势,也应能完成“十二五”预期目标。

农业品牌建设已经达到或超过“十二五”期末的目标。

随着各级扶持政策的不断扩大及落实,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到2015年会超过120个的目标。

农村能源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有序推进,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8.7%。

市十二五卫生工作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市十二五卫生工作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市十二五卫生工作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市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全市卫生事业发展把深化医改作为中心任务,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体制机制,强化能力提升,建设协调发展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卫生信息化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努力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卫生信息化,居民健康、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等指标居全省领先水平,基本实现了卫生现代化,事业发展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规划实施情况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截止末,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从“十一五”期末的岁提高到岁,孕产妇死亡率为/10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也分别为‰和‰,居民健康状况达到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的平均水平。

政府财政投入大幅增加,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十二五”中期,市委、市政府实施卫生发展战略,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两年累计投入亿元,其中卫生事业费达到亿元。

基建项目全面实施。

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69项,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项目4个,新增项目10个。

截止目前,市五院、新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保健科技综合楼等12个项目正在建设;市二院原外科楼改造、市三院原病房楼改建、市精卫中心病房楼改扩建等20个项目已立项,另有5个项目正在开展立项前准备工作。

资源要素持续增加。

到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951家,较“十一五”期末增加126家,其中医院113家,增加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73家,乡镇卫生院422家,实现了社区和人群全覆盖。

末,全市床位总数达到30453张,比“十一五”期末增长%,其中,医院床位增长%。

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口床位数张,比“十一五”期末的张增加了张。

末,全市拥有卫生工作人员42812人,比“十一五”期末增长%,其中执业医师13092人,增长%;注册护士14873人,增长%。

十二五年规划纲要中后期评估报告

十二五年规划纲要中后期评估报告

十二五年规划纲要中后期评估报告察右前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后期评估报告人大常委会:根据乌兰察布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乌人常办发[2014]36号关于对“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后期评估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现将我旗“十二五”中后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一、我旗“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及奋斗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构筑三个基地、打造三个中心”的总体战略,以跨越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旗为目标,积极融入呼包鄂、京津冀经济圈,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着力发展资源型和非资源型产业,做大做强以“乳、薯、糖、肉”为主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全市综合物流中心;着力推进城镇建设,推进土贵乌拉镇与集宁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民生事业,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在全旗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进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经济发展。

到201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4亿元,年均递增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3.9亿元,年均递增8%;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75.8亿元,年均递增1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4.3亿元,年均递增17.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6.7亿元,年均递增15%。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6:59:25调整为11:61:28。

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递增22%;固定资产投资在“十一五”总量的基础上,实现翻番,五年累计达到170亿元,年均递增14.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亿元,年均递增25.6%。

——社会进步。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基本建立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关于“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的报告(精简篇)

关于“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的报告(精简篇)

关于“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的报告关于“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的报告十二五以来,全市各级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紧紧抓住蓝红金重要战略机遇,围绕加快建设以XX钢铁精品基地为重点的XX临港产业集聚区,打造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目标,努力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全市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较好,十二五规划进展顺利。

一、规划实施情况(一)主题主线贯彻落实情况。

规划实施中,全市各级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港口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生态建市四大战略和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双轮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民生保障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和生态环境体系,推动率先创新优质发展,主题主线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在工作中重点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坚持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培育特色经济,努力构建竞争力强、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坚持海陆一体,积极配合XX 钢铁精品基地项目推进工作,发展临海产业集群,推动临海配套产业向内陆延伸,加快形成海陆一体的发展格局;三是坚持开放创新,着力突破关键领域的改革,构筑发展新动力;四是坚持绿色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加快生态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五是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广覆盖,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六是坚持统筹兼顾,统筹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当前与长远,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二)主要目标实现情况。

从总体上看,全市发展势头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均按时间进度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

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2.57亿元,2016-2016两年年均增长11.95%,与%的规划目标基本持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8.86亿元,年均增长19.1%,比规划高4.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9%,比规划高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37.8%,基本达到十二五末38%的规划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15.6%,比规划预期高2个、3.6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3.86%,超规划目标0.16个百分点。

临夏市十二五中期评估报告

临夏市十二五中期评估报告

临夏州旅游业“十一五”规划实施两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按照州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打民族牌、走民营路、谋富民策、建和谐州”的总体发展思路,按照《中共临夏州委、临夏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要求,以“外树旅游形象,内强产业基础”为目标,抢抓甘川两省全力打造“兰州—临夏—甘南—郎木寺—九寨沟”绿色大通道的绝好机遇,以绿色大通道为主线,精心策划、全力推介、努力开拓临夏过境游市场,打造一、二日游线路,并在“实”字上狠下功夫,出实招、见实效,确保到“2010年全州接待人数达到216.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亿元的旅游经济目标任务”,使旅游业真正发展成为我州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现将旅游业“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如下:一、临夏州旅游业“十一五”规划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实现情况截至2008年6月全州旅游接待总人数累计达到337.96万人次,完成“十一五”规划数的53.42%;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到89560.9万元,完成“十一五”规划数的41.1%,主要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实现情况良好。

今年上半年以来,虽然“3.14”打砸抢烧事件和汶川大地震对我州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上半年全州旅游经济目标任务完成相对较好,我州是全省14个市(州)中上半年唯一保持接待人数增长的地区。

(一)政府主导,认真谋划,旅游业发展步入正轨。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依照《规划》中具体的任务措施,于2007年底出台了《中共临夏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州委秘发[2007]59号(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旅游业成为全州经济支柱产业的新要求,按照我州旅游总体布局对景区(点)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文化建设、特色商品研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促进我州旅游业由粗放式发展向成熟发展转变,由观光休闲方式向体验参与方式转变,为今后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是成立了由州委副书记、州长马青林同志担任委员会主任,州上四大家相关领导担任副主任,全州27个相关单位负责人任委员的“临夏回族自治州旅游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州发展旅游产业的相关政策,协调解决临夏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负责全州旅游产业的发展、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研究拟定州内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培育和完善旅游市场;组织临夏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和重大促销活动;二是从今年开始,结合各县(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研究制定并与各县(市)签订了《2008年临夏州旅游产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全州旅游业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到年度考核范围;三是根据《决定》要求,旅游事业发展专项经费已列入州、县(市)2008年财政预算;四是州人民政府批转了《州旅游局州农业局关于大力发展我州乡村旅游的安排意见》(临州府发[2008]7号),加强了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组织领导,全面协调解决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五是研究制定了《临夏州旅游招商引资办法》(初稿),争取年底出台;六是制定出台了《临夏州农家乐服务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临夏州农家乐服务质量评定实施细则》及《旅游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七是制定《临夏州旅游宣传促销实施办法》,促进宣传工作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该《办法》初稿已完成,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争取年底出台。

市农机办十二五规划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市农机办十二五规划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市农机办十二五规划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枝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市农机办组织专家对政府下达涉及农业机械化方面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评估。

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一、“十二五”专项规划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示范推广为依托,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农机服务市场化为载体,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其全程机械化发展,大力发展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稳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我市现代农业装备实力和机械化水平;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机具和技术,逐步引导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走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之路,培植农机大户,加快形成农机作业服务体。

循序渐进提高全市装备水平和服务水平。

(二)发展目标1、农机装备水平。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5万千瓦,年递增 %;农用拖拉机25000台,年递增 %;联合收割机550台,年递增 %;插秧机400台,年均增长10%以上,机动喷雾器XX0台,年递增 %;农田排灌机械15000台(套),年递增 %;农副加工机械5000台,年递增 % ;农机具配套比达1:以上。

2、农机作业水平。

机耕面积75万亩(含复耕),机械化水平85%,年递增 %;机械播种(插秧)20万亩,机械化水平 %,年递增 %;机械收割70万亩,机械化水平90%,年递增 %,机械治虫150万亩,机械化水平100%,年递增 %,农副产品加工、农田排灌、农用水利建设、防汛抗灾等将进一步优化技术结构,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0%。

3、农机化经济指标农机固定资产净值达到60700万元,年递增 %,农机服务总收入达到50000万元,年递增 %。

二、“十二五”专项规划总体评估(一)“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到3013年6月底,全市农机总动力万千瓦,比十二五期末计划数据增加万千瓦;各类拖拉机26536台(其中大型拖拉机3038台),比十二五期末计划数据增加1536台;收割机612台,比十二五期末计划数据增加62台;插秧机474台,比十二五期末计划数据增加74台;机动喷雾器23116台,比十二五期末计划数据增加3116台。

2019年市卫生局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2019年市卫生局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20XX年市卫生局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市卫生局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XX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市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全市卫生事业发展把深化医改作为中心任务,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体制机制,强化能力提升,建设协调发展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卫生信息化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努力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卫生信息化,居民健康、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等指标居全省领先水平,基本实现了卫生现代化,事业发展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规划实施情况(一)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截止18年末,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从“十一五”期末的77.65岁提高到81.47岁,孕产妇死亡率为4.91/10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也分别为3.19‰和4.57‰,居民健康状况达到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的平均水平。

(二)政府财政投入大幅增加,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十二五”中期,市委、市政府实施卫生发展战略,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两年累计投入64.9亿元,其中18年卫生事业费达到34.16亿元。

基建项目全面实施。

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69项,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项目4个,新增项目10个。

截止目前,市五院、新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保健科技综合楼等12个项目正在建设;市二院原外科楼改造、市三院原病房楼改建、市精卫中心病房楼改扩建等20个项目已立项,另有5个项目正在开展立项前准备工作。

资源要素持续增加。

到18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951家,较“十一五”期末增加126家,其中医院113家,增加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73家,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422家,实现了社区和人群全覆盖。

18年末,全市床位总数达到30453张,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7.37%,其中,医院床位增长28.9%。

镇“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镇“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镇“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镇“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十二五”时期(20xx年-201*年)是我镇深化实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动“富民强镇、科学跨越”的攻坚时期。

为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当实施,依据隆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隆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隆政办函〔20xx〕45号)要求,现就“十二五”规划中期实施状况进行评估。

一、“十二五”规划目标执行状况“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动身点,全面实施“工业强镇、项目立镇、产业富镇、生态秀镇”战略,狠抓招商引资和小城镇建设,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十二五”规划中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为顺当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

(一)经济建设目标。

到201*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规划目标3.9亿元,年均增长12%,20xx年完成2.8亿元,20xx年完成3.6亿元,预料20xx年完成3.9亿元,三年平均增长11.6%。

财税收入规划目标480万元,20xx年、20xx年、20xx年上半年分别完成375万元、316万元、158万元,均超额完成县核定任务数。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目标2亿元,预料20xx年完成2.8亿元,占规划目标值的140%。

(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目标。

农夫人均纯收入规划目标为2500元,年均增长12.5%,20xx年为2173元,占规划目标值的86.8%。

(三)生态环境改善目标。

森林覆盖率规划目标达65%,目前为60.2%,占规划目标值的92.6%。

农村沼气入户率规划目标达10%,目前全镇沼气用户430户,入户率达4.4%。

已建成3个垃圾处理场和1个垃圾中转站,农村垃圾等污染基本得到治理。

(四)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人口规划目标为总人口限制在4.2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限制6‰以内,人口性别比限制在101:110以内,截至20xx年6月,全镇总人口4.1万,人口自然增长率7‰,人口性别比101:112。

中期总结评估报告(最新)

中期总结评估报告(最新)

中期总结评估报告中期总结评估报告【1】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总结20XX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长沙市十二五整体规划纲要及劳动保障专项方案精神,坚持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克服经济下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破解工作难题,创新工作举措,全面推进人社各项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其中多项指标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一、十二五规划指标任务完成情况1、努力实现城乡充分就业。

20XX年-20XX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2.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均控制在3%以下,零就业家庭保持100%动态清零。

(十二五规划指标任务为每年新增10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以下,零就业家庭100%清零)2、劳动者素质整体提升。

20XX年-20XX年上半年,全市职业培训44.89万人,农村转移培训14.09万元,创业培训7.82万人,高技能人才培训2.25万人。

(十二五规划指标任务为职业培训100万人,农村转移培训30万人,创业培训5万人,高技能培训5万人)3、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截止20XX年6月底,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30.7万、149.11万、96.4万、120万和99.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90万、513.32万人。

(十二五规划要求各项保险参保覆盖率达到95%以上,目前暂未启用此统计口径)4、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截止20XX年6月底,全市稳定就业的劳动者劳动合同签订率在98%以上,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91%。

(十二五规划要求劳动合同签订率100%,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90%)二、主要措施及亮点(一)创业就业整体联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一是就业扶持政策逐步健全。

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就业扶持政策的前提下,我市从实际出发,在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创业扶持、公益性岗位开发、就业困难援助等方面加大了就业扶持力度,构建了以“七补两贷三扶持”为核心的较为完整的就业政策体系,被人社部誉为“就业政策的摇篮”,列为首批“全国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城市”。

区农机局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区农机局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区农机局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西峰区农机局关于“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汇报区发改局:根据《庆阳市西峰区关于开展西峰区“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区农机局组织技术人员对政府下达涉及农业机械化方面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评估。

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一、“十二五”专项规划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总体思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合理调整、优化农机化发展的布局和装备结构,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调整大中小型农业机械的比例、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的比例、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机械的比例;由抓农田作业主要环节的机械化向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转变、由主要抓粮食生产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转变、由主要抓种植业机械化向农林牧业生产机械化转变、由抓农业的生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转变,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加快农业生产急需和科技含量较高机械及农机技术的发展步伐,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再上新水平。

主要目标:1、到XX年,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30.43万千瓦,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50千瓦;全区拖拉机拥有量达到6312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2685台;配套机具达到77000台,拖拉机与农机具配套比达到1:3.2。

2、全区农机主要作业项目机耕达到80.5万亩、机播达到80万亩、机收达到50万亩;全区农业生产耕、播、收三大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机耕水平达到90%,机播水平达到90%,机收水平达到88%。

其中:川塬区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并保持在90%以上,收获机械实现升级换代,跨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玉米生产机械化问题得到解决,机收水平提高到60%左右,川塬区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马铃薯生产机械化体系基本成熟,机种、机收水平提高到30%以上;油菜播种、收获机械化取得突破,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广泛应用,机播、机收水平达到20%以上;牧草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60%,人工草场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牧草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市林业局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市林业局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市林业局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xx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当政办发[XX]44号文)精神,市林业局党组非常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指定傅云总工牵头,组织局绿化科、资源科、产业科、计财科、办公室、森林公安局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多次召开研讨会,查阅相关资料,对我市林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完成或进展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

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一、林业“十二五”规划的具体指标1、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35万亩。

2、活立木蓄积达到180万立方米。

3、森林覆盖率达到42%。

当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以上。

4、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5、全市森林资源年采伐量控制在万立方米以内。

6、全市林业案件综合查处率达到95%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以内,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到90%以上。

二、规划实施完成或进展情况1、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森林面积按原口径推算面积为万亩,其中包括①XX年,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森林面积按原口径为万亩;②XX-XX年,我市共完成造林面积万亩,减去皆伐林地面积万亩,可新增森林面积万亩;③XX-XX年,预计原未成林地造林地万亩转化成有林地3万亩。

要实现森林面积135万亩的目标,XX-XX年,需新增造林面积万亩以上,每年约新增万亩以上,而我市每年计划造林在-2万亩以上,完全可以实现计划目标。

2、根据XX年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我市活立木总蓄积量达223万立方米,已超计划预期。

3、森林覆盖率测算是每十年进行森林资源二类清查的一项重要指标,需经上级林业部门审核,市政府发布后方可使用。

XX年,我市森林覆盖率按新口径为 %,按原口径为 %(将四旁林木折合面积计入)。

中期评估推算我市森林覆盖率按原口径约为 %。

计划XX年推算森林覆盖率达到42%,需新增有林地面积万亩,XX-XX年每年约新增万亩,若采取规模化植树造林,加强中幼林抚育、依法治林、科技兴林等措施,可望实现预期目标。

最新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自查报告

最新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自查报告

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自查报告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自查报告十二五期间,**市的家庭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市妇联与市教育局、妇儿委等多家单位的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下,认真贯彻实施《**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标,以提高家长素质为主线,以特色活动为载体,深入扎实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使全县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家庭教育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现将我市家庭教育近“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五年来,**市家庭教育工作坚持面向家长,面向家庭,面向儿童,以家长学校为阵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家长和儿童素养为重点 , 以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为目的,建机制、拓阵地,常抓不懈,务实创新,全市取得了由点到面,由普及到提高,并不断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显著成效。

目前,我市共有行政村1410个,已建立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的共有1309个,占92.8%,城市社区224个,已建立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服务点211个,占94.2%,全市共有128.71万户家庭共享家教十二五的惠利。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一)加强领导,建立家庭教育工作新机制1、强化领导机制。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做好《**省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2011-2015)》工作,进一步创建港城和谐社会环境,不断提高重视和稳定发展家庭教育,为我市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市妇联成立了以“一把手”妇联主席为组长,办公室设在妇联。

各校(园)主管领导和县区妇联主席为成员的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并将家庭教育纳入学校年终考核项目。

全市911所中小学、幼儿园中857所分别成立了家庭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同时制定领导信访制度,设立家庭教育咨询电话,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保证家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市发改委:按照德办函﹝2016﹞109号文件的要求,我们对德阳水务“十二五”规划纲要进行了中期评估,现将评估情况汇报如下:我市水利“十二五”规划总投资为亿元(不包括储备项目亿元),主要情况是:续建项目4类规划总投资亿元,拟建项目6类规划总投资亿元,储备项目6类规划总投资亿元。

按工程类型分:防洪减灾工程亿元,民生水利工程亿元,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亿元,水资源节约保护亿元,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工程亿元,行业能力建设亿元。

其中修编新增项目重点是骨干水源工程,共新进规划中型水库6座,投资亿元,灌区项目投资亿元。

一、规划实施情况经过2016-2016年的分步实施,我市在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已成灌区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应急抗旱水源建设、水产养殖、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落实并完成投资亿元。

新建加固堤防公里;解决全市万人饮水安全;完成都江堰灌区和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4个;完成观音洞等9座水库枢纽病害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渠系整治,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万亩,恢复改善灌面万亩;水产养殖实现投资万元;顺利通过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并被确定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8km?。

二、规划落实情况1、列入省级水利十二五规划:我市有亿元列入了省级十二五水利规划,其中水源工程亿元、引水工程亿元、江河治理工程亿元、中小河流治理亿元、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亿元、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亿元、山洪灾害防治亿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亿元、“五小水利工程”亿元、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亿元、农村水电工程亿元、水土保持2亿元以及水利血防亿元。

列入上级规划总投资与我市水利“十二五”规划差距较大,主要原因在于我市规划的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及排污工程、水资源节约保护、水产养殖等项目逾20亿的投资未能列入上级规划,江河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利血防及饮水工程纳入省厅规划的规模也远比我市规划投资小。

全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全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全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十二五”规划是我市站在新起点,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五年规划,根据省统一部署和市领导指示,市发改委专门下发文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工作。

适时开展中期评估,客观评价《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落实情况,评价判断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根据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提出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对于确保顺利完成《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实现建设富强文明和谐新全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将我市“十二五”规划评估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前两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两年来,在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省九次、十次及市十二次、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奋起赶超、科学跨越”的这一主题,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1、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到201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1.41亿元,年均增长10.85%,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8212元,跨越7000美元关口,达到7638美元,比2010年增加1379美元,年均增长9.9%。

地方财政收入保持增长,2012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2.02亿元,年均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8.05亿元,年均增长11.92%。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7.1:60.4:32.5调整为2012年的7.0:57.8:35.2,服务业提高2.7个百分点,超过规划确定目标。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1家,标准化种植基地达到60万亩,比2010年分别增加4家和3万亩;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9%,较2010年提高2.8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十二五”规划是我市站在新起点,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五年规划,根据省统一部署和市领导指示,市发改委专门下发文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工作。

适时开展中期评估,客观评价《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落实情况,评价判断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根据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提出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对于确保顺利完成《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实现建设富强文明和谐新全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将我市“十二五”规划评估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前两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两年来,在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省九次、十次及市十二次、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奋起赶超、科学跨越”的这一主题,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1、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到201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1.41亿元,年均增长10.85%,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8212元,跨越7000美元关口,达到7638美元,比2010年增加1379美元,年均增长9.9%。

地方财政收入保持增长,2012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2.02亿元,年均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8.05亿元,年均增长11.92%。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7.1:60.4:32.5调整为2012年的7.0:57.8:35.2,服务业提高2.7个百分点,超过规划确定目标。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1家,标准化种植基地达到60万亩,比2010年分别增加4家和3万亩;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9%,较2010年提高2.8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继续高速增长,截至6月底,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9家,比2010年增加179家;201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41.2亿元,增长29.9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6.37%,比2010年明显提高。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今年上半年,非钢产业实现增加值91.5亿元,同比增长17.9%,比钢铁产业增速快4.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1.9%,多年来首次超过钢铁产业,这对于以钢立市的全具有里程碑意义。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GDP综合能耗两年下降21.6%,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10.8%和7.9%,全面完成省下达任务。

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全市克服信贷、土地、新开工项目等约束条件越来越紧的困难,抓投入,上项目,前两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791.16亿元,年均增长21.75%,高于“十二五”规划预期18%的目标。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27.03%,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5.3个百分点。

大项目建设取得实效,2012年全市有大项目394个,总投资1984亿元,当年完成投资424亿元,占当年计划投资的66.36%;截至2013年6月底,全市共有大项目430个,总投资2455亿元,已完成投资274亿元,占全市500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54.77%。

开工建设了总投资90亿元的中天科技园、70亿元的珅诺基生物医药、50亿元的云谷电子商务物流园等一批个头大、质量高的项目,经济发展的后劲明显增强。

4、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两年完成引资342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3%,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

对外经济合作继续扩大,两年新增境外投资企业9家,2012年对外投资额达到4010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40%;境外劳务输出2175人,比2010年增长39%。

受世界经济低迷影响,进出口有所下滑,2012年,进出口总额为21.28亿美元,比2010年下降19.7%。

5、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市是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市,城镇化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今年,市里出台了《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的实施意见》,对下一步城镇化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2012年城镇化率由2010的51.5%提高到54.17%,分别比全省和全国高2.08和1.57个百分点。

城市特色进一步突出,围绕“四城四区”建设,2012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8亿元,比2010年增长19.2%,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1平方公里,比2010年增加23平方公里。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6、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56%和14.46%,高于预期增速。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两年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1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3.6万人,城镇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标准均高于省规定水平。

每年为民办的“10件实事”顺利推进。

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较快。

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前两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低于“十二五”规划目标,人口素质普遍提高。

二、发展措施及政策效应评估两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加快建立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更加注重加大投入和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显著提高全市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人民富裕程度。

实践证明,这一系列发展战略和工作方针符合国家、省的大政方针和我市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是正确有效的,已经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一)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现面对我市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积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相继开展“大项目建设推进年”、“大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全力以赴抓投入、促调整、保增长,以大项目建设的大进展、大成效促进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大优化,推动全市经济的大提升、大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6月底,全市在建大项目430个,完成投资274亿元。

通过深入实施大项目建设提升,全非钢产业发展明显加快,2013年上半年,在建项目中,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项目达到266个,占全部项目的62%;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项目投资占比达到70.2%,服务业项目投资占比达到15.49%。

在105个投产的非钢产业项目带动下,全市非钢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增加值的比重首次过半,大项目建设对全市转调扩增上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我市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三大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农业稳定发展。

全市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的总体思路,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机械,稳定粮食生产,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实现了农业稳定发展。

一是,农产品产量稳步提高。

2012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0.29万亩,比上年增加1.79万亩,粮食总产30.14万吨,增长11.7%;2013年上半年,夏粮再获丰收,小麦单产总产均创十年来最好水平,小麦总产预计达到8.6万吨,增长3.3%。

二是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2012年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1家,标准化种植基地达到60万亩。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9%,较2010年提高2.8个百分点。

2013年上半年,新发展市级龙头企业7家,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

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48家,累计达到917家,入社社员6万多户。

上半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4.9亿元,增长3.3%。

工业较快增长。

全市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以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把提高质量效益、增加财税收入作为重要取向和考核依据,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强化政策引导、技术支撑、环境保障,提高科技和品牌贡献率,推进传统工业优化升级。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优化产业集聚环境,突出优势和特色,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整、环境友好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我市工业实现了较快增长。

2013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70亿元,增长15.5%。

工业经济效益恢复性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0亿元,增长18%,实现利税29亿元,增长50%,利润14亿元,增长10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迅速增长,截至6月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9家,其中上半年新增70家,新增企业实现产值21.5亿元,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2.9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上半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0%,超额完成任务。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实现新突破。

全市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优势,科学判断未来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支持和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强化核心关键技术开发,突破重点领域,积极有序地向产业链条高端方向发展。

着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扩大产业规模。

重点扶持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生物及医药、航空运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了新的经济支柱。

2012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20%以上;培育龙头企业30家,其中产值过50亿元的1家,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市新的增长点。

服务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全市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实施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服务业“三大载体”建设,引进推广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我市服务业得到了平稳较快发展。

2012年,交通物流、旅游、商贸流通、银行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六大重点行业实现税收21.1亿元,同比增长13.54%,占服务业全部税收的86.3%。

2012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22.01亿元,同比增长9.7%,占GDP的比重达到35.2%,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